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31, 2008

你是一面堅冷的石鏡

●羅門
塑像的舊憶
---詩人覃子豪先生,終生為詩,省吃省用,來辦詩刊,臨終時,仍囑友勿將「藍星」停了。在他逝世廿週年,為他墳前多年未完成的塑像,筆者約請著名雕塑家何恆雄教授前往三峽山中墓地察看,希望能將這座塑像完成,察看回來,有感而作此詩。                一九七二年十月

我們用車
裝上廿年的記憶
倒在你的墳前
為塑造你的半身像

四面的山圍過來看
風翻著地上的落葉
   一片片在問
都說山空人不在

有人看見你
仍抱住胖胖的詩刊
   從小麵館裏
瘦著出來

而更瘦的是清明節
     山中的風
     山中的雨
     山中的人影

眼睛都在城裏
將像塑在山中
  給誰看呢
如果是靠近公園
讓童詩的小朋友
走過來叫聲覃伯伯
跑過去叫聲覃叔叔
回音會藍過了天空
壓低整座城的喧嘩

將像塑在山中
你是一面堅冷的石鏡
       照山
       照水
      照自己

     什麼都看
   什麼都不看

星期四, 10月 30, 2008

黃子堯【嚴正聲明】

最近一期 2008秋季號台北市〈客家文化〉季刊,有一篇【彭惠
圓,活出客家人生命力】訪談之文章,發表她「放棄美商高薪職」返
台擔任寶島客家電台台長後「轉虧為盈」的成績,經多位聽友鄉親及
電台事工反應,因事涉本人為其前任台長,負責經營電台財務的實際
績效,發現與電台營運事實不符之處甚多,而編輯未經查證予以公開
報導,有失公允,應請更正。

本人任職客家電台台長四年期間(88.3--92.3),雖然處境空
前艱困,但收入年年有餘,經常舉辦活動讓電台營運十分活絡,並能
以一千多萬元買下電台台址,為往後電台每年節省百萬房租,開拓了
客家傳播穩定生存的空間,聽友鄉親有目共睹,可為明證。

客家社團組織經營困難非今日始有,客家公共事務之關照更是持
續努力的目標,做為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之政府刊物〈客家文化〉
季刊,竟然昧於事實刊登如此不實報導,已經嚴重毀損寶島客家電台
聲譽並造成本人名譽損失,違背公平正義之處令人十分遺憾。

以上為免誤導,請公開說明、道歉。

黃子堯 2008.10.27

德亮攝影展


我親愛的朋友:

我與鐘永和的「人間茶」攝影展即將於11月22日於國定古蹟板橋林本源園邸盛大展開

人間福報每週一將在「縱橫古今」版刊出精彩照片,從明天(11月1日)到明年(2009)1月底止,歡迎收看。

德亮敬上
(部落格:http://blog.yam.com/teliang)

---------------------

展覽地點:板橋林本源園邸

台北縣板橋市西門街九號(電話:02-29653063)

展覽時間:2008/11/22(六)~2009/01/04(日) 09:00~17:00 (週一休館)

開幕茶會:2008/11/23(日)14:00~16:00(林園來奉茶/全民來喝茶)

星期三, 10月 29, 2008

案件

●顧城(1956-1993)

黑夜
像一群又一群
蒙面人
悄悄走近
然後走開

我失去了夢
口袋裡只剩下最小的分幣
"我被劫了"
我對太陽說

太陽去追趕黑夜
又被另一群黑夜
所追趕

星期二, 10月 28, 2008

1895

●李喬原著
1895電影MV(義民塚)


1895


●義民塚

◎詞曲:馬修連恩 ◎客語歌詞:謝宇威、陳永淘
◎編曲:馬修連恩 ◎演唱:馬修連恩、謝宇威、陳永淘
◎結尾吉他:陳永淘

Here we say goodbye (我們在此別離)
This is where I'll lay your body down (我將讓你在此棲義民靈地埋息)
Where the beasts of burden testify (馱屍的牛群就是證據)
They have come to rest on hallowed ground (烈士們欲在此聖地止息)
This is where we say goodbye (在這別離之地)
All around the people cry (嚎聲四處)
How could so many people die (奈何傷亡如是)
Two-hundred-forty sacrificed (兩佰四十名犧牲者赴死)
And this is where I realize (在此令我領悟)
This is where we say goodbye (在這別離之地)

揮別我心肝
請你不要為我太悲傷
我用鮮血保衛我們家鄉
為到子子孫孫的平安
請你不要太悲傷

義民靈地埋
一二十年以後還是我
我們的家園土地生養我
斬頭就像風大吹帽跌
紅花不怕變成泥

-----------------------

1895 年,滿清大臣身為漢人的李鴻章,為了挽救清日甲午戰爭的敗戰和談,簽訂「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

1895年台灣巡撫唐景崧,與黑旗軍將領劉永福、清水秀才丘逢甲成立台灣民主國,誓不投降日本。

命運牽連到遠在新竹北埔的姜紹祖,十六歲的年紀,帶領他糾結的「義軍」,在湖口與日軍打了日軍登陸台灣以來的第一戰,姜紹祖是北埔的首富,祖父與父親都已早逝,上有祖母與寡母,卻仍然「義不容辭」地打了這一戰,事後兵敗吞鴉片自殺。

-------------------------------------------

乙未戰爭,指的是清朝於西元一八九五年、歲次乙未,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台灣住民為抵抗日人統治,所掀起的一連串流血抗爭,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戰爭,當時客家族群展現不屈性格,和日軍數度交鋒,造成日軍極大損失。

-----------------------------
http://blog.yam.com/jinglee/article/2790674
西元1895年,對近代中國而言,是個特別的年份。那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剛結束,戰敗的中國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內容除了必須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加開四個通商港口外,還必須將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永遠」割讓給日本;這是一樁相當苛刻且不平等的條約。

在這之前,中國已先後與英法等西方列強簽署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天津(五口通商)條約等,但從沒有一個不平等條約、或者該說從沒有一次打敗仗,讓中國受創這麼嚴重。我所謂的嚴重不是指戰場上死了多少人、炸毀了多少城牆,而是中國人群起激昂所感受到的那種憤怒、徬徨與無助。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在亞洲的失敗。過去,中國雖然被西方列強欺凌,但在亞洲、在東方,她始終是個古老的大帝國,也一直掌握著整個東亞的動脈與大權,而日本,對中國而言,不過是個邊陲地區的小倭寇國;但甲午戰爭之後,整個情勢改觀了,歷經明治維新運動後的日本,竟然以小蝦米對大鯨魚之姿,撂倒古老的大中國,儼然成為亞洲新霸主。

中國人嚥不下這口氣,但同時也不明白為何會走到這步田地?千百年過往的泱泱風姿,彷彿還歷歷在目,為何轉瞬間連一個小小的日本國都可以騎倒自己頭上?十九世紀末的中國,彷彿陷入了一場永遠醒不過來的噩夢迷宮中。

那一年,也恰巧是三年一試的科舉會考,全中國最頂尖的知識份子都來到了北京,他們看著朝廷屈辱地簽下「馬關條約」,強烈地感受到了中國的改變,也知道國家已衰頹到生死存亡之秋,許多人徬徨、許多人無奈,也有許多人憤怒,但有更多人衷心希望國家能夠重新站起來。在這群知識份子中,當然也包括了日後在「百日維新」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康有為與梁啟超。

中國的知識份子在此時,發出了強大的怒吼,這股力量與遺緒到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時,更成了中國自我省思的新運動浪潮。

姑且不提康、梁及五四運動等等,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清朝在十九世紀的所作所為及應對方式。小時候,歷史課本裏總說滿清政府腐敗不堪,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推翻政權,又說清末年間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揮霍成性、昏庸愚昧等等;但我一直覺得,這些說詞就某些角度來說,是不夠客觀的,我並不是特別想為清朝平反什麼,只是覺得身為中國最後一個帝王世家,愛新覺羅家族顯然相當盡心盡力在維護這個日趨沒落的帝國,甚至從大歷史角度來觀看整個東西局勢的發展,我深深地覺得,「清朝」具有相當高度的悲劇性。

清朝從開國至1911年溥儀遜位止,共歷經了11個皇帝,分別為: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及宣統。
而一般我們說西方對中國的染指,大約是以鴉片戰爭(1842年)為分水嶺,換言之,那是道光年間的事情。鴉片戰爭之後的70年間,是清廷與西方列強對抗最艱辛的日子,那段漫長的歲月裏,紫禁城中的5位皇帝(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及宣統)是如何因應、又如何看待西方與中國呢?

首先,我從道光談起。根據史景遷先生在《最後的王朝》一書中對道光的評論提到:「欽差大臣林則徐與道光皇帝均是克盡職守、勤奮工作的人……但他(道光)似乎是個心地善良卻無法扭轉大局的人。」
1838年,道光廣納眾議後,明令嚴禁鴉片,並指派林則徐以欽差身分趕赴廣州,在這項查禁工作中,林則徐銷毀近三百萬磅的鴉片煙土,這是一項相當艱鉅且浩大的工程,所以,後來引發了與英國之間的衝突,並進而造成了鴉片戰爭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1842年中英交戰時,英國人在廈門發現了一艘幾近完工、仿造英國雙層甲板的戰艦,艦上配備三十門火砲,且戰艦幾乎已可下水航行,同時還有其他同類型的船艦正在感造;而且在吳淞,也發現了五艘中國新造的明輪船艦,船上還有黃銅鑄造的大砲。由此可知,清廷並不是完全沒有反省與自覺能力的,甚至他們是急欲想追上西方的,否則,以道光儉約的個性,不可能花大筆銀兩打造這些「西方玩意」。

掌門三十 大驚詩色


鍾順文後腦勺留下「30」髮記,慶祝掌門詩社三十歲。

高雄詩人夫妻檔鍾順文、謝佳樺大搞髮變,先生為詩社走過卅周年而落髮,頂著大光頭,後腦勺留下「30」髮記;與長年髮長及地的太太,形成強烈對比,令詩友大驚「詩」色。

現年五十六歲的鍾順文,在印尼出生,八歲舉家遷來台灣。他專司寫作,卅年前和一群詩友創辦掌門詩社,發表詩作無數,得過許多文學獎。

或許是用腦過度,鍾順文十幾年前就出現禿頭,「頭髮撇來撇去,麻煩透『頂』」,趁掌門卅年機會理個大光頭,一掃三千煩惱絲。不過,「30」髮記卻考倒了剃頭師傅,跑了三家理髮廳才完成傑作;師傅用壓克力玩具「30」數字,直接貼在他頭上,再按筆畫線條剃剪。「哇咧,光頭比禿頭還帥!」詩友讚美他。

有趣的是,鍾順文的太太謝佳樺,則是髮長及地;身高一百六十公分的她,也是詩人、音樂家及西藏古文物收藏家,足跡踏遍西藏、印度、不丹與尼泊爾等地,平日潛心鑽研佛法,留長髮是修行,也是福報。

除了長髮引人注目外,謝佳樺全身配戴天珠、水晶、瑪瑙及沉香等稀有收藏品,卅多串從頸部掛到雙手,搭配中國傳統服飾,別具一格。鍾順文、謝佳樺還詩興大發,在頭髮大作文章,鍾順文曾以「頭髮和詩」及「蓄髮記」描寫中年掉髮的危機;謝佳樺則在第一次發現白髮時,以「堪驚」為詩形容她的心境。詩友佩服他們「梳頭就梳頭,還能梳出一首詩」。
【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詩人鍾順文(左)最近理個大光頭,
和詩人太太謝佳樺髮長及地的形象,
成強烈對比。
記者林秀美/攝影

大悲心起



●陳寧貴

向佛頂禮膜拜後
巳入定的神祕圓球
以無尚的寂靜,流轉
指間,佛的開示
即將悄悄揭曉

抽取紙籤密碼
打開,頓時雙眸
風起雲湧,漾起
法喜漣漪,禪意暖暖

感謝佛慈悲
讓我們將此生
無盡的悲苦托付祢
步出佛堂,芸芸眾生
恢復歌聲嘹亮新蟬

----附記:「大悲心起」是法鼓山一座大佛堂,
入內參拜後隨意選出小圓球,再按球上數字
抽取紙籤,閱讀佛開示後,眾皆會心一笑。

星期六, 10月 25, 2008

鍾肇政 / 新介客家人


● 鍾肇政作品 (1990)

新介客家人



莫再過講頭擺 客家人樣般偉大

莫再過唸頭擺 客家人樣般優秀

En 大家就係新 ke 客家人



寫唔完 ke 苦難 lau 艱辛

長山過海來台灣

流唔盡 ke 目汁 lau 鮮血

開山打林立根基

En 大家就係新 ke 客家人



莫嫌 lia 塊土地恁細 en ke 命脈就在 lia

莫嫌 lia 塊土地恁瘦 en ke 希望就在 lia

En 大家就係新 ke 客家人



用 en ke 硬頸爭自由 再造客家精神

用 en ke 熱血爭民主 再創客家光輝

En 大家就係新 ke 客家人

電子書閱讀工具----AlReader

AlReader - 超棒的電子書閱讀工具

軟體:AlReader(版本:2.5.080721)
類別:檔案工具
性質:Freeware(749 K)

【編輯/王國淵】

由於電腦的儲存容量大,可以將紙本的資料轉化為數位的方式來存放,除了減少樹木的砍伐外,更大幅減少了存放相同資料所需要的空間,因此越來越多人將電腦當成閱讀書籍時的主要工具之一。許多原文書籍在你購買的同時,都會附上書籍內容的電子檔,主要目的是讓你可以透過電腦來方便尋找書籍中的特定內容,而不必一頁頁翻遍整本書,增加使用者閱讀時的方便性。

不過,對於許多人來說,在電腦上閱讀電子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如果電子書的內容並沒有妥善的排版,那麼那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看起來可是相當傷神的。尤其是目前網路上流行的各種網路小說,如果你想在它發行紙本前也能夠輕鬆閱讀,那麼你就更需要一套良好的電子書閱讀工具。

AlReader 是一款功能十分強大的免費電子書閱讀工具,使用者在下載後只需要解壓縮就可以直接使用,AlReader 目前支援常見的 TXT 、DOC 、PDB 、PRC 、HTML 、RTF 、CHM...等十多種電子文字檔案格式,讓你可以直接使用它來觀看手邊的各式電子書籍。你不需要管原始的檔案中是否有妥善的排版,只要透過 AlReader 來開啟檔案,那麼 AlReader 就會自動替你把電子書的內容進行妥善的排版。萬一你不喜歡目前的排版方式呢?那麼 AlReader 的訂製性可是很強的,不管你是要拉大行距、首字大寫、縮排、凸排、標題粗協體...等,只要你想得到的書籍排版方式,AlReader 都可以讓你輕鬆設定。

除了上述的強大訂製性外,使用者透過 AlReader 來閱讀書籍的內容,AlReader 還會自動替你記錄你最後所看到的地方,讓你下次再開啟檔案時,可以直接接續到上次閱讀的地方。其他像是撰寫註解、快速搜尋、旋轉書籍、自動翻頁、全螢幕瀏覽、書本外觀 Skin...等數十種貼心的功能設計,都讓你可以更方便地在電腦上閱讀電子資料喔。

下載:
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utility_file/utility_file_view/26861.html

對這個軟體有意見/疑問想提出來?請來toget討論區發表~
http://toget.pchome.com.tw/BBS/index2nd.php?cl1st=utility&cl2nd=utility_file

星期五, 10月 24, 2008

賀2008六堆嘉年華

●陳寧貴

想起六堆,遽遽行來
前後左右先鋒中
斡來斡去,都睹著
濃濃客家風情

適中堆竹田
行過後堆內埔
就到先鋒隊萬巒
適麟洛入前堆
佳冬美濃伸出
熱情左右手攬等佢
大細路兩邊高壯椰仔樹
在路唇像鄉團義兵
守護等六堆客家庄

逢年過節,紙炮一打
適台灣頭到台灣尾
都有六堆客家鄉親
歡喜介吆喝聲

附記

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事件,威脅到高屏客家六大聚落,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以保衛家鄉。

德亮 / 觀音東渡VS台灣之子

我親愛的好友:

沿著虯虯蟠蟠的產業道路蜿蜒而上,下方山坡地稀疏的茶園內,一群頭戴斗笠的婦女正忙著採摘秋茶。名滿天下的鐵觀音茶不是只採春、冬兩季嗎?趕緊停車上前瞧個究竟,原來是一年最多可採七次的四季春,在秋天颱風剛過的午後,顯得格外嬌嫩。

儘管台灣的茶樹栽培與茶葉製造,大多係百多年前自中國所引進,但在茶業改良場不斷研發與台灣茶農的努力下,現階段台灣五大茶樹品種中,除了青心烏龍與青心大冇,其餘金萱、翠玉、四季春三者,卻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之子」。金萱即台茶十二號、翠玉為台茶十三號,係於一九八一年由茶業改良場育成推廣的新品種,四季春則是一九八五年由木柵茶農張文輝所發現。

鐵觀音既是茶種名又是茶品名稱,原產於福建安溪,至清朝光緒年間的日據時期,才有本土張迺妙茶師受託前往安溪引進茶苗,並在木柵指南山上的樟湖種植,茶園面積逐年驟增,至2000年已達110公頃,目前更擴及到鄰近的南港、坪林,甚至在海拔二千六百公尺的梨山都有「高山鐵觀音」的種植。

經過台灣茶農、茶商與茶藝界人士的努力,台灣鐵觀音不僅青出於藍地在栽種、外型、韻味、口感、價格等,均大幅領先安溪鐵觀音,近年中國在一片「向錢看」的風潮之下,鐵觀音為迎合一般民眾對「清香」的偏愛,也有明顯「綠茶化」的趨勢,發酵度嚴重不足,除了標榜「蘭花香」外,該有的「官韻」早已消失,讓來自日本、韓國等地的茶人紛紛搖頭,直嘆「觀音臉都綠了」。

命名深富佛教色彩的鐵觀音茶,相傳係於清朝雍正年間,由福建安溪的茶農魏蔭所「發現」:據說虔誠向佛的魏蔭每日清晨必獻清茶於觀音菩薩殿前,某日忽見寺旁石縫冒出茶樹,移至家中庭院種植成長後所製成的茶葉,沖泡滋味甘醇濃郁,且茶葉外觀呈現沉穩的鐵灰色,因此取名為「鐵觀音茶」;也有人說茶樹本係觀音托夢給魏蔭所得而名。

無論傳說的可信度如何,至少今天安溪最大的茶企業就叫「魏蔭名茶」,現任掌門為魏蔭第八代傳人魏月德。今年春末我前往福建安溪採訪時,魏月德就不諱言地表示,近年由於中國或外銷市場,越來越多喝茶人口喜歡清香型茶品,為了開拓更大客源,當地才不惜讓「鐵觀音綠茶化」。

所幸今天在台灣,鐵觀音仍保留了重發酵、重焙火的傳統作法,製程也最為繁瑣:從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後,經浪菁、炒菁、初揉、布包團揉、解塊、文火複乾、複揉;乃至初焙、揀枝、複焙、毛茶等冗長過程,尚需再耗費十餘天加以精緻焙火。初焙未足乾時,茶葉用布塊包裹揉成球形,並用手在布包外輕轉揉捻,再將布球茶包放入文火焙籠上徐緩進行反覆烘培,使葉形彎曲緊結,茶中成分藉焙火溫度轉化香與味。長時間布包造就的輕微二度發酵,更使茶葉由花香轉成花果香,並成就鐵觀音無可取代的「石鏽味」,也就是俗稱的「觀音韻」或「官韻」。

與一般茗茶的最大不同,在於鐵觀音特別注重喉韻,以及因焙火所產生的熟火香;加以茶葉本身特有的弱果酸味,飲來特別沉穩。不過在中國,市場早已清一色改為清香型的「綠觀音」,與木柵鐵觀音無論外型、湯色、韻味、葉底等都全然不同。不僅如此,採摘方式也明顯迥異,台灣大多為手工採摘,頂多就是為了加快速度而在手指套上刀片罷了。今日安溪則全部以鐮刀「割」下茶菁,著實讓我大開了眼界。

巧的是鐵觀音經由張迺妙引進台灣,第三代嫡系傳人張文輝卻意外地發現四季春。今天在貓空開設「晨曦茶坊」的第四代張進榮說,外界一直傳說四季春由他爸爸張文輝「選育所出」,其實是不對的,跟鐵觀音的由來一樣,四季春並非發明而係發現。

張進榮回憶說,父親當時為了燒柴炒茶,買下了茶園後方的鴨角冠山,砍柴時發現樹叢中有株不同茶種,萌芽期較早,每屆採摘春、冬茶季節都已老化了,因此從未採摘而任其隨意生長,幾年下來茶樹已經長得比人還高。當時他年紀還小,某天砍柴時不慎將其壓倒,乾脆就一斧將它砍了,等到來年春天,發現殘存又長出的茶菁居然還可採上二斤多,在惜物的心念下帶回,手工炒茶發出的香氣瞬間傳遍鄰里,因此以壓條方式繁殖了二十幾株,第二年繼續壓條繁殖至整片茶園後,未除蟲的母樹才功成身退而死,令人嘖嘖稱奇。

張進榮胞兄張信鐘補充說,張文輝本不想讓茶樹流出,但鄰居仍執意將其扦插大量繁殖,據說當時貓空山上炒茶,山下都聞得到香味,因此號稱「驚死人香」,由於每年可採六季之多,張文輝特別命名為「六季香」,因而張信鐘所開設的茶坊也以「六季香」為名。

※ 文長、未完:有興趣的朋友可上
德亮部落格
看完全文與圖片:http://blog.yam.com/teliang

您永遠的好友 德亮敬上

六堆運動會

2008年六堆嘉年華─第四十四屆六堆運動會十月25日起在高雄縣美濃鎮舉行兩天,來自高雄、屏東縣十二個客家鄉鎮一千多位選手角逐各項錦標,也展示各客家鄉鎮特色,行銷客家文化。

運動會聖火由十二個客家鄉鎮花車陪同,抵達運動會會場美濃國中,開幕儀式中由興農職棒隊總教練徐生明點燃聖火台。

六堆運動會有屏東縣萬巒鄉(先鋒堆)、麟洛鄉、長治鄉(前堆)、新埤鄉、佳冬鄉(左堆)、高樹鄉、高雄縣美濃鎮、甲仙、六龜、杉林鄉(右堆)、屏東縣竹田鄉(中堆)、屏東縣內埔鄉(後堆)等十二個鄉鎮一千多位選手參加,角逐趣味競賽、田徑、排球、桌球、硬式網球、拔河、槌球、客家民俗技藝等項錦標。除槌球在中壇國小比賽外,其餘都在美濃國中進行。

星期四, 10月 23, 2008

數位出版

詹宏志表示,身為一個遇上數位時代的編輯,他所做的不是高瞻遠矚的事,而是「求生反應」而已。

 他說,參與數位出版的人,都是從年輕人身上學到東西,上網的經驗更讓他體會到:「瀏覽器一打開,有內容有讀者,無論是否有出版者,出版就已經開始了,所以我們應該從一個數位的世界裡去尋找出版,而不是從出版中去尋找數位。」

 詹宏志並引述作家勞倫斯的話作結:「有些人睡著做夢,有人醒著作夢,但要小心醒著作夢的人,因為他們真的會去做。我並不是對數位出版有什麼特別的想法,我只是睡覺跟醒著分不清楚的人。」

-------------
 北縣一家大型出版商楊姓負責人指出,這波景氣寒冬前所未見,幾乎每家出版社都是負成長,退書量遠超過銷售量,景氣不好出版商人人自危,絞盡腦汁希望節省成本,有的新書計畫紛紛喊卡,也有大砍行銷預算暫停各項活動,希望度過這波寒冬。

就在實體連鎖書店通路時興整併店鋪、調整經營策略時,網路書店卻因價格便宜,有逐漸取代實體通路地位之勢,業績年年上揚。

網購市場日漸壯大,也讓實體連鎖書店不敢小覷,包括金石堂、誠品等大型連鎖書店,紛紛自行發展網購通路;大型出版集團,如時報文化、城邦集團等,也都有專屬的購書網站。

 網路購書市場逐漸成熟,改變人們購書習慣的同時,也正在搶占年年下降的書籍銷售市場,實體通路在目前的通路戰爭中,地位似乎越來越不保。

在網路取得資訊相當便利,年輕人買書找資料愈來愈少,買書的大多是年紀稍長的熟面孔,這種情況也影響書商生意,書店已漸漸步入昔日社區雜貨店後塵,成為式微的行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
/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8102400221,00.html

---------------------

一粒縮小的文化米
●隱地  

報紙減張
書店縮小
不停下滑的營業額
讓記者 編輯成了躁鬱症患者
印刷 裝訂廠和相關工作人員
在公園裡踏著太空漫步

書呢?
一萬雙看書的眼睛
銳減成一千雙
出版人尋覓、思念著
那九千雙眼睛去了哪裏

一倉庫書在暗夜的哭聲
只有牆聽到

一粒米縮小了十分之九
還是一粒米嗎?
當作家的版稅收入只剩下微笑和歉意
莫非要創作者吃一粒粒縮小了的
小小「文化奈米」
世間真有這麼怪名稱的「無奈」之米

客家山歌

●黃子堯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歌唱的表現,是民間文學的奇葩。客家山歌是紮根於客家地區、在山間野外抒發內心感情、表達喜怒哀怨,為許多客家民眾所喜聞樂唱的一種歌唱才藝。
  
客家山歌型式豐富,種類繁多,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從形態上看,可以分為「本體山歌」、「山歌號子」、「加頭續尾山歌」、「疊字山歌和疊句山歌」、「尾駁尾山歌」、「問答式山歌」、「節氣山歌」等;從內容上來看,可以分為愛情山歌、勞動山歌、感歎山歌、戲謔娛樂山歌等。但不管是什麼內容、什麼形態,山歌大多是客家男女在岡頭溪尾,肩挑一擔,竟日往復即興吟唱出來的,是客家民眾從肺腑流出來的天籟之聲。

傳統客家山歌中,愛情生活是比例最高的主題,山歌表現出各個階段的情懷,包括初識歌、試探歌、讚美歌、迷戀歌、起誓歌、相思歌、送郎歌、苦情歌等層面,生動又真切,它有客家人社會生活的象徵,也清楚展現著客語之美妙,讓人深深感動。至於由山歌延伸出來的勸世文、採茶戲等說唱,流傳甚廣,愈加強化了客家歌謠發展的重要性。
  
客家婦女與山歌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有道是『客家山歌最出名,條條山歌有妹名;條條山歌有妹份,一首無妹唱毋成』,離開了客家婦女的情懷,也就沒有客家山歌了!
  
家山歌中數量最多、最精彩的是愛情山歌(情歌)。歌者絕大多數是不識字的耕夫農婦,艱辛的勞動和樸實無華的生活是他們創作靈感的來源。歌聲緣情而發,天真而又直率。客家愛情山歌語言生動樸素,取譬設喻巧妙,貫穿歌中的感情真摯熱烈,抒發男女間的愛慕和相思,表現愛情的悲歡離合,可以與十五國風、南朝子夜歌媲美。
客家山歌有來自傳統的歌唱,有民間文學的採集計畫,於各地展開田野調查。近十年來,包括台中、苗栗、彰化、桃園、高雄、屏東、台東縣之各個客家鄉鎮之歌謠、謎語、諺語、笑話、傳說故事等進行採集工作,並出版了專輯。此項有系統的客家耆老、民間藝人、歌者訪談,並予以書面化的整理作業,將有效保留快速流失的口頭文學作品,提供欣賞與承傳的通路。

雖然客家山歌來自於傳統的詠歎,但最值得慶幸的是,現代客家人離開了山村、老家,但能繼續客家山歌的傳唱,並在都市叢林中表現自我的心情,以歌謠描寫更多客家族群對社會人生的愛恨情仇,演繹了客家情懷的裝飾及迷戀,誰說這不是最好的時代見證?

星期二, 10月 21, 2008

補正文壇訛傳

◎歐陽叔慎

廖清秀先生(一九二七--),是最早克服語言障礙的臺籍作家之一,於一九五二年以《恩仇血盒》獲「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第三獎。

研究臺灣文學者必讀的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此書對《恩仇血盒》亦有所評介,後來的研究者大都未讀過這幾十年前的作品,談及廖清秀和《恩仇血盒》時,每每參考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書寫的內容。

廖清秀於二○○六年重讀《臺灣文學史綱》,發現葉石濤把《恩仇血盒》的人物情節弄錯了。原本此一小說的故事要點為:

女主角「愛子」遭渡邊刑警的兒子澄人強暴後懷孕,不得不下嫁澄人;未久,澄人徵召入伍戰死;日本戰敗後,渡邊刑警被砍一隻腳,年輕守寡的「愛子」為醫治公公,乃淪落風塵;男主角林金火同情愛子,將她從火坑救出來,幫她出公公的醫藥費;被遣返日本前夕,渡邊刑警自覺羞愧,愛子也自慚形穢,沒臉留在臺灣;林金火只能在基隆碼頭,淚眼望著愛子搭船離去。

但葉石濤其《臺灣文學史綱》竟將《恩仇血盒》的「愛子」誤為嫁給渡邊刑警本人。後來的文學研究者不察,又未細讀原典,直接引用葉石濤這一筆錯誤的資料,於是以訛傳訛,讓《恩仇血盒》為之蒙冤。記得以前曾有一留美博士撰寫有關大河小說《浪淘沙》作家「東方白」的學術論文,逕將大河小說作家東方白與另一寫武俠小說的東方白混為一談,成了當年臺灣文壇的笑談。

星期一, 10月 20, 2008

網路電視

網路電視 能不能賺錢?
◎ 魚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oct/21/today-o6.htm

「壹傳媒」集團黎智英最近接受訪問,預測網路電視將風起雲湧,他成立一家「壹傳媒互動公司」,三十幾人的團隊,正朝網路電視的方向邁進!他的預測是正確的。近來網路與電信的進一步結合,又使得這個可能性大增!

從黑莓機率先與Gmail電子信箱合作,到蘋果推出3G iPhone手機,以及Google手機的問世,有線與行動上網緊密結合的日子來臨,最後的美麗新世界就是所謂的「無所不在的運算」(Ubiquity),且透過手機的收費機制,自然就可以形成「掌上經濟」(Palm Economy)。

我創辦的台灣玉山網路電視台,在大選後開闢另一個戰場,運用美國著名交遊網Ning,新設一個又像交遊又像電視台的「台灣玉山網聚廳」,運作兩個月,到訪四十餘萬人,每日約七、八千人次,瀏覽頁數每日約三、四萬,總瀏覽人數不到兩個月就破百萬。這和過去做網路電視台的概念很不一樣:

一、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專屬頁面,都可以上傳自己的內容。換句話說,現行兩千多人的會員,都是電視台的內容提供者。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的「維基」精神,使得內容製作門檻降低很多,而會員數的激增,更促成品牌的忠誠度。

二、虛實合作,整合中南部許多電台都以影像直播出來。就像「星光大道」,透過虛實合作,相互炒紅各自不同的媒體。

不過,黎智英也說,目前找不到新的商業模式;我雖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也聞出似乎有點「臭尿布」味:

一、網路電視的「燒錢率」,在Web2.0的時代固定成本甚低,計算風險以變動成本,如人事薪資等為主;有點像做線上遊戲,一旦收入低於變動成本,就可以收攤了。

二、廣告目前只以Google Adsense的小廣告機制最為成功,所以許多影音網站如Youtube、Blip、Veoh也紛紛仿效,在影片播放同時,出現廣告橫幅。

當然,網路電視的廣告和收費觀看的市場有多大?很難預測。但現在不做,等錢潮來了,就沒有布袋裝了!(作者為玉山網路電視台創辦人)

還有詩

●羅門

一座走動的大自然
--給詩人公劉(1994)

  一

你是一座走動的大自然
曾走過轟炸機加蓋的天空
   彈片落葉鋪滿的路
    停下來的 是死亡
    走下去的 是血淚

從前後左右亂殺的刀槍裡
    你逃出來
像一次又一次無辜
 被電擊雷打的天空
過後 仍然風和日暖
   給原來看

叫歲月
 從你雲遊的長鬍與步履中
 去找出刀槍的血型與行跡
         何苦呢
倒不如去問
那座沉默的山
 是如何苦苦走進大理石的紋路
那座風浪的海
 是如何苦苦老入蒼然的岩層


  二


任紛亂的言詞
  槍林來
  彈雨去
歪了歲月的嘴
把世界胡說成
   哈哈鏡
  面目全非

而你仍天藍地綠
   天高地遠
直成大漠的孤煙
圓成長河的落日

看累了不同的印章與規章
   在一張紙上印來印去
你的腳印 仍一直印在那張
    古樸絢麗的風景上
         給山看
         給水看

你是一座走動的大自然
遙望都市的五顏六色
   理容院的假臉
   櫥窗裡的假人
  廣告牌上的假像
  計算機上的假心
你能說的也只是一身的
    率真與質樸

當整座城
 從大街小巷
  衝上高速公路
   追著明天跑
碰上塞車與連環車禍過後
便是警車救火車救護車
 急著把人與路救出來
 叫文明坐在油污與殘骸中
   垂頭喪氣

而你仰首 是青天
  俯首 是碧野
雙腳早就交給江河
如果走山水的路
還不夠自由開闊
便只能追著風
 飛到鳥道
  雲路
 去找你了

再找不到
還有詩

星期日, 10月 19, 2008

http://tw.youtube.com
/watch?v=ef-KbqYF2Z8&feature=related

鄭愁予詩 王海玲演唱

不再流浪了
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
寧願是時間的石人
然而
我又是宇宙的遊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這土地我一方來
將八方離去



李泰祥--錯誤 / 鄭愁予 詩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
如蓮花的開落...



齊豫的歌,鄭愁予詞,李泰祥曲
雨絲

星期六, 10月 18, 2008

六堆忠義祠秋祭

屏東縣竹田鄉六堆忠義祠舉行一年一度的秋祭,配合六堆嘉年華會擴大舉辦文化節,秋祭活動依客家的祭儀,20081018晚上十時三十分舉行「敬天公」,20081019上午九時舉辦祭典,非常具客家特色的「挑擔奉飯敬忠勇」,去年開始舉辦,今年的挑擔活動路程相同,六堆客家的鄉親上午七時從竹田國小出發,八時許抵達忠義祠參加祭典。

今年擴大舉辦活動,在忠義祠有用六堆農特產佈置的「創意神龜」,也有客家粄類製作與DIY教學,以及「六堆忠義祠人文與歷史」新書發表會,委員會將「六堆忠義祠」相關文獻資料整理出版,為六堆歷史留下見證。

忠義祠旁的「屏東縣客家文物館」演藝廳,舉辦六堆發展座談會,邀請六堆籍的大專院校教授,專家學者、旅外鄉親、文化工作者共聚一堂,提供六堆發展建言,這是忠義祠第一次舉辦的公共事務論壇。

我不說話


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為了讓世人記住納粹屠殺猶太人這一血腥恥辱,在波士頓樹起了一塊紀念碑,碑上銘刻這樣一段話:

當納粹追殺共產黨,
我不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不說話,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不說話,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我不說話,
因為我是新教徒

當他們朝我而來追殺時,
已經不再有人出來替我說話了!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commu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social democra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social democra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Jew;

When they came for 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德文原文

Als die Nazis die Kommunist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Kommunist.

Als sie die Sozialdemokraten einsperr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Sozialdemokrat.

Als sie die Gewerkschafter holten,
habe ich nicht protestiert;
ich war ja kein Gewerkschafter.

Als sie die Juden holten,
habe ich nicht protestiert;
ich war ja kein Jude.

Als sie mich holten,
gab es keinen mehr, der protestieren konnte

教細人仔讀童詩

客家新作 教細人仔讀童詩

客家文化工作者詩人醫師曾貴海等人,發表新書及音樂專輯,用文字和音樂傳承客家文化,希望客家子弟從讀童詩開始,不忘祖宗聲,不忘祖宗言。

曾貴海和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總幹事曾彩金、退休國小老師馮喜秀、創作歌曲的竹田鄉竹田村長傅民雄、歌手陳雙、夏佳佑等人,齊聚一堂發表新書及音樂專輯。

老家在佳冬鄉,曾貴海從雄中二年級開始寫詩,他說:「做為一個詩人,必然走向孤獨而真誠的道路,對有情世界的心靈關懷不可能停下來,因此詩的創作也不可能停下來」。詩作「夜合」,經傅民雄譜曲,經有「客家鄧麗君」之稱的陳雙傳唱,在高屏地區客家鄉鎮廣為流傳。

曾彩金說,他和六堆文化研究學會張春菊、溫蘭英、林竹貞等20多人,深入六堆鄉鎮採集700多則「四句聯」,經篩選後,採用345則,主要以婚嫁、喜慶為主,每一句都十分生動。

屏教大附小退休教師馮喜秀,創作客語童詩一百多首,他一生歲月都奉獻給「細人仔」(小孩子),他認為童心純真,像天使一樣可愛。他在讀高師大中文研究所的女兒馮筱蘋協助下,共同完成這本「細人仔」客語童詩。

傅民雄帶著陳雙和夏佳佑出席發表會,他說,客家人不是悲情的,應該是快樂的,想要洽購書籍和CD,可與客家事務處聯繫,電話7320415轉3911。

星期五, 10月 17, 2008

獨夜無伴「佇」燈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oct/18/today-taipei4.htm
「傳唱台灣心聲~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特展」
望春風手稿曝光 你唱對了嗎?
「望春風」的歌詞大家都唱錯了?
-----獨夜無伴「佇」燈下

台語文學家呂興昌表示,純純唱紅了望春風,但當時第一句歌詞:獨夜無伴「佇」燈下,「佇」有守株待兔、守候佇立的無奈感,但傳唱到後代,卻唱成「守」燈下,失去原汁原味。

望春風作詞者李臨秋後代李修鑑出席活動,李修鑑開心表示,30年代的台灣男女不平等,父親李臨秋常到酒家喝酒,一旦看到酒家女被欺負會打抱不平,而望春風歌詞中也帶著女性意識,認為女性也有爭取幸福的權利,提供的手稿可以看出李臨秋創作的心路歷程。

為了讓民眾能更瞭解台灣流行歌的典故,特別安排黑膠唱片賞析與講座,分別是11月15日上午10點由收藏家林太崴主講「黑膠78轉台語流行曲盤賞析」,12月6日上午10點由莊永明主講「漫談台語歌謠流行史」,民眾可免費參加,洽詢電話:2549-1761。

「傳唱台灣心聲~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特展」,展期至明年2月28日,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點至12點,下午1點半至4點半,地點: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北市寧夏路89號大同分局3樓)。



望春風

獨夜無伴佇燈下,春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看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誰人家子弟,
想欲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

想欲郎君做ㄤ婿,意愛在心內,
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嘎看覓,
月娘笑阮憨大獃,被風騙不知。



● by RJ

Breeze caressing with the lamp aside.
It's the guy I saw today, in my mind.

Flushed and speechless let him past by.
Don't know who he is, because I am shy.

Love grow inside, he is The guy.
Why can't he notice, the time is right!

Who's there? I rush outside.
Silly fool, it'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愧煞淵明兩袖風

◎ 楊東慶

點滴主權流失中
有識之士憂心忡

可憐腰折五斗米
愧煞淵明兩袖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oct/18/today-o9.htm

星期四, 10月 16, 2008

詩想起

已成為神的
經營之神
高齡了依然要告辭人間
只能將懷念與歌頌留下

然而
九十二歲
或二十九歲
在宇宙的時間裡
都只是一小剎那

也許
我們太強調成功
但是我們大部分人
並無很成功
也無很不成功

經常
我們不過是
命運大海中的浮木
在艱難抗拒中
也不得不隨浪起伏

而且生老病死環伺
想安度此生不易
能夠
平平凡凡度此生
也算成功

2008 六堆嘉年華

2008 Hakka Liu-Dui Festivel


配合2008六堆嘉年華
萬巒鄉18日將舉辦
客家創意美食等活動
其中最刺激的攻炮城比賽
挑戰民眾的膽量。
(記者郭靜慧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oct/16/today-south6.htm

[客家MV]
再行再行
轉個彎就是六堆 (陳雙)


賀2008 六堆嘉年華
●陳寧貴

想起六堆,遽遽行來
前後左右先鋒中
斡來斡去,都睹著
濃濃客家風情

適中堆竹田
行過後堆內埔
就到先鋒隊萬巒
適麟洛入前堆
佳冬美濃伸出
熱情左右手攬等佢
大細路兩邊高壯椰仔樹
在路唇像鄉團義兵
守護等六堆客家庄

逢年過節,紙炮一打
適台灣頭到台灣尾
都有六堆客家鄉親
歡喜介吆喝聲

附記

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事件,威脅到高屏客家六大聚落,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以保衛家鄉。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
http://ningkuei.bravehost.com/six.htm

●六堆命名:聚居台灣高屏兩縣的客家人,為保鄉衛家,抵禦外侮而組成的「六隊」鄉團義兵,為了有別於軍「隊」,遂諧音改稱「六堆」,「堆」亦有聚落的意義。

●六堆沿革: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之亂,威脅到高屏客家六人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保衛家鄉,抵禦外侮。這一次的團結衛鄉,凱旋而歸。由於平亂有功,獲清廷救建忠義亭,以後即成了以忠義亭(祠)為精神堡壘的高屏兩縣客家村庄的總稱。目前六堆鄉鎮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在清朝時代皆隸屬鳳山縣,日據時期也同屬阿猴廳或高雄州,光復後美濃改隸高雄縣外,餘則隸屬屏東縣,所以六堆鄉土非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之精神的結合體。

●地理位置:六堆鄉土以東經120度30線為中心,是自北緯約21度25,至21度22之扭曲的長方型。除內埔、萬巒、竹田、麟洛、長治五鄉毗鄰成為客家庄中心地區外,佳冬、新埤兩地另於南方連成一地,北有高樹,隔一河鄰接美濃、杉林,六龜則遠在北部另成一區。

●六堆分布如下:

右 堆:高樹、美濃、六龜、杉林、甲仙一部份、里港武洛、旗山手巾寮。

前 堆:長治、麟洛、九如圳寮、屏東市田寮、鹽埔七份仔。

中 堆:竹田。

後 堆:內埔。

先鋒堆:萬巒。

左 堆:新埤、佳冬。

●六堆鄉鎮命名來源

● 長治鄉 ●

命名:本鄉之命名,乃取「長治久安」之義。

沿革:長治鄉原名為長興,日據時代設庄役場,隸屬高雄州。民國卅四年光復後,屬高雄縣轄,改稱為長興鄉。卅五年劃歸為屏東市,改為長治區。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再改為長治鄉。

● 麟洛鄉 ●

命名:本鄉在二百七十多年前,由嘉應州﹝即今之廣東縣﹞人徐俊良先生來此開拓,發現大龜特多,俗讀「有龜必有麟」,乃認為「麟趾呈祥」之兆,遂命名為「麟落」後改稱為「麟洛」。

沿革:日據時代原設麟洛區,後地方制度改革,改稱為長興鄉。民國卅四年本省重光,復改為長治鄉。至卅九年四月奉准將長治鄉劃分為兩鄉,成立麟洛鄉。

● 萬巒鄉 ●

命名:本鄉面臨大武山,因萬山重疊,成為一天然屏障,故名之日「萬巒」。

沿革:本鄉在清康熙二十七年,即有廣東、福建兩省人士來此開拓。日據時代,本鄉隸東港辦務署。設萬巒、佳佐、赤山各庄役場。後合併赤山、佳佐兩座,改為萬巒區,屬高雄州潮州郡管轄。民國卅四年本省光復,改稱為鄉,屬高雄縣轄。至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始改隸屏東縣。

● 內埔鄉 ●

命名:據說內埔原係為最初廣東移民來此開拓之地,後向外開拓,遂揩先闢之地為「內埔」。

沿革:木鄉清朝時代隸台南府鳳山縣管轄,設管事辦理地方行政。至日據時代,初設警察官吏派出所。後改置辦務署。旋又廢縣設廳,置街、庄,將原有內埔、新東勢、新北勢、老埤等地區,合併成立內埔庄役場。至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始改稱為鄉。

● 竹田鄉 ●

命名:本鄉當時係以多竹林、水田而命名。

沿革:清康熙初年,有廣東居民來此拓荒,原屬台南府鳳山縣所轄。至日據時代,改隸鳳山縣潮州辦務署內埔支署,設二崙、鳳山厝二區庄役場,後因區域變更,將原有二區合併新北勢區,改置竹田庄役場。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改稱為鄉。

● 新埤鄉 ●

命名:廣東客家居民移來墾荒初期,為灌溉田園,乃在此處築一座大埤圳,名日「新埤頭」,本鄉即以此而得名。

沿革:本鄉原屬台南府鳳山縣,先置總理辦理行政事務。至日據時代,改隸台南縣。後又合併茄苳腳區編歸阿猴廳東港支廳管轄,旋又改設新埤庄役場。民國卅四年本省光復,改稱為鄉。屬高雄縣管。卅九年冬行政區域調整,始劃歸屏東縣管轄。

● 佳冬鄉 ●

命名:本鄉原稱「六根」,嗣因周圍多值茄苳樹,且極茂盛,遂改稱為「茄苳腳」,後取「秋收冬藏」之意,復改稱「佳冬」。

沿革:本鄉在清朝時代,曾設鳳山縣港東中里六根庄。至日據時代,改置茄苳腳區,隸屬阿猴廳。迨民國九年,改制改革,屬高雄州,稱佳冬庄。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將原庄役場改為鄉公所。

● 高樹鄉 ●

命名:高樹舊稱「大車路」,據說舊時大車數台可以併行,意謂道路之廣潤也。民國三年,日人在各處測量,以本鄉位居高地,且樹林茂盛,始定名為高樹。又據傳地當時有一株木棉樹,高冠群木,且分枝甚多,形如車蓋,因之得名。

沿革:本鄉係於清乾隆二年,有廣東、福建兩地移民來此開拓,先設東振公館,辦理糧租,及管事一人調解民事。至日據時代改為東振新區,後合併加納區置高樹庄,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改為高樹鄉,屬高雄縣轄。民國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始劃屏東縣。

● 美濃鎮 ●

命名:美濃原稱瀰濃,因本地以水原源,汲用不息,位於山明水秀之間而取瀰;鄉民皆務農為業而取濃,民前二十八年改名美濃以迄今。

沿革:乾隆元年,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人林豐山、林桂山,約同四十餘客家移民,在今美濃靈山山麓,集體搭建房屋二十四戶,從事墾殖,備嚐艱辛,終漸有了村落形態,在名稱「瀰濃」,是為美濃開拓之始。

★ 六堆忠義祠

西勢六堆忠義祠,乃自明朝以降三百餘年來,大陸遷台之客家先民,墾疆
闢地,保國衛鄉,正義安民,精忠報國,地方紳民建祠崇祀先烈,發揚民族精神之紀念廟祠。
溯自鄭成功率師來台,開創基業,蓽路藍縷。迨至清朝大量移民進駐,客家族群為了自保抵禦外侮,而相約劃地為營,聯庄為壘,分為先鋒、中、前、後、左、右等六大隊義勇軍,擔負起保衛客家地區之安危。直到日據時代,較無亂事,遂將「六隊」改為「六堆」。亦是現今之「六堆客家地區」,包括有先鋒堆:萬巒;中堆:竹田;前堆:長治、麟洛;後堆:內埔;左堆:新埤、佳冬;右堆:高樹、美濃。
清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年)發生朱一貴事變,客家先民組織民兵,勇敢對抗朱一貴之戰。而為祭祀義民壯烈犧牲的精神,於次年便捐款興建「忠義亭」,以茲紀念。之後,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吳福生革命;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莊大田的天地會起義;道光二年(西元一八二二年)陳洋事變等殉難的義民也集中在此祭祀。對六堆居民而言,不只是祭祀忠魂英靈,也是六堆義勇軍出戰前誓師的聖殿。
西元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澎給日本,台民奮起救台抗日;此時日軍攻陷北部中部之後繼續南侵,並且另一日本艦隊由枋寮上岸登陸北犯。當時六堆大總理邱鳳揚、總參謀鍾發春,率義軍做最後殊死戰,於佳冬(下六根)步月樓、長治鄉火燒庄及美濃牛埔等處戰役,最為悲壯慘烈。更展現出客家「硬頸」精神,忠勇愛國之情操,拋頭顱灑熱血,英烈千秋萬古流芳。
台灣光復後,地方士紳鑑於忠義亭老舊崩塌毀損,即募捐重建。於民國四十七年元月三日,恭迎 忠義先烈牌位陞座晉火,同時舉行落成大典,承蒙 先總統蔣中正頒賜匾額「民族正氣」; 故副總統陳誠賜匾「海表英光」;以及中樞五院、省縣長官賜匾題詞,表彰崇德。在此時便將忠義亭擴大規模變更為「忠義祠」。也正式成為六堆客家民眾的精神堡壘。

★ 六堆客家文物館

為發揚六堆客家文化精神,由六堆客家熱心士紳發起向行政院文建會申請興建補助,並得撥款一億多鉅款,在六堆忠義祠後方空地建造「六堆客家文物館一座」,業於民國八十七年間開始動土興建,並於民國八十九年三月竣工完成,又在民國九十年十一月開幕啟用,供遊客參觀。
客家文物館的展覽區,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ㄧ、客家原鄉情∙六堆移墾史(一樓)
展示說明客家族群於大陸多次遷移,表達生存環境的惡勢及不安定,才會造成多次的變遷。介紹移墾的經過與六堆名稱歷史的由來。六堆之現在未來。
二、客家生活面面觀(二樓)
展示部分有客家美食與器具、衫服、建築、禮俗等,並有多媒體電腦輔助放映節目介紹。
三、客家農具展示區(地下一層)
圖片介紹早期客家婦女下田耕作以養家餬口的農村情境。還有擺放整地、種植、灌溉、收穫、曬穀等古農具,展現耕耘稻米粒粒皆辛苦,及豐收時的快樂笑容。
若想要瞭解六堆客家的種種,只要來本館仔細參觀、閱覽書籍、查詢電腦資訊及欣賞紀錄片節目,必能收益良多。

★ 三層六角寶塔----文筆亭

竹田客家人為了延伸對古聖先賢的尊敬,以及重視子女教育,見賢思齊,鼓勵讀書登第、金榜題名、高中科舉,而仿敬字亭建造稍微大型的塔廟,稱為「文筆亭」。在古時科舉時代,庇佑文運的「魁星」是應試前必先膜拜的神明,專門供奉魁星的閣樓式建築物就是「魁星閣」或「文昌閣」,其造型優美,可設置於孔廟或書院中,同是文人求取功名所祭祀的先哲神祇。高立聳尖之勢,宛如一柱擎天。內有迴旋鐵梯狹窄陡峭,意味著若想要步步高昇必須歷經艱辛萬難。其六角亭式代表著「六合」,即是上、下、左、右、前、後之意,也就是象徵具有全方位的庇佑功能。
竹田鄉境內居然有三座的三層六角寶塔廟宇「文筆亭」,分別在西勢、履豐和竹南村,似乎顯示出對崇敬文儒的層次更提昇。
西勢文筆亭最具代表性,毗鄰是西龍福德祠,相互輝映,顯現地靈人傑之氣。文筆亭塔頂塑造一支毛筆筆尖朝天的造型物,意涵「天筆降地」。亭內底層供奉武聖關聖帝君,屋簷有泥塑燒的獅虎吉祥獸獻瑞為飾,門對聯:「春秋大義忠臣概,文武全才國士勳」;中層供奉至聖先師孔子,樓簷有六隻鳳凰昂首,門聯:「德參造化千秋祀,道冠古今萬世尊」;上層供奉魁斗星君,門額是「文筆亭」,樓簷六條飛龍在天塑像,對聯:「文光射斗文才展,筆獻春亭筆法生」。所奉祀三尊神祇具有文武合一、允文允武、智勇雙全的內涵,頗有教育教化意義的廟宇。
廟前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金字爐,也是三層六角塔式,底層是「字爐」燒字紙之用;中層為「金爐」燒金紙之用;上層鑲有「天官賜福神位」的石碑供祭拜。
此處地理環境極佳,周邊花木扶疏,在廟前有一四方形池塘,內有蓮花及魚類,生氣盎然,左方有一平面道路,其整體景物構成像是一只「大硯台」。配合塔頂筆尖、大地為紙、金字爐內燻黑的灰燼為墨,形成筆、紙、硯、墨為「文房四寶」俱全。池塘的風生水起、魚躍龍門、獨佔鰲頭,孕育文風鼎盛之先兆。

★ 張萬三祖祠

張萬三,名騰羲,原籍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招福鄉長塘下,於
清乾隆年間來台,僅攜帶些許銀圓,創業奠基蓬勃發展。曾題一首詩做為口訣,傳給子孫繁衍支脈之後,彼此辨識宗親血源的暗碼,詩句為:「清河產出一宗支,萬派流傳今古知;千尋萬認商音姓,代代蕃衍識根基。」張萬三來台至今約有三百年,子孫將近七百戶約萬人,散居各地,除了屏東縣外,近則鳳山、高雄,遠則台東、花蓮、中壢、台北,海外有日本、美國、澳洲等地,均有張萬三後裔的足跡。
張萬三公嘗業共有嘗田四十餘甲,民國四十二年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嘗田土地大半被佃農放領而去,僅剩不到六甲的水田,放領土地所得的地價,全部動用以興建祖祠;祠堂原先在民國三十六年即已動工,其間因籌集資金不易,時建時停,斷斷續續,到民國四十二年有了這筆資金之後,建祠工程順利進行,終於在民國四十三年峻工完成,至今已歷半世紀。
祠堂佔地約有五分,四周椰子樹環繞,搖曳生風;建築物是為二堂二橫式之四合院,屋頂是多條弧形燕尾,前堂採三開間設計,內有天井中庭,內堂是祭祀列祖列宗牌位,堂後有建構隆起的化胎,整棟祠堂顯得莊嚴宏偉。宗族每三年舉行一次大規模祭祖活動,席開百餘桌,並發放敬老金及獎學金,嘉惠宗親,是張氏祠堂的盛事。

★ 竹田車站

竹田車站是當地的重要地標,是一座具歷史性的木造老車站,具有價值性的文化資產,紀錄著竹田的發展史,令人重拾往日的記憶。
西元一九一九年,日本人所修築屏東至潮州段的鐵道完工通車;就設立簡易停靠站「頓物驛」,後來次年改為「竹田驛」。
目前所保存下來的老車站是建於西元一九三九年,是一座擬洋風之木構架驛站,基座為混凝土的勒牆角,牆面則有木格門扇、雨淋板與無筋泥牆(石灰壁),及仿石造線條之木造裝飾板;屋頂則為四落水型式屋頂,披覆水泥瓦,外側還有出挑的屋頂與簷廊。站房面積總共25.85坪,包括候車室、辦公室、信號房、茶水間、值夜室及物品庫等,雖是一棟迷你車站建築,但古樸優雅、簡潔有序,非常能反映時代與地方的特色,更是竹田的重要地標。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間,台視公司的一齣連續劇「四月望雨」選擇了以木料為主體結構的竹田站作為拍攝的背景。這齣連續劇的演員在竹田火車站排演時,由於時空背景把他們帶回台灣的古早時代,讓他們不自覺地抒發思古幽情,對木窗售票口、圓盤式燈飾、木製桌椅及四周石灰牆等設施,都烙下深厚感情。後來他們獲知竹田車站即將拆除,竟然動起情來,向有關單位反應陳情能把古貌的老車站保留下來。因此更喚醒竹田鄉民的覺悟與重視,辦公聽會、阻止鐵路局拆除、向文化單位陳情並申請經費來保留與修繕計劃,終於向內政部爭取到「城鄉新風貌」的經費貳仟肆佰萬元補助款,將整個園區整理的奐然一新,並命名為「竹田驛園」,於八十九年二月十九日正式揭幕。
老車站雖年邁了,但此景物曾陪伴許多鄉民走過歷史生活軌跡,有著童年回憶、學生通車或上班族通勤的甘苦情、離鄉背井的遊子情懷、初戀的地方或外嫁女兒心等等的情境,瀝瀝往事激起眾人鄉愁。老車站不只提供交通的功能,也是竹田人的文化資產,緬懷先人努力打拼的奮鬥精神,凝聚鄉民愛鄉愛土的向心力,更是竹田人的精神標竿。

★ 糶糴村達達港

糶糴村(ㄊ一ㄠˋ,賣米;ㄉ一ˊ,買米),以此命名確是有深厚內涵典故。
早期是南台灣的米倉,也是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利用隘寮溪支流「龍頸溪」由東向西流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大陸。因此就在糶糴村內設有河口港,稱為「達達港」。當年是個農商繁華之地,而如今卻變為沉寂的小庄。主要原因是龍頸溪不再有豐沛水源及東港溪河床淤塞,再加上有鐵路的開通運輸取代了水路。
達達港的舊遺址,現在是一座水閘門管制水流量利於灌溉用。旁邊有一座古老紅磚建造的敬字亭,據說是清末時期村民敬字惜紙而集資興建。另外在閘門出水口旁有一座六角亭式的土地伯公壇,石碑上刻著「達達庄福德正神」字樣,早期可能因「糶糴」與「達達」的客家發音相近而誤寫,光復後調整區里行政名稱,而正名原來的具有稻米買賣的歷史淵源,稱為「糶糴村」。

★ 敬字亭

敬字亭又名聖蹟亭或敬聖亭,不只是亭爐,還設有香座祭祀。客家人世代具有「晴耕雨讀」、「耕讀傳家」的濃郁觀念,因此對於字紙視為古聖先哲的結晶象徵,不許隨便踐踏或丟棄,必須收集字紙在「敬字亭」燒化,虔誠地回歸還給古聖賢,以表敬字惜紙之精神,極具教化意涵。竹田境內以二崙、糶糴兩亭最古老,而南勢敬字亭較新穎。
古時常有身背字紙竹簍的清道夫,撿拾字紙集中至敬字亭焚燒,每年清理一次灰燼裝袋,再運往河邊倒入河川流逝,在倒灰之前,還需準備香案祭拜河神儀式,准予倒灰至河。
這正顯示出客家文化深具濃厚的崇儒敬聖的精神。

★ 六角亭開庄土地伯公廟

客家族群秉持敬天拜地的精神,每當遷移新居地,首先必定在當地設置土地伯公廟,以祈求保佑居於此的庄民能平安富庶,便形成了「庄頭庄尾土地公,田頭田尾土地公」的景象,尤其是「開庄伯公」更具重要代表性,如同管區的保護神一般。
土地公是神界中最基層的神祇,其形象慈祥和藹平易近人,不論荒郊曠野、深山峻谷、田間、路旁樹下均可發現土地公廟,有廟宇、墳墓型式、用石板組砌搭建或只是一塊石頭有神無像,豎立在綠樹遮蔭下,建物大都樸實無華,給人的印象是那麼親切如同家中「伯公」長輩般的照顧愛護,更是許多人願意傾訴內心話的祭祀對象。
在竹田有多座的「六角亭式的土地伯公廟」,是一大特色,客家庄的傳統土地公廟所祭祀的是刻有「福德正神之神位」的石碑造型,而非神像型。此地所建造的六角亭是代表著「六合」之意,即天、地、東、西、南、北,也是指上、下、左、右、前、後的統稱。象徵著土地伯公廟能全方位的庇佑全庄庄民生活能夠安和樂利,幸福健康。另又有一說,因竹田屬於中堆是代表中心點,所以六角亭也象徵是六堆的大團結。

★ 二崙村老街

客家先民在此闢地建庄定居,形成群居的村落,庄內設置守護神祇,有三山國王、中壇元帥的廟口,與民生商店的買賣構成商店街,是聚集人潮熱鬧的古商圈。
目前遺留的古樸老街建築,依稀可窺知當年的繁榮景象,有紅瓦厝、巴洛克式洋樓、傳統夥房、土地伯公祠、涼亭等,古街巡禮可回味舊時的情境,如甘仔店(雜貨店)、米店、理髮店、中藥舖、粄攤仔、五金店、金香舖、布行、百貨行等老店家的門面建築,蘊藏著濃郁之鄉土味。

http://www.pthg.gov.tw/planhab/CmsShow.aspx?
Parm=2007420103758625,2006111393853196,5
介紹六堆

客語詩展

●葉日松 / 客家擂茶

用粗壯介雙手
擂出客家人生命介族譜
也用硬頸介性格
擂出客家人生活介藝術

千擂萬擂
擂出客家人真正介面目
千擂萬擂
擂出客家人介韌性

茶介清香
係一種風情
係一種註解

佢 世世代代
傳誦客家人飲食介故事

佢 世世代代
傳誦客家人
硬頸之外介另一種溫柔
------------------------------------------
●陳寧貴 / 頭擺

毋知 六堆介頭擺事情
毋知 忠義亭介風雲血汗

淨知 美濃粄條
淨知 萬巒豬腳

客家文化
就恁樣跈等
粄條同豬腳

蓋暢快入胃腸底背
變成消化

星期三, 10月 15, 2008

追思呂泉生 週末音樂會

追思呂泉生 週末音樂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oct/16/today-taipei9.htm
台灣知名音樂家呂泉生今年以92歲高齡逝世,台北228紀念館配合「台北放送局暨台灣廣播電台」特展期間,特別在10月18日舉辦「呂泉生追思音樂會」,現場將演唱呂泉生的創作名曲,包括「搖嬰仔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以及他苦心收集的台灣民謠「丟丟銅」、「一隻鳥仔哮救救」等。

台北228紀念館表示,呂泉生一生對於台灣音樂貢獻甚大,他1943年自日本進修返回台灣後,對於台灣民謠不受重視感到憂心,於是開始採集「六月田水」、「丟丟銅」、「一隻鳥仔哮救救」等民謠,並以五線譜記錄、整編為合唱曲,二戰後,呂泉生又辛勤耕耘台灣近代音樂教育,並且創作「搖嬰仔歌」、「杯底不通飼金魚」、「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這些撫慰人心的作品。

文史專家莊永明也表示,呂泉生曾經擔任台北放送局(現台北228紀念館)播音員,二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呂泉生還擔任音樂教材編選工作,為台灣音樂教育留下許多名曲,如「哥哥爸爸真偉大」、「妹妹背著洋娃娃」等,目前台北228紀念館正展出呂泉生與放送局的相關文物,便有呂泉生的創作手稿與新選歌謠的文件。

台北228紀念館表示,10月18日晚間6點半至9點將在台北228紀念館戶外廣場舉辦「呂泉生追思音樂會」,民眾可以免費到場聆聽,現場將操作古老留聲機播放「搖嬰仔歌」與「秋菊」;台北228紀念館當晚也會延後閉館時間,晚間9點前還可以免費入館參觀「台北放送局暨台灣廣播電台」特展,戶外聽呂泉生創作音樂,館內可以看呂泉生的創作手稿,別有紀念性。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搖嬰仔歌
榮星合唱團
指揮:梁秀玲 伴奏:陳惠芸
女高音 黃淑楨

星期二, 10月 14, 2008

陳庭詩紀念展

陳庭詩紀念展

台灣五、六○年代現代抽象繪畫重要成員之一的陳庭詩,「校園巡迴紀念展—出巡」即日起於台南成功大學成大藝坊展出,展品以版畫及鐵雕為主,作品樸實、雅拙,為觀者帶來一種亙古的撼動。

陳庭詩(1916-2002),幼年失聰,早年以筆名耳氏,從事抗戰木刻版畫創作。他在1958年參與創設「現代版畫會」,之後也加入「五月畫會」,投身台灣現代繪畫運動,以版畫及鐵雕作品聞名。

陳庭詩的版畫,以單純的造形表達出宇宙生生不息的意象;鐵雕作品則常以廢鐵件拼合銲接,簡潔中又帶有一股幽默感。陳庭詩曾說過,他因與聲音絕緣,容易陷入冥想、帶來靈感,因而創作出蒼古、帶著幻境意味的作品。

陳庭詩書法、水墨皆精通,始終致力將傳統文化帶入現代,被視為戰後台灣具代表性的現代藝術家。展期至11月2日止。

記者黃明堂//台南報導

搭第一班早車到淡水

●林文義

﹝多年前尚未有捷運時﹞
常常搭乘第一班早車到淡水去。

  北淡線從台北後站開出的第一班列車是清晨四點三十五分,如果是在冷慄的冬天,離破曉還有好一段時間。獨自站在燈光稀微的月台,微呈淡藍的霧氣從長長的鐵道那端若有似無的飄浮,好像是某種蠕動著的靈異生命體。

  小站是日據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可以清楚的看出還是保持最初的建築形式,木質的牆板以及格狀的窗櫺,剪票口木質,約有一人高的粗柵欄。第一班仍未從台北後站開出前,小站裡的站務員們仍裹在厚重的棉被裡熟睡,他們似乎是忙了一整天,晚間就睡在隨便放置在辦公桌上頭的木板上,頂端還懸著一頂舊式的蚊帳。

  然後他們準時的打開了小站內外的燈光,並且帶著濃重的睡意,開始賣票──排隊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我認得他們,老人們對我也熟悉;他們幾乎風雨無阻的每天在小站搭第一班早車,到十多公里外的溫泉小鎮作健身運動,然後洗完溫泉浴,滿意的轉返。

  老人們十分的豁達,由於常常搭第一班早車,在小站等車的時候,總在不經意的對望時,會投遞給彼此一抹善意的微笑,久而久之,自然的交談也成為一種必然了。最先,他們對於一個年歲差距這麼大的後生晚輩,會單獨出現在小站並且買了去淡水的車票,與他們一起等車,感覺到十分奇怪──以為只有老人才會透早出去運動,你這麼早去淡水?去釣魚啊?首次的交談是這樣開始的。

  然後,從燈光昏暗的候車室到逐漸拂曉的月台,他們三五成群的打開話題;無非是談論彼此自家兒女的種種俗事或議論親朋的近事,誰又做公做婆,誰又遇到病痛乃至於傷逝等等,或有欣慰,或有痛惜,對這群老人而言,他們千山萬水走遍,人間的酸甜苦辣已是尋常的小事了。

  在逐漸拂曉,淡藍的霧氣裡,老人們微笑的等待第一班早車;彼此相望的眼神在昏暗的月台燈光下卻顯得格外的堅定與信賴。我常常和他們一起靜靜的等車,總是感到有些心虛、無措,是因為自己還有好一段人生要走。

  靜靜望著等車的老人們,無從、惶惑的卻是自己。

淡水線普通車


在那種背光的地方

◎羅門

●「丁副官」的身世

在替別人開車門時
 也看自己的出路
在替別人提皮包時
總不忘將自己的皮
 先護著皮包的皮

叫一聲「丁副官」
他回答一聲「有」
有上臺領獎的快活
也有身被出賣之苦

●一生想變「白」的李黑

一瓶XO
站在鑽石燈下
   看他醉
醉來幾道好菜過後
他竟把死在湯裡的魚
    當作水中月

爬上脂肪浮起的肚峯
他坐電梯下去
既不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手中握住的555牌香煙
又直不成大漢上的孤煙
他便大搖大擺 一腳
將長安的石板路
 踢進了地下街

在那種背光的地方
  老是拐彎抹角
    東歪西倒
天色又越來越暗
「李黑」的臉怎能變「白」


                   一九九一年




                   

星期日, 10月 12, 2008

台灣諺語文學研討會

2008年【台灣諺語文學研討會】

失落的農村風情:黃耀書

真濟台灣的農村氣味、風情,已經窮卜消失去啊!親像阮細漢的時,溝仔裏,溪仔邊,一四界攏有魚仔、蝦仔、土虱、毛蟹、鰗鰡等等,田裏、溝仔邊,日頭卜落山的時,道會聽著田蛤仔大聲細聲叫,熱天的暗暝火金姑佇田裏、厝邊飛來飛去,透早會聽著牛車的聲合歸陣人卜去播田、割稻仔嘻嗄叫的聲…。

時 間: 10月15日(拜三下晡2點-5點)

地 點:台中市興中街119號(二樓)

內 容:

第一階段
14:10-15:00
文章賞析-失落的農村風情
洪耀書

第二階段
15:20-16:50
語詞、諺語探討&雙向交流
林紹良&全體


詳見>www.haitai.org【文學看板】

【海台會簡介】

以研究臺灣語文為主軸,配合現代拼音連貫傳統漢學,致力推廣、發揚語言之美,定期舉辦研討會,廣納百家之言,並與學術界充分交流。

台中市海洋台語文研究學會 林紹良 (行動電話:0920-498095)

網 址 :www.haitai.org

電 子 批:haitai.org@msa.hinet.net

海台會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SXo9pNKaER40qPI0P8241kxX

渡沙洲

丁尼生作品(英國)

渡沙洲
屠岸譯

日落,黃昏星閃閃,
 召我的呼聲清亮!
但願沙洲上不會有哀傷悲嘆,
 當我向海上啟航,

可是流動的大潮像在安睡,
 太滿了,沒聲音,沒浪花,
這時,從無邊汪洋裡湧來的那位
 重新起程回故家。

薄暮,一陣陣晚鐘,
 這之後就是黑暗!
但願不會有告別時候的哀痛,
 當我登上這渡船;

雖然,越過我們的時間和空間,
 洪波會帶我遠走,
我希望見到“領航人”,面對面,
 當我渡過了沙洲。

沙洲,河口或海灣入口處由於流水或潮汐所造成常常妨礙航行的沙灘,這裡指生與死的大限。原詩四節,各行五音步和三音步(個別行為四音步和二音步)交替,韻式為abab,cdcd,efef,ghgh。譯文總體上以頓代步,韻式依原詩。
“領航人”指上帝。

Crossing the Bar
Alfred Tennyson

Sunset and ey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When that which drew from out the boundless deep
Turns again home.

Twilight and evening bell,
And after that the dark!
And may there be no sadness of fawewell,
When I embark;

For tho’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sed the bar.

作者簡介:英國詩人丁尼生(1809-1892),是維多利亞時期的重要詩人。在當時影響很大。二十世紀以來,丁尼生的詩歌地位一直有爭議,但擁護他的讀者仍然很多。他受到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的雙重影響,使二者融為一體。他的詩形式完美,韻律悠揚,又有豐富的想像力,才力很高。這首詩是他晚年的力作,表達他面對死亡時的寧靜心態和直接與上帝交流的崇高希冀。

羅門 / 給摯友--JHON-SY

人在江湖
你身由己
豪情奔放時 便去成江
      江水全是酒
緘默寡言時 便凝靜為湖
   要說 讓江去說
      讓酒去說

跑遍大江南北
揮盡山色湖光
將天地線當腰帶
你帶著天與地
   人與酒在走

走來當初
走回原本
自自在在
心隨意去
飄逸的是酒氣
凝重的是義氣
世界再歪
你人直在那裏
歲月看見 我看見



羅門 / 談莊喆的繪畫世界

  在中國現代繪畫發展史上,莊喆一直是被畫壇注目與敬重的一位畫家。他對藝術的懇誠、執著與專一的精神,真是數十年如一日。廿年前,他是五月畫會的發起人,後來更成為中國現代抽象畫的先驅人物,曾獲亞洲現代繪畫金牌首獎:不少次參加著名的國際展,以及一連串的在國內外舉行個展,作品也廣為國內外收藏家收藏,頗獲國內外藝術界人士的讚譽,也為中國現代畫在國外爭取到不少光榮,目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教中國藝術史的一位美籍教授米高.沙利文博士(Dr. MICHO SULLIVAZ),在一本評介中國歷代藝術的巨著中,寫到清末以後的中國重要畫家時,就曾提到齊白石、張大千、趙無極與莊喆等人,可見他已是一位被公認的有成就的中國現代畫家。

  我一直認為,一個具有遠大眼光與作為的現代中國畫家,他的創作生命,是應該放在這一個基點上──那就是他首先必須是中國畫家;進而必須是中國的現代畫家;進而必須是具有世界性的中國現代畫家;最後更必須是不斷超越自己而成為獨具一己風格的畫家。唯有如此,他方能不受古、今、中、外等時空因素相排斥之困擾、各種畫派的限制之累,而擁有創作無限地自由與遼濶的心境。莊喆廿多年來,經過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新與舊審美觀的衝突,東方寧靜自然與西方機械文明的衝突,自我性與社會性的衝突……之後,便是以他不斷演變與發展中的創作生命,來實踐與證明這一觀點,並因此確定了自己創作的基本動向與獨創性的風格。

  我們說莊喆是中國畫家,那不僅因為他是中國人,而是因為他的視覺生活背景,較偏於中國的,尤其是中國的自然山水,這種樂山樂水怡然自得的心性,無形中便也使他的畫風偏向中國文人畫的創作途徑,對自然山水予以無限的抒懷與寫意,但這絕不同於西方自然派與印象派畫家借重準確的素描與光學原理,所表現的自然景象。他是使用能充份表現東方自然山水蘊涵的繪畫材料與技巧──如紙質、墨性、墨韻、筆意以及技法中的揮墨、撥墨、濃墨、淡墨、紙摺、紙印、點描等,而創造出那不斷溢流著中國文化氣息與較接近東方人自然心性的畫面。

  其次我們說莊喆是中國的現代畫家,那是因為他是用現代人而非古人的眼睛來看自然,所以他既不是重複模仿自然外在形態的畫家,更非是將古代山水畫做「影印複寫」的水墨畫家;他是將大自然推入現代人內在的視境,予以切實的觀照與體認,轉化為內心中更為壯濶與深遠的自然,並重新賦給其存在的新的內涵及其新的樣相與秩序。開拓了中國水墨創作的新的境界。

  接著我們說莊喆是具有世界性且不斷超越自己,而以獨特風貌凸現於國內外畫壇的一位中國現代畫家,這才是本文最重要的看法。

  首先我們來看莊喆的畫是如何的具有世界性,我們深知這是視覺世界開發的時代,作為一個具有才識與覺醒性而又能面對重大考驗的畫家,如莊喆,他是能掌握內在的一切動變的,他非常了解大多數現代畫家,著重於現代都市生存環境,給予感覺與情緒所產生的強烈感應與反應,因而也導致這些畫家的創作精神意識,喜歡採用抽象或超現實等表現,甚至偏向於絕對理知與物態的高度策劃與設想,無形中也使這些畫家的色彩與線條,都朝這一方向集中,形成與大自然疏離的趨勢。但這並不說明大自然的景象全被湮沒了或人類探向大自然的視覺活動中斷了,至少莊喆的作品,已提出了有力的說明:「湮沒的只是因重複地僵死在傳統畫家筆下的那些自然的外殼;不朽的是存在於內心中的自然的本體」。

  雖然一九六七年,他在紐約的那段日子裡,曾接受現代都市文明與西方繪畫思潮的一次最強烈的沖激,一種燃燒且具爆炸性的色彩,與那被迫疏離了自然山水的心態,強佔了他的畫面。

  可是當他經過「都市」與「自然」這一次正面且澈底的撞擊之後,他發覺「自然」內在不朽的屬性與潛力,是更為堅強與無窮的,於是他也更傾心於「自然」,以他卓越的靈視與才能,在畫中,溝通了人類透過現代生存環境探視回大自然的新路,而創造了全人類能共見共感且溢流著內心中無限自然山水的視覺世界。

  我覺得西方畫家,在畫面上所表現的視覺空間多是偏於二元性的,人與外在自然處於相對立的狀態,缺乏那透過靜觀所獲致的渾和感。莊喆在畫面上,所表現的視覺空間,是偏於一元性的,是以人與自然界交溶在一起的,多少含有中國文人畫的詩意與文思。

  其次我們來看莊喆的畫,是如何以他獨特的畫風,凸現於國際畫壇的:

  (一)他在畫面上所表現的那種具懾服性的壯濶雄渾、磅礡與豪邁的氣勢,是非凡的,也許我們認為自民國以來,享有盛名的張大千大師,他筆下所帶動的自然山水,才是氣勢萬千,有「筆未到氣已吞之勢」,可是這位被國人敬佩的大師,在晚年,面對現代藝術思潮的沖激與影響,想突破求變,但由於生命力與精力之不足,而變不出來,在相形之下我們便不難看出,張大師所表現自然山水的氣勢,仍是持續在於自然的可見的外形,而莊喆則是透過現代抽象繪畫的表現過程,把握到經由內心轉化過後的可感知的自然之形體,進入超形象的創作傾向,故他們所表現的氣勢,是發生在兩個不同的視覺層面上,各有千秋,只是站在藝術的創造性上看來,莊喆多了一層創意,並刷新且建立了中國山水畫視覺活動的新的空間環境。

  (二)在莊喆畫面上,所凸現的那許多只能感知的「形」,因是被他那能充份表現自然內涵力與時空不朽質性的色彩與線條所完成,所以看上去,便堅實與精純得如映顯在強烈火光中,熔不掉的金屬形象,以無比的硬度與應力,被迫觀眾的視覺,進入他的畫境,而擁抱內心中無限的自然景象。同時使他成為「內心不朽自然」的至為傑出的建築師。

  (三)他對畫面上視覺空間的掌握,也是相當非凡的,除了對有「形」的部份(也就是「實」的部份),力求厚度與質感的表現外,對於空白所露出的「虛」之部份,也是處理的令人驚目。本來畫面上的空白,一般看來,只是加強藝術上的某些對比效果,許多畫家,或由於心境或由於技巧的欠缺,甚至連這點效果也做不到,只把「空白」荒廢在畫布上,但「空白」對於莊喆,卻是更為堅實與強大的生命體。遂使整個畫面穩固與壯觀,看不出有絲毫乏力與鬆懈的地方,這種堅固的高密度與大幅度的張力,非常緊湊且有效地交合著畫面上的「虛」與實,而形成為統一且穩固的空間狀態,這實非一般缺乏心力、才具與沒有藝術高度修養的畫家,所能把握得到的。

  (四)在中國現代抽象畫中,莊喆是一位非常機智且極具自覺性的畫家。他認為自然界外在單一或多種數量性的形相,所包容的那些限額性的快感與美感,是不能充份使人感到滿足的,於是他把自然的內涵與整體性的特質,溶入內心,而渾和成生命的綜合性與緣發性的美感效果。一種來自精神上無形且無限的觸及與感知,是與完美且生生不息的時空連在一起,而產生出那具有深度與不朽屬性的畫境來了。這種不凡的表現,便是他選擇性地運用抽象技巧表現成功的地方。他雖使外界的自然山水,忘形於內心,但那是為了內在的更實在的自然山水之出現,這也就是他將西方的抽象技法活用到東方性的創作意念中來,臻至「山是山、山非山、山仍是山」的內心自然境界。莊喆在抽象畫中絕非是將生命抽離成為夢幻式的飄逸者;也不像趙無極以幽美的線條,所表現的那些無限地擴散的感性與情緒的律動美;而是採取適當的思考與知性,對大自然實底作滲透並接受立體畫派結構與層次感的啟示,在潛意識中將內心的自然山水景象,溶入那富於東方感思性(非西方理知與機械性)的具有耐度與密度的「形」與「色」的疊面,使抽象畫境,於無形中獲得發展的堅固的構架與基礎,及其內在建築性的穩定的態勢。於是一種凸出的、強硬的、可觸及與具有質感的超乎象外之「形」面,浮現在莊喆的抽象山水畫中,看來似乎是較卓越的線條,將大自然飄逸於捉摸不定的柔美之中,似乎要來得厚實與較具有定力感了。也許我們都一致認為在中國現代抽象畫家中,線條揮灑出來的音感與律動美,其繁富、精深細緻、灑脫、自如、靈敏與變化的多向性,目前是沒有人能超過趙氏的。的確他的線條都幾乎是穿越美的核心出來的,像舞與音樂一樣的感人與迷人,然而趙氏的抽象表現,在這一創作的發展傾向上,難免會面臨極限。至於莊喆在另一個方向上,以策劃與建築「內心自然」的建築師之姿態出現,看來似乎是較有拓展性。因為莊喆不但吸收了立體畫派的機能,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畫境與空間構圖,有了新的革變與設造,而且他也曾是寫現代詩的詩人,他了解超現實畫派畫家那緣自詩人與文學家內心潛意識的「心象」活動:正是目前大多數有深見的現代畫家所重視的:「藝術不再是去模仿已見的一切,而是去創造潛在的不可見的一切」。於是莊喆便以他不凡的文思與藝術的功力,把西方立體的幾何「形」,化為直觀中的感性「形」,使之更趨向自然性,更獲得自由的舒展與多向的變化,而使觀眾不但對他那具壓力感的壯麗與華美的色彩、以及那筆墨渾融、氣勢縱橫、剛柔相映,神態翊翊如生的畫面感到驚異,而且對他以種種奇特、卓越、有厚實心與懾服力的無形之「形」,把內心中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象,呈現於抽象的畫面上,壯觀了人類的視境與國內外的畫壇,更是感到欽佩。
                  
●大自然的建築師—莊喆

  (一)

每一滴墨 都是鳥聲與泉音
      可驚動整座山

第一塊墨 均被空間坐成久遠的土地
每一根線條 均被時間踩成千踨萬徑

每一個形象 均是映顯在強烈陽光中
         不朽的金屬造型

  (二)

山在雲裡走 越走越深
水與天同來 越來越遠

高處茫 低處幽
鳥飛不見翅
林茂不見林
石變不見形

河在不流中也流
雲在不飄裡也飄

眼睛要是再看下去
山與雲一體
水與天一色

大地只留下那片絢麗的蒼然
天空只留下那朵幽美的渾然

眼睛要是再看下去
   見不到永恆
    便不回來


>



韓湘寧 莊喆 顧福生 劉國松 胡奇中
六十年代,劉國松,莊喆,郭豫倫, 顧福生,彭萬墀,胡其中,冯鍾睿,陈庭詩等,參加許多國际性的展出,包括;義大利,澳洲,美國等各地,同時个人也分別入選代表台灣參加了許多國际雙年展, 像是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巴黎青年雙年展,东京國际版畫雙年展等,逐漸地與同期的“东方画會"成為台灣現代艺朮的代表,

羅門 / 論何恆雄的雕塑

論何恆雄的雕塑
從「花之手」出發

  雕塑家何恆雄的雕塑「花之手」,在臺北市新生公園的風景中浮現,這是一件屬於藝術創造智慧層面上的一件大事,難免有一些嚴肅性的觀感與看法。

  首先,我覺得在高度機械化的現代生活環境與高樓大廈沉重的陰影下,人類的靈視活動,已日趨萎縮與瘋瘓,重視雕塑藝術是必要的。記得在一次雕塑藝術座談會上,我曾特別強調的說過,在生活的視覺世界中,如果沒有雕塑,則所有的「風景」都不「開花」。縱使原野與公園開滿了花,都市的夜總會與廣場也開滿了燈花……,但這些彩色繽紛的風景,在心眼中,還是沒有開花,只有在雕塑出現時,風景才真的開花,才開出那超乎自然美的更具有精神內涵的花,它便是從人類智慧中開出來的「花」,使自然界所有的花與景物都成了陪襯。

  的確,當我們體認人類的文化提昇到完美的最高境界,往往便是詩人與藝術家在人類深入的思想與精神活動中,透過藝術所創造的「心象世界」,則雕塑家的存在,確是非凡且具永恆性的,因為他能把這一無法以肉眼看見的「心象世界」,以具體的造型凸現出來,讓人類卓越的靈視,從低層次官能性的快感中,進入高層次思想性的美感狀態,去接觸到隱藏在內在世界的那些更為美好的景物。

  從這一價值層面上來看,何恆雄所完成的這座雕塑,則無論是作品的內涵、形式與藝術所表現的技巧,都可說是有相當高的水準與不少傑出的地方。

  第一,做為一個藝術家,他有一己執著的認知與看法,所以,他雖接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但在創作時,他始終是站入他絕對的「我」的位置,將「古、今、中、外」化解於永恆的一瞬間,使一切順著他的意向與策劃中的美感秩序出發,而創造出他一己(也自然偏向於東方性)的藝術生命形態,這是可貴的。因此,他這座雕塑,在直觀中,雖也顯示有當代國際大雕塑家布朗庫斯的「單純美」與康利摩爾的「渾厚感」,但這兩種卓越的「美」的質素,是溶入他偏向東方人內斂性的「心象世界」,經過轉化與提昇,成為含有東方自然觀與玄想的精神內涵而呈現的。所以他的造型,不但具有一己的意念與新創性,而且「單純」中,幾乎可看見中國玉中的「璞」的境界,「渾厚」中,又無限地溢流出大自然生命的蘊含與豐盈感。

  其次是他在這座雕塑中,能始終把握「形」的完美性與「內涵」的耐思性,因而獲得視覺上的滿足,譬如他在造型上,以內在單純的「意象」,取代外在複雜的「表象」,予以表現,使萬樹之葉,歸入似葉非葉的一葉之中;使萬花之花,歸入似花非花的一花之中,最後只讓三瓣如花又如葉的單純之「形」,向天空以無比的幽美與象徵的意涵張開,無限地吐納著日、月、風景以及天地間萬物生生不滅的氣息與芬芳。世界上,怎會有這樣茁長的生命形態,如此的美,且具永恆性!真是溶解萬象於單純,又在單純中見其無比的繁富與渾厚,可說是已達到「超以象外,得之環中」的悟境。我們如果把這座雕塑看成樹中之樹,花中之花,當然較只看成肉眼中的一樹一花,要高明得多,但最好是用心眼,把它看成花樹生命的基型,同任何生命的存在形態,都相關連相映照,或者看成一朵永恆不凋的「芬芳」,甚至看成托住日月與旋轉整個宇宙生命進入「美」境的「花之手」,則更能看出何恆雄他在雕塑中,所使用的心象符號之出神入化與卓越之處了。他不只是以向內探索的靈視,從眾多同位性的形中,提昇出那更具有美的質量感與蘊含的「形」,而且也使這些「形」進入美的核心,在活動中,呈現優勢與懾服力。譬如他以雕塑頂端的尖銳性,象徵生命向上伸長與突破的形態;而底部的圓厚與穩實,則像大地母體般承受與孕育著萬物的成長與欣欣向榮,充份掌握著生命在活動中均衡與和諧的態勢;又如雕塑本身所流露出那種光滑柔美的坡度與律動感,更是將河水、流雲、月光、風與鳥等生命形態以及由女體中昇華的性感,全都吸納進去,不但形成自然性與人性相溶和與交流的美,而且流動成視覺上無限的音樂。

  同時由於他具有環境藝術的觀念,對視覺空間能做全面性的觀察與策劃,而把整座雕塑,定放在同周圍景物相呼應的位置上,這不但使遠近的草木花樹,都能親和地以相近似之形,同步進入整體性的美感?就是雲天與遠山,也顯映入整個廣闊幽美的景觀世界中,引起驚讚。

  此外,因他塑造的「形」,相當的接近完美,因而克服了雕塑藝術上難免遇到的死角,使觀眾無論從三百六十度任何一個角度去看,均可獲得完整性的美感效果,這也是表現他在創作中高度的統馭力。

  最後我認為,何恆雄塑造的這座「花之手」,已近乎是跨越在西方都市文明景觀之上,從永恆的大自然中,昇華起來的一朵幽美的「東方」,給我們創作的心靈帶來一個重大且深切的啟示;那就是我們在承認西方現代大藝術家偉大的創造力之餘,應相信自己處在中西文化衝激的浪潮中,能勇於接受西方的挑戰,又能以高度的才識與靈智,採取自我的主動性,並切實抓住東方文化卓越的機能與精華,予以超越,應是有可能去創造出具有國際水準的大作品來。至少何恆雄這件雕塑品,無論在形式與內容上,都已替我說的話,多少帶來一些「回音」。這當然還得感謝獅子會熱心於公益的有識之士,資助將這個「回音」,在現實中成「形」;在國人內在深遠的視境中,塑造出這一隻永恆的「花之手」,不斷在歲月與風景中,撥弄著東方幽美的自然山水,彈奏著中國文化偏向於自然觀的玄妙的聲韻,且描繪著宇宙萬物絢爛的生命……使我們不但對中國人創造的智慧與潛力,充滿了無限的信心,而且也可以將「花之手」看成觀測人類靈視活動距離的一個奇異的「焦點」──的確從桌上的「塑膠花」到窗前的「盆景」到森林原野的「千樹萬」到何恆雄以「花之手」握住千樹萬花之心的境界,對大多數人的眼睛來說,實在是一條漫長遙遠的視覺旅遊,雖難於達到,但大家總得往遠處走,往遠處看,因為那裏著實埋藏有藝術家以心血與才情並滲和著文化所開放出的智慧的花朵──它散發著個人、整個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生命與靈魂的芬美,的確有待各方面的力量去參與協助與推展,以期有更理想的表現與展望。

  當我們生長的土地上,能到處看見類似「花之手」的雕塑浮現,那何止是到處的風景都在開花,更是我們優秀的文化在開花,甚至是在我們以「衣、食、住、行」等卓越條件打好的肉體基礎上,所造起的華美的精神巨廈。能這樣,我們的國民便也的確於無形中步進一個較「外在花園」更美的「內心花園」之中,去逐漸接近高品質的藝術氣氛與生命情境,去確實渡過有美的內涵與精神境界的人生。下面是我配「花之手」雕塑寫的詩。




    ●花之手

以花之手
   推開天空與大地
   先放雲與鳥進來
   讓世界無限的遼濶出去

   再以花之手
   雕塑晨曦晚霞與星夜
   描繪綠樹碧野與青山

   撥弄陽光風雨與流水
   旋動日月季節與自然
   然後以花之手
   把圓寂與空茫
   緊緊握成一朵渾成的永恆
   把渾成的永恆
   緊緊握成一朵不凋的芬芳


作者:何恆雄
地點:新公園旁 高速公路交流道旁
年代:1998

輕快與明麗

●羅門

春天一直用他的線條
  牽著鳥
 牽著流泉
  牽著波光漣漪
  牽著藍天碧野

他的色彩一直被春天
    用來染山
  染水
  染樹
  染花
  染生命
  染歲月

春天用明麗換他的色彩
  他用線條換春天的輕快







 

彩色的交響樂

●羅門

藍色  藍來天空海洋
 綠色  綠來樹林原野
 紅色  紅來千紅
 紫色  紫來萬紫
 黃色  黃來金碧輝煌
 黑色  黑來天昏地暗
 白色  白來日光月光

 亮起星塵雨露的  是點
 牽動山河雲鳥的  是線
 現出氣象萬千的  是面
 
點線面架構起彩色的世界
 眾色便在幽美與華麗中
奏著彩色的交響樂

註:本文是為畫家陳正雄一九九四年六、七月間在北京、上海兩地美術館展覽畫冊寫的序文。

羅門 / 論陳正雄的畫

  當我們認為繪畫在視覺藝術中,永遠有其重要的創作空間,則抽象畫在現代繪畫中,便不但具有顯著的重要性與主導性,像抽象與繪畫性抽象後的抽象以及最低限藝術、絕對主義與新造型主義等偏向幾何抽象等的表現,事實上成為現代繪畫創作的重要傾向與趨勢;而且由於抽象繪畫突破以往繪畫受外在形象世界的限制,使畫家除了張開肉目,更張開內在的眼睛──包括潛意識的眼睛、想像的眼睛、夢幻的眼睛、記憶的眼睛、靈悟的眼睛……等所有的眼睛來看世界,來探視與創造出內在那不可見的更為自由廣闊、更為美妙且無限的抽象畫境,便的確較具象畫,有更大的表現空間;對畫家的創作,也更自由與隨心所欲,有更大的吸引力與滿足感。

  陳正雄一直被抽象繪畫吸引了三十幾年,他雖不屬於「五月」與「東方」兩個畫會的成員,但他個人獨來獨往的傑出表現,在抽象繪畫方面,確已獲得很高的成就,這從臺灣兩位具學術地位與權威性的評論家王秀雄與王哲雄教授先後寫的評論文章,都同樣給予如此的評價與肯定(見兩位在陳正雄一九九二年與一九九三年由美術館出版的兩本回顧展畫冊分別寫的大文)。

  依我看,陳正雄自早期探索中的抽象表現到近期較注重色面造形的抽象表現到目前進一步,力求更為自由舒放更為直接與純粹的抽象表現,是已達到純熟與得心應手之境,且找到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無論是色彩、線條、造型、空間與畫面,都明顯地建立他個人特殊的抽象繪畫風貌,這是做為一個世界性的畫家必須首先具備的。

  他既不同於偏向理性思維的幾何抽象表現;也不同於趙無極、與莊喆……等抽象畫家在畫面上明顯地流露出有中國文化意識與蘊含的內在自然山水形態;當然同康丁斯基將感覺與情緒,透過色彩造型與直射線所表現具有強烈音樂性的抽象表現,也不盡同,即使陳正雄的抽象畫,也特別富有音樂性;至於若有人認為他較接近聖.法蘭西斯、杜庫寧,乃至線條運

作的形態有部份近乎波洛克,但那也只是表面形態的指說,在本質上可不一樣,因為他們三位的色彩、色面、線條與畫面造型,都明顯含有從他們潛在生命中,無形地放射出那來自西方機械文明的動力、動態與形勢,而陳正雄是緣自「自然」生命本身直接舒放出來的原力;並超越東西方文明與文化的有形框限,而將色彩、線條、空間與畫面造型都盡力朝「自然中的自然」、「純粹中的純粹」之極緻推展,以表現出一個逼近純繪畫與純自然美的雙重指標的高質感與高層次的繪畫境界。

  因此他的畫應邀在法國巴黎的「五月沙龍展」中同山姆.法蘭西斯、阿雷辛斯基、塔比葉、德布雷等國際畫家一起展出,仍顯有他個人自己的實力與特色,引觀眾刮目相看。

  在色彩方面,他畫的是畫中具造型美的純粹的色彩,他不但把握到色彩的純萬、明度與自由的流暢性;而且從他涉及的原始藝術中,吸取自然的原本性、質樸感與潛力,更加強色彩的實度、力度、厚度、深度與耐視力,同時使豐富的色彩,產生無限地變化,湧現與渲染的動力,緊追著「純粹」與「自然」的美不放,最後便都追入那一幅幅都美得絕對「純粹」與「自然」的抽象畫裡去;而且美得不可思議,美得只能用美的本身來說。的確,他已是一位玩耍色彩的高明藝術師。

  在線條方面,他畫的也是畫中具造型美的純粹的線條,除了把握線條活動的機能與靈敏度,同時顯出較色彩更具跳動感與音樂性;而且都像自然那樣任意與無限自由的舒放出去,除了「純粹」與「自然」的美,其他的東西,都追不上來,都走不在一起。

  誠然,他的色彩與線條,已超越解釋,像音樂一樣快速,產生直接的美感;並且在抽象的視境裡,已化為大自然生機勃勃的雲鳥、花樹、綠水與青山……,任誰的眼睛,都能直覺到大自然生命潛在的美的景色與律動,而被吸引住。

  當他具造型美、音樂性、詩意與充滿感性的色彩與線條,在交錯、轉接、複疊與揮灑的運作中,形成無限變化但有層次感與秩序美的結構形態,便也在畫面上、凸現出那鳴響著「身歷聲」與柔性抒情的立體視境,美得像一座座華麗的高級建築,開放給眼睛使用,都蓋有陳正雄營造的特別商標。

  綜觀他的畫,可看出他對抽象畫具有清晰的理念,能抓住抽象表現的精髓;線條與色彩的操作,靈活熟練,有深厚的功力;當然更可貴與值得重視的,是他確實創造了特別「純粹」「自然」而且自由、隨心所欲與放得開的抽象繪畫世界。這個世界,在「都市環境」與「現實世界」嘈雜紛陳與不夠純粹的視覺空間之外,奇蹟般在人類的「眼球」上,建造一個個自由舒暢,景色幽美、充滿音樂的高品質的遊樂區與渡假村,只要人的眼睛進來,什麼叫「純粹」與「自然」的美,一看便知道;再看,歡樂與快活,便將你與世界一起帶走,同行的是音樂、詩情與畫意。像如此傑出非凡的表現與卓越的造就,顯然是具有世界性的。因而陳正雄之獲得國際畫壇的聲譽,便也有其正當的理由了。

曾文溪个歌聲

●江嵐

係麼儕在這恬靜个月夜彈唱
一波一波對遠遠个暗夜傳來
一首鄒族<Homeyaya>个歌聲
對這隻山頭映過該隻山
聽到曾文溪對山頂一路唱下來
唱出阿里山風雲湧起个聲勢
唱出鄒族少年英雄大膽个打獵過程

算來係奈位傳來个歌聲
分捱聽到鷂婆佬大頭鰱打嘴古
青銅製个鈴琅仔佬總統魚喊醒
好搞水个鴨仔在曾文溪邊泅來泅去
一幅闊闊个嘉南平洋物產豐富个景象

一首<Homeyaya>个歌聲
分捱聽到毋記得睡目
千支青竹做弦
萬頭綠樹做凳
分來來往往个烏面琵鷺坐聊
萬頃良田分油菜花打扮到靚靚

一條山歌唱過138公里遠
在鑼鼓鬧天个七股出海
曾文溪唱出流動个歌聲水影
一生人在吾个耳公頭回響
-------------------------------------
●「十分客家」黃翠芳

客家福音詩歌創作人
黃翠芳的音樂創作
是為了傳達人生價值觀
而寫的客家福音詩歌,
希望心中有所感動之時
藉由歌曲發揮出來,
也 期待能
引起廣大聽眾的共鳴。
創作曲「做得無」
「我的故鄉像天堂」十分動聽

客家電視
http://www.hakkatv.org.tw/

「十分客家」黃翠芳-做得無

星期六, 10月 11, 2008

2008.10 非馬每月一詩

螢火蟲
非馬


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
今年夏天的螢火蟲會極端稀少
甚至絕跡

顯然他們的電腦又出了毛病
今晚這滿院子裡
閃閃爍爍此起彼落的
不正是我久違了的
老朋友們嗎

此刻問題不在於
該不該根據
他們搖擺不定的科學報告
再喝它一杯咖啡
而是我的眼睛只有這麼一雙
不知該跟隨
牠們照亮的哪一條幽徑
去尋找
我失落多年的寶藏

FIREFLIES
William Marr

based on their laborious studies
scientists have predicted
this summer we won't see
many, if any at all
fireflies

some virus must have again infected
their computers
for in my backyard tonight
flickering here and there
fireflies are everywhere

in view of the equally wavering
scientific results
the question is no longer
to drink or not to drink
another cup of coffee
rather it's which lighted path
I should take
that will lead me
to the lost treasure
of an enchanted childhood

2008.10

著名的屏東六堆竹田車站

1994年4月間,台視選定這座古樸的竹田車站,作為拍攝古裝連續劇「四月望雨」的場景。在拍片過程中,演員和劇組人員對這座老車站逐漸產生了感情。當得知這座車站即將面臨拆除的命運,演員和劇組人員於是主動一再向有關單位陳情,希望留下這座難得的日式火車站。他們的舉動獲得竹田鄉民很大的迴響,地方人士也起而向鐵路局請命,這座老車站才得以倖免於難。

全文→
http://blog.udn.com/seeingimage/2281963




台鐵懷舊車站之竹田站


客家電視-「台灣客翻天」莎喲哪啦 竹田

光住的地方

●羅門
「燈屋」--- 光住的地方

光 沒有圍牆
光住的地方 當然也沒有

燈屋只是一個露天的艙位
在時空之旅中
眼裏帶有畫廊
耳裏帶有音樂廳
什麼也不用帶了
這樣 雙手可空出來
     抱抱地球
雙腳可舒放在水平線上
頭可高枕到星空裏去
把世界臥成遊雲
   浮著光流而去
      月是堤
      日是岸
登步上去 光就住在那裏

天空與鳥

●羅門

鳥如果不在翅膀上
天空的上面是什麼

事實上他是天空
     不是鳥
能一直飛的是天空
     不是鳥

天空將各式各樣的鳥籠
   留給早晨的公園
  將成千成萬的鳥巢
   留給傍晚的樹林

他沿著天地線不停地飛
日月是他的雙翅
晝夜是他的投影
眾鳥跟著他斷斷續續在飛
誰也不知他能飛多高
       多遠
       多久

●齊豫 ~ 飛鳥和魚

方明 / 夜讀花都

卸妝的天色仍有鐵塔閃爍的
輪廓 臨夜之浪漫
是一種無法治療的痼疾

只有露臍裝及聖母院內之晚禱
可以平穩我們驟然昇降之體溫
在過多靜電的香榭麗舍大道
追逐獵物或閱兵巡禮同樣神聖

紅磨坊仍以大胸脯的金髮女郎
猥褻相互磨擦的觀光客
此刻眉睫之間閃掠著絕色的
情婦 伴我餐飲塞納河畔晶瑩之夜露
冰涼是很憂傷的 巴黎

始終無法翻越夢的藩籬
我們被感官的花都燃燒著縹緲之祈望
一如凱旋門下的無名火焰
霜雪不熄



●方明,寫了二十多年詩,多次榮獲「台大」新詩獎。為台大現代詩社創辦人之一,並曾任社長;創世紀詩社顧問、藍星詩社社務委員。著有詩集《病瘦的月》、《瀟酒江湖》、《生命是悲歡相連的鐵軌》等。

很多舌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

●鄭慧如

這些作品之所以至今仍耐人尋味,除了以感官描寫表現了當時青壯詩人勃發的生命力以外,更應歸因於其中的厭棄情緒。當現代主義思潮鼎沸而國族命運凌夷之際,詩人運用移位的語言技巧,連結了身體和政治,將熱血次第灑落在稿紙上,把對時局的關懷轉化為對欲望的凝視,使得性別成為思考身體文化乃至當時政治的利器。即以瘂弦的〈巴黎〉和〈深淵〉為例。此二詩在濃稠的意象群中調換了時空背景,作者廁身在想像中的巴黎和荒誕怪異
的欲望淵藪,看起來〈巴黎〉似為實指而〈深淵〉為虛指,但是就主題和筆法來說,這兩首詩其實是心心相印的:都指向欲望;都把時空推到遙遠陌生的他鄉;都刻意製造戲劇情境。從紛亂的情欲世界扣問身體的歸趨,作者說:

在三月間我聽到櫻桃的吆喝。
很多舌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而青蠅在啃她的臉,
旗袍叉從某種小腿間擺盪;且渴望人去讀她,
去進入她體內工作。而除了死與這個,
沒有什麼是一定的。生存是風,生存是打鼓場的聲音,
生存是,向她們——愛被人膈肢的——
倒出整個夏季的欲望。
在夜晚床在各處深深陷落。一種走在碎玻璃上
害熱病的光底聲響。一種被逼迫的農具的盲亂的耕作。
一種桃色的肉之翻譯,一種用吻拼成的
可怖的言語;一種血與血的初識,一種火焰,一種疲倦!
一種猛烈推開她的姿態
在夜晚,在那波里床在各處陷落。

——〈深淵〉

你唇間軟軟的絲絨鞋
踐踏過我的眼睛。在黃昏,黃昏六點鐘
當一顆星把我擊昏,巴黎便進入
一個猥瑣的屬於床笫的年代
在晚報與星空之間
有人濺血在草上
在屋頂與露水之間
迷迭香於子宮中開放
你是一個谷
你是一朵看起來很好的山花
你是一枚餡餅,顫抖於病鼠色
膽小而窸窣的偷嚼間

——〈巴黎〉

這兩首詩都是訴諸感官的。「青蠅在啃她的臉」、「旗袍叉從某種小腿間擺盪」、「一種桃色的肉之翻譯」、「你唇間軟軟的絲絨鞋」、「你是一朵看起來很好的山花」等句,已寫活了目不暇給而心旌動搖的敘述者。然而作者用老於世故的眼光,連接了詩中盎然的生命、敘述者動盪的心境,以及對時局的危機感,於是政體裡的不安成分就與「性」的趣味交纏,顯現作者的道德意識,而有了這樣的句子:「很多舌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生存是風,生存是打鼓場的聲音」、「一個猥瑣的屬於床笫的年代」、「在晚報與星空之間/有人濺血在草上」、「你是一枚陷餅,顫抖於病鼠色/膽小而窸窣的偷嚼間」。「病鼠」和「青蠅」其實指的都是惑於美色的敘述者;「你」既然是「看起來很好的山花」,那麼單純地感物而動,本不至於用「踐踏」、「猥瑣」來屈抑自己;唯天生而然的性欲被壓抑轉向,卻又無以遁逃,方以疑慮甚且恨惡的態度來面對。

●一九七0年代台灣新詩中的身體觀
全文→http://www.cohss.fcu.edu.tw/paper/4-3.pdf

星期四, 10月 09, 2008

不是語言的技師

榮獲二○○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
六十八歲的法國作家勒克萊喬:
我要傳遞的訊息是
必須要繼續閱讀小說,
因為這是一個
質疑現實世界的好方法,
小說家不是哲學家
也不是語言的技師,
而是寫出和提出問題的人。

他強調自己不屬於
法國文學上的任何流派,
他寫作是因為他愛寫作。
至於「行動作家」的概念,
勒克萊喬:
「如果我是,
是在我憤怒對抗
不公義和暴力的意義上」。


●勒克萊喬
一九四○年四月十三日出生於法國尼斯,勒.克萊喬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法國人,從小便在英法雙語環境中長大。八歲時勒.克萊喬舉家隨軍醫父親移居西非奈及利亞,他在長達一個月的遷居過程展開文學生涯,並且完成兩部作品。一九五○年,勒.克萊喬隨家人返回尼斯並持續攻讀文學,稍後曾任教於泰國、墨西哥與美國等地的大學。

用傷口獨飲

●羅門
用傷口獨飲
--給U.SAM
U.SAM是我在美國參加
「國際作家交流會」,
認識的一位流亡作家,他飄泊在美。


餐桌上那杯紅茶與三明治
這簡單的結構與組合
別人看來只是捷便的午餐
在他憂悒的眼神中
三明治竟是彈片夾肉
紅茶仍淌著血
整張桌面與他的臉
突然變成逃亡的荒地
歲月一直定居不下來
路離家越來越遠
他的腳步越來越慢
將苦憶調在茶裏
他用傷口獨飲
望著空茫的窗外
只有IOWN的落葉
   聽見他的嘆息


註:U.SAM是我在美國參加「國際作家交流會」,認識的一位流亡作家,他飄泊在美。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化為千風

詩的原意是紀念逝去的近親,
在95年,英國一名青年在
愛爾蘭共和 軍襲擊下犧牲,
臨死前把一封信交給父母,
請他們在他離世後打開,
信內就是這一首詩

●「化為千風」 (譯:張桂娥)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沒有沈睡不醒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秋天 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地間
冬天 化身為白雪綻放鑽石光芒
晨曦升起時 幻化為飛鳥輕聲喚醒你
夜幕低垂時 幻化為星辰溫柔守護你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oft starlight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alexctao --
very touching , amazing ,make every body crying

↓macklingaum--
Very very good voice.7 stars,Make me cry!

星期三, 10月 08, 2008

客委會客語兒歌曲譜徵選

客委會客語兒歌曲譜徵選
報名11月17日截止


〔中央社〕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今天表示,「客語兒歌曲譜徵選」活動即日起受理報名到十一月十七日截止,凡對客語兒歌曲譜創作有興趣者,都可參加。

客委會說,為鼓勵創作生動、活潑,符合現代生活題材的兒歌,進而豐富客語教學,傳承優良客家文化,特別舉辦客語兒歌曲譜徵選活動,未來也將編輯、出版客語兒歌曲譜集。

客委會也特別精選三十首適宜譜曲的客家童謠,包含客語傳統唸謠及九十六年客語現代童謠歌詞創作徵選入選作品作為歌詞,提供參加譜曲創作者參考。

這次徵選曲譜,每首曲目錄取優選一名,入選者可獲獎金新台幣一萬二千元及獎牌一面,歡迎踴躍投稿,活動訊息、徵選要點、徵譜曲目及報名表,請直接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http://www.hakka.gov.tw/最新消息)查詢下載。

從「客語家庭」出發

從「客語家庭」出發
黃子堯

客家人是台灣第二大族群,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弱勢的地位,尤其以母語文化「客語」的使用情況最為嚴重。在文化上,備受主流優勢文化擠壓而屈居邊陲地帶,隱晦不彰,語言傳承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語言不止是人們彼此溝通的工具,對族群而言,是文化傳統的基礎與標誌,更是生活社會的共同符碼。近十餘年,客家有識之士自覺自救,各級政府投入資源扶持挹助,經過多方努力,而使衰頹趨勢稍有緩和。

客委會自2005年開始推出客語能力認證,三年來,總計舉辦過3次初級及1次中級暨中高級考試,共有23,408人合格,獲得鄉親的回響,更建立客語文字化的里程碑,蔚成民眾學習客語的方式。在執行策略上,包括傳播媒體的「客家電視」,學校教育的「客語生活學校」及語文競賽等,都發揮了鼓勵作用。

縱然公權力的介入發揮了功能,但語言的基本條件仍然應該是家庭生活,以及堅持文化傳承的「家教」。為了增加家庭說客語的自信,也企盼在家庭中落實客語基本教育,行政院客委會辦理了首屆「客語家庭」活動。

這次客語家庭要鼓勵的對象,是家庭成員有兩代以上直系血親,通過客語認證考試,或有半數以上成員通過客語認證的家庭。本屆全台共有651個家庭通過審查,分為北、中、南、東四區接受公開表揚。

值得注意的,所謂客語家庭的表揚,旨在長期耕耘之下,基層客家民眾以家為單位,自動自發落實客語教育於生活之中,也就是說:客語能在家庭中完整紮根的依據,應是「祖傳父→父傳子(女)→子傳孫」的親子關連,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母語教學,足以為社會各界的楷模,而非只建立於參加「認證」人數的多寡或家庭成員通過「認證」的比例。在感覺上,他們只是肯站出來參與考試的一群人而已,並非由下而上的實際母語傳承及應用的推手,真正「客語家庭」的認定、查訪不該如此簡略。

再說整個表揚大會,再三強調「客語薪傳、家庭同心」的決心,我們實際觀察發現:領取獎座之後的現場,這些「客語家庭」成員之間,亦缺少客家話對話及互動的可能,他們應當扮演的「示範」角色,坦白說並沒有多少代表性。

至於「客語家庭」形成之後,應當如何輔導其成長,如何宣揚其文化傳承的「事蹟」產生社會影響力?都應當有一套制度來追蹤、來持續推動,絕非形式上辦場表揚大會就結束了。

因此,面對客語難免滅絕的警訊,說客家話、教客家話對客家子弟當然是很重要的關鍵所在,作為最高行政單位的客委會責無旁貸,在辦理推展客語永續傳承計畫的過程中,除現行各項客語教育及推廣措施之外,應在現今環境下,從基層家庭做起,引導客語在生活中自然呈現出來,並讓豐富的客家文化能夠被完整地保存,進而促使客家進入台灣社會主流的力量,能夠開花結果。

時空的回聲

詩人羅門在《時空的回聲》中指出:

當現代詩人從古代詩人
偏向一元性自然觀的直悟境界
進入到現代偏向二元性的生存世界

從寧靜和諧單純的田園性生活形態
進入動亂緊張複雜焦慮的都市型狀況

接受西方現代科技文明的衝擊
以及物質繁榮的生活景觀的襲擊

所引發人類官能情緒心態與精神意識的活動
都是以大幅度大容量與多向性在進行

home.comcast.net/~wmarr9/pinglun-zhulili.htm



1970年初,詩友們合影
左起:張默、羅門、洛夫、彭邦楨、
葉泥、辛鬱、羊令野,前者為辛牧



置身于苦難與陽光之間

朱立立 ﹕置身于苦難與陽光之間

-- 非馬詩歌的意象世界



詩人常常是寓言家,但決不僅僅是那種傳統意義上道德故事的制作者。詩人往往憑靈光閃爍的感覺驅策充滿感性的語言,最終水到渠成地顯現生命的抽象意義。美籍華人作家非馬在一首題為《今天的陽光很好》的詩作中,借畫家特有的視角洞察生存現實的表象及實質,以畫面的自然發展巧妙地完成了一則寓言的抽象。詩歌首先以從容不迫的筆調徐徐展開一幅令人心悅神怡的畫卷,「藍天」、「白雲」、「小鳥」、「綠樹」以及「蹦跳的松鼠」和「金色的陽光」,一系列光明亮麗生机勃勃的意象喻示了人類淳朴動人的理想;然而畫家對此卻陷入了疑惑,現實生活的複雜豐富給予了他巫師般的敏銳與直感:「但我總覺得它缺少了點什麼/這明亮快活的世界/需要一種深沉而不和諧的東西/來襯出它的天真無邪。」這種預感即刻得到了證實:「就在我忙著調配最苦難的灰色的時候/一個孤獨的老人踽踽走進畫面/輕易地為我完成了傑作。」詩的前後兩部分形成了對照,明亮快活的世界被沉重灰暗的世界所滲透,天真無邪的幻想在孤獨老人所象徵的人世苦難面前,既顯現出人類希望的光亮也被襯托得單純柔弱而顯出理想的某種虛幻性。詩人並未因此而沮喪,相反,他以深諳生活辯證法的理性態度觀照理想與現實的悲劇衝突,詩篇告訴人們:人類注定置身于苦難與陽光之間,置身于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之中,唯有在這種既定的悲劇處境中直面現實人生才能完成人類生命的「傑作」。敏感的讀者還可以感覺到詩人對自然淳樸的和諧和理想境界的深摯溫存的愛心和執著明確的眷戀,故作沉著平淡的語氣並不能掩蓋住「孤獨的老人」所帶來的凝滯沉重的陰影,其間隱隱透露出詩人對人類命運的宿命般的認定和憂患,同時也因其正視命運的積極姿態表明詩人對人間黑暗面不妥協的挑戰傾向。

全文→http://home.comcast.net/~wmarr9/pinglun-zhulili.htm

星期二, 10月 07, 2008

紛紜眾說客家文學

紛紜眾說客家文學


●羅肇錦 --

舉凡創作時用客家思維
(包括全用客家話寫作;
或部分客家特定特有詞使用客家話,
其他用國語,
都是用客家話思維的創作),

而寫作時情感根源
不離客家社會文化,
這樣的作品就是『客家文學』。

●范文芳 --

1.主題係有關客家族群介感情、命運。
2.觀點係企在客家族群介立場。
3.語言係表現客家話介特色。
4.藝術品質,不論形式、內容,語言要達到精緻程度。
5.作者係一位關心客家,曉用客家語言介藝術家。

●彭瑞金 --

雖然,戰前、戰後,客籍新文學作家人才輩出
特別具備客家意識的文學作品,
充其量只能稱作「客籍作家文學」,
卻不應冠以「客家文學」之名。
即使臺灣文學走進母語寫作的時代,
「客家文學」仍然未必能成為事實。……
「客家文學」的驗證端在客家意識的有無,
語言實在其次。
質是,臺灣客家文學充其量
只是臺灣客屬作家的一種文學表現。

●鍾肇政--

什麼是客家文學?
客家文學是什麼?
以現況而言,
可能採取一種比較寬容的方式,
也許比較妥當些、適合些。

準此,這所標舉的『客家文學』,
也就是指成於客家作家手筆的文學作品,
至於其所驅用的語言,
則無妨採取較寬鬆的態度,
不管所用的語言是一般
通用的中文乃至成於日據時代的日文作品均可,
一如『臺灣文學』一詞,
含括日文、中文、臺語文作品那樣。

●張良澤 --

所謂「客家文學」,
顧名思義必需具備
「文學的」、「客家的」雙重基礎。

(1)「客家的」就是內含客家意識,
描述客家人及其生活,

(2)「客家的」就是操作客家語言的美感經驗,
修飾為「言文一致」的篇章。

●黃恆秋 --

(1)任何人種或族群,只要擁有「客家觀點」
或操作「客家語言」寫作,均能成為客家文學。

(2)主題不以客家人生活環境為限,擴充為臺灣的或全中國的
或世界性的客家文學,均有其可能性。

(3)承認「客語」與「客家意識」乃客家文學的首要成份,
因應現實條件的允許,必然以關懷鄉土社會,走向客語
創作的客家文學為主流。

(4)文學是靈活的,語言與客家意識也將跟隨時代的腳步而變動,
所以不管使用何種語文與意識型態,只要具備客家史觀的視角
或意象思維,均是客家文學的一環。

時間!我如何俯身向你

●羅門

六十年代我讀別人翻譯里爾克的這兩句詩︰「時間!我如何俯身向你,以金屬碰擊的聲音」,當時我正在為紀念貝多芬逝世130週年紀念,寫長詩「第九日的底流」,內心的情境,確對這兩句譯詩有覺知與強烈的感應。理由是基於︰有人認為活著,是註定要死的,便抱持悲觀幻滅與被「時間」打敗的心理;有人則抱持樂觀進取可打敗「時間」的心理;而這兩句譯詩,所表現的,是既不被「時間」打敗,也不打敗「時間」的心情,並將「時間」當做不可征服的充滿神秘與宗教性的「神」,來「俯」身膜拜,使人激越的自我,在「時間」強大的阻力下,不能不安於那種抑壓而趨於寧靜與平和的心境,去對「時間」與「生命」的存在,進行沉思默想,並讓「生命」與「時間」交談出「金屬碰擊」般精美與迷人的「聲音」……同時也可想見貝多芬的「英雄」與「命運」交響樂,是如何帶著湧動不可阻擋的生命衝力,突破層層阻力,在後來也終於寧靜入「第九交響樂」那溢滿著宗教性的虔誠與膜拜的生命情境,必須發覺生命猛然的燃燒的紅色火焰,在桑塔亞那的視境中,已轉變為沉靜但為溫度更高的藍色火焰;生命波浪洶湧的海面,也沉靜為海底的潛流;這些感悟,同我寫具有宗教性的「第九日的底流」在受「第九交響樂」聲浪強大沖擊下所展開的詩境與心境,也的確在無形中有某些互動與感通……

-----------------------------------------
藝術大師──米羅
詠米羅
-----------------------------------------
  米羅 是你帶著人類
       帶著萬物
     回到純純樸樸
       自自由由
     原原本本

  沒有你的畫
  空間從那裡去看起點
  時間到那裡去聽回音
生命如何認出自己來

  你的線條
  將世界放得好高
       好遠
  一路看不見紅綠燈
  槍彈炮彈也追不上來

  再過去
  是無限
 再過去
  是永遠

  你的色彩
   紅透了太陽
  綠透了原野
   藍透了天空
  從自己的純美裡
      美出來
  美入大自然的臉
  美入宇宙的眼睛
  最後 都美回原來

  你的造型
   是一個個開心果園
    一個個玩具國
    一個個說童話的夢境

  只同生命定合同
  與原始簽約
 最後 統統交給永恆

註:一九九一年藝術大師米羅在臺北市美館展覽,轟動整個臺灣,觀眾真是人山人海,這是我特邀在該館專題講演的講稿,收入市美館一九九一出版的米羅大展的演講專書「詩.夢.自然──米羅的藝術」。

---------------------
極限世界的拓展與再現
--論林壽宇的畫

極限世界的拓展與再現

  前年秋天,在林壽宇偏向極限與絕對藝術表現的「白色空間」系列作品中,我看見深藏在他方法與符號背後,那具威脅性與永恒感的視境,便從心底直呼起來:那白色的空間,絕不是白色的天花板,而是為宇宙造了一張最寬濶的床,讓萬物都脫掉形象,睡或醒的躺在那裡。林壽宇把他無數的白色,一層一層的往白色裡塗,像把一層層的玻璃,關進那走不出來的透明裏。

  最近,我被邀到他的寓所,看見他在關閉式與孤寂的生活狀態中,進行自我突破所完成的新作,實在感到驚喜。禁不住要說:那些存在於宇宙間,轉化與昇華到極端而變為「無」時,躺在林壽宇以往純白空間中的色彩都繽紛燦爛地再度醒了過來,以具體的,近似建築的形態,呈現新的美感空間,而成為現象界所有景物的「色感」與「形感」最幽美與精純的提昇力與基本的導向。於是,他的畫,第一眼就告訴我,他企圖突破極限中的「無」,使眼睛從「無」到「有」的再建工作得以開展。

  首先,一種無限地擴張延展的內視空間,迫使他把上次展出的「畫框」拆除,讓空間獲得其本來的不受限制的廣濶感;也許,任何人都可以那樣做,但畫框拿掉,空間不但不增大,反而造成景物流離失所。其實畫框不是林壽宇拿掉的,是他色與形不斷擴張的視境推開的,使空間要有多遼濶,就有多遼濶,眼睛一直看過去,不回來也可以。由此,可見林壽宇已完全解放視覺畫面的範圍感,較過去更徹底且切實地掌握住空間的無限性。另一方面,他將普普藝術直接呈現於畫面上部份的實物美,變為全部。使畫面沒有一筆是畫的,等於是把畫筆拋掉,直接導演與製作實物的形感與色感,順應他美的心感活動,並溶化「繪畫」與「造形」於新的視覺狀態,產生美的畫面。使我們不能不說它也是「畫」。既然是「畫」,可是,與上次的畫法有所不同;他過去較偏向於水平拓展與衍生的疊景及層次感;現在進一步以具立體的方形面,架構成更具體壯觀的建築形態,造成畫面上顯著的形變,且有更可觀的表現。

  由於他了解空間的實力基礎,又能提昇「色」與「形」的質感,達到了高的純度與堅度,這便從根本上抓住視覺美感空間在建築過程中的強勢與優勢,當畫面上一塊塊立體的方形面向高,廣,濶的無限空間展開,面與面連結的縫隙,看似線,其實不是線,都是無數潛移默化中的面,相互疊合成龐大的時空與宇宙之屋。因此,那些面若看成線,也只能看成接合天地無法觸及的天地線,真有天衣無縫又有縫之感!他較蒙特里安用筆所畫的那許多方形邊線,的確更為玄妙。這就是林壽宇較蒙特里安高明之處,因為蒙氏用筆來畫,線便暴露了身份,畫面上的方形隨即產生「範圍感」,反而把空間分割且自困了。林則不然,他那本質上非線的「邊沿感」,只是使許多方形世界,滙合於無限的時空之中。因此,那許多方形的邊沿,看來像是人類在廣大「眼球」上活動的至為玄妙的「通化街」,萬物到此,都自然地「通」過且「化」入了……。這種視感,不就偏向於東方性嗎?較蒙氏精確與儼然地規劃的,是否更富意涵與迷人呢?至少林不但在形式與符號中,吸納了西方所偏重的「意識」與「觀念」,而且更始終堅持東方所偏持的「玄念」與「意境」。這在人類創作精神全面統合的表現上,應是更接近理想與值得重視的(這並非在評定兩者的畫誰畫得好壞問題)。

  由此,也可見林壽宇是有夠大的魄力,信心與勇氣去面對西方的挑戰,並吸取西方藝術的卓越性。像西方大師布朗庫西與享利摩爾吸取東方藝術精神中單純、和諧與渾厚之美一樣;林也大膽地把西方藝術較偏向精確、分解與疊現等立體組合機能,透過他個人從事建築的精密意念,輸入東方渾化感與緣發性的自然觀之中,溶合與提昇到最後的原本性,純粹性與絕對性,呈現他個人獨特、超越且具全球性的視境,其重心仍偏在「東方」。就因為較偏向「東方」意境中的「悟」,便比西方意識中的「知」,更不可限制且更接近藝術無限的自由性與神秘感。所以,連大師米羅也曾被他畫中的白色世界所迷惑與驚讚!

  僅僅只是他畫面上的「白色」,就能使藝術大師心動,那究竟是什麼力量呢?像貝多芬僅用一些音符,就可在音樂會上,把皇公與哲學家心靈的門推開,使他們順服於美。這不就證明我說過的「藝術家是創造人類心靈與精神世界原子能的科學家」。同時,也證實抽象畫家一直企圖在最後使繪畫的語言成為像音樂一樣的精純、直接、自由、遼濶與具威力。林壽字不是已做到了嗎?

  他為什麼能做到呢?單憑外在性的方法,形式與材料是絕不可能的,還是因為他確實具有像「老莊」與「貝多芬」那樣能夠同時擁抱東西方的那顆更接近藝術的卓越之「心」,能確實全面性地掌握人類靈視在高層面與絕對境域中活動的強大勢能。否則,他的白色空間,豈不變成了白色的洗澡間與廚房嗎?那裡會是白色的「時空之屋」。畫評家如果只注意外在性近似的形態,而忽視畫家在那近似的形態裡極為不同的內涵,如何能看出大家都在舞臺上跳舞,有人一條小水溝都跳不過去,有人一跳,腳下便是千山萬水?

  可見所有已出現過的方法與材料(包括古今中外的時空感),都只被看做創作的元素與媒體。因為藝術家是能更新與創造材料及方法,而不是被方法與材料創造的。所以,林壽宇可主動地提昇各畫派的機能(包括「抽象」、「超現實」、「立體」、「絕對」以及做為他創作主調的「極限藝術」表現等),都轉型為傳達他個人特殊內視世界的再生方法。呈現出一己獨立的創作意念與動向;並帶來視覺活動新的狀況與震撼。的確,在他那一塊塊立體方形面裡,康定斯基的「線條」,馬蒂斯的「色點」,和畢卡索的種種變「形」,都平平靜靜的睡進來了。

  在他那單純美且絕對的色彩世界中,一看到紅色,晨曦、晚霞、花季、燃燒的生命之火,便都出來;看到綠色,青山、綠水、草原以及青春的氣息與滋長中的生命景象,便都匯流與輝映在一起;看到黃色,那金碧輝煌的世界,便全面的展開;看到灰色,自然界散發的雲霧、人世間的污煙……,整個視覺空間能不灰嗎?看到黑色,那是死亡與恐怖、或者是「夜」的眼睛,靜靜的守住「光」來把純白明亮的空間推出來,讓萬物又重現它繽紛燦爛的色彩。

  更神妙的是他把一塊塊立體的方形色面錯開來,架構入無限高濶的空間,形成許許多多看不見的斜面,那不就是為整個宇宙造一座座奪目的彩色梯嗎?是給山頂、流星、飛鳥、瀑布,或者天國的夢;滑下來,都不必管了。眼睛上上下下,想往哪裡去都可以,只是不要忘了,踩下去的,是無數響亮的音階與生命的回聲。這樣,不又為宇宙造了一座龐大無比的鋼琴嗎?真是除了看無窮,也聽不盡啊!

  如此看來,視覺符號,絕非是孤立的表象符號,而是為展示人類更廣濶更完美,更新穎的視聽世界而存在的,也因此使我們覺得林壽宇在藝術創作的表演世界中,不是只耍技巧與玩方法的魔術師,而是屬於「高空飛人」型的角色,在高空裡,不但是他精湛的「技巧」與「方法」在飛,他的生命與萬物也高高的在那裡飛。所以他與宇宙有時都很孤寂,連「獨釣塞江雪」的景象,在畫面上都不存在了。真是使整個空間與所有觀看的眼睛都為之震撼與驚讚。

  的確由於他畫面上「色」與「形」都有強大的容涵與張力,能達到高、濶、遠的位置,便也能進入一切存在與活動於永恒中的根本性與原點,而顯示出他是視覺世界中經營「形」與「色」企業公司財力雄厚的巨富與大亨。

  此外,值得我們重視的,是他這次以建築與造型的機能,將金屬材料製作成許多立方形,然後沿對角線切開成45度與90度能移轉的角度,並給出變化與連續反應的運作方向與秩序,而使之形成在時空中運動的動體,且具象徵性地表現出一切的「存在與變化」。他這樣做,一方面使畫面上的「形」轉變為更接近物質感的實體形態,從「牆壁」上走入「地景」,與實際環境接合,更逼近實視與實覺中的世界,是具有一已新的構想的。看來似雕塑,但又不是。它只是透過建築與造型卓越的策劃性,變成為心象中的單純與絕對的「型構」,非常協和地與大自然的景觀溶合在一起,產生新的視覺畫面。這種畫面,從他拍攝放大的照相作品中,更可看出他是如何在超視覺的狀態中,企圖以突破的意識與觀念,進入創造性與前衛性的位置,把個人的「心象」與自然界的「物象」重新混合與架構成他心目中新的自然景觀,使「心境」與「物境」之間,搭起一道超越現實的看不見的視覺高架橋,輸送新的視覺內容。

  只看他那些單純而靈巧的造型,就已被美吸引住了。那無數連串的金屬體,在45度與90度交互變化的角度裡移動,穿越過存在的質點與原點,像純淨而裸露的生命之流,在透明的時空裡移動,那一個個不同動向的出口,一張開,若不是地球的門,就是宇宙的窗。當你看那一連串的金屬正方形,不斷在變化中移動時,其實移動的是生存的時空,不是金屬的正方形。因此,當你把那些具體凸出的正方形體,也當作美的雕塑物來看時,則真正被塑造的,是被無數正方形在變化中塑造出來的奧秘。像這樣的視覺符號與活動的位置,能不高?能不使一個藝術家創作的生命趨向偉大的方向嗎?

  林壽宇這次展出,不但展出他的畫,同時也展出一個藝術家卓越的生命形象,並啟示出:做為一個藝術創作者,能在孤寂中保持誠懇與執著的態度是必要的:熱愛藝術應有專一的精神,這種專一的精神,正像一個物體向空中拋出去,被地心吸回去,是沒有別的方向的。所以林壽宇曾認真的說過:「藝術近乎是瘋子的工作」。而我不能不說:藝術是在衣、食、住、行,打好的肉體基礎上,為人類造起心靈與精神世界的豪華巨廈與摩天大樓。

  最後摘錄我「曠野」詩中的一段詩贈送給他,對他這次展出,表示內心的一些廻響。


   你隨天空濶過去
   帶遙遠入寧靜

   你遼濶的胸部
   放在太陽的石磨下
   磨出光的回聲
  花的香味
   果的甜味

   鳥帶著天空 飛出水平線
   你帶著煙雲 回到原本
         再回來


註:林壽宇是國內外著名的大畫家,他的畫被世界各地著名的美術館收藏,也是作品唯一被故宮收藏的現代畫家。他回國帶動年輕的前衛畫家,從事前衛藝術創作,本文是我為他畫展畫冊寫的序。

星期一, 10月 06, 2008

思想的角度

張世賢先生傳來一篇小故事


一位老員外,特別喜歡牡丹花,
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

老員外採了幾朵牡丹花,
送給一位老翁,
老翁很開心的插在花瓶裡。

隔天,鄰居和老翁說:
『你的牡丹花,
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
這不是富貴不全嗎?』

老翁聽了,
就把牡丹花送還給老員外。
老翁一五一十的告訴老員外,
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

老員外忍不住笑說:
『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
這不是富貴無邊嗎?』

老翁聽了頗有同感,
選了更多的牡丹花,開心的走了。


每個人思想的角度不同,
說話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異。

詩想起 - 天真的音樂大師盧炎

你什麼都知道
卻常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和你聊天時
就得處在一種
互相偵測捉狹的
快樂玩耍心境裡

你平日不談音樂
喜歡談起你修練氣功
氣行體內經脈的神奇經驗
還說你感冒時
一運氣
就將濾過性病毒統統趕出體外

聽說你的口腔癌
是不堪假牙刺激而引起的
天真的你
真的被假的打敗了

但我懷疑
你是假裝被打敗的

● 得知天真的音樂大師盧炎於2008.9.30去世的消息,內心頗為震動。由於盧炎與音樂家韓正皓是許多年來頗為特殊的莫逆好友,我在拜訪韓正皓時,不時在韓正皓住處會遇上他,與他多次交談的有趣畫面,一時間都搶著湧現眼前--------
---------------------

-----------------------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知名作曲家盧炎因口腔癌病變逝世,享年七十八歲,妻子程思綺與學生們隨侍在側。昨天下午遺體已移至第二殯儀館,由於盧炎終身都在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書,預料將由東吳大學出面聯繫治喪事宜。

盧炎,1930 年11月20日生於南京,1949年來台,1954年畢業於師大音樂系,三十多歲才出國專攻作曲,1979年獲得費城賓州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之後返台擔任東吳大學音樂學系講師,一直到1997年在東吳以副教授身份退休,改聘為兼任副教授,2002年並獲得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榮譽。

在圈內非常低調的盧炎,創作無數,隨興且不拘一格,〈傢俱音樂〉、〈大提琴獨奏:歌〉、〈木管五重奏〉等作品都相當出色,也獲得國家文藝獎榮銜。去年一直抱獨身主義的盧炎終於結婚,與妻子程思綺相差二十八歲,但非常恩愛,盧炎還將〈北港小鎮〉一曲獻給愛妻。

創作之外,盧炎喜歡畫漫畫,自畫像多是「驢」樣,非常可愛。今年初檢查出口腔癌病變後,雖做了化療,但病情沒有獲得控制。前晚盧炎吵著想出院回家,不過醫生有些反對,最後由家人簽下同意書。昨天早上在準備出院的同時,盧炎得先洗腎與打血漿,程序尚未完成之時,盧炎已經在10時50分病逝。其學生包括作曲家馬水龍、張玉樹等都到場致意助念,哭紅雙眼,萬分不捨,馬水龍對當年盧炎教授的對位法十分難忘,曾多次演出盧炎作品的十方樂集上下。

■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藝術文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2/today-art1.htm (2008/10/2)



===================================================================

「浪淘沙」作曲家盧炎病逝 享年79歲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曾獲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音樂類獎項的知名作曲家盧炎,上午十時五十分,因口腔癌病逝於三總,享年七十九歲。過世時家人及學生都圍繞在側,商討後事辦理事誼。他所教導的學生,現今都已是知名作曲家。

一九九三年盧炎獲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一九九八年獲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盧炎從小對古典音樂就有濃厚的喜好,就在數十年之後,少年的夢想實現時,台灣二十世紀新音樂風格的音域裡,也因此多了一抹靜默深邃,卻又豔麗動人,如詩一般的語言。

盧炎有極高的藝術成就,「曾赴美多年,隨威廉‧西德曼、喬治‧克倫姆等音樂大師學作曲。作品內涵極具開創性,體裁類型多元,語言風格有前衛、有節制,且能呈現中國人文情操及個人之澹泊氣質,在美學思想上涵蓋東西文化之精隨,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作品數量豐富,代表性作品有「浪淘沙」、「鋼琴前奏曲四首」、「撫劍吟」、「十方五重奏」及「傢俱音樂」等。潛心教學、孜孜不倦、對培養國內音樂人才及提升音樂創作水準,極具貢獻。

■ 本文轉載自【人間福報】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98589 (2008/10/2)

===================================================

去年才結婚 78歲作曲家盧炎病逝

林采韻/台北報導  (20081003)

 國家文藝獎得主、台灣知名作曲家盧炎九月卅日因口腔癌病逝內湖三軍總醫院,享年七十八歲。盧炎致力音樂教育數十載,作曲家馬水龍、李泰祥、李子聲均為他的學生,盧炎作品《浪淘沙》被視為以現代作曲技法將中國詩入樂的前鋒。他的弟子即日在台北「十方樂集」設置追思空間,開放樂友悼念。

 盧炎一九三○年出生於南京,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一九五四年畢業於省立台灣師範學院音樂系,代表作品包括《鋼琴前奏曲四首》、《撫劍吟》、《憶江南》等。長年過光棍生活的他,去年一月迎娶小他廿八歲的花藝老師程思綺。今年初盧炎突感口腔不適,送醫診斷罹患癌症。盧炎由於沒有子嗣,姐妹也都旅居美國,告別式等相關事宜將由他任教的東吳大學音樂系出面安排。

 位於「十方樂集」的追思空間,就是去年盧炎結婚喜慶宴客的地方,如今天人永隔令許多老友不不勝唏噓。「十方樂集」行政總監王靖媛說,老師生前有空就會來此地喝咖啡,他老頑童的個性經常逗得同仁大笑。他的招牌動作就是把衛生紙揉得尖尖的套在牙齒上裝成吸血鬼。

 「十方樂集」負責人、擊樂演奏家徐伯年指出,盧炎是位真性情的作曲家,在他的樂曲中充滿對家鄉的思念以及留學美國的記憶。在生命最後他仍致力譜寫台北市立國樂團所委託的創作,未完成的作品成為他留下的最大遺憾。

■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藝文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artnews/0,3409,112008100300011+110513+20081003+news,00.html

族群

讀王幼華教授
客家族群的定位與文學史撰述一文--
曾經以純種「漢人」自居的客家精英
發起「正名」運動
建構自己族群的淵源史
客家學者、專家對自己族群的敘述
主要內容包括幾個方向:

(1)客家人為源自中原正統的漢人,
歷經艱難,多次遷移才到南方。

(2)血統純正,與苗、瑤等種族無關。

(3)客家人好尚忠義,堅忍刻苦,
生活儉樸,耕讀傳家。

(4)客家人移民乃出自於生活所迫,
且許多移民乃合法招募,
獲得土地亦為辛苦耕耘的結果。

其實客家人堅持純種「漢人」
在歷史上有反抗客家族群被邊緣化之慮
世上只有混種族群
純種之說大可不必

最新資訊顯示
客家人源自中亞游牧民族
後來遷徙到中國北方
後來部份南下與苗、瑤女性通婚
來到台灣後又與原住民女性通婚

客家人血統近似蒙日韓之說
也已有DNA分析佐證
與如今定居台灣的各族群一樣
漢不漢根本沒關係啊

星期日, 10月 05, 2008

卸下一生的面具

●讀詩人雨弦的詩

  夜半讀雨弦的詩感觸良深,雨弦歷練豐富,(曾在殯儀館工作四年,在老人院工作六年)他說:「面對死亡已無恐懼可言」,因此雨弦詩筆所至,乃人間最透徹的感悟,絕非天馬行空不見血淚之作。

 他寫「老人院」:

  影子,影子,影子
  影子,影子,影子

寫出了看得見的孤寂。

 他寫「骷髏頭」:

  卸下一生的面具
  什麼都不必看
  什麼都不必聽
  什麼都不必說
  什麼都不必想

  卸下一生的面具
  什麼都可以看
  什麼都可以聽
  什麼都可以說
  什麼都可以想

  卸下一生的面具
  你終於做你自己

  的確,人活著難免要戴面具維生,其實那是人類生存策略的真面目,當然也是一種面具
,人生的荒繆無奈痛苦皆因此而起.所以雨弦說:「卸下一生的面具/你終於做你自己」
,讀來格外沉重,也讓人醍醐灌頂之感。
  另外雨弦也有輕鬆的神來之筆,他說他在公墓寫詩,寫罷朗誦起來贏得一片掌聲,突然有鬼站出來對他說:「無人讀詩」,哈哈,真讓人拍案叫絕!我想問雨弦:無人讀詩,真的有鬼讀詩嗎?

大自然的建築師

●羅門
  
(一)

每一滴墨 都是鳥聲與泉音
      可驚動整座山
第一塊墨 均被空間坐成久遠的土地
每一根線條 均被時間踩成千路萬徑
每一個形象 均是映顯在強烈陽光中
         不朽的金屬造型

(二)

山在雲裡走 越走越深
水與天同來 越來越遠
高處茫 低處幽
鳥飛不見翅
林茂不見林
石變不見形
河在不流中也流
雲在不飄裡也飄
眼睛要是再看下去
山與雲一體
水與天一色
大地只留下那片絢麗的蒼然
天空只留下那朵幽美的渾然
眼睛要是再看下去
   見不到永恆
    便不回來

切割

民進黨若真能與阿扁切割
阿扁的時代就要結束了

但事實上
切不斷割還亂

阿扁一旦真的入監
是阿扁時代的結束
還是阿扁時代的開始?

在最詭譎尖銳的政治算計裡
海嘯可能藏在風平浪靜之下

星期六, 10月 04, 2008

客家族群的定位與文學史撰述

●客家族群的定位與文學史撰述

王幼華
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本論文將由清末民初客家論述的產生談起,敘述其因遭受歧視而不得不自我建構,團結抗爭的過程。其次論及三四百年來臺灣客家人的狀況,及繼承與發展源自大陸的客家論述。第三部分則詳述客家文學的定義及辯證,綜合各家說法,以見其形成過程。並以兩岸文學史及類文學史的著作為討論範圍,比較其異同,檢討其得失。結論談到客家族群因客抗爭而存在的事實,並對其發展現況加以陳述。

全文→http://www.ethnos.nccu.edu.tw/0601PDF/8.pdf

星期五, 10月 03, 2008

十分客家

●「十分客家」--- 唐野樂團

2006年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
出版首張客語專輯「作伴」。
唐野樂團曲風結合拉丁與搖滾,為客家音樂注入全新的風格。
創作曲「阿母个身影」、「細阿妹」很動聽喔!

客家電視
http://www.hakkatv.org.tw/



-----------------------
●十分客家-趙倩筠

趙倩筠曾獲得母語原創大賽客語組佳作。
因母語創作大賽徵稿,燃起了寫母語歌曲的想法,
從小在台北長大,對於「客家」的 印象,
莫過於外婆家的三合院以及幼年玩樂的回憶,
於是用母語創作了第一首客家歌
「我小 時候的外婆家」。
創作曲「偷偷唱給你聽」「暗夜天光」
「十分客家」每週一 ~ 週五
上午10:50~11:00 首播客家電視 CH17http://www.hakkatv.org.tw/

星期四, 10月 02, 2008

詩想起

美酒歡笑歌舞
在邪惡粗暴的幾聲巨響之後
被驚嚇解構成
千千萬萬的哀怨的碎片

是誰點燃了這瘋狂的妖火
是誰竊取了無辜者的生命
在內心最深最暗處
建築傾斜的城堡供奉黑暗之神

粉碎的靈魂
在天地之間流離失所
多少紅腫的瞳孔裡
回憶起遠古大洪水的驚悸
這個世界會在一波
又一波的戰慄中崩潰嗎

人們早已習慣
暴飲暴食奇詭的美豔幻覺
早已習慣用搖頭的方式
信仰潛藏在體內的狂歡之魔

難道這是日益走近人類的預言嗎
全人類還有沒有機會手攜手
一起阻止逐漸腐敗的明天?

--------
如果

詞:施碧梧
作曲:邰肇玫

如果你是朝露
我願是那小草

如果你是那片雲
我願是那小雨

終日與你相依偎
於是我將知道
當我伴著你守著你時
會是多麼綺麗

如果你是那海
我願是那沙灘

如果你是那陣煙
我願是那輕風

永遠與你纏綿
於是我將知道
當我伴著你守著你時
會是多麼甜蜜

新的美感經驗

●羅門

或許後來由於現代詩人過於強調新穎與特別往自我深
層探索特殊性,難免呈現出一些晦澀、艱深甚至失控的現
象,引起不少讀者乃至學者的非議,紀弦先生便近乎戲劇
化的宣佈解散「現代派」,「現代派」雖解散,倡導過程
中,雖也出見過一些盲點以及受到某些非議與批評,但「現
代派」的「現代」兩字的精神及其具歷史性的影響力仍在,
那是不可置疑的。誠如當現代詩人從田園型的生活環境,
急速轉型到都市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新的生活環境,更親
身體認到「現代」兩字在詩與藝術創作中的實質意義──它
是緣自存在與變化中新的生存空間、新的觀物態度、新的
思考角度、新的美感經驗以及新的價值觀與心境,便也的
確繼續被具有前衛性、原創力與知性思考的詩人群,向前
拓展出後來更具規模而且壯闊與可觀的現代詩創作世界。
由此也同時可見「現代派」的精神因素,已潛入台灣現代
詩整個發展過程中成為「有機性」的歷史回顧。

------------

羅門的“圖像燈屋”位於海口麗晶路的一套公寓裏,三個房間,只留一間臥室,一間是書房,收藏羅門、蓉子的作品和評論。另一間則滿地滿墻陳列著書報雜誌圖片。

圖像燈屋”的資料絕大多數是羅門夫婦從台灣手提肩扛而來,其中多是羅門親手繪製集訂。此次他們專程回海南,攜帶的資料達五十公斤。

台灣著名老詩人羅門邀請記者參觀“圖像燈屋”。四個裝修工人正在忙活著,其中一位年輕人側耳傾聽羅門先生的介紹,眼神既訝異又崇敬,他說,從沒有裝飾過如此的“家”。



羅門朗讀 觀海
http://www.hakka.bravehost.com/lomen/seaa.htm

青夢湖

●蓉子

清晨的涼露何等瑩潔
四月是希望與濃蔭覆蓋下的湖水
我是未啟航的小船兒
靜臥在岸邊
微風輕奏著幸福的歡欣
這兒擁有光和美
且讓我靜悄悄的安睡
享受這最後的寧謐
青色的夢圍繞著沉沉的湖水
那甜美的情緒在緩緩的變化
我流動的思想就是這樣
慢慢的變成了詩

---------------
●雖說傘是一庭花樹

雖說傘是一庭花樹
開放在充足的雨水和陽光中
傘也是一匠心獨具的美好結構

每一把傘都有其基形
當傘骨與傘骨把臂相扣
沿著弧形的路徑
一齊向中心密集 形成張力和均衡
撐開了傘的型態和功能

為圓的整體 美的輻射
它宜晴宜雨 閃漾著金片或銀線的光
滿月般令人激賞!

----------
●過往的維納麗沙

  過往的維納麗沙
  是一朵雛菊 似有若無地金黃
  浸溢在晨初醒的清流之中
  沒有任何藻飾的原始的渾樸的雛菊。

  春天的維納麗沙
  是一簇鳳仙花 父親庭園內
  多彩變異的鳳仙花 在肅穆的鍾架旁。

  而夏日有喧鬧
  黃昏有檀香木的氣息
  你在雛菊與檀香木之間打著鞦韆
  在過往與未來間緩緩地形成自己!

客語文學徵稿消息

> 一、目的:我們小學的客語課文不夠多,
> 不夠好, 要讀您的作品。
> 二、辦理方式:
> (一)比賽項目:詩, 散文, 小小說,
> 小說四類。
> (二)參賽對象:
> 1. 有興趣的社會人士(全國)。
> 2. 新竹市對創作有興趣的同學。
> 3.
> 也歡迎各級教師:包括竹市公私立國中、國小編制內教師,
> 支援教師,實習教師。
> (三)送件:
> 請填妥報名表:於97年10月○日至97年10月31日
> ,親自送件或以掛號寄送至新竹市東區關東國小務務處。信封上請註明「兒童文學徵稿□□類□□組」(類:詩,
> 散文, 小小說, 小說, 組:成人和學生)。
>
> (四)比賽結果將於97年11月中旬公佈在新竹市政府教育處網站(http://www.hceb.edu.tw/index.aspx)。
>
> 八、獎勵辦法:
> (一)各類錄取第一名1位
> ◎ 學生組 禮卷2000元,獎狀乙張;
> ◎ 成人組禮卷5000元 ,獎狀乙張。
> (二)各類錄取第二名2位、
> ◎ 學生組 禮卷1500元,獎狀乙張;
> ◎ 成人組禮卷3000元 ,獎狀乙張。
> (三)各類錄取第三名3位
> ◎ 學生組 禮卷1000元,獎狀乙張;
> ◎ 成人組禮卷1500元 ,獎狀乙張。
> (四)佳作若干名,學生組頒發200禮卷暨獎狀乙紙;成人組頒發500禮卷暨獎狀乙紙。

永遠的老田寮茶

阿亮

我親愛的朋友:

彭君儘管遠赴鐵觀音原鄉安溪種茶已有多年,仍念念不忘家鄉老田寮僅存的茶園,邀我無論如何要前往看看。

老田寮?多麼熟悉又遙遠的一個名字,「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九○年代膾炙人口的《魯冰花》悠揚主題曲頓時在耳邊響起。儘管改編自客家文壇大老鍾肇政以龍潭為背景的同名小說,電影卻是在1989年的老田寮拍攝。生於台灣的魯冰花,總是剛開花就被土壤無情地掩蓋,但「身驅歿入土壤」,卻換來「很香很甘的茶」。

座落苗栗縣頭屋鄉的老田寮,由於丘陵地多霧且排水良好,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即已榮登台灣三大名茶之列,也曾是台灣第二大茶區,七○年代茶產量僅次於坪林文山而大於鹿谷凍頂。可惜在明德水庫興建完成後就逐漸荒廢,儘管鄉土味十足的老田寮村改名為明德村,老田寮茶也在當時蔣經國總統關愛的眼神下「賜名」為明德茶力挽狂瀾,仍不敵逐漸被遺忘的命運。今天談起苗栗茶,大家的焦點總是集中在鄰近的頭份、三灣一帶,令人不勝欷噓。

從中山高下頭份交流道轉台十三線,右轉跨越「明德橋」進入蜿蜒的鄉道,「風很輕,茶園邊的一排排相思樹葉微微搖晃著」,熟悉的電影場景逐漸清晰了起來。頭屋過去有個客家味十足的舊名「崁頭屋」,「崁」在客語為「小崖」的意思,崁頭屋就是位於小崖下的聚落,儘管滄海桑田,至今仍清晰可見溪畔的崁形地貌,看倌可千萬別用國語讀出諧音了。潺潺流過的老田寮溪依舊,只是名字早已換成了明德溪,周邊茶園也從早年的上千公頃降至今日的二十公頃,全鄉唯一的茶葉產銷班卻能屢獲大獎,令我頗感好奇。

步入門額高懸「隴西堂」的彭家單進式老厝,內部已改為小型茶廠,大廳牆上則掛滿了各項茶葉競賽的特等獎匾額。彭君笑說小時跟隨父母種茶製茶的兄弟,如今大多遠走他鄉另謀發展,反而四十歲出頭、早年未曾吃苦的么弟彭信鈞至今仍堅守家園,並勇奪2008年全台椪風茶製茶比賽特等獎,擊敗了原本最被看好的新竹、桃園兩縣,使得苗栗縣產製的東方美人頓時聲名大噪。地方政府雀躍之餘,還特別在台十三線道路旁樹立巨幅看板,讓外來遊客知道「特等茶就在頭屋」,藉此重現過去老田寮茶盛極一時的風光。

【文長/未完,有興趣的朋友請上
德亮部落格http://blog.yam.com/teliang看完全文】

您永遠的好友 德亮敬上

星期三, 10月 01, 2008

台灣名牌

頭擺人拜天拜地,
拜分子孫好命順序,
現下後生真生趣,
煞力牯哈日哈韓,
哈到無閒睡目,
哈分自家盡沙鼻。

國際名牌來台跌價拍賣,
高貴人輕輕放下身段,
平常人遽遽提高手段,
排佇看無到頭尾列仔項,
無驚又刺又辣介日頭,
晒到像紅面番鴨公,
無論識毋識貨,
有名就好!

佢等講搶買到係賺到,
賺到一身靚鬧鬧,
分人看到目金金!
身價三級跳,
跳到天頂唱山歌。

名牌!名牌!
國際傳名聲,
台灣有出名,
著戴身項,
變做台灣名流?

註:

頭擺:從前
分:給
煞力牯:費盡心思
盡沙鼻:很神氣
著:穿
身項:身上

-----------
台灣客家

台灣客家,
頭擺二三百年前,
開台祖渡過險惡黑水溝,
咬薑啜醋,開山闢地,
適泥漿肚建立起,
安身立命傳宗接代大家園。

台灣客家,
既經勇敢企出來,
毋係台灣社會隱形人,
乜毋係台灣介人客,
佇這地跡落地生根,
頭頂台灣天,腳踏台灣地,
做得講係頂天立地台灣好漢,
同河洛原新住民共樣,
組織成台灣主人。

台灣客家,
愛為台灣前途打拚,
為了將來子孫好生活,
硬程客家志氣高,
相信我等會算分天斷,
甘願過水毋過橋,
愛同原鄉父老兄弟姐妹講:
愐汝一番又一番,
心肝脫得十二層,
毋故歇久他鄉變故鄉,
台灣乜係客家新故鄉。



頭擺:從前
適:從
既經:已經
乜毋係:也不是
硬程:剛毅
愐汝:想你
歇久:住久

台灣輔娘

●陳寧貴

妻子客家話又安做輔娘,
頭擺農業時代,
輔娘蒔田挲草割禾,
渡大渡小蓄雞蓄鴨,
做粄煮食樣樣精通;
乜會裁會剪會繡花,
會籌會算會當家。

到現下工業社會,
輔娘無閒灶下事情後,
又遽遽去工廠做事,
賺多賺少騰手家庭經濟;
有兜去大公司做總經理,
運轉公司到世界出名;
有兜輔娘自家創業,
輒常事業發展到男人跈毋到。

恁湛介台灣輔娘,
實在得人惜,
實在分人盡佩服!
仰會有時節發生家暴案?
百年修得共下打拚這生人,
夫妻定著愛互尊相敬,
老公乜愛做,
當湛台灣男子漢!

註:
安做:稱做
頭擺:從前
渡大渡小:養兒育女
乜會:也會
跈毋到:跟不上
恁湛:如此好
仰會:怎會

---------------

●四海大平安

我等介客家話,
有四縣海陸大埔饒平韶安,
腔調有息把差別,
盡像樂音介高低,
堵堵好交織出好聽介歌仔:
四海大平安!

恁親介聲音,
恁靚介話語,
聽著就分我等心頭,
流過一陣又一陣,
燒燒暖暖介溫流。

故所客家話,
毋單淨係一種語言,
同台灣各種語言共樣,
係互相溝通融合,
共心協力發聲來:
祝福台灣!
保佑台灣!


註:
有息把:有點
堵堵好:剛剛好
分:給
我等:我們
故所:因此
同:與
共樣:一樣

客家話

現代客家詩「客家話」
周雅雯
 
「隱忍維生的弱勢族群,財不大氣不粗,能夠節儉自持,縮衣度日以求自保就算萬幸,怎敢隨心所欲的表現自己,怎敢大聲說話以側人耳目,所以客家人慢慢變成了看不見的族群,客家話變成了沒有聲音的語言。看不見的族群 — 只能做隱忍維生的弱勢人民嗎?」這是羅肇錦教授在〈台灣客家人新論〉的一段話,說到客家人求溫飽的無奈和客家話流失的慘狀這並是唯一的一位,其他如梁榮茂、李喬和鐘肇政 …. 等人也都有傳神的描寫。

在我踏進客家學院之前,我想對這些話語我是感覺不痛不癢、無關緊要的,因為我只知道英文對我很好用,很有用。今日此時讀來卻覺得笑中有淚,感覺就像是滿身傷痕卻又驗不出傷的悲哀與悲憤。下面是春假的新發現,南部一位客家籍的醫生作家曾貴海先生用一首客語現代詩表達一位客家知識份子對母語流失的痛心與控訴。雖然打字很麻煩,速度也慢下來了,但復育振興一種語言,語言的文字化與書寫系統也是成敗的關鍵。會說客家話不見得看著念會很輕鬆喔!真的,要學的還多著呢!

日本人統治台灣五十年
大家還會講台語
有兜老人家講起日本話
口氣優雅甚至帶感情

中國人管台灣五十年
講客話要罰錢掛狗牌
細人仔嚇到面蓋青

阿公喊做爺爺
阿婆喊作奶奶
客家母語變做北京話

爺娘來聊
孫仔聽毋識客話
看伊等像外星人
避入間肚毋出來
祖孫感情兩截斷
老人家歇沒兩日
包袱擐著遽遽歸屋家

詩想起

今生你摑他毒辣的一巴掌
這是他前世欠你的仇
還是你種下他來世的恨

因果似盲,誰能看透?
看不透只好墜入
可怖的情愛因果循環裡

這就是所謂的痛苦輪迴嗎
我們生生世世趕赴
一場又一場豪華的約會


彷彿匆匆奔向大海的迷路河流
會不會流入沙漠成了流沙



他感覺自己像一顆冰塊
外表看起來恬靜透明無瑕
內裡還可以窺見晶瑩的靈魂

但是不知道
為什麼卻悄悄地流著淚

淚摸起來
似乎比冰塊還冷

隨著淚滴
他發現自己正在縮小
正在消失

一點一滴消失的
像是止不住血液般的時間

最後他將如乾凅的河流
裸露出凌亂且不再美麗的今生今世纏綿歡愛

打魚毋赴餐

●一個電腦工程師
看客家標準拼音系統的穩定性

有人說台灣是拼音沙漠,除了ㄅㄆㄇ注音符號,完全沒有教任何一種羅馬拼音;又有人說台灣是拼音大國,除了ㄅㄆㄇ注音符號,國際音標、台語音標(TLPA)、通用拼音,教會羅馬拼音......等等林林總總,加上華語以及七種客語腔調、兩種閩南語腔調、十三族原住民語等等,各腔各調,再加上各研究學者鑽研的不同拼音系統,簡直是春秋戰國,熱鬧非凡。

以一個電腦工程師看台灣拼音工程,真是佩服台灣生命力,在被強力的打壓下,仍然展現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不只如此,在教育部先後公佈不同語言的拼音系統後,許多人仍然精益求精,不斷的探究標準拼音的不標準處,也不斷建議更完美系統的可行性,這是台灣人的可敬可愛處,令人肅然起敬。可是若從現代工業化社會,處處有標準的環境下看拼音標準,倒有許多值得深思之處。

在電腦中,一切資料的傳輸,都要按各種需求制定各式各樣的標準,誰是標準?某一單位制定傳輸規格後,只要所有該領域的使用者,都能完全遵守,就是標準;即使未臻完美也是標準。反之,若標準不依規定使用,即使完美,也會窒礙難行一堆亂碼。例如我們每天使用的標準鍵盤:為什麼不按ABC順序排,卻故意打亂呢?只因為在機械打字機年代,這樣的排列,打字效率較差,打字速度放慢後,不同鉛字的打字桿比較不會碰撞故障,或許這是很可笑的思維,卻是現代電腦工業及電腦人共同遵守的標準,每個學生若不會使用這種矛盾鍵盤,你就畢不了業、也就不了業。到了電子時代,這種矛盾鍵盤只要大家仍願遵守就依然是標準。最嚴謹的德國工程師,曾體貼的把QWERT鍵盤改良成ABC順序鍵盤,然而,仍改不了多數電腦使用者的<不良習慣>,紛紛擾擾徒然激起一片漣旖而已,這種標準鍵盤反而變得不標準,旋即無疾而終。

在中文電腦中,BIG-5標準字碼也一樣不完美,字碼總是不夠用,新鮮名字又多,除非造字,否則就算敲壞鍵盤,電腦也不會覺得對你不起。即使你做到行政院長例如<游錫"方方土">,如果在人屋簷下不想低頭;不想屈就造字,就只好行也改名坐也改姓,使用代字稱他為游錫坤、游錫晜、游錫猑。如果要造字,也沒好到哪理去,電子檔在不同電腦傳輸後,造字變成張冠李戴慘不忍堵,反倒誰也不認識你,文件瞬間成了<火星文>。普通華文還如此,更別說母語需要更多造字,檔案在不同電腦傳輸後再拿給專家看,也猜不出所以然,比女人心海底針更難懂,只能當做是永遠解不開的燈謎。雖然戶政電腦系統可以連線造字,可是民間電腦卻無法引用,只好閉門造車孤方自賞。看起來BIG-5標準字碼也一樣不標準。很多人也想換套標準,讓一般中文電腦能夠容納康熙字典,可是誰能更換?BIG-5標準字碼使用者累積了這麼久的使用習慣,還有這麼多電子檔案,誰能決定讓全國電腦化成果倒回三十幾年前,一切重來?是國家中央標準局?還是電腦軟體龍頭微軟公司?

或許有人會舉例宏碁電腦改英文名成功的例子,可是宏碁是在身強體壯想更上層樓的考量下,花重金並以綿密的企劃及強烈的企圖心才竟全功的,客家語文如今正住在加護病房猶如風中殘燭,只能小心呵護,一不小心就怕掛點,怎禁得起再三用百米訓練方式企求強身奪金?

一直有人想請微軟公司統一為客家造字,使放諸四海而皆準。可是微軟公司是營利事業,如果客家界對用字沒有共識,謹慎與權宜之間永遠沒完沒了、沒個結論,人家怎可能進一步為這個弱勢兼冷門的領域作考慮。除非客家界各方熱心的前輩專家,平心靜氣坐在一起討論,讓客家文字長期穩定的發展,確定足夠的穩定性,累積足夠的信賴性,才能使得以營利為目的的微軟公司,進一步有意願考慮投資客家,客家才有可能更進一步,求得一點點脫離衰滅命運的可能性。

客家語使用的拼音系統,又何嘗不是如此,誰能保證說哪個系統永遠是最完美的?一改再改,看似求好心切,其實卻傷害了無法用其他努力換取的時間累積性和用字穩定性。如果再十年,又發現新更改的系統不完美又再改一次,二十年三十年的努力,又通通歸零再來?別說微軟公司或自己的國家社會不幫你,就算熱心客家的前輩專家及客家青年,可能也會心灰意冷,屆時再完美的拼音系統、再正確的客家字又能如何,<打魚毋赴餐,千斤也閒情>,到那時,失去最後搶救時機的客家後代子孫,要拿什麼想念祖先呢!

阿亮部落格

我親愛的朋友:

我亦師亦友、卻又沒大沒小的好友
------大詩人管管要歡慶80歲大壽了
生日派對很特別-----選在這一天辦畫展
地點在台北市永康街44號,
一個很特別的小小畫廊「一票畫空間」

請大家告訴大家
9月17日到10月5日,下午2時至晚間10時
一定要去參加管管這個色彩繽紛的
有詩有畫的生日派對呦

附註:管管這一兩年的畫作突飛猛進,色彩尤其漂亮,
繁複的構圖畫在布上、紙上,感覺真的很棒!
絕對不是玩票,而是很棒的作品的喔!


價值的廢墟

讀亞洲週刊主筆邱立本:喝下最後一杯的痛苦 ---

這就是中國深陷其中的愚昧。短視的利潤,換來長期的恥辱和毀滅,背後隱隱潛藏一種道德的虛無主義(Nihilism),但求目的,不擇手段。只要能賺錢,有什麼不可以。這是今日中國商海中的一種積重難返的劣習。在意識形態大撤退之後,民間陷在價值的廢墟中,「致富就是光榮」成為掩蓋一切骯髒的遮羞布。

------------------------

三聚氰胺的利箭
能射穿執政者鐵石心腸嗎

未檢出的杯弓蛇影
在人民驚魂駭夢中亂竄

當信心也逃亡
沒問題也會有問題

真嚥不下
這令人惶惶難安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