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30, 2010

電子書紅了

電子書紅了 小說作家苦了

‧聯合新聞網 2010/09/29
華爾街日報28日報導,能獲大型出版商青睞而有出書機會的文學小說作家原本就不多,目前方興未艾的電子書風潮,更壓縮出書的機會和稿酬,令文學小說作家不禁感嘆時不我予。

華爾街日報28日報導,能獲大型出版商青睞而有出書機會的文學小說作家原本就不多,目前方興未艾的電子書風潮,更壓縮出書的機會和稿酬,令文學小說作家不禁感嘆時不我予。
電子書的定價多半遠低於實體書本,出版商的獲利跟著縮水。原本養活一代又一代美國頂尖文學小說作家的出版商,不得不縮減出版計畫,新簽作家也變少了;即便有出版機會的作家也會發現,書商預付的版稅也比以前低。

版權代理人說,不但出版商的預付金額變少,冒出頭的新人也少了,這就好比數位音樂下載的費用低廉,依靠唱片公司合約就能過活的樂團變少,目前小說作家光靠寫作難以維生,最好有別的經濟來源。

獨立書商有時會彌補大型出版商的不足,將新銳作家簽下來,但文學小說處女作的預付版稅通常介於1,000到5,000美元,遠低於知名出版商過去動輒提供的5萬至10萬美元。

電子書的「拆帳」方式讓作家艱難的處境更為明顯。通常,一本售價28美元的精裝本新書,會有50%也就是14美元落入書商的口袋,作者可分得另外的15%(4.2美元);但根據目前許多電子書的交易條件,一本賣12.99美元的電子書,出版商和作者可各拿70%(9.09美元)和25%(2.27美元)。

換句話說,作家從電子書銷售獲得的收益,只有實體書的一半左右。

電子書利潤不及紙本書,美國整體出版市場又逐年走下坡,網路提供無窮娛樂壓縮閱讀時間是原因之一,經濟疲弱則是另一個原因。

出版業市調公司Albert Greco說,美國零售書市的銷售在2008年達到16.3億冊的高峰,預計今年會下滑到14.7億冊,2012年將減為14.3億冊。

電子書銷售則呈現爆發性成長。電子書目前占整體書籍銷售營收的8%,高於一年前的3%到5%。出版顧問夏祖金(Mike Shatzkin)預估2012年底,電子書將占整體銷售冊數的20%至25%。

靠Kindle閱讀器掌控多數電子書銷售的亞馬遜公司說,Kindle的電子書銷售量已經超越精裝書,未來九到12個月內電子書銷售可能進一步超越平裝書。

星期三, 9月 29, 2010

碎裂之戰

陳寧貴
面對----碎裂之戰




暗到同墨水共樣

我等蓋像佇墨水肚

恬恬緊泅



一隻一隻介猴仔、鳥仔

一頭一頭介樹仔

全部都睡落覺

連透氣聲也聽無到



我等輕手輕腳

慢慢慢慢摸到

中國海盜林道乾賊營前

囥佇榮榮樹叢

這時節,恨意

既經驚濤駭浪

湧入心肝底肚



我等正愛摸入賊營

無愐到該兜賊仔

蓋早得到攻擊消息



一大陣銃聲

打破分黑玻璃

蒙等介恬靜山林

黑玻璃突然 

裂 ~ 開 ~ 四 ~ 散 ~

銃子像恁毒虎頭蜂穿入我等介

頭那

胸脯

肚司

手腳



我等介圓身

還赴毋到來喊痛

血,就火山爆發樣

噴到歸山林



日頭一出來

分人看到台灣

處處黏等血紅介歷史



● 附記

1563年中國海盜林道乾,躲避朝廷

追緝,率數百賊眾,隱遁來台。

他們任意劫虐打狗山西拉雅瑪卡道

平埔族人,卡道族人憤怒至極,

商議多時,某夜,全體男女出動

進行反擊--





一次又一次,面對,血淚滂沱的台灣史;

也一次又一次,面對,立場光怪陸離,

思想魑魅魍魎的我們自己!

在遠來山頂看夜景 /葉日松

●在遠來山頂看夜景 /葉日松

 

日頭落山以後

感謝天地介一片蒼茫夜色

用最溫柔介手法畁花蓮介燈火

綻出千蕾萬蕾介花朵

天頂介星仔 所有介燈火

點頭相望 隔空辯論



太平洋左岸介船隻

無論大大細細 全部駛入花蓮港歇睏

海上介點點漁火 不時發出光亮介信號

傳達畀遠來 睡介人客 出頂夜遊介一群人

希望暗晡夜平靜介心情

愛跈恬恬介海浪

由左岸拉到右岸 再過從東片拉轉西片來

像風像夢 漫遊在星空下 海原上



暗晡夜 看到頭擺、這下、 未來

因為晡夜介月光 係頭擺介月光

係這下介月光 也係未來介月光

山共樣、海共樣、星仔共樣

風 雲也共樣

唯一無共樣介係頭擺介人毋知有遠來

未來介人也無一定有機會來這

企在 企過介所在看夜景



暗晡夜 在海岸山脈介最北端

企在遠來介看東華、港口、美崙山

還有無閒介計程車 城市

到底麼儕先歇困、睡目

麼儕會跈 來寫兩首現代詩

一首寄 遠方介古人

一首留 後來者去朗誦

星期二, 9月 28, 2010

故事个尾項

Catherine Yen

獨白 Self Confession

Catherine Yen 在 2010 九月 23 的 12:30am 張貼

邱一帆

故事个尾項

邱一帆 在 2010 九月 20 的 10:31pm 張貼

李勤岸

滿月 --《食老才知ê代誌》33

李勤岸 在 2010 九月 18 的 8:30am 張貼

Catherine Yen

正午 High Noon

Catherine Yen 在 2010 九月 17 的 5:00pm 張貼,Äî 1 篇評論

李勤岸

辜負 --《食老才知ê代誌》32

李勤岸 在 2010 九月 13 的 5:00pm 張貼,Äî 1 篇評論

Catherine Yen

Does Gao Xingjian forget Lee Ann Cheng?

Catherine Yen 在 2010 九月 12 的 12:00am 張貼

邱一帆

hien-公

邱一帆 在 2010 九月 5 的 4:08pm 張貼

左岸潮聲

山城,驛站

左岸潮聲 在 2010 九月 4 的 3:30am 張貼

左岸潮聲

相愛的記憶

左岸潮聲 在 2010 九月 4 的 3:00am 張貼

邱一帆

邱一帆 在 2010 九月 2 的 9:32pm 張貼,Äî 1 篇評論

Catherine Yen

歸宿 A Final Settlement

Catherine Yen 在 2010 八月 30 的 12:00am 張貼,Äî 2 篇評論

李勤岸

閣活--《食老才知ê代誌 31》

李勤岸 在 2010 八月 27 的 4:30pm 張貼,Äî 2 篇評論

●童年个夢﹝客語﹞

●童年个夢﹝客語﹞
陳寧貴


我蓋歡喜緊走
紙風車緊轉
五顏六色个夢想乜﹝mei、也﹞緊轉

我蓋歡喜緊走
紙鳶仔緊飛
童年个心乜緊飛緊高

無細意跌一跤
紙風車落地
分我蹬扁
紙鳶仔掙脫手
飛去摸毋到个天邊哩

我盡傷心个時節----
好佳哉好佳哉
毋過係
暗晡頭發个一場夢

洞見

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27/today-p4.htm
要了解台灣的民意調查,需要洞見和知識,除了必須嫻熟台灣政治史,還得深諳該民調機構的政治傾向。在過去實施戒嚴的一黨時代,台灣的親政府刊物與政府機構,莫不以討當局歡心與獲得當局支持為宗旨。
一九八○年代末與九○年代初的民主化改變了這一切,但部分刊物仍保有其黨派立場;不過,許多民眾已不願意答覆政府機構的調查詢問,以免遭到秋後算帳——這是過去戒嚴時期的遺毒陰影難除所致。
因此,遠見雜誌民調中心與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等單位能夠發展出既專業又客觀的民調技術,提供對台灣民心更深入的觀察,確實令人一新耳目。
外籍觀察家在評論台灣問題時,總是愛說絕大部分台灣人支持「維持現狀」,特別是那些想證明台灣人民不想為了統一或獨立而「自陷險境」的觀察家。
當然,如果民調機構的問法是「你贊成維持現狀、獨立還是統一?」的話,逾五成受訪者肯定會選擇維持現狀,約三成三選擇獨立,支持統一者則不到一成。
遠見民調 七成反對終極統一
然而,遠見雜誌民調中心二○一○年七月的民調的問法,卻是是否贊成「台灣最終應該獨立」,結果有四十九.一%的受訪者表示贊成,三十四.四%不贊成;至於同樣的「兩岸最終應該統一」的問題,十五.六%表示贊成,六十九.九%持反對看法。
由此可見,台灣人民若能自由地做抉擇,會希望台灣被視為一名完整的國際社會成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仍阻撓此等自由選擇權,而另一項我們必須了解的重點是,國際社會看似毫無異議地接受了中國對台灣的論述。我認為,世人不該一直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待此事,而應以更中立與客觀的眼光視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向宣稱,台灣在一九四九年與中國分裂,雙方應該統一,若有必要不惜動武。但事實則不然:台灣在一九四五年以前是日本殖民地,稍後被國共內戰的戰敗方佔領。
美國政策 和平決定台灣未來
此外,對「一個中國」的闡述方式不同,也會產生混淆。「一個中國」經常被解釋為美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實情並非如此:「一個中國」的意思是,美國承認只有一個政府代表中國。美國在一九七二年「認知到」中國的一個中國立場,但並未將之視為美方立場。美國在台灣關係法及其隨後聲明中強調,美國的政策是以和平手段決定台灣的未來,而且必須獲得台灣人民的同意。這就是民主自由的真諦。
倘若能撇開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這種辯論不談,就能針對台灣未來的可能解決之道進行更有意義的討論。根據一九三三年簽訂之「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的國際法基本定義,台灣是一個「民族國家」,具備領土、穩定人口、政府以及與他國建立關係之能力等國家構成要件。
問題在於,台灣尋求的是哪一種身分的國際承認?過去國民黨時代尋求的是被國際承認為代表整個中國的政府,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一九九一年將範疇侷限於代表台灣及其周邊島嶼的政府,但仍沿用「中華民國」稱號。儘管不少民進黨人主張以「台灣」之名尋求國際承認,但在李登輝之後上台的民進黨政府內仍奉行前朝舊規。
台灣究竟應該選擇哪一條路,端視台灣的民主動力而定;而國際社會必須確保的是,台灣人民能夠在不受到外來的中國脅迫下,自由地抉擇台灣的未來。
(本文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白樂崎先生所著的一本攸關台灣民主與兩岸關係的新書業已付梓,相關資訊可參考www.amazon.com)(國際新聞中心張沛元譯)

星期一, 9月 27, 2010

寂寞

寂寞有不同的层次,如思想上的寂寞、情感上的寂寞,和修行的寂寞。

思想的寂寞,就是思想、观念上的知音难逢。情感的寂寞,是生活之中缺少伴侣,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或者没有情感的伴侣,自己一人孤单生活。另一种是修行的寂寞,譬如闭关修行,需要一个孤立寂寞的空间,不受外在环境干扰,才能好好往内心去探索、体验。像这样的修行,别人看起来很寂寞,但修行者自身却觉得很充实、踏实,非常安定,而烦恼少。

修行的寂寞是最高等的寂寞,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也是寂寞的修行,这对修行人是必要的过程。现在在台湾、西藏,以及南传的泰国、缅甸,都不乏闭关的出家人或者在森林中修行的法师,他们看起来很寂寞,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充实、愉快。

没有信仰的人生,就没有落实感、没有踏实感,也没有未来感。那样的人生是很空虚的。

----聖嚴法師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 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

,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 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圣地亚哥,”

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又能陪你出海了. 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孩子爱他.“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 跟他们待下去吧.”

“不过你该记得,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跟着有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

“我记得,”

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叫我走的. 我是孩子,不能不听从他.”

“我明白,”

老人说.“这是理该如此的.”

“他没多大的信心.”

“是啊,”

老人说.“可是我们有. 可不是吗?”

“对,”

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

“那敢情好,”

老人说.“都是打鱼人嘛.”

他们坐在饭店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生气.另外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不过他们并不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谈起海流,谈起他们把钓索送到海面下有多深,天气一贯多么好,谈起他们的见闻. 当天打鱼得手的渔夫都已回来,把大马林鱼剖开,整片儿排在两块木板上,每块木板的一端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晃晃地送到收鱼站,在那里等冷藏车来把它们运往哈瓦那的市场.逮到鲨鱼的人们已把它们送到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吊在复合滑车上,除去肝脏,割掉鱼鳍,剥去外皮,把鱼肉切成一条条,以备腌制.



老人与海
海明威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HEMINGWAY

鍾達明客語作品

鍾達明作品

  又愛又恨介地方



  家鄉係使人又愛又恨介地方,

  雄峙東邊介大武山,

  不時蓋等輕輕淡淡介白雲,

  東港溪相似天地母親介乳汁,

  緩緩流過禾浪翻滾介大地。



  刺目介日頭歸年照耀,

  白壁紅瓦介當可愛介家園,

  朗朗讀書聲應和介古廟鐘聲,

  在禾花介清香中飄散,

  飄散…… 但,

  毋知麼介時節開始,

  大武山已經看無麼介清楚,

  東港溪也毋會再流清淺,

  天籟介音韻也聽毋著哩,

  大地分車馬聲機器聲吞忒去!



  頭擺夢中介家鄉,

  係十分使人懷念介地方,

  現下大自然分佢破壞忒去,

  恨物事已非,美景毋再,

  空留甜夢到鄉關……。

 只有翅翼

 而無身軀的鳥

 在哭和笑之間

 不斷飛翔


---- 商禽〈眉〉

路過鶯歌

鶯歌的代誌 /鄧榮坤

──路過鶯歌,遇老人閒談筆記


很多年以前,阮的祖先佇遮歇睏

擦去汗水,佇遮過散赤的日子

鸚哥石在雲霧中

叫著故鄉的名


祖先來到鶯歌石庄

親像從很遠的所在來的溪水

惦惦流過這個所在

溪水供養遮每一吋飽滿的生命

一隻一隻的船掛起了布帆

在大漢溪中飄流

載著很多很多的夢

從淡水通往三峽

從唐山通往幸福的未來




多年以後,跟著祖先的腳步

阮佇鶯歌的歲月中七逃

雖然船隻已經離開,溪水也遐爾仔淺

但是硘仔的美,定定佇師傅的指頭仔

演唱台灣景德鎮的傳說


阮已經慣勢佇鶯歌小鎮七逃

時常會甲硘仔的傳說撞作伙

淡薄仔痛的心晟

親像鶯歌遮多年以前

是咱台灣頭智慧的故事

有站節,擱有志氣



註一:大漢溪,舊稱大嵙崁溪。

2020年人类生活

美刊预测2020年人类生活
2010/9/27 消息来源:快报

  2020年距离现在还有10年的时间,10年,时间好像并不是很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你的诸多想像中,肯定不仅仅是自己老去10岁的容颜。

  那么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是不是能实现以前可望不可及的梦想?《福布斯》杂志为我们预见了10年后的未来:个人生活、教育、科技、经济、能源、社会……这次预测的基础来自真实的数据、推理和事实,此外,对于某些空白之处,他们适当加入了某些严密的科学幻想色彩。

  这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呢?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登录福布斯看一看,发表你的想法,正如马尔科姆·福布斯所言,对于未来的判断和想象:“有对有错总好过半对半错”。

  几十年前人们就预言,未来“普适运算”将会被广泛应用。(普适运算即运用无线电网络科技,让人们在不受时空限制的环境下享用资讯,透过整合式无缝科技,让人们使用起来更便利、省时。)随时随地享受资讯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普适运算意味着计算机会失去原有的重要地位,但这就是 2020年的生活。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工作含义将发生很大变化,但在2020年普适运算也算不上尖端科技了,而是已被广泛应用。

    随身携带的个人世界

    2020年,人们将找回一些在2010年失去的东西

  世界各地很多学校都试图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在亚洲一些地区,手机的普及比美国还快,这些地区的学校已放弃禁止上课时用手机。对香港的学生来说,移动电话是必不可少的。“移动”意味着你可以将自己的世界“随身携带”,到了2020年,很难想象有人会不带着移动设备出门。在未来,随身携带移动设备将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准则和日常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

  在未来生活中,如果科技进一步隐入幕后,占据幕前位置的会是什么呢?那将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一直珍视的人性。目前人们认为科学、科技、工程、数学教育是创新的关键,在将来他们会意识到应该在这4项教育中加入人文学科。因而,人们将见证完整工艺、人类创作的回归和物质、精神世界的再度平衡。人们将看到人文学科在21世纪的复兴,文化和商业将成为个体的中心舞台。

  软件产业将欣然接受工艺价值的回归,到2020年,软件产业将回到“手工作坊”的时代,为不同用户定制不同的软件,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它将成为更大范围的“手工制作”潮流中的一部分,这种回归手工时代的潮流注入了人类情感和对完整性的珍惜。这一趋势在移动电话的应用程序市场上已初见端倪,垄断型参与者越来越少,推销成本近乎为零,几乎任何人都能在苹果手机、谷歌手机和黑莓手机上安装应用软件。设计这些应用软件需要关心和注意,而这往往是大公司们所缺乏的。

  未来人们将不再满足于大规模生产下的流水线产品,而重新发现个人创造的价值。2020年的科技将允许个人制造者拥有曾被大公司独享的运营能力。在社交网站上,个人传播将会兴起,他们像主要媒体一样发布自己的新闻;在应用软件市场上,个人品牌也能占有一席之地,“鲍比·斯库拉”这样的个人品牌也能像奥多比软件公司一样叫卖自己的商品。有人认为,这将是一个重新学习信任个人而非品牌的时代,某一品牌的忠实顾客将成为过去。确定的是,现在人们对品牌的信任正面临着挑战。

  现在的人们填充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时,几乎对其实际容量毫无概念。但人们在存放纸质文件时,对文件是多是少就很有把握,因为纸张能给人实实在在的触感和可视感。

  人类很难放弃看到、摸到实物的感觉,因此以后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设计,让虚拟和现实达到最佳的平衡。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轻易感受到的微妙之处,很快也能在电脑屏幕上实现。

  过去20年中充满了科技变化,导致科技和数字世界成为了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教育者、立法者、未来学家、社会科学家不得不对其产生关注。值得高兴的是,随着人们对科技不断习惯,另一场对话的时机已到,人们将思考和讨论在生活中寻回什么。

  那么,什么将取代技术?它将从人文科学、设计和个体开始:由大量个体设计、制作的产品和随之形成的文化,它们由人们所信任的人手工制造,用以捕捉现实世界中人们珍视的微妙和不完美。这就好像在2020年,人们将找回一些在2010年失去的东西。

  快报记者 李欣 编译

   电脑

    传统的计算机消失

    人类本身也经历着变化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最吸引人的转变是什么?有人认为只是“更小、更好、更快”,但它给人和社会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

  由于科技带来的奇迹,对很多人来说驾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已变得不足为奇。每个人都有第一人生,即只有死去才能逃脱的物理存在。现在很多人有了第二人生,其实很久以前人们就能通过写作来创造不同的人生,尽管人们能创造另一个自己,但第一人生依然占主导地位。

  从范围和普及性上来说,人们的第二人生已发展到了能与第一人生比肩的地步。通过使用数字设备,人们与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认识的人取得联系,社交网站、电子邮件、聊天软件、微博等各种数字媒体都帮助人们在数字世界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自我。更具深刻影响的是,数字世界中的全新自我也能拥有高度的重要性和保真度。大部分的人都有网友,虽然素未谋面,但能心灵相通。当科技让第二人生中的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时,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之间的平衡正迅速地发生变化。

  第二人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使得数字网络对人们来说也越发处于主要位置,数字网络已不再是“房间里的个人电脑”,而是自我的一种延伸——没有它就像没穿衣服一样。现在人们使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人机互动方式,而未来10年人机互动将发生重大变革。

  触屏技术的突破引领了这一趋势,人们通过触摸与计算机互动,而数百万年来人类与物品产生互动也是依靠触摸,这是一种微妙的回归。不足的是,目前人们使用计算机需要熟悉并掌握其自有的界面,但人们并不生活在由计算机界面组成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三维世界中。为什么人类能学习、融入计算机的世界,而计算机不能融入人类世界呢?计算机本质上是“盲人”,它们不知道坐在它们面前的是谁,也不知道周围环境的任何基本信息。未来人们的目标是“教会”计算机在人类世界中与人们进行交流。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他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向观众介绍了智能电脑哈尔,太空旅行者们无需坐在工作台前与哈尔互动,他们只需待在电脑所在的房间就能指示其工作。至今智能电脑哈尔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设想:计算机对其本身和生活在三维世界中与其互动的人有知觉。微软公司即将发售的纳塔尔项目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纳塔尔项目以3D摄像头与动作识别软件为基础,用户通过身体运动与声音命令来控制游戏,无需使用任何手柄或键盘,它还能监测到玩家的行动,令游戏效果变得十分自然。纳塔尔项目令人们能够与计算机“交谈”,并带来了一种移动计算的新思路——未来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小的移动装备,而是不借助任何装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性。

  那么是否能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转变与互联网的诞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呢?互联网是信息供应和计算机连通性的大爆发,给人们获得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信息处理技术未来面临的变革是在特定环境中处理信息,即在人类世界的环境里,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感情来实现与计算机的互动。

  如果这一变化成为可能,那么人体将成为计算机迷们所称的“节点”,变成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参与者。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通过在线定位,将自己的物理位置展示给别人,这就是潜在的人体“节点”的一个例子。如果将其应用于医疗,人们则会看到戏剧性的结果。现在就有将这一技术向大众市场推广的例子,例如 AirStrip技术公司推出了一款软件,可以远程监控医院里的病人,把信息直接发送到医生或护士的智能手机中。10年之内,人体监控和数据发送就会跟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状态一样简单、普及。

  未来人们能得到别人在网上即时发布的信息,但不仅是通过电脑屏幕,还可以通过平视显示器获得这些资讯。虽然这种平视显示器目前仅在直升机和航空器上使用,但不难预见未来它将被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人们在租房时,通常不仅想找到好房子,也想拥有好邻居和好社区。过去人们常常去租房地点实地考察一番,而现在很多人转而使用谷歌地图提供的卫星照片和街景。这本质上是在用卫星找房子,未来人们则无需坐在电脑前,就能直接看到卫星画面,这也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转变的一个例子。

  当信息处理技术深深融入人们的认识、思考、决策、身体甚至意识中时,人类就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概念会被拓展,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将永远纠缠在一起。

   选择

    庞大的信息处理技术

    将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步行动中

  电话增加了你的联系人数量,汽车令你穿越了更多的里程。功能强大、高度联网的计算机或许能改变人的每一种际遇,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人的所作所为、所行所往。

  一个充满了传感器、数据库和分析软件的世界,将带来巨大的改变。到2020年这会成为可能,它最初的迹象已开始显现:亚马逊网站上的阅读建议、谷歌智能手机上的实时交通信息、微软公司的传感识别游戏系统纳塔尔项目。未来人们所需要的不仅是大型计算机,而是对事物互动、人类角色更深刻的认识。

  试想在未来世界的某个早晨,你比平时起床稍晚20分钟。这天的交通非常拥堵,你的公司决定让员工错开上班高峰时间,正好还能减少点碳排放量。你的闹钟接收到了上班时间推迟的指示,并且知道你今天第一个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所以你不用赶时间。你进入了一家咖啡店,那里有几台便携电脑,可以免费借用。你用密码或指纹对电脑进行个性化设置,轻松获取自己的电邮、日程安排和所需文件。其中有一些视频文件,你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它们,或使用小型便携式投影仪和3D眼镜,视频按照你与雇主协议的优先顺序或智能软件安排的顺序播放。

  在非高峰时段,地铁也相当拥挤,你需要一些思考的空间。通过实时拍卖,你在只供应“黄金时段座位”的车厢中买到空间和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能提供给你最大的空间和舒适感,这样你便租赁到了乘坐地铁时的私人空间。你需要关于自己新办公室位置的一些提醒,办公室采用年租制以便实现最大限度的分配。但在新办公室里时,你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空间,因为办公室的布局和陈设已被保存在远程数据中心里,每个人的空间都是个性化的,你有自己的空间。

  由于汗液分析传感器、无线通讯菜单、心脏监测手表的进步,你的个人习惯、膳食摄入和生命体征方面的相关数据都已被存储。毫无疑问这对你的身体有好处,但也能帮你的人身保险公司计算要承担的风险。你的生活方式也被计算在内:多吃一个培根汉堡,就多付一点保险金。

  你会面临多种选择,比如你将跟谁见面、在哪里上映哪部电影、饭店是否需要申请你的光顾等各种个人和外部选择的结合,这些选择都建立在对你过去选择的记忆的基础上。这个持续联系、不断拍卖物品和服务的世界将提供给人们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率。这也是个完全合理的世界,其中很多内容的雏形已经存在,比如咖啡店的无线网络,它令咖啡桌转化为办公空间、研究室或开放式的隔间。

  一个趋势如果延伸得足够远,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更大的自然秩序:谁将来制定拍卖的规则?当所有的空间和大部分时间都变得十分中性会是什么感觉?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人退缩,但近代人也同样会对现在的世界感到惊讶:人们坐在一个机器前不停地敲击键盘,但所有人看起来都自得其乐。

  根据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未来学家们通常把未来的世界描绘成跟现在差不多的模样。科幻小说作家们却恰恰相反,他们笔下的世界往往与现实相距甚远。像大多数事物一样,真相总是在中庸之道上徘徊:科技改变了人类的意识,但很多内心深处的欲望却不会被改变。

  在未来世界里,信息处理技术的连通性和“知觉”会得到提高,人们将更为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人们的独立性和个体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成为了数据统计群体的一部分。到那时,人们也会渴望自我表现、与众不同。

    教育

    未来10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将走向消亡

  现在的教育系统并未瓦解,但它已变得过时。人们还在沿用为工业革命而制定的教育模型,这种体系为工厂提供了受教育的劳动力。

  现在的大学课堂基本都是这样的:在巨大的阶梯教室里,年长的教授沉闷地进行着漫长的演讲。3周之后,学生们只能记得授课内容的1/10。

  到2020年这样的课堂将成为历史,教授将被来自不同领域的教练队伍所取代,单一的授课方式将被各种实践挑战所取代。学生们不再需要花费数小时在教室里听课,而是在一起工作,这些未来的医生、律师、企业领导、工程师、记者和艺术家将学习结合各自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改革创新。

  在世界各地的学校里,这些转变已经展开。在印度国家设计学院,学生们通过与惠普公司、欧特克软件公司紧密合作,来了解顾客的需要。在加拿大多伦多,罗特曼管理学院的学生在实验工作区参加课程,开展改造小额银行业务等工作项目。

  在斯坦福大学的哈索·普莱特纳设计研究院,学习工程学、医学、商业、法律和艺术的学生们走到了一起,合作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工程项目。他们从事的项目种类丰富,比如帮助纽约市的一家老电台重新改造早间广播节目,帮助捷蓝公司在天气造成的大规模航班延误时提供客户服务……学生们设身处地地为将要使用他们解决方案的人着想,与拥有截然不同方案的队友合作,了解如何才能让新想法具有可行性。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学习到了一套方法,来处理远远超出课堂范围的重大、复杂的挑战。

  学生们将这些实践项目用作成为商业领导者的跳板。一家为发展中国家早产儿提供保育箱的公司,其前身就是哈索·普莱特纳设计研究院的一个课程项目。项目小组由1名工商管理硕士、2名工程师和1名计算机专家组成,他们与一个非政府组织合作,想要为尼泊尔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为便宜的早产儿保育箱,因为在这些国家每年有数千名早产儿死亡,因此他们研制出一种小型便携的家用保育箱,成本仅为传统早产儿保育箱的1%。

  教育工作者们早已看到这样一个悖论:儿童刚进入学校学习时,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但当他们毕业时却很少还保持着创造力。英国研究者肯·罗宾逊对1600名3-5岁的儿童进行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他对这些儿童的差异思考能力展开了测试,98%的儿童得分都非常高。10年后,他对这些人进行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只有10%的人保持着从前的差异思考水平。

  对管理人员来说,越来越快的信息步伐使得持续学习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创新。纽约公共电台执行制作人约翰·基夫曾前往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学习创新方法。回到电台后,他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最令人恼火的问题:在突发新闻事件期间,会出现过时和不准确的广播信息,但没人知道确切原因。基夫和同事进行了简短的模拟,用记事贴来表示每个人掌握的信息和信息的传播,错误立刻变得显而易见。第二天,当纽约发生坠机事件后,基夫的团队立刻做好了获取最新广播新闻的准备。

  基夫对信息错误的诊断是个成功的创新案例。随着全球变化的步伐加快,企业对创新的渴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然而,真正可贵之处在于,基夫变成了创新者,他可以不断地想出了不起的主意,并一次又一次地将它们变成现实。在全球竞争时代,教育的这些转变将是培养下一代领军人物的关键。

   饮食

    到了2020年

    人们终于开始关注饮食健康

  刚刚给你未来购物车中的食品结了帐?你的数字收据上已经计算出你这次采购的营养值。赶回家做饭?你的智能冰箱已扫描了厨房中所有的食物,制订出一份最健康的膳食组合(当然,考虑了你的饮食喜恶和过敏史)并且开始预热你的烤箱。

  到了2020年,过去总有人语重心长叫我们去做的事情,比如合理进食、运动、正常睡眠、定时看医生等,不但做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即使想尽办法回避也会最终避无可避,因为自有人为我们作出健康的选择。

  拿营养来举例,现在的营养标签都像是简易报税表,看起来毫不可靠,想象一下未来它们会被替换成通用的标志,用简单亮丽的颜色和1-5个等级的组合,根据营养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将所有食物进行分级。做出健康的膳食选择就只需挑选一个颜色和最高等级的数字,事情变得非常简单。

  有人为了了解美国人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如何做决定,曾尾随去购买食物的陌生人,甚至请求去他们家里吃饭。

  通过这样的调查发现,人们通过早间节目、知名营养学家、谷物食品包装盒、跟医生的交谈等有时会自相矛盾的信息源,不知不觉地形成一些基本的饮食原则。结果就是对营养不完整、不准确的认识,这导致人们选择不健康的食物,并最终导致健康不良。

  说到食物,研究发现所有3亿美国人可以被分成4类典型的食客:方便型、舒适型、混乱型和确定型。一个人的“饮食个性”取决于他们受特定环境影响的程度,以及他们对营养是否有明确的了解。

  为了帮助美国人健康饮食,人们必须建立一种直观、方便的通用营养知识体系。这可不是一件小差事,美国农业部、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食品标准管理局及连锁超市、食品生产商都试图将消费者的选择进行规范化和简化,但都没能改善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人们发现没有一种方法考虑到消费者的体验。包装标识是大多数体系中的重点,但它只是一个消费者接触点。

  到了2020年,人们将能利用互联设备来取代海量的营养信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可以收集、汇总食品选择和营养成分,最终通过综合体验来带动饮食习惯的改变。数字化联接将把各种食物选择联接起来,令实时更新的营养分级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买一份沙拉当午餐,你的营养等级会上升。吃了些辣鸡翅,营养等级就会大跌。

  通用的标识将确保人们能全面了解营养的核心,这种直观的体系可以帮助每个人轻易确定和查询自己饮食中含有的营养价值。有人建议使用一种结合了分值和颜色值的标识,这种标识即使5岁的小孩也能够理解。

  这种标识体系足以明确地给每种食物组合打分,少到1种蔬菜,多到1个月的食物。它有足够的弹性来帮助每种饮食个性的人,不管他们的选择是什么:沙拉或薯条、不同品牌的椒盐卷饼、意大利面或奶酪通心粉。最终,它会鼓励消费者及食品生产商在做决定时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如果人们从现在开始采用通用的营养体系来选择食物,到2020年营养价值就会决定食品的竞争力。这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不管普通消费者是否意识到,他们最终将改变世界。

星期日, 9月 26, 2010

愛默生對梭羅的詩
寫下這樣的按語:
「黃金是有了,
可是並非純金,
裡面還有雜質。
鮮花是採來了,
可是還未釀成蜜。」

星期四, 9月 23, 2010

透徹

想起一則小故事:從前有個皇帝(據說是乾隆)南巡時節,在金山上望著江心許多船隻來往,隨口問一位和尚:「共是幾船?」和尚回說:「只有兩船:一為名,一為利。」這段對話廣為流傳,咸認和尚看透了庸庸碌碌的人間世,方有此說。其實如此功利的說法,不像是出自出家人之口,更不會是有智慧的高僧說出的話。
 親情、愛情、友情,甚至追求真理和大愛之情,都不在名、利兩者之中。江心那許多船上,必然有歸心似箭的遊子,趕回家見年高的父母、久別的妻子、朝思暮想的兒女、情同手足的故友知交;也會有學子跋涉千里求學解惑,有學者不辭路遙傳道授業;有旅人暢遊三川五岳;甚至一定也有僧侶來往水陸路上行腳求道。這些,為的可都是名利之外的「情」──對人的,對自然的,對真理的。說只有兩條船的那位和尚未必不曾遠行求道,附和這說法的人也未必沒有過為情上路的經驗。但故意要這麼說,表示看得透徹,其實是矯情。

【李黎】

星期二, 9月 21, 2010

巴金---隨想錄


没有神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

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獨唱團

独唱团-序 作者:韩寒

几天前有人和我说起,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个文学青年,理想做一个作家和记者,那时候我们都好吃香啊,如果再能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女生们都被迷倒了。你看看现在,女生们再也不中意这些人了,她们中意的是……我说,那你们还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么?他说,……。所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韩寒

 張芳慈客語作品

  ●雜把戲

 

  廟坪頂介暗晡頭

  電火光光照緊

  賣膏藥介人

  用手剁磚加吞劍

  做分人著驚介事情

  無電視介時代

  阿公阿嬤同細人陣

  企塞塞介人

  在廟坪看雜把戲

  騙人介把戲

  逐個時代都有

  在電視肚烏白變彩色

  毋過這下出賣介

  係人介天良加自尊

  看顯顯講花舌

  有兜人共樣分佢

  騙到迷迷轉

  真真假假啊

  電火較光照毋出

  愛靠自家想分明

  這個得人驚介時代





 ● 下一站



  再過一個磅空

  再過一板鐵橋

  過了街路

  轉一個斡

  遠遠介山城

  木棉花正開



  到咧

  會到咧

  空空缺缺介路

  共樣愛向前



  到咧

  會到咧

  目珠金金

  早都看現現



  下一站

  故鄉介名

  跈我介心肝肚

  喊出來


---------------
●●●文學客家●●●

台灣唯一
完全客語書寫創作出版的
文學雜誌

作者群----
黃永達、左春香、黃子堯、莊華堂、陳寧貴、馮輝岳、范文芳、羅紹麒、邱一帆、劉煥雲、張捷明、張芳慈、呂金燕、江秀鳳、利玉芳、劉振權、黃火廷、鍾振斌、羅秀玲、林櫻蕙、葉日松、楊長鎮、黃美鴻、朱真一、彭欽清、彭歲玲、龔萬灶-----------等

投稿:tu6986@webmail.mlc.edu.tw
訂閱:郵政劃撥:帳號16686525 黃子堯帳戶
(平裝)每冊定價:新台幣140元.

我佇醒來的時夢著你

我佇夢中行過你身邊

心內有話想欲佮你講

毋知安怎來開嘴

我佇醒來的時夢著你

我佇夢中行過你的身軀邊

我佇夢中行過你的身軀邊

夢見咱雙人行過的街路

熱人的風送來桂花的芳味

歌聲、笑聲和嗽聲

猶有你清芳的吐氣

我佇醒來的時夢著你


向陽
夢中行過

追逐石頭的狗

人家要我們跑,
很簡單,
只要隨便扔個石頭

我們就亂追一通,
追得精疲力盡,

竟只為了一塊
不能吃的石頭!

人物

物化社會的教育,只需要有創意,不需要有思想,更不需有修行。因為只有創意,才會牽涉商機。於是連文化,都要變成文化創意產業!這個物化社會裡,所謂教育,你看,課程綱要多麼琳琅滿目、教材教案真是通篇累牘、參考資料簡直部繁帙浩,不這麼做,還通不過評鑑呢!於是,老師整天說、整天寫,不斷量產,像個作業員,至於學生,則成了一批批規格化標準化的產品。這個視人如物卻渾不自知的教育部,還每天高唱教育改革呢!
http://udn.com/NEWS/READING/X5/5863573.shtml
薛仁明

星期一, 9月 20, 2010

有我敵人便多起來了

,向明--
「佛家有『我執』之說,我執即是一切以我為是,我執很重時,慣於用一已之意識解釋一切,排斥心很重。我寫く有我>,即是當時自得意滿以『我』為唯一,自以為『有我無敵』,始才發現『我』的一無是處,而且會有一切惡名加身。所以佛家總勸人『放下我執,自由自在』是有其道理的。」

有 我

有我
敵人便多起來了
*
不能有我,我是孑孓
登革熱的始祖
不能有我,我是鼠輩
黑死病的帶菌體
不能有我,我是桃麗羊
上帝不認的非婚生子
不能有我,我是奇數
最終都被偶數綁死
*
有我,你們
就會齊一消滅的口徑
*
只要有我
便會是罪不可赦的猶大
只要有我
便會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只要有我
達文西密碼就會自動失效
而且只要有我
不由分辯
總是被控乃藏有劇毒的人渣
------------------------

盡 頭

明明知道,一切都是天命無常
卻仍在拼命地找
八千里路雲和月的盡頭
海角天涯的盡頭
螢火蟲燒盡全身的熱量
何日能探照到一條大路的盡頭
*
城門失火延燒至那家權貴才算毀滅盡頭
老媽媽頻問歸的兒子流落在何方盡頭
銅像們一直罰站何日才是刑期滿的盡頭
魚要如何用力才能躍到龍門的盡頭
鳥要怎樣展翅才能飛到天堂的盡頭
*
也仍只能拼命的找尋,發現
流水沒有盡頭,江湖只是過路
棒棒糖的盡頭肯定只剩一根光棒棒
夢幻的盡頭只是空歡喜一場
即使落葉賴著走,要離枝而去的
終究飛去找自己再生的盡頭,與你無關

星期日, 9月 19, 2010

游行的意义

韩寒最新博文,据说只存在了50分钟,现已被删除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06065-gb2312.html
  游行的意义

  在9月18日这个敏感的时刻,我有的朋友开始研究要不要游行。当然,游的主体可以是反日保钓救船长。终于,在一个很多论坛里连“游行”两个字都打不出来的国家里,我们有行可以游了。那么,要不要参加这次命题一日游呢?

  首先,我认为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分为三个阶级,那就是主子,奴才和狗,而我们往往一人饰两角,至于饰演哪两个角色,我想不会有人觉得他在演主子吧。前一阵子,主子需要奴才去附和和伺候,但是现如今,主子需要狗去吼两声,因为在狗的逻辑里,无论主子怎么对待它,只要有外人来犯,狗总是该看家护院的。

  当弄明白了这个以后,回头想想就容易多了。但是,在这三个阶级以内,好在我还有选择做花花草草的权力。我的选择依据是,对于相关部门,小事和大事他们的区别就是抗议一次和抗议十一次,有特权有能力的地方尚未出力,除了把人家日本大使变成了应召男郎以外,我们相关部门情绪稳定,并不见什么实际决心,别说武力上,连经济上都不敢有所动作。他们韬光养晦,所以我也韬光养晦。毕竟,我等做狗也罢,但要做一条戏狗,情以何堪。

  纵观事态发展,领导的内心似乎并不愤怒,领导只是觉得窝囊,那自然,我们也只能跟着觉得窝囊,你哪有上街去表达窝囊的,那岂不是更窝囊。领导没面子的时候,我们给他们长脸,但领导有面子的时候,我们被他们掌嘴。我被欺负,我不能游,你被欺负,你让我游,我又情以何堪。你也别说这种民族国土大事应该是我们一起被欺负了,就算政府不作为,你活的一塌糊涂,也应该挺身而出。我自然可以挺身而出,但我的第一主题就是要求政府去作为,第二主题才是控诉来犯者,因为领土问题从来都不是老百姓能解决的和该去解决的,尤其是在我国,老百姓自己都没有一寸土地,,所有的一切,都是问政府租的,所以,理论上,这事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房东在和别人就一块在地上的瓦而争执,这块瓦的确是风大的时候从房东的房顶上掉下来的,但房东也不敢去捡,因为可能要和隔壁人家打架。那我等租客在里面搅和什么呢。无土地者要去为他人争取土地,无尊严者要去为他人捍卫尊严,这样的人多少钱一斤?一斤多少个?

  但毕竟,这样的游行安全,好玩,显得很酷,关键是游完以后还能正常工作学习,甚至还有助于未来发展,毕竟也算不容易,所以大学生和老百姓抱着尝鲜唱黑脸的角度去游一游无妨。到时候政府唱一个白脸,说不定能有所见效。况且现在去游行玩的人相比起以前游行玩的人也有着些许不同,以前是彻底的国政不分,被卖数钱,现如今很多青年终于能够将所谓爱国这件事情想的更明白,他们虽然依然愤怒,但开始反思自己为何每次都是那么窝囊和被动,回头也能更客观的看待国家和政府的关系,这也算是一个进步。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国家就是一个女人,执政者就是占有她的男人,有幸福美满的,有相处和睦的,有家庭暴力的,有关系紧张的,有离婚再嫁的,有不能改嫁的,但无论如何,你爱一个女人总不能连她的男人也一起爱了去。

  最后,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如果今天能为唐福珍谢朝平而游行,那么明天我就一定会为钓鱼岛和奥运火炬而游行。但这又是一个悖论,往往你能够为唐福珍谢朝平游行的时候,你往往就不会有钓鱼岛奥运火炬之类的事,而且更不会有唐福珍谢朝平之类的事出现。一个对内不能和平游行的民族,他的对外任何游行是完全没有价值的,那只是一场集体舞。

客家之顏----大地飛鷹!

● 陳寧貴
客家之顏----大地飛鷹!



大風如弓,
暴雨似箭,
也不能射傷我們!
霹靂震天,
雷霆萬鈞,
也不能讓我們變成
膽怯斂翼的
大地飛鷹!

●第一章 1721,霹靂

1.

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
芒刺般的消息
如悲鳴著的飛箭
穿越溫暖寧靜的南方大地
急速而銳利
直直射入
客家庄人們心頭
連肝膽
都要暗暗泌出血來----

滿天飛舞的傳說---
朱一貴的部隊
像是一大片烏雲
正黑天暗地
飄向下淡水河

客家庄的土地
開始不安顫慄
似乎,連鳥雀都震驚得
忘了歌唱,似乎
姹紫嫣紅的花們
也忘了開花

有人問道:
「這愛~仰般~正好?」
﹝這要如何是好?﹞
有人答道:
「既經無退路
淨存一條路同佢等拼命!」
﹝已經沒有退路
祇剩一條路向他們拼命!﹞

黃昏一降臨
天,怎麼黑得比平常還快
三更的
夜,怎麼特別異樣的深
寒意打從煢煢油燈
濕淋淋鬼魘地入侵骨髓
之後,直接往上
強硬衝開腦門
眼前一幕幕心酸往事
立即撲天蓋地而來----

客家族群從彼岸
賭上風中之燭般的命運
千驚萬恐渡過
會食人的黑水溝到台灣
自從台南安平上陸後
雖然頭頂著天
腳站立在台灣大地
却一直找不到生根的地方

祇好千辛萬苦南下
來到屛東竹田濫濫庄開基
那是一陣大雨過後
土地便化作一片泥濘
泥濘上閃爍著像是鹹鹹的
淚光

以淚水
止住墾荒之渴
手足在夢裡
也辛勤的工作著
不斷搧熱悲涼情緒
如金石般的信念
鏗蹡有聲向內心深處挖掘扎根
植下離鄉後的尊嚴
最終才以銅皮鐵骨圍籬
用血汗和著泥漿建立起家園

如今朱一貴他們就要入侵
他們一來
粗暴足履將踩平了我們的家園
盲目刀矢砍斷了我們的命脈
腥風吹滅了我們的香火

此刻,風中彷彿吹起
讓人驚魂落魄的不祥鴉鳴
看著禾埕邊
孩子們乘坐的鞦韆
入夜後聽不見歡笑聲
空蕩蕩
在風中怯怯搖晃著
不安心事

2.

這時候的客家庄
已跌入人人牽腸掛肚的
險惡的狂風大浪情緒中
客家大老臉色凍結成鐵灰
只剩聲音依然堅定如磐石
他們毫不猶疑
背起鄉親沉重付託
趕緊互邀相聚
在內埔媽祖廟開會

立即決定
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
成立六隊﹝堆﹞鄉團
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
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
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
特別選出盡得人望个大總理李直三帶頭
六隊﹝堆﹞也各選出總理同副總理來領導

此刻發出晴天霹靂般的大號召
硬頸熱血客家好漢
像驚天巨浪
紛紛從四面八方湧來
組織成一萬三千多人的雄獅大軍

他們如雷般宣誓:
我們將與客家莊園共存亡

3.

客家雄獅
在下淡水河的平原
用肉身
築起鋼鐵堤防
擋住
像土石流沖來的敵軍

一定要讓六堆客家庄
每一吋土地
每一粒禾榖
都不受到半點損傷

激戰在血中沸騰
個人英勇之死
交換族群之生
六堆客家的未來命脈
在台灣歷史中
悄悄築起了
延綿不絕的長城

---------------------------------------------
●第二章 1895,雷霆

1895年11月11日
日本乃木中將的艦隊
如震天撼地雪亮之劍
刺入南台灣
日軍耀武揚威
從枋寮登陸後逼近下六根﹝今佳冬﹞
他們貼出告示----
豎白旗迎皇軍者相安無事
反抗者誅殺至雞犬不留

此刻由台灣北方向南方
一路掃蕩而來的日軍
已直逼高雄屏東
他們南北夾擊
準備一舉收服台灣全島

●西勢---忠義亭

南台灣六堆人民的緊急會議
在熱血中沸騰
主戰與主和的暗中拉扯
感性與理性的激烈交擊
火花四濺!

直透雲霄的聲音
驚天動地響起--
頭可斷!
血可流!
寸土不可失!

從陰暗中遲疑
怯怯的聲音也響起--
台灣大官人
已經全部遠走高飛
吾等勢單力薄
簡直是以卵擊石

語剛落
群情大嘩
像颳起一陣駭人颶風
要將這閃爍的
礙眼的燭光瞬間
吹熄

眾人搜出發言者
將他捆綁在桌腳
大聲叫罵--
懦夫!
懦夫!
懦夫!
懦夫!
懦夫!
懦夫!

主和派終於退卻
然而恐怖的戰事如悶雷
正從天邊烏雲中
驚心滾動而來

●下六根步月樓

日將桑波田的眼睛
已經爬上頭頂
正幻想著下六根庄民
將歌誦著鼓舞著迎接這顆
亮麗的新太陽出現

轟!
撼天巨響
作夢也沒想到
一門古砲
卻從前方衝出
像久未發威的雄獅
撲向來採收勝利甜果的日軍

它的利爪
四處揮舞著
日軍才驚魂一定
卻已變成橫飛血肉
日軍因人多勢眾立即整軍反擊
那門古砲也毫不畏懼退怯
兇猛地不斷
咆哮著怒吼著
終於不堪高溫而自己爆炸
壯烈成仁

此刻下六根義勇軍
已將自己變成砲彈
往敵人身上不斷投射
血肉如雨狂落
大地植滿
保村護土的紅花
最後終因寡不敵眾
只好往後撤守----

●長興庄---火燒庄

惱怒的桑波田
終於來掠奪
六堆最後一塊防守地
也是抗日總指揮大總理邱鳳揚故居---
前堆長興庄

從屏東源源不絕運來的日軍
後面跟隨如蟻群般的大炮
以三面鐵桶包圍方式
引進腥風血雨猛攻而來

長興庄淪入大火海
邱老總理在飛沙煙硝中
與烹煮人心的死亡搏鬥
他一臉黑污滿身塵土
視死如歸奮勇指揮作戰之際
一顆砲彈狠毒飛來
突然
一雙手將他猛力推開
他與死神擦身而過
但用手推開他的三子
卻中彈倒地

看著
到處噴濺的血
已經來不及
阻擋洶湧而至的悲傷
只能將淚水
硬生生趕回哀痛的心頭

此刻更多砲彈瘋狂飛來
義勇軍紛紛倒地
戰士終於所剩無幾
而日軍卻如破堤洪水
將整個長興庄淹沒

唉!長興庄!
我們深愛的美麗土地上
唯有
忠義在火中燃燒得
剝剝作響
肉身經過砲彈
千焠百煉
昇華成忠義之軀
在冷冷的台灣歷史灰燼中
熱熱烈烈,冉冉
昇起


是的
竹篙綁上菜刀
再加上硬頸精神
這時候
我們客家就這樣
準備壯壯烈烈走過
台灣歷史的大風大浪

最後
我們的肉身
留給台灣的大地做肥料
並且留下英魂
像山櫻花
飄滿客家鄉土----------

歸鄉人

●歸去老屋家介臨暗頭/ 陳寧貴


歸去老屋家介臨暗頭

紅紅介日頭掛在檳榔樹頂巷

有一個老阿伯

擎一支長竹篙伸上去割菁仔

小莊仔臨暗介日頭

一下間分佢扣響咧



半點鐘後

一群鵰仔飛過檳榔樹頂

將紅紅介日頭一片一片啣走

天就漸漸暗起來囉



這時節溫暖介燈火

一盞一盞著起

小莊仔介暗晡頭

蓋像身手溜掠介黑貓

飆入歸鄉人介心底肚

讀詩筆記

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陳寧貴

大家印象中的蓉子,不管是人也好詩也好,都是溫柔婉約清新脫俗。大家都能認同這種看法:「她的詩大部分是建立在整體性的善美上,不會刻意鋪呈意象,也不至於故意打破完美的語言結構,去建造晦澀。那屬於東方古典美特有的含蓄氣質,也是形成她一貫創作詩的高尚情操。」但「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這首詩,卻出奇地顛覆了一般人的印象。

這首詩引起熱烈討論眾說紛紜,有人解讀:「蓉子以貓和粧鏡暗喻父權陰影下女性的命運,反映出女性的困境,和女性極欲擺脫父權下的困境,而尋求自我的渴望。」亦有解讀:「她的眼睛穿透妝鏡中那似乎已被時間亦或命運所馴服的貓,清晰地看到了妝鏡深處另一個真正的自我,她──絕非眼前所映現的影像。那隻弓背的貓,正蓄勢待發。」

當然作者與讀者,對作品可以互相發明新的見解,但偶因雙方見解出入太大,也可能被作者否認。因此我特別好奇,相詢蓉子創作這首詩的原始來源。

蓉子說,有天她上街看見路邊有人在販售許多各式各樣的鏡子,有面鏡子的框邊
畫了一隻貓,當下突然觸動心靈晦暗處,無法言說又欲言說的感覺,當時她就決定要寫成一首詩,但是寫了很久也無法成詩。然而她並未因此放棄,執意一定要完成這首詩。

蓉子的說法印證了文學創作的冰山理論,創作的過程的確是意識與潛意識的混和,詩人心中早已藏匿著某種奇異而隱晦的東西,非用詩降服它不可!-----

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不住地變換它底眼瞳
  致令我的形像變異如水流

  一隻弓背的貓 一隻無語的貓
  一隻寂寞的貓 我底妝鏡
  睜圓驚異的眼是一鏡不醒的夢
  波動在其間的是
  時間? 是光輝? 是憂愁?

  我的妝鏡是一隻命運的貓
  如限制的臉容 鎖我的豐美於
  它底單調 我的靜淑
  于它底粗糙 步態遂倦慵了
  慵困如長夏!

  捨棄它有韻律的步履 在此困居
  我的妝鏡是一隻蹲居的貓
  我的貓是一迷離的夢 無光 無影
  也從未正確的反映我形像。

蓉子使用了非常現代的手法,以費人猜疑,意象四射的文字,帶領讀者一窺鏡裡鏡外的自我。蓉子將「我的妝鏡」與「一隻弓背的貓」相連結,真是神來之筆!妝鏡乃不動之物,以貓喻之,其靈動詭譎盡出。若以其他動物喻之,則妝鏡的感覺無法深化。蓉子在路邊看見鏡框之貓,內心深處應頗為震動,冥冥中與自我某種異端心緒極為契合。

每日臨鏡,今日鏡中人,是否就是昨日鏡中人?『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不住地變換它底眼瞳,致令我的形像變異如水流 』,顯然是極不相同的,『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不住變換眼瞳的不是妝鏡,而是千情萬緒的臨鏡人。

詩人對境中的自己並不滿意,--鎖我的豐美於它底單調,我的靜淑于它底粗糙,步態遂倦慵了,慵困如長夏!---妝鏡這隻貓,睜圓驚異的眼是一鏡不醒的夢,是一迷離的夢,無光,無影,「從未正確的反映我形像」,因此妝鏡成了束縛的象徵,這首詩隱隱然內蘊強大反抗力量。我們彷彿聽見《維納麗沙組曲》詩中的期許---

維納麗沙 你就這樣的單獨走向
通過崎嶇 通過自己 通過大寂寞

星期六, 9月 18, 2010

浮光

虎尾溪的浮光----古蒙仁
本書已由九歌出版

三十多年來不管河床與河道怎麼改變,堤防及橫跨上面的鐵橋,卻怎麼也改變不了。

它們悠然地屹立在時光的激流之外,冷眼看世事的變遷,也看盡了虎尾溪的滄桑……

每天上班,我都走青埔的河堤便道。從同心公園向左轉,總會與虎尾溪上的鐵橋打個照面。河堤很長,但並不高,往前與溪水逆向行駛時,總會看到虎尾溪的河床,一路陪伴著我,直到進入青埔村,它才隱身在一叢叢的竹林後。出了村莊,它就遠離道路了,也被砂石廠隔開,等車子右轉上了平和大橋,它則從底下穿流而過,我和它就真的分道揚鑣了。

短短不到五分鐘的車程,帶給我的卻是賞心悅目的溪流風光,使我在一天開始,就有爽朗、開闊的心情。這樣的好心情不見得能延續一整天,但等我下班歸來再度行經這兒時,看著夜色下它朦朦朧朧的身影,忙碌了一天而顯得疲憊的身體,又會振作起來,心情也會跟著好轉。

會走這條便道的人,大概都與台糖有地緣的關係,因為外人,甚或是鎮民,對周遭的環境並不熟悉,由這兒出入也不方便。虎尾糖廠和宿舍區都緊鄰虎尾溪畔,原本與員工的生活就密不可分,何況鐵橋和河堤還是出入斗南的交通孔道,不管是銜接省道或台鐵,走這兒都是捷徑,因此我上班會走這兒,顯示我算得上是個了解地方的人。

其實,我豈只了解這條便道?整個虎尾溪沿岸及鄰近的道路,我都瞭若指掌。因為我從小就在這兒長大,童年及青少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兒度過。以後雖離鄉背井,長期旅居他鄉,但三十多年來不管河床與河道怎麼改變,堤防及橫跨上面的鐵橋,卻怎麼也改變不了。它們悠然地屹立在時光的激流之外,冷眼看世事的變遷,也看盡了虎尾溪的滄桑。

●2

對糖廠的員工來說,虎尾溪就像是家裡的後院,中間只隔著一道圍牆,只要穿過同心公園,站在鐵橋邊放眼望去,整個虎尾溪流域就橫在眼前。溪流本身就寬闊,加上二岸都是荒蕪的沙地與田野,幾里之外一無遮攔,視野真是開闊極了。而虎尾溪就像一條巨蟒,從遠遠的山腳下蜿蜒流來,浩浩蕩蕩地朝出海口流去。

鐵橋是這幅開闊、蒼茫的風景中的焦點,也是唯一的人為設施,小時候我們站在它旁邊,就像是巨人與侏儒的對比。它的軀殼是用厚重的鋼板與鋼筋組合而成的,粗大的鋼釘布滿鋼板的表面,看起來確實是緊密而結實。中間鋪設了寬、窄二種軌道,可供台糖小火車或台鐵的大火車行駛,運送原料甘蔗和砂糖,也運送出入虎尾的旅客。

每當列車拖著滿載了甘蔗的五分車,轟隆隆地駛過時,鐵橋就會傳來劇烈的震動聲,匡朗匡朗,聲聞數里,加上火車頭冒出的黑煙,真是威儀凜然,氣象萬千。原本在公園玩的小孩都會跑到鐵橋上,享受那份震盪的刺激,一邊揮手朝火車歡呼。總要等到火車走遠了,才依依不捨的回到公園裡。

鐵橋最特殊的地方,是旁邊還鋪了一條木造的棧道,就是俗稱的「板仔橋」,供行人及腳踏車通行。每當上下班或上下學時,狹窄的「板仔橋」上總是擠滿了通勤或通學的腳踏車騎士,他們一路撳著鈴聲,左右閃避,行人只得靠邊站,真是險象環生。

但最危險的還是木板間的隙縫,因為木板原本是縱向鋪的,隨著年久失修,隙縫愈來愈大,一不小心輪子就會陷落其間,甚或掉落橋下,每個騎士無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直到後來糖廠將木板全部抽換,改以橫向鋪設,行人或車輛這才能安步當車,永絕後患。

小學時我們班上一個同學即住在對岸的「番薯庄仔」,對住在宿舍區的我們來說,那是個十分遙遠的鄉下地方。每天他父親都得騎腳踏車載他們兄弟來上學,後來他父親因病去世,小小年紀的他便承接了父親遺留下來的責任,改由他騎車載弟弟上學。每天往返板仔橋,櫛風沐雨,不畏寒暑,一直到畢業從未間斷。這種精神和毅力,以及練就一身的腳踏車絕技,都讓我們十分佩服。

●3

黃昏時這兒也是散步的好地方,只要下班、放學的腳踏車潮過了之後,人們吃過飯,便會相約來這兒散步、乘涼。夕陽西下,晚霞滿天,映照得溪水一片通紅,與周遭景物交織成一幅如詩般的畫面。加上清風拂面,三兩好友且聊且走,更充滿了寧靜、安詳的氣氛。走一趟下來,不僅暑氣全消,一天的疲勞大概也都去除了。

到了晚上,這兒就是年輕男女的天下了,他們或牽手,或攬腰,小鳥依人,軟語呢喃,橋前月下,互訴衷腸,又是何等旖旎的風光。在早年物質貧乏的年代,能有這樣的環境讓人徜徉其間,用心靈與自然溝通,與清風明月為友,已是精神上最大的滿足。當月兒西傾,露水浸濕了「板仔橋」的木板,夜歸的情人留下了成雙成對的足跡,只好等初升的朝陽來融化殘存的痕跡了。

從橋上俯瞰,早年溪水沖刷成的河灘上,先有「不怕死」的農人在沙堵上開墾,種些極少數的耐乾旱的作物。當種植的面積不斷擴大,作物的品種不斷增加,茂密的枝葉四處蔓延攀爬,原本荒涼、光禿的河床,就逐漸變成一片綠地,充滿了田園的風味。

間也有釣客來此垂釣,一竿在手,盤桓終日,悠然度過一個下午。或夏日午後,火傘高張,放暑假的孩子無處可去,常結伴來此游泳、戲水,釣青蛙,噗通噗通躍入沁涼的水中,激起白花花的水花,整個暑假都洋溢著兒童的歡笑聲。有時還可看到氣急敗壞的父母,拿著棍子來這邊找人,有些是為了安全的理由,有些則是要孩子回去寫功課。諸如此類,虎尾溪逐漸有了人氣。

但只要雨季一到,溪水高漲,上面的農作物被淹沒後,農人的心血就泡湯了。碰上颱風來襲時更慘,整個沙洲都會被沖毀,那可真是血本無歸了。

八七水災那年,我才八歲,似懂非懂的年歲,生活無虞,從不曾經歷過苦難的日子,也不曾碰過什麼天災。那晚睡夢中突遇洪水來襲,大水沖潰堤防,整個糖廠都淹在及胸的大水中,而且還不斷上漲。三更半夜,伸手不見五指,父親爬上天花板,掀開屋瓦,準備讓我們一家逃到屋頂避難,情勢岌岌可危,所幸這時積水開始往下退,我們總算逃過一劫。

翌日積水退了之後,我和鄰居小孩隨著大人跑到虎尾溪旁,看到滾滾洪流奔騰而下,把整個河床都淹沒了。污濁的波濤間,被沖走的農作物、豬狗,載沉載浮、隨波逐流。鐵橋已被大水漫過,差點就要被攔腰沖走,令人怵目驚心。

那些被大水沖走的,不都是農民的血汗嗎?人命關天,洪水無情,那次水災,讓我見識了大自然的可怕,也目睹了虎尾溪猙獰的面目,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到溪邊玩耍。

●4.

國小六年級那年春節,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反常地沒和鄰居結伴出去放鞭炮,拿玩具手槍四處耀武揚威。內心有一股聲音在呼喚,呼喚我遠離熱鬧的街頭,到郊外原野走一走。

我循著那呼喚聲走去,不知不覺地竟走到了虎尾溪的堤防上,那道堤防往前伸向河流的彼端,與天地連成一線,遙遠得好像沒有盡頭。我被一股神祕的力量驅使著,打定了主意,要走到堤防的盡頭,一窺外面的天地。

我一邊走,一邊吃著口袋裡裝的糖果,身上穿著新買的衣服,難得的是陽光和煦,清風吹在身上,還可嗅到剛出廠的衣服的味道。堤防下的虎尾溪溫馴地流著,河床上的作物剛收成,在朝陽的照耀下,到處都顯出大地回春,萬物一片欣欣向榮。

經過青埔庄時,一陣陣的鞭炮聲響個不停,一向少有人跡的廟口,聚集了一圈圈的人群,大概是圍在一起擲骰子,試手氣吧。雜貨店前則是小孩子的天下,人人穿著新衣,到處亂跑。手上不是拿著槍,就是拿著一仙布袋戲,吵吵鬧鬧,比起城鎮,鄉下更是充滿了年節的氣氛。我一路觀賞,內心真是快活極了,也不知走了多久,直到肚子有點餓了,才踅返回家。

這次的虎尾溪之旅,是我第一趟的冒險之旅,像乳燕出巢,見識了外面世界的遼闊與美好,尤其是那原野的風光和溪流的美景,在我內心引起的回響和投影,已超越了童年懵懂的印象,而成為對美的嚮往和對寧靜世界的追求。

跨出這一步,我內心的世界正在急遽地擴充與改變,我彷彿在一夜之間長大了、成熟了,我不再莽撞,而喜歡深思。我的思緒沿著虎尾溪的堤防往前延伸,伸向那不知的遠方,那就是我精神的世界,也是我心靈的寄託。

●5.

升上初中後,我更喜歡往郊外跑,周末假日最喜歡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在原野間閒逛,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虎尾溪的堤防和鐵橋。看溪水淙淙地自腳下流過,看上游的山巒綿延起伏。那時我還不知道那就是大尖山,晴朗的日子,太陽照在山巔,稜線及上面的坍方清晰可見,筋骨糾結,肌理分明,像一個綠色的巨人在地平線上酣睡。我縱目遠眺,總會幻想著山上是否住著神仙,好遁出塵世,上山隨他修道、習武。總之,這種不著邊際的遐思,使我經常陷溺在想像的世界裡,得到心靈上極大的滿足。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住在青埔,有一次和他騎車在堤防上相遇,由於就讀不同的初中,小學畢業後我們就很少再碰面,他特別邀我到他家玩。他家是一座典型的農家,位在糖廠圍牆邊的小路旁,中間隔著一大片茂密的甘蔗田,前埕開闊,可當曬榖場。旁邊栽了幾叢竹林,抬眼望去,正好可以看到虎尾溪的堤防,環境非常的清幽,與日本宿舍低矮而封閉的格局很不一樣,我一看就喜歡上了。

我們在他的書房喝茶、聊天,聽他談鄉村的生活,尤其是下田幫忙做農事,引起我莫大的興趣。他看我聽得津津有味,便帶我去他家的田地走走。我們穿過竹林,翻過堤防,涉水走過虎尾溪,原來他家的田就在河床上,種滿了番薯。

後來他又帶我在田埂間漫遊,在沙田中跳躍,最後索性跳進虎尾溪的激流中,一路溯溪前進,深入虎尾溪的心臟,衣服和褲子全濺溼了,我卻一點也不在乎。那是我平常只能目視而從來不曾到過的地方哪!我這個「城裡人」終於嘗到了「庄腳人」的滋味,內心的興奮、好奇與膽怯糾結在一起,使我度過了難以忘懷的一天。

以後我有空就往他家跑,總是在周末的午後,騎著腳踏車到他家,先在書房裡坐到三點過後,太陽不那麼毒辣了,便潛行到虎尾溪的河床,做些田裡的活兒,然後展開更大規模的探險活動。我們最喜歡的還是溯溪,逆著溪流一路往上走,而且一次比一次走得遠,在寬闊的河床上盡情的奔跑、跳躍,大聲呼喚,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

在同學的教導下,我學會了辨識各種農作物及野生植物,何處有激流,何處有漩渦,從溪流的表面和流水的速度都可以分辨。走累了,找塊石頭或草地坐下來,將腳伸進溪水中,看著水花四處飛濺,貪圖那份沁涼的快感,一邊聊些無關緊要的話,總要等到太陽西斜,溪水染上黃金般的霞光,才會慢吞吞地爬上堤防,騎著腳踏車回家。

●6

從童年跨入青少年,再跨向青年,在每一個生命的轉折期間,我和虎尾溪都有不同的接觸與互動,也有精神層次的感悟和啟發。我天性喜歡接近自然,更喜歡一點點的冒險和刺激,來激發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擁抱虎尾溪的同時,我也迷上了閱讀和寫作,一如在河床上的探險,不經意地闖進了文學的園地。清晨或黃昏,我常坐在堤防上看書,換得半日的冥想。晚上便寫進我的日記裡,最後謄在稿紙上,寄到報紙的副刊。有些文章刊出來了,有些則被退回來了,但一點都改變不了我對寫作的興趣與熱愛。

日復一日,我的靈感和文思也從涓涓的細流,匯集成一股創作的激流和狂潮,一如虎尾溪的流水,不斷地往前奔流。事實上,我與虎尾溪已合而為一,它就是我創作的源頭活水,是我將年輕稚嫩的生命傾注其間,淬鍊成的一首波瀾壯闊的交響詩。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我的文學生命從這兒出發,千轉百折,最終還是要回歸這兒。

十六歲那年,我坐著糖廠的小火車,跨過了虎尾溪,負笈他鄉,開啟了我前半生在外飄泊的歲月。卻在五十一歲那年回鄉工作,每天上下班都要走一趟堤防的便道,再一次投向虎尾溪的懷抱。少年子弟江湖老,江湖寥落爾安歸。幸而堤防無恙,鐵橋無恙,虎尾溪的溪流亦無恙,此身堪慰,此身亦堪驚。

堪慰又堪驚,四年於斯,終究還須一別。此去無所惜,亦無所求。萬山原本不許一溪奔,如今堂堂溪水出前村,當年青埔的青衫少年,三十多年後遺留在堤防上的身影已有些蹣跚。日暮鄉關遠,此去一為別,難捨的只有暮色籠罩下的那抹幽微的虎尾溪的浮光,依然在腦海裡閃動。

星期四, 9月 16, 2010

詩想起

讀本詩
感覺淡淡的心酸
薄薄的茫然

明明知道
人生的過程是無常
人生的終結是必朽

然而
人的一生
就是壯烈的
對抗它們

吾兄
請繼續
勇敢向前走---

------------
辜負
--《食老才知ê代誌》32

李勤岸

知影家己
已經毋是普通ê身軀
心臟鬥4支拐仔
雖然in 無予我殘障手冊
我mā知影坐捷運
會使去坐茄仔色ê位

雖然咱用現代醫學技術
強強kā上帝討轉來
一條命
我mā了解dead man walking
跤步ài按怎huah

以前攏是大大步
peh樓梯
Tsit-má,予電扶梯
扶這身身軀起去頂懸

以前有閒無閒攏去踅冊店
大本細本moh轉來囤
想講早慢會讀著
Tsit-má家己真清楚
早慢已經來到
冊房會變做冷宮
我會是一个
辜負ê多情人

以前ê雄心壯志,已經成做
冷冷暖暖ê恩怨
講beh kā這个世界做一屑仔
改變
竟是狂風一吹
就散去ê彩雲片片

世界ah,請赦免我ê辜負
親像我mā會赦免
辜負我ê
這个世間

文訊


李勤岸

辜負 --《食老才知ê代誌》32

李勤岸 在 2010 九月 13 的 5:00pm 張貼

Catherine Yen

Does Gao Xingjian forget Lee Ann Cheng?

Catherine Yen 在 2010 九月 12 的 12:00am 張貼

文訊

掌門詩學季刊第60期


掌門詩學季刊第60期目錄

編輯筆記
胡 扯─第七屆鳳邑文學獎文學貢獻獎〈陳秋白〉
母語創作
王希成 / 何金璟 / 林文平 / 林沈默 / 胡長松 / 高月員 / 張德本 / 郭文玄 / 陳秋白 / 陳 胤 / 楊焜顯 / 謝錦德 / 蘇 善
同仁詩采
子 青 / 小 荷 / 王詔觀 / 徐享捷 / 張 詩 / 陳文銓 / 蔡彤緯 / 鄭文山 / 鄭豫臺 / 謝錦德 / 離畢華
高師大風燈詩社專欄
文北辰 / 林妍希 / 溫元凱 / 非 宇 / 施宇綪
災害教育詩創作展〈高雄市壽山國中〉
社外詩作
李宗諭 / 哲 絮 / 劉金雄 / 賴文誠 / 顏雪花 / 魏昇祇
譯詩選讀
奧地利Egon Schiele詩選 ─ 顏雪花 譯
詩評詩論
陳文銓
小品文選
琳 羽
封面及封底攝影:吳柏翰

*劃撥帳號:高雄市郵政劃撥41954399號〈戶名:陳美鳳〉;一年四期新台幣:500元;國外美金35元。
*掌門詩學季刊每逢二、五、八、十一月底出刊;投稿掌門限於未在任何型式媒體,含網路及個人部落格發表之作品。
*投稿電子信箱:chairmanpoetics@pchome.com.tw
*ISSN:977-1995-9194

序《白話字文學》---- 李勤岸

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ê互動

--序《白話字文學》




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ê互動
--序《白話字文學》

李勤岸

蘇東坡晚年,自題金山畫像,講伊: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我60歲,父親節彼工,忽然間心臟中風 (心肌梗塞),雖然現代醫學進步,有才調用心導管手術,將我ê性命救轉來,我家己mā真清楚已經來到晚年。心肝雖然猶未親像「已灰之木」,總—是這个身軀已經是親像無縛索仔ê一隻艋舺(獨木舟),輕báng-báng,漂流tī茫茫大海,隨時會沉落去ah。若beh問我平生功業,當然是無lah,若是問我平生志業,我浮出來ê毋是東坡式苦楚、反諷ê地名,我浮出來ê是語言、文學、文化三項。

做一个語言學者,我ê專業是理論語言學,m̄-koh我上興趣ê卻是kap語言學有交插ê領域,譬如講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kap 文學語言學。若看我ê冊房藏書差不多就了解ah,我ê冊除了我專業ê語法、詞法、語音、聲韻ê冊以外,大多數ê冊攏是kap文學抑是文化相關ê,koh有一大堆是冊名著直接有語言、文學、文化這三个詞tī內底ah。Ah我教冊ê單位竟然號做「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白話字文學,要緊是白話文學。透過白話字ê書寫,咱台灣文學ê白話文學竟然比中國白話文學較早33冬就開始,這是研究台灣文學ê學者一向毋知ê史實。因此,白話字文獻thang講是咱台灣真重要ê文化資產,m̄-koh長期來無予人對重,攏予人囥tī壁角坱埃、生菇。我雖然tī台灣生長、受教育,卻全然毋知影咱有這項寶貝。一直到我第二遍出國留學,1995年,去Houston 參加第一屆北美洲台語文夏令會 (後來改名世界台語文化營),看著哈佛圖書館副館長賴永祥長老所報告ê白話字文學作品--1920年代鄭溪泮、賴仁聲ê小說,大驚一tiô。後來,我就立志beh予台灣人攏知影這个寶貝。我 ê博士論文就運用遮ê資料來kap 現代ê台語小說做詞彙比較。後來我ê國科會研究計畫攏kap白話字文學有關,特別是最近三冬所主持ê《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數位典藏計畫,1885~1996》,將這个寶貝數位典藏,成做「台灣白話字文獻館」網站。這个計畫已經結案,國科會認為遮ê文獻非常寶貴,決定beh kā永久保存,mā已經開始進行作業ah。

這本冊有七章,攏是我做白話字研究計畫中間所寫ê。 有ê是較全面tik論述ê (第1章是台灣教會公報及其數位典藏,第7章是北部白話字月刊〈芥菜子〉),有ê是針對某一个文類所寫ê。 有運用語料庫語言學ê電腦輔助分析法來做ê,親像第3章〈賴仁聲白話字文學ê跨語言現象〉kap 第6章〈白話字文學ê文化現代性〉,mā有較傾向文學討論ê,親像第4章〈蔡培火白話字散文《十項管見》ê關鍵〉。Mā有特別探討台灣人愛情、性、婚姻觀kap人格特質ê,親像第2章〈白話字小說中呈現ê台灣人形象kap文化面貌〉。我tī博士班有開一門必修課「認知、語言及文化」,第5章討論語言文字kap 國家認同就是運用文化語言學ê語言相對論來探討ê。整體來講,攏是透過白話字文學ê文獻資料,運用語言學ê方法來做文化研究。

咱講白話字文獻是咱台灣人ê重要文化資產,是咱台灣文化ê大寶貝,咱就ài好好仔來利用,會使做文學研究、語言研究、文化研究,mā會使親像我ê做法,研究這三項之間 ê 互動,予咱對台灣文化有koh 較闊koh較深ê了解。

星期三, 9月 15, 2010

電子報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演講公告:李如龍教授專題系列演講
【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2010年第八屆全國客語童詩創作大賽活動計畫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100年度築夢計畫」將於9月1日至10月31日受理報名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漫畫大師劉興欽創新妙點子 手繪首部《台灣客家喬遷圖卷》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全球首部客家兒童劇開賣啦!「嘿!阿弟牯」給你雙重感官震撼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好客ING」eye上好客 等你分享影片拿大獎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客家地方特色產業交工方案正式啟動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2011年客家貢獻獎」自10/1 - 11/30受理報名!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上樑 預定100年底完工啟用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臺灣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初選結果公告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2011客家桐花祭」藝文活動研習及申請提案起跑囉!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第八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全國客家日公布 「天穿日」脫穎而出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委會】
傳唱優美客家歌 2客社團互交流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原創音樂賽 溫尹嫦獲客語組冠軍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醫療用語開班 民眾就醫無障礙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新竹義民祭 「神豬獻午供」今登場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各地分香黑令旗 義民祭典回娘家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北縣義民廟甫成立 信徒誠心祭拜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美食國際展 清淡客家料理驚豔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評選客語言推廣班 18隊摩拳擦掌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陸豐國小新生報到 坐牛車進校園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高雄義民祭登場 神豬賽熱鬧哄哄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北市客家文化節 結合花博展風華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感念抗日義勇軍 彰化舉辦追思會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委會推「好客卡」 吃喝玩樂優惠多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屏縣14所幼兒園 推客語沉浸教學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苗客園區主體完工 明年可望開園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即席演講客語賽 提升北市客風氣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中生代傳唱客家 蘆洲社團滿活力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桃園客文化節 回味不插電山歌賽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特色糕餅伴手禮」 義賣助弱勢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旗美褒忠廟祭典 感念義民爺庇佑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1客家大戲「錯冇錯」 華府登場滿堂彩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0「鬧熱打擂台」年度冠軍賽 正式開戰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9婆婆媽媽打擊樂團 登上日本舞台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8感動化音符 黎俊平創「寒夜」樂章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7行銷客家美食 帶動中縣商圈人潮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6高客園區11月開幕 展售會暖身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5435藝文特區 看見客家藝術之美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4廣東藝術團訪台 交流兩岸客文化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3打粢耙.磨擂茶 公館水岸廣場同歡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2推廣客家藝文 凝聚都會客家力量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1台東社團輪番展演 推客文化之美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東部客家?花蓮玉里兩個客家社區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之研究
【文/黃靖嵐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
電視媒體形塑之客家意象析探以年輕族群為例
【文/黃曉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文/朱心怡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