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想起
母語書寫有沒有前途
不但要有傑出的論述
更要有傑出的作品支撐
好的詩作必然有此
核心條件--
傑出的詩語言
傑出的詩思想
因此好的詩作
不在於用哪種語言創作
在於創作者
有沒有那種核心的心靈
只是母語書寫
多了為弱勢語言的傳承意義
據統計
養兒不防老 南韓老人現自殺潮
|
| ||
紐約時報報導,建立在「養兒防老」觀念上的南韓傳統家庭結構快速瓦解,正將南韓老人逼向死亡。65歲以上老人的自殺人數從2000年的1161人上升到2010年的4378人,10年間增加近四倍,為已開發國家最高。
報導說,南韓老人自殺潮與經濟奇蹟形成強烈對比。在幾千年來的儒家社會中,父母全力養育小孩,近代更是拿出所有積蓄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和補習,甚至用積蓄為孩子買房子,寄望子女能成為老來的依靠。因此,過去南韓不需要社會福利制度,養老院也極罕見。 但近幾十年來,年輕人從鄉下到都市發展,或是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上心力交瘁,不是無力照顧父母,就是把他們丟在鄉下孤苦無依。 尚志大學教授朴智勇(譯音)說:「家庭是自我的延伸,韓國父母把未來寄望在子女身上,包括老年的醫療照顧、經濟支援和舒適生活。子女的成功,就是父母的成功。」 政府對於傳統的家庭結構瓦解措手不及。1988年開始建立年金制度,但金額根本不夠基本生活開銷。而且在制度建立時,許多人已過了工作年齡,因此領不到。 政府2011年的報告指出,65歲以上老人,只有四成可領到政府或民間企業的退休金。而且法律規定,子女有能力撫養的老人領不到社會福利補助,迫使老人必須選擇是向孩子開口要,還是證明子女棄養,再向政府申請補助。這在愛面子的南韓社會,是痛苦的抉擇。有些老人因為感到被子女背叛而自殺,也有人不願拖累子女而自殺。 一位78歲的寡婦去年8月在市政府前喝農藥自殺,抗議在她女婿找到工作後,政府不再給她補助。 在1990年代南韓經濟起飛前,父母多半與長子同住,但獨居老人從2000年的54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105萬人,「孤獨死」的例子也增多。孤苦老人已成為嚴重的社會議題。朝鮮日報社論呼籲檢討「父母花光積蓄成就子女的荒唐習俗」,申京淑的小說「請照顧我媽媽」暢銷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