星期二, 3月 04, 2008

德亮 / 迷航金山鄉的丹頂鶴

我親愛的好友:
1998年冬天,我帶領「超視」大腳丫遊記的節目製作團隊前往北海道,遠赴日本最北端的網走港,搭乘破冰船深入鄂霍次克海拍攝流冰。回程經摩周湖、阿寒湖,就在靄靄白雪覆蓋的釧路濕地上,我第一次看見成群從西伯利亞飛抵渡冬的丹頂鶴;約莫有數百隻吧?群集在雪原上飛舞的漫妙舞姿令我深深感動。

事隔多年,在2007年11月下旬,四隻迷航的丹頂鶴翩然降落在台北縣金山鄉的濕地上,讓保育界大感興奮,台北縣政府甚至立即為牠們劃下了保護區作為棲息地。當時儘管有眾多鳥人競相來電告知,我卻正為了爸爸的病情而愁苦,而始終無法成行。

2008年3月,爸爸仙逝後的20多天,我帶著悲苦的心返回台北,在不堪失眠困擾的某個清晨,我忽然又想起了丹頂鶴,直至天亮仍無法成眠的我索性帶好裝備,包括一組大型腳架、800mm的「大砲」超長鏡頭與相機,憑著兩個月前鳥人的提示記憶,就直接驅車前往金山。就在淡金公路旁的濕地上,我幸運地在遠處發現四隻白色的身影。透過高倍率鏡頭掃瞄觀察,果然確定是飄舉雪花般白翅的丹頂鶴,正風情萬種地迎風舞動細長貞白的旋頸,令我大為驚喜。顧不得飢腸轆轆的肚子與徹夜未眠的疲憊,我興奮地移動鏡頭對焦。頻頻按下快門跟拍了一整個上午,才滿足地帶回數百張照片離去。

狀似親密的四隻丹頂鶴彼此促膝緊挨著,與多年前在北海道所見百多隻集結雪地的壯觀場面雖無法相比,但這樣流浪到金山的「四鳥小組」卻更令人感到格外珍惜吧?很難判斷牠們是否早在去冬飛往南方時,即已不小心脫隊離群滯留此地的迷鳥。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牠們悠然自得的神態,似乎對金山鄉濕地及周邊生態感到滿意。

話說丹頂鶴號稱「北海道之鳥」,全身純白,頰喉自下頸以迄脊部分呈灰黑色;頭頂無羽毛,皮膚裸出而呈現美麗的朱紅色,乍看之下以為有鮮紅的覆羽,「丹頂」即紅色頭頂之意。牠的體型碩大,有5呎高,平均體重23磅,雜食性,以魚類、昆蟲及植物性食餌為主要食物。通常三、五個家族組成團體,夜間睡眠也有三、五隻負責守衛,頗具團隊精神。由於外型優美、壽命長達50年以上,日本人普遍舉之為吉祥之鳥,愛奴族則尊稱為「沼澤之神」,可見牠在日本人心中的份量。

●德亮2008年春
(更多照片在德亮部落格:
http://blog.yam.com/teliang)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