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29, 2008

後來他便抛給我們他吃剩下來的生活

經過許多年
詩壇不時會談起這首詩
這首詩在網路流傳著
瘂弦1959年5月寫出的深淵
會繼續流傳下去

●深淵 / 瘂弦

我要生存,除此無他;
同時我發現了他的不快。
——沙特

孩子們常在你的發茨間迷失
春天最初的激流,藏在你荒蕪的瞳孔背後
一部分歲月呼喊著。肉體展開黑夜的節慶。
在有毒的月光中,在血的三角洲,
所有的靈魂蛇立起來,撲向一個垂在十字架上的
憔悴的額頭。

這是荒誕的;在西班牙
人們連一枚下等的婚餅也不投給他!
而我們爲一切服喪。花費一個早晨去摸他的衣角。
後來他的名字便寫在風上,寫在旗上。
後來他便抛給我們
他吃剩下來的生活。

去看,去假裝發愁,去聞時間的腐味
我們再也懶於知道,我們是誰。
工作,散步,向壞人致敬,微笑和不朽。
他們是握緊格言的人!
這是日子的顔面;所有的瘡口呻吟,裙子下藏滿病菌。
都會,天秤,紙的月亮,電杆木的言語,
(今天的告示貼在昨天告示上)
冷血的太陽不時發著顫
在兩個夜夾著的
蒼白的深淵之間。

歲月,貓臉的歲月,
歲月,緊貼在手腕上,打著旗語的歲月。
在鼠哭的夜晚,早已被殺的人再被殺掉。
他們用墓草打著領結,把齒縫間的主禱文嚼爛。
沒有頭顱真會上升,在衆星之中,
在燦爛的血中洗他的荊冠。
當一年五季的第十三月,天堂是在下面。

而我們爲去年的燈蛾立碑。我們活著。
我們用鐵絲網煮熟麥子。我們活著。
穿過廣告牌悲哀的韻律,穿過水門汀肮髒的陰影,
穿過從肋骨的牢獄裏釋放的靈魂,
哈裏路亞!我們活著。走路、咳嗽、辯論,
厚著臉皮占地球的一部分。
沒有甚麽現在正在死去,
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

在三月我聽到櫻桃的吆喝。
很多舌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而青蠅在啃她的臉,
旗袍叉從某種小腿間擺蕩;且渴望人去讀她,
去進入她體內工作。而除了死與這個,
沒有甚麽是一定的。生存是風,生存是打穀場的聲音,
生存是,向她們——愛被人膈肢的——
倒出整個夏季的欲望。

在夜晚床在各處深深陷落。一種走在碎玻璃上
害熱病的光底聲響。一種被逼迫的農具的忙亂的耕作。
一種桃色的肉之翻譯,一種用吻拼成的
可怖的語言;一種血與血的初識,一種火焰,一種疲倦!
一種猛力推開她的姿態
在夜晚,在那波裏床在各處陷落。

在我影子的盡頭坐著一個女人。她哭泣,
嬰兒在蛇莓子與虎耳草之間埋下……
第二天我們又同去看雲、發笑、飲梅子汁,
在舞池中把剩下的人格跳盡。
哈裏路亞!我仍活著。雙肩擡著頭,
擡著存在與不存在,
擡著一副穿褲子的臉。

下回不知輪到誰;許是教堂鼠,許是天色。
我們是遠遠地告別了久久痛恨的臍帶。
接吻挂在嘴上,宗教印在臉上,
我們背負著各人的棺蓋閒蕩!
而你是風、是鳥、是天色、是沒有出口的河。
是站起來的屍灰,詩未埋葬的死。

沒有人把我們拔出地球以外去。閉上雙眼去看生活。
耶穌,你可聽見他腦中林莽茁長的喃喃之聲?
有人在甜菜田下面敲打,有人在桃金娘下……
當一些顔面像蜥蜴般變色,激流怎能爲
倒影造像?當他們的眼珠粘在
歷史最黑的那幾頁上?

而你不是甚麽;
不是把手杖擊斷在時代的臉上,
不是把曙光纏在頭上跳舞的人。
在這沒有肩膀的城市,你底書第三天便會被搗爛再去作紙。
你以夜色洗臉,你同影子決鬥,
你吃遺産、吃妝奩、吃死者們小小的呐喊,
你從屋子裏走出來,又走進去,搓著手……
你不是甚麽。

要怎樣才能給跳蚤的腿子加大力量?
在喉管中注射音樂,令盲者飲盡輝芒!
他們是握緊格言的人!
把種籽播在掌心,雙乳間擠出月光,
——這層層疊得圍你自轉的黑夜都有你一份,
妖嬈而美麗,她們是你的。
一朵花、一壺酒、一床調笑、一個日期。

這是深淵,在枕褥之間,挽聯般蒼白。
這是嫩臉蛋的姐兒們,這是窗,這是鏡,這是小小的粉盒。
這是笑,這是血,這是待人解開的絲帶!
那一夜壁上的瑪麗亞像剩下一個空框,她逃走,
找忘川的水去洗滌她聽到的羞辱。
而這是老故事,像走馬燈;官能,官能,官能!
當早晨我挽著滿籃子的罪惡沿街叫賣,
太陽刺麥芒在我眼中。
哈裏路亞!我仍活著。

工作、散步、向壞人致敬,微笑和不朽。
爲生存而生存,爲看雲而看雲,
厚著臉皮占地球的一部分……
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裏;
沒有人知道它爲何滑得那樣遠,
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裏。

1959年5月

摘自《瘂弦詩集》洪範出版

「十分客家」林生祥

「十分客家」林生祥-有機

一個來自美濃的農家子弟,用他獨特的嗓音,唱出農民對人生的價值與態度,唱出土地與農 民的真實情感。
生祥關懷農民、關懷土地,在大家開始走有機農業時,創作了這首歌曲「有機」,以他獨特 的唱腔來詮釋,別有一番風味;美濃是生祥的故鄉,對於美濃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因而創作 了這首「美濃的情歌」,婚後的生祥選擇回到故鄉美濃,可見他對美濃的感情與依戀。

星期四, 2月 28, 2008

孤鳥的旅程

浪漫的最高層次在於孤注一擲的投入,對於理想始終的堅持,並不因為會有困難而退卻,帶有宿命卻瀟灑的浪漫。拜倫的一生和詩作簡直就是這種理想和浪漫交織的縮影。曾貴海這方面的詩作也不少,如:



追求生命的短暫的夢

或者,必須完成的夢

不停地翻飛地平線

到達可能的地方 (孤鳥的旅程)



孤鳥之所以執意單飛,無非是尋找理想之境地,這種執著本身就是浪漫的情懷,而詩人卻以命定的方式,在文字和理想之間做出反諷,使詩的語句充滿了矛盾的張力(paradoxical tense)。饒是如此,詩人能人以孤鳥自況,願意為著一己的理想做孤注一擲的博命。

*****三稜鏡下多層次的疊影

――泛論曾貴海的詩 / 鍾榮富

星期三, 2月 27, 2008

老歌手琴音猶在

月琴
words by 賴西安/ music by 蘇來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隻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恒春的傳奇
落山風 向海洋
感傷 會消逝
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謠
再唱一段思想起
--------------------------------
潘越雲: 天天天藍 @ 民歌嘉年華會 (July 2, 2005)
---------------------------------

美麗島

美麗島
words by 陳秀喜 梁景峰/ music by 李雙澤

http://www.youtube.com
/watch?v=2FOV0PA7WqQ&feature=related


words by 陳秀喜 梁景峰/ music by 李雙澤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原野

我們這裡有
勇敢的人民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
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我們的名字叫做美麗
在汪洋中最瑰麗的珍珠
Formosa 美麗 Formosa
Formosa 美麗 Formosa

詩想起

總覺得年過五十
已過了投稿的年齡
應是寫專欄的時候
然而看了一些名家專欄之後
卻發現每週一篇還好
每日一篇就有「離離落落」之感

人的經歷見聞畢竟有限
日日逼稿下
又不得不上窮碧落下黃泉
在網路上蒐尋看過的資料
若不知不覺抄進自己的稿子裡
豈非傷了自己一生英名?

也許有感而發的寫作方式
心靈處於自由奔放之境
才是創作的終極之道吧

星期二, 2月 26, 2008

第二屆風城客家民謠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feb/27/today-complain2.htm
●客家民謠賽,祖孫同台較量

第二屆風城客家民謠奪魁賽登場,包括老山歌、山歌仔、平板、小調對唱組,眾家歌唱好手從上午開唱,一路激鬥到夜間總決賽,報名選手從十一歲到八十八歲都有,還有祖孫同台較量的場面出現。

農曆正月二十,為客家天穿日,新竹市客家文化發展協會特別選在這天於內天后宮舉行比賽,四個組別共吸引五十七人報名,經初賽、複賽及決賽選出各組前五名,最高可得三千元獎金。

眾多參賽選手中,年紀最大的是八十八歲的黃范玉景,最小的則是年僅十一歲的葉庭軒,別看他年紀小,早已是大小客家山歌比賽的常勝軍。

就讀桃園縣楊梅鎮瑞埔國小五年級的葉庭軒,一早就由奶奶葉胡桂香陪著南下參賽,穿著中式棉衫、頭戴瓜皮帽的他,唱起客家山歌音色嘹亮,肢體動作豐富,絲毫不比大人遜色,一下場還得趕到新竹縣參加竹東鎮客家山歌大賽決賽。而帶著葉庭軒參賽的奶奶葉胡桂香也是選手之一,祖孫倆前後登台,出現自家人同台較量的有趣場面。

此外,年紀最長的黃范玉景,就是喜歡唱客家歌,雖從這幾年才開始參加客家歌謠比賽,但也有不下十場的豐富經驗,曾獲第四名與最佳精神獎等殊榮。〔記者車筱慧/竹市報導〕

傳承

過年期間,北台灣的天氣一片濕冷難耐,南台灣卻是晴朗舒適宜人。

就在大年初四,南部六堆文化團體,特別聯合舉辦新春文化饗宴,邀請六堆藝文界朋友,齊集甫開放的六堆文化園區。

那天六堆鄉親扶老攜幼紛紛前來共襄盛舉,大家共聚一堂添增新年無限喜氣,藝文界朋友發表新作,配合精彩歌舞演出,真是熱鬧非凡。我躬逢其盛,感受到六堆客家的文化活力,以及看見客家文化代代相傳的希望。

然而此際,我也發現其中隱藏的危機,即在六堆客家的村落裡,某些父母與幼兒竟未用客語交談,致使有些孩子們不太會說客語,照說六堆客語人口集中,是不該發生這種偏差現象的,真教叫人匪夷所思。究其原因,可能有極深沉理由,即父母對自己的母語未建立自信心,這心態也許是客家人,長久以來被誤解為隱形退縮主因。

記得我曾在台北捷運站巧遇問路婦人,聽其口音即知是客家鄉親,我以客語答其所問, 她仍以不甚流利的河洛語與我繼續搭訕,令我困惑良久。又有次於途中遇祖母孫女三代在交談,祖母與孫女的母親說客語,孫女的母親卻以河洛語回答,孫女則一臉茫然一語不發,他們原本是客家人,顯然到第三代已失去說客語能力。

的確,近年來我們看見政府與民間,推動客語文化的企圖與用心,然而在刻意造就的耀眼的硬體建設背後,卻讓人隱約察覺軟體建設的不足,真正的軟體建設可能在最基層的家庭裡,父母對自己的母語應有信心,才能教育出不漂離自己的族群文化氛圍的新生代。否則,我真擔心客語會在台灣消失。

因此我體認到,有心人士苦心積慮推動客家文化,雖千頭萬緒,卻應從《家庭》從《心》做起。

星期一, 2月 25, 2008

經歷希望慾望健忘和淡忘

●楊弦 / 歲月

每天一早便開車加入
上班族長長蜿蜒的車隊
一樣的風景 一樣的擁擠
一樣的忙碌 一樣的寂寞
不停的工作 不停的計畫
經歷希望慾望健忘和淡忘
數著歲月 數著白髮
數著青春 年華的流逝

盼望著有一天我能離去
去跋涉遙遠的高原和大海
朝著普陀 聽那海潮和梵音
走回家鄉 夢回童年
走回家鄉 夢回童年

從小到大立下許多志向
多少披星戴月的夜車路
多少考試 多少窄門
多少遙遠的異鄉路
愛情來又去 空留回憶
親朋離相聚 多少生別離
多少煩惱 多少牽掛
此心何時 才能歇息

幻想有一天我已離去
去尋找恒何舊虛的歷史
在那雪山和荒野裏沉思
從哪里來 往何處去
從哪里來 往何處去

words & music by 楊弦

星期日, 2月 24, 2008

詩想起

創作者與讀者的身分逐漸模糊,
「人人都可以寫、都可以出書,
就像卡拉OK一樣,拿了麥克風,
誰都可以唱歌。」
--- 出版人隱地如是說

網路強勢時代
文字、影音專業創作者的
角色逐漸被稀釋
因此他們埋怨或痛恨網路
然而此乃無能撼動的大勢所趨

作家駱以軍指出
如今本土作家與國際作家競逐讀者
就像去打NBA籃賽
需要多大的能耐?

再說現在的讀者
取得資訊的能力高強
他們早已蛻變升級
對作品的要求
不像從前那麼容易滿足了
如果書賣不好怪網路攪局怪讀者不讀書
那是找錯了對象

微風往事

生命如
一枚落葉
晨霧瀰漫中
靜靜飄









從前聽微風往事感覺悅耳
他走後再聽感覺心痛
曾經相遇相識雖未深交
然而如微風的往事
此刻在心湖波光瀲灩

星期五, 2月 22, 2008

潛水鐘與蝴蝶

●潛水鐘與蝴蝶
http://gigabyte.fxsh.tyc.edu.tw
/net_bookstore/file/net_bookstore_900314_01.htm

Jean-Dominique Bauby 是法國著名女性雜誌ELLE的總編,他才情俊逸、開朗健談、熱愛生命、事業如日中天,生活愜意自在。然而卻在1995年底,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左眼還有作用。他在語言治療師的指導,及出版社助理的協助下,靠著眨動左眼,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這本回憶錄。

  Jean-Dominique Bauby 以潛水鐘比喻自己因癱瘓而被囚禁在軀體裡的困境,而以蝴蝶像徵自己的心靈,靠著想像力具有本質的自由。他用最平淡的口氣談他的孤獨和哀傷,過去的枉然變成越來越深的記憶,而此後則只是一點一點更多的失去。他像一指繭那樣被封閉,卻讓回憶和感情彷彿蝴蝶般飛翔,翅膀上滿載著令人掬淚的沉重。

  他對殘存的生命充滿了不捨的愛戀,但一切的不捨卻又都只是徒然,因而他書裏的纏綿就更讓人心疼。 Jean-Dominique Bauby 在書中的最後一段說:「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自由?」渺茫的希望未曾發生,他很快奔向了絕望的終點。

  「潛水鐘與蝴蝶」Jean-Dominique Bauby 以令人動容的意志力,化生存的絕望為文學的奇蹟。

詩想起

http://www.silkbook.com
/main/content/4th.asp?goods_ser=bk0035311
心中的亮光

分類: 文學∕生活散文
作者:陳寧貴
編號:bk0035311 定價: 170 元
叢書系列: 文經文庫122
ISBN:9576630916
頁數: 189 頁

● 自序 / 陳寧貴

夜深人靜,時常思索,人生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大家都說名韁利索,然而大家都無法從韁索中解脫,這難道是人的宿命?功名成就,是迷人的,獲得時的狂喜,卻可能在不久之後,對它產生冷感,非得再靠另一個成功來刺激,才能重拾歡喜之心。

經常覺得活得很無奈的感覺,彷如一群蒼蠅圍繞身邊,嗡嗡之聲,盈滿雙耳,躲也躲不掉,揮也揮不去,真教人心浮氣躁!這可能是現代人的怪病之最,不痛不癢,就是渾身不對勁!

書中的作品,從心境的困頓到舒展,迷惘到清明,皆有其脈絡可循,讀者或可從中攫獲靈光一閃,會心一笑;更盼望讀者沿著那一點靈光,繼續搜尋自我心中的亮光。

■執

有一名女子,在一次失戀時尋短獲救,後來覓得另一良伴,結婚生子多年後,某日偶遇那個負心郎,心中卻找不出一絲仇恨,反而責怪自己當時的癡愚。

分析該事件,乃知她之尋短,由於無法擁有喜愛的人,想擁有的貪戀和執著,令她的眼光和心胸萎縮成極小空間,終至想毀滅自己。

人生在世,真是貪戀的過程,追逐了一個又一個,到頭來,才恍然大悟:我被貪戀所愚弄了。

月光曲傳說

http://club.backchina.com
/main/viewthread.php?tid=624606
●貝多芬最柔美的樂章《月光曲》

貝多芬曾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貝多芬最柔美的樂章《月光曲》

星期四, 2月 21, 2008

詩想起

看見步履有些蹣跚的母親想起
世上許多母親從年輕到年老
都為家庭的幸福忙碌著
經常忙到忘了自己的存在

她們的忙碌不只是體力的忙碌
更沉重的是思想上的忙碌
不是擔憂這就是擔憂那
只知要為兒孫祈福

誰不知道要放下
放下身心才得安頓
然而放下放下
才下心頭卻上眉頭

也許這正是母親的偉大!

隱約中曹雪芹的
好了歌在耳邊響起:

世人都曉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唯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 聚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唯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思情 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唯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 孝順子孫誰見了

星期三, 2月 20, 2008

人生輕舟已過生存萬重山

許多年前
陳煌離鄉背井到北京編雜誌
許多年後
老友偶爾問起
有陳煌的消息嗎
本文可窺之一二
------------------------------
http://blog.roodo.com/ceibaca/archives/4281853.html
花時間生活 / 陳煌

我可以大致告訴你,我是如何花時間生活的。 我做的是雜誌編務主管工作,在上班日子裡,按下鬧鐘的開關或提前醒來後,早晨花十分鐘漱洗,開門後戴上MP3耳機走十五分鐘越過一處無人看守的火車鐵軌,如果路不堵的話去坐十分鐘的公共汽車,接著毫無表情地接駁地鐵,顧自享受耳際固定音樂地花二十五分鐘在東搖西晃、空氣悶悶的車廂中一邊觀察乘客的穿著或自個兒無聊地打盹。 還是習慣性第一個打開辦公室的門,省了吃早點而坐在電腦前,先花一個半小時匆匆瀏覽預存在電腦收藏夾中固定的十數個網站的新聞,與回覆郵件;然後將整個當天預辦或可能開會的議題,以及稿子全數過濾一次,才能安心再回頭詳細閱讀所有網站的新聞,或應付臨時出現的各種狀況。午餐是最令我極度困擾的,因為我越來越對吃什麼午餐感到厭煩,因此總是拖到下午一點左右才不得已以一碗泡麵解飢,或花五分鐘等電梯下到地下室餐廳囫圇吞棗似的隨意解決一餐;接著,又可能在電腦前繼續尋找更新的資訊,或為仔細檢查稿子而大發雷霆,或為改稿下標題而頻頻撓頭。當然,有時也必要地親自去攝影棚過問或指導拍攝的細節,這通常需要花六、七個小時盯場,和臨場考驗自己的創意。但也許,我會接受採訪,或去演講,或約個朋友去喝杯咖啡聊聊天偷閒。在北京有個朋友,他往往會忽然出現在我面前,說又找到一家不錯的餐館了,於是我們就興匆匆放下手邊工作去品嘗一頓,我喜歡這種感覺。

我儘可能準時下班,而且推辭可能的無謂應酬,因為這樣的每一天往往已耗盡我所有的精力,時間長達十三個小時。然後,瞇著疲累厚重的眼皮,用相同的時間與路線回家。其實我真想在上班時間抽空去書店,但辦公室方圓五公里內沒一家書店,在北京市區要找一家像樣的書店,就得搭車。我也想帶著自己的相機,閒閒地坐在路邊拍一些美女的穿著做檔案資料,但又怕被當成無聊的登徒子。我也想在上班時間偷閒到附近散步伸展一下,但北京市內沒有愜意悠閒的散步專用道,或自然公園。 在住處,晚上我通常會花四個小時注意著那難看又不得不看的電視節目與廣告片,為的是尋找一些些可能與雜誌工作相關的有限訊息,一會兒斜斜倒在沙發上抽菸,一會兒又不自禁地躺到地板上,手上的遙控器不斷地變換頻道,一直到深夜。偶爾,我還是會花二小時上超市去選購日用品,還是走著去又走著回來,或者到住家樓下小區的公共花園去坐坐走走,但見到的是人群與狗,聊的是房價與房地產商的惡勢力,然後大家氣得發洩口出惡言。 如果在周休二日裡,能閒散地坐幾站地鐵去附近的報國寺,或花二個小時東轉西繞地坐公共汽車到北京遠遠的另一端潘家園,看看摸摸那些滿滿地攤的似真又假古玩,那是生活裡最舒心的事了。但通常最多的時間,還是盯著電視節目,直至全身乏力癱在床上。 這就是生活嗎?我們又希望過怎樣的生活?其實我們每個人有時是忙忙碌碌的,也常常花一些時間在極其無聊但必要的瑣事裡,比如在菜市場為了幾根蔥與小販砍價殺價、找忘了擺放在哪的腳踏車、乾等說好要來的朋友卻不見蹤影、把桌子移過去後又隔一陣子再把桌子挪過來、尋找不知丟在沙發下或辦公室裡的手機,或是領帶換了又換。我們一出門,就在考慮是騎腳踏車好還是摩托車好;我們晚上躺在床上,望著牆壁的時鐘不知在想什麼;我們巴望天上能掉下五百萬的餡餅,而為樂透彩券的幾個數字號碼苦學數學概率;我們也因要老來有依靠,沒日沒夜地賺錢存錢。我們似乎總在匆促往前看,很少停下來彎腰看看草地上有一朵鮮豔的野花,更很少轉過身注意自己的腳印是否顛顛倒倒,而如同廟堂裡那些外表西裝革履、缺乏自省的政客。果若我們不是,那麼我們的生活又是否是自足幸福的,又是否是一團糟? 我們希望我們的生活能像自己預設的一樣成功,但可惜的是我們不是偉大的先知。最近我讀到一篇教人「如何當先知」的有趣文章,文章中提到如要當先知有幾個辦法: 1.預測過去; 2.避免具體的預言; 3.預測明顯的事情; 4.離開家; 5.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等等。 讀完後,我哈哈大笑,因為作者吉姆‧克拉克先生在文章結尾的最後一句話是:「成功的預言家經常是錯誤的,但從來都不讓人覺得無聊。」我們的生活當然無法如我們預測的那麼成功,也經常是錯誤的,但我們真的會感到無比的無聊嗎? 曾經,《紐約時報》報導了一項研究,這份報告指出,在一輩子的時間裡,普通美國人要花一年的時間尋找放不見的物體,比如乾洗店的洗衣條、眼鏡和支票簿;花八個月的時間開啟垃圾郵件,另外花四年的時間用在比如洗碗、擦浴室地板、吸塵和倒垃圾上;而吃飯進餐也要花去六年的生命,等路邊的交通信號燈改變顏色花去五個月的時間。 我們如果看到以上的研究,也許會想到我們的生活原來是如此的無聊苦悶。可是,等一下,這篇報告上還說,我們也共花一整年的時間在看美麗的日落,我們花在開心大笑上的時間也有七年半,我們整整有八年的時間花在娛樂上,我們更花了九年四個月二星期零一天的時間在做愛上。 如果這樣的報告數據研究,與我們花時間生活相差不太多的話,說實在的,我們的生活還不算太糟,是不是?

紙上歲月 / 蓉子

* 蓉子詩選 *
TIME ON PAPER 紙上歲月
Translated by John J. S. BALCOM

Time on paper lacks conscience
It passes from a huge stack
To a few thin pages.

How does it pass?
Bit by bit each month
One short line each week
A period on it each day
Before the eyes can focus on it
It has already been taken away.

A gust of wind,
A heavy downpour,
Can destroy the pages of time.

The fresh green dripping with dew at dawn
The leaves scattered by the wind at dusk serve to show
Time is the most precious thing in life
Not pearls or jade

— They only make perfection more perfect still
Only time accompanies you to old age as a matter of
course

If a person doesn’t labor on it
There will be nothing to show
Save ruining time’s valuable page.

星期二, 2月 19, 2008

都市旋律

都市旋律

詩:羅門 曲:李泰祥

短裙飛來隻隻鳥 長裙飄來朵朵雲

腰不扭動河會死 胸不挺高山會崩

眉不畫濃月會暗 唇不塗紅花會謝

一滴香水一池春 一個眼波滿海浪

----------------------------------

導讀<顏艾琳>

舞在陽光下的女孩

  什麼樣的女孩,可以採著浪與花來去自如?你可以說詩人將春天變成一位美麗的少女,也可以逆向思考——少女之美就像春天一樣地迷人跟生氣盎然。

不論怎麼看這首小詩,羅門筆下的這位陽光女孩,真是充滿大自然的動感(舞、飄、踩、迷失、走、放、旋轉);顏色(陽光、花、藍海、叢林、霧);聲音(跳舞、海浪、溪流、音樂、鳥鳴、笑聲);味道(花香、海的鹹味),宛如春之女神的化身,透過我們的想像,而在眾人面前旋轉舞蹈著、並笑語盈盈,寫活了這一位大地仙子的樣貌。

少女與春天常常被拿來比較,一些形容詞也不脫離花草、香氣、天空雲朵、浪花、笑顏……但是羅門卻加入具有舞台效果的「光束」,使本來就動感的女孩,整體呈現在醒目的焦點之下,讓她更立體生動。這樣,先前那些多人也用到的形容詞,此時在讀之後,便有了不同的力度跟美感。

詩人是文字的魔術師,他能將平凡無奇的事情,或是抽象難以言說的概念,經過精心的意象組合,點化成一首可愛的、具有節奏的詩。這首小詩雖短,羅門卻已經塑造出令人驚艷的少女/春天圖像了。

●都市的旋律 / 羅門詩、李泰祥曲

天空與鳥

羅門詩選
天空與鳥
THE SKY AND THE BIRD
Translated by John J. S. BALCOM


If the bird is not on the wing
What is up there in the sky?

In fact it is the sky
Not the bird
It’s the sky that keeps flying
Not the bird

The sky relegates all kinds of birdcages
To the morning parks
Leaves millions of nests
In evening forests

It flies without stopping, following the horizon line
The sun and the moon are its wings
Night and day its shadow
All birds follow it for a time
Nobody knows how high it can fly
Or how far
Or how long

吳敏顯筆記簿

http://blog.udn.com/wum330/1614936
打鐵伙計變哥哥

──宜蘭市有一條打鐵仔街,據說從清朝就有了。台灣光復後,有個年輕人在這裡開了一家打鐵鋪,臨時找到個羅漢腳當幫手,從此老闆與伙計二人就像兄弟那般吃住一起地工作了四十四年。羅漢腳過世時,老闆幫他料理後事,把骨灰寄存佛寺,要兒孫把羅漢腳視同伯父和伯公祭拜,自己死後骨灰也放在這間佛寺,二人共享馨香。這個老闆方松輝(1921~2002)與伙計李水金(1916~1990)的故事,也就這樣流傳下來。─────

有人除了戶籍上取的姓名,還會有個乳名或綽號,甚至乳名或綽號比真正的姓名還響亮,讓人忘了他戶籍上的姓名。地名也一樣,宜蘭市武營街正是這樣,很多宜蘭人只知道它叫打鐵仔街,根本不知道它從應該叫武營街。

武營街的名稱從清朝把宜蘭納入版圖時就有了,因為街的南側正是駐紮著那些舉著藤牌、舞著刀劍長銃的兵卒軍營,所以又叫做武營後街。究竟打鐵匠集聚成市,跟武營所需的刀械有無關聯,好像沒人提起過,倒是有很長的一段歲月,宜蘭人家裡的菜刀、柴刀、火鉗,農夫使用的鋤頭、掃刀、鐮刀、犁耙等,大多從這兒錘煉出來的。

打鐵仔街早年生意鼎盛,打鐵鋪子一間挨著一間,人們從街上一路走過去,不但耳朵裡會被灌進此起彼落的鏗鏗鏘鏘聲響,眼睛也會隨著鐵砧上噴濺的火花不停地眨動,這一家那一家的風箱呼呼烈烈的響著,好像比賽誰的風箱送出的風最強勁,一爐子又一爐子熾熱的炭火燒得紅火,除了把那伸進爐裡的鐵塊條鋼烘煨得紅艷透亮之外,每一間打鐵鋪裡的熱氣,都被煽到街上,燎在路人的臉上。

十幾年前,我每天要花一些時間在縣政府各局科室走動,走煩了便繞著附近街道散心。那個時候的打鐵仔街生意已經大不如前了,很多工作讓電氣化、鐵工廠量產化取代了,走過打鐵仔街幾乎和其他賣布、賣鐘表、賣糕餅的街道沒什麼兩樣,沒有生意上門時,經常是靜悄悄。唯一不同的,只有門口成排懸吊待售的那些鎖具鑰匙,偶爾會在清風吹動時發出輕微的叮噹聲響。

有個秋天,我路過打鐵仔街轉角時,一家掛著「成」字標記的打鐵鋪,突然響起鏗鏗鏘鏘的打鐵聲響。看到兩個打鐵師傅輪流掄動著鐵錘,擊打著一截已經燒紅的鐵條,當然吸引我的注意。我呆呆地杵在店門口,呆呆的看著打鐵師傅揮汗地打造一件農具。等兩個師傅歇了手,其中之一的店老闆在我好奇的打探下,向我這個陌生人說出他們的故事──

店老闆方松輝說,台灣光復第二年,他到打鐵仔街籌設的成記打鐵鋪,選定十月十日這個吉日開張時,原本請到的一個年輕助手,竟然在前一天夜裡告訴他,要回鄉下種田,不想在打鐵鋪幫忙打鐵了。他眼看著店裡的爐子已經升火,對方突然撒腿走人,實在不是個好兆頭,令他慌亂得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只得連夜奔波,四處找朋友幫忙,看看是否能介紹個人。

打鐵仔街的同業看到方松輝急得像熱鍋中的螞蟻,便建議他不妨到北門口去找一個「狂也」當個臨時助手。當然,同業們也好心警告這個剛起爐灶的老板,那個「狂也」對任何工作常常是做個兩天就不見人影,臨時頂個缺可以,長久之計還是要另外找個人。方松輝想,事到臨頭,就得像老祖宗說的「沒魚、蝦也好」,總要有個人應急才行。打鐵工作不像其他工作可以單打獨鬥,更不是一個人咬牙撐撐,變個三頭六臂就撐得下來,它必須有個幫手才能兩個人一唱一和輪番下錘,把圓的錘成扁的,扁的錘成尖的,直的錘成彎的,短的錘成長的。

但誰是「狂也」呢?卻沒有人能說出這個人的真實姓名。只知道他是一個三十出頭的羅漢腳,據說從小由礁溪山區的家裡出走後,就沒回過家,也沒有人知道他住那裡。這個羅漢腳曾經做過鐵工,渾身是力氣,只是有點神經質,什麼工作都做不久,所以難有固定職業,最常在北門口出沒閒逛,那一帶的商家和居民都叫他「狂也」而不名。

方松輝趕到北門口一帶挨家挨戶的打聽,終於在一座騎樓下找到這個羅漢腳李水金,把他安頓在店裡。就這樣,從成記鐵打鐵鋪開張那一天起,方松輝與李水金兩個人叮叮噹噹地打製鋤頭、犁耙和各種刀具,前後持續了四十四年。

李水金出身貧困,年輕時經常有一餐沒一餐的,身上難免留下病痛。到成記打鐵鋪工作之前,他遇到身體不適的處理方式,便是拿了工資走人,自己去買中藥吃。他從未料到這回遇到的老闆,竟然把他當做大哥一樣,會主動帶他去看醫生。尤其是方老闆成家之後,照樣把他當做一家人,照樣在一塊兒吃住,方老闆的太太和孩子都叫李水金「阿伯」。

據方松輝回憶,在成記打鐵鋪開店才一個多月時,李水金曾經一度罷工出走,而且是不告而別,一大早就不見人影,經過他四處查訪,才在五結鄉利澤簡李水金舅舅家的稻田裡找到人。當他希望李水金能夠繼續回店裡幫忙時,李水金率直地表示,當個割稻工人,一天可以吃五餐,拿錢又比打鐵鋪拿得多,而在打鐵鋪工作,連個點心都沒有,所以他決定不幹打鐵匠。

經過方老闆說好說歹,才勸得李水金回心轉意,卻還是賭氣地不同老闆一起搭汽車,堅持走路回宜蘭,方老板只好陪著他一路步行。從利澤簡走到宜蘭是一段距離相當遠的路程,兩個人由利澤簡走到羅東時,方老闆已經累得兩腿痠痛不已,不得不向李水金討饒,對方始同意一起搭汽車回宜蘭。
方松輝說,李水金六十歲以後體力大不如前,耳朵重聽,手邊的工作一停歇便會坐在椅子上打瞌睡。所幸打鐵鋪大部分的工作逐步電氣化,一些吃力危險的工作也不讓他做了,但拾拾撿撿的零星工作,他還是個勤快的好幫手。

一直單身的李水金,具有低收入戶身分,到了六十五歲那年,市公所有意把他安頓到養老院。方松輝卻覺得兩個人猶如兄弟般的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回想當年自己創業時,二人皆未成家,如今自己家小和樂,年長他五歲的李水金仍獨自一人。不要說自己與對方情同手足,縱使家裡飼養的一頭老牛,也不忍讓他孤孤單單地離開,孤零零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所以方松輝留住李水金,繼續和全家人住一起。

到了李水金七十四歲那年的除夕,全家圍爐時方老闆照例塞給他一個大紅包。李水金說想到街上看看熱鬧,卻從此幾天不見人影。方家四處打聽,報警之外還拜神求卜,希望能早點找到人。直到大年初六,才看到李水金瘸著腿一拐一拐的出現在店門口。他說,除夕夜在街上被車子撞了,有人把他送到羅東一家醫院就醫,住了幾天醫院。從此,李水金大多日子只能躺著養傷,隔不多久也就過世了。

方松輝把李水金當做自己哥哥那樣辦完後事,還把李水金的骨灰罎寄存在距離李水金出生地很近的礁溪鄉匏崙山上的圓明寺。方老闆要求兒孫們在每年清明、中秋和除夕前,一定要記得去給這個阿伯上香。李水金死後十一年,方松輝去世,他生前即交代兒孫們把他的骨灰罎也放在圓明寺。這兩個生前一起工作過四十四年的老伙伴,從此又天天聚在一塊兒了。

打鐵仔街一年比一年蕭條,勉強維持的鋪面開始經銷起工廠量產批發來的農具、刀具,同時兼做配製鑰匙的生意。過去那紅紅火火的歲月流逝了,再也不回來了。如今走過打鐵仔街,路人不用擔心錘打鐵帖的鏗鏘噪音,再也沒有那紅艷滾燙的火花閃爍飛濺,也沒有風箱不斷吹出的熱浪襲人。但我每次路過那個「成」記打鐵鋪,都會朝著那狹窄陰暗的鋪子裡探看,彷彿還可以瞧見那一對老兄弟輪流掄起大鐵錘,錘打著被爐火燒得通紅透亮的鐵條,只是我怎麼也猜不出來,他們想把那粗重的鐵條錘打成什麼樣的刀器或農具?

這些年來,除了留存在我記憶裡的影像,任何人走過打鐵街,再也看不到兩個老人打鐵的身影。除了鄰里之間,當然很少人知道這則有情有義的故事。不過,只要你向成記打鐵鋪方松輝的兒孫打聽,他們仍會告訴你:「李水金是我阿伯。」或「李水金是我伯公。」

寂寞的先知先知的寂寞

《巫言》
朱天文著,印刻出版


「荒人」之後,巫在家中坐,七年煉得一書。讀者引頸鵠候,不知道朱天文今回以小說之巫自居,將如何上菜?一系列以「巫」為名的篇章,倒似對這綜藝化的社會魔幻寫實地將了一軍。《巫言》全書以破裂而不連貫的結構寫成,為了不要只寫一個當下,而試圖打造一面星空──但小說(虛構)與真實互滲,創作者甚至現身說法,留下太多可溯的痕跡,使得雖有「長篇小說」之名,縱觀全書卻更接近於一名小說家如何目睹社會怪現狀,寫時尚名牌,閱讀經驗,次文化風行,政治亂擾,及近身舊事:憶念親人、閉瑣生活,或與外界的短霎接觸,乃至各類「不結伴的旅行者」如何在地球上撒落……時空或多鎖定千禧年前後之福爾摩沙,以巫之眼,默觀(像菩薩低眉那樣)眾生,因為某些共時性,章與章之間遂彼此對話,巫言喧譁,究竟是警示的先知之音,或是寂寞的陽春白雪?(royksopp)

星期一, 2月 18, 2008

詩想起

賽珍珠在大地小說中的
窮農夫王龍後來竟成了大地主
快六十五歲那年他心滿意足想道
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實現的

這倒是實話
那年他去大戶人家
娶阿蘭這丫頭時是多麼窘迫
後來他竟買下大戶人家全部家產
成了大戶人家新主人
真是乾坤大挪移!

我一直喜歡這些文字: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的確,生涯規劃經常迷了路
有心栽花花不發
無心插柳柳成蔭
拐彎抹角處反而看見
生機盎然的人生

因此面對人生
不必太現實不必太算計
-- 誰也控制不住未知的明天

來自心靈海洋的深層水

評《翅膀的煩惱》/ 林德俊

林煥彰著
爾雅出版社

1939年生、寫詩近半世紀的資深作家林煥彰,以兒童詩的創作與推廣聞名。其實寫現代詩起家的他,新詩創作亦持續不輟。《翅膀的煩惱》是他近年詩作的精選集,涵蓋旅遊詩、懷鄉詩、動物詩、詠物詩、哲理詩、情詩、政治詩諸多類型,雖然讀者設定是成人,童心與玩心絲毫未減,成了林煥彰詩作的核心亮點。

成人作者寫童詩,讀者端的理解力和感受力總是擺在書寫意識的高處,太艱澀的語彙、過於迂迴的句法,因而被過濾掉了。如此的詩語言白開水一般,要像說話般自然,也要小心落入裝可愛的造作。那麼詩意自何處來?首先要有意念上的創發:奇思異想,是詩意的直達車;進入動、植物或大自然的視野,把它們擬人化,自是抓住奇思異想的捷徑。其二,透過狀聲詞的妙用,或大量排比句型、歌詞般的重複結構,端出琅琅上口的音樂性,讀著讀著不知不覺跳起語言的波浪舞。其三,要善用文字的圖像排列效果,以大剌剌的視覺表演撞擊瞳孔。

上述童詩書寫特質,被林煥彰巧手過渡到成人詩的世界。愛貓成癡的他,詩友戲稱是「一天不畫十隻貓就會失眠的畫家」、「不寫貓也要想像貓在身旁才有靈感的詩人」。〈貓,面對孤獨〉這首,進入貓的心境,形式則有重複句型營造的韻律,首段:「貓,在客廳/孤獨和客廳一樣高大/牠走進臥房/孤獨變小了些/牠走進書房/孤獨又變小了/他走進廚房/孤獨又變得更小了」,孤獨被轉化成具體之物,好像可隨實際空間放大縮小,其實是孤獨伴著貓,貓到哪兒就跟到哪兒,像身上脫不掉的衣服。第二段末:「……找到自己的影子/牠和自己的影子玩」,寫到此,孤獨的定義產生辯證,一隻貓是孤獨的,但是跟自己玩,卻是一種樂在孤獨的享受。末段:「主人不在家/貓,擁有一屋子的孤獨/天暗以前,牠已經習慣/坐在客廳的窗台上/要面對比客廳/更高更大的,另一個/孤獨」,那更高更大的孤獨,乍看是因思念主人而生,整首詩為「貓咪心理學」做了一次不俗的言銓;但把「貓」代換成「詩人」、「主人」代換成「靈感」,借貓喻己,可又是另一層言外之意?

除了可愛的貓詩,出身宜蘭的詩人以深情的腔調、活潑的形式寫下動人的〈文定龜山島〉六首,前兩首是圖像詩,把文字堆疊成龜山島的形狀,語句貌似呼告而散漫,實藉大量重複的詞彙高高低低地表徵了心潮的跌宕。第三首〈龜卵石〉則善用狀聲詞「ㄎ、ㄎㄎ、ㄎㄎㄎ——」來擬造「海的男高音高唱著的,礫石之歌」,不須改編,這已是一首詩歌朗誦的精采腳本。

林煥彰的詩,開創出獨具一格的語言系統,看起來一清如水,喝起來竟甘甘甜甜,想必是來自心靈海洋的深層水吧。

星期六, 2月 16, 2008

沙漏的眼神

詩者忘言,俠者忘劍。詩的曠野沒有路徑,詩的高峰難以攀登,詩永遠回歸最初出發之地,能說出的是群鳥,難說出的是天空,凝視是沉默最大的聲音。

這是一個既能吃又能喝的時代,也是既不能醒也不能睡的時代,所以只能藉沙漏的眼神凝視一切。詩集名為「沙漏的眼神」,更因為一切生命都被時空扣押,沙粒是時空的小孩,光陰的塵沙讓小孩變成老人,勝利者終究毫無所獲,失敗者再也沒甚麼可失去。人總是後悔錯過許多想做的,卻做過許多後悔的。在沙漏中眼神如何凝視?眼神又看見甚麼?

---●張德本

沒有力氣再去記恨

讀到隱地的這段文字
《而我自己也到了沒有力氣
再去記恨什麼人的年紀了》
的確有些感觸
隨著年齡的增長
以前在乎的如今變得漠然
好奇心也潛伏了
有時還真懷疑自己變麻木了
這是否也因看透世事
覺得人間恩怨情仇
不過是彼此莫名其妙唬弄一場?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
/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8021100156
+1105130102+20080211+news,00.html
■三少四壯集
初五許願
隱地  (20080211)

那時我也向《皇冠雜誌》不停地投稿,有一篇寫我自己五段戀情的〈五線譜〉,《皇冠》的平鑫濤親自回信,告訴我要留用,然而就是遲遲不刊,一期又一期,連連壓了六個月,每個月我都會收到平先生一封道歉信,說「本期稿擠,要再延一期刊出」,當月初新的一期《皇冠》出版,仍找不到自己的稿子,少年氣盛的我幾乎崩潰,憤怒的寫了一封類似絕交的信給平先生,請他把稿子退還給我,第七個月終於刊出來了,平先生寄《皇冠》給我時,一方面告知「大作已刊」,另一方面信中亦暗示,以後不必寄稿了。至此我和《皇冠》的關係完全中斷,一斷五十年,中間唯一的一次兩人重新握手,還彼此說了幾句客氣話,是在二○○五年曹又方在一○一大樓舉辦《靈慾刺青》的新書發表會上,他和我,以及還有幾位作家,擔任引言人,都同時坐在台上,那時他已需要看護守在身邊,比起五十年前他最活躍於文壇的年代,已屬慈祥老人,而我自己也到了沒有力氣再去記恨什麼人的年紀了。

星期五, 2月 15, 2008

文化視野

文化人是被消費的對象
文化人自生自滅
文化人求生
不得不長袖善舞
堅持硬骨者兩袖清風
這塊沃土不該如此
讀詩人李敏勇--文化視野
慨嘆!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feb/16/today-f2.htm

●文化視野/ 李敏勇

雲門舞集的一把火,燒出了一些文化問題。

台灣這個國家,文化到底怎麼了?

林懷民說:「政府若把每年辦跨年晚會的錢,拿出一場的預算來扶植藝文團隊就好,…不要那麼愛流行,也要關注文化。」

乍聽之下,成為針對民進黨政府的批評。真實是從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一路下去的地方政府,在大眾消費時代,以選舉為考量的政治人物文化作為,普遍形成流行文化取向,是檯面上的政黨應該反省的。這不只是民進黨!

台灣的民主化,相對的社會情境是大眾消費時代。這時候,政治人物喜歡投注在聲光舞影的表面華麗,對於深層的文化價值不會感到興趣。跨年晚會或許許多多的文化祭,各級、各地政府投入心力助益的對象就是未來較具有商業條件的流行文化產業—它們大多連結到電視媒體的實況轉播—滿足了政治人物作秀慾。

中國國民黨的政治人物這樣也就罷了,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也依樣畫葫蘆,頭殼壞去!要改變舊體制,哪是這樣!

文化問題不在雲門舞集。即使文建會藝文扶植預算只剩一億,雲門也有一千萬,而其他社會資源呢?看吧!一把火之後,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甚至台中市,也不落阿扁總統之後,紛紛伸出手!

問題是戰後戒嚴時期以戰鬥文藝支撐的藝工大隊型文化,既已僵斃了文化藝術;解嚴後,邁向民主化、自由化,大眾消費文化的流行公害乘虛而入,輕浮淺薄,大行其道。

雲門舞集有其光環,大火可以火大,一般藝文團隊呢?有骨氣的藝術家呢?人們的生活預算中,文化支出比例過低,文化缺乏活性化條件,文化仍然習慣於被配給,被餵食!如何振興?

民進黨在二○○○年執政後,阿扁總統就宣示文化預算二%,文化部為首席部。但結果呢?龍應台嘲笑競選承諾徹底落空,以「一塊三毛分給文化發展」摳洗阿扁總統的文化立國說。民進黨應該能有所建樹的文化這一塊版圖,就這麼糟蹋掉了!什麼「文化及觀光部」,一個亟待重建的國家,怎會是這樣的文化視野?
(作者李敏勇,詩人)

星期四, 2月 14, 2008

下個數位十年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
last.htm?s_date=old&s_dir
=20080130&s_code=0389&s_cat=#c601271

●比爾蓋茲退休告別演說:下個數位十年

◎三大關鍵趨勢

我認為未來技術的發展,將會圍繞在三大關鍵趨勢上:

一、到處皆有「高解析度」(HD)體驗:螢幕技術愈來愈進步,除了高解析度面板,未來還可以投影在任何平面上,你的電腦除了放在桌子上面,還可以放進桌子裡,桌面就是你的螢幕,所以未來的會議室桌面,可以用來互動合作;起居室的桌子可以用來玩電動,或者整理你的相片。這些桌面、牆面都會成為電腦的一部份,容易操作,而且方便多人連線使用。

未來,不管是玩電動遊戲,或者用虛擬技術做街道遊覽,螢幕技術都會提供非常豐富的體驗。網路上提供的許多體驗,都將是3D環境:讓你走進商店瀏覽、跟別人在3D的社交環境裡會面。因此,我們會廣泛地應用非常高品質的影音技術。

二、所有的高解析度裝置都會「以網路服務連結」(service connected):下載最新的軟體、搜尋資料,再也不勞使用者操心。未來當你拍了一張照片後,你可以讓它在任何你要的地方展示出來,步驟會非常簡單,使用者再也不必為了不同裝置之間的轉換、為了記住哪些資料存放在哪裡而傷腦筋,因為以後全都會由一個網路服務平台來負責。

只要你啟動任何一個裝置,登錄了身分,就會連上自己的資料庫,所以就算你換了新手機,或臨時借別人的東西來用,都能輕鬆上手。不僅這樣,日常活動中,你會想要捕捉某些特別的記憶(例如小孩的成長),這個系統就可以幫你整理出來,而且用高品質的解析度呈現。

這種「數位記憶」(digital memory)的能力,未來將被廣泛使用在各種裝置上,這些裝置會記得你的脈絡關係(context)與你的地理位置(location)。

三、更多的自然使用者介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出現:這可能是最被大家忽視的一種趨勢。驅動第一個數位十年的主要介面,是鍵盤與滑鼠,但在最近兩年,我們開始看到其他互動介面的興起,例如,觸控式個人電腦、觸控式iPhone手機,以及觸控式桌面(Surface)電腦。另一種新介面則是語音,例如福特的Sync車用系統,已經開始用語音來操控車內的通訊與娛樂。

人們對於這些人性化的自然介面,反應非常好,大家都希望有更簡易的方法來駕馭資訊,所以,從數位墨水、觸控,到語音與視覺辨識,這些介面將快速發展,並與其他更新的技術結合,例如手勢(gesture)介面,創造出非常新奇的體驗。譯/吳怡靜

客家語文創作研習

為鼓勵客家母語教學與創作,增進客家文化
知能,本會訂二月十六日於板橋國小活動中心
(板橋市文化路1段23號)
舉辦【客家語文創作研習】活動,敬 請
蒞臨指導

臺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理事長 廖景淵 敬邀

◎ 活 動 程 序 ◎
時 間 內 容 主持人/講師
08:40 報 到
09:00 – 09:10 開 幕 式 廖景淵
09:10 – 10:30 客語的音韻及用字 徐兆泉
10:40 – 12:10 客語文學創作賞析 黃子堯
13:00 – 15:00 客語歌謠之教學與展演 (歌謠創作訓練計畫) 呂錦明
15:10 – 17:00 客家語文書寫及討論 彭欽清


臺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會址:台灣台北縣新莊市民安西路245巷10弄9號
電話:02-22035124 電傳:02-22051828

星期三, 2月 13, 2008

打開和解之門

坦承同化政策錯誤 澳政府道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feb/14/today-int1.htm

洗刷澳洲國魂上的重大瑕疵,
並以真切的和解精神,
為這個偉大國家的歷史開啟新頁

澳洲總理陸克文十三日在對國會發表演說時,首度代表聯邦政府為過去強制分離原住民家庭的錯誤政策正式向原住民致歉。陸克文在演說中充分展現誠意,不僅針對錯誤政策的受害者、也向全部原住民致歉,為澳洲兩百多年來緊張的種族關係打開和解之門。

陸克文在演說中六度使用「抱歉」(sorry),並多次對錯誤作法致歉(apologize)。他的演說內容深受國會議員肯定及民眾歡迎;每當他說一次「抱歉」,國會議場外觀看這場歷史性演說轉播的三千名觀眾就以歡呼及揮旗回應,演說最後場內外人士還起立鼓掌向他致敬。

不當政策 導致原住民失根

澳洲在一九一○年到一九七○年間,強迫十萬民原住民兒童與父母分離,因為官方認定「原住民終將消失」,因此兒童必須盡早融入白人社會,這些失根的兒童後來被稱為「被偷走的世代」。

雖然官方報告早在一九九七年就建議政府道歉,各州政府也陸續承認錯誤,但前總理霍華德始終不願為他所謂的過去政府的錯誤道歉,直到勞工黨贏得大選,陸克文才選在國會開議首日公開道歉。就算霍華德所屬的自由黨這次也表態支持道歉,但霍華德還是不願出席儀式,成為唯一一位缺席的在世總理。

陸克文在演講中表示,「行政及立法部門的法律及政策,加諸於澳洲同胞(指原住民)的苦難、折磨及損害,我們為此致歉」。他除了對被偷走的世代及其家人所遭受的「痛苦、磨難及傷害」深感歉意,同時指出,「對加諸於光榮民族及文化的屈辱及貶抑,我們必須說聲抱歉」。

「洗刷國魂瑕疵」感動人心

為了爭取更廣泛的國內認同,陸克文選擇不談賠償問題,因為很多人覺得自己不該為過去的錯誤負責,但他承諾會全面提升原住民生活、教育及醫療品質。陸克文說,現在的世代必須肩負起「未竟之功」,「洗刷澳洲國魂上的重大瑕疵,並以真切的和解精神,為這個偉大國家的歷史開啟新頁」。

遲到兩百年的道歉 原住民落淚

陸克文的演說讓許多聆聽轉播的原住民潸然淚下,覺得政府終於面對歷史錯誤,將他們肩上的重擔卸下。原住民唐尼受訪時表示,「對我們來說,這就跟柏林圍牆倒下一樣」,「雖然晚了兩百年,但至少陸克文道歉了,這對我們意義重大」。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

星期一, 2月 11, 2008

六堆新春文化饗宴

2008新春文化饗宴
六堆原鄉讀書會總幹事賴士安發稿


二月十日農曆大年初四,在屏東縣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六堆「二OO八新春文化饗宴」,六堆地區的作家、文化工作者齊聚,分享文學與音樂創作的喜悅,共同期許為客家文化、歷史發揚打拚。
 
這項六堆地區春節文化盛會,由屏東縣六堆原鄉讀書學會、客家公益會、花布衫演藝坊聯合舉辦,獲得行政院客委會、文建會支持。除了醫師詩人曾貴海、文學創作者鍾鐵民、六堆籍詩人陳寧貴、美濃窯負責人朱邦雄等藝文界人士參與外,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客委會南部連絡處主任廖松雄、屏東縣客家事務處處長古秀妃等政府官員也到場參加。
 
現場安排油畫創作者戴秋蓉、葉輔漢作畫展發表,也邀請六堆影像紀錄者邱才彥發表在六堆的影像紀錄「牽手」;並邀請六堆籍詩人陳寧貴發表客家詩作。
 
李永得對於六堆原鄉讀書學會能夠在春節期間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新春文化饗宴」非常讚許,他很感動的表示:今年是第四次的「新春文化饗宴」,這種重視客家文化論述、文學、藝術創作,的活動是十分難得的。
 
現場更安排「花布衫演藝坊」發表改編自曾貴海新詩「陪我看花」年度新舞,客家知名歌手林生祥、顏志文等現場分別演唱新的創作歌曲,並向客家鄉親拜年。
 
六堆原鄉讀書會理事長吳應文、客家公益會長賴士安、花布衫演藝坊團長徐慧玉,感謝大家參加文化饗宴,分享大家一年來賺到的「文化財」,希望大家努力珍惜文化資產。




●曾貴海客語詩「陪我看花」
陳雙 演唱


這是詩人曾貴海
寫給妻子的情詩

「妳用目珠同我講
滿山雪白介情意送分我」
「妳用心肝同我講
陪我看花看到老」

詩人曾貴海
給一般人印象是個鐵漢
然而其情之柔
似水

原來鐵漢是
似水柔情
打造出來的啊!

星期三, 2月 06, 2008

吟唱詩人 - 陳永淘 / 頭擺介妳

陳永淘,不論是小朋友或是老人家都稱他阿淘哥。一把吉他,就能唱出一首接一首感動人心的歌曲,他是當今最重要的客家歌手之一,他的音樂創作,是許多客家子弟戀家與鄉愁的開端。

37 歲那年,辭掉在台北三份優渥待遇的工作,阿淘選擇回到自然。對阿淘而言,生活愈是接近大自然,也就愈遠離壓力。於是阿淘搬到台北三芝,從事拾荒雕塑。1996 年,因為高齡的祖父生病臥床,阿淘作了一首逗趣的客家歌「頭擺的事情」(客語「頭擺」亦即「從前」),回憶童年和祖父共處的時光,逗祖父開心,從此開啟阿淘一發不可收拾的創作。

1997 年夏天,陳永淘移居新竹北埔,每個禮拜到北埔慈天宮廟口的石板廣場,一個人,一把吉他、一個舊音箱,唱給客家老人、小孩、婦女、遊民、和在廟坪活動的人聽。從寥寥可數的一、二十人,到一、兩百人之譜,慕阿淘哥之名而來的遊覽車一輛接一輛。

阿淘與客家人共同生活,從客家生活裡擷取養分,創作意象豐富、熱情乾淨的客家歌謠,用音樂回饋這塊土地,每首歌都唱進客家人的心坎裡。不靠主流媒體的宣傳,沒有商業化的包裝,阿淘以走唱的方式,累積了一群死忠的歌迷。

回到峨嵋,阿淘哥安家落戶,發現峨嵋湖湖水淤積嚴重,水質優氧化,幾乎毀了峨嵋湖原本的生態,阿淘於是絕唱,投入淨湖運動。至此極少有公開演出。

●線上聽歌 / 頭擺介妳
http://studentweb.ncnu.edu.tw/95109512/song2.html

還記得 還記得 還記得妳
還記得 還記得 還記得妳

頭擺的妳 毛辮長長
頭擺的妳 愛看人撮把戲
頭擺的妳 愛蹶圍牆
頭擺的妳 會摘花送分人

還記得 還記得 還記得妳
還記得 還記得 還記得妳

頭擺的妳 家鄉的妳
頭擺的妳 想跈人做大戲
頭擺的妳 佇禾埕看大雨
頭擺的妳 想遠走高飛

還記得 還記得 還記得妳
還記得 還記得 還記得妳

頭擺的妳 赤腳的妳
頭擺的妳 愛笑的妳
頭擺的妳 唱歌的妳
頭擺的妳 快樂的妳

還記得 還記得 還記得妳
靚靚的妳 幾時嫁分人

●陳永淘 / 看天河

星期日, 2月 03, 2008

邱幸儀 / 想念童年

日頭忒辣
拿毋定愛行哪一條路
安靜介夜
又想起阿公介慈容
添放歇
麼該時節捱緊行緊遠
尋毋轉自家

佇阿婆屋家有千百條故事
該牛眼樹下共下吊晃槓
田坵底背鏡鮮介圳仔
捱等共下覓蛤仔
為了麼介
愛離開頭擺單純介世界
想念童年

月光光
秀才郎
這介故事捱已經從細聽到大
對頭擺耶流傳下來

月光光
秀才郎
今晡日捱等變哪無一樣
佇月光底下講古介老人家
奈去耶?

●線上聽歌
http://studentweb.ncnu.edu.tw/95109512/song4.html

十一歲時隨父母移民紐西蘭,現年二十一歲的大學女生邱幸儀,在94年春天以「月光光」創作曲獲得高雄市第一屆客家流行歌曲創作比賽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第二名,除了抱走獎金四十萬元,更一戰成名,讓大家注意起這個音色清純柔美、作詞譜曲一手包辦的客語新生代歌手。

邱幸儀是紐西蘭一所大學的文學系學生,另主修音樂與日文;她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師,原住屏東萬巒。移民紐西蘭多年,父母仍然保持著在家中講客家話的習慣,「月光光」是她創作的第一首客家流行歌曲,主題圍繞著逝去的美好時光。

邱幸儀成名後,開始有各方的創作邀約,她和姊姊邱俐綾合作譜寫了電視劇《戀戀舊山線》的主題曲 《不再想念》,在客語圈也有很高的傳唱度,邱幸儀曾在為《戀戀舊山線》譜曲後接受訪問時表示:

寫音樂是一件可以讓我沉靜心靈的一件事情,寫完音樂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無論別人聽了喜不喜歡,我覺得自己喜歡是最重要的。我認為音樂不該被任何東西所綑綁。我大約是18歲開始創作自己的歌曲。原本是寫國語和英文歌,19歲寫的第一首客家流行歌曲《月光光》開啟了我生命中的另外一扇門,之後陸陸續續所創作的客家流行歌曲《燕子》、《改變》和《不再想念》對我來說也是對自己的母語的一種貢獻和驕傲!

我真的很榮幸可以參與戀戀,看到自己的歌曲被別人錄用真的是一種很難形容的快樂。戀戀給我的感覺很溫馨,因為我覺得它不是一般的連續劇,它可以帶回很多人的回?,快樂的,感動的等等。我自己對火車也有一份很特別的感情,覺得它牽連著台灣的每一塊土地 ,看著一路上飛逝過去的景物,我總會有很深厚的感觸。還有,火車上的便當也讓我覺得很溫暖!

●客家電視台【戀戀舊山線】主題曲~不再想念
演唱:邱幸儀
【戀戀舊山線】描述的是勝興車站的故事
有入圍金鐘獎編劇與男配角的獎項
是一齣清新的優質戲劇


●專訪邱幸儀談客家音樂創作


●2007客家MV創作大賽-燕子
現代流行歌曲組 佳作
影像製作:吳崇榮
詞曲、演唱:邱幸儀

共鳴

什麼是好的音樂呢
聽顏志文的歌很有感覺
很有感覺
就是好的音樂

當然其中有族群的原素
這就是用母語創作迷人之處
讓創作者找到血肉相連的感情

這也是一些謠傳的好詩
而我們卻讀不出它的好
那是因為我們找不到共鳴的入口啊

因此作品很可能無法無限大
有其侷限宿命
我們只能進入
有感覺能共鳴的作品裡

顏志文 / 大夥房

還沒天大光
雞公就上山崗
雞母帶子稈棚下
掘東掘西來絡食

屋門口開始鬧熱
大人細子已經項起床
新介一日就要來開張

四四方方介大夥房
大人細子介天堂
火雞番鴨碼算一家人
大搖大擺入廳下

透當晝介禾埕上
金色介穀介曬塞塞
阿婆笠麻戴等 桶扒背等
體力沒輸後生人

門前大樹下混加拉
孫子孫女搞鬥翻天
雞鴨嚇到四腳仰天

四四方方介大夥房
大人細子介天堂
老嫩大小煞猛來過日
生活自然又快樂

●客家名歌手網 - 線上聽歌
http://studentweb.ncnu.edu.tw/95109512/singers%205%20.html



顏志文,師大美術系畢業、並在位於波士頓的著名柏克里音樂學院拿到現代音樂學位,完全科班的出身,在主流唱片市場中打滾多年,曾製作過作家張大春的有聲書,為民生報寫樂評,甚至幫歌手殷正洋、高金素梅、溫金龍的專輯作曲和編曲。

來自屏東客家庄的顏志文,活在台北,但始終心繫家鄉,一九九五年,導演侯孝賢的《好男好女》找上了顏志文製作電影配樂,從此開啟他創作客家音樂的生涯。

雖是從事客家歌創作,顏志文在過去卻很少接觸到客家音樂。「尤其是像我在南部鄉下長大的客家小孩,記憶所及也只有聽過採茶歌、山歌,只有在跑江湖戲班的人到鄉下表演才聽的到,至於客家流行樂的接觸經驗等於是零,」顏志文輕聲地說。 一直到唸大學,大約是一九八○年代,顏志文才偶爾聽到客家流行歌,特別是客家流行歌曲創作先驅者吳盛智的客家歌。

<採茶戲>是客家人獨有的戲曲,也是顏志文對山歌認識的開始,而且小時候接觸過山歌的經驗,深深影響了顏志文日後的創作。「從傳統客家音樂中找到客家精神和特色,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客家本質,才能真正深入到客家音樂,歌謠的生命力才會存在和有價值,」顏志文強調,像民歌、鄧麗君的歌會帶來內心的感動,讓人覺得回到過去的純真歲月,就是有價值的,流行歌則是不耐聽。

《好男好女》描述一九四○年代抗日戰爭至一九五○年代,台灣美濃客家青年鍾浩東夫婦一生的真人真事。而鍾浩東是鍾理和之弟的背景,讓顏志文想到用客家風情來創作配樂,在電影中多半以笛子、琵琶、嗩吶等演奏方式呈現。 以往未曾觸及的創作領域,在《好男好女》電影配樂的製作過程中,顏志文的童年回憶不斷浮現,他更驚訝的發現:「原來用母語創作讓他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方向。」

兩年後,顏志文將客家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素材結合,推出「係麼人佇介唱山歌」專輯,這是客語音樂第一次在流行音樂市場發行,也開啟客家新音樂運動的里程碑!陸續顏志文又發行「 山狗大 」、「 阿樹哥介雜貨店 」、「紙鷂」三張演唱專輯及製作「心的搖籃」演奏專輯。所寫歌曲中處處可見客家庄生活體驗,對客家人文及鄉土感情表露無遺!

顏志文也是「山狗大樂團」的團長,山狗大是在「 係麼人佇介唱山歌」發行時,為了音樂推動和宣傳成立。山狗大樂團的曲風具有「 跨界樂團」的實驗性格,融合客家樂與古典樂重新編曲,音樂風格涵蓋民謠、搖滾、爵士等,把「創新」當成樂團不斷前進的動力。顏志文目前忙於一連串的校園及客家庄巡迴演唱,希望把客家音樂的種子,向校園裡萌芽,讓莘莘學子和世人更認識客家庄以及客家音樂。

顏志文 / 恁久

星期六, 2月 02, 2008

客家金曲歌手 - 陳雙

●陳雙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ling650222

●陳雙影音網
http://www.wretch.cc/video/ling650222

陳雙,屏東內埔長大的女孩,在歌唱界有「客家鄧麗君」的美譽!她從小學習音樂,擁有非常完整的音樂資歷,正職是敦煌樂團的古箏手,除了參加過許多次比賽與表演,也應邀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得到很高的評價。

她的嗓音圓潤柔亮,優美動人,首張專輯『夜合』即雙料入圍第15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客語演唱新人獎,第二張專輯『黃揚葉 滿天飛』亦入圍第17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目前經常受邀至各類文化藝術節演唱。








●客家名歌手網
http://studentweb.ncnu.edu.tw/95109512/singers%205%20.html

被榨乾的老蕃薯

●台灣農民吟 / 林央敏


●鋤禾日當午

  曾經年輕的皮膚

  長年被烈日啃噬

  爆晒得又皺又烏

  如今歲頭七十五

  硬朗肉身已乾枯

  褪去蠻力的四肢

  仍要

●汗滴禾下土

  只因黨國如猛虎

  被榨乾的老蕃薯

  沒有老芋頭光榮的身世

  臨終冊封老農才有津貼照顧

  辛酸一生都走不出田路

  終於日頭炎炎三十六度

  將疲累的生命熔化成沃土

  而生命的尾音是一聲嗚乎

  感嘆

●誰知盤中飧

  是以老農的血淚烹煮

  然而此刻人們總是羨慕

  從遠洋進口的高價糧食

  以及廉俗的劣品從海峽偷渡

  以致人們吹冷氣挑剔牙縫時

  不知

●粒粒皆辛苦

  當人與機器聯合吞雲吐霧

  怎能記得老農會逐漸熱死


------2007.07.12作。原載2007.12,《鹽分地帶文學》,第12期。

詩想起

miller,你說為什麼
穿鑿附會、怪力亂神
自古以來至今
總是統治人類半壁江山

我想,是否因為
用現實思想無法解決現實問題
只好想出怪力亂神的超現實
來欺騙自己?

說欺騙可能太傷人的面子
婉轉的,應該說
走在暗路上吹口哨壯膽
安慰自己吧

至於穿鑿附會
是相當原始的心理
類似透過某種神祕儀式
借以強化自我信念
再度啟動生存的勇氣

剛好今天收到阿坤的email寄來以下的文字-----
【值得醒思】
擺脫理智與邏輯的枷鎖

有個軍閥每次處決死刑犯時,都會讓犯人選擇:

一槍斃命,或是選擇從左牆的一個黑洞進去,命運未知。

所有犯人都寧可選擇一槍斃命,也不願進入那個不知裡面有什麼東西的黑洞。

比死還可怕的事,原來是冒險。

每個人都傾向接受他所熟悉的事務,即使死了也沒關係,卻討厭無法確定的結果─即使有活命的機會。

面對複雜的世界,所面臨的問題常是緊迫、模糊和不確定性,利用冒險、嘗試錯誤及隨機應變,都有助於應付瞬息萬變的世情。

美國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卡爾偉克進行過以下實驗:

將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放進一個玻璃瓶中,再將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較光的窗口,再打開瓶蓋,何者會逃出而存活?

實驗證明,勤勞的蜜蜂會不斷往瓶底找出口,直至力竭而死;而蒼蠅卻可以在不到2分鐘時間內,從玻璃瓶口逃出。

蜜蜂以為,「密室」的出口必然是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只管拚命撞向瓶底,重複這種牠們認為合乎邏輯的行動。

對牠們來說,自然界並無玻璃這種不能穿透的透明物體,因此,牠們的智力愈高,愈重視邏輯和經驗,這種奇怪的障礙物就愈發不可理解。

相反地,智力較低的蒼蠅對邏輯毫不在意,只管四下亂飛,誤打誤撞地找到了出口,構成了一個智者消亡、頭腦簡單者卻得救的警世故事!

----------------------------
比死還可怕的,是冒險嗎?
其實我們經常
為躲避死亡
而不知不覺進行冒險
有時如蒼蠅般盲目冒險
卻亂撞出出路
當莫名奇妙找到出路時
穿鑿附會、怪力亂神就來了
這樣不準確的經驗
也可能流傳下來----

星期五, 2月 01, 2008

玉蘭之歌

客家電視-「台灣客翻天」玉蘭之歌
宜蘭大同鄉的玉蘭村有許多不同族群:
客家人、外省人和原住民,
這些不同背景的居民如何擦出驚人的音樂

2008新春文化饗宴

●2008新春文化饗宴
活動時間:2008年2月10日大年初四(週日)
活動地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邀請從事台灣客家文學、美術、藝文創作人士分享創作理念及作品意旨。
2、以創作分享文友,為台灣文化開創嶄新的文學作品。
3、以台灣文化意識之創作為分享標的,為台灣文學紮根。
4、結合六堆文化志工,互相砥礪,以厚植台灣文化根基。
5、邀請高屏地區客家研究所參與計畫,打造新客家。

◎客家人在台灣文學園地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延續文學先輩創作成果及開擴展創作領域,特擬定「2008新春文化饗宴」活動計畫,藉新春假期,以六堆文化園區成為文化饗宴之展演平台,分享藝文創作;並結合院校師生進加入創作行列,讓台灣客家藝術文化深植台灣。

指導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
承辦單位:六堆原鄉讀書學會、客家公益會、花布衫演藝坊
協辦單位:大專院校暨六堆客家社團
活動時間:2008年2月10日(週日)
活動地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2008新春文化饗宴程序:

時間 活動項目 活動內容 主持人

09:10 報到 新春見面歡 校際社團
09:35 新春團拜 祝福-台灣-平安 賴士安理事長
09:40 文學創作發表
利玉芳、陳寧貴、 曾貴海 吳應文理事長
10:10 藝文分享 繪畫創作分享 徐慧玉團長
10:20 藝文分享 花布衫年度創作享 校際社團
10:30 藝文分享 山狗太樂團創作分享 校際社團
11:00 藝文分享 林生祥樂團創作發表 徐慧玉團長
11:30 新春論壇 創作經驗分享 校際社團
12:30 客家美食 品嚐客家美食 劉閏安副總幹事
14:30 正來聊 徐慧玉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