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31, 2019

嫁 / 利玉芳

利玉芳原來就極嫻熟華語詩的創作,對詩質的掌握也早巳極為精到,以這種基楚,轉換跑道來寫客語詩,自然駕輕就熟〔她甚至也能寫極好的台語詩﹞。本詩寫出藏在傳統客家女性喜氣洋洋的婚嫁背後,蒙著一層濛濛面紗的悲情。詩質細緻,詩意盎然,與華語詩相較毫不遜色。
嫁 / 利玉芳
  耳環仔叮噹搖
  在ngai介﹝我的﹞
耳公邊講出嫁介心情
  隻隻金指 含著傳統介情愛
  首扼仔落在我介左右手
  一圈一圈都係祝福
  阿爸送我三從四德
  阿姑包分我一句話
  喚我莫忘祖宗言
  雖然蒙等一層濛濛介面紗
  我也讀得出
  這本沉長介禮數
 新娘車背響起嚴肅介落聲
  我會珍惜潑出去介這碗水
  紙扇輕輕跌落地
  阿姆撿起搖清涼
  自言自語唸四句:
  公婆相惜
早供倈倈﹝早生貴子﹞

回家 陳皮梅

老婆這一次離東北老家快十年了。
 趁著這回需要回東北老家親自辦事的機會,她終於得以先坐飛機取道回哈爾濱農村老家,然後再去北京我們曾經的家處理一些急事。
 我們每天透過微信聯繫,那一天她留下一句話:「見一次少一次。」
 原來,自從老爸過世後,她見到老媽,卻感嘆老媽已老了很多,許多村裡家人親戚也都變老了;然後,她又說,老家家人都想念你了,這次應該與你一起回老家的,下一次我一定要你跟我一起回老家,我們一定要一起回老家,回老家……與家人的見面相聚,以後都會是見一次少一次了。她真是有點感嘆了,我從未見過一向很勇敢,在年輕時就敢於勇闖天涯的她這回是如此感嘆,為此,我也不覺頓生傷感。
 在微信的兩端,臺北與哈爾濱農村的直線距離足足超過二千三百五十三公里,可是我已經開始回憶起那北大荒黑土地農村純樸的一切濃烈人情事物了。回憶,不是距離可以阻隔的,距離越長卻反而是越令人想念眷念。
 再不趕快回去探看,真的,見一次就少一次了。

 1.
 轉到北京我們自己曾經的家,老婆當然還記得我的交代了。我交代過,把所有的照片全留下,帶回臺北,因為那是我們曾經所有的回憶。
 這個北京我們自己曾經的家,要出租出去了。為此,老婆刻意自己為屋裡的牆壁油漆操刀,更重要的是將過去十幾年的記憶,該滿滿裝箱的裝箱郵寄回她老家,該狠心丟棄的就只能一箱箱不回頭丟棄,該細心撿拾重新想念的就盡可能打包裝袋,用力塞入行李箱裡。然則,再如何不捨,被她挑中用力塞入回臺北的行李箱,還是在機場超重了。
 超重的回憶,在現實中要付出超重的價錢,但我卻至今無法秤出回憶到底在我心裡有多重。
 其中遠遠且重重被從北京帶回臺北的,包括一大包傳統沖洗的照片。這裡面有我們稍稍年輕時相聚出遊的美好記憶照片,有我在她哈爾濱老家過年拍攝的雪景,與農村老家的殘存逝去記憶照片,也有一些她與老家家族團聚的珍貴和樂記憶照片,更有我這十幾年隨手記錄北京風景的過去昔日記憶照片。我回憶了一下,散失的照片更多。但,許多回憶似乎還被感光,顯影,再定影在心裡的某個角落,留待日後有機會再沖洗出來,慢慢欣賞。

  2.
 其中,竟然還有一本薄薄三十年前畫的生態細密畫插圖。我原以為它早已消失,永遠離我而去了。
 它,是我親自繪製最珍惜的一本畫冊,有些曾經陪伴著我三十年前的自然生態散文出現過,也意味著曾經歷執著追逐自然生態紀錄歲月的一段縮影,但裡面多數插圖卻始終被收集在這畫冊裡不曾公佈,這一藏就不知何時起就跟著我東流浪西奔泊,人走到哪,它就跟到哪,像回憶一樣不離左右。然後,又一藏,就不知藏在哪段時光與生活的遺忘中了,不見了,再也沒找到了,就以為它從此失去了,不再回來了。
 但老婆卻是經由這次的全家式的整理,說是從一個櫥櫃底層翻找了出來的。有些回憶,就是這樣,有時會被不刻意的找回來。
 我細細端詳回憶這本如今像重出江湖的騎士的插圖畫作,那是三十年前我的最愛,我曾經長年自然生態紀錄行旅的最愛,我曾經年輕熱情又孤獨的唯一立志工作的最愛,我生命歲月裡最值得慶幸的最愛。然後,細緻繪下的近四十張插圖,黑白的,如一個個清晰記憶,都能精準地追尋到那時空那場景,那空氣那蟲草,那土地那荒野,我似乎也能聞到自己一個人獨自穿行在風中雨裡所散發出來的汗臭味。

 3.
 在超重的行李中,還有那超過三十年重重的兩本小小集滿詩的剪貼小冊。
 剪貼小冊裡,有的曾順手在剪報上記下了時間日期,有的僅有不知年歲發表的剪報,許多是在副刊的一角出現,有的在已停刊日久的詩刊一角刊出,有的甚至在知名的建築雅砌雜誌內一角露面,即便是曾經在大報拿大獎的詩作,如今剪貼小冊已發黃,剪報也更是舊跡發黃到斑斑駁駁了。
 那一首首年輕所寫的詩,也記錄了年輕的手跡,更無悔地表達年輕的思考。它們,曾經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在我的生活中失蹤,就如同有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沒再動筆寫詩一樣,遠離消逝了,雖然心裡時不時地還記掛,也許它們被封塵在某個角落了。
 然後,時隔三十年,它們像神蹟似的又出現了。我細細地再一次細讀它們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接著又細細地重新在電腦裡打上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的每一首,最後將這這兩本小小集滿詩的剪貼小冊細細地歸入臺北家裡的儲櫃最底層,那裡是最私密最珍藏的回憶一角。
 從北京到臺北,直線的距離也超過一千二百二十七公里,但在某些地圖上卻僅有五點一十五釐米,我與這些失而復得,曾經離散多年的詩的距離又會有多遠呢?但一時之間,當年寫詩的年輕和回憶,也似乎在重新細讀與打字的一瞬間都回來了。
 每一首回憶的詩,都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都回來了,有點像途的孩子,有一天忽然找到回家的路了。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

7萬年前,智人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顧自地生活。但就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智人就成了整個地球的主人。時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不僅有望獲得永恆的青春,更擁有創造和毀滅一切的神力。但遺憾的是,雖然我們主宰了環境、增加了糧食產量、蓋起城市、建立帝國,還創造了無遠弗屆的貿易網絡,但卻不一定能改善個別人類的福祉。(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李商隱,落花

清晨入花園,觸目
滿地驚心的落花
昨夜是風和雨
這兩個詭異的蒙面客
摸黑來摘花玩耍嗎
忽聞落花幽怨低訴
我們以姹紫嫣紅悦世
也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星期四, 5月 30, 2019

深邃诗境 王勇

深邃诗境 王勇
我习惯尝试用现代诗来反映现实。李敖曾与余光中论争过,李敖说他的杂文在抨击社会与制度上是大棒,余光中的诗也有反映现实的,但充其量是牙籤。记得当时我在读李敖杂文集时读到这段,印象特别深刻。诗本来就是介于抽象与半抽象的艺术,完全无法与具象的杂文相比较。但李敖的比较展示了他一惯的夸张作风,既搏人眼球又令人过目难忘。
无论是大棒还是牙籤,或是针炙,我还是选择诗来揭示现实的现象,力度的大小,那是另一回事了。我写〈帝王蟹〉:「霸气横行没几时/步下神坛的统帅/便在众手擒拿中/喂养天下的胃口」。一朝天子一朝臣,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何况是名衔、权势 ?
扒手也即小偷,惯称三隻手,于是我写〈浪子回头〉:「手起刀落,五指分家/斩下第三隻手,看你/还有什么戏法可变 ? //结果你变出:一双手」。诗的结尾一句是变出两隻手。人本就生有一双手,多出来的手才是不正常。所以题目用了「浪子回头」,领悟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回归正道才是做人的原则。
脱离现实主义的文学犹如无水之花,是无根的浮萍,同样的诗亦应扎根生活与社会,那怕无法像大棒一样击打社会的不公不义,起码也要具备点穴、刺刀的功能。海外华文诗坛,曾经充塞着无尽的乡愁诗,连出生在海外的华裔诗人,也大写特写其父祖先辈的乡愁。这种生长在异乡却挂念着先辈故乡的乡愁情结,好像至今没有学术论文进行深入探讨,否则必有独特创见。
北京青年诗友戴维娜自认「内心经常把诗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型的诗人,一类是艺术家型的诗人。我觉得自己明明是偏艺术家型的,但不幸走上了一条知识分子的道路。我想,不断感受自身的匮乏,匮乏带来的不满足、饥饿的感觉,可能是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存在感。」確实如此,诗人若无自知之明,而是内心空虚外表狂妄,必然写不出内敛深邃的诗境 !

星期三, 5月 29, 2019

詩人洛夫的幽默

凱文‧凱利在他的名著《失控》書中提到:在一次會議上,麥克洛克說過這樣的話:「我不特別喜歡人類。在我看來人類是所有動物裡最狡猾最具破壞性的。如果人能進化出活得比人自己更有趣味的機器,我想不出為什麼機器不應該十分快樂地取代我們。」
●詩人洛夫的幽默
做什麼不嫌晚,譬如愛
與其我們讓細火慢燉
不如抱一塊冷漠的石頭入睡
做完之後整個世界便為之癱瘓

詩人羅門的幽默

●詩人羅門的幽默,對現實無奈的嘲諷。
禮拜日人們
經過六天逃亡回來
心靈之屋
經過牧師打掃過後
次日又去聞
女人肌膚上的
玫瑰香
______


  • 陳寧貴 蓉子是基督徒,所以不能太公開談論這詩句。其實羅門談的是人性。
    3
  • 張遠謀 聞「玫瑰香」,這點不能忽視。羅門不用怕,如果蓉子不高興,可以這樣跟她說:中世紀末期的一個歐洲秘傳教團,創立者來自貴族,以玫瑰和十字作為它的象徵,他們的著作包含神秘主義,這種不能公開的傳統延續至今,就是傳說的「共濟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人尖銳諷刺本色:


詩人瘂弦編副刊多年,給人印象是,面面俱到的好好先生。然而在這首詩《故某省長》中,洩漏了詩人尖銳諷刺本色:

鐘鳴七句時
他的前額和崇高
突然宣告崩潰
在由醫生那裡
借來的夜中
在他悲哀而富貴的
皮膚底下
合唱終止

星期二, 5月 28, 2019

猶是熱情 雪髮不寒

詩人瘂弦曾這樣詩寫某層級人生,往昔的輝煌過去了,未來不管歲月是否靜好,一天過一天,平常就好:甚麼是不朽呢,咳嗽藥刮鬍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便是太陽。

我的船離了岸
而你不在船上
瀰天漫地的寂寞中
怎堪幾十年漂泊
我的心何曾離去
終究你是我今生
唯一要靠的岸
猶是熱情
雪髮不寒

漂水花 /羅門

小時候漂水花覺得很好玩。但一個上了年紀,歷練豐富後的詩人,漂水花會甚麼感覺呢,不再是用力一擲,輕飄飄而去的玩石了吧。本詩筆法如漂水花很輕,內涵可不輕啊。羅門寫這首詩時五十歲,所以詩中有「對準海平面削去半個世紀」之句。

●漂水花 /羅門

我們蹲下來
天空與山也蹲下來
看我們用石片
對準海平面
削去半個世紀
一座五十層高的歲月
倒在遠去的炮聲裡
         沉下去

六歲的童年
跳著水花來
找到我們
不停的說
石片是鳥翅
不是彈片
要把海與我們
都飛起來
一路飛回去

●瘂弦寫人生
甚麼是不朽呢
咳嗽藥刮鬍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
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
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
便是太陽

星期一, 5月 27, 2019

存在

未來幽暗,目光企圖
穿透。即使被
時空的潛規則,牽引著
千折百迴的前進
每個人都必須在
滂沱暗黑中
摸索自己的存在

赫拉利

人文主義告訴我們,只有這件事讓人感覺不好,才有可能是件壞事。謀殺之所以是錯的,並不是因為有什麼神曾說“不可殺人”,而單純就是因為這會讓被害人與其家人、朋友十分痛苦。偷竊之所以是錯的,並不是因為有什麼古籍說過“不可偷盜”,而單純就是因為如果有人失去財產,會感覺不開心。如果某個行為不會讓任何人感覺不好,就等於沒錯。如果一份古代文獻說上帝曾告誡我們不可以製作任何人類或動物的形象(《出埃及記》204),但我就是喜歡雕刻這些人物、動物,在過程中又不會傷害到任何人,這究竟能有什麼錯?
同樣的邏輯也能應用到對同性戀的論爭上。如果兩個成年男性喜歡與彼此發生性行為,且不會傷害任何人,這又有什麼錯?為什麼該用法律禁止呢?這就是兩個男人間的私事,應該根據他們自己的個人感受來自由決定。如果在中世紀,兩個男人向神父告解,說他們彼此相愛,而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神父的判斷並不會因為他們究竟高不高興而有任何改變,而且他們居然不感到愧疚,這可是罪上加罪!今天的情況就不同了,如果兩個男人相愛,大家會說:“如果感覺對了,就愛吧!不要讓什麼神父、牧師影響你們,傾聽自己的內心就對了,你最知道什麼對你好。

●洛夫這樣寫蚯蚓

●洛夫這樣寫蚯蚓
蚯蚓
一節節
丈量大地的悲情
飽食泥土的憂鬱後
一腔冷血何時才能沸騰?

星期日, 5月 26, 2019

客語


大陸客家女歌手,伊唱聞到毋係鼻著,無成愛講伊唱个毋係客家話?陳潮信說,近代梅州話受華語影響蓋大!其實世界語言共樣互相影響。我認為客語不會消失,客語也可能生存在其他語言裡。最原先南傳的客語是赣南客語,與我們現在說的差很多,對待語言不要太固執,不必成為基本教義派,。

星期六, 5月 25, 2019

人類天性愛創作的原始面貌

出版人隱地曾說,創作者與讀者的身分逐漸模糊,人人都可以寫、都可以出書,就像卡拉OK一樣,拿了麥克風,誰都可以唱歌。這有甚麼不好呢,這不就是人類天性愛創作的原始面貌嗎。

昂首泅泳在浩瀚天空
迷惑找尋
失落千萬年的記憶
隱約記得,彷彿來自
銀河系外的原鄉,曾以高維
無形生命形式存在過
如今為什麼來到地球
寄居在一個會
不停寫詩做夢的肉身裡

風的顏色


風的顏色 /呂兆恩 7歲作

春天的風是彩色的,
風兒吹到草地上,
花兒就變成五顏六色的。

夏天的風是綠色的,
風兒吹到樹林裡,
葉子們手拉手撐起綠色的大傘。

秋天的風是金色的,
風兒吹到田野裡,
滿眼都是金燦燦、黃澄澄。

冬天的風是糖色的,
風兒吹落了棉花糖,
到處都是甜甜的。

诗想人生 王勇

诗想人生 王勇
从二零一零年至今,一共创作了十二本小诗集(含闪小诗与截句诗),出版了六本,另外六本将接续问世,二零一九年一月开始创作第十三本。写诗怎么能够规范与预估呢 ? 相信有人会存疑,而且不是极少数,可我偏偏反常道而行,实践无误。
我奉行诗意的行走、诗意的栖居理念,坚信诗与生活的结合,让诗与诗意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只有你心中有诗、想要写诗、不忘构「诗」,也即与诗保持旧情绵绵,绝不移情别恋,爱上其他兴趣后把写诗代替掉,那么,诗同样不会负你 !
所以,我们不写诗时也不能放弃阅读。我读到台湾诗友陳寧貴兄分享洛夫的奇詩異想:「刀子有時/也很膽小/跌進火中/便失去了個性」,以及洛夫舉重若輕的三行詩范例:「擦槍擦了四十年的老班長/於今坐在搖椅上/輕輕地刮著滿身的鐵鏽」。洛夫是当代华文诗界的传奇,他的诗影响无远弗届,我本人受益颇丰。
我写〈蛋糕〉:「享受被切的快感/享受被咬的痛快//我用不断升高的血糖/既切又咬你们的晨昏」。这是蛋糕的甜蜜复忆。还有我写〈纸老虎〉:「唬得孩子们哭声震天//我轻轻擦亮一根火柴/看虎头虎爪/在烈焰中扭曲烟灭」。当下华族仍然受到某些不理性、不理解、不合理、不公平的对待,面对老虎们,华族要有放下小我凝聚抵达无我的力量。
台湾诗友林广(吳啟銘),「經常以「我詩故我在」,來期勉自己。寫詩的終極意義,就是不斷發現人生各階段不同的風景與感觸吧?既然這樣,是悲,是歡,都應坦然去面對。」写诗確实是悲观、苦甘交杂的,非但无名无利可图,甚至诗人的身份既不吃香也不被人看重,但这又有何妨呢 ? 只要我写诗高兴故我在,写诗者在诗意的空间里完成自我心灵的脱胎换骨。
在诗想的人生旅途,因为与诗结缘,我想,每一位爱诗人都不会计较生活上的悲欢、甘苦,而更在乎内心的充盈与提升 !

星期五, 5月 24, 2019

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瓦

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瓦老年罹患風溼症,全身的關節都壞了,他卻畫得更勤炔,直到兩條腿癱瘓了,還將畫筆綁在變形的手上,坐著輪椅艱苦的作畫,友人看了勸他放棄,他剛毅的回答: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來。

一種名叫歲月的病毒,隨著
人的年老悄悄入侵。然後
在人的肉体狂囂
企圖以痛苦,掘開
生命的堤岸,讓
死亡的洪流將人淹沒。然而
牠們祇能蛀蝕你的關節
無法蛀蝕你的思想
兩條腿雖然癱瘓了,思想的
兩條腿卻依然健步如飛
雙手被扭曲了,但扭曲不了
堅持自由飛翔的心

瘂弦如泰戈爾式的詩句

艾略特(T.S. Eliot)說:
「令人感到思想有如玫瑰
那樣薰香出來的就是詩。」
●瘂弦如泰戈爾式的詩句
啊,今夜原野上只有你一人,
啊,不要怕,太陽落了還有星辰。

洛夫舉重若輕的三行詩


擦槍擦了四十年的老班長
於今坐在搖椅上
輕輕地刮著滿身的鐵鏽

星期四, 5月 23, 2019

劉永福

一段歷史諸多想像。劉永福是天地會成員,怎麼又變成了清朝的總兵。清朝時期的天地會,因為提出“反清復明”“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自問世以來就成為清朝的死敵,遭到官府的嚴厲打擊。可是,在清朝晚期,有一名天地會成員,竟然堂而皇之地成為了清朝的官員,官至正二品的總兵。這個人叫劉永福。
  劉永福,字淵亭,廣東欽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鄉(現為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扶隆鄉小峰村)人,生於1837年。劉永福出身一個貧苦漁民家庭,他5歲就能自製釣魚桿,13歲就在船上當水手。清朝晚期,窮人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劉永福17歲那年,父親、母親和叔父先後病故,留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世界上。為了謀生,劉永福不得不在1857年加入了天地會。那一年,劉永福20歲。
  幾年過去,劉永福成為天地會的一個頭目。一次,他帶著隊伍經過廣西靖西北帝廟時,看到周公手執一面繪有“北斗七星”圖案、鑲有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便將之作為自己隊伍的隊旗。於是,這支隊伍被稱為“黑旗軍”。
  1867年,劉永福的黑旗軍遭到了廣西提督馮子材的進剿,傷亡慘重,被迫轉移到越南境內。那時候,劉永福和馮子材都沒有想到,在10多年後,他們會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到了越南後,正逢法國侵略越南。越南阮氏王朝向劉永福求援,劉永福決定幫助越南。 18731221日,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在河內西郊的紙橋設下埋伏,迎擊法軍,斃傷法軍頭目安鄴在內的數十人,安鄴當場喪命。此戰後,法軍被迫退出河內。
 在那以後,劉永福多次幫助越南擊退法軍。 18824月,越南國王阮洪任將劉永福封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1883年,中法戰爭即將爆發前夕,吏部主事唐景崧主動奏報朝廷,請求到越南聯絡劉永福,共同抗擊法軍。當年4月,唐景崧來到黑旗軍,告訴劉永福一個來自朝廷的好消息:“朝寬大為懷,凡我華夏子孫,但能禦外侮,衛國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劉永福欣然接受了。他把唐景崧留在黑旗軍,作為自己的軍師。從那一刻開始,劉永福的黑旗軍從“流寇”變成了“官兵”。
  1884年,中法戰爭正式爆發。劉永福的黑旗軍正式被清軍所收編,加入抗擊法軍的序列。劉永福本人被授予記名提督的職位。所謂“記名”,指享受這一級別的待遇,但並不實際任職,相當於虛職。但無論無痕,劉永福從此就成了清朝的官了。
在中法戰爭中,劉永福率領黑旗軍活躍於越南境內,與清軍配合作戰,1884年底,劉永福的黑旗軍配合西線清軍,將佔據宣光城的法軍圍困達3個月之久,城中法軍幾乎彈盡糧絕。如果不是法軍援軍趕至,城中法軍將被全部殲滅。
18853月,老將馮子材在鎮南關之役中打敗了驕橫的法軍,擊斃法軍近千名,重傷法軍指揮官尼格里,取得了中法戰爭中的戰役級別的勝利,扭轉了不利的戰局,又迫使法國總理茹費理引咎辭職。劉永福黑旗軍在鎮南關大捷中與清軍並肩作戰,為保衛祖國邊疆作出了傑出貢獻。中法戰爭結束後,劉永福黑旗軍還剩下3000多人。這對於清朝政府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威脅。為此,清朝在一個月內就連下9次上諭,賜予劉永福“依博德恩巴圖魯”和“三代一品封典”榮譽,要他率部回國。當劉永福回國後,清朝多次將黑旗軍進行裁撤,最後只剩下300餘人。為了安撫劉永福,清朝先後將他任命為南澳鎮總兵、碣石鎮總兵。後來,劉永福還參加了甲午戰爭。晚年時,他還加入過同盟會。 1917年,劉永福病逝於欽州老家,享年81歲。【參考資料:《劉永福評傳》等】

(齊格蒙.包曼)

修養並不等於道德,而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放下自我、開放自我的態度。因而是對立於處處堅持自我、乃至於要堅持占為己有的個人主義。(齊格蒙.包曼)
●人生經常莫不如是
橋已斷
而我不知道
我只想努力走過去
走過去
一回首
大河濤濤

星期三, 5月 22, 2019

内心深處的聽覺


我們想像一下,假設你可以將自己的大腦整個兒備份到硬盤上,再用筆記本電腦來讀取運作。這樣一來,筆記本電腦是不是就能夠像智人一樣地思考和感受了呢?如果是的話,那算是你嗎?還是算別人呢?如果計算機程序設計師可以建構起一個全新的數字個體心靈,完全由計算機程序碼組成,但擁有自我的知覺、意識和記憶,這又算是什麼?如果你讓這個程序在計算機上運作,這算是一個人嗎?如果你刪了這個程序,算是謀殺嗎?(尤瓦爾•赫拉利)
入山,悄然開啓
内心深處的聽覺
傾聽!
蟬鳴絲絲入扣,呼喚
叢林裡隱居的寂静
鳥們竊竊私語正在
深山裡午寐的幽閒

诗情萌发 王勇

诗情萌发 王勇

世俗人世正因其俗,而能在俗中见奇,这份奇便产生了诗意。我写〈锄头〉:「我不啃老,我专啃土地/啃得春天满脸齿痕//齿痕里,不是口水/而是一条条回家的路」。农人耕田,是用锄头在大地上写诗。锄头日当午,汗滴禾下地,大地除了能生长稻米,也能在诗人心中萌生诗情。

有诗可读,心中诗思,是何等的幸福,因此我活在〈读诗〉的喜悦里:「我把写好的诗句/贴在春天的额头//这样,我一抬头/天空就开始朗读」。向天朗读春天的诗,希望常在人间。

人间多歧路,这才有趣,否则都是人为划出来路,世人在框框里踏步,那才是无奈。我有〈路〉:「离乡的路途,越走越曲折/折来折去走到了自己脸上/那一条条理还乱的皱纹里//我日夜举起乡愁烫平皱纹」。华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走不出乡愁的精神家园。

读到一篇有关袋鼠的感人故乡,颇有触动,因而写下〈袋鼠〉:「带着子女奔跑/风,掀翻背后追捕的眼睛//枪声响起,倒下/沿途被践踏的草族」。倒下的不光是草,还有袋鼠奔赴远方的壮烈生命。

我不抽烟,但看人抽烟,以同理心写〈烟瘾〉:「你我在菸灰缸前/争相燃醒狼烟//你说:云雾真浪漫/我答:礼花多绚丽」。我用狼烟隐喻战争,云雾与礼花又何来浪漫与绚丽 ?

只要心中拥有永不坠落的诗情,就能保持纯真的诗心,任意捕撷生活、生命中的诗意,让平庸的文字产生无限的张力。台湾诗友林广(吳啟銘)分析:詩人在創作當下,主要是依賴直覺(或稱「第一感」),而非理性的反思,所以往往會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是所當然的現象。在讀別人的賞析或評論時,有時我們也會對別人的解讀感到驚嘆︰「原來我的詩還藏著這個意思啊!」因此透過精細的鑑賞或評論,找出原作可能的潛義性,也是很有意思的。

诗的潜义性,最容易产生误读,那怕是误读得离谱,但只要是导火线来自某一首诗,那首诗也就有了多向诗维的价值。

原载2019522日菲律滨《世界日报》蕉椰杂谈专栏

诗广意深 王勇

写诗水准的提升,一方面靠诗与诗评诗论的阅读与创作的实践,二是靠与诗歌净友的切磋。前者要依赖自身的努力,后者可以借助外力的加持,我选择齐头并进,两者兼顾,尤其是后者,也即与国内外诗友的互动,虚心地向师长们请教、学习。

台湾诗友向明、向阳、林广、辛牧、陈宁贵、刘正伟、颜艾琳,马来西川温任平,新加坡寒川、郭永秀,美国非马,香港秀实、印象、余境熹等,都与我有着比较密切的通联,在与诗友的互鉴过程中,我发现触通旁类、拓展视野、提振心魂的力量。

写诗,不是一个人的武林,而是众生的江湖。诗人必须食人间之烟火,经历人世苦难的磨练,才能从脱胎换骨中遇见最初的自己。我在〈瓷片〉一诗中,表达了宁为瓷碎,不为瓦全的绝决:「在灰暗的岁月角落/散发历朝历代的幽光//直到走进博物馆/才站得有棱有角」。在破碎瓷片的拼凑中,可以窥探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那就干脆再来一首〈碎瓷〉:「那清脆的笑声/快闪青花的节奏//猛然一道惊呼/割开史记的血脉」。不要小看几片碎瓷,故事也许很长很厚重 !

前面话说诗友的点拔与指教,台湾林广(吳啟銘)诗友在脸书上读到我的〈忆〉,写下点评:「全詩由「流」到「斷」,再由「斷」回「流」,完成了架構,可說充分掌握「水」的特質,寫出對記憶的感覺。用語鬆緊自如,不避俗字,又善於改編典故,表現對記憶的創想,讀來輕鬆有趣。」不妨再花点笔墨引出〈憶〉 :「抽刀斷水水便佇立在/眼前,亮成一面鏡子//刀鋒旋轉,鏡裂臉歪/所有的心事倒背如流」。林广认为〈憶〉是一首很有趣的詩。一般人寫回憶,多少帶著緬懷或哀傷;作者卻從「抽刀斷水」切入,這是取材的新。

不得不感谢林广诗友有感而发的指点,我觉得很到位,言浅意深,读后再反思自己的偶发创作灵感,许多言外之意也就鲜活起来,诗的深广度也不断拓宽 !

悦读晋江 王勇

有机会阅读中国著名作家任林举的长篇报告文学《晋江,奔流向海》,颇受震撼,他以写实与艺术笔法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晋江画卷,为弘扬“晋江经验”、宣传“晋江精神”、讲好“晋江故事”作出最佳的佐证。

菲律滨华族以晋江籍居最大比例,据学者研究文章指出,西班牙人抵达菲律滨时,发现有中国晋江人的足跡,认为这必是一片深具开发潜力的沃土。由此可见,晋江人的开拓精神无远弗届,深深影响了菲律滨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建设与发展。

《晋江,奔流向海》让我们旅居菲律滨与扎根菲律滨的华侨、华人、华裔,通过文学阅读视野走进晋江,连接晋江的培根、铸魂、圆梦之旅。因为,在华裔新生代的印象里,晋江只是祖辈的摇篮血迹与朦胧神奇的品牌传说。如何向新生代讲述《晋江,奔流向海》的故事,将是海外晋江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篇章 !

希望《晋江,奔流向海》能够借助多元媒介、多国文字,向世界推广爱赢敢拼、深耕人文的“晋江经验”。

《晋江,奔流向海》的作者、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任林举表示,「因为时间的缘故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晋江的成功,是决策者们的指引,是企业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民族和历史那种可歌可泣的悲壮精神。希望这部书,能够立得住,留得下,反映我们伟大时代背后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菲华文坛其实有条件产生优秀的报告文学,可惜的是报告文学与吹捧文学的度颇难拿捏,能够读到的许多人物采访与报导,似乎都欠缺那么一点点文学性,读起来没有思考的内涵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