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30, 2014

網交時代


在還没有email的年代,詩友間的联絡,自然是手寫書信。接到信的當兒,還能感覺对方關懷的餘温,閱讀時便悄然暖上心頭。詩友的字各如其面,字體筆劃,胖瘦轉折,大異其趣。但却也發現,詩友字体的胖瘦,竟與他們的体型相似,更巧合的是,陽剛或陰柔的字体,與詩友本人創作的詩作品風格非常相近。如今用電子書寫後,每個人的字都一模一樣,無法再從字体一窺詩友曲折的内心世界了。手寫書信較特殊的是詩人羅青,他習慣用毛筆書寫在宣纸上,字大而灑脱。當時他創辦草根詩刊,我们在稿件與書信的往來中逐漸熟悉,直到草根在耕莘辦詩歌朗誦會時一晤後,迄今又是三十多個年頭相忘於江湖了。有時耳畔會聽見齊豫在低吟他的詩《答案'》,他似乎在三十多年前,就預言了這個人際交往頻繁,卻又彼此疏遠無情的網交時代!

同天地融為一體

屋後背有一條小路,向頂項行大約五百公尺,就會經過光武同藝術兩間大學,再向頂項行去,企在較高介位所,關渡平原盡收眼底,天時較好時節,還做得看著台北市介大樓。恬恬看,會有萬物靜觀皆自得介感覺,有時節乜會產生,念天地之悠悠介思想。在這介景色盡特殊,仰會往返之間變到無相同?原來係,雖然共樣景色,毋過無共樣觀點,這種領悟,分我心胸一下間,緊變緊大,大到天邊,同天地融為一體。

養其全鋒而待其弊

蘇子曰:「高帝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項籍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

@思想起

@思想起
葡萄將成熟採收之際,可能一場雨使得葡萄因漲水而破裂,造成收穫的重大損失,這當然會令農夫心情沮喪怨恨,但是還得想開些,有個農夫說得好:天,是大家的,不是你自己的,並不是你想怎樣便能怎樣。的確,天,不會是你定義的那個樣子,世上沒有人能夠獨占天的詮釋權!!!

●思想起


年過花甲之年,不時會莫名其妙回首盼顧。記得還是住在南部鄉下的高中學生時代,突然收到從陽明山紗帽山寄來的信,詩人黃勁連說他從水星詩刊讀到我發表的詩,要邀我加入他們創辦的主流詩社。也許水星詩刊廣告效果驚人,不久我又收到,沙穗和連水淼創辦的暴風雨詩刊相邀入社信函。這些竟是四十年前發生的往事了。水星詩刊,是在創世紀詩刊暫停時,由張默与管管在左營開辦,當時初試身手的有汪啟疆、渡也、朱陵-----,朱陵即是後來知名的小說家袁瓊瓊,她與管管還曾共譜出一段故事。如今回顧主流同仁,杜文靖与黃樹根已轉進到另一個時空,王健壯﹝雲沙﹞經歷人事大風大浪,黃勁連傾力推動台語師資教育,羊子喬在台灣文學館工作,莊金國在鹽份地帶文學寫專欄,吳德亮成了兩岸知名的的品茶達人。驀然回首,故人都已在燈火闌珊處矣。

星期四, 7月 24, 2014

追思詩人吳承明

@詩想起﹝post by kuei﹞

從陳淑芳老師的臉書,得知詩人吳承明不幸車禍往生消息,錯愕不已。……詩人吳承明是風燈詩社大將。一眨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依然記得,詩人楊子澗不時與風燈詩社詩友,大隊人馬來北以詩會友,當時大家年輕氣盛,仗著文心詩胆天上地下百無禁忌。此刻仍記得吳承明清秀臉龐上,總泛著淺淺笑意,我曾形容吳承明"你是謙謙君子,笑意如涉水而過的白鷺鷥",人生跌宕起伏,令人驚愕!
風燈詩社的吳承明﹝右五﹞與寒林﹝右一﹞一家,年輕時合影

●吳承明詩展

盆栽 / 吳承明70/3/29風燈20期
──鷺鷥讀後致陳寧貴

整個台北已經沒有鷺鷥了
那兒的天空適合機器鳥
而且也沒有悠閒的
竹林

沒有悠閒的竹林
只有修剪整齊的花樹
站在我們遺忘的原野
鳥聲
只有路過鳥店時偶爾可聞
而且也變成一種噪音

臺北是適合盆栽的
在陽臺上 在客廳裡
我們放棄粗獷不馴的大地
紛紛變成柔順精緻的盆栽

狂放的個性仍然是在的
但我們不敢恣意生長
只有夜晚來時
我們看到一千隻鷺鷥一萬隻鷺鷥
在廣大透明的夢裡飛著
在我們失去的草原裡
飛著

‧後記‧鷺鷥是陳寧貴所寫的一篇散文,見陳著散文集「孤鴻踏雪泥」水芙蓉版。文中將鷺鷥視為悠遊自在的心靈象徵,讀後感觸甚深、成此詩。

●吳承明詩展

暮 61/5水星九號

我們蹲在短牆上 笑著
風好低呵
一隻斑鳩就在疲倦了的
雲的邊緣
低迴

我們蹲在短牆上 笑著
鞋印子一路打著呵欠 到了村口
就更加躊躇了 三里外
在一叢枯瘦的狼尾草下面
不知哪裡的石坊 斜躺著
在那裡默想 一闕魏晉
或六朝時喧嚷的
馬蹄
並且不住的
發笑

屋簷下的那個老頭
喃喃的 不知說些
什麼 聽他的腔音
是從北方來的吧 側著頭
把滿懷心事的影子 拉得 
很長
---------------
●吳承明詩展

母親節 風燈詩頁22期 70/7

五月的時候 
我們的城市淹沒在康乃馨的花香裡
好像是睡夢中的寶寶

二月三月和四月
我們分別寫了千篇一律的家信
親愛的媽媽
一切平安,請肆念
然後便是慈祥的五月了

我們走進節慶中的街道
五月原來也如此單調
偌大的城市
我們只能買到廿元一朵的緞帶花
然後也掛在胸前,和大家一樣

啊,你也許已經看到了
所有的行人,漂浮的微笑和歡呼
突然都變成沉默不語的康乃馨
擁擠著,掙扎著
在遙遠的時空
表達他們抽象的孝心

其實我們並不知道
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是母親節
很多遠方的母親也不知道
雖然我們淹沒在康乃馨的花香裡
好像是睡夢中的寶寶



第三期開始徵稿

《華文現代詩》季刊
第二期已截稿,八月中旬出刊
第三期開始徵稿,十月二十日截稿
 一般稿件寄曾美霞信箱:meihsia@msn.com
母語﹝台客原﹞稿件寄陳寧貴信箱:ningkuei@gmail.com
感恩!承蒙!muwaisubalai﹝謝謝﹞!

星期三, 7月 23, 2014

思想起

●思想起
我一直想推動,小朋友用自己的母語寫兩行詩。
例如:

颱風啊颱風
請不要半夜來偷走我家的屋頂

短短的兩行,卻會觸發小朋友對母語書寫的興趣,
母語文學作家將源源不絕,新陳代謝後繼有人。

------------------
●思想起
累世恩怨,彼此加減乘除後,必定是一團混帳!巳經算不清,誰欠了誰?誰又贏了誰?其實,人不在死後,才進入傳說中的輪迴,活著的時候就不斷地在輪迴了,
你看見輪迴的機制了嗎?得與失!
-------------------
All great art comes from a sense of outrage.”
– Glenn Close, Actress

「所有偉大的藝術都源於心中的憤慨。」– 葛倫‧克蘿絲 (
---------------
“A book should serve as the ax for the frozen sea within us.”
– Franz Kafka, Writer

「書籍應是劈開我們冰凍內心的斧頭。」– 法蘭茲‧卡夫卡 (作家)
法蘭茲‧卡夫卡 (1883-1924) 生於當時的奧匈帝國,是猶太籍的德語小說家,他的文筆明淨而想像奇詭,常採用寓言體敘事,被認為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
I always work with a goal – and the goal is to improve as a player and a person. That, final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all.”
– Rafael Nadal, Tennis Player

「我一向都有目標 – 而目標是進步,不管是在運動或個人方面。那在最後,是最重要的事。」– 拉斐爾‧納達爾 (網球選手)
拉斐爾‧納達爾 (1986- ) 是西班牙網球選手,目前世界排名第一,能雙手反拍,共獲得 14 座大滿貫。他的戰鬥力十足,把每一分鐘當作賽末點的精神,吸引全球廣大的球迷。
-----------------
True succes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not have unless and until you have offered it to others.”
– Sri Chinmoy, Spiritual Master

「真正的成功是你唯一無法擁有的東西,除非你也提供它給別人。」

星期六, 7月 19, 2014

現代詩考題

現代詩考題

從網路上搜到這份現代詩考題--
(這考題不知是那個高手出的,出得很妙


●以下四首新詩,每首詩都歌詠一位歷史人物:

甲、
一張用赤膽染紅的臉
早已流傳成千古的傳奇
即使長滿利齒的歷史
也嚼不爛他的忠心
所以,他受千千萬萬雙手
膜拜成神

乙、
積聚多年的?
終於氾濫而溼透了整部歷史

舉起破袖拭去滿臉的縱橫

繼之一聲長嘆
驚得四壁的灰塵紛紛而落
隨手收起案上未完成的詩稿
音律不協意象欠工等等問題
待酒熱之後再細細推敲

丙、
石破
天驚
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
這時我乍見窗外
有客騎驢自長安來
背了一布袋的
駭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詩句
已挾冷雨而降

丁、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
一種高貴的絕症
把名字投在風中的
衣帶便飄在風中
清芬從風裡來,楚歌從清芬裡來
美從烈士的胎裡帶來
水劫之後
從迴盪的波底升起
猶配青青的葉長劍 燦燦的花開如冕
缽小如舟
山高水遠是湘江
以上所詠的古人按時代先後順序是:

(A)甲乙丙丁(B)丁甲丙乙
(C)丁甲乙丙(D)甲丁乙丙 ?

●解答:(A)
甲、關羽-三國(陳寧貴 單刀赴會)
乙、杜甫-盛唐(洛夫 車上讀杜甫)
丙、李賀-中唐(洛夫 與李賀共飲)
丁、屈原-戰國(余光中 水仙操)

星期四, 7月 17, 2014

@思想起

@思想起
唉!怎麼了?298條人命,在高空瞬間灰飛煙滅。還有正在進行的以巴慘戰。仇恨的大火,在人心狂烈燃燒之際,仁義道德成了謊言,一切崇尚實力,當實力成了人間唯一信仰,五毒惡世的傳言,將真實出現!

星期二, 7月 15, 2014

@訊息

@訊息
華文現代詩季刊,於11月15日下午,
召開第二期稿件評審會議。
出席編輯委員
有:林錫嘉、陳寧貴、劉正偉、落蒂、
曾美霞、許其正、鄭雅文、彭正雄、莫渝
除原有專題外,本期增加本刊同仁
劉正偉最新詩集
《我曾看見妳眼角的憂傷》合評特輯
並決議增加
客語詩與台語詩作品的刊登推廣
訂閱請電:
23511028 文史哲出版社


星期一, 7月 14, 2014

風箏逆著風飛得最高

●邱吉爾
溫斯頓‧邱吉爾 (1874-1965) 曾擔任 2 屆英國首相,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而聞名。除此之外,邱吉爾也是文學家,他在 1953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Men occasionally stumble over the truth, but most of them pick themselves up and hurry off as if nothing ever happened.”

–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rime Minister
「人偶爾被真理絆倒,但多數人他們自己站起來並快速離去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溫斯頓‧邱吉爾 (英國首相)
------------------
“Kites rise highest against the wind, not with it.”

–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rime Minister
「風箏逆著風飛得最高,不是順著風。」
– 溫斯頓‧邱吉爾 (英國首相)
------------------------------
“It is a mistake to look too far ahead. Only one link in the chain of destiny can be handled at a time.”

–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rime Minister
「往前看得太遠是個錯誤,人一次只能處理命運裡的一個環節。」– 溫斯頓‧邱吉爾 (英國首相)

星期日, 7月 13, 2014

以客語詩寫史

●以客語詩寫史

六堆客籍文學家研究
論文精要
鍾屏蘭


以詩歌來敘寫歷史是所謂的「詩史」,
這方面曾貴海及陳寧貴皆有相當出色的作品。
曾貴海的家鄉在屏東佳冬,這村莊是屬於南部六堆客家之一。
三百多年來,這裡的先民從渡過海峽黑水溝到南台灣屏東平原,曾歷經閩客械鬥、台灣割據、台灣光復、白色時代及追求民主的過程,詩人以其敏銳的心眼,以敘事詩的形式,直接、間接的將歷史事件、人物故事,婉轉細膩的呈現出來,曾貴海的詩史作品,主要有自大陸移民來台建立家園--〈六堆客家人〉〈故鄉个老庄頭〉;抗日保鄉的悲壯史詩--〈下六根步月樓保衛戰〉、
台灣光復後的白色時代--〈冬夜的面帕粄-記白色年代〉、解嚴後的民主運動--〈台灣菊蘭 -詩送葉菊蘭〉、六堆客家人的變遷--〈平埔福佬客家台灣人〉等。詩人反映歷史背景的詩篇,時間縱深達四百年,空間廣度由屏東佳冬一地,擴及客家六堆地區,更遍及整個台灣各地。內容更從一己親身遭遇,至週遭親朋好友經歷,乃至整個台灣族群之際遇,且從其中又往往能透顯歷史意義和批判,以映現一代整體風貌,故其作品已近乎具有「詩史」價值。
在探討曾貴海以詩寫史的創作用心與動機方面 他認為「哲學有兩個面向:
一個是存在的問題,人是什麼?我是誰?人為什麼活著?
這是屬於認識論、本質論的問題;另一個是生活的問題,人怎麼樣活著?活著的價值如何?這是歷史。

由哲學進入歷史,哲學一定要和歷史結合,沒有歷史就沒有哲學,從歷史中反觀
生命體驗與思考。自大學時代對史觀的培養、歷史的偏好,
發展出社會批判,進而研究人類追求生存與正義理想的歷史,〈步月樓之戰〉不僅書寫歷史,更寫出 面臨戰亂的生存焦慮。用客家詩寫歷史,除了要打破過去
客家詩歌以田園、人物白描鋪敘為基調的創作風格,將客家詩歌帶向另一個的境界,有意挑戰用客家語言做為歷史敘述的可能性以外,更希望能將這段歷史、深刻的戰亂印記作為佳冬人的共同記憶。詩人寫史不能沒有詩的光采,但也不能扭曲歷史的真實性。因此〈步月樓之戰〉的完成時間是比較長的 寫史詩需要經過考據
田調等佐證資料,不能夠完全相信史書的記載。」尤其他認為:
「不同民族在撰寫與自己相關的歷史時難免有所偏頗,這一點要仔細察辨,
不可盡信歷史。歷史之筆是寫給公正無私的歷史看的,
不是為了某一個人寫的。歷史可以有成見,但不能有偏見;
成見是學習的見解,透過累積的經驗和知識來建構書寫,
偏見則是偏頗的成見,是一種謬見。知識份子就是當時代需要的時候,
不妥協並勇於向邪惡的力量抵抗、講真話的人。」

至於陳寧貴也有一部分詩史的歷史詩作品。
分別是「面對---碎裂之戰」、「面對---天光日」、「面對---臨暗」,
這三首客語詩。

陳寧貴先生的看法是:「臺灣這個島,平埔族、原住民在此,
可是幾乎是無政府狀態,林道乾海盜騷擾,只想搶用物資,平埔族人抵抗,卻死傷慘重所以我用「面 對--- 碎裂之戰」;客家族群來此,經營家園,朱一貴之亂,紛擾了客家社區,於是起來保衛家園,而且成功了,所以我用「面對---天光日」,但是接下來,清政府又將之割讓給日本,六堆客家族群又得抵抗日本國家武力的接收,客家族群幾近覆沒,所以我用「面對---臨暗」。」

另外,六堆的過去,除了他的「面對---天光日」、「面對---臨暗」,還有一些描述的早期六堆胼手胝足經營家園的那種韌性, 在在都讓人刻骨銘心。 所以,這可說是發展六堆的特色,希望被其他族群的人看見、驚豔!否則六堆僅剩歷史名詞,將是令六堆客家族群覺得非常遺憾的事。

從上述兩位歷史詩的作者曾貴海與陳寧貴來看,
兩位可說都有相當深刻的史觀、史識。都達到了哲學性的高度,
這是非常難得的成就。

星期六, 7月 12, 2014

●禪說圓覺

●禪說圓覺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具有大根器的人,能一了百了。而中士、“下士聞道,大笑之”,聽得愈多,疑惑愈重,於明心見性,毫無裨益。只要從自身解除因業障而形成的垢衣,才能使珍貴的寶珠顯現。起心精進,即落有為,更何況向外自誇精進,更是於見道無補了。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自性真空,不受薰染,一任他人誹謗、非難,無損正法絲毫。就好像癡人好架火燒天,自取疲累,徒然勞苦而已。見性之人對待毀譽與誹謗、恩恩與怨怨、醍醐與毒藥,都如同啜飲清醇的甘露,一一融歸於不思議的圓覺性海。

星期三, 7月 09, 2014

美之神 / 陳寧貴

美之神 / 陳寧貴

----致詩人彭邦楨


曾驚艷世間千種花姿

她們姹紫嫣紅的眼波

為何停滯在無語的困境裡

你說花非無語

你微笑指點

瞬間天下花朵喧鬧而來



原來你是美之神

悄然治癒

花們孤芳獨賞的自閉

令她們徬徨流浪的芬芳

凝結為情

散播成愛

《讀詩筆記》/ 陳寧貴 ● 客語詩做得恁樣寫

《讀詩筆記》/  陳寧貴
● 客語詩做得恁樣寫
盡分人期待介客家詩人---邱一帆

邱一帆係一個有創作才華、有熱情、有正義感,分客家族群盡期待个客家詩人。佢个客語作品盡有客家人原本味緒,像:「 阿姆个鹹菜 」---   
                

 該日
就像往擺共樣
適收冬過後个田竇肚
阿姆用心血
種下了一行一行个芥菜

該日
就lau往年共款
適日頭曬等个田竇肚
阿姆用汗水
淋出一頭一頭个大菜

分客家人讀佢个作品時節,鼻到頭擺客家人个氣息---我等个開台祖,毋就係用血汗,淋出一頭一頭个客家登真後生?過重要个係,現下佢个詩作既經超脫客家悲情,行出留戀過去傳統客家田園个狹細書寫。這係客語書寫思想个一大進步,分客語詩融入其他族群 「新」詩个大河壩。

最近輒常在邱一帆介臉書,讀到發出正義之聲个詩作 --「九月論斬、大是大非介戲臺、一條古、民主時代,有錢人介時代、大埔,月圓-----」,一看就知在寫麼个,像:「八月中秋月圓圓,老嫩大細慶團圓,竹南大埔缺一角,一屋家人仰般圓。」--大埔,月圓。這寫个就係---「一條古」本詩裡肚个描寫:

佢講起一條古
政府開路屋家人就讓路
路仰般開屋總愛留分人
官員無情怪手無義
偷偷拆忒六坪屋
屋無幾闊,毋過一屋家人和挼
屋無幾闊,毋過寒天燒暖熱天涼

佢講起一條古
屋家人就在該六坪屋
連起感情,抒寫記憶
有人聽著出目汁
有人聽著捶心肝
有人聽著膦火著
有人聽著拆政府

再看--「九月論斬、大是大非介戲臺」:

在民主法治盡烏暗个一日
你擎起大是大非个令旗
親上戰場咒誓斬絕
立法院个膿頭
日見天開

到血流血著
斬毋絕自家个膿包
分大家看現現个惡鬥
這大是大非个問題
兩儕費心神个監聽連線
有日無夜个閱卷
在一擺一擺个記者會審判
演出清廉除奸个戲碼

毋知劇本無寫好
抑係戲仔無做好
還係腳色出問題

本旦大是大非个事件
變到毀憲亂政个局勢

邱一帆詩筆又利又準个描寫,分人有大詩人杜甫講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个感觸,我等看著心臟愛跳出來咧!麼个安做大是大非?分人看現現个係----食人毋贏盤兜走,打人毋贏擲石頭!


客語詩做得恁仰寫,就像邱一帆在「香火」詩中講:「靈堂个排場總會消失,靈堂个奠儀總愛開銷,每一個人總會離開,單淨純真个感動,延續靈前个香火,流動在每一儕人个心靈」,純真个詩心係詩人个香火,毋驚權勢打壓,寫出个詩正能大開大闔有力頭。佢冷眼熱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恁仰毋單只客家人讀過,會感動拍手撳盡多讚,這乜正係「立足客家,放眼天下」个客語書寫。著無?

月出驚山鳥

通常我們用《針掉到地上也可聽見声音》来形容寂静,這是散文式的筆法。而大詩人王维,則有神來之筆,不同凡想!~《月出驚山鳥》來形容寂靜,~月亮出來時,夜晚棲息在山林的鳥,突然被驚嚇。這是空前的大寂静大意境啊!~大詩人的孤寂心境,是:獨钓寒江雪。可不是:獨钓寒江魚。

星期二, 7月 08, 2014

詩人彭邦楨墨寶

詩人彭邦楨墨寶

寧以杜甫清秋興
貴飲陶潛濁酒杯

全人類都在流浪

從八十年代之後,台灣詩壇開始從抽象超現實的詩風,走向明朗關切現實。羅門也寫了很多的入世作品,如為台灣大地震而寫的「921號悲愴奏鳴曲」、「詩人作家對號入座」、「全人類都在流浪」、「卡拉ok」、「搖頭丸」、「傾斜的二十一世紀」、「麥當勞午餐時間」、例如「全人類都在流浪」--

  人在火車裡走
  火車在地球裡走
  地球在太空裡走
  太空在茫茫裡走
  誰都下不了車
  印在名片上的地址
          全是錯的

這是一首充滿幽默諷刺的詩,形式是小品,內涵卻很浩大,讀來令人莞爾又心酸。

羅門還有許多未被注意到的寫實小品詩,讀這些詩更能看見真正的詩人羅門。羅門也多次強調,他的詩眼是從看見現實的「麵條」、「金條」,透視到更高遠無限,永遠橫跨天地的「線條」 。


如是我聞

“Accept the challenges so that you may feel the exhilaration of victory.”
– George Patton, General
「接受挑戰好讓你能感受勝利的喜悅。」
– 喬治‧巴頓 (將軍)

“Every artist was first an amateur.”
– Ralph Waldo Emerson, Poet
「每位藝術家一開始都是外行人。」
– 拉爾夫‧愛默生 (詩人)

“I was taught that the way of progress is neither swift nor easy.”
– Marie Curie, Physicist
「我被教導進步的方式既非迅速亦非容易。」
– 瑪麗‧居里夫人 (物理學家)

“When a man dies, if he can pass enthusiasm along to his children, he has left them an estate of incalculable value.”
– Thomas Edison, Inventor
「當一個人死時,若他能將熱忱傳承給他的孩子,他已留給他們一個價值難以計算的遺產。」– 湯瑪斯‧愛迪生 (發明家)

“Without faith, nothing is possible. With it, nothing is impossible.”
– Mary Bethune, Educator
「沒有信念,沒有事情是可能的。有了它,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
– 瑪麗‧白求恩 (教育家)

“Courage is like a muscle. We strengthen it with use.”
– Ruth Gordon, Actress
「勇氣像肌肉,我們經由使用來加強它。」
– 露絲‧戈登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 Talent will not;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unsuccessful men with talent. Genius will not; unrewarded genius is almost a proverb. Education will not; the world is full of educated derelicts. Persistence and determination alone are omnipotent. The slogan “Press On” has solved and always will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race.”
– Calvin Coolidge, the 30th President of the U.S.
「世上沒有東西可以取代堅持。才華不能,沒有東西比有才華但沒成功的人更普遍。天才不能,未得回報的天才幾乎已成格言。教育不能,這世上充斥著有學問的遊民。單是堅持及決心已是萬能。『繼續下去』這個標語已解決並將永遠解決人類的問題。」– 卡爾文‧柯立芝 (美國第 30 任總統)

“The first and best victory is to conquer self.”
– Plato, Greek philosopher
「 第一個及最好的勝利是戰勝自己。」
– 柏拉圖 (古希臘哲學家)

“Too many people overvalue what they are not and undervalue what they are.”
– Malcolm Forbes, Publisher
「太多人過於重視他們不是什麼樣的人,而過於輕視他們是什樣的人。」
– 邁爾康‧富比士 (雜誌發行人)

“If you don’t design your own life plan, chances are you’ll fall into someone else’s. And guess what they might have planned for you? Not much.”
– Jim Rohn, Author
「如果你不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你將可能落入別人的規劃。而猜猜他們可能為你規劃了什麼?不多。」– 吉姆‧羅恩 (勵志作家)

“A loving person lives in a loving world. A hostile person lives in a hostile world. Everyone you meet is your mirror.”
– Ken Keyes, Personal development author
「有愛心的人住在有愛心的世界,有敵意的人住在有敵意的世界。每一位你遇到的人都是你的鏡子。」– 肯‧凱耶斯 (勵志作家)

“High expectations are the key to everything.”
– Sam Walton, Wal-Mart Founder
「高期待是每件事的關鍵。」
– 山姆‧沃爾頓 (沃爾瑪創辦人)

“If you want risk taking, set an example yourself and reward and praise those that do.”
– Jack Welch, General Electric CEO
「如果你想冒險,以身作則並獎勵及稱讚那些冒險的人。」
– 傑克‧韋爾許 (奇異公司執行長)

“Set peace of mind as your highest goal, and organize your life around it.”
– Brian Tracy, Motivational coach
「把心安設為你的最高目標,然後依它來規劃你的人生。」
– 布萊恩‧崔西 (勵志教練)

客語詩評介


從破繭到主體建構:
客語現代文學的
發展及其意義
文摘
●方耀乾


●陳寧貴的客語詩評介

陳寧貴的客語詩作
經常探討客家先民遷移台灣開墾的情形,具有歷史性的視野,同時兼具台灣主體性的思考。他的〈濫濫庄〉寫出了客家先民冒險渡海來台的艱辛,但也道出了客家人不畏艱險的硬頸打拼精神:


十八世紀初
我等離開貧苦个原鄉嘉應州
為了絡食,硬心同阿爸阿姆道別
留下目汁
同越行越沈重个心事


渡海來台時節
台南一帶已有泉漳人開發
再也尋毋到地跡著腳
我等祇有跈等下淡水河南下
蓋像分麼个命運帶著
一步一個腳跡
慢慢行入荒涼个高屏平原

我等知得從今以後
客家山歌會適這響起
同原鄉个父老兄弟對唱

我等尋著一塊地安頓自家
這下正有時間
偷偷整理艱苦个心事
恬恬去聽
命運進行曲


這塊分我等生活个地跡

                                                
 

                                                
 

                                                
 
                     由於地勢低,一落雨
就氾濫成災,泥漿亂竄
蓋像想愛將我等驅出這地方
毋過我等个硬頸精神
毋會放過我等自家

我等已經準備好
一面唱山歌
一面將家園從泥漿底肚
撈起來。 62


陳寧貴這首〈濫濫庄〉
描寫其客家先民三百年前渡海來台的情形。整首詩基本上接近敍事詩的筆法,也就是將整個客家人移墾的前因後果一一道來,因此適宜用白描的手法來呈現,目的在於讓讀者清楚了解其過程。而即使客家先民遭受種種磨難,他們卻能夠發揮其硬頸精神與樂觀的天性,「一面唱山歌一面將家園從泥漿底肚撈起來。」一般吾人對福佬人及客家人移民台灣的認知是:因為福佬人較早移民來台,所以先佔據西部平原大片土地,而由於客家人較晚來台,因此只能居住在丘陵地。此類說法與陳寧貴〈濫濫庄〉裡的敍述若合符節。

此外,陳寧貴亦是一位具有反思能力的客語詩人,他以反諷的筆法寫出現今人們對客家文化的淺薄認知,大多停留在口腹之慾的物質層面,已很少人會去進一步探究客家先民來台的艱辛歷史,詩人寫出他的憂慮。我們來讀〈頭擺〉:


毋知 六堆介頭擺事情
毋知 忠義亭介風雲血汗
淨知 美濃粄條
淨知 萬巒猪腳

客家文化
就恁樣跈等
粄條同猪腳
蓋暢快入胃腸底背
變成消化 63


短短的詩行,卻道盡詩人長長的嘆息。

為什麼人們只知道「美濃粄條」、「萬巒豬腳」,而不識先人走過的足跡「六堆事件」、「忠義亭風雲」。這難道是二十一世紀所謂後現代的淺碟文化現象?一般民眾從電視媒體、報章雜誌所認識的客家文化,若非前述的「美濃粄條」、「萬巒豬腳」,頂多就只是講客家話、唱客家山歌、喝客家擂茶等刻板印象,再深一層就講不出來,即使身為客家子弟者也多是如此。陳寧貴的〈頭擺〉雖以諷刺的筆法意圖點醒眾人,但其語重心長呼喚客家子弟重視族群母語與文化的起心動念,著實令筆者動容。

星期一, 7月 07, 2014

煲粥時要注意火候,「大火煲滾,小火煲透」,就是用大火將水燒開,然後再用小火將粥煲熟,也就是「大火攻,小火烘」。

做人做事寫作,大概也可以借用吧!

盡日無人屬阿誰

一樹春風千萬枝
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豊西角荒園裡
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是白居易的柳枝詞,道盡人生也有自閒自適,自得其樂,平淡而單純的幸福。

星期日, 7月 06, 2014

六堆客籍文學家研究

六堆客籍文學家研究
論文精要
●鍾屏蘭

利玉芳便就文學創作上
 給將來欲做文學創作及客家文學創作之後進晚輩,一些具體建議時說: 有感動就寫出來,雖然有時會斷(思緒)「,但是想到了愛搶快拿出來寫,有時寫好久久再拿出來看心情沒共樣,再修改。 創作有時係一個衝動、生活个感覺。作家的頭腦常常像地球樣子無日無夜儘轉,想愛捉著精神的語言感覺,筆就按呢動起來,有感動个時節假使係沒拿筆記起來會睡毋落覺蓋痛苦,寫好寫壞不管,就愛把當時个衝動、感動搶快記錄下來,盡像完成初步的記憶存檔,頭腦清楚的時節再來整理完稿。」

馮喜秀老師,他自言:
能用客家話寫的書,送給親友、鄰舍,或學校團體 當做是學習客語 教學客語和研究客語文學的最佳教材 是件最為高興的事。

他為了傳承客家文化和客家語言,出錢出力;
更難得的是內、外孫回來,一定用他最標準六堆的客家四縣腔與孫子們交談,或教他們背他創作的詩,也指定他們要背熟唐詩三百首,以及千字文…等。他想起目前的年輕朋友,在眾人面前不敢用客家話交談,很不以為然,他非常希望由客委會的帶領下,所有的薪傳師及客家籍的老師、家長們共同努力。期待著能把說客家話的風氣,帶到臺灣每一個角落。

同時他還用客家話說到
活絡客家語不要讓客家文學消失方面,第一要在:用字用詞、詞句亇轉換使用研究上下工夫。另外,他還提到仰仔分客家話(字詞)生命起來,他認為將語言文字生命起來,就係將客話用文字表達寫出來。這毋單只係文學,也係文化亇一切。表達作品─詩、散文、小說、劇本奈一種都好。為著客家文學、文化傳承,不管寫好毋好,就大膽寫、憨憨寫、多多寫!

在陳寧貴先生方面,
他也是滿腔熱血的對後輩期許。他認為語言必須有文字,才有根,才不會失傳;平埔族文化消失殆盡,原住民文化,剩下耆老會說而沒文字,客家文化若沒有文字記錄流傳,很快會步著這兩種文化後塵,年輕一輩的人不知失去文化的悲情。所以他認為客語教學書寫非常重要,由簡入繁,先教小朋友用客語寫一行詩再進入兩行詩,再互相觀摩,這個方法持之以恆,小朋友才能會講了又會寫。教育好新生代,讓新生代以客家人為榮,六堆才能風光長存;客委會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說是「雷厲風行」推動「四海大平安」,呼喚客家語族的原魂,是令人感動的;小學的母語教師,客語族的薪傳師, 也隨著客委會的腳步,推動母語的傳承,客家語表達無礙之後,自然會有令人驚豔的客語文學的創作出現。

曾貴海醫師方面,
他認為客家的原始社會結構就是一種生命的哀愁。但唯有了解苦難 哀愁的人, 才能真正的活著, 這種特色有正面也有病態的一面。從正面來說,貧困促使客家民族藉此勤奮向上,由讀書改變社會地位,遠離窮苦邊緣。就病態的一面來說,這些知識份子很可能在追求社會地位的過程中拋棄、隔絕、切斷了客家,這是很弔詭的事。比方說,佳冬出身的醫生不在少數,但真正回鄉服務貢獻的卻是屈指可數。客家的改變由於空間的開放、社會結構及價值觀的改變。空間的開放,打破內外的界線,經濟文化的對流、城鄉共構化,造成外來文化的湧入、客家元素與菁英份子流出,語言、文化的改變,造成「客家社會河洛化」。時間一久,整個客家的文化就會被沖淡淹沒,客家的生活方式和記憶也面臨被遺忘的危機;再者,客家社會結構由傳統農業轉向工商業,造成價值觀的改變, 亦是無法抵擋的時代潮流結果。 客家的危機在於族人沒有建立一個,「回歸故鄉」的價值觀,讓客家語言、
文化主體逐漸消失,原有的價值觀成為次級的、不重要的,
這是當前最大的危機。

所以他一再強調:
「詩是一種文化的重生,特別是對客家。詩歌是記憶的重生,透過語言、文字喚起讀者的記憶,進而重新探索、理解、詮釋生活的世界。眼前看似平凡的景物,透過詩人的思想重構與情感表達,可以讓讀者重新去體會和感受,喚起過去的生活史與作品產生對話和感動。詩人就像是魔術師,化平凡為神奇,這也是詩歌美學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年輕人要盡量用客語多多創作。
------------------
六堆客籍文學家研究
文 摘
●鍾屏蘭

利玉芳及馮喜秀
都歷經用華語詩翻寫成客語詩的過程。如利玉芳「向日葵」中第二輯「客家台語詩」中首次出現客家詩的作品,其中<鞋子>和<瓦窯>就是從原有的華語作品翻寫的, 馮喜秀一開始也都先將華語童詩作品改寫成客語作品開始。他在屏教大出版、《細人仔‧細人仔童詩百首》中,還有不少早期將華語兒童詩改寫成客語的作品。

同時陳寧貴也說:
「由於我們的教育與母語書寫完全脫節,自從我們七歲進入小學後,我們腦袋裡的母語思想路徑,就慢慢地被華語悄悄掉了包,到後來可能連說母語都不輪轉,而且已習慣用華語思考了,因此要進入母語書寫園地,彷佛找回自我原始的臍帶回歸出生地,這得經過一番艱苦的自我學習過程,才能真正登堂入室。」

至於曾貴海更直言:
「我的詩作量比較多,有些是因為感情的觸發,像是客家詩的創作就像是祖靈的召喚,讓我重新思考、探索、發掘並重構記憶去創作。」又說:「有一部份作品是有意展現客家語言的推演,嘗試以現代用語及口語置入客家詩,讓客家詩作可以寫景和敘述、有意象、有浪漫感性,更具時代性。」

籬間小花

又逢假日,轻鬆點
讀讀周霆震的
《籬間小花》~

小小閒花分外红
野人籬落自春風
江南多少繁華地
盡在寒烟蔓草中

六堆客籍文學家研究

六堆客籍文學家研究
---利玉芳、馮喜秀、陳寧貴、曾貴海
論文精要
●鍾屏蘭

第一節
各文學家共同點
一、 出身鄉下,開始創作時間早
從各作家的口述歷史中,可發現四位客籍作家不約而同皆是出身屏東鄉下,
從少年時期即已展現對文學的喜愛,且開始創作。
如利玉芳是出身屏東縣內埔鄉下,從小學寫日記開始便展露她對文字敘寫的
興趣。到初中時代就用「綠莎」个筆名發表過散文(村落已寂寥)。在就讀高雄
高商夜間部時在《中國婦女週刊》上陸續發表散文。
又如馮喜秀,他也是出身屏東麟洛鄉下,在他國小五年級時,便得到五年級
作文比賽首獎,這是啟動他創作興趣的開始,然後到了初中,開始寫學府風光來
投稿,多次獲得中學雜誌百字徵文刊登,從此他一路堅持寫作,在屏師(1956.09
1959.08)的三年時間,奠定了他終生投入兒童文學之路。
再如陳寧貴先生,出身內埔富田村鄉下,八歲遷居屏東竹田。他一樣從小
學並已對文學作品有興趣,高中時期即已投稿至水星詩刊發表詩作,並受邀加入
年輕新銳作家組成的主流詩社。並投身文學創作,散文、小說、詩歌都有其作品。
奠定其後在文壇詩壇大放異彩的基礎。
最後如曾貴海先生,他出身屏東佳冬鄉下,讀高中二年級時,在《雄中青
年》發表第一首詩,從此覺得寫詩是一種光采,就一直從事詩的創作。
所謂英雄出少年,連文學創作似乎也不例外。這四位作家,皆是出身屏東鄉
下,但地域不是寫作的限制,從少年時期即已展現對文學的喜愛,且開始創作。
初中高中的少年時期皆已有作品被刊登出來,雖各有不同職業,如利玉芳務農,
馮喜秀是小學老師,陳寧貴由軍轉商,曾貴海是醫生,但皆自少年即創作不輟,
終成為業餘的文學作家。
6

二、 早期皆從華語寫作開始
四位客籍作家不約而同皆是從華語寫作開始 當然這與當時全面華語教育,,
以華語說讀寫作的教育環境有關。當然客語有音無字,創作限制太多也是重要原
因。
雖然如此,但他們也不約而同的認為,用華語寫詩鍛鍊有其成效,如陳寧貴
先生說的「好作品必求其深廣度,創作手法不過是順應作品深廣度而衍生。目前
寫客語詩的作家都經過華語詩的階段,可見寫華語詩、客語詩的創作手法是一
樣的,只是客語詩,多了一個客家用字的推敲。」
又如利玉芳及馮喜秀都歷經用華語詩翻寫成客語詩的過程。利玉芳說:「用
華語翻作客語个除了有『鞋』『瓦窯』還有『掌紋』『還福』『臨暗』『獵人與、、、、
我』『嫁』『孕』『鹽』等,但是沒再出版。」馮喜秀一開始也都先將華語童詩、、、
作品改寫成客語作品開始。
所以歸結他們的寫作歷程,幾乎都先從華語開始創作,也從華語文學作品琢
磨他們的寫作技巧,而且都有相當成效,原因無他,因為都是文學作品,都須有
相當深度廣度,及運用相當的表達技巧,寫客家文學只是換了一種文字來創作罷
了。
三、 回歸客語創作的心路歷程
在回歸客語創作的時間及心路歷程上,四位客籍文學家也有相似的情況。他
們可說都是在 70 年代之後,在還我母語運動中深深受到刺激,促發了他們嘗試
克服困難,用客語來寫作。如陳寧貴先生說:「民國 79,黃恆秋先生出版了全台
灣第一本完全以客家語寫的客家詩集《擔竿人生》。由於「擔竿人生」的出版,
客籍詩人可能受此書的啟發,以及有此書的範本可依後,才漸漸有能力從「有音
7

無字」的困境中破繭而出,用客語書寫的詩人也就從此紛紛現身了。經過十餘年
的發展下來,才有目前客語詩的創作局面。」所以他門大約都在 90 年代以後,
開始踏出常識的足跡,運用華語轉譯、到用客語思考,克服用字困難,才逐步轉
型成客語書寫。
如利玉芳及馮喜秀都歷經用華語詩翻寫成客語詩的過程。如利玉芳「向日
葵」中第二輯「客家台語詩」中首次出現客家詩的作品,其中<鞋子>和<瓦窯
>就是從原有的華語作品翻寫的, 馮喜秀一開始也都先將華語童詩作品改寫成
客語作品開始。他在屏教大出版、《細人仔‧細人仔童詩百首》中,還有不少早
期將華語兒童詩改寫成客語的作品。
同時陳寧貴也說:「由於我們的教育與母語書寫完全脫節,自從我們七歲進
入小學後,我們腦袋裡的母語思想路徑,就慢慢地被華語悄悄掉了包,到後來可
能連說母語都不輪轉,而且已習慣用華語思考了,因此要進入母語書寫園地,彷
佛找回自我原始的臍帶回歸出生地,這得經過一番艱苦的自我學習過程,才能真
正登堂入室。」
至於曾貴海更直言:「我的詩作量比較多,有些是因為感情的觸發,像是客
家詩的創作就像是祖靈的召喚,讓我重新思考、探索、發掘並重構記憶去創作。」
又說:「有一部份作品是有意展現客家語言的推演,嘗試以現代用語及口語置入
客家詩,讓客家詩作可以寫景和敘述、有意象、有浪漫感性,更具時代性。」
綜合詩人的說法,從華語回歸母語客家語來創作,並不是容易的事,但是
就向祖靈的召喚,就像回自原始的臍帶,回歸出生地,都經過經過一番艱苦的自
我學習與回歸過程。
四、 作品充滿對成長鄉土之懷思
四位客籍詩人的作品中,可說都充滿了深厚的對成長鄉土的懷思。
8

利玉芳認為創作的背後往往有某些動人的背景故事,她說:「所謂的創作背
景一定係在成長過程中影響生命深刻記憶的地方,並且認為有表現時代風景、民
間人文意義抑或表現諷刺性的味緒,像『掛紙』、『珍珠米』、『拜揶』、『稈棚』、『臨
暗』『掌紋』『回娘家』『屏鵝公路的秋天』『向日葵』『濛紗煙』『貓』等等、、、、、、
的原生客語創作的作品還是因為場合需要臨機翻譯成客語的詩文加減都有行過
家鄉生活的背影。」
又如馮喜秀在<細人仔、細人仔」客語童詩百首>中,其中作品完完全全跟
孩童相關,所以書名為「細人仔」。闡述、影射、透明孩兒從小到大生活、天性、
教育、愛心、行為、遊樂、心理意象、愛大自然的心境,每ㄧ首都深富著孩子們
天真可愛的心境—他發現童心即天使、即文字、即心靈、即藝術、即生活、即語
言、由於對孩子的純真感觸,他用詩語串聯百首。看完這百首詩之後,你ㄧ定會
覺得馮老師與女兒用這百首詩,把ㄧ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用童詩給敘述得詩情畫意,
把客家族群的生活習慣以及客家文化的精髓,用童詩來表達,可以看出有其獨特
的風格。
又如陳寧貴先生,他談他客語詩的描寫角度時說:「描寫別人疏忽或未見的
切入點,化腐朽為神奇,題材廣範點。我在「發夢還佇田坵挲草」,客家婦女與
小孩的角色輪流出現,母親工作一整天,小孩玩得一整身汗,母親的角色,工作、
家事那是天生的使命,小孩嘻鬧玩耍,吃過晚飯小孩在禾埕繼續嘻鬧,但是母親
已在禾埕涼風中睡著了 「這時節介阿姆 會毋會發夢 夢到自家還佇田坵挲草」,,,,
你看這就是客家婦女,累了睡一覺,然後看著小孩長大。」他又說道他在詩中的
故鄉:「由傳統到現代,懷舊不黏舊,立足傳統放眼現代和未來。我寫客家詩最
大的回饋,就像在外面遊蕩久了,回到家裡的那種感覺 -----感覺回到心靈的故
鄉。」我雖很懷念故鄉的事物,但其實我還是希望故鄉的鄉親富足快樂。」
至於曾貴海談到他詩作的景點說:「我詩作的景點都是我生命、記憶停留的
地方。佳冬是六堆唯一靠海的地方,從中學開始我就喜歡到海邊遊玩和看書、看
夕陽、看海,沒有人的時候就跳下去游泳,讓自己身處在一個遠離人群,與大自
9

然對話的空間。中年後回家鄉,常在黃昏時候,搬一張椅子,坐在庭院,看著田
野落日,從附近的檳榔樹到遠方的風景及天空盡在眼前,這種景象常常是容易感
動詩人的家鄉景色和情懷。」
綜合上述可知,四位客籍詩人的作品中,可說都充滿了深厚的對成長鄉土的
懷思。而且用一隻詩筆努力的要把故鄉故土情懷,用心勾勒出來,可以看得出來
詩人對成長鄉土的一往情深。
五、從文學美學觀點抒發對客家文學未來期許
四位客籍文學家,一如鍾鐵民先生說的「沒有客家意識寫不出具有客家靈魂
的詩篇,沒有家鄉土地之愛不能創作出有血肉感情的作品」。它門在深度訪談中
不約而同從文學美學觀點表達了對客家文學未來的期許。
如利玉芳便就文學創作上 給將來欲做文學創作及客家文學創作之後進晚輩,
一些具體建議時說: 有感動就寫出來,雖然有時會斷(思緒)「,但是想到了愛
搶快拿出來寫,有時寫好久久再拿出來看心情沒共樣,再修改。 創作有時係一
個衝動、生活个感覺。作家的頭腦常常像地球樣子無日無夜儘轉,想愛捉著精神
的語言感覺,筆就按呢動起來,有感動个時節假使係沒拿筆記起來會睡毋落覺蓋
痛苦,寫好寫壞不管,就愛把當時个衝動、感動搶快記錄下來,盡像完成初步的
記憶存檔,頭腦清楚的時節再來整理完稿。」
又如馮喜秀老師,他自言:能用客家話寫的書,送給親友、鄰舍,或學校團
當做是學習客語 教學客語和研究客語文學的最佳教材 是件最為高興的事。,、,
他為了傳承客家文化和客家語言,出錢出力;更難得的是內、外孫回來,一定用
他最標準六堆的客家四縣腔與孫子們交談,或教他們背他創作的詩,也指定他們
要背熟唐詩三百首,以及千字文…等。他想起目前的年輕朋友,在眾人面前不敢
10

用客家話交談,很不以為然,他非常希望由客委會的帶領下,所有的薪傳師及客
家籍的老師、家長們共同努力。期待著能把說客家話的風氣,帶到臺灣每一個角
落。
同時他還用客家話說到活絡客家語不要讓客家文學消失方面,第一要在:用
字用詞、詞句亇轉換使用研究上下工夫。另外,他還提到仰仔分客家話(字詞)
生命起來,他認為將語言文字生命起來,就係將客話用文字表達寫出來。這毋單
指係文學,也係文化亇一切。表達作品─詩、散文、小說、劇本奈一種都好。為
著客家文學、文化傳承,不管寫好毋好,就大膽寫、憨憨寫、多多寫!
在陳寧貴先生方面,他也是滿腔熱血的對後輩期許。他認為語言必須有文
字,才有根,才不會失傳;平埔族文化消失殆盡,原住民文化,剩下耆老會說而
沒文字,客家文化若沒有文字記錄流傳,很快會步著這兩種文化後塵,年輕一輩
的人不知失去文化的悲情。所以他認為客語教學非常重要,敎小朋友寫一行詩再
進入兩行詩,再互相觀摩,這個方法持之以恆,小朋友才能會講了又會寫。教育
好新生代,讓新生代以客家人為榮,六堆才能風光長存;客委會 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可說是「雷厲風行」推動「四海六大平安」, 各客家語族的原魂,
是令人感動的;小學的母語教師,各語族的薪傳師, 也隨著客委會的腳步,推
動母語的傳承,客家語表達無礙,自有令人驚豔的創作出現。
最後在曾貴海醫師方面,他認為客家的原始社會結構就是一種生命的哀愁。
但唯有了解苦難 哀愁的人 才能真正的活著 這種特色有正面也有病態的一面。、,。
從正面來說,貧困促使客家民族藉此勤奮向上,由讀書改變社會地位,遠離窮苦
邊緣。就病態的一面來說,這些知識份子很可能在追求社會地位的過程中拋棄、
隔絕、切斷了客家,這是很弔詭的事。比方說,佳冬出身的醫生不在少數,但真
正回鄉服務貢獻的卻是屈指可數。客家的改變由於空間的開放、社會結構及價值
觀的改變。空間的開放,打破內外的界線,經濟文化的對流、城鄉共構化,造成
外來文化的湧入、客家元素與菁英份子流出,語言、文化的改變,造成「客家社
11

會河洛化」。時間一久,整個客家的文化就會被沖淡淹沒,客家的生活方式和記
憶也面臨被遺忘的危機;再者,客家社會結構由傳統農業轉向工商業,造成價值
觀的改變 亦是無法抵擋的時代潮流結果 客家的危機在於族人沒有建立一個,。「回
歸故鄉」的價值觀,讓客家語言、文化主體逐漸消失,原有的價值觀成為次級的、
不重要的,這是當前最大的危機。
所以他一再強調,:「詩是一種文化的重生,特別是對客家。詩歌是記憶的
重生,透過語言、文字喚起讀者的記憶,進而重新探索、理解、詮釋生活的世界。
眼前看似平凡的景物,透過詩人的思想重構與情感表達,可以讓讀者重新去體會
和感受,喚起過去的生活史與作品產生對話和感動。詩人就像是魔術師,化平凡
為神奇,這也是詩歌美學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年輕人要盡量用客語多多創作。
第二節
客籍詩人各有特色
四位客籍詩人中,相同之處已如前述,但相異之處則為彼此各有特色,不
失文學家之所以成為文學家,必有其獨特性、創造性。
一、童詩創作方面
童詩創作方面,分別是利玉芳及馮喜秀兩位有這方面的作品,另外陳寧貴及
曾貴海則完全沒有這類作品。
利玉芳及馮喜秀兩位不同的是,馮喜秀老師畢業於屏東師專,終身服務於國
小,故所有創作幾乎皆與兒童相關的兒童文學作品,尤其童詩更是其中最大宗。
利玉芳則主要從事農莊經營,各類作品均有,兒童文學及童詩只是佔其作品的一
部分。
在馮喜秀老詩方面,他在教育崗位上,共服務了 36 年,課餘之暇,致力於
兒童文學寫作,以及教學心得發表於報章雜誌上。民國 64 1 月,參加板橋教
師研習會第四期兒童文學寫作班結業後,對兒童語文的教學和寫作,更加熱衷積
12

極。擔任縣國語科輔導員五年,及參與教師研習營,不遺餘力。講授童詩、童話、
童劇、推廣兒童文學。馮老師認為文學是主流,文學與語文息息相關,不能分離;
他的理想是:『從文學著手,大量閱讀中外文學名著,再引導學童學好語文,尤
其先「說」和「寫」,再回首文學創作。』馮老師一生熱愛兒童,寫作時,隨興
而起,以自己童年、學生,加上家裡的孫子們,作為寫作的背景和題材。他在華
語方面的著作有:【草地上的小麻雀童詩集】【希望烏童話集】【放風箏的手感、、
恩童詩集】…等。馮老師繼過去 30 年教學與寫作經驗,加上退休後更多的時間,
完成的著作有:《阿姆做个花童詩集》──屏教大出版、《細人仔‧細人仔童詩百
首》──客家委員會出版。去年(1005 月《麼人最快樂童話集》──客家委
員會出版。
台南下營利玉芳老師則是經營「鵝教學生態農場」。我們去訪談她時,一下
車利玉芳老師熱情的迎接我們,才一進入農場,只聽利老師:「你們看,就像這
樣,就像這樣」,(利玉芳老師指著停滯在小鵝面前,一雙銳利的眼神緊盯著小
鵝,準備衝刺的貓)「我的那首“貓"當時就是像這樣,一隻貓一雙炯炯有神的
眼睛,盯著剛出生的小鵝準備伺機而動,就像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來的。」哇!原
來那首 1987 年得到吳濁流新詩獎正獎及第二屆陳秀喜詩獎的“貓"創作當時狀
況就在眼前。
回顧利玉芳的詩歌創作,1987 年就以"貓"得到吳濁流新詩獎正獎的肯
定。
1989 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活的滋味>。1991 年,從<活的滋味>中挑出
"貓"、"遙控飛機"、、等十一首詩,以漢、日、英三種不同文字對照的方式,
出版了第二本詩集"貓"。並以"貓"獲得第二屆陳秀喜詩獎,之後,陸續出版
詩集:<向日葵>、<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兒童文學獎:<小園丁>、<聽
故事遊下營>、<楊逵-壓不扁的玫瑰>、<我家在下營>等,從一位家庭主婦
的身分起家而走入詩的國度,這份成果可謂亮麗。
13

由以上可知,利玉芳及馮喜秀兩位不同的是,馮喜秀老師畢業於屏東師專,
終身服務於國小,故所有創作幾乎皆與兒童相關的兒童文學作品,尤其童詩更是
其中最大宗。利玉芳則主要從事農莊經營,各類作品均有,兒童文學及童詩只是
佔其作品的一部分。
二、女性敘寫方面
客家女性在客家社會幾乎已成為便是的基本特色與標記。客家女性的勤勞、
節儉、孝養公婆、教養子女及以夫為天等種種懿德美行,幾乎都是客語詩人刻畫
描寫的主要對象。四位客籍文學家都不乏這方面的作品。但特別針對這方面發揮
的則屬利玉芳及曾貴海兩位。
利玉芳的作品中,比較有別於男性的是,她從女性的角度寫女性,所以比較
是平視的觀點,也比較是發自女性內心自覺的觀點來寫。與男性看女性那種帶有
同情、憐惜、歌頌、慨歎的氣息口吻不同。 近作〈最後的藍布衫〉便以詩人遠
房叔母遭遇為腳本,描述客家婦女為著子孫的平安,也悼念出征遲歸的丈夫,妻
女們以寬大簡樸的藍衫衣袖拭淚 卻未因鬆爽樣式 釋放出自我來寫客家女性 。,,
另外諸如『掌紋』『還福』『臨暗』 『嫁』『孕』『鹽』、、、、、、『掛紙』『珍珠米』、、
『拜揶』『稈棚』『回娘家』、、、等。幾乎都從女性自我的觀點感受來寫,以"嫁
`為例,詩中主要借小東西像耳環、戒指、手鐲、紗巾、扇子等等來表達,但重
點還是歸到女性的內心自覺,表現傳統與新潮的文化交織,親情和語言圍繞的影
子,是這一首詩特別想要抓住的元素。
另外利玉芳也認為,所謂的詩歌創作背景,一定係在成長過程中影響生命
深刻記憶的地方,並且認為有表現時代風景、民間人文意義抑或表現諷刺性的味
道,像『掛紙』『珍珠米』『拜揶』『稈棚』『臨暗』『掌紋』『回娘家』『屏、、、、、、、
鵝公路的秋天』『向日葵』『濛紗煙』『貓』等等的原生客語創作的作品多少都、、、
14

有走過家鄉生活的背影,更有一份女性自覺的感受。
至於曾貴海,《原鄉‧夜合》詩集中的第一首創作即是〈夜合〉,這首詩主要
是敘寫客家女性宛如他眼中的夜合花 白天不打扮 到了夜晚才綻放溫柔的花香,,。
〈夜合〉寫完以後,便開始一連串對故鄉的記憶回溯與書寫。台灣客籍作家在客
家現代詩創作方面, 不論是書寫的內容情感,或是表達的藝術技巧,屏東籍的
曾貴海創作的《原鄉、夜合》一書,可說最具有動人心靈的力量。該書對於客家
女性的大量敘寫,更是廣泛且具代表性。其中有描寫農家婦女的「背穀走相趜仔
細妹仔」、有描寫洗衣婦女的「清早的圳溝漘」、也有描寫作生意婦女的「去高雄
賣粄的阿嫂」,有參政的女性「台灣菊蘭—詩送葉菊蘭」;另外有愛玩的小女孩「阿
妹看人搞烏龍仔」「隔壁阿妹嫁分我」、;也有高校女生「阿桂姐」;還有客家老婦
人「平埔客家阿婆」「溝背庄个外阿婆」、;更有全面代表客家女性描寫的「夜合
-獻分妻同客家婦女」。不但角色多樣,場景不侷限田裡或家中,時間更從民初
到現在,可說充份顯現了客家婦女鮮明的形象與性格,從中更可探究客家婦女、
生活與文化最深入、最精微的一面。
他認為客家的族性有一半以上是由女性建構的,客家女性建構客家,成為社
會結構中最堅強的部份。客家民族歷經戰亂流離,卻未被消滅或同化,支撐的力
量就是「中國的語言客家化」(華文客家化,hakalization),文字雖然是漢字,
但語言卻在地化、客家化而被保存了下來。另外,客家的基礎結構是勞動力,而
客家女性就佔了勞動力的三分之二,所以他在詩歌中歌頌女性。他的詩歌很少書
寫男性,是因為他認為客家男性與其他民族的差異不大,透過客家女性的書寫,
更能展現出客家的鮮明圖像與特色。〈清早个圳溝滣〉描述清早在河邊洗衣服的
客家婦女,雖然書寫的題材很平凡,但從社會結構來看,這是極具客家特色的「生
存研討會」,藉由群體間的互動,相互了解節慶習俗、交換生活常識。透過客家
語言、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的共鳴,就組成了客家的感受(或稱客家意識),而
1
1
從早期的杜潘芳格女士,到葉日松、范文芳、黃恆秋、利玉芳、張芳慈、邱一帆、吳尚任等,
都有相當多以客家語寫作的客家詩歌作品。
 15

他認為客家意識一定要有社群關係才能產生。
兩位詩人皆寫女性,但切入角度不同,觀察角度也不同,可能正是性別殊異
所形成的差別,值得進一步仔細探究。
一、 以詩寫史方面
以詩歌來敘寫歷史是所謂的「詩史」,這方面曾貴海及陳寧貴皆有相當出色
的作品。
曾貴海的家鄉在屏東佳冬,這村莊是屬於南部六堆客家之一。三百多年
來,這裡的先民從渡過海峽黑水溝到南台灣屏東平原,曾歷經閩客械鬥、台灣割
據、台灣光復、白色時代及追求民主的過程,詩人以其敏銳的心眼,以敘事詩的
形式,直接、間接的將歷史事件、人物故事,婉轉細膩的呈現出來,曾貴海的詩
史作品,主要有自大陸移民來台建立家園--〈六堆客家人〉〈故鄉个老庄頭〉;
抗日保鄉的悲壯史詩--〈下六根步月樓保衛戰〉、台灣光復後的白色時代--
〈冬夜的面帕粄-記白色年代〉、解嚴後的民主運動--〈台灣菊蘭 -詩送葉
菊蘭〉、六堆客家人的變遷--〈平埔福佬客家台灣人〉等。詩人反映歷史背景
的詩篇,時間縱深達四百年,空間廣度由屏東佳冬一地,擴及客家六堆地區,更
遍及整個台灣各地。內容更從一己親身遭遇,至週遭親朋好友經歷,乃至整個台
灣族群之際遇,且從其中又往往能透顯歷史意義和批判,以映現一代整體風貌,
故其作品已近乎具有「詩史」價值。
在探討曾貴海以詩寫史的創作用心與動機方面 他認為「哲學有兩個面向:,:
一個是存在的問題,人是什麼?我是誰?人為什麼活著?這是屬於認識論、本質
論的問題;另一個是生活的問題,人怎麼樣活著?活著的價值如何?這是歷史。
由哲學進入歷史,哲學一定要和歷史結合,沒有歷史就沒有哲學,從歷史中反觀
生命體驗與思考。自大學時代對史觀的培養、歷史的偏好,發展出社會批判,進
而研究人類追求生存與正義理想的歷史,〈步月樓之戰〉不僅書寫歷史,更寫出
16

面臨戰亂的生存焦慮。用客家詩寫歷史,除了要打破過去客家詩歌以田園、人物
白描鋪敘為基調的創作風格,將客家詩歌帶向另一個的境界,有意挑戰用客家語
言做為歷史敘述的可能性以外,更希望能將這段歷史、深刻的戰亂印記作為佳冬
人的共同記憶。詩人寫史不能沒有詩的光采,但也不能扭曲歷史的真實性。因此
〈步月樓之戰〉的完成時間是比較長的 寫史詩需要經過考據 田調等佐證資料,,、
不能夠完全相信史書的記載。」尤其他認為:「不同民族在撰寫與自己相關的歷
史時難免有所偏頗,這一點要仔細察辨,不可盡信歷史。歷史之筆是寫給公正無
私的歷史看的,不是為了某一個人寫的。歷史可以有成見,但不能有偏見;成見
是學習的見解,透過累積的經驗和知識來建構書寫,偏見則是偏頗的成見,是一
種謬見。知識份子就是當時代需要的時候,不妥協並勇於向邪惡的力量抵抗、講
真話的人。」
至於陳寧貴也有一部分詩史的歷史詩作品。分別是「面對---碎裂之戰」、
「面對---天光日」、「面對---臨暗」,這三首客語詩。
陳寧貴先生的看法是:「臺灣這個島,平埔族、原住民在此,可是幾乎是無
政府狀態,林道乾海盜騷擾,只想搶用物資,平埔族人抵抗,卻死傷慘重所以我
用「面 --- 碎裂之戰」;客家族群來此,經營家園,朱一貴之亂,紛擾了客家
社區,於是起來保衛家園,而且成功了,所以我用「面對---天光日」,但是接
下來,清政府又將之割讓給日本,六堆客家族群又得抵抗日本國家武力的接收,
客家族群幾近覆沒,所以我用「面對---臨暗」。」
另外,六堆的過去,除了他的「面對---天光日」、「面對---臨暗」,還有
一些描述的早期六堆胼手胝足經營家園 那種韌性 在在都讓人刻骨銘心 所以,,,;
他可說是發展六堆的特色,希望被其他族群的人看見、驚豔!否則六堆僅剩歷史
名詞,將是另詩人覺得非常遺憾的事。
從上述兩位歷史詩的作者曾貴海與陳寧貴來看,兩位可說都有相當深刻的史
觀、史識。都達到了哲學性的高度,這是非常難得的成就。
17

伍、結論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分別是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六堆客籍文學家生平及
作品簡介, 第三章作家深度晤談及口述歷史, 第四章六堆客籍文學家生命故事
創作,第五章六堆客籍文學家綜合分析、第六章 結論。
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及執行進度。
第二章為六堆客籍文學家生平及作品簡介 共分四小節 各節分別為利玉芳,,、
馮喜秀、陳寧貴、曾貴海等各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簡介。
第三章為作家深度晤談及口述歷史,共分四小節,各節分別為利玉芳、馮喜
秀、陳寧貴、曾貴海等各作家的深度晤談及口述歷史。
第四章為六堆客籍文學家生命故事創作,共分四小節,各節分別為利玉芳、
馮喜秀、陳寧貴、曾貴海等各作家的生命故事創作。
第五章為六堆客籍文學家綜合分析 分為兩小節 第一節為各文學家共同點,,,
第二節為客籍詩人各有特色。
在第一節各文學家共同點方面,又分成出身鄉下,開始創作時間早、早期皆
從華語寫作開始、回歸客語創作的心路歷程、作品充滿對成長鄉土之懷思、以及
從文學美學觀點抒發對客家文學未來期許等五點加以探討。
第二節客籍詩人各有特色方面,則又將其各有特色,不失其獨特性、創造性
方面加以分述 一是童詩創作方面 分別是利玉芳及馮喜秀兩位有這方面的作品。,,
另外陳寧貴及曾貴海則完全沒有這類作品。利玉芳及馮喜秀兩位不同的是,馮喜
秀老師畢業於屏東師專,終身服務於國小,故所有創作幾乎皆與兒童相關的兒童
文學作品,尤其童詩更是其中最大宗。利玉芳則主要從事農莊經營,各類作品均
有,兒童文學及童詩只是佔其作品的一部分。二是女性敘寫方面。 客家女性在
客家社會幾乎已成為便是的基本特色與標記。四位客籍文學家都不乏這方面的作
18

品。但特別針對這方面發揮的則屬利玉芳及曾貴海兩位。但此兩位各自以男性及
女性的角度與感受切入觀察,各有不同之特色及成就。三是以詩寫史方面。以詩
歌來敘寫歷史是所謂的「詩史」,這方面曾貴海及陳寧貴皆有相當出色的作品。
且兩位可說都有相當深刻的史觀、史識,都達到了哲學性的高度,這是非常難得

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