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21, 2008

網路政治世代來了

挑戰主流媒體
未來影響不容小覷
黃哲斌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2050903+112008112100114,00.html

剛結束的美國總統大選,開啟一個不能忽視的話題:網路政治世代來了嗎?

 在初選階段,共和黨的羅姆尼首先開設Facebook帳號、民主黨的艾德華茲率先在虛擬社群《第二人生》註冊登錄,但他們的鋒頭,都拚不過歐巴馬與希拉蕊的爭奪戰:歐巴馬在MySpace的網友,是希拉蕊的四倍;他在Facebook主要後援會的人數,是希拉蕊的六十倍。

 這場選戰,被形容為「Facebook上的戰爭」;更別提歐巴馬在網路募款四億美元,遠超過實體募款的二點六億,總額是馬侃的兩倍。

 這件事的簡單啟示:不必高估網路的力量,但也絕不能低估。

 在台灣,一群人正在摸索、探究網路的社會動能,他們平時在部落格、在Twitter、在書籤網站上,只是一個又一個由字母或數字組合的代碼,藉著貼文、推文、發送手機訊息、張掛網路貼紙,表達他們的意見。

 但有時,他們會展示驚人的行動力,募款、刊登廣告、採訪新聞來源,甚至出現在街頭,高舉著「宅」字的旗幟,強烈放送他們的訴求。

 還不太久的從前,只要主流媒體不報導的事件,幾乎等於不存在;但這群網路運動者,利用他們熟悉的場域,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戰鬥,或大或小,或成功或失敗,但他們摸索出一條形塑議題的道路,或像學者陳順孝觀察的,慢慢形成一個公民傳播體系。

 在這個體系裡,他們或許脆弱,或許充滿罩門,他們還在嘗試線上與線下力量的代換公式;但至少,他們取得部分發言位置,更在樂生、野草莓學運等事件上,直接衝撞電視新聞的報導內容,甚至讓電視台認錯道歉,成為意見市場的平衡機制。

 從公民媒體到公民運動,一個新世代正在成形,他們如何衝擊未來十年的政治市場、媒體生態、社會議題,值得我們共同注目,共同學習。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