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31, 2015

子夜懷友

陽光之後 /楊子澗

被一隻野斑鳩叫醒
 牠站在鐵皮屋頂狂呼
 陽光灑過了窄巷的
彩繪 一路彩繪到
 鹿仔樹林梢 傳來
 另一隻野斑鳩的回聲

它真是老了駝了斑駁了
 整個背景也都荒廢了
 陽光側身而過 頹廢
 繼續慢延擴散
 風化黝黑的瓦片
 碎裂一地 只剩
 木造的窗欞兀自在
 晨風中搖曳

時光見證過繁華
 也見證過沒落
 訕笑聲迴向在
 野斑鳩的咕嚕聲以及
 鹿仔樹梢耀眼的陽光

●子夜懷友 / 陳寧貴 
--- 讀楊子澗「倒帶」

光遠了,連天都荒蕪了
一夕間再召回三十年前
尚未荒蕪的天光,想起
從不也可以居的自豪
到最後鹿仔林的自棄
輪迴於山鷹與菅芒間
真正詩人行踪,露華沉重
结滿衣袖

◎附記
詩壇老將楊子澗,最近將花了三十多年方才寫就的作品,
結集交由文史哲出版社出版,內容展露詩人真性情,讀來令人動容。讀「倒帶」往昔浮光掠影不禁撲面而來。記得弱冠北上,相識盡是新銳詩友,如今大多年逾花甲,有些已過古稀,暗思量,不知尚能詩否?想起過了花甲之年的唐代詩人劉禹錫,寫《酬樂天詠老見示》給好友白居易:「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好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但願老友們莫忘了,太陽下山前還會彩霞滿天!


星期六, 5月 30, 2015

清醒的幾個人

●魯迅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洛夫
街衢睡了而路燈醒著
泥土睡了而樹根醒著
鳥雀睡了而翅膀醒著
寺廟睡了而鍾聲醒著
山河睡了而風景醒著
春天睡了而種籽醒著
肢體睡了而血液醒著
書籍睡了而詩句醒著
歷史睡了而時間醒著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著

●周夢蝶
 是誰在古老的虛無裡
 撒下第一把情種?

 從此,這本來是
 只有“冥漠的絕對”的地殼
 便給鵑鳥的紅淚爬滿了。

 想起無數無數的羅蜜歐與朱麗葉
 想起十字架上血淋淋的耶穌
 想起給無常扭斷了的一切微笑……

我欲摶所有有情為一大渾沌


●預告----呼乾啦!擁詩自豪的詩人
 華文現代詩季刊2015.8月號,將推出《詩人一信作品研討專輯》,他於一信詩選的書序中說:「年逾古稀,數度死而後生,現盤存自己,一無所有也不無所期,惟擁詩自重、擁詩自豪」,有人說一語道出詩人一信對於詩的執著,其實「對於詩的執著」數語,尚無法形容詩人一信內心深處對詩的感覺,從擁詩自重自豪中,可知他對詩創作的豪情壯志裡,有著:「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的自信與期盼。

●一信
 不懂戰爭的年齡
被戰爭 逼到悽悽惶惶
 一次又一次配合別人虐待自己
 不懂詩的年齡 不能詩的年代
 愛上了詩 讀詩 寫詩 哭笑於詩
 最後 把夢寫成詩 也寫詩成夢


大醉三千載 小醉五百年
 月醉日醉 醉不完陰陽黑白
 風醉雨醉 醉不盡炎涼世態
 那就 不管年代不管超不超現實
 那就 再搞幾瓶烈酒 呼乾啦!

●老將新秀詩想交會的場域
 《華文現代詩》季刊
2015年8月號徵稿中
2015年7月10日截稿
1. 稿件寄:meihsia@msn.com
2.母語稿:ningkuei@gmail.com
﹝近期稿擠為能盡速刊出作品
 請作者酌選二十行內
 長勿逾十四字稿件最宜﹞
3.「新詩絕句四行詩」徵稿:
 k12134@ms18.hinet.net
(每人2-3首)
 訂閱:(02)23511028 文史哲出版社
 本刊編輯委員:
 彭正雄、鄭雅文、林錫嘉、曾美霞、許其正
 陳福成、落蒂、莫渝、陳寧貴、劉正偉

星期五, 5月 29, 2015

呼乾啦!擁詩自豪的詩人

華文現代詩季刊2015.8月號
《詩人一信作品研討專輯》

●呼乾啦!擁詩自豪的詩人一信  / 陳寧貴

詩人一信曾於1999年10月在乾坤詩刊第十二期,發表「呼乾啦!」這首詩:

大醉三千載 小醉五百年
月醉日醉 醉不完陰陽黑白
風醉雨醉 醉不盡炎涼世態
那就 不管年代不管超不超現實
那就 再搞幾瓶烈酒 呼乾啦!

又於2003年1月在乾坤詩刊第二十五期,發表「自傳」這首詩:

不懂戰爭的年齡
被戰爭 逼到悽悽惶惶
一次又一次配合別人虐待自己
不懂詩的年齡 不能詩的年代
愛上了詩 讀詩 寫詩 哭笑於詩
最後 把夢寫成詩 也寫詩成夢
戰爭過了 詩過了 夢過了 人老了
與墓誌銘商研寫些什麼?結論是:
 戰爭中活著被人逼殺人或被殺
 不戰爭時活著寫詩寫夢
 死了 仍戰爭 仍詩 已沒夢了

與詩人一信相識近三十年,他是個温文儒雅的謙謙君子,言談間臉上總是泛著,如小溪水流過的淺淺的和煦笑容,非常平易近人。然而讀他的詩,隱約可見他内心深處藏著,壯懷激烈,豪情奔放的另一個真正詩人一信。記得多年前他的詩集〈牧野的漢子〉,曾委由我當時主持的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據後來他告訴我,有天他到書報社结帳,感到很驚訝,竟然能夠完全回收印刷成本。足見他的作品詩質精良外,還獲得許多讀者的青睞喜愛。他於一信詩選的書序中說:「年逾古稀,數度死而後生,現盤存自己,一無所有也不無所期,惟擁詩自重、擁詩自豪」,有人說一語道出詩人一信對於詩的執著,其實「對於詩的執著」數語,尚無法形容詩人一信內心深處對詩的感覺,從擁詩自重自豪中,可知他對詩創作的豪情壯志裡,有著:「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的自信與期盼。發表在1961年的作品《夜快車》:

在無敢阻攔的驃悍裡
拆斷了日月的光柱
風雨的利矢
戳穿了霧的矇蔽,無懼於夜的恐嚇
昂然越過戰慄的山水

又如1976年作品《牧野的漢子》:

我是牧野的漢子
山顛狩風月
海上採浪花
揚臂傲立 放聲呼嘯 在
        花之上
     雲之上
放誕之上

皆可讀到詩人一信詩情風貌,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澎湃氣勢!他的作品不管在思想內容,還是形式創意上,有著相輔相成匠心獨運的傑出表現。

依網路資料:「詩人一信第一首詩發表於1956年,刊物為《中華文藝》。1964年,與綠蒂、宇彬合編詩集刊物《中國新詩》。除了詩作外,並曾主編《世界畫刊》、《交通安全月刊》等刊物編輯。之後也協編《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新詩學會》等文藝組織的刊物。1967年,臺灣文界新成立「中華民國新詩學會」,他參與發起與成立,後來擔任理事兼副總幹事,擔任《詩報》主編、《乾坤詩刊》編委等。曾獲得詩人節詩運獎、詩教獎、中國文藝協會詩歌創作獎、中華民國青年學藝大競賽新詩獎、中山文藝等獎項。」從詩人一信的簡歷中,他在詩壇可說身經百戰。他著有詩集《夜快車》、《時間》、《牧野的漢子》、《婚姻有哭有笑有車子》、《一信詩選》、《一隻鳥在想方向》、《一信短詩選》亦可說創意滂沛佳作不斷,為台灣詩壇添增不少光彩。記得2006年一信寫《七十有夢》-- 夢與壯年李白互搶/把豪放詩句及酒性掛在歷史牆壁上/也夢與白居易實驗 解構/天地間的比翼鳥 連理枝/以及天長地久 愛與恨質量之/重組後物化比值。---但願如今年逾八十的詩人一信風采依舊,如《老了真好》一詩所言 : 一身傲骨 兩袖清風/三四好友喝茶談天說地/五六同伴朝起運動舒暢筋骨/七八袍澤偶而團聚歡敘/九分滿足 十分欣慰。

星期三, 5月 27, 2015

《思想起》

《思想起》
●著名醫生 阿圖·葛文德
壽命的延長
改變了年輕人與老年人的關係
崇老文化正在瓦解
現代化的進程
讓年輕人甚少依賴老者的經驗
老年人不再被崇拜
年輕人勇於逃脫家庭期望的束縛
使更多的老人孤獨孑然
●特魯多(EL Trudeau)醫師的墓誌銘鐫刻著
有時,去治癒
常常,去幫助
總是,去安慰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卓文君--迴文詩--春
鶯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鶯。
Orioles chirp, bank willows play in fine spring;
Willows play in fine spring, bright moon at night.
Bright moon at night, fine spring plays with willows
Fine spring plays with willows on bank having chirping orioles.

星期一, 5月 25, 2015

值得思索的「詩觀」

●值得思索的「詩觀」
有一種經驗我想與你分享, 那就是,平面圖看多了會使人視覺模糊。具象,不錯,可以用來解釋物體本身甚至也可以解釋抽像生態,但抽象可以重構具象,具象卻沒有這個功能。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理解到,具像只有解釋功能。卻沒有變化功能。因此也使我們想到詩歌的視覺功能,那就是可以多維而立體。中國的水墨透視法已經告訴我們,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這就是空間感也是物我關係。印象主義繪畫利用顏色在光中的變化從而達到空間意義。這是抽象與具像都所不及的。但後​​來的抽象與立體都從這裡開始。

具像從米開朗基羅,提香,達芬奇開始到安格爾為之蓋棺是一條長遠而艱辛的道路;但抽像也從康定斯基開始到波洛克再次使之輝煌,然而今天也將近夕陽西落。畢加索的地位穩如泰山的理由是因為他在立體中變換著姿勢也變換著人類為之熟悉與從未展現過的一些陌生的精神現象。

你也許會質疑,具像有終結之日,抽像也有。不錯,我們可以在這些現象之間重構抽像以及重新解釋具象。人的精神結構與人文空間在政治,哲學,美學,與各種生態的穿插也是多維的,從這裡開始到宗教關懷,到審美,到辯證也是一條長遠而艱辛的道路。

詩歌,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抒情。
﹝JINGWA﹞

星期日, 5月 24, 2015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兩隻刺蝟在一起
靠得太緊會互相刺痛
離得太遠又會覺得孤寒
唯有各收斂起一半的刺
依偎在一起時
才能獲得温暖而不刺痛

●紀伯倫
獻出你們的心
但不要把自己的心
交給對方保管
要站在一起
但不要挨得太近
因為廟宇的支柱
是分開豎立的
橡樹和柏樹也不在
彼此的陰影下生長

●倉央嘉措
為了今生遇見你
我在前世
早已留有餘地
我坐在菩提樹下
默默不語
你和我之間
僅僅隔著一場夢
沒有誰能夠解夢
解夢的是風

●周夢蝶 ---- 剎那
當我一閃地震慄於
我是在愛著什麼時,
我覺得我的心
如垂天的鵬翼
在向外猛力地擴張又擴張……
永恒──
剎那間凝駐於「現在」的一點;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納入胸懷。

●張默:〈蜂〉16歲時寫的作品  
  立於窗前,守候你的巡幸
  為何,竟似風一般的,虛無蹤影
    
  我幻想著你,有毒的針,誘惑的翼
  你該展佈你的智慧
  穿梭於市街的長廊
  少女的蜜汁究比花的高貴呵
  為何你竟悠悠然視若無睹
     
  偷偷地我跟你至花圃至竹籬
  你的火一樣的銳舌何其可愛
  撫摸花束的柔體,吸取花蕊的精髓
  你要它來滋養你,灌溉你,滿足你
  而你也賜它以不竭的資源
     
  此刻,願你來到我孤寂的心畔
  傾你全生命之力,勇猛地給我一刺吧
  即使擁抱永恆的死亡,我也瞑目

●林泠〈微悟 ──為一個賭徒而寫〉16歲時寫的作品 

  在你的胸臆,蒙的卡羅的夜啊
   我愛的那個人正烤著火

  他拾來的松枝不夠燃燒,蒙的卡羅的夜
   他要去了我的髮
     我的脊骨……

.....................................................................................
《林泠寫〈微悟〉的背景:是當時覃子豪和紀弦兩個大陣營都有固定的人馬在「打麻將」,度過苦悶的日子,也聯絡情感。也有他們之間的朋友會互通、跑兩邊打的如:葉泥、彭邦禎等。*愛的人正在賭博*當時的小女孩林泠喜歡課後跑到紀弦成功中學宿舍,觀看四個大男人打牌的方城之戰的一系列想像。於是乎她就寫了此一系列「四方城」的詩作多發表在早期《現代詩》。本擬出版一本《四方城》詩集,後因故變成《林泠詩集》。》

●《華文現代詩》季刊
2015年8月號徵稿中
2015年7月10日截稿
 稿件寄:meihsia@msn.com
母語稿:ningkuei@gmail.com
﹝近期稿擠為能盡速刊出作品
   請作者酌選二十行內
   長勿逾十四字稿件最宜﹞
訂閱:(02)23511028 文史哲出版社
 本刊編輯委員:
 彭正雄、鄭雅文、林錫嘉、曾美霞、許其正
 陳福成、落蒂、莫渝、陳寧貴、劉正偉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兩隻刺蝟在一起
靠得太緊會互相刺痛
離得太遠又會覺得孤寒
唯有各收斂起一半的刺
依偎在一起時
才能獲得温暖而不刺痛
●紀伯倫
獻出你們的心
但不要把自己的心
交給對方保管
要站在一起
但不要挨得太近
因為廟宇的支柱
是分開豎立的
橡樹和柏樹也不在
彼此的陰影下生長
●倉央嘉措
為了今生遇見你
我在前世
早已留有餘地
我坐在菩提樹下
默默不語
你和我之間
僅僅隔著一場夢
沒有誰能夠解夢
解夢的是風
●周夢蝶 ---- 剎那
當我一閃地震慄於
我是在愛著什麼時,
我覺得我的心
如垂天的鵬翼
在向外猛力地擴張又擴張……
永恒──
剎那間凝駐於「現在」的一點;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納入胸懷。
●張默:〈蜂〉16歲時寫的作品  
  立於窗前,守候你的巡幸
  為何,竟似風一般的,虛無蹤影
    
  我幻想著你,有毒的針,誘惑的翼
  你該展佈你的智慧
  穿梭於市街的長廊
  少女的蜜汁究比花的高貴呵
  為何你竟悠悠然視若無睹
     
  偷偷地我跟你至花圃至竹籬
  你的火一樣的銳舌何其可愛
  撫摸花束的柔體,吸取花蕊的精髓
  你要它來滋養你,灌溉你,滿足你
  而你也賜它以不竭的資源
     
  此刻,願你來到我孤寂的心畔
  傾你全生命之力,勇猛地給我一刺吧
  即使擁抱永恆的死亡,我也瞑目
●林泠〈微悟 ──為一個賭徒而寫〉16歲時寫的作品 
  在你的胸臆,蒙的卡羅的夜啊
   我愛的那個人正烤著火
  他拾來的松枝不夠燃燒,蒙的卡羅的夜
   他要去了我的髮
     我的脊骨……
.....................................................................................
《林泠寫〈微悟〉的背景:是當時覃子豪和紀弦兩個大陣營都有固定的人馬在「打麻將」,度過苦悶的日子,也聯絡情感。也有他們之間的朋友會互通、跑兩邊打的如:葉泥、彭邦禎等。*愛的人正在賭博*當時的小女孩林泠喜歡課後跑到紀弦成功中學宿舍,觀看四個大男人打牌的方城之戰的一系列想像。於是乎她就寫了此一系列「四方城」的詩作多發表在早期《現代詩》。本擬出版一本《四方城》詩集,後因故變成《林泠詩集》。》

刺蝟

@思想起
有人說
兩隻刺蝟在一起
靠得太緊
會互相刺痛
離得太遠
又會覺得孤寒
唯有各收斂起一半的刺
依偎在一起時
才能獲得温暖而不刺痛

●羅伯特‧英格索
快樂不是犒賞
它是一個後果
苦難不是懲罰
它是一個結果
Happiness is not a reward
it is a consequence.
Suffering is not a punishment
it is a result.

話說
人生不久住
猶如拍掌聲
客家話講
無激無愁
食到白頭
莫非要人放寬心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周夢蝶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幾個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 羅智成 ---蒲松齡  
在下多次經過您的宅第
總是燭影搖曳 魅影幢幢
不時貓鳴狗吠或哭聲悽厲
有時還屋搖地裂、風雲變色
夜行動物都夾著尾巴遠遠戒備

僻處自說遣孤憤
索居聊齋傳志怪
這是您選擇的生活嗎?
和死後生態狎膩相處?
陰曹異界比鄰共存
遊魂野鬼隨侍在側
如果可以
這是您選擇的生活嗎?

星期六, 5月 23, 2015

說真話的謊言

●泰戈爾
我的心是曠野的鳥
在你的眼睛裡
找到了它的天空

●畢卡索
藝術是個謊言,
但卻是一個說真話的謊言

●赫曼赫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
永遠流浪的悉達多

●福克納
 好的藝術家,認為
 任何人也不能教他
 他特別虛榮,不論
 以前的作家多麼優秀
 他也要超越他們

●卡謬
 在冬天的深處,
 我終於知道,
 在我身體裡面
 有無法征服的夏天。

●福祿貝爾
我們描繪 一棵樹
使得別的樹 不可能像它

星期三, 5月 20, 2015

紅樓


野草叢生的歲月,隨著
乏力照料的心情,荒蕪
屋前的七里香還
在三十年前香著
後院的果樹為什麼
只在記憶裡果實纍纍

知道你們要來
一早就起床整理盼望的情緒
靜靜地坐在輪椅上
等著。今生不能再親自
前去看你們了

子平八字燦亮懸在心頭
金木水火土的五行
依然演繹著百代之過客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紅樓綺夢已成京華煙雲
看不見盡頭的,滾滾
紅塵

今年九十六歲精通命理的詩人-- 墨人先生,著有風行海內外的名著大河小說「紅塵」,他在〈七秩晉五感懷〉詩云:「雲飛秦嶺因風起,龍入深淵只自知;富貴不淫貧賤樂,百年吟詠夜遲遲。」,對自己未來的人生,頗有洞見預言的況味。日 昨閱女詩人涂靜怡的【靜怡詩話】---「春日探訪文壇大老墨人先生」,讀了真是令人感慨萬千!!!,我與他相識亦三十餘年,他是個溫文儒雅的長者,與之相處如沐春風,每次從北投中和路經過,總會想起這裡住著詩人墨人先生,看了涂靜怡之文,有去探望的想望,但不知去探望能否撫慰他孤寂的心靈,還是干擾了他的平靜生活,心中不禁忐忑。



紅塵

@思想起
少年時與學業戰鬥
中年時與事業戰鬥
老年時與孤寂戰鬥
人的一生都在戰鬥
剛走過名利的狹谷
又面臨老衰的低潮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
人的一生都不好過
不好過也得好好過

●倉央嘉措
 與靈魂作伴
 讓時間對峙荒涼
 我無需對任何人交代

●周夢蝶 -- 約會
總是先我一步
到達
約會的地點
總是我的思念尚未成熟為語言
他已及時將我的語言
還原為他的思念

總是從「泉從幾時冷起」聊起
總是從錦葵的徐徐轉向
一直聊到落日啣半規
稻香與蟲鳴齊耳
對面山腰叢樹間
嫋嫋
升起如篆的寒炊

約會的地點
到達
總是遲他一步 - - - -
以話尾為話頭
或此答或彼答或一時答
轉到會心不遠處
竟浩然忘卻眼前的這一切
是租來的:
一粒松子粗於十滴楓血!
高山流水欲聞此生能得幾回?
明日
我將重來;明日
不及待的明日
我將拈著話頭拈著我的未磨圓的詩句
重來。且飆願:至少至少也要先他一步
到達
約會的地點

●陳克華
極端的身體唯物論者
正由他伸長的舌尖
開出
一朵粲粲蓮花:

「我需要甜言蜜語,快……」
愛情需要甜言蜜語,政治需要甜言蜜語,權力需要甜言蜜語
親情友情一夜情
無論什麼情 都需要
甜言蜜語-----

●如是我聞
只會說福佬語的知名作家賴和,有次從台北步行要回彰化,當他經過桃園龍潭時,對於當地民眾所使用的語言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最後得知鄉民們所交談的語言是客語時,似曾相聞,才赫然發現那原是他失落的母語;於是心有所感賦詩寫道: 
「我本客屬人,鄉語逕自忘,戚然傷抱懷,數典愧祖宗。」
據說作家宋澤萊,鍾文音等,也是知名的「福佬客」。(來源:網站)
也許無所謂純種母語,將朱宥勳的「言論」改為「文學創作」如何?---
「我認為,當一種言論只能在「原生」的族群邊界內獲得認同時,這樣的爭辯說再多也是死的,因此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跨區辦案」的評論者。」  


【靜怡詩話】
春日探訪文壇大老墨人先生  ◎涂靜怡
    1
  是二○一五年三月十四日,一個春意濃濃的好日子。這一天,也是週末假日,我與詩人麥穗有約,我們要到北投去探望居住於大屯山下,一處古老的巷弄裡,已經九十六歲高齡,聽說身體不是很健康的文壇大老墨人先生。
  我正發愁著,不知道要如何搭車前往,是坐捷運好呢?還是就直接叫一部計程車去?算算日子,都已經有三十多年不曾再去北投造訪墨人先生的書房了,不知現在的北投改變成什麼樣子?我真的不敢想像。
  感謝,實在太感謝了。前一天我還在猶豫拿不定主意呢,不知道要如何乘車,當晚賴益成詩弟就因為《秋水四十年》的出版事宜打電話給我。當他得知第二天我們要去北投探望墨人先生時,他立刻允諾要開車送我們去,這真是天大的美事一樁。
  於是,我們三人說好那天上午九點在「秋水詩屋」集合,然後再一起去久違了的北投。
  也許是因為路況不是很熟,我們大約在十點多才尋尋覓覓找到墨人先生住在中和街的家。事隔三十年,北投周遭的環境幾乎全「蛻變」了,昔日安靜風雅,令人羨慕的二層樓房透天別墅,早已不是原來的景象,附近的芳鄰全蓋滿了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完全找不到三十年前初訪墨人先生的寓所時,留在記憶裡的美好印象。印象中的一樓,有一個小小的庭院,沒有藩籬,卻有一排纖塵不染的花牆,種植的是蒼翠欲滴,香氣馥郁的七里香。
  而後院,後院有一塊空地,屋後還有一條迷你的小溪流,流水潺湲,彷若世外桃源。加上後院的空地上,種滿各種果樹,我所見到的就有芒果樹、芭蕉樹、龍眼和多株已果實纍纍的木瓜樹。儼然像個童話故事裡的小小果園。記得那時,墨人先生還很得意的指著這些生氣盎然的果樹對我說:「等木瓜成熟了,我再打電話給妳,妳約詩友們來品嚐。」又說,這些果樹都是他親自剪枝或朋友贈幼苗栽種的。看著這些果樹一天天的長大,就會有一股莫名的成就感。墨人先生在說這些話時的神情和笑容,至今,我仍記憶猶新。只是歲月如流,一切都在轉變中。
  其實,那一次的造訪是一九八二年的事,因為《秋水》有一個活動,為了慶祝創刊八周年,與詩友們相約(包括向明、蜀弓、商略、魯蛟、沉思、王牌、麥穗、風信子、莫渝、汪洋萍、李宗倫、賴益成、鴻鴻等)。要去登北投的「不動瀑布」。仍由最愛爬山健身的墨人先生當嚮導,回程詩友們都分散各自坐車回家了,只有少數幾位,是好奇也是仰慕,很想知道,這位著作等身,才學兼備的文壇全能作家,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著作呢?尤其那部構思多年,後來被多數文學評論家譽為是一部民族浩劫的偉大史詩(連同續集共一百六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紅塵》。
  當然,我們是親眼目睹了這位揚名國際的詩人小說家創作的環境了。書房在二樓,一張大大的原木書桌是創作和醞釀作品的所在,左右兩旁的頂天書櫃裡擺滿了各種文學名著、中外典籍,以及中國的經史子集、易經和命理學的書也都羅列其中,可謂汗牛充棟。更多的還有文友們的贈書,和一整排自己寫的詩集《自由的火燄》、《山之禮讚》等。散文集《小園昨夜又東風》、《年年作客伴寒窗》等;長短篇小說集《最後的選擇》、《水仙花》、《滾滾長江》;論述《紅樓夢的寫作技巧》、《全宋詩尋幽探微》、《墨人詩詞詩話》等等。超過五十本的著作,排列整齊在書櫃裡,是多麼壯觀醒目啊!終究,讓我們開了眼界了,也深深的感覺到,墨人先生的書房,真的是書香處處。
    2
  而這一次我們三個人的探訪,是在事隔三十多年之後了。也許是事先有打過電話,所以,當我們找到門號,一按門鈴,立刻就有二位印尼籍的看護工急忙開門,把我們引進屋內,一邊還不停地說著:爺爺(指的是墨人先生)已經坐在客廳等你們很久了。知道有朋友要來,一早就起床,穿好整潔的衣服在等著。
  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竟沒緣由地往下沉,說不出有多難過,一種千般不捨的心痛。因為,我心目中那位一直以來,每天都風雨無阻以登大屯山或七星山來健身的文壇巨人,晚年因為不小心在行駛中的公車上,沒站穩,跌了一跤,跌斷了腿骨,開刀後依然無法站立,更別說走路了。那景象是淒涼的。
  更令人不忍的是,墨人先生的耳朵也幾乎失聰,說話的口齒也不清晰,卻勉強自己跟著我們喊出麥穗、賴益成、涂靜怡三人的名字,讓我們都感覺好心酸。
  我們三個人一方面趕緊走近墨人先生的身旁坐下,一方面伸出手,主動輪流去握著老人家的手,千言萬語在這一刻,也都無言以對了,連一句安慰的話,我們三人都說不出口。昔日我所認識的那位目光炯炯有神、信心滿滿、傲氣十足的墨人先生不見了,坐在我們身邊的「這位老人家」好陌生。他茫然無助的眼眸裡,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孤寂。
  一九二○年四月二十日出生於江西九江的墨人先生,本名張萬熙。陸軍官校第十六期畢業。一九四九年來台,曾任報社的主筆和總編輯,退休前是國民大會秘書處簡一資料組長。也是東吳大學的兼任副教授。他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作家。作品曾被譯成多國文字,並屢次被選入「世界最佳小說選」,和榮列英、美、義、印度等國出版的「國際作家」、「世界名人錄」、及「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二十餘種名人傳記的辭書裡。
  一九八二年更是榮獲義大利藝術大學授予文學功績證書。一九八八年美國國際大學基金會同時也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加上墨人先生精通儒、釋、道三家思想,中晚年更是佛道雙修。
  墨人先生一生行事嚴謹,向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埋首讀書寫作,是他終生的志業。而精通命理學,深信因果,一切順其自然,都是他的人生觀。
 我也知道,他寫的那部大長篇《紅塵》早在二○○三年就由我國旅法漢學家王家煜教授獨力耗時六年譯成法文本,並由巴黎的友豐書局精印出版。《紅塵》也曾在台灣的《新生報副刊》連載長達四年,每每創佳績,佳評如潮。
  據我所知,名評論家龔聲濤在讀《紅塵》這本鉅著時,就曾認為,《紅塵》有多項值得肯定的特色:
  (一)是格局的宏偉。它所表達的範圍是:上下一百年,週遭五萬里。用一個家族在這個時間和空間裡演進,來反映我們國家和人民所受的苦難與磨練,也反映出我們民族和文化的偉大與堅強。
  (二)描述的細微深切。書中的人物有世家子弟名媛,也有假洋鬼子,市井豪俠,仙風道骨的野鶴閒雲,冬烘八股的窮酸文丐,仰慕中華文化的日本漢學及其女弟子等等,無不是入木三分,幾句對話,一段描述,就鮮活亮麗地表達出他們的性格、心裡、生活情況。甚至於還可預測出他們的未來發展。
  而名翻譯家黃文範先生也認為:「《紅塵》的內容包羅萬象;人情事故、風土民俗、官場積習、市井俚俗,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乃至於日本的民情國運,無不內行透徹,精闢入微。是一部充分表達我們這個時代的百科全書。」
  旅居法國的詩人楊允達則說:「《紅塵》的內容是在為歷史作見證。」
  大陸著名詩人詩評家雁翼在為《紅塵》寫序文時,也曾經提到說:《紅塵》這部大長篇和讀者見面時,正是作者七十歲大壽。他以〈百年世態圖〉為題來形容這部鉅著是墨人苦思細想了十多年,以超人的毅力,帶病堅持到最後所完成的。他同時也引用了旅居在舊金山的謝冰瑩老師的話,說《紅塵》這樣巨型的長篇小說,可以和林語堂大師風行於歐美社會的長篇小說《京華煙雲》相比,甚至稱《紅塵》是《紅樓夢》第二。
  更多墨人先生著作的評論,因限於篇幅,無法一一轉述。墨人先生著作等身,得獎無數,他是我們文壇的大老,詩壇的前輩。身為晚輩的我,只有默默地仰慕,默默地在一旁向他老人家學習,學習他在文學創作上的認真,執著,和那幾乎完美的文人氣質與風骨。
  而事實上,我與墨人先生的淵源也很深。他不但是我一九七八年以一首六百行的長詩〈從苦難中成長〉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的評審老師(他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中央副刊》發表的〈我評審〈從苦難中成長〉〉一文中透露的。說他給了九十四分,是最高分,當時我們並不相識)。他還是恩師古丁先生於一九八○年創辦《中國風》時的好夥伴,與古丁老師的個性相仿,都是忠貞愛國之士,也都嫉惡如仇的詩人。古丁老師去世那天,第一時間陪我乘坐計程車奔向林口長庚醫院的也是墨人先生。古丁老師去世後,他對《秋水》和我的照顧,也比任何人多的多。
 
 歲月無情,誰也無法閃躲「老」的逼近,只是,我很感慨,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壇大老,

晚年因為子女多半定居國外,聽說二、三年才會回來探望父母一次,

只有一個小女兒居住北投附近,偶而會回家探望已九十五歲雙眼失明的母親,和九十六歲無法行動的父親之外,

日常的生活起居,完全得依賴二位印尼籍的看護工打理。

老舊的屋宇,荒蕪的庭院,因年久失修,處處顯現斑剝的痕跡,

我不知道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文化部門,對這樣一位在文學上有卓越貢獻的人,有沒有盡到一點點關心?

而子女們呢?讓這麼一位處於風燭殘年的文壇大老的晚年,

身邊沒有親人的照顧,沒有朋友的慰問,處境如此悲涼,情何以堪?



  末了,我想抄錄二首墨人先生在六十歲時以〈花甲之歌〉寫的新詩,和七十五歲時以〈七秩晉五感懷〉的七律古典詩來與關心墨人先生的詩人朋友分享:
   〈花甲之歌〉
   六十度的空間
   沿著弧線一路翻滾
   在我自己的軌道上
   留下憂患斑斑的腳印
   一個腳印一滴血汗
   一個腳印一個音符
   沉鬱的樂章中自有昂揚的歌聲
   進行曲中也有小夜曲的輕吟
   跨過了六十度空間
   我以小白駒子的心情
   躍進第二個六十度空間
   〈七秩晉五感懷〉
   七五人生一首詩,也無狂嘯也無悲。
   雲飛秦嶺因風起,龍入深淵只自知;
   春暖桃花迎客笑,歲寒松韻在冰姿。
   富貴不淫貧賤樂,百年吟詠夜遲遲。
  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寫這篇短文,對恩人般疼愛我的墨人先生,我只有滿心的祝福。想到前幾年他才對我說的一段話:「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也要活到老寫到老。也許我能活到一百歲時,還能寫點什麼。屆時,我請大家吃飯。靜怡,要記得提醒我!」臨別,我們與墨人先生約定了四年後來為他百歲祝壽;腦海裡突然憶起李白的詩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我禁不住悵然淚下。(寫於2015年4月10日)
(下圖:女詩人涂靜怡探訪墨人先生合影2015.3.14)

憶周公臺北街頭打游擊  ◎麥 穗
  ‧記我早年認識的周公夢蝶
  我認識詩人周公夢蝶很早,大概是一九五五年,在中和《青年戰士報》副刊主編潘壽康先生家裡,他剛從軍中退伍,那時輔導會尚未成立,退伍阿兵哥靠少數退伍金,要在臺北生活是相當困難的,在台灣舉目無親的周夢蝶,在徬徨一陣子後,想到了因投稿而認識的潘主編,周公的第一首新詩〈皈依〉,是發表在《青年戰士報》副刋的,以後絡繹有詩作發表。於是登門求助,古道熱腸的潘主編一口答應,立即介紹給在和平東路開「四維書屋」的羅雨田先生。羅雨田雖然是個開書店的生意人,但也是一個文藝愛好者,他的書店賣的大部份是文藝類書籍。那時他正參與我們搞《現代文藝》月刋。那次見面只算是點頭之交。
  當時我服務的文山茶場總公司,省農林公司茶業分公司,在武昌街二段(今日新、樂聲戲院)。我們從山區到公司出差,搭乘公路局班車,習慣在公園路下車,穿過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走衡陽路越過中華路平交道,轉成都路、西寧南路到武昌街,這一路是當年臺北市的精華地區。記得是一九五九年的某日,路過新公園,近衡陽路出口的蓮花池旁,看到一位身材瘦小精神抖擻的中年男子,在大樹下擺地攤賣書,當時公園內管理鬆懈,這條形如通道的園徑,經常有些攤販在做生意,如棋攤、書攤、照相的等等。一來是眼熟,二來因為愛書,便蹲下來一邊看書一邊和他聊聊,不料他卻一眼認出了我,還叫得出我的名子,而且還記得我們二年前的第一次見面以及我的穿著。這時才想起他是周夢蝶。
  周公告訴我,他在「四維書屋」當月薪二百元供吃供住的店員,生活安定了下來,不料沒多久,羅老闆因周轉不靈,犯了票據法鋃鐺入獄。書店被迫關門,羅老闆在入獄前將店裡的書籍折價,償付積欠店內三位員工的薪資,周公和其他兩位同事,雖然手上有了一大堆書,但已沒有營業的場所,無奈只好搬到街頭去擺地攤,換取一些生活費。他白天在新公園、武昌街一帶,晚上則在衡陽路、延平南路口的台灣肥料公司(今兆豐國際商銀)走廊下。他的生財工具非常簡單,一塊舊被單四角繫上二條綿繩,一張小小的摺疊凳子,收攤或遇到員警來驅趕時,二條繩子一拉一兜,往肩膀上一扛就可以走人。
  有時路過遇到,會蹲下來和他聊聊,新公園鬧中取靜,沒生意的時候,他就看看書寫寫詩,書是現成的,詩是靠靈感,有一天他告訴我,那天他面對公園內的一棵菩提樹,一陣風過,構想出兩句詩,他唸給我聽:「落葉搭肩,狂風洗襲。」就隨手記在攜帶的筆記本上,印象深刻,不知後來是否成詩?那天我向他買了一本覃子豪老師的《畫廊》,他在底頁上給我留下了他的住址「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一三六巷三十六弄十八號」,顯然他還住在停止營業了的「四維書屋」裡。嗣後在新公園、台肥走廊等處常遇見到他,也順便向他買了些詩集。
  因為山上的林班作業關係,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奉派到深山伐木現場工作,很少下山到臺北。那時臺北市為了整頓市容,大肆取締流動攤販,周公為了生活到處躲避,據說還曾經被逮,關進過拘留所,相當辛苦。市府雖然風行雷厲地取締攤販,但對於與文化有關的書報販,還是網開一面的,部份走廊廊柱邊,在不妨礙交通原則下,是准許申請設攤販賣書報的。周公在一位熱心的員警老鄉協助下,一九五九年在武昌街一段七號,台灣省城隍廟對面的走廊下,靠明星咖啡館旁,取得一角攤位的執照,結束了打游擊式的流動攤販生涯,從此生活穩定了,詩作也源源產生。
  我很少到明星喝咖啡,但常到它的右鄰,一家上海人開的「排骨大王」用餐,也因此常有機會與周公見面,談談詩或買幾本新出版的詩集。那時他已在三重租屋,經營書攤的商品—書籍,夜晚則寄放在那家排骨大王店裡,因此排骨店幾點開門營業,幾店打烊休息,也就是周公的作息時間。一九六三年葛樂禮颱風來襲,三重嚴重淹水,公車停馳,周公回不了落腳的小窩,就在風雨中徘徊等水退,鄰近一家達鴻茶葉店的老闆看見了,就請他到店堂裡暫息,度過了風雨交加的一晚。熱心的老闆知悉他孤苦伶仃的淒涼情況,就請他把放在油膩膩排骨店的書,今後就移放在他的店裡,乾脆把三重的房子退了,夜晚就睡在店堂裡,順便幫他看店,既可省掉一筆房租,也省得來回奔波。這樣一住就住了十一年,直到一九八○年,周公因胃疾開刀收攤。從此,我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見面。
  已故詩友張朗曾告訴我,周公住在淡水,離他的家不遠,而且經常見面。我有好幾次在臺北公園路公保大樓前,偶而也會遇見他,因為那時往淡水和往烏來的公車,起迄站都設在那裡,但都只有匆匆一握,或寒暄幾句。後來他又搬到新店安坑,有一段時間我們交往頻繁了些,因為同住在新店的「藍星」詩人,也是與周公一起從大陸隨軍來台,一直在照顧他的曹介直兄邀約,常一起到安坑看他,並在附近餐館小酌,經常在一起的有向明、張拓蕪、曾進豐教授等,後來因為周公身體違和,年歲漸長,這種餐聚似乎停止了。
  二○○七年時,我寫了一首〈周夢蝶的瘦金體〉小詩,發表後周公得悉,向我表示希望能讀一讀,我親自將那首詩的剪報送了過去,他很高興,回贈了我一本詩集,周公喜歡將人家送給他的詩集,讀過後轉送給詩友,希望能廣為流傳,不要成為廢棄物,也是一種美德。
  從一九五五年與周公初見,到二○一四年送他上天,淡淡的君子之交近一甲子,人生幾何,何等珍貴。

星期二, 5月 19, 2015

「跨區辦案」的評論者

●如是我聞
只會說福佬語的知名作家賴和,有次從台北步行要回彰化,當他經過桃園龍潭時,對於當地民眾所使用的語言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最後得知鄉民們所交談的語言是客語時,似曾相聞,才赫然發現那原是他失落的母語;於是心有所感賦詩寫道: 
「我本客屬人,鄉語逕自忘,戚然傷抱懷,數典愧祖宗。」
據說作家宋澤萊,鍾文音等,也是知名的「福佬客」。(來源:網站)
也許無所謂純種母語,將朱宥勳的「言論」改為「文學創作」如何?---
「我認為,當一種言論只能在「原生」的族群邊界內獲得認同時,這樣的爭辯說再多也是死的,因此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跨區辦案」的評論者。」  

星期二, 5月 12, 2015

讀劉正偉「新詩绝句100首」

星空般繁複意象   / 陳寧貴
--讀劉正偉「新詩绝句100首」

詩,猶如電腦的壓縮應用軟體,能將原來内容壓縮成十分之一,以便節省儲存空間,或加速彼此在網路上點對點傳輸。而横空出世天縱奇才的詩壇大師如李杜等,其作品匠心獨運的精巧濃密度,在讀者閱讀之際,所釋放的内容,如星空般繁複意象,壓縮能量何止是原來内容的百千倍,的確將文字運用推向了絕頂,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

小詩,大約是一到十行間形式的詩創作,常有詩家提倡書寫。劉正偉大力推動的新詩绝句,即是四行詩。新詩小詩的流行,或與當時名滿天下的泰戈爾有淵源,他於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1924年4月間他應梁啟超、蔡元培的“講學社”之邀訪華六周。其深刻哲理格言式的小詩,在名著《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中大量湧現,其中名句:「刀鞘保護刀的鋒利/它自己則滿足於它的遲鈍/天空雖不曾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人微笑時,世界愛了他;但他大笑時,世界便怕他了」。愛詩人讀後必然感觸良深,泰戈爾自然帶來風吹草偃的影響力。像冰心受泰戈爾詩風影響,寫了許多泰氏小詩,如:「嬰兒 / 是偉大的詩人 / 在不完全的言語中 / 吐出最完全的詩句」「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裏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裏」;蓉子寫詩之初又曾受冰心影響,如寫《生命》:「生命如手搖紡車的輪子/不停地旋轉於日子底輪軸/有朝這輪子不再旋轉/人們將丈量你織就的布幅」。可說代代相傳,延綿不絕。

劉正偉近著「新詩绝句100首」,他精心創作前後三年,在論提倡「新詩絕句」        (代序)中說:  

《「新詩絕句」又稱「現代詩絕句」,為筆者去年開始在臉書大力提倡的新詩創作形式。筆者亦帶頭示範作法,獲得普羅大眾的迴響,原本排斥或不曾接觸新詩的網民,亦有許多人開始讀詩與嘗試寫作。「新詩絕句」的唯一規則,就是只寫四行,而沒有字數、形式與格律上的限制。與古時候「五言絕句」一樣四行稱為絕句。筆者提倡新詩絕句的動機,即是希望普羅大眾都能讀或寫新詩,進而喜歡新詩,寫詩,不再是少數學院或所謂「專家」的事。》

劉正偉在這段文字中,將為甚麼提倡「新詩絕句」說得相當清楚,他希望寫詩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任何人心有所感,批判現實,諷諭生活,誌寫人生,只要浮光掠影螢光一閃的瞬間,便能與詩相遇與美感經驗輕輕碰撞;未必要寫出閃電霹靂般大作,如此便足以讓詩的天空閃耀更多詩的星光。以此觀點閱讀劉正偉的新詩絕句,他的作品的確達到了這種效果,詩人不再關起門來創作,使得現代詩不再遠離普羅大眾,不再拒人於千里之外。

然而就詩論詩,目前的現代詩絕句,尚難望傳統絕句的項背,在那個人才倍出詩意盎然的年代,唐詩三百首裡的絕句也不過百首,首首精挑細選光耀四射,即使用晶瑩剔透也不足以形容其貌。但是時空變異,可書寫的現代新素材,是從前的詩人寫不出來的,如劉正偉「距離」一詩:

親愛的,全世界最遙遠的距離
是你在我心裡,而我卻在你手機裡
我們面對面坐著默默無語
藉手指螢幕的滑動,愛撫彼此

從前的詩人描寫距離,在相似的作品裡,有泰戈爾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亦有人認為此詩是他人以泰戈爾的意念寫成﹞ 。顧城〈遠和近〉:「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羅青〈答案〉:「天上的星星 為何像人群一般的擁擠 地上的人們 為何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傳統詩裡也有:「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黄鹤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明曰巴陵道 秋山又幾重」「浮雲一别後 流水十年間」等等不勝枚舉,但以智慧型手機為介面,唯有新近詩人「藉手指螢幕的滑動,愛撫彼此」才能理解書寫。又像〈臉書〉一詩:

孤獨個體潛藏寂寞的靈魂
都在此相互取暖,相濡以沫
衷心的讚嘆,自然的鼓舞
非思不可,我們每日修行的道場

還有〈已讀不回〉一詩:

望著一則則訊息,已讀不回
那就這樣吧,我的朋友
你必需愛著,離開
痛的感覺才能,持續

坐捷運時,但聞LINE聲此起彼落,但見乘客埋首苦滑手機,此情此景十年前尚難想像,我想再過些時日,若坐捷運時閱讀紙本書,會不會引起有些小兒不解問道,老阿伯你在做什麼?的確如今即使在偏僻山間水湄,亦可見低頭族,人們對著手中魔鏡或顰眉或大笑,李白杜甫見了也要不禁駭然。

新詩绝句雖短,可以單純,最忌單薄或單調。绝句如蜻蜓點水,點到卻不止,繼續向深處探入,向廣度擴散,讀過卡繆:「在冬天的深處 我終於知道 在我身體裡面
有無法征服的夏天」、夏菁:「曾經在秋晚強登高樓 風帆點點,却找不著愁 曾經在红麈尋一張臉龐 失望是回頭,回頭是失望」、張默〈駝鳥〉:「遠遠的 靜悄悄的閒置在地平線最陰暗的一角 一把張開的黑雨傘」、汪國真:「人生並非只有一處
繽紛爛漫 那凋零的是花 不是春天」---等等都能不失之單薄或單調。在劉正偉「新詩绝句100首」中,如:

〈守候〉
風,已然遠離
只有土地這個癡漢
忘情的在樹下,等待
守候妳,一生一次的飄零

 〈小三〉
救護車警笛由遠而近,又匆匆離去
聽說,那個名聞社區的女人
將她的心事從十二樓拋下
墜落的速度,流言怎麼也趕不上

 〈春〉
微風輕輕梳過山崗
枝椏,都悄悄綠了
春雷犁過大地
草兒,都驚醒了

〈詩〉
夢想,是一隻毛毛蟲
在我深夜的夢裡醞釀編織
清晨,當陽光閃現
乃隨之破繭而出

〈如夢起時〉
在風花雪月中藏一座草場
他日,放牧失眠的牛羊
在兩座山頂間藏一顆星星
如夢起時,植詩造夢

〈鄉愁〉
月色翻著觔斗雲而來
當你有著仰望天空的寂寞
我們就有一片小小
小小,共同的思念

〈頰〉  
妳臉上長了兩顆水蜜桃
親愛的
再紅一些
就是伊甸園熟透的蘋果了

--等等可說是非常精巧有味的小詩,愛詩者或可從中吸收感觸,而詩心獨運別出新裁,寫出欲窮千里更上一層樓的作品。盼望全民來寫新詩絕句,讓詩的星空群星熠熠,交織出繆思瑰麗繁複的意象。

星期一, 5月 11, 2015

讀落蒂新詩評介集「書香滿懷」

●天涯   / 陳寧貴
--讀落蒂新詩評介集「書香滿懷」

越‧來‧越‧遠了
我们的‧天涯
吳承明的預言
重重摔入詩海
驚起詩壇多少晦澀浪花
濤盡千古多少風雲人物

你看你看
洛夫用石頭釀酒
喝一口只驚得
窗外撲來的寒雪
倒飛而去
向明青春的臉
後来祇能以水回想
陳克華騎鯨而來
獨自捕食著,吞下一些
長久無詩的恐懼
江啟疆用落葉
沉殿了夏天的重量
才讓秋天墜出聲音來
向陽在歲月的蟄吟中
還為這片美麗大地
期待桃花的應聲開放嗎
蘇紹連還在傷口
貼著一枚莒光樓的郵票嗎
陽光小集的林野
昂首在眾多的仰望之後
留下海風鹹味詩的翅膀
陳寧貴還喜欢
打開冰冷的水龍頭
興奮地取出腸取出肺
一面唱歌一面洗著嗎

每個詩人内心深處
都藏著一口深不
見底的黝黑的井
好奇的落蒂探頭看了又看
是不是如夏菁說的
有一座永恆
一片聖潔的誘惑
向我日夜招引?

●附記
夜讀落蒂新詩評介集「書香滿懷」,往昔浮光掠影撲面而來。記得弱冠北上,相識盡是新銳詩友,如今大多年逾花甲,有些已過古稀,暗思量,不知尚能詩否?想起過了花甲之年的唐代詩人劉禹錫,寫《酬樂天詠老見示》給好友白居易,似安慰白居易在《詠老贈夢得》一詩中衰老悲觀情緒。劉禹錫寫道:「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好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但願,太陽下山前還會彩霞滿天!

星期六, 5月 09, 2015

母親

母親節
 祝天下母親快樂

●﹝清﹞周壽昌
卅載綈袍檢尚存
 領襟雖破卻餘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
 上有慈母舊線痕


●張默
 愛是一條小小的絲帶
 母親用皺紋輕輕繫著

●瓊虹
 『媽媽』當我認識你
 我十歲你三十五
 你是團團臉的媽媽
 你的愛是滿滿的一盆洗澡水
 暖暖的,幾乎把我浮起來

● 洛夫---寄鞋
 間關千里
 寄給你一雙布鞋
 一封
 無字的信
 積了四十多年的話
 想說無從說
 只好一句句
 密密縫在鞋底

這些話我偷偷藏了許久
 有幾句藏在井邊
 有幾句藏在廚房
 有幾句藏在枕頭下
 有幾句藏在午夜明滅不定的燈火裡
 有的風乾了
 有的生霉了
 有的掉了牙齒
 有的長出了青苔
 現在一一收集起來
 密密縫在鞋底

鞋子也許嫌小一些
 我是以心裁量,以童年
 以五更的夢裁量
 合不合腳是另一回事
 請千萬別棄之
 若敝屣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縫在鞋底

星期二, 5月 05, 2015

何必清輝滿十分

●如是我聞
清末政治家林則徐(1785--1850)的女婿
清末洋務派大臣沈葆楨(1820--1879)
年輕時功名未就,跌宕不羈,有詠新月詩云:

一鉤已足明天下,
何必清輝滿十分。

林則徐認為:此詩雖好,而有未妥。
便替他把「必」字改為「況」字。
成為:

一鉤已足明天下,
何況清輝滿十分。

●洛夫----雨天訪友
雨天過訪
尚未敲門
傘的水漬
濺入頸項
沿背而下
一陣寒意
如刀劃過
猝然想起
江南水聲
泠泠響自
小小運河
蜿蜒繞過
我家後門
三月水漲
魚群吹浪
河中有船
岸上有人
隔水相問
原是同村
什麼樣的天氣
什麼樣的鄉愁
滿街只有風雨
不見一瓣杏花
驟聞高樓有人
哀歌胡笳十八
不待主人開門
我又隱入傘後
翻起風衣領子
追踪雨聲而去

星期一, 5月 04, 2015

凋零的是花 不是春天


    ●汪國真(1956.6.22-2015.4.26)
    一個詩集銷售600萬冊的詩人

    人生並非只有一處
     繽紛爛漫
    那凋零的是花
     不是春天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要輸就輸給追求
     要嫁就嫁給幸福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