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23, 2007

〈亞細亞的孤兒〉/ 林柏燕

  「亞細亞的孤兒」是吳濁流的成名小說,也被文學界認為台灣文學經典的首席之作。

  五十多年來,研究「亞細亞的孤兒」的論文,不勝枚舉。這本小說,價值在道盡日據時代,台灣人的處境,以及身份的模糊與迷失。

  以一個知識份子而言,作者那種深沉的感受,迄今無出其右者。證諸今日台灣的處境,這本小說,除了文學的藝術性之外,確具有它的前瞻性、代表性。尤其這本小說,在作者不顧生命危險之下完成,其精神膽識,更令人為之動容。

  本書描述小說主角胡太明,出生於鄉間望族,自幼進入私塾讀漢書,私塾被日本關閉後,改讀公學校,並考進師範學校,畢業後在鄉間公學校當教員。

  在學校裡,日台教員常有暗鬥,待遇也不同。胡太明愛上日本女教員久子,但久子卻以身份不同,讓他死心,一方面,校長為了防止他們的戀愛,把久子調職他校。

  久子走了以後,胡太明到日本留學,以為可以提高他的身份,卻照樣受到歧視,回到台灣,立刻又嚐到失業的痛苦,因留了學,反而受到鄉人的冷嘲熱諷。

  他的悲憤愈來愈大,最後憤而走出台灣,到了大陸。然而,胡太明在大陸,感到更大的矛盾,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甚至要隱藏台灣人的身份。

  他在南京謀了一教席,並與他的學生結婚。但兩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差異很大,使他深感苦惱。中日關係惡化時,胡太明不能跟友人參加抗日,在猶豫中暴露了台灣人的身份,受到間諜嫌疑而入獄。

  不久,得到學生的救助,逃回台灣。他在基隆一上岸,就有特務跟蹤,當時凡到過大陸的,都有間諜嫌疑。接著,發生中日戰爭,胡太明被徵召到廣東做軍屬。

  胡太明目睹戰爭的殘酷,精神發生錯亂,又被送回台灣。他的哥哥是御用紳士,努力於皇民化運動,虐待鄉民,他雖心裡痛苦,但無能為力。戰爭越激烈,日本對台灣人,不但經濟剝削,也開始精神榨取。

  胡太明所見所聞,都是灰色的,工作不如意,辦雜誌也失敗,企圖與日本不合作運動,也沒有實現。一切的理想,都隨著時代潮流化為泡影。他弟弟也因被強制奉公而夭折,他因過度悲憤,終於發瘋。

  以上的故事,透過胡太明的一生,把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不論政治、經濟、社會的層層污泥,通通挖掘出來,登場的人物有教員、官吏、醫師、商人、仕紳、平民、保正、走狗,不論日本人、台灣人、中國人,其思想、民族性,本書的描寫,可稱入木三分。在日本、中國,台灣都無法認同之下,胡太明終成亞細亞的孤兒。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