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的力量
《賽德克.巴萊》
導演魏德聖
真的不懂政治,
藝文的力量
只有在民主國家
才大於政治力量!
--------------
蘋論:政治電影
2011年 09月05日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
/article/art_id/33645749/IssueID/20110905
導演魏德聖新拍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影展首映頗受好評。在總統府廣場放映,雙英同時出席,魏導說:超越政治,這樣很好。
《賽》片隱含批判
魏導顯然對政治沒興趣。他說:「藝文的力量遠大於政治的力量,可以擴及全世界。有些思想是管不住的,那就讓它開花、綻放吧!」從這句話再度證實魏真的不懂政治,藝文的力量只有在民主國家才大於政治力量,不信去問問張藝謀、馮小剛等大陸導演和官員,就知道誰的力量大。
《賽》片是一部反殖民的故事,從反帝國主義宰制的立場,傳達出原民為保護家鄉、爭取族群尊嚴,以及因此發展出來的集體認同,浴血奮戰。寧願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要日本的現代化生活機制。
最動人的部分是原民信仰死後靈魂的自由,以致在戰敗時的集體自盡,以死回歸祖靈。
本片當然是政治電影,裡面傳達的觀念像是認同、自主、反殖民、戰爭、征服、權力、國族主義和族群矛盾,沒有一項無關政治。
魏導以漠視政治的高度拍了一部非常政治的電影,對兩岸關係以及台灣族群問題,都有隱喻式地批判與啟發。
---
http://www.taiwannews.com.tw
/etn/news_content.php?id=1698052
台灣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正在參加威尼斯影展,這部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拍攝的台灣原住民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影展頗受好評,9月4號晚上還破天荒在台灣總統府前大道上舉辦導演版本的首映會,總統馬英九與反對黨主席蔡英文同時出席觀賞,不過,這部電影卻遭到中國媒體猛烈的批評。
以台灣在日治時代時發生的霧社事件為主軸,講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對抗日軍的電影「賽德克巴萊」(Seedie Bale),9月1號在威尼斯影展上首映,並角逐影展最高榮耀"金獅獎"。
導演魏德聖籌畫12年,耗費7億新台幣拍攝完成了「賽德克巴萊」這部影片。然而這一部受到矚目的電影,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媒體卻有兩極的評價。光從標題上看,就可看出兩岸媒體的不同。台灣蘋果日報9月2號的標題是“賽德克震撼威尼斯”、“賽德克巴萊威尼斯首映,鼓掌十分鐘”,台灣中華電視台的標題則是“賽德克巴萊試片,國際佳評不斷”,台灣中央社9月4號的標題是“吳宇森:賽德克是台灣電影驕傲”。
然而,中國媒體卻對「賽德克巴萊」猛潑冷水,中國官方英文媒體「環球時報」9月2號的標題是“賽德克巴萊遭冷場,嗜殺不能成就一部史詩片”。新浪娛樂網的標題是“賽德克巴萊:華而不實的偽史詩片”。鳳凰網則說“賽德克巴萊威尼斯遇冷,離優秀還有一步之遙”。青年報的標題則是“賽德克巴萊大倒熱灶”。
根據青年報報導,包括新浪、網易、外灘畫報、文匯報等中國媒體記者,在威尼斯看完首映之後,都給出低分,有的甚至給0分,最終「賽德克巴萊」只得到1.2分。不過這部電影的監製吳宇森,則說他會給9分的高分。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國際電影雜誌《銀幕》(Screen)給本片4顆星評價,而《泰晤士報》則給予3顆星評價,都算是高分。而相對於台灣媒體報導首映之後,掌聲不斷,環球時報則報導:在放映過程中不斷有記者起身離場,結束時更是只收穫寥寥幾下零星的鼓掌。鳳凰網則報導:掌聲稀稀落落,場面冷清、戰爭場面堆砌,缺乏深度拖垮影片。
中國媒體的批評,也引起兩岸網友的筆戰。在新浪論壇上,署名camelo的大陸網友批評“垃圾電影”,有台灣網友出面為這部電影辯解,則遭網友cyc1210反譏:這裡被台巴子入侵了還是怎麼回事?台灣電影批不得嗎?
「賽德克巴萊」的監製吳宇森對於中國媒體負面評價的反應是,認為他們對台灣原住民不熟悉,所以產生誤會。台灣歌聲舞影慶百年電影展的企劃統籌、在上海戲劇學院任教的陳煒智認為,威尼斯影展上播映的是剪輯後的國際版,而即將在台灣上映完整版則分成上下兩集,有可能因為剪輯內容的不同,讓媒體在理解上也有所不同。
他認為,如果包括中國媒體在內的觀眾,因為對台灣原住民不了解而對電影產生誤會,那是導演的問題。導演要講這個故事,就應該要讓不了解這件事情的人看懂。 此外他懷疑,這部電影事前太過高調的宣傳,也可能導致中國大陸媒體的不滿。2011/09/05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