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30, 2013

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啟發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Catherine Yen 譯)


不要讓某人成為你生命中的優先
而你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選擇
只有在平衡的基礎上,關係才能變得更好

不必向任何人解釋自己
因為喜歡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釋
而不喜歡你的人不相信你的解釋

當你一直告訴自己很忙時
你永遠不會自由
當你一直告訴自己沒有時間時
那你永遠不會有時間
當你一直告訴自己明天再做時
那你的明天永遠不會降臨

當你早上醒來,我們有兩個簡單的選擇
再去睡回籠覺,或者起身追逐那些夢
選擇在你自己

我們讓那些在乎我們的人哭泣
我們卻常為那些不在乎我們的人哭泣
而且我們也常在乎那些從不為我們哭泣的人
這是生命的真象,它聽起來很奇怪卻是真理
只要你明白了這些,要改變仍為時不晚

快樂時不要輕易承諾
悲傷時不要太快回答
盛怒時不要遽下決定
多想一下,聰明行事

時間像一條河
你不可能碰觸兩次相同的水
因為流逝的水不會重新來過
請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Enjoy Every Moment of Life-- Inspired You for a Better Tomorrow

Don't let someone become a priority in your life,
when you are just an option in their life...
Relationships work best when they are balanced.

Never explain yourself to anyone
Because the person who likes you doesn't need it,
and the person who dislikes you won't believe it.

When you keep saying you are busy,
then you are never free.
When you keep saying you have no time,
then you will never have time.
When you keep saying that you will do it tomorrow,
then your tomorrow will never come.

When you wake up in the morning, we have two simple choices,
Go back to sleep and dream, or wake up and chase those dreams.
Choice is yours....

We make them cry who care for us.
We cry for those who never care for us.
And we care for those who will never cry for us.
This is the truth of life., it's strange but true.
Once you realize this, it's never too late to change.

Don't make promise when you are in joy.
Don't reply when you are sad,
Don't take decision when you are angry,
Think twice., Act wise.

Time is like a river,
You cannot touch the same water twice,
because the flow that has passed will never pass again.
Enjoy every moment of life.

(*English portion is from web site, no origin indicated)

星期一, 7月 29, 2013

避免洩密 克里姆林宮回歸打字機

Kremlin turns back to typewriters to avoid leaks 避免洩密 克里姆林宮回歸打字機
◎陳維真
A Russian state service in charge of safeguarding Kremlin communications is looking to purchase an array of old-fashioned typewriters to prevent leaks from computer hardware, sources said Thursday.
負責保護克里姆林宮通訊安全的俄羅斯國家機構想要購買一批舊式打字機,以免消息從電腦硬體中洩漏,消息人士週四透露。
The throwback to the paper-strewn days of Soviet bureaucracy has reportedly been prompted by the publication of secret documents by anti-secrecy website WikiLeaks and the revelations leaked by former US intelligence contractor Edward Snowden.
回歸蘇聯時代用紙張打字的作法,據傳是受到「維基解密」網站公開機密文件及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商前雇員史諾頓洩密的影響。
The Federal Guard Service, which is also in charge of protecting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is looking to spend just over 486,000 rubles to buy a number of electric typewriters, according to the site of state procurement agency, zakupki.gov.ru.
根據國家採購局網站zakupki.gov.ru,同時負責保衛俄羅斯總統普廷的聯邦警衛局準備花費48.6萬盧布購買若干電動打字機。
Pro-Kremlin newspaper Izvestia said the state service was looking to purchase 20 typerwriters because using computers to prepare top-secret documents may no longer be safe.
親克里姆林宮的「消息報」說,警衛局希望購買20台打字機,因為用電腦處理絕對機密文件可能不再安全。
Unlike printers, every typewriter has its own indvidual pattern of type so it is possible to link every document to a machine used to type it, Izvestia said.
打字機和印表機不同,每一台都有獨特的字體樣式,所以每份文件都可能找到用來打字的機器,消息報報導。
Documents leaked by Snowden appeared to show that Britain spied on foreign delegates including then president Dmitry Medvedev at the 2009 London G20 meetings, said British newspaper The Guardian last month.
史諾頓洩漏的文件證明英國在2009年倫敦G20會議中暗中監視外國代表,包括時任俄國總統的梅德維傑夫,英國衛報上月報導。
Russia was outraged by the revelations but said it had the means to protect itself.(AFP)

這項消息披露讓俄羅斯怒不可遏,但俄國表示有自保方式。(法新社)

星期六, 7月 27, 2013

孤獨過後

白取春彥
《超譯尼采Ⅱ》

孤獨過後,
更能感受到人際
關係的美好

愛吃零食的結果,
就是嘗不
出正餐的美味。


*****
Zuweii Ning 飢餓是最好調味品

詩想起----超譯菜根譚

●詩想起----超譯菜根譚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
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
我們的大腦
喜歡翻老帳
喜歡吃新鮮
喜歡炫耀
讓我們一生為它疲於奔命

因此,為了降伏它
我們躲入禪修班
念佛、打禪七-----
企圖放空自己
遠離困阨

然而走出禪修班
老毛病又犯了
我們不得不苦嘆一聲
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的大腦
這就是我們
進化為萬物之靈
必須付出的代價!


If a man cannot stand on a higher plane in his pursuit, it is similar to dusting his clothes in the dust and washing his feet in the muddy water. How can he rise above the general run of people?
 If a man does not know how to make compromises in social intercourse, he would resemble a moth darting into flame or a ram rushing against fences. How can he rest his life on peace and ease?

(周文标 译)

星期五, 7月 26, 2013

我們的記憶是如何的不可信賴

《全面啟動》情節成真!強植假記憶 鼠腦實驗成功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成功的將虛假記憶植入老鼠腦中,使老鼠回憶起根本未曾發生的痛苦事件。專家指出,這項研究可望有助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並提醒司法人員大腦記憶的不可靠,降低使無辜人入罪的謬誤目擊指證的發生。
這項操控老鼠記憶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主要撰文者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指出,研究方法涉及辨識出在記憶形成過程中,物理上與化學上發生改變的腦細胞,這些細胞稱為印痕(engram)。

這位一九八七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說︰「無論是虛假或真實的記憶,記憶底下的大腦神經機制是相同的。我們的試驗提供了虛實記憶可在記憶印痕層面上探究的第一個動物模式。」

以光當開關 刺激腦神經元

該實驗的第一步是標定出鼠腦中特定記憶的腦細胞,並藉由光刺激,迫使相關神經元活絡,進而引發出記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人為刺激神經元,而使現實中、本質上毫不相干的事件與環境關聯一起,進而植入一個新而不實的記憶。

研究人員使用光電遺傳學技術,也就是以光來開關動物的個別腦細胞活動,在實驗中,光纖將光傳導入老鼠的海馬迴,腦中海馬迴區域在形成新記憶上扮演關鍵角色。

研究人員先將老鼠放在安寧的環境A盒,當老鼠探索環境時,牠們的記憶細胞以「光敏感通道蛋白」(channelrhodopsin)標定出來。翌日,研究人員將老鼠放在環境大為不同的B盒,一會兒後對老鼠腿部施以輕微電擊,同時以光活化編號A盒記憶的細胞。

第三天老鼠被放回A盒,結果牠們因害怕而戰慄,即使牠們未曾在A盒內遭電擊,這顯示不實的記憶已然啟動。參與該研究的神經科學家拉米瑞茲說︰「如果老鼠有好萊塢,這將是牠們的『全面啟動』(Inception)。」這部二○一○年的電影是虛實難辨的夢中夢鉅片。
研究人員也發現,不實記憶能刺激大腦其他部分,比如杏仁核的神經活動,杏仁核是腦中的恐懼中樞。

共同撰文者劉旭指出,對動物而言,虛假記憶如同真實記憶,因此,知道如何開啟虛假記憶或許也能幫助學界了解如何關閉或刪除不好的記憶。

人腦植入還很難辦到

雖然要在人腦植入記憶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很難辦到,但該研究還是不禁讓人擔心,有朝一日在法庭上,不實的指證恐毀掉無辜者的人生。

利根川進指出,該研究顯示,心中抱持的認定或許是錯誤的關聯而非真實的發生。「我希望未來的研究能進一步讓司法人員與專家警覺,我們的記憶是如何的不可信賴。」

星期二, 7月 23, 2013

現代詩點火者 孤狼紀弦辭世

現代詩點火者 孤狼紀弦辭世
2013-07-24 01:57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我乃曠野裏獨來獨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歎息。
而恒以數聲淒厲已極之長嗥,
搖撼彼空無一物之天地…」
在詩作〈狼之獨步〉中以狼自況的詩人紀弦,於美國時間七月廿二日凌晨兩點在加州過世,享年一○一歲。

    紀弦也自認個性獨來獨往,在詩集《行過之生命》後記中曾寫道:
「我的詩將會告訴你
我是怎樣的不幸。
本來,廿世紀做人難;
痛痛快快地讓一切毀滅了,倒也算了;
偏是活在這腥臭的糞坑裡,
而我自己又不得不在蛆群裡苟延殘喘。」 

宗教情操 只為詩而活

     紀弦身材瘦削,留著短髭,一手菸斗,一手拐杖的模樣,是文友晚輩懷念的影像。在最後一部詩集《年方九十》自序中,紀弦回答詩人瘂弦的訪問:「我這個人,就是為詩而活著,並將為詩死去,這也許是一種宗教的情操吧。」

     紀弦被推崇為「現代詩的點火者」,是引領台灣詩壇的重要人物。他一九五三年創立《現代詩》季刊,一九五六年籌組「現代派」,號召近百位詩人,聲勢浩大,掀起詩壇革命,主要對當年反共文學反感,希望提出具備藝術性的文學作品,提出新詩乃「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

     推動現代派 燃論戰之火

     不過這個主張後來燃起論戰之火,藍星詩社創辦人覃子豪提出質疑,認為不能原封不動移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強調中國新詩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紀弦本名路逾,一九一三年生於河北,蘇州美專畢業,廿歲以筆名路易士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易士詩集》。一九四八年來台之前,他在上海已頗有文名,曾創辦《新詩》等詩刊。

     詩壇長青樹 獲張愛玲推崇

     作家張愛玲推崇紀弦:「路易士(紀弦)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樣的潔淨、淒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沒有時間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因為覺得他詩好,「就連這人一切幼稚惡劣的做作也應當被容忍了」。

     紀弦自成功中學教職退休後,一九七七年移居美國加州至今。紀弦共出版《摘星的少年》、《檳榔樹》等廿部詩集,另有評論集、散文。他年過九十歲後仍然每天晨起寫作、讀報,二○○二年出版五十萬字《紀弦回憶錄》,二○○八年出版詩集《年方九十》,堪稱「詩壇常青樹」。

     主題是孤獨 永恆且淒清

     紀弦早期作品疏離,寄寓情思與理想的幻滅,後期作品則較為入世,學者奚密曾指出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當屬「孤獨」,紀弦也自認個性獨來獨往,在詩集《行過之生命》後記中曾寫道:「我的詩將會告訴你以我是怎樣的不幸。本來,廿世紀做人難;痛痛快快地讓一切毀滅了,倒也算了;偏是活在這腥臭的糞坑裡,而我自己又不得不在蛆群裡苟延殘喘。」

【毌敢撈你講】鍾肇政

【毌敢撈你講】鍾肇政

涯介心肝肚有話
毌敢撈你講
日時頭暗晡頭
無日無夜將你來想

日時心茫茫
 暗晡到天光
啊 毌敢撈你講
撈你講

涯介心肝肚有情
毌敢撈你講
田唇頭茶園尾
去到奈都將你來想

你介聲你介影
掛肚佮牽腸

仰般撈你講 撈你講

星期日, 7月 21, 2013

●詩想起---白衫軍



時代真的不同了
短短七天
便能號召出3萬多名白衫軍
他們行動迅雷一身是膽
控訴肥貓流氓在一班
堅持沒有真相沒有原諒
不容國防部變成國謊部

顯然這巳是網民為主流的時代
可惜主政者非網路原住民
頂多不過是網路移民
使兩者間的思維有落差

茉莉花革命已然在台灣出現
這股強大勢力
是未來施政者
絕不敢忽視的監視力量

星期三, 7月 17, 2013

卑微者

●包曼
卑微者

對於是否能夠成為消費者社會的合格成員,市場提供了一種決定性的測試。請求成為消費者社會的成員,其程序完全是民主的:凡是信從者,均將一視同仁,這些信從者或被慫恿或被強迫。

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被誘惑者,或是能夠被誘惑的。

然而一旦被誘惑了,米歇爾和她的同類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所垂涎的商品儘管對每一個人都有吸引力,但只是給某一些人帶來了快樂;米歇爾或許能夠推斷,她唯一所確知的只有一件事:她並不屬於這“某一些人”。

商品遊戲並不帶來回報,遊戲本身就是回報,它提供了一種不斷翻新的成功的希望。

但是,為了得到這種回報,一個人必須能夠無休止地把這個遊戲玩下去,這樣的話,希望才永遠不會破滅,失敗則總是意味著一場戰役的失利,而不是失去了整個戰爭。

一旦你不再能夠繼續把這場遊戲玩下去,希望就會破滅,你知道,你已經失敗了,不會有下一場戰鬥來補償你的損失。

在希望的廟宇中,只有那些能夠玩下去的人,才有合法的准入證。

現在米歇爾知道,她是非法的:在另一些人的聚會中,沒有她的位置。她被給予了一次機會,但她失敗了。

現在她必須回到卑微的位置上去。

只管打坐與生活

只管打坐與生活
黃書琅

「只管打坐」的由來是在宋朝時
期,當時日本有一個修行人名叫道元法
師,到中國親近天童寺如淨禪師,在他
的座下學禪。有一天晚上,如淨禪師巡
堂的時候,見到一位禪僧在打瞌睡,於
是瞪大眼睛,高聲喝斥:「參禪是要身
心脫落,怎麼只顧著打瞌睡!」這位禪
僧被如淨禪師這麼一喝,猛然驚醒。這
時道元禪師在一旁,聽到這一聲喝斥,
當下身心脫落,開悟了。隔日,恭敬的
穿好衣服,捧著香到方丈室向如淨禪師
頂禮拜謝。

古時候,做弟子的沒事是不能隨便
拿香進入方丈室,如淨禪師看到道元捧
著香進來,便問道元怎麼一回事,道元
回答說:「身心脫落來!」如淨禪師聽
了,確定道元已打破漆桶了,很歡喜地
說:「你已經大徹大悟了!」

所謂漆桶,指盛裝漆物之桶,或指
黑色之桶。由於使用日久,桶身及桶內
之顏色皆渾濁不堪;於禪林之中,大多
轉為表示吾人由於無始以來所累積之
無明煩惱而隱覆本具之真如佛性。一旦
解脫煩惱,泯滅妄想,而得全面大悟之
情形,即稱打破漆桶。
-----------------
有位修行人見到佛陀在
托鉢,散發出不可思議的平靜安詳的氣
氛,便向佛陀頂禮説:「聽説你已經完
全解脱了,而且在教導解脱的方法,請
您把這個法傳授給我。」佛回答:「是
的,我在教導這方法,我可以傳授給
你,目前時間、地點不恰當,等托缽完,
回去後再教你。」修行人説:「不,聖
者,我不能等!可能在半小時後,我會
死去或你會死去,也許半小時後,我對
你的信心完全消失,那麼我就學不到這
方法了,請你現在教我吧!」

佛陀只説了幾句話,這幾句話包括
了所有的教導。佛陀説:「當你看時,
就只是看;當你聽時,就只是聽;當你
嗅、嘗、觸時,就只是嗅、嘗、觸;當
你認知時,就只是認知。在眼、耳、鼻、
舌、身、意六根接觸到色、聲、香、味、
觸、法六塵時,不要有價值判斷,也不
要有因循舊習的分別心。

星期一, 7月 15, 2013

詩想起--服從

詩想起--服從

人性的殘暴
是被「服從」召喚出來的
這种說法有些奇怪

若將服從衍譯為
不敢自我承擔
就會令人恍然大悟

因為服從權威的指令
能夠推卸自我承擔的責任
放鬆自我良心的不安

因此堅強覺醒的
抗拒失當的權威的指令
才能做個有擔當的高風亮節者

詩想起----迷信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者
終將陷入迷信的泥淖
因為貪婪
是人生中
最大的迷信
弱水三千
只能取一瓢飲

然而人性的本質非常貪婪
即使唸經拜佛
經常是貪婪的顯現
若與佛做生意
佛非佛
是你心中的貪婪
是你心中作繭自縛
的迷信

星期日, 7月 14, 2013

分享十首最令人心碎的词

分享十首最令人心碎的词 - 诗词古韵 - 贝壳村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远知何处

  兰陵王·柳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风入松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满庭芳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破阵子

  【南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Read more: 分享十首最令人心碎的词 - 诗词古韵 - 贝壳村

星期六, 7月 13, 2013

●詩想起

●詩想起

作家並非
猶如燐火微亮的
一首最美的詩……

最美的詩……
在流淌著汗的臉上

作家告別
沒有竟是客氣的悄然
本應悄然
-----------------

●林文義《悄然》

作家告別竟是客氣的悄然
新聞版面  大則
一張明信片  小則
郵票等寬同高

作家,不會介意吧?
野草般自生自滅
猶如燐火微亮的
一首最美的詩……

作家,悄然怕驚動什麼
猶如夏夜的螢火一閃
人間呵,愛恨情仇啊
悄悄地,不必在乎

星期五, 7月 12, 2013

詩想起

前些日看吳念真一篇短文
提到他有次陪母親
去替父親算命
然後順便也替他算一算
算命先生搯指一算
說他前世是菜店查某
令人突然噗哧不已

每個人從小到大不知算過多少命
我因是漢醫世家
漢醫大多以陰陽五行解說
這引起我好奇
自然不知不覺
步入子平八字紫微斗數姓名學的研習
老實說三十多年過去後
我已不再相信

命理風水靈異
其實皆奠基於
古埃及人發明的靈魂不滅思想
除非你能破解靈魂不滅思想
否則無能阻止算命的流行
有次讀到李敖寫的胡適傳記
提到胡適十一歲時
從古書讀到刀毀利亡形毀魂亡的說法
從此不相信靈魂不滅
感到非常驚訝

算命是個人自由與隱私
但一國宰相動見觀瞻
誰知道你去算的是什麼命?

單刀赴會

《單刀赴會》   陳寧貴

一張用赤膽染紅的臉
早已流傳成千古的傳奇
即使長滿利齒的歷史
也嚼不爛他的忠心
所以,他受千千萬萬雙手
膜拜成
神      
           
《單刀赴會》   陳寧貴
【關羽-三國】

蓉子的诗

蓉子的诗(5首)

蓉子(1928- ),本名王蓉芷,1955年与诗人罗门结婚,并参加“蓝星”诗社,主持后期《蓝星诗页》及《蓝星一九六四》的编辑工作。出版诗集有: 《青鸟集》 (1963年)、《七月的南方》 (1961年)、 《蓉子诗抄》 (1965年)、 《童话城》 (儿童诗,1967年)、 《维纳丽莎组曲》 (1969年)、《横笛与竖琴的晌午》(1974年)、《天堂鸟》 (1977年)、 《蓉子自选集》(1978年)、 《雪是我的童年》 (1979年)等。

1、《伞》

鸟翅初扑
幅幅相连,已蝙蝠弧型的双翼
组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圆

一把绿色小伞是一顶荷盖
红色嘲暾 黑色晚云
各种颜色的伞是带花的树
而且能够行走……

一柄顶天
顶着艳阳 顶着雨
顶着单纯儿歌的透明音符
自在自适的小小世界

一伞在手,开合自如
合则为竿为杖,开则为花为亭
亭中藏着一个宁静的我

2、《生命》

生命如手摇纺车的轮子
不停地旋转於日子底轮轴
有朝这轮子不再旋转
人们将丈量你织就的布幅


3、《一朵青莲》

有一种低低的回响也成过往 仰瞻
只有沉寒的星光 照亮天边
有一朵青莲 在水之田
在星月之下独自思吟。

可观赏的是本体
可传诵的是芬美 一朵青莲
有一种月色的朦胧 有一种星沉荷池的古典
越过这儿那儿的潮湿和泥泞而如此馨美。

幽思辽阔 面纱面纱
陌生而不能相望
影中有形 水中有影
一朵静观天宇而不事喧嚷的莲。

紫色向晚 向夕阳的天窗

尽管荷盖上承满水珠 但你从不哭泣
仍旧有蓊郁的青翠 仍旧有妍婉的红焰
从澹澹的寒波擎起。

4、《晨的恋歌》

不知道夜驾何事收敛起它的歌声,
晨星何时退隐——
你轻捷的脚步为何不系带铜铃?
好将我早早从沉睡中唤醒!

让朝风吹去我浓浓的睡意,
用我生命的玉杯,
祝饮尽早晨的甜美。

早晨的空间是宽阔而无阻滞的,
紧随着它欢欣与骄傲的步屉,
我要挽起蔑筐,
将大地的彩虹收集!

啊!你轻捷的脚步为何不系带铜铃,
直等我自己从沉睡中醒来,
晨光已扫尽山岭。

猛记起你有千百种美丽,
想仔细看一看你的容额,
——日已近午
何处再追寻你的踪影!

5、《夏,在雨中》

纵我心中有雨滴 夏却茂密 在雨中
每一次雨后更清冷 枝条润泽而青翠
夏就如此地伸茁枝叶 铺展藤蔓 垂下浓荫
等待着花季来临 纵我心中有雨淌

如此茂密的夏的翠技
一天天迅快地伸长 我多么渴望晴朗
但每一次雨打纱窗 我心发出予知的回响
就感知青青的繁茂又添加

心形的叶子阔如手掌
须藤缱绻 百花垂庇 在我南窗
啊,他们说:夏真该有光耀的晴朗
我也曾如此渴望

但我常有雨滴 在子夜 在心中
那被踩响了的寂寞
系一种纯净的雨的音响——
哦、我的夏在雨中 丰美而凄凉!

周梦蝶的诗

周梦蝶的诗(9首)

周梦蝶(1920- ),本名周起述,蓝星诗社成员之一,出版的诗集有《孤独国》(1957)、《还魂草》(1965)等。

1、《十月》

就像死亡那样肯定而真实
你躺在这里。十字架上漆着
和相思一般苍白的月色

而蒙面人的马蹄声已远了
这个专以盗梦为活的神窃
他的脸是永远没有褶纹的

风尘和抑郁折磨我的眉发
我猛叩着额角。想着
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过了
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

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
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
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
甚至眼泪也不是……

2、《树》

等光与影都成为果子时,
你便怦然忆起昨日了。

那时你的颜貌比元夜还典丽,
雨雪不来,啄木鸟不来,
甚至连一丝无聊时可以折磨自己的
触须般的烦恼也没有。

是火?还是什么驱使你
冲破这地层?冷而硬的,
你听见不,你血管中循环着的呐喊?
“让我是一片叶吧!
让霜染红,让流水轻轻行过……”

于是一觉醒来便苍翠一片了!
雪飞之夜,你便听见冷冷
青鸟之鼓翼声。

3、《逍遥游》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
—— 庄子

绝尘而逸。回眸处
乱云翻白,波涛千起;
无边与苍茫与空旷
展笑着如回响
遗落于我踪影底有无中。

从冷冷的北溟来
我底长背与长爪
犹滞留着昨夜的濡湿;
梦终有醒时——
阴霾拨开,是百尺雷啸。

昨日已沉陷了,
甚至鲛人底雪泪也滴干了;
飞跃呵,我心在高寒
高寒是大化底眼神
我是那眼神没遮拦的一瞬。

不是追寻,必须追寻
不是超越,必须超越
云倦了,有风扶着
风倦了,有海托着
海倦了呢?堤倦了呢?

以飞为归止的
仍须归止于飞。
世界在我翅上
一如历历星河之在我胆边
浩浩天籁之在我肋下……

4、《菩提树下》

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
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
谁能于雪中取火,
且铸火为雪?
在菩提树下。
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
以叹息回答
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兰。

是的,这儿已经有人坐过!
草色凝碧。
纵使在冬季
纵使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
你依然有枕着万籁
与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

坐断了几个春天?
又坐熟了几个夏天?
当你来时
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后
雪即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度的今夜
当第一颗流星暗然重明
你乃惊见:
雪还是雪,你还是你
虽然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
唯草色的凝碧

5、《燃灯人》

因果经云:「尔时善慧童子见地浊湿,即脱鹿皮衣,散发匍匐,待佛行过。」又云:「过去帝释化为罗剎,为释迦说半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迦请为说全偈。渠言:『我以人为食,尔能以身食我,当为汝说。』释迦许之。渠乃复言:『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迦闻竟,即攀高树,自投于地。」

走在我底发上。燃灯人
宛如芰荷走在清圆的水面上
浩瀚的喜悦激跃且静默我
面对泥香与乳香混凝的夜
我窥见背上的天溅着眼泪

曾为半偈而日食一麦一
曾为全偈而将肝脑弃舍
在苦行林中,任鸟雀在我发间筑巢
任枯叶打肩,霜风洗耳
灭尽还苏时,坐边扑满沉沉的劫灰

隐约有一道暖流幽幽地
流过我底渴待。燃灯人,当你手摩我顶
静似奔雷,一只蝴蝶正为我
预言一个石头也会开花的世纪

当石头开花时,燃灯人
我将感念此日,感念你
我是如此孤露、怯羞而又一无所有
除了这泥香与乳香混凝的夜
这长发。叩答你底弘慈
曾经我是腼腆的手持五莲花的童子

6、《冬至》

流浪得太久太久了,
琴,剑和贞洁都沾满尘沙。

鸦背上的黄昏愈冷愈沉重了
怎么还不出来?烛照我归路的孤星洁月?

一叶血的遗书自枫树指梢滑坠,
荒原上造化小儿正以野火燎秋风的虎须……

“最后”快烧上你的眉头了!回去回去,
小心守护它:你的影子是你的。

7、《二月》

这故事是早已早己发生了的
在未有眼睛以前就已先有了泪
就已先有了感激
就已先有了展示泪与感激的二月

而你眼中的二月何以比别人独多?

总是这样寒澹澹的天色
总是这样风丝丝雨丝丝的——
降株草底眼睫垂得更低了
绎殊草底服睫垂得更低了
“怎样沁人心脾的记忆啊
那自无名的方向来
饮我以无名的颤栗的……”

而你就拼着把一生支付给二月了
二月老时,你就消隐自己在星里露里。

8、《六月》

枕着不是自己的自己听
听隐约在自己之外
而又分明在自己之内的
那六月的潮声

从不曾冷过的冷处冷起
千年的河床,瑟缩着
从臃肿的呵欠里走出来
把一朵苦笑如雪泪
撒在又瘦又黑的一株玫瑰刺上

霜降第一夜。葡萄与葡萄藤
在相逢而不相识的星光下做梦
梦见麦子在石田里开花了
梦见枯树们团团歌舞着,围着火
梦见天国象一口小麻袋
而耶稣,并非最后一个肯为他人补鞋的人

9、《托钵者》

滴涓涓的流霞
于你钵中。无根的脚印啊!
十字花开在你匆匆的路上
衣明囚与昨日与今日之外
你把忧愁埋藏。

紫丁香与紫苜蓿念珠似的
到处牵接着你;
日月是双灯,袈裟般
夜的面容。

十四月。雪花飞
三千弱水的浪涛都入睡了。
向最下的下游——

最上的上游
问路。问路从几时有?
几时路与天齐?
问忧昙华几时开?
隔着烟缘,隔着重重的
流转与流转——你可能窥见
哪一粒泡沫是你的名字?

长年辗转在恒河上
恒河的每一片风雨
每一滴鸥鹭都眷顾你——
回去是不可能了。枕着雪涛
你说:“我已走得太远!”

所有的渡口都有雾锁着
在十四月。在桃叶与桃叶之外
抚着空钵。想今夜天上
有否一颗陨星为你默默堕泪?
象花雨,象伸自彼岸的圣者的手指……

附:优昙华三千年一度开,开必于佛出世日。又:王献之有妾 曰桃叶,美甚,献之尝临流歌以送之。后遂以桃叶名此渡。

販賣

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非常喜歡自剖,像他在《赤裸的心》一文中,就寫道:「我從童年時起,就已經有孤獨的感情。不論在家庭裡,或者身處友伴之間,我深深覺得永遠孤獨,乃是我的命運,可是我依然對人生和快樂,抱有強烈的欲望。」

或許波特萊爾的可怕告白,來自於他時常對生活充滿了倦怠,也來自於他強烈表明頹廢、敗德、罪惡、屍體、妓女……這些主題的種種欲望;波特萊爾式的厭煩,像是一種現在流行的世紀病,充滿了憂鬱症似的喃喃自語,厭倦、萎靡不振、失意、憂慮,是一種「纏住浪漫派詩人的妖怪」。

這妖怪是什麼呢?波特萊爾點明了:就是偽善的讀者和詩人自己!

他一生都感受到不受重視(laisser froid)的痛苦,所以波特萊爾出版《惡之華》詩集的初衷是什麼?

不外是將自己受到藝術折磨的慾望,透過發表來販賣理念。這,或許就如同娼妓站在街頭販賣身體,藉此獲得生活上的報酬,而波特萊爾所出售的,不也是自己悲愴的靈魂?

星期四, 7月 11, 2013

詩想起--服從

人性的殘暴
是被「服從」召喚出來的
這种說法有些奇怪

若將服從衍譯為
不敢自我承擔
就會令人恍然大悟

因為服從權威的指令
能夠推卸自我承擔的責任
放鬆自我良心的不安

因此堅強覺醒的
抗拒失當的權威的指令
才能做個有擔當的高風亮節者

星期三, 7月 10, 2013

國王新衣

那些
穿著國王新衣的
詩人們
意氣風發站在高高講台
接受一小撮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
專家學者的鼓掌歡呼

大眾一時間也搞不清楚
只有受催眠似的
隨之鼓掌歡呼

那些
穿著國王新衣的
詩人們
終於露出飛揚跋扈
不可一世的醜陋真面目

直到
有一個清醒者喊出
他們怎麼沒穿衣服?

本文
就是那個清醒者
-------------------------
知識份子、詩人與詩  ●顏雪花

我常常問朋友何謂「知識份子」(The Intellectual),也問他們認不認為自己是知識份子?這些大學畢業以上的人,都自認自己是「知識份子」;他們也許是具有學術與專業背景的知識者,但缺乏對社會進言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也不具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我覺得在撥亂反正的時代,自認是「知識份子」者要深刻反省並自我期許更深一些,因僅具備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只能稱為Academic or knowledgeable,我不認同這種人是The Intellectual。

近年來媒體蓬勃發展,資訊評論的需求巨大,促使部份學院人士(通常是學術生命已近尾聲的人)踏出象牙塔,與受過若干高等教育、行業出身各異的媒體人、作家、政客,隱然形成一個聚落(cluster),通常自謂為「公共知識份子」。

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曾任美國首席法官,且目前仍在芝加哥大學擔任資深講師的理查‧波斯納(Richard Posner)說:這批人由於只要搖筆桿、耍嘴皮,投入的成本極低,一旦暴得虛名,便成為媒體寵兒。更糟的是,社會上並沒有評判公共知識份子的客觀標準及能力,以致這批人膽子越講越大,場子越講越旺,哪怕所談遠離自己的專業,照樣到處插花客串,信口開河。可歎真理越辯越糊,偏見越加越深,見解水準節節下降,就算講錯被人抓包,為了捍衛荷包也要硬拗。只要媒體關係良好,節目照上,文章照寫。只要抓對市場脾胃,總會有人捧場。波斯納的分析犀利,用語辛辣,套用在媒體過份發達、亂象叢生的台灣,彷彿一面照妖鏡,台灣的「公共知識份子」群像,呼之欲出!今天我們面對媒體及媒體人做為對弱勢族群打手的無恥~尤其是台灣某T台仗勢與介入的不當、言論之猖狂實已進入人人喊打的地步,其失智與理盲已像無所不能的東廠,這些人必須接受身為公共發言者的嚴格檢驗。

將以上論點,回應在”閱聽人” 接受或認知訊息的理性與否,也同樣重要。在傳播理論中的「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理論,就是對大多數的閱聽人而言~當強勢的傳播訊息出現時,不明究理的閱聽人會沉默,也會受到影響,或者就是沉默地照章全收,此理論亦同樣可用之於”閱讀人”。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 1935-2003),阿拉伯人,巴勒斯坦—美國籍的文學理論家,因為他身份的多重性,使他能夠敏銳而深刻地理解,只有一個外來者、一個權勢之外、體制之外的「他者」,才能更容易地在距離之外,對體制、權勢加以批判;薩依德心目中理想的「知識份子」,絕對不是一小群學有專精的專家,而是一些業餘的知識份子。因為,只有一個業餘的知識份子才能對團體說真話,其他的專業份子都隸屬在團體裡,而隸屬在團體、體制內的知識份子,如何可能說真話、又怎麼可能批判自己的團體?

薩依德說:『對我來說,知識份子是具有能力「向」公眾以及「為」公眾來代表、具現、表明訊息、觀點、態度、哲學或意見的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必須意識到其處境並公開提出需要辯證或可能引發令人尷尬的問題者,以對抗(而不是產生)正統與教條,且不能輕易被政府與集團收編,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經常被遺忘、忽略或棄置不顧的人們和議題。』換言之,知識份子應當要反抗權威,並對所有的神祇說不,因為『在今天的世界裡,毫不質疑地屈從於權威是對主動、道德、知識的生活最大的威脅之一。』

當我把「知識份子」的定義與特質放在審度文學的象限時,它就與形成「詩與詩人」的範疇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詩是一種宏大的見證,它的藝術在於把核心的價值觀念顯現,並傳遞給讀者。 許多寫詩的人常常只想寫恰當的詩,而不是重要的詩,或者只寫夠格的詩,而非有意義的詩,人們以為一篇傑作應是一般人慣常寫的東西,包括形式與內容,而批評家(包括文學比賽的評審)幾乎都是些博學、生活平靜之人,因為他們強行推銷的美學,及對詩首要的價值觀,就是那些生活平靜而博學的人最容易獲得的東西,對這樣的批評家或比賽評審而言,這只不過是「作態的機器」(a Machine of Manner),一個形式架構,而內容只是附屬。這樣的詩人與評論、評審者就像受高深教育、機警、舉止優雅、有良心、見到人懂得讚美的人,這些人觀賞了教堂裡崇高的三角穹窿,對祈禱儀式也尊崇備至,但,老實說,他們並非來祈禱。

今日大部分的詩人比較關心做為詩人的事業,而非他們創作出來的詩,許多人花精力在做好形式或利益上的一個追隨者,以討好現今統領詩壇的派閥,以大樹理論依附,通常他們並非因為詩的素質而達此地步,主要是因為常常發表平庸之作,而逐漸在那一個公會裡建立一個會籍,然後公會 (或者其他各種名稱的會名)就會主動給所有活躍或服從的會員提供利益,有肥差事,會員先瓜分,不管作品多平庸,有一些利益就會分給最忠心、最勤勞也是最低劣的份子。

在派閥中,有一種「在朝派」,即所謂的「學院派」~一股結構紮實的保守勢力;另一個姑且稱為「急進派」,這種名稱的分法雖然生硬、武斷,卻也與事實相去不遠。「在朝派」的作品被稱為「學院詩」,因為詩人大都在大學執教,因為他們的詩關注的是傳統式對詩才的看法,而非內容與形式上灌輸激進的價值觀;廣泛言之,他們從事維護現狀,或者做某種廣義合理的改進,他們的詩或許批評社會及社會價值,但他們的腦子卻常常是跟社會有密切關係的情況下被約制俗成的。他們除了優越的生活及侷限於大學校園的環境,相處的對象除了同質性的學者、職員以外,其實他們是與世隔絕的。他們常是紳士、淑女,家庭環境不錯、人品不錯、工作努力、常在文學刊物發表東西、常常獲獎、訓練有素、且論述技巧很高。除此之外,他們沒什麼可說,因他們沒有內在的生命逼他們發言,甚至說真話,他們被包裹在溫柔和藹中,不必面對挑戰,任何衝擊、挑戰對他們而言就像革命,他們只與馴良、服從、溫和及心靈不成熟的人交往,也因此在勇氣、膽識與識見的高度上呈現極大的營養不良,只能在心智與文字的經驗裡,訓練成常常去適應合乎禮儀及場合的需要。學院派的人也會大聲抗議,說他們有經驗,他們並不落伍,但他們仍然繼續抗議,說學術界與其他行業一樣現實——學術界有衝突、嫉妒、野心、失望、欺騙、色慾、腐化、及其他不愉快的現實,但是,這些現象在修道院、佛教院也可以發現。

我們也許對學院派詩人期待太多,但嚴格說,這是非常必要的,因在永遠和氣的氣氛下,平庸之作就像蟹行草一樣蔓延,直到它扼殺其他東西為止,且學院派控制支配詩的力量,比如金錢、出版、宣傳、選集、頒獎等等,而且因為隱含容忍,不得罪人,因此無法說真話~一種近乎苟且與鄉愿的缺點,它使人避開了詩的嚴肅性,反而去讚賞了描寫柔弱閨閣、不關痛癢的作品。重要的詩,讀後可以改變我們固定的秩序,而缺乏思想的詩,則只能是一片荒地。

知識份子的骨骾與詩人氣質或氣性的被期許,是社會心靈一大步的探索,社會必須盛開許許多多的詩人之花,這也是真正的知識份子之花——它的精神必須四方放射,向每個人放射,它也必須以人的存在和他的行為來表現——它需要兩個世界——「詩人的世界」及「人人的世界」攜手合作,而成為一種完善社會、完善學術結構,以及公平、正直、具現代美學及成熟的詩學世界的可能。這些精神在台灣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踏實、誠懇且寬宏地實踐。

星期二, 7月 09, 2013

羅門----都市之死

都市之死

      都市你造起來的
      快要高過上帝的天國了
  一
建築物的層次 托住人們的仰視
食物店的陳列 紋刻人們的胃璧
櫥窗閃著季節伶俐的眼色
人們用紙幣選購歲月的容貌
在這裡 腳步是不載運靈魂的
在這裡 神父以聖經遮目睡去
        凡是禁地都成為市集
        凡是眼睛都成為藍空裡的鷹目
如行車抓住馬路急馳
人們抓住自己的影子急行
    在來不及看的變動裡看
    在來不及想的迴旋裡想
    在不及死的時刻裡死
速度控制著線路 神抓不到話筒
這是忙季 在按鈕與開關之間
都市 你織的網密得使呼吸停止
在車站招喊著旅途的焦急裡
在車胎孕滿道路的疲憊裡
一切不帶阻力地滑下斜坡 衝向末站
誰也不知道太陽在那一天會死去
人們伏在重疊的底片上 再也叫不出自己
                          看不見眼睛
沒有事物不回到風裡去
    如酒宴亡命於一條抹布
      假期死在靜止的輪下
  二
禮拜日 人們經過六天逃亡回來
心靈之屋 經牧師打掃過後
次日 又去聞女人肌膚上的玫瑰香
      去看銀行窗口蹲著七個太陽
坐著 站著 走著
    都似浪在風裡
煙草撐住日子 酒液浮起歲月
伊甸園是從不設門的
在尼龍墊上 榻榻米上 文明是那條脫下的花腰帶
美麗的獸 便野成裸開的荒野
到了明天 再回到衣服裡去
            回到修飾的毛髮與嘴臉裡去
而腰下世界 總是自靜夜升起的一輪月          
                一光潔的象牙櫃臺
                  唯有幻滅能兌換希望
都市 掛在你頸項間終日喧叫的十字街
那神是不信神的 那神較海還不安
教堂的尖頂 吸進滿天寧靜的藍
            卻注射不入你玫瑰色的血管
十字架便只好用來閃爍那半露的胸脯
那半露的胸脯 裸如月光散步的方場
  聳立著埃爾佛的鐵塔
      守著巴黎的夜色 守著霧 守著用腰祈禱的天國
  三
在攪亂的水池邊注視
搖晃的影子是抓不住天空的雲
急著將鏡擊碎 也取不出對象
都市 在你左右不定的擺動裡
      所有的拉環都是斷的
      所有的手都垂成風中的斷枝
有一種聲音總是在破玻璃的裂縫裡逃亡
人們慌忙用影子播種 在天花板上收回自己
去追春天 花季已過
去觀潮水 風浪俱息
生命是去年的雪 婦人鏡盒裡的落英
死亡站在老太陽的座車上
    向響或不響的 默呼
    向醒或不醒的 低喊
時鐘與輪齒啃著路旁的風景
碎絮便鋪軟了死神的走道
時針是仁慈且敏捷的絞架
刑期比打鼾的睡眠還寬容
張目的死等於是罩在玻璃裡的屍體
人們藏住自己 如藏住口袋裡的票根
再也長不出昨日的枝葉 響不起逝去的風聲
一棵樹便只好飄落到土地之外去
  四
都市 白晝纏在你頭上 黑夜披在你肩上
你是不生容貌的粗陋的腸胃
    一頭吞食生命不露傷口的無面獸
                    啃著神的筋骨
你光耀的冠冕 總是自繽紛的夜色中昇起
                而跌碎在清道夫的黎明
射擊日 你是一頭掛在假日裡的死鳥
        在死裡被射死再被射死
來自荒野的餓鷹 有著慌急的行色
笑聲自入口飛起 從出口跌下
風起風落 潮來浪去
誰能在來回的踐踏中救出那條路
誰能在那種隱痛中走出自己撕裂的傷口
誰能在那急躁的河聲中不捲入那渦流
沉船日 只有床與餐具是唯一的浮木
掙扎的手臂是一串呼叫的鑰匙
喊著門 喊著打不開的死鎖
  五
都市 在終站的鐘鳴之前
你所有急轉的輪軸折斷 脫出車軌
死亡也不會發出驚呼 出示燈號
你是等於死的張目的死
    死在酒瓶裡 死在菸灰缸裡
    死在床上 死在埃爾佛的鐵塔下
    死在文明過量的興奮劑中
當肺葉不再將聲息傳入聽診器
當所有的血管成了斷電的線路
天堂便暗成一個投影
神在仰視中垮下來
都市 在復活節一切死得更快
而你卻是剛從花轎裡步出的新娘
    是掛燈籠的初夜 果露釀造的蜜月
      一隻裸獸 在最空無的原始
      一扇屏風 遮住墳的陰影
      一具彫花的棺 裝滿了走動的死亡
                              
1961

羅門-----第九日的底流

第九日的底流

        不安似海的悲多芬伴第九交響樂長眠地下,我在地上張目活著,除了這種顫慄性的美,還有什麼能到永恆那裡去。
  序曲
當托斯卡尼尼的指揮棒
            砍去紊亂
你是馳車 我是路
我是路 你是被路追住不放的遠方
樂聖 我的老管家
你不在時 廳燈入夜仍暗著
          爐火熄滅 院門深鎖
          世界背光而睡
你步返 踩動唱盤裡不死的年輪
我便跟隨你成為迴旋的春日
        在那一林一林的泉聲中
於你連年織紡著旋律的小閣樓裡
        一切都有了美好的穿著
日子笑如拉卡
我便在你聲音的感光片上
成為那種可見的迴響
  一
鑽石針劃出螺旋塔
所有的建築物都自目中離去
螺旋塔昇成天空的支柱
高遠以無限的藍引領
渾圓與單純忙於美的造型
透過琉璃窗 景色流來如酒
醉入那深沉 我便睡成底流
在那無邊地靜進去的顫動裡
只有這種嘶喊是不發聲的
而在你音色輝映的塔國裡
純淨的時間仍被鐘錶的雙手捏住
萬物回歸自己的本位 仍以可愛的容貌相視
我的心境美如典雅的織品 置入你的透明
啞不作聲地似雪景閃動在冬日的流光裡
  二
日子以三月的晴空呼喚
陽光穿過格子窗響起和音
凝目定位入明朗的遠景
寧靜是一種聽得見的迴音
整座藍天坐在教堂的尖頂上
凡是眼睛都步入那仰視
方向似孩子們的神色於驚異中集會
身體湧進禮拜日去換上一件淨衣
為了以後六天再會弄髒它
而在你第九號莊穆的圓廳內
一切結構似光的模式 鐘的模式
    我的安息日是軟軟的海棉墊 繡滿月桂花
    將不快的煩躁似血釘取出
    痛苦便在你纏繞的繃帶下靜息
  三
眼睛被被蒼茫射傷
日子仍迴轉成鐘的圓臉
林園仍用枝葉描繪著季節
在暗冬 聖誕紅是舉向天國的火把
人們在一張小卡片上將好的神話保存
那輛遭雪夜追擊的獵車
終於碰碎鎮上的燈光 遇見安息日
窗門似聖經的封面開著
在你形如教堂的第九號屋裡
爐火通燃 內容已烤得很暖
沒有事物再去抄襲河流的急躁
掛在壁上的鐵環獵槍與拐杖
都齊以協和的神色參加合唱
都一同走進那深深的注視
  四
常驚遇於走廊的拐角
似燈的風貌向夜 你鎮定我的視度
兩輛車急急相錯而過
兩條路便死在一個交點上
當冬日的陽光探視著滿園落葉
我亦被日曆牌上一個死了很久的日期審視
在昨天與明日的兩扇門向兩邊拉開之際
空闊裡,沒有手臂不急於種種觸及
「現在」仍以它插花似的姿容去更換人們的激賞
而不斷的失落也加高了死亡之屋
以甬道的幽靜去接露台挨近鬧廳
以新娘盈目的滿足傾倒在教堂的紅氈上
你的聲音在第九日是聖瑪麗亞的眼睛
調度人們靠入的步式
  五
穿過歷史的古堡與玄學的天橋
人是一隻迷失於荒林中的瘦鳥
沒有綠色來確認那是一棵樹
困於迷離的鏡房 終日受光與暗的絞刑
身體急轉 像浪聲在旋風中
片刻正對 便如在太陽反射的急潮上碑立
於靜與動的兩葉封殼之間
人是被釘在時間之書裡的死蝴蝶
禁黑暗的激流與整冬的蒼白於體內
使鏡房成為光的墳地 色的死牢
此刻 你必須逃離那些交錯的投影
去賣掉整個工作的上午與下午
然後把頭埋在餐盤裡去認出你的神
而在那一剎間的迴響裡 另一隻手已觸及永恆的前額
  六
如此盯望 鏡前的死亡貌似默想的田園
黑暗的方屋裡 終日被看不見的光看守
簾幕垂下 睫毛垂下
無際無涯 竟是一可觸及的溫婉之體
那種神秘常似光線首次穿過盲睛
遠景以建築的靜姿而立 以初遇的眼波流注
以不斷的迷住去使一顆心陷入永久的追隨
沒有事物會發生悸動 當潮水流過風季
當焚後的廢墟上 慰藉自閤掌間似鳥飛起
當航程進入第九日 吵鬧的故事退出海的背景
世界便沉靜如你的凝目
遠遠地連接住天國的走廊
在石階上 仰望走向莊穆
在紅氈上 腳步探向穩定
  七
吊燈俯視靜聽 迴音無聲
喜動似遊步無意踢醒古蹟裡的飛雀
那些影射常透過鏡面方被驚視
在湖裡撈塔姿 在光中捕日影
滑過藍色的音波 那條河背離水聲而去
收割季前後 希望與果物同是一支火柴燃熄的過程
許多焦慮的頭低垂在時間的斷柱上
一種刀尖也達不到的劇痛常起自不見血的損傷
當日子流失如孩子們眼中的斷箏
  一個病患者的雙手分別去抓住藥物與棺木
  一個囚犯目送另一個囚犯釋放出去
那些默喊 便厚重如整個童年的憶念
  被一個陷入漩渦中的手勢托住
而「最後」它總是序幕般徐徐落下
  八
當綠色自樹頂跌碎 春天是一輛失速的滑車
在靜止的淵底 只有落葉是聲音
在眉端髮際 季節帶著驚慌的臉逃亡
禁一個狩獵季在冬霧打濕的窗內
讓一種走動在鋸齒間探出血的屬性
讓一條河看到自己流不出去的樣子
歲月深處腸胃仍走成那條路
走成那從未更變過的方向
探首車外 流失的距離似紡線捲入遠景
汽笛就這樣棄一條飄巾在站上
讓回頭人在燈下窺見日子華麗的剪裁與縫合
沒有誰不是雲 在雲底追隨飄姿 追隨靜止
爬塔人已逐漸感到頂點倒置的冷意
下樓之後 那扇門便等著你出去
  九
我的島 終日被無聲的浪浮雕
以沒有語文的原始的深情與山的默想
在明媚的無風季 航程睡在捲髮似的摺帆裡
我的遙望是遠海裡的海 天外的天
一放目 被看過的都不回首
驅萬里車在無路的路上 輪轍埋於雪
雙手被蒼茫攔回胸前如教堂的門閤上
我的島便靜渡安息日 閒如收割季過後的莊園
在那面鏡中 再看不見一城喧鬧 一市燈影
星月都已跑累 誰的腳能是那輪日
天地線是永久永久的啞盲了
當晚霞的流光 流不回午前的東方
我的眼睛便昏暗在最後的橫木上
聽車音走近 車音去遠 車音去遠
1960

白萩的诗(5首)

白萩的诗(5首)

白萩(1937- ),著有诗集《蛾之死》、《风的蔷薇》、《天空像征》、《香颂》、《诗广场》等。

1、《叫喊》

太平间里漏出一声叫
太平间空无一人
死去千百万次的房间
却仍有一声叫喊

阳光在窗口察看
太平间的面孔分外清楚
在死绝的世界里
留有一声活生生的叫喊

一滴血渍仍在挣扎
在苍蝇紧吸不放的嘴下

2、《雁》

我们仍然活着。仍然要飞行
在无边际的天空
地平线长久在远处退缩地逗引着我们
活着。不断地追逐
感觉它已接近而抬眼还是那麽远离

天空还是我们祖先飞过的天空
广大虚无如一句不变的叮咛
我们还是如祖先的翅膀。鼓在风上
继续着一个意志陷入一个不完的魇梦

在黑色的大地与
湛蓝而没有底部的天空之间
前途只是一条地平线
逗引着我们
我们将缓缓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
夕阳不知觉的冷去。仍然要飞行
继续悬空在无际涯的中间孤独如风中的一叶

而冷冷的云翳
冷冷地注视着我们

3、《广场》

所有的群众一哄而散了
回到床上
去拥护有体香的女人

而铜像犹在坚持他的主义
对着无人的广场
振臂高呼

只有风
顽皮地踢着叶子嘻嘻哈哈
在擦拭那些足迹?/p>

4、《夕暮》

所有的光辉逐渐收敛。夕暮
在那高拥的岚云后,垂落眼帘
你观望,在无形的急逝中
投入这一片苍茫的莫名的时刻

往昔的一切,现在与未来
让它静止,就如停息在你面颊上的一片夕阳
你感到所追求的是那麽广大无际
而现在让你轻易地将它触及

於是你不再寻求这天地间对你有何关系
活过,爱过,一切生长都把眼帘垂落
让光辉散入无语的河中流入苍冥##?/p>

5、《昨夜》

昨夜来去的那一个人,昨夜
诉说着秋风的凄苦的
那一个人,昨夜
以水波中的
月光向我
微笑的
那人
以落叶
的脚步走过
我心里的那一个人
昨夜用猫的温暖给我愉快的
那人
唉,昨夜来去的那一个人,昨夜的云
昨夜来去的那一个人

星期一, 7月 08, 2013

波特萊爾〈貓〉

波特萊爾〈貓〉
     


 郭宏安譯


到我熱戀的心上來吧,我美麗的貓;
收起妳的利爪,
讓我深深潛入妳那
金銀、瑪瑙揉合而成的美麗眼睛。

當我的手指悠然地撫摩
妳的頭,和妳彈性的背脊,
我醺然陶醉於歡愉中,
當我的手觸及妳帶電的嬌軀,

便恍惚見到我的愛人,她的目光
就像妳,可親的寶貝﹗
深邃又冰冷,銳利如令人斷腸的標槍,

從頭到腳,一種危險的芬芳,
一種沁人心脾的微妙幽香,
在她深褐色的迷人身軀周圍蕩漾。

The Cat

My beautiful cat, come onto my heart full of love;
Hold back the claws of your paw,
And let me plunge into your adorable eyes
Mixed with metal and agate.
When my fingers lazily fondle
Your head and your elastic back,
And my hand gets drunk with the pleasure
Of feeling your electric body,
I see in spirit my personal lady. Her glance,
Like yours, dear creature,
Deep and cold, slits and splits like a dart,
And from her feet to her head,
A subtle atmosphere, a dangerous perfume,
Swim around her brown body.
— Geoffrey Wagner, Selected Poems of Charles Baudelaire (NY: Grove Press, 1974)

李喬 / 「客家文學、文學客家」

李喬 / 「客家文學、文學客家」
       二十年來植根本土的文學迅速發展。七七年的「鄉土文學論戰」往往被賦予濃重的政治意識。其實是矮化了「文學現象」的深刻意義。
        二十世紀後半普世性的尋根運動,不是漢字「尋根」的窄狹意涵。一九七六年美國黑人作家阿力克斯.哈雷(Alex Haley)的《根》(Roots),尋找到的是當下生活基地才是「美國黑人」的「根」。這個宣示應是人類歷史行程上偉大的覺悟:認同當下的大地。申論之,有生態學與神學的雙重啟示:前者,生態學原理證明地球是一個生態體系,而人乃在各該地的「生態人口」(ecological population)之一,因之「人的活動」當然應納入「該地」來詮釋,賦予意義與評價;「文學現象」自不例外。後者,在神學上顯示神的愛與救贖是普世的,也就是世界各地,所有人種「與神的距離相等」——如何顯示:那就是人人當下在地,同感尊貴同蒙「相等」的神恩。然則文學自然由當下在地出發。以往在藝術上有普世性與個別性之爭,由上述理路可證,兩者是條貫而合一的。藝術來自人性,而人性不是超絕人世高懸半空中的「天賦」,而是由所屬文化所形塑,文化成形於時空座標之中。
        何以先敘述一段天馬行空「前言」?近年來「客家文學」由形容詞逐漸凝鑄為名詞了,「天下文化」滿懷好意要出版「客家文學精選集」。然則,何謂「客家文學」?還有人質疑:到底有無所謂「客家文學」?在「客家文學精選集」堂堂問世之際,在此非給讀者一個交代不可。
        一般地說,「客家文學」的界定,有寬嚴三個標準(或層次),一是作品中含有「客家人意識」,客家人或客家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思考模式、價值觀等的作品。二是作者是客家籍人,三是用客家的生活語言寫作的作品。
       上列三標準說來眉清目秀,有板有眼,可是略予分析,卻是瓜葛糾纏模糊而陷阱處處。
        首先,客家人意識如果不落實在生活面、行為與思考特殊表現上,價值觀的辨別上,那是空洞的指述。客家人思行生活的特別表現:古老客家人的表現,「現在客籍作家」誰有能耐捕捉十之六七?「現在的客家人」又如何跟「在台灣的其他族群」作分辨?誠然,「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比較不同」這個層次上,用心與敏銳的作家是可以捕捉到一些「特性特徵」的。然則,單憑此可以命名為「客家文學」嗎?這點大家可以討論。
        其次,作者是客家籍人,這個標準比較簡單。問題是:客籍人的作品中,實際上並無「第一項標準」的特性,這種作品給予「客家文學」標幟,到底意義何在?尤其年輕一輩作者的作品。
        最嚴格的標準是:用客家的「生活語言書寫」。這個標準乾淨俐落,可是會讓「客籍作家詩人」臉色發青:一、日據時代名家如龍瑛宗、吳濁流的主要作品是以日文書寫的。二、迄今為止,除了極少數詩作之外,純客語文的小說並未產生。(○三年,行政院客委會出版乙本《客家詩散文集》,○四年將出版《客家小說集》,二者都是請專人譯成客語的。)三、就目前台灣社會中,要求使用純客家生活語言寫小說,幾乎是不可能的。時光匆匆,社會往前行,客家「恢復母語」後才來寫「客家文學」?這是很難想像的情景。
        ——問題的根本在於:我客家的母語已然支離破碎,客語書寫的根本困境在於:我母語的詞彙已然消失泰半,尤其生動的動詞,美妙的形容詞副詞已經死亡十之七八!這不但是書寫上有形的困窘而已,而是客家人的思想感情表達被切斷阻絕的問題。
        一個基本的認知,卻很少人願意認真面對的境況: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主要工具。當外來刺激或信息傳入,腦海接受後在腦海彙集必須的語言詞彙;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在腦海意識未「語言化」之前是不可知的(即本人自己也不知不悉)。問題來了:詞彙貧乏時思想感情如何「語言化」?於是吾人不得不面對一個「客觀事實」:當吾人語言詞彙貧乏時,祇好承認自己的思想感情貧乏!誠然,「事實」不一定這樣,但無法證明「不是這樣」。
        如此推論下去,難免黯然。不過事情並非如此絕望。因為今天在台灣通用的福佬語、北京語、客家語在「歷史語言學」看來,相互之間是有親屬關係的語言,即有其「共同基礎語」,或稱為「母語」(ancestor language)(按:「歷史語言學」的「母語」,和通常說的「母語」——mother tongue不同的)。具體說,上列三個語系,其語法,文句結構十之七八相同,甚至發音用字運詞也是十之六七相似,所以「母語是死而未亡」;實際使用字詞相同之外,互相借用的更是不勝枚舉;就以○三年考試院考試委員出的試題引起軒然大波的二試題,把政治意識排除,「事情」哪有這樣嚴重?其中「食茶」道地客語,福佬語是「呷茶」;「家官」也是古老客語,福佬語也這樣用吧?如果國內語言之不同,如日語一個第一人稱詞,用於尊卑平輩就嚴格區分;我們一個「我」打通三界。如果國內一族也像英語世界主格、受格、所有格截然有別,然則與他族就無法共存了。以上的敘述是要說明,台灣的語言扞格不必提升到戰爭的地步。就客家文學的名實釐清,也似乎不必如何斤斤計較吧?
        以上是就文學的個別相的議論。何以要提創「客家文學」?一是客家底文學加入台灣文學陣容,使台灣文學殿堂更為繁富,二是藉文學提升客家族群,客家人因而更為榮耀。如此說來,「好的文學」才是最後理想與目標。如此說來,倡言「客家文學」是一種過程,目的是「客家人創造出高境界的文學作品」,也就是說,我們由「客家文學」而「文學客家」而「文學台灣」——這才是美麗的存在。若然,關於「客家文學」的釐清、界說,就不一定十分重要了。這本選集就是上述想法的呈現:以籠統的、不作譜系考證,就世人認定為「客家人」的作品,並比、考量其代表性、文學性、作品長度等條件——選輯為集呈現在世人面前。好在這是第一集,應該選而未及的,尤其年輕一輩的作品,就待下一集出現。另外詩與散文也一樣。
        對於「客家文學」作寬鬆的界定,又予消極性論說,祇是在於指述處境險惡的事實,並期許以不必絕望。唯就客家族群言,或客家子弟的「使命」上說:搶救母語,尋回老祖宗留下的豐富美妙奇特的副詞、形容詞、動詞等,以及背後的文化特色特質;吸收現行的台灣各族語言(就質素言,就是古老客語所欠缺而為現代社會通用的詞彙),另外就是有系統地接納外來語——然後寫出「現代客家語言的客家文學作品」。這是中長期目標。客族應該努力以赴。
        編輯工作,經「天下文化」邀約編輯小組,決定形式與範圍後,由許素蘭小姐、劉慧真小姐與本人三人負責。許出身文學所,出版多部評論集,目前在國北師院、靜宜大學擔任台灣文學課程。劉出身歷史所,才情過人,多年從事文史工作,製作公視文學節目,目前任職東吳大學並兼授歷史文化課程。是很好的組合。選人選作品全由許劉二位審慎決定。本人實際動手的,唯此篇序文而已。
        本選集作品收入短篇小說十一人十一篇,起自「台灣文學之父」的賴和至戰後第二代的鍾鐵民。
        起自日據台灣時代的「台灣新文學」,就其文化意義、文學特質、文學風格等綜合而論,個人以為有四大特色:一、日據時代台灣作家詩人,是文化啟蒙、社會改造、民族追求解放的一環。二、作品主題以反迷信、反封建、反殖民,以及譴責「三腳仔」(台奸)為主要傾向。三是最富人道主義的平民文學、農民文學為主要內涵。是一種「engagement」文學——參與的、責任的、行動的文學。四、技巧上,是以樸素的寫實風格為主,欠缺隱逸的山林文學,不見鬼怪變異的奇情小說,鮮有浪漫艷情篇章。現在綜觀本選集十一篇作品,可說若合符節。這也證明一事實:「客家文學」就是「台灣文學」。
        賴和先生父祖仍能客語,他本人已經是福佬語族。「台灣文學之父」身兼福客兩系背景,真是美麗的歷史景觀。〈蛇先生〉以樸素之筆暗含譏諷:殖民地荒謬的「非法勾結合法」,結果「非法成合法」的浮世小照。呂赫若的〈玉蘭花〉,描述被殖民者對抗「遺忘」、抗拒異化的深層心靈映象——「台灣玉蘭花」,以自然之姿永遠烙印不忘。龍瑛宗與呂赫若被公認為日據時代兩位文學技巧大師。〈貘〉曲折闡釋「夢想」的正負作用,筆淡意遠,非再三品嘗不易領會真味。吳濁流,單憑《亞細亞的孤兒》一書名已然不朽。〈先生媽〉放在那個年代,是難得的「標準短篇小說」,寫走狗台奸,辛辣卻不失一絲溫情。老大家果然不俗。鍾理和的〈貧賤夫妻〉是「招牌的鍾理和風格」作品,以溫柔筆觸寫生涯的艱辛、生命的無奈。哲嗣鍾鐵民也是小說名家,〈竹叢下的人家〉,溫柔如父,悠然冷靜描繪窮苦農村的共相,可悲個性的墮落——這是理和先生「難以擁有的」,比照欣賞父子作品,引人入勝。林海音原籍苗栗頭份,成長於中國北方而又成名於台灣。讀者應以更寬闊眼界閱讀這種「客家文學」。〈金鯉魚的百襉裙〉,輕柔筆緻寫封建的可惡可笑,「暗恨」歧視女性的可惡宗法、傳統,寫得很輕,作品卻衝擊極重。鍾肇政的〈阿枝和他的女人〉,個人斷為鍾先生的「異質小說」,是最佳小說。技法純熟,結構流暢,作者溫柔心性全在字裡行間,呼之欲出,「惹人」讀畢不得不愀然淚落。鄭煥與鍾肇政同庚,是真正農民作家,生涯不離農事,作品全是農家。〈蛇果〉是驚人作品,令人驚訝又讚佩的是,本篇發表於一九七○年,寫女性的復仇與情慾的糾葛,現在讀起來豁然發現,居然是現代感十足而與學理十分契合的。「農村小說」可以是「現代小說」,〈蛇果〉是有力證明。黃娟的〈秋子〉是「後二二八文學」精品。輕淡的情節卻隱含欲哭無淚的悲情。自然含蓄的風格,也正是客家婦女的特色。李喬的〈泰姆山記〉是揉合歷史與神話的象徵小說。主題深沉但很簡明;愛可化解仇讎,而認同土地、與大地合一是美麗的途徑。客家人推崇「義民精神」,也就是「保鄉衛民」情操;從根本言就是「認同土地」的覺醒行動;回到本文前段生態學與神學啟示,義理豁然開朗。
        本選集選取篇什是否適當,這要由方家與讀者指教。本選集用心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許素蘭用心用情寫下每篇的「導讀」。個人二十年來一直提倡文學作品「導讀」的必要。近來部分選集全集已出現導讀文字。本選集的導讀是難得佳作。許小姐是一位「內評家」,即進入文本,從文本探索文學質地,然後補以作者與環境為注解,所以能夠引導讀者深入作品的幽邃祕境,然後返照自己,於是讀者與作者會遇於作品,作品終而為讀者所有。其次,劉慧真的「作者速描」,不是平舖直敘作者基本資料,並有評價定位的畫龍點睛,置喙不多,但眉目清楚,實際上是不宜詳述,留下索引即可。年輕人的觀點,頗能予人耳目一新。
        這是國內第一部進入文學市場的一本客家文學選集,感謝許劉二位的辛勞工作,也銘謝「天下文化」的大力提攜客家文學。一瓣心香,祝《客家文學精選集》一帆風順,出版成功。
        二○○四年三月五日於苗栗玉泉居
        (本文為主編序, 李喬曾得吳三連文藝獎、台美基金會社科人才成就獎等)

●大悲心起

 人生纏    /  陳寧貴

●蒙塵

打開心門
褪下蒙塵的蒼老靈魂
我走出去看山看水
也給山看,給水看
相看到兩不厭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山是我,我是
那一望無垠的
汪洋大海啊!

●大悲心起---新蟬

向佛頂禮膜拜後
巳入定的神祕圓滿小球
以無尚的寂靜,流轉
指間,佛的普度開示
即將悄悄揭曉

按密碼抽取紙籤
閱讀,頓時雙眸
風起雲湧,漾起
充滿法喜暖暖禪意

感謝佛慈悲
讓我們將此生
無盡延綿的悲苦留給您
賜給步出佛堂的芸芸眾生
恢復歌聲嘹亮的新蟬

----附記:「大悲心起」是法鼓山一座大佛堂,


入內參拜後隨意選出小圓球,再按球上數字


抽取紙籤,閱讀佛開示後,眾皆會心一笑。



●清明時節

有人傳說,我們失落的祖墳
就在那個遙遠山頭
被一片似雪的蘆葦,冷冷藏著

我們不願這衹是個傳說
所以在清明這一天
我們成群結隊扶老攜幼
渴望去翻閱,讀懂
那秘不可測的山頭

是的,不管似雪的蘆葦
有多麼深多麼冷
我們決心以子子孫孫的
體溫,去烘暖
被浩瀚歲月冷冷藏著的祖墳

星期三, 7月 03, 2013

●不朽



2113年7月某日下午
我先到醫院
將我大腦中全部資訊數位化
存放到電腦後
就到販賣人体替身的大賣場
挑選和訂購我新的身体
﹝這些完美的人体替身
都是3D列印出來的﹞
因為我原有的身体
已老化不堪使用了
我選好一個滿意的人体替身後
便通知預約好的醫院來取回

想到
再過幾個小時後
便能在醫院換裝好
我新的活蹦亂跳的身体
心中不禁掀起
如海嘯般的無限快活
----------
神經學家:人頭移植已可行 但有道德風險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7月3日 下午2:10
新頭殼newtalk 2013.07.03 符芳碩/編譯報導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義大利神經外科學者卡納維洛(Sergio Canavero)認為,依照目前的科技水準,頭顱移植已經是可行的技術,並可以藉此拯救諸如癱瘓、肌肉萎縮症,甚至癌症等重症病患。不過,他也提到「人頭移植」具有嚴重道德風險,可能「擾亂整個社會」。

事實上,在上世紀50年代起,前蘇聯科學家德密可夫(Vladimir Demikhov)就曾以外科手術嘗試移植動物頭顱,並且在最後成功「製造」了一隻雙頭狗;20年後,美國神經外科學家懷特(Robert White)則成功的將猴子的頭顱移植到另一個猴子身體上,但由於懷特無法連接兩者的脊髓,導致猴子最後癱瘓,僅存活8天。
美國CBS訪問了懷特當時的同事希爾佛(Jerry Silver)博士,他對當時的實驗依然歷歷在目:「我還記得那隻猴子的頭顱在張開眼睛時,臉上的表情看起來充滿痛苦、困惑和焦慮,當團隊試著餵食的時候,猴子只能任由食物落到地上,卻撿不起來」,「這是個可怕的實驗,我不認為有應該再進行的可能」。
不過,卡納維洛在「神經外科」期刊中發表看法,認為懷特在70年代的研究仍十分成功,且具代表性,做為首次靈長類的頭顱移植,「受試體除了癱瘓外無任何併發症,且存活8天」,卡納維洛認為,若解決脊髓神經縫合問題,人頭移植也將變得可行。
卡納維洛在報告中指出,若要進行手術,(身體)捐贈者和受術者必須在同一個手術室中,以華氏54.6到59度(攝氏12.6~15度)進行手術,醫師必須在1小時內,將兩者的頭顱切下,並將受術者的頭顱接在捐贈者身上,重新連接兩者的循環系統,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心跳停止(Cardiac arrest)是必須的。
對於脊髓接合問題,卡納維洛認為可以用新的「膜融合劑」技術,醫生先用極為鋒利的刀片將冷卻的脊髓平整切斷,再利用如聚乙二醇(PEG)等化學物質來融化、接合脊髓。在確認所有循環系統接合後,就能夠誘導心臟重新跳動,讓血液進入腦中,移植手術就大功告成。
卡納維洛在報告中指出,他已經成功用PEG接合過老鼠和狗的脊髓,但目前若要應用到人類的頭顱移植手術,他還必須面對2大困難:資金和道德。卡納維洛認為,若要2年內達到人頭移植的目標,他至少需要3千萬美金的資金投入研究,以拯救那些為肌肉萎縮症、癱瘓、器官衰竭,甚至癌症的重症病患。
然而,他也認為這個手術隱含極大的道德風險,「有人將能夠透過這類手術『收購』年輕的身體,藉以騙過死神的拜訪」,「這將會擾亂整個社會秩序」。曾親眼見過頭顱移植的希爾佛更直言,「光是做實驗就已經夠不道德了」,對他來說,人頭移植是個不應該出現的「壞科學(bad science)」。
-------------

●消耗品

●消耗品

參與二戰的九十多歲前日本兵,透露戰地慰安所的情況。他說,自己每天都抱著會死的覺悟,也沒有覺得她們可憐,只想著「我們也是消耗品,好像被剝奪了自由的籠中鳥,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你是消耗品
當然用過即丟
如風吹過
沒留下一絲聲音
如一張衛生紙
替野心家
擦拭他們汙穢的鼻涕

野心家催眠你
你要愛國
為國付出任何代價
將使得後代子孫
千秋萬世感激你讚美你

可惜你依然清醒
無奈的刀劍
不斷凌遲著
終於你射出控訴的箭
像要將毒辣的炎陽射下來

星期二, 7月 02, 2013

故事:

◎宋澤萊

這是從一個台灣鄉土文學作家那裡聽來的自傳性故事:

在我幼年﹝60年代初期﹞的時候,台灣的鄉下還是有許多乞丐的。他們在逢年過節或喜慶婚宴時會成群結隊地來到村莊;不過平常都是三三兩兩不定時的出入,不是每天都來,相隔三、四天才來一次。

每當乞丐進入村莊時,也就是母親最緊張的時候,因為她情不自禁總想拿一些東西給乞丐。可是,我的祖母是嚴格禁止她這麼做的,因為我的家並不富有,我們三餐很少有純粹的白米飯可吃,大都是吃番薯籤過日子。我就曾經看到祖母當面罵她本具的這種太過心軟一直想賙濟別人的「劣根性」。

可是,母親就是覺得非要給那些窮苦的乞丐一些東西不可。

於是,母親想了一個妥善的辦法,她吩咐我常到村裡村外走走,看看有沒有乞丐的影子,如果看到了,趕快跑回來報告。為了不讓祖母發現她又要救濟乞丐,她會帶著我到寢室裡頭,將一些藏起來的已經打包好的東西交給我,說:「快!拿去給乞丐。」她總是催促著我,避開祖母的視線,從房子後面的那條小路跑向村道上,將東西送達到乞丐的手中。

除此之外,母親要我特別照顧一個乞丐人家。可憐的這家人,那個媽媽的眼睛瞎了,兩個小孩子不足四、五歲,他們用一枝竹杖彼此牽引著,在村莊困難地走著、乞討著。母親總是要我帶著他們母子三人,到有錢的人家去要飯,甚至要我護送這家人回到郊外茅草搭蓋的「乞丐寮」。我竟然像一個乞丐的奴僕一樣,和著他們在村莊中乞討起來了。

這個救濟的過程維持了好幾年,直到有一天,乞丐忽然不再來到我們的村莊才停止。

為此,也有人批評母親:竟然叫自己的兒子與乞丐為伍,混在乞丐的行列裡到處乞討,這種行徑不是很違一般父母對兒子的管教法嗎?

可是母親似乎不以為意,因為她始終覺得非要如此做不可。

長大後,這件事意外的成了我人生的巨大回憶,一旦想起母親,連帶著也會想起這件往事。整個事情就彷彿是一個符號,它迴響著多面的意義,故事本身雖然有些陳舊灰黯,卻能不斷散發出一種厚實的人性的溫暖和光輝,足可以叫我終身去細細咀嚼和回味,它使我受益無窮

總之,母親的慈悲心腸和行徑叫我萬分欽佩,同時她也給了我這個難得的和丐子為伍的經驗,使我日後永遠懂得知足和感恩,我該多麼感謝她!

羅門詩作賞析

羅門詩排中比辭格的運用
~試以《羅門詩選》為主~
彰化師大國文所碩一
黃詩惠
8914205

壹、     前言
本文羅門詩排比辭格的運用,試以《羅門詩選》[1]為主要探討範圍。此書選
1954年至1983年,分為曙光時期、第九日的底流時期、死亡之塔時期、隱形的椅子時期、曠野時期及日月的行蹤時期。就筆者觀察,詩中使用排比的數量幾近百分之百,可以說羅門詩中運用排比辭格是非常普遍的。
    目前修辭學著作繁多,然於某些辭格的界定,各家說法不一。就排比而言,筆者認為以陳啟佑老師《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排比篇》的定義,較為合理、完整且妥當。故試以此為標準,其排比的定義為:接連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表達相同或不同範圍的內容的修辭技巧。準此之故,以研究羅門詩排比辭格的運用。
    羅門詩的排比技巧,運用得豐富多變,筆者希望就以下的討論,來一探羅門詩排比辭格運用之全貌。本文首先說明排比的形式結構,分從排比的種類、詩中使用的排比組數與特殊的形式結構三方面加以析述;其次,針對排比的兼格狀況作一番詮釋;最後,就羅門詩運用排比所呈現的特色,分從強烈的氣勢、意象的豐繁與律動的節奏予以闡發。並且於結論處對羅門詩的排比運用是否得當,再作
更進一步的論述。

貳、     排比的形式結構
一、排比的種類
    有關修辭方面的專書中,為排比作分類的,如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將排比分為句子成分、句子、段落三類[2],王希杰分為單句(句子成分、句子)與複句二類[3],馬瑞超分為詞組、句子、段落三類[4],《修辭方式例解詞典》一書分為短語、分句、句子、段落四類[5],《修辭通鑒》分為詞組、句子、段落三類[6],沈謙《修辭學》分為單句排比(含句子成分的排比)與複句排比(含段與段的排比)二類,陳啟佑老師於〈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排比篇〉則分為單式排比、雙式排比及多式排比[7]
    諸多排比的分類法中,其排比所分類的對象不拘,有詩、散文、小說等各類文體。由於本文是探討羅門詩排比辭格的運用,若就新詩的角度來看排比的分類,以陳啟佑老師的分類較為合適,故將羅門詩就語法結構加以分類,可分為單式排比、雙式排比及多式排比。
()單式排比
所謂單式排比,指的是排比項為一個句子(廣義而言,含句子成分,即詞組、
短語)接二連三所形成的排比。玆舉二例如下:

      春日逃過一片片的花瓣
      夏日逃過一陣陣的浪潮
      秋日逃過一林林的葉音
      冬日逃過一山山的雪景
      遠方逃過一目目的氤氳
--〈逃〉

      怎樣也流不盡葡萄園裡的甜密
      怎樣也看不停噴水池裡的繽紛
      怎樣也拾不完睡嬰醒時眼中的純朗
--〈螺旋形之戀〉

()雙式排比
所謂雙式排比是排比項為兩個句子(包括句子成分,即詞組或短語)組成而接
連出現者。玆舉二例如下:

      除了草裙舞      誰能說出火的形態
      除了起伏的胸部  誰能找到火的心
      除了打開的櫻唇  誰能吻到火的舌
      除了那種抱摟  誰能進入火的三圍
      除了那種灑脫  誰能揮盡火的繽紛
--〈重見夏威夷〉

      無論以那一種鳥去飛的天空
                    也高不過它
      無論以那一種風去追的天空
                    也遠不過它
      無論以那一種天也線去圍繞的天空
                          也闊不過它
      無論以那一種山水去美的天空
                      也美不過它
      無論以那一種聽與看的天空
              也聽不過看不過它
--〈目.窗.天空的演出〉

()多式排比
多式排比的每一排比項均由超過兩個的句子(含句子成分)所構成。玆舉二例
如下:

      鳥飛過一棵一棵的樹
        由緊密而幽深而冷
          便抱住整座森林

      樹飛起一隻一隻的鳥
        由寬闊而渾圓而茫
        便抱住整個天空
--〈樹.鳥二重唱〉

      那隻鳥飛上去
      把天空劃破了  交給送行的線視去縫
      那隻鳥飛下來
      把天空碰碎了  讓迎接的花環去連
--〈機場.鳥的記事〉

    據筆者調查,羅門詩中單式排比、雙式排比、多式排比均有,但以單式排比、雙式排比數量最多,多式排比較為少見,故可得知單式及雙式排比最常為羅門使用。

二、詩中使用的排比組數
若就整首詩使用的排比組數來看(可包含單式、雙式、多式排比),可分為詩中僅用一組,詩中使用二組或二組以上的排比,及整首排比。

()詩中僅用一組排比

       童時,你的眼睛似蔚藍的天空,
       長大後,你的眼睛如一座花園,
       到了中年,你的眼睛似海洋多風浪,
       晚年來時,你的眼睛成了憂愁的家,
       沈寂如深夜落幕後的劇場。
--〈小提琴的四根弦〉

()詩中有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排比

      以花之手
      推開天空與大地
      先放雲與鳥進來
      讓世界無限的遼闊出去
      再以花之手
      雕塑晨曦晚霞與星夜
      描繪綠樹碧野與青山
      撥弄陽光風雨與流水
      旋動日月季節與宇宙
      然後以花之手
      把圓寂與空茫
      緊緊握成一朵渾成的永恆
      把渾成的永恆
      緊緊握成一朵不凋的芬芳

()整首排比
如〈咖啡廳〉[8]、〈歲月的兩種樣子〉[9]
    據筆者調查,詩中使用的排比組數,以使用二組或二組以上者占絕大多數,且單式、雙式、多式排比穿插混合使用,可緊密相連或間隔使用,自由度較高。詩中僅用一組排者較為少見,整首排比的只有〈咖啡廳〉及〈歲月的兩種樣子〉兩首。由此可知,詩中僅用一組排比的變化較少,故少用,又整首詩皆排比難度較高,頂多只能運用單式、雙式、多式排比的其中一種或二種,故詩中使用二組或二組以上的排比,為羅門詩中最常見的。

三、特殊的形式結構
    此處所謂的形式結構,是指詩句與詩形的佈置。現代詩的寫作形式極其自由,字數、行數沒有定規,從哪裡對齊寫下來也沒有標準,完全視作者的需要而定。因此,詩的形式結構變化多端,足供創作者任意運用。羅門這位詩人對於詩結構形式的經營,有他獨到的審美觀,以下玆就「特殊寓意的視覺美詩」與「多重複合的對應結構」二點,加以敘述說明。
(一)特殊寓意的視覺美詩
   
      紫羅蘭色的圓燈罩下        光流著
      藍玉的圓空下              光流著
      邱吉爾的圓禮帽下          光流著
-----〈光  穿著黑色的睡衣〉

    上例中「圓燈罩」、「圓空」、「圓禮帽」等圓的造形,而以「流著」的光貫穿其間。三句整齊的「光流著」置於其下方,在詩的外形上令人感受到光流動的位置,不同的「圓」就像是不同的人生縮影在不同的階段中呈現出各種具象的象徵,而「光」即指人生命的存在與活動。

      就那麼的裁過來
              裁成一九七二年的旋律
      就那麼的裁過去
              裁出那條令人心碎的
                             
                             
                             
                             
                             
                             
                              多少日落
                              多少星墜
                              多少月沈
----〈迷妳裙〉

    上例中有二組排比,其中第一組排比是由「就那麼的裁過來……望鄉的水平線」,第二組排比是「多少日落……月沈」。第一句與第三句對齊,第二句「裁成一九七二年的旋律」對齊於「裁」字,第四句的「裁出那條令人心碎的」亦對齊於「裁」字,使四個「裁」字呈現一條直線的樣子,加強了「裁」這個動作的動感。第四句「望鄉的水平線」對齊於「裁出那條令人心碎的」的「的」字,並且將「望----------線」各字拆開形成一直線,讓讀者感受到水平線的視覺效果。第二組排比「多少日落/多少星墜/多少月沈」對齊於「望鄉的水平線」,「日落、星墜、月沈」就好像在那水平線的下方,使得日的「落」、星的「墜」、月的「沈」這三個動詞更有朝下的動作感。

      你的那朵高昂  一落入水平線
                    便是一個遠方
      而那串溫婉與連綿  一睡進去
                        便是一個夜深過一個夜
----〈山〉
   
      鳥與雲是放在天空裡
          很遠的那張椅子
      十字架與銅像是放在天空裏
                更遠的那張椅子
----〈隱形的椅子〉

    上二例中,第一例〈山〉這組排比屬多式排比,排比項為二項,一項有三句構成,前二句同置於一行以空一隔分開,第三句對齊於第二句的「一」字。由詩的外形上看,第二項第三句「便是一個夜深過一個夜」是置於這組詩形的最下方。由於第二項第一句字數較多,以致於第三句對齊於第二句「一」時,便呈現位置退後的現象,且第三句的字數亦多,所以此句位置愈往下愈有拉長的感覺,呈現夜愈來愈深的形式。另外於第一項的二、三句與第二項的第二句,此三句的末字皆結束於同一位置,或許是詩人有意的安排,使得「便是一個夜深過一個夜」更顯突出。同樣的,於第二例〈隱形的椅子〉亦有相同的效果,此乃雙式排比,排比項為二項,一項二行,兩項排比的第二句句末皆對齊於第一句的末字,但由於第二項第一句的字數較長,使得第二項的第二句較第一項的第二句退後,更加強了椅子愈來愈遠的視覺呈現。

(二)多重複合的對應結構
「詩行與詩節的對稱」可以說是羅門詩排比運用中技巧最高明之處。羅門善
於將人在現實世界看似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象化,並且結合排比的運用,使他的詩呈現立體而非平面,外在的多重複合對應結構,更體現出詩人內在的精神與思想。他曾指出:「任何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詩人與藝術家,都必須不斷擴展一己特殊性的靈視,去向時空與生命做深入性探索,以便把個人具卓越性與特異性的『看見』提示出來,讓全世界以驚贊的眼光來注視它。」[10]下面玆舉〈歲月的兩種樣子〉一詩,來看詩人是如何建構詩的藝術空間。

           
      天空來到你的額
      群山來到你的眉
      樹林來到你的髮
      江河來到你的手腳
      海來到你的眼睛
      大地來到你的身體
      日月來到你的心

      你醒  日出
      你睡  月出

      在歡躍中  你是春
      在狂熱中  你是夏
      在深沈中  你是秋
      在冷靜中  你是冬
      在四季中  你是花
           
      高樓來到你的額
      招牌來到你的眉
      電線來到你的髮
      街道來到你的手腳
      櫥窗來到你的眼睛
      床來到你的身體
      她來到你的心

      你醒  她在
      你睡  她也在

      在歡躍中  她是你的春
      在狂熱中  她是你的夏
      在深沈中  她是你的秋
      在冷靜中  她是你的冬
      在四季中  她是你的花
----〈歲月的兩種樣子〉

    詩的文字形成的外在形式結構體現出,詩人運用排比技巧使詩行、詩節對稱並形成重複感,從而增強了視覺效果和音樂性。[11]
1、詩行的對稱
第一部分第一節,首尾名詞相對客體(自然界的部分)「天空」對應於主體(
體的部分)「額」,以下每行類推;第二部分第一節亦是如此,即客體(城市部分的空間位置)「高樓」對應於主體(人體部分)「額」,以下每行類推。若將客體的部分相加--「天、山、樹、河、海、大地、日月」構成自然山川的的空間,對應於主體的部分相加--「額、眉、髮、手腳、眼睛、身體、心」構成人體的空間整體。同理,第二部分第一節則是「高樓、招牌、電線、街道、櫥窗、床」構成都市的空間整體,對應於「額、眉、髮、手腳、眼睛、身體」構成人體的空間整體。
2、詩節的對稱
全詩共分兩部分,每部分十四行,每節又分別由725行組成,兩部分每
節的分行數相等。這對稱性的兩大部分對應於「歲月」兩字,它們各表「歲月」的一種樣子。羅門在此詩中,用兩組對稱的意象構成了「歲月的樣子」,化「歲月」這個抽象的時間概念為具象。先是給「歲月」以空間實在感:歲月是「天空、群山、樹林、江河、海、大地、日月」,還是「高樓、招牌、電線、街道、櫥窗、床」;後是給「歲月」以人體形象感:詩中「你」代表時間(歲月),它有「額、眉、髮、手腳、眼睛、身體、心」這一人體的外形。然後再通過富有動感的「來到」一詞,使它兩邊對稱的意象疊加,把時間抽象概念擬人化或物化,使詩的平面變為立體,這樣就使有形的時間的「人」,去看有形的但又變化無窮與永恆的「天地、出水與日月」組成的時間,還有為了人的生存目的和需要而建造的「高樓、街道、櫥窗、招牌與電線」這樣的特定空間所體現出的時間。

參、     排比的兼格
本節擬探討排比的兼格狀況,以看出羅門使用排比形式的同時,亦運用了其它的修辭技巧,讓排比呈現更為豐富多變的面貌。由於限於篇幅所致,試選擇較為特別及較常使用的兼格技巧,一探羅門詩排比辭格的運用。

◎排比兼用類疊
    黃慶萱於《修辭學》一書為類疊下的定義:「同一個字詞語句,接二連三反復地使用著,叫作類疊」[12]。其它版本多稱為「反復」,如劉蘭英、孫全洲《語法與修辭》,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成偉鈞《修辭通鑒》等,說明反復是重覆出現相同的詞語或句子,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羅門詩於排比的運用中往往兼用類疊辭格,使得排比的形式中所反復使用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呈現詩人所欲表達之情感與意念,層次結構更變得更為明顯。《修辭通鑒》云:「反復往往和排比合用。從句式看,是排比,從語句重複看,是反復。」[13]《修辭學通論》亦云:「排比同反復是可以合流的。……既是排比,也是反復。作為一種兼類現象,可以叫做『排比式反復』或『反復式排比』。」[14]以下試舉二例說明之。

      趕上班的行人
      用一行行的小楷
              寫著生存
      趕上班的公車
      用一排排的正楷
              寫著生存
      趕上班的摩托車
      用來不及看的狂草
                寫著生存
----〈生存!這兩個字〉

      如行車抓住馬路急馳
      人們抓住自己的影子急行
          在來不及看的變動裏看
          在來不及想的迴旋裏想
          在來不及死的時刻裏死
--〈都市之死〉

    第一首〈生存!這兩個字〉重復出現「趕上班的XX/用XXXXX/寫著生存」,小小的行人是小楷,方形的公車是正楷,亂竄的摩托車是狂草,譬喻生動,而趕上班與時間競爭只是為了生存,每段結尾「寫著生存」重覆三次,字字直指核心,有效的傳達都市人緊張的生活情態。第二首〈都市之死〉有二組排比,第一組排比「行車抓住馬路急馳/人們抓住自己的影子急行」,羅門將都市擬人化運用的栩栩如生,尤其「抓住」二字用得極為生動,重復的使用「抓住」更顯出都市快速的急切感。第二組排比重復出現「在來不及XXXX」,短時間的「變動、迴旋、時刻」是「看」也來不及「看」,「想」也來不及「想」,「死」也來不及「死」,由此可看出使用類疊性的語言以顯示都市中人們緊張的生活情態。

◎排比兼用比喻
    羅門詩的排比運用中亦往往兼用比喻的修辭格,使得內容更為豐富可觀,黃慶萱《修辭學》云:「譬喻是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類似之點,說話作文時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的,就叫譬喻。它的理論架構,是建立在心理學『類化作用』的基礎上例用舊經驗引起新經驗。通常是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說明抽象。」[15]《修辭通鑑》指出比喻的主要作用:「化遠知為近知,化繁複為簡易,將抽象的、深奧的事理具體化、淺顯化。運用貼切、逼真、傳神的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寫得更形象、更準確、更鮮明、更生動,激起讀者豐富的想像」[16],由此可看出「譬喻」是依靠創作者的聯想力與想像力達成的一種修辭技巧。羅門曾說:「聯想力是想像世界的經緯線;是心路;是使一切到達其更為完美與富足存在的『天國』之路;只有聯想力能使內外世界發生交通,使存在的分力歸向合力。聯想力越豐富的詩人,便能經營龐大與繁榮的詩境,正像大都市必依靠發達的交通網。」[17]羅門認為詩創作世界的五大支柱,其中一個便是「聯想力」,可見「聯想力」的重要,故其寫詩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模式,主要是在於:「他放棄對象屬性之間的相似、相近點的尋求(即放棄近取譬式的聯想),而努力追求事物之間屬性特徵的遠距離異,即追求遠取譬式的想像」[18]。想像,即是對表象的改造工作,是主觀情思對客觀表象的強大變異,若改造變異的愈「離譜」,詩愈有刺激性。詩人羅門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是一部不銹鋼洗衣機
      經過六天弄髒的靈魂
      禮拜日都送到這裏來受洗

      唱詩班的嘴一張開
      天國的電源便接通了
      牧師的嘴一張開
      水龍頭的水便滾滾下來
----〈教堂〉

      那塊非肥皂
      把圓環的頭
        廣場的胸
        街道的腿
        巷衖的手
        後車站的背
      洗得乾乾淨淨的
----〈垃圾車與老李〉

    第一首〈教堂〉中,羅門將教堂想像為不銹鋼洗衣機,教堂與洗衣機連在一起想確實是前所未用,其想像的「觸發點」令人驚嘆。喻體是「教堂」(可由題目得知),喻詞為「是」,喻依為「洗衣機」,排比句「唱詩班的嘴一張開天國的電源便接通了/牧師的嘴一張開水龍頭的水便滾滾下來」,形容洗衣機「洗」的過程,就像人們經過六天弄髒的靈魂到教堂來受洗一般。第二首〈垃圾車與老李〉中,羅門將垃圾車聯想為肥皂,喻體為「垃圾車」(可由題目得知),喻詞省略,喻依為「肥皂」,排比句「圓環的頭/廣場的胸/街道的腿/巷衖的手/後車站的背」像人一般,用肥皂把它洗得乾乾淨淨,這樣的形像化的比喻非常具有新鮮感。
    另外在〈都市的落幕式〉中的排比句:「街道是急性腸炎/紅燈是腦出血  胃出血/十字街口是割去一半的心臟/只有那盞綠燈  是插到呼吸裏去的  通氣管」,羅門將都市的各個面貌:街道、紅燈、十字街口、綠燈,聯想到人生病的樣子,有急性腸炎,有腦出血、胃出血,有割去一半的心臟,有插到呼吸裏去的通氣管。喻體為「街道」、「紅燈」、「十字街」、「綠燈」,喻詞「是」,喻依「急性腸炎」、「腦出血」、「胃出血」、「心臟」、「通氣管」。如此的比喻活靈活現的呈現於讀者的眼前,相當逼真傳神。

◎排比兼用比擬
    羅門詩排比的運用中亦往往兼用比擬,形象地描述事物,從而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修辭通鑑》云:「比擬,可以讓靜的變成動的,讓死硬呆板的變成活潑和有生氣的,讓無性格的變成有性格的,讓抽象的變成具體形象、活靈活現的。客觀事物經過人們合理的屬性轉移和合乎規律的創造性想像,而變得富有藝術魅力。通過比擬,還可以表現人們的想像力、思想傾向和感情色彩,並創造某種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19]蕭蕭認為轉化就是「宇宙萬物的情感化、生命化」,又說:「宇宙的任何萬事萬物都可以由於詩人的移情和聯想,賦予新的、活的生命力」[20]由此可知,比擬同譬喻是需要依靠創作者的聯想與移情作用所達成。羅門詩想像的豐富多變,尤其在於他善於將事物擺在某種距離以外去看,特意製造出常態秩序的倒置,使其詩呈現出異於人類一般常態的思考模式,造成距離美感。陳仲義對於羅門這樣的特點曾說:「他善於在時空、物我、因果諸方面採取顛覆性動作。頻頻瓦解常態世界固有的秩序,以全然逆反的方式歪曲事物之間的關聯,利用錯幻覺、聯覺、聯想調度常規語法,從而教日常的經驗世界發生錯位,教準確的空間透視關係發生倒置。」[21]羅門詩的比擬修辭格中,最特別之處即運用聯想及移情作用,使常態秩序發生倒置,讓人的思路可以獲得多種演化與轉化,由此,排比呈現出更為豐富而多變的內容。

      當風景不穿衣服在山水中
          天空不穿衣服在雲上
          海不穿衣服在風浪裏
          河不穿衣服在兩岸間
          你不穿衣服在身體裏
          眼睛不穿衣服在遼望中
          煙不穿衣服在飄渺裏
----〈逃〉

    上述第一、二、四的詩句中簡化壓縮即成為天空在雲上、海在風浪裏、你在身體裏。天空與雲、海與風浪、人與身體,是一種大與小的空間關係,依一般常態的想法,只有大才能容納小,即只有天空才能容雲,海容納浪,人容納身體。詩人故意扭曲大小的相對關係,讓小的容納大的,這就造成空間大小顛倒的離奇效果。另外詩人使用動詞「穿」的比擬手法,使主語「天空、海、河、眼睛、煙」人性化,再加上一、二句所使用倒置並加上擬人,讓此排比句留給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

      泥土與地毯既已走進
                同一雙鞋
      風景與街景既已美入
                同一雙眼睛
--20世紀生存空間的調整〉

    「泥土與地毯既已走進/同一雙鞋」,依人一般的常識應是「人穿著鞋子走在泥土上或地毯上」,人穿著鞋子走應屬於主動者(主體),而泥土與地毯應屬被動者(客體),而詩人卻故意將主動與被動的關係倒置(主客顛倒),使泥土與地毯成主動者走進同一雙鞋,鞋則成被動者。再加上賦予「泥土與地毯」以人性化,使用動態之詞「走進」的擬人,更令人覺得特異。並且,由於如此的倒置手法,使得「走進同一雙鞋」的「一雙鞋」更為特別,因一雙鞋有二隻,泥土與地毯共同融入一雙鞋,代表了都市與鄉村的融合,這即是作者所欲表達的「20世紀生存空間的調整」。若只是按一般正常語序去寫,則無法呈現如此的效果。
    同理,「風景與街景既已美入/同一雙眼睛」,依人一般的常識應是「一雙眼睛看著風景和街景覺得很美」,然而詩人並不滿足於如此平鋪直敘的描述,將主動者「眼睛」與被動者「風景與街景」倒置,如此一來,風景與街景成主動者,擬物為人,動態的美入被動者「一雙眼睛」。同樣的效果,鄉村的風景與都市的街景是可以融入一個人的一雙眼睛內。

      只有窗在看我
      天空在看我
      我的眼睛在看我
--〈悠然見南山〉

    排比句「窗在看我/天空在看我/我的眼睛在看我」,按理應是「我在看窗,我在看天空,我在看我的眼睛」,主動者是「我」,「窗、天空、我的眼睛」應屬被動者,然而詩人將其主客顛倒,使「窗、天空、我的眼睛」具人性化來「看我」。羅門運用如此的倒置更呈現其哲學思想,「窗、天空、我的眼睛在看我」可以說是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22],詩人將所描寫的事物擺在某種距離以外來看,使其排比兼用比擬的辭格,表達出更高深的意境。

◎排比兼用反諷
    羅門詩排比的運用亦往往兼用反諷,賦予詩更深刻的意義內涵。真正的反諷始自對整個世界命運的沈思[23],羅門就是這樣一個具有自覺性的詩人,他有意識的寫詩,其詩亦多觸及現代都市生活及人的生存境況,抒情簡約而節制,更多的是一種對生命的沈思與智慧的流露。他始終關注著人類的命運與現實,思考著戰爭、死亡、生命、城市,他試圖用詩歌創造一個不同於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的第三自然[24]。他說:「詩使所有的生命獲得本質的美好的存在與最高的境界」又說:「詩在昇華與超越的精神作業中,一直是與人類的良知、良能、人道、高度的智慧以及真理與永恆的感覺連在一起的,故有助於人性的倫理化以及在無形與有形中,將拯救這個世界與人類;並使這個世界與人類,活在有更美好的內容與品質之中。」[25]
    黃慶萱《修辭學》認為:「反諷指表象和事實的對比」[26],羅門常將兩種矛盾或互不相容的事物併置在一起,習慣破壞常態的秩序,扭曲慣常的表象,在事實與表象之間形成一種反諷的作用,以突顯作者所欲表達的思想。

      天空溺死在方形的市井裏
      山水枯死在方形的鋁窗外
      眼睛該怎麼辦呢

      眼睛從車裏
        方形的窗
          看出去
      立即被高樓一排排
              方形的窗
                看回來

      眼睛從屋裏
        方形的窗
          看出去
      立又被公寓一排排
              方形的窗
                看回來
----〈都市.方形的存在〉

    在羅門的詩歌中,「窗」是一個經常出現的意象,「窗」是他觀察外部世界的一種方式。他從窗裡觀看窗外的世界,廣闊深遠,心曠神怡,然而反觀困守在窗裡的自身,又有一種狹窄的侷限感。林燿德曾說:「方形,代表了千篇一律的、現代主義建築空間。在方形無所不在的都市裏,人類的眼睛已無所遁逃」[27]高秀芹言:「方形溺死了天空,方形枯死了山水,眼睛從方形的窗看出去,卻又被看回來。開始和結束是相同的起點,是毫無意義的重複過程,矛盾的兩極在一種近乎無奈的喜劇效果中釋放出意義,進一步強化了反諷效果。」[28]在詩人心中,高度物質化的現代都市,變成沒有靈魂、沒有生氣、沒有人性的「方形的存在」,眼睛所能看到的距離愈來愈短,人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擠壓,變得愈來愈渺小,這是很悲哀的。

          
      窗外是門
      門外是鎖

      山外是水
      水外是天地茫茫
         
      人穿衣服
      衣服口袋裏放著一張護照

      鳥穿天空
      天空口袋裏什麼也不放
         
     
      飛入山水

     
      飛進菜市場
         
      鳥聲與泉音
        叫森林越睡越沈

     流行歌與輪聲
        叫都市翻來覆去
            十五
      牧笛是一條河
        流出乳般的晨光  酒般的晚霞

      槍管也是一條河
        流出白色的淚  紅色的血
----222020

    222020〉由20組詩構成,其中每一組詩有二節作對比,故稱22,由於共有20組,加起來看有一大組(20)對比一大組(20)—自然對比都市,故為2020。羅門運用了大自然各式各樣的面貌(第一自然)對照於被都市侷限而變形的形態(第二自然),通過對比呈現出詩人運用反諷手腕之巧妙。如上所舉的第一組排比:「窗外是門/門外是鎖」對比於「山外是水/水外是天地茫茫」,羅門〈窗〉有一句詩說:「反鎖在走不出去的透明裡」,這就是指窗雖然是透明的,人可由窗看到外面的景象,但是實際上是被反鎖在窗的裡面走不出去,山外的水,水外的天地,遼闊無邊,反諷出生活在高樓大廈的人類,想藉由窗看外面風景,其實只是一隻籠中鳥的可悲罷了。第二組排比中,「人穿衣服/衣服口袋裡放著一張護照」,然而鳥穿的不是有形的衣服,是一種無形而不受拘束的天空,人必須帶著護照才能夠坐在飛機上往返於不同的國家,但是鳥不需任何證件即可自由自在遨翔,想飛到哪就飛到哪,天空口袋裏什麼也不必放,大自然景觀盡覽眼底,反諷出人的侷限性與無奈感。第五組排比「鳥/飛入山水」對比「雞/飛進菜市場」亦是一組自由與不自由的對照,同樣是屬於有翅膀的飛禽類,鳥可以往有山有水的方向飛奔,可憐的雞只能注定成為人類口中的美食了。第九組排比中,「鳥聲與泉音叫森林越睡越沈」,生活在有鳥聲有泉音這種大自然美妙的音樂之中,是多麼的舒適愉悅,反觀「流行歌與輪聲叫都市翻來覆去」的,遠離大自然的人生活於這樣的環境中是多麼的可悲。第十五組排比「牧笛是一條河/流出乳般的晨光/酒般的晚霞」,詩人運用如畫般的景色來形容美妙的天籟,然而人類進入高科技都市文明時代以來,發明了不少對人類有利但也有害的科技品,牧笛對比於槍管反諷出:「槍管也是一條河/流出白色的淚/紅色的血」,掀起了世界大戰,多少人死於槍下,流出多少人生命的血液,造成多少人流離失所,痛不欲生。羅門曾說:「我之所以將戰爭當做我詩創作重大的思想主題,是基於它在人類存在的思想空間裡,具有嚴重的威脅性,並一直成為人類生存巨大的困境與慘痛的悲劇……以血、肉與骨頭來建構的無數戰爭,結果總是叫人類站在死亡的陰影下,用一隻手從戰爭中去抓住勝利與光榮,用另一隻手去抓住滿掌的血」[29],羅門於此組詩中的排比形式,運用了反諷的修辭,更顯出戰爭帶來的悲劇與感傷,表達了人類對和平的渴望。

肆、     羅門詩運用排比所呈現的特色
    羅門詩運用排比所呈現的特色,筆者歸納為三點,第一:強烈的氣勢;第二:意象的豐繁;第三:律動的節奏。試說明如下:

一、強烈的氣勢
    陳騤《文則》說:「文有數句用一類字,所以壯文勢,廣文義也。」就是指運用排比具有加強語勢及周全語意的作用。羅門寫詩習慣使用排比,往往呈現強強勁雄渾與排山倒海的氣勢。試舉二例如下:

      要想把海樹起來看
        請去看帝國大廈
      要想把海旋起來看
        請用眼睛旋轉帝國大廈的看臺
      要想在雲上走
        請將眼睛從帝國大廈的看臺上
                            投下來
--〈紐約〉

    此乃雙式排比,排比項為三項,每項二行。這組排比前面有「天國下著雨/帝國大廈將天空/撐開成一把傘/NY.你躲在傘下」 ,即相當有氣勢的呈現出帝國大廈的宏偉。經由帝國大廈「將天空撐開成一把傘」的動作,立刻撐開了氣勢,這把傘具有躲得下整個紐約的容量,烘托帝國大廈的壯大。「將天空撐開」的力量表現,在詩的第二段排比,排山倒海的鋪敘出來。「海」和「雲」都是大自然中的宏大的景象,但帝國大廈上的觀眾卻可以任由他們,把海樹起來看或把海旋起來看,予讀者的視覺強而有力的刺激,連那高不可攀的雲,亦可任由帝國大廈的觀眾隨意的俯視。大自然景象的渺小化相對於帝國大廈的崇高與雄偉,讓整體視覺空間更加的拓展開來。並且,詩中透過「天國」、「帝國大廈」、「天空」、「大雨」、「海」和「雲」等巨大的辭語,彼此相互襯托,強烈的氣勢衝擊讀者的視覺。

二、意象的豐繁
    羅門詩排比的運用往往呈現意象豐繁的特色,而意象的豐繁正可以達到排比「增廣文義」的作用。所謂「意象」,黃永武曾說:「透過文字,利用視覺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傳達,將完美的意境與物象清晰地重現出來,讓讀者如同親見親受一般。」[30]羅門對意象相當重視且善於意象的經營,從他將意象當作「詩創作世界的五大支柱」可得知。他並曾在「詩與視覺藝術的關係」中談到:「由於詩人在詩中透過語言文字,能使無形的『意』,變成有形的『象』,詩人便也因此被看做是以文字來繪畫的藝術家」[31]詩人並說明「意象」就是「內視力(心目)所看見的無限景象……意象世界就是再現於心靈中的第二度更為充足的現實世界,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詩不是第一層面現實的複寫,而是將之透過聯想力導入潛在的經驗世界予以觀照、交感與轉化;成為內心第二層次的現實之『景象』(即意象),因而獲得存在的更為富足的內涵與更具有美感的形態。」[32]由這段話可看出,羅門對於意象的使用,有其更獨到更深層的意義於其中。他認為優秀的詩人不能只滿足於現實環境田園(第一自然)與都市(第二自然),而要「創造人類存在的第三自然」,因此,他十分強調「靈視」的重要[33],「靈視」是相對於「目視」而言,目視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屬於形而下的範疇,靈視則能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具有形而上的意義。詩人通過「靈視」而創作出來的意象組合,使其詩於排比形式的運用上,更可表現出豐富繁雜的內容與思想。下面試舉一首為例:

      一排燈
        排好一排眼睛
      一排杯子
        排好一排嘴
      一排椅子
        排好一排肩膀
      一排裙子
        排好一排腿
      一排胸罩
        排好一排乳房

      一排眼睛
        排好一排月色
      一排嘴
        排好一排泉音
      一排肩膀
        排好一排斷橋
      一排腿
        排好一排急流
      一排乳房
        排好一排浪
             
              便動了起來
----〈咖啡廳〉

    〈咖啡廳〉是一篇整首排比的詩,其整齊的語法結構「一排XX/排好一排YY」的形式重覆了十次,予人視覺上與聽覺上的美感。此詩經過詩人精心的選擇設計,將意象排列組合成三個不同的層次。詩中第一節單數行「燈、杯子、椅子、裙子、胸罩」是詩人在咖啡廳中見到的事物,將這一系列的意象連接在一起,便形成了整個咖啡廳的景觀,其屬於都市的第二自然。第一節偶數行中的「眼睛、嘴、肩膀、腿、乳房」是與單數行相對應的意象,此意象組成人體,表現的是人的欲望,這些意象至第二節成為單數行,並對於第二節中偶數行的「月色、泉音、斷橋、急流、浪」,這一系列的意象組成了大自然的風景,屬於山水田園的第一自然。「燈」與「眼睛」對應,「眼睛」與「月色」對應,「眼睛」又連接著「燈」與「月色」,層層遞進,其它以此類推。由此,可看出詩人意象的經營組合中,是隱涵著詩人所欲表達的思想,即「人如何介中於『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之間,指出它們的離異,或調和它們;或如何能夠藉詩的活動,創造出一個超越這兩層自然的新秩序。這新秩序就是他所謂的『第三自然』。」[34]羅門詩排比的運用,並不僅存限於外形上的整齊畫一,其中意象的豐富繁多,更令人嘆為觀止。

三、律動的節奏
    現代詩形式自由,句子的長短可以任意調整,分行、斷句的使用是詩人控制節奏的方法。由於排比的語法結構相同或相似,亦往往重覆相同的句子或詞語,使詩富有律動的節奏感。如同陳啟佑老師所說:「節奏乃是根據轉換、反復、層次、重疊等四種原理,加以靈活運用而成的。無論是句法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排比,均具有『反復』的性格,排比之所以富有節奏,肇因於此。」[35]蕭蕭亦曾探討結構與節奏的關係中言及:「造成語言結構的方法要以『重覆』最為重要,而重覆又是『節奏』最重要的因素……音樂結構可能隨語言而生有,有結構的詩已具有主旋律似的節奏,結構與節奏可以相疊相合。」又說:「以重覆的句子、詞語,綴連成篇,一方面使詩有結構上的呼應,一方面也達成詩的節奏上的起伏。重覆的樣式,可以是類句、疊句,也可以是類字、疊字,更可以是雙聲疊韻,甚至於『押韻』也是一種『韻』的重覆」[36]羅門本人亦極重視詩的音樂性與節奏美,他強調詩語要:「呈露律動美,使語言在活動中獲得優美的音韻與音樂的節奏感,排除呆板與僵硬的現象。」[37]具有韻律感與流動感的排比,的確可以達到詩人所欲呈現的節奏美感。下面試舉一例:

      蕩蕩蕩
      長髮長街一起蕩
      流流流
      流行歌排水溝一起流
      追追追
      機車公車火車一起追
--〈都市的旋律〉

    這組排比為雙式排比,排比項為三項,每項二行。第二項與第三項的二行重覆第一項二行的結構,形式相似,一再的重覆,讀來便有音樂性與節奏感。另外,從類疊來看,第一項第一行「蕩蕩蕩」重覆三字「蕩」,第二行又重覆一次「蕩」,同時第一行與第二行形成押韻(同音「蕩」),又其押韻並不只限於句末,往往也穿插在句中、行中,如「蕩蕩蕩街一起」的「蕩」與「長」字,頗具有響亮的效果。同理,「流流流排水一起」的「流」與「溝」字;第三項「追追追/機一起」,重覆四字「追」與三字「車」,亦是如此。此詩通過排比形式的呈現,使得〈都市的旋律〉表達出都市快速、緊張、繁忙的旋律與節奏。
    同樣的,我們在其它詩運用的排比形式中,亦可看到如此富有節奏感的效果,如前面所舉的諸多詩例,如〈咖啡廳〉一再重覆「一排XX/排好一排YY
,相等的句式就容易使節奏加快,讀來便令人感受到那種輕快的節奏。又如〈觀海〉的「任霧色夜色一層層塗過來/任太陽將所有的油彩倒下來/任滿天烽火猛然的掃過來/任炮管把血漿不停的灌下來」,即呈現出強而有力的氣勢與節奏。雖然排比的形式整齊一致,但經由創作者有意的調整控制分行與斷句,亦使詩的節奏傳達出不同的效果,如〈迷妳裙〉的一組排比「就那麼的裁過來/裁成一九七二年的旋律/就那麼的裁過去/裁出那條令人心碎的/望/鄉/的/水/平/線/多少日落/多少星墜/多少月沈」,詩人使用一個字一行的寫作方法,使「望線」的節奏緩慢下來,由此可看出現代詩形式自由,即便是整齊畫一的排比,亦可以表達不一樣的節奏起伏。

四、視覺的美感
    由於排比的句法相似或相同,所以羅門詩中往往會呈現形式整齊的排比運用。通常排比的運用予人的視覺效果,為方塊形的美感呈現,但由於現代詩的寫作形式極其自由,字數、行數沒有一定的規則,從哪裡對齊下來也沒有標準,因此,創作者可以任意運用詩的形式結構,使其於整齊的形式又富有變化多端的視覺美感。前面列舉的諸多詩例,從中可見一般。例如〈逃〉、〈螺旋形之戀〉所舉的排比是屬於單式排比,其所呈現的即是方塊式的視覺詩;而〈重見夏威夷〉、〈目、窗、天空的演出〉屬雙式排比,及〈機場.鳥的記事〉為多式排比,其所呈現的形式就比單式排比還富有變化的效果。另外,如整首排比的〈歲月的兩種樣子〉,其多重複合的對應結構,以相當整齊的外在形式表現,又加上其中對應所蘊含著內在深層意義,使其排比形式呈現的不僅只是外在的視覺美感,更有其內在美感的視覺想像。同樣的,〈咖啡廳〉也是整首排比,外在整齊的形式於詩人的經營組合中,隱涵著詩人所欲表達的思想於其中。當然,最特別的地方即是前面曾討論過的「特殊寓意的視覺美詩」,如〈迷妳裙〉、〈山〉、〈隱形的椅子〉,其中一組、二組甚至三組以上的排比形式組合,加上排比原本即是語法相似或相同的整齊句型,但經由詩人羅門的刻意大幅度的變動外在形式,分行、斷句及字句的排列自由變化的運用,使得詩中形式整齊的排比句形,又呈現變化多端的模樣,實在是技巧高明,其中如此的經營組合是寄寓著羅門的內在思想,予人統一中有變化的視覺美感之呈現。

伍、結論

    羅門是一位非常喜歡運用排比的詩人,從他的詩中往往可以看到穿插著不同形式的排比組合。其排比辭格使用得豐富多變,由上述的討論可以得知。至於為何羅門寫詩偏好使用排比,筆者以為可就兩方面來探討,其一:由於詩人熱衷於美感的追求;其二:運用排比可表達詩人豐富的意念。羅門的詩往往呈現出意象繁富、色彩繽紛的效果,那是因為羅門內心對美的不斷追綜與尋求,他曾在他的詩觀中提到:「詩能以最快的速度與最短的距離,進入生命與一切存在的真位與核心,而接近完美與永恆,同時我覺得世界上最美的人群社會與國家,絕不是機器與玻璃大廈造的,而是詩與藝術造的。」[38]詩對羅門而言是一種美的極致,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而排比的形式整齊一致,節奏律動諧和,給予讀者視覺與聽覺的享受,這種具有視覺與聽覺藝術的美感,正是詩人所欲表達美詩的最好形式。羅門曾引述陳慧樺教授對其詩的評語:「讀羅門的詩,常常會被他繽紛的意象,以及那種深沈的披蓋力量所懾罩住……,不管在文字上、意象的構成上等等,羅門的詩,都是具有個性的。他的詩,是一種龐沛的震撼人的力量,時時在為『美』工作,是一種新的形而上詩……」詩人迷戀意象的捕捉經營,意欲達成靈和美的繁雜,即是為了表露其更廣大且壯闊的思想,而運用排比更是呈現其高度思維的最好方式。
    然而,詩中的排比運用得太華、太順,對整首詩而言是否有其必要的位置存在?是否可以引發整首詩意義的關連與內容的適切性?《修辭通鑑》一書曾指出運用排比須注意「切忌生拼硬湊。不要單純地追求形式,把本來不宜構成排比的內容生硬地湊成排比的形式,以免失之於濫。」[39]陳啟佑老師亦言:「所有修辭格理應在實際需要的情況下使用,萬勿為排比而排比,硬湊出排比來,如此反而易弄巧成拙,虛有其表的排比對作品不特無建設性,相反的,具有破壞性」並指出羅門《曠野》一詩的排比(如下所引),如果單獨賞析,也就是說,將它從該詩抽離出來看,乃是成功的排比,然而配合它前後的詩行來看,則誠如蕭蕭的批評。[40]

      風裏有各種旗的投影
      雨裏有各種流彈的投影
      河裏有各種血的投影
      湖裏有各種傷口的投影
      山峰有各種墳的投影
      樹林有各種鐵絲網的投影
      峭壁有各種圍牆的投影
--〈曠野〉

    蕭蕭曾批評羅門〈曠野〉一詩中的排比:「當我們把這些詩句放回〈曠野〉這首詩中,他又承擔了什麼樣的意義?近期羅門詩中常常出現這種句法同型的羅列句子,就羅門而言,他試圖以單簡的句型達到震撼的效果,使他曾經濃縮太強的意象得到舒散的目的,泛而濫之的使用,徒使人覺得技巧太過,詩人太懶,總讓人有掩飾貧乏的內容的感覺。」[41]雖然,羅門曾就〈曠野〉一詩的創作理念提出其看法:「企圖使用立體派多層面的組合觀點以及採取半抽象、抽象與超現實的技巧,與電影中有電影的手法,而使詩境內部在施以藝術性的設造過程中,獲得較具大規模與立體感的結構形態,有如大都市建築,所呈現層疊聳立的造型美與展示出多層面的景觀。這樣做,當然是一種偏向於藝術性的構想試圖把詩的『體態』,進一步當做藝術的『體態』來看。」然而,一首完美的詩,形式與內容的相結合是必定的,但若內容無法承擔過於技巧的外在形式包裝,如此貧乏內容的詩自然會為人詬病。如何在內容與形式之間取得平衡點以達成詩的完美,排比如何運用得適得其所為整首詩的完美加分,想必是身為創作者所需關切的焦點所在。
    當然,羅門詩的排比辭格運用,大體上而言,是相當成功且具有指標性的楷模。詩人羅門不斷嘗試新的創作,不斷超越新的內容,不斷改良新的形式,使其排比形式的運用,是那麼的多彩多姿,豐富多變。希望經由本文對羅門詩排比的探討,能初步對羅門詩有另一番不同解讀與欣賞,其排比辭格的運用是值得大家肯定的。


[1] 羅門:《羅門詩選》(台北:洪範書局,19847)
[2]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19919),頁147--149
[3]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198312),頁212--214
[4] 馬瑞超所撰「排比」修辭論述,收錄於武占坤:《常用辭格通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199010),頁191--197
[5] 《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浙江:浙江教育出版,19909),頁167--169
[6] 成偉鈞:《修辭通鑒》(台北:建宏,19961),頁829--834
[7] 陳啟佑:〈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排比篇〉收錄於《彰化師範大學學報》,第三期,1992年,頁170--175
[8] 參見本文頁1718
[9] 參見本文頁67
[10] 蕭蕭,《現代詩入門》(台北:故鄉出版社,1980年版),頁200
[11] 此一部分參考侯洪:〈詩的N度空間看臺灣詩人羅門詩歌的雙重吸收〉見於謝冕等著:《從詩中走過來論羅門容子》(台北:文史哲出版,199710月初版),頁113
[12] 見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010月二版),頁411
[13] 同註6,頁839
[14] 同註3,頁443
[15] 同註12,頁227
[16] 同註6,頁472
[17] 引自羅門:《羅門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19964),頁12
[18] 引自陳仲義:《羅門詩的藝術》見於謝冕等著:《從詩中走過來論羅門蓉子》(台北:文史哲出版,199710),頁97
[19] 同註6,頁644
[20] 引自蕭蕭:〈轉而化之,所以成詩〉收錄於《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19874),頁181
[21] 同註18,頁103104
[22] 羅門曾在「詩創作世界的五大支柱」的「意境」中提到所謂「無我之境」就是「以物觀物,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其實是我,也非我;我是物,又非物,最後是物我兩在,物我兩忘。」收錄於羅門:《羅門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15
[23] 高秀芹:〈羅門:反諷框架下的生存意識〉見於謝冕等著:《從詩中走過來論羅門蓉子》(台北:文史哲出版,199710),頁159
[24] 羅門在〈打開我創作世界的五扇門〉曾提到,所謂的「第一自然」是指接近田園山水型的生存環境,「第二自然」是指人為的都市型生活環境與現實社會,「第三自然」是超越第一與第二自然,進入內心那無限展現的第三自然而擁抱更為龐大與豐富完美的生命。收錄於《羅門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78
[25] 羅門:〈打開我創作世界的五扇門〉收錄於《羅門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34
[26] 同註12,頁321
[27] 引自林燿德:〈在文明的塔尖造塔〉見於《羅門論》(台北:師大書苑,19911),頁101
[28] 同註23,頁159
[29] 引自羅門:《羅門創作大系卷一戰爭詩》(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40,前言部分
[30]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談意象的浮現》(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1986)
[31] 引自羅門:〈打開我創作世界的五扇門〉收錄於《羅門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30
[32] 同註31,頁1213
[33] 張漢良於〈分析羅門的一首都市詩〉中認為:「羅門是臺灣少數具有靈視的詩人之一」收錄於羅門:《羅門創作大系都市詩》(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163。另外,羅門本身亦曾提及:「詩人工作的重心,永遠是偏向於『如何使人類由外在有限的目視世界,進入內在無限的靈視世界』……也就是超越田園(第一自然)與都市(人為的第二自然)等外在有限的自然,而臻至靈視所探索到的內心的無限的自然。」收錄於羅門:《羅門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17
[34] 引自張漢良:〈分析羅門的一首都市詩〉收錄於《羅門創作大系卷二都市詩》(台北:文史哲出版,19954),頁163
[35] 同註7,頁179
[36] 引自蕭蕭:〈結構與節奏〉收錄於《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19874),頁331
[37] 同註31,頁29
[38] 引自羅門:〈我的詩觀〉收錄於《羅門詩選》(台北:洪範書店,19847),頁1
[39] 同註6,頁830
[40] 同註7,頁182
[41] 引自蕭蕭:〈曠野的沈思寫給羅門及中年一代的詩友〉收錄於《現代詩縱橫觀》(台北:文史哲出版,19916),頁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