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訊
由詩人陳福成精心策畫
撰寫的華文現代詩刊
九位編委(彭正雄、鄭雅文、林錫嘉、曾美霞、
許其正、 陳福成、莫渝、陳寧貴、劉正偉)
的詩人點將錄共九冊
經過多時創作已完成
上窮碧落下黃泉
蒐羅詩人專書與詩想
旁徵博引,鞭辟入裡
處處精彩皆可見
引領讀者一窺
詩人生平創作的詩情遊蹤
全套一共九冊即將出版
●陳福成
《華文現代詩》點將錄,筆者一路專心寫下來,已完成鄭雅文、莫渝、許其正、林錫嘉、曾美霞、劉正偉六家,我好像玩過六個世界。現在進入第七世界──陳寧貴的文學世界,他自己說「舒懶」沒有整理資料。但凡做過、走過都留下痕跡,多少能窺其深耕詩歌文學的身影,只是不易捕捉得完整。壹、基本簡介與創作方向
依據《二○○七台灣作家作品目錄》,對陳寧貴有略要簡介,才過幾年除多些創作,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因此照錄簡述。(註①)
陳寧貴,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生,籍貫台灣屏東,陳家乃屏東望族,也是台灣史上著名的文武世家。
陳寧貴創作筆名:陳映丹、陳永軒、辛果、歐陽嘲。國防管理學院畢業,曾任國防醫學院人事官。曾加入《主流詩社》、《陽光小集詩社》,並任德華、大漢出版社、幼福影音總編輯,殿堂出版社社長,《新聞透視》雜誌副總編輯。曾任彩神音樂製作中心企畫主任、香音企業公司經理、出版社總編。曾獲中國新詩學會詩獎、聯合報文學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教育部詩獎及聯合文學現代詩獎。他的職場生涯,可謂跨入出版界、新聞界、文化文學諸領域。陳寧貴創作文類包括詩、散文與小說。嘗試從歷史故事中擷取題材,利
25
用現代詩的語言與技巧表現。蕭蕭曾說陳寧貴詩的特色在於「戲劇意象與戲劇動感的創造」,涂靜怡稱許其「詩思敏捷,意象相當明確,含意很深,而富於情趣」。散文則有對故鄉的懷想,也有對社會萬象的追索,用詩人的心眼透視人生,使他的作品意蘊深沉而且寬廣。
二○一四年《華文現代詩》創刊,在總編林錫嘉策劃和同仁努力,詩刊有了少數民族詩(原民、客語、台語)。這也表示,我們平等看待各種文學類別,陳寧貴也發表客語詩,使他創作方向更多元。
貳、陳寧貴重要著作(已出版為準)
寧貴已出版著作有詩、散文、小說和兒童文學四類,且以散文為大宗,他算是以散文起家建基文壇定位。
【詩】
《劍客》(台北:秋水出版社,一九七七年)。
《商怨》(台北:德華出版社,一九八○年六月)。
【散 文】
《孤鴻踏雪泥》(台北:水芙蓉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三月)。
《落葉樹》(台北:水芙蓉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晚安小品》(台北:傳燈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菩提無樹》(台北:傳燈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
《天涯與故鄉》(台北:殿堂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人生品味》(台北:殿堂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
《心地花糧》(台北:殿堂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
《生活筆記》(台北:知青頻道出版公司,一九九○年五月)。
《心中的亮光》(台北:文經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
《讓生命微微笑》(台北:宇河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九年一月)。
【小 說】
26
《冷牆》(短篇小說集)(台北:德華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魔石》(短篇小說集)(台北:殿堂出版社,一九九○年十月)。
【兒童文學】
《麵包山》(台北:傳燈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參、陳寧貴網路詩情初探
寧貴兄神龍見首不見尾,首亦難得一見。但從他 早在一九七七年就已經出版詩集《劍客》,可以判斷他 很早和詩結緣,並且在台灣詩壇獲得高度肯定和友誼。《秋水詩刊》創辦人也是著名女詩人涂靜怡大姊,有一則「臉書」貼文,充份提供這個看法的證據。(註②)
好友陳寧貴是詩壇的才子,能詩能文還能寫評論,是全才詩人。他曾是
《秋水詩刊》同仁,陪伴《秋水》成長。熱情念舊、多情,都是他~陳寧貴。
如果我沒記錯,愛詩成痴的他,除了把獨生女取名為「詩芳」之外,創辦過《陽光小集》的他,目前是《華文現代詩》的編委,對推動「當代詩運」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他,更是《秋水四十年》的見證人。這是他在一九九三年寄給我的新年賀卡,我很珍惜,都收藏二十四年了,願與《秋水詩苑》好友分享。
涂詩姊這段話等於給陳寧貴在台灣詩壇上,定下「詩壇才子」和「全才詩人」地位,他還「愛詩成痴」,且是秋水四十年的見證人。眾皆知曉,《創世紀》、《葡萄園》、《秋水》和《笠》是台灣現代詩壇, 有歷史的四大「元老」。寧貴兄能成為四大元老之一的見證人,可見他除了詩才,詩緣也深厚,似乎也間接說明他也是詩壇元老。但他年紀不大,接觸現代詩很早。
寧貴兄常在網路社群發表詩作詩觀,獲得不少稱讚。但他對於社群功能或效用似有質疑,當然這種質疑可從出世法和入世法(無為法或有為法),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詮釋。阿貴曰:(註③)
網路資訊隨用隨棄,快速輪替現象,使得你想在網路拓展人際留住人氣,將變得越困難,不管你獲得多少的讚,實質都歸零。危言聳聽乎?
27
從「無為法」看宇宙內外一切,都是瞬間假相(愛因斯坦亦類似說法,故《金剛經》四句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星星月亮太陽三千大世界,皆如夢幻泡影,我們活在「有為法」的世界,仍應把握當下,好好努力。某次,《華文現代詩》同仁餐敘,大家熱烈討論這些議題,寧貴也認為雖然一切遲早歸於幻滅,我們也要把握當下短暫的存在,過有意義的生活。如他在「詩人俱樂部」一篇筆記。(註④)
近來發現不少老友體態退化,別來有恙,心戚戚焉。後來想想,老病來襲,亦非全無好處,當個人名利尊嚴的假面具被老病悄然逐漸揭開,從前驕傲的人開始懂得謙卑了。因此,我將「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更為「不經一番老病磨,焉得謙卑自在活」。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過程,雖說「自然」,總是臨到自己頭上就不自然,要能從容面對老病死,需要不少「修行功力」。這個功夫寧貴是有的,比較偏向道家的修行。他有一篇回應蔣勳的「臉書」貼文:(註⑤)
蔣勳:莊子覺得大鵬鳥有大鵬鳥的大,小麻雀有小麻雀的小,其實大跟小,是兩種存在的狀態,並沒有美醜、好壞、以及真假的問題。他覺得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那個小的忽然覺得:我為什麼不能變大的?痛苦由此產生,莊子於是在《逍遙遊》的 後講了一句話:「各適其志」。每個人完成自我,才是心靈的自由狀態;每個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完成自己,那就是美,完全不必有相對性。我略總結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意思,是說天地之下可以無所不美,因為每個人都發現了自己存在的特殊性。人的存在就跟花的存在一樣,我們自己擁有別人不可取代的特性。
寧貴兄在這裡講到幾個關鍵詞,「完成自我」、「心靈的自由狀態」、「存在的特殊性」,這些是永恆可以論述不完的議題。各家學派的觀點也小有距離,就儒家看,大約如孔子所述「從心所欲不踰矩」,能隨心所欲又不踰矩,當然就是完全自由狀態。就道家看,接近所謂的「道」,但老子和莊子亦有不同的「道」,老子依然認為政府要存在,類似西方「小政府主義」,即「管得 少的政府是 好的政府」;而莊子已是道地的「無政府主義」,所以要論完全自
28
由非莊子莫屬,詩歌文學美學與人生 高境界,正是莊子「浮游」觀,一種完全自由自在,完全投入和超越的狀態。〈在宥〉篇說:「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觀無妄。」這是「唯我」又是「忘我」,物我同一之境。
或者西方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也可以詮釋「完成自我」。而從佛教論述,不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再者佛法上的戒律,表相看是約束、是不自由,實際上則是「心靈的自由狀態」,一種完全自在與解放境界。所以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菩薩」,寧貴兄所述「每個人都發現了自己存在的特殊性」,應該就能獲得「心靈的自由狀態」,如是亦自在。對於詩歌藝術流派與發展,始終是詩人有興趣的議題,寧貴兄也頗有自己的觀點。(註⑥)無論明朗或晦澀,無論人或 AI 寫的,讓我有感我便讀。渾沌理論有云,渾沌乃秩序中之秩序,乃秩序之母,渾沌與秩序會輪迴現身,猶如西洋畫,從古典寫實,到十九世紀不得不走向印象,是從秩序回歸到了渾沌。因此,讀詩的心境,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杜甫: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畢竟,人生海海,臉書尋歡,按讚隨緣,批評隨喜。
簡短幾句話,明說詩歌藝術的渾沌和秩序交替現身,這是萬事萬物自然發展之法則,物極必反,亂極回治,治極又亂。似乎在說人生面對無常、變動,要能「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內心才能平靜。但引杜甫〈江亭〉一詩,似另有所指。「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故未歸未得,排悶強裁詩。」杜甫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安史之亂未平,朝中權臣奸人用事,暗示自己無能為力,內心更為感傷。政治是很可怕的東西,人人都難以逃脫其影響力。寧貴借以影射現在台灣政局,大家隨緣,各顧各的生計吧!自己專心把事做好,有得有失。寧貴兄的一段「臉書」貼文我 欣賞。(註⑦)如是我聞:
做好一件事,關鍵不是聚光燈照著,而是「專心」二字。上了台就沒有退路,必須一心一意。專心是一種定力,它能讓人突破重圍,認清自己,獲
29
得真正屬於自己的掌聲和快樂。專心是一種襌定,它能讓人異常平靜,當心中只被一件事裝滿的時候,其他干擾就會消失於虛無。一心一意,一人一事,也是心安。專心,是踏過五彩斑斕的誘惑後,內心的襌定;是迷途知返,看淡名利後,守住幸福的彼岸;守得雲開見月明,是時間給你的 好的犒賞。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並不存在,有得必有失。
這段話真是寧貴兄一生浸淫詩歌文學思考的精華,是「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方法」,印證出來的人生實相。直如高僧大德開示,醍醐灌頂,暮鼓晨鐘,發人深思,又如襌宗一個大「棒喝」,夯在腦門上,不悟都不行。「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並不存在」,確是,世上沒有一個人,其生命歷程是「百分百成功、完全圓滿」,有得必有失。有了大錢失去平常心,有了大位失去人性,守住平常心和人性道德,也等於失去「豐功偉業」,失去很多大舞台。除非你到了觀自在菩薩的境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以無所得故,當然就無得無失。
在尚未到達觀自在菩薩之前,我們都仍是俗人凡人,時時刻刻面對無常得失的無情「修理」,吾人須將修理當修行,專心習得內心平靜,讓干擾(無常得失)消失於虛無,詩歌文學藝術流派亦如是。(註⑧)
令人眼花撩亂的藝文主義流派,看似繁複神祕,其實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印象畫派,它是對十四世紀文藝復興以來寫實畫的反動,寫實畫又溯自希臘的雕塑建築。米開朗基羅就是運用雕塑技法,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畫出動人的創世紀,他生前輕視風景畫,不知道對於中國山水畫或印象畫的評價如何。從印象派一路演化而來的,包含文學藝術講的就是前衛,創作精神的前衛是必須的,但前衛的終極在那裡?會不會淪為模特兒服裝表演?前衛的表演就是什麼都不穿?
這是個弔詭而無解的習題,詩歌文學乃至一切藝術創作,甚至科技發展也一樣,前衛精神都是必須的,要考量大未來很長時間的可能趨勢。特別是有能力的強國大國(中、美、俄),當第三代隱形戰機尚在服役,第四代(約二十年後)、第五代(四十年後),都已投入研發,其他科技亦如是。
30
寫詩也是一個道理,一個「稱職」的詩人,他若要像一個真正的詩人,他必須不斷創新突破,前衛精神是必須,他的辛苦不亞於研發隱形戰機。(科學家有很多回報、詩人有什麼?科學家投入四十年定有財富名利回報,詩人投入四十年只得到孤獨,或者詩的流傳。)
但前衛的終極在那裡?前衛有時不一定是前進、進化,也可能是「終極退化」。往昔有人問愛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結果會怎樣?愛因斯坦說不知道,但知道第四次大戰的武器只有石頭和木棒。詩人寧貴兄似也有這樣思維,他提問,發展到 後, 前衛的表演就是什麼都不穿了?我想,到那一天,人類文明文化全滅了,大家光著身子或長滿毛,打仗武器也只有石頭和木棒!
肆、小結:二○一四《華文現代詩》新里程
二○一四年初,因緣際會,陳寧貴等十人共同創辦了《華文現代詩》季刊,同年五月創刊號誕生,至今(二○一七)年五月已發行第十三期。幾年來,發行和編務等諸多行政工作,都由彭正雄和林錫嘉二位,承擔了所有重責大任,但說到提供詩刊作品,寧貴兄應是 積極的一位,沒有他自己說的
「舒懶」現象。
我研究寧貴兄的文學創作,當然也要對他的人有所理解,我判斷,他還是天生的讀書料子。他在小二時(約八歲),就一口氣讀完《綠野仙蹤》童話故事,很早養成讀書買書習慣,至今在捷運上,大家滑手機,只有他拿出紙本書來讀。(註⑨)對於一輩子都在讀書、寫作的人,未來當然還是讀書、寫作。
附 註
①封德屏主編,游文宓執行編輯,《二○○七台灣作家作品目錄》第二冊(台北:台灣文學館,二○○八年七月),頁九一四。
31
②涂靜怡「臉書」貼文,〈感恩篇〉賀卡系列之五,二○一七年元月四日。
③陳寧貴,「臉書」貼文,「詩人俱樂部」,二○一七年元月七日。
④陳寧貴,「臉書」貼文,「詩人俱樂部」筆記,二○一七年四月十八日。
⑤陳寧貴,「臉書」貼文,「詩人俱樂部」,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⑥陳寧貴,「臉書」貼文,「詩人俱樂部」,二○一七年六月二日。
⑦陳寧貴,「臉書」貼文,「詩人俱樂部」,二○一七年六月七日。
⑧陳寧貴,「臉書」貼文,「詩人俱樂部」,二○一七年六月十二日。
⑨陳寧貴,〈書的故事〉,《文學人》第十五期(總二十八期)(台北:中國文藝協會,二○
一七年五月),頁二六~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