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30, 2008

詩想起

自古以來
就是M型社會
金字塔峰與底層
可能天堂與地獄的差距
杜甫說: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白居易說:
一叢深色花,
十戶中人賦。

詩人的眼睛
不惑於繁華
詩人的心中
定居著悲憫

-----------------------------------

杜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平民百姓的悲歌
<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淩晨過驪山,禦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

吾寧舍一哀,裏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天寶六載(747年),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遠大理想,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由於奸臣李林甫破壞,致使應考人全部落第,於是杜甫被困居長安10年。在漫長的10年中,每天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苦日子。杜甫在長安的10年中又正是一個新的富有社會內容和政治內容的遊歷生活的開始。由於杜甫在當時社會上有一定的身份,有機會看到“天堂”的一面;同時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物質生活的奇苦,又有可能接觸到人民生活,看到“地獄”的一面。他對統治階級有了進一步憎恨,對人民有了進一步同情,從而創作出大量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具有深刻思想的詩。如天寶十四載冬,杜甫往奉天探親,途經驪山華清宮,但見蒸氣升騰,刀槍林立,鼓樂喧天,玄宗還在醉生夢死,不顧朝政,便憤然寫下《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一名篇。字裏行間表達了他“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的燭烈情感,揭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尖銳矛盾,還描繪了“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的悲慘家境,爲唐朝盛世唱出一曲挽歌,標誌著杜甫現實主義詩歌創作已趨於成熟。

在《赴奉先詠懷》中,他尖銳指出,勞動人民創造出的物質財富養活了剝削階級:“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並一針見血地揭穿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只要一想到人民的痛苦,他便忘記自身的痛苦,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幼子飢已卒”的情況下,他還是“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成卒。”

●翻譯

杜陵有個平民,年紀老大意識變得笨拙。立下的志願是何等的愚昧,私自比擬上古的稷、契。沒什麼成就,果然是落空了,年紀老大還是如此辛勤而甘之如飴。然蓋棺事情才算了結,否則這個志願還是有希望實現的。整年為百姓擔憂,嘆息到心情激動,熱血沸騰。同學們都取笑他,卻使他更激烈的浩然高歌。並不是沒有放遊江海的志向,讓日子過得自由自在、稱心如意。長安的街道寒氣嚴峻,客居的遊子(指杜甫)夜半動身。歲月進入寒冬百草凋落,強勁的風刮得高崗崩裂。姑且以飲酒沈醉遣散愁悶,放聲歌唱來消除鬱悶。終究愧對巢父與許由,仍不能改變志節。一直到如今都謀不到好官職,忍受如塵埃一般的被埋沒。因此領悟了人生貴賤不同,應隨遇而安,各守本分,偏偏恥於向權貴幹祿謁見。為何要羨慕大鯨,時時嚮往遊向大海?從另一個角度看那蛄螻螞蟻,只尋求自己的洞穴。只是向日葵永遠傾向太陽,這種本性是很難改變的。當今治理國家的人才濟濟,怎能說缺少為朝廷服務的人才?只是這輩子生逢像堯、舜那樣的聖君,不忍永棄仕途,永不做官。嚴寒中衣帶斷了,手指僵直得不能將它結好。在破曉時分經過驪山,皇上就在這高山宮裡歇息。這寒冬充塞著霧氣,崖谷太滑得步步小心。瑤池熱氣騰騰,羽林軍排列得非常擁擠。皇上與大臣一起歡樂,音樂聲四處蕩漾。恩賜沐浴的都是達官貴人,參與宴會的絕無布衣短褐的平民。朝廷分賞給臣下的絹帛,本來都是貧寒婦女所織的。官吏們鞭撻他們的夫家,搜刮聚集呈獻京城宮闕。皇帝對臣下的賞賜,實是為了使國家更昌盛。這麼多朝廷大臣們,如果是仁者,治理國家就該謹慎不可有失誤。何況皇宮所藏貴重器皿,都送到外戚權貴處(指楊貴妃的兄姊)。大廳中有美麗的樂伎,其輕絲舞衣披罩著舞女的晶瑩肌膚。暖賓用珍貴毛皮衣服,動人的管樂伴隨高雅的弦樂。請賓客吃價值千金的駝蹄美羹,還有鮮橙與香橘堆成一盤。豪貴人家的酒肉多得發臭,路邊卻有凍死的骸骨。世人榮華和貧困只是咫尺之隔,滿懷惆悵難以訴說。我乘車向北來到涇水渭水,官府設的渡口又改道。涇水渭水從西邊流下來,極目遠望既高且險惡。懷疑它是由崆峒山沖來的,惟恐碰撞使天柱斷裂。河上的橋樑幸好沒斷裂,橋架動搖窸窣響。同行的旅伴互相牽拉幫忙,河太寬害怕橋塌,過不了河。我把妻小安置在奉先縣,老小十口人被風雪隔開。誰能長久不看望 ?總希望能在家裡同饑共渴。走進家門就聽到號啕哭聲,小兒子已饑餓去世了。我寧可捨棄禮節放聲哀哭,鄰居也為此嗚咽。作為他的父親的我,真是慚愧,竟然沒有飯吃,使他夭折。哪知道秋糧收成時節,家裡貧窮又突生變故(指幼兒去世、喪事又辦不起)。我這一生常被免徵租稅,也不用被調征伐。撫想上述遭遇還覺辛酸,平民百姓自然更加騷動不安。使我默想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更念著駐守邊疆的士兵卒。愁緒堆得比終南山高,無窮無盡,使我無從收拾。

-------------------------------------
白居易

《賣炭翁》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價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繫向牛頭充炭值。

●翻譯

有一個賣木炭的老頭,他在終南山中辛勞砍柴燒成木炭準備拿去賣。他的臉因為被煙火燻黑沾滿灰塵,兩鬢頭髮蒼白十根指頭因為燒炭而漆黑。賣了木炭所得到的錢是用來作什麼的呢?不過就是為了能溫飽的的衣服和食物啊。可憐老頭身上還穿著單薄的衣服,卻擔心著木炭賣不起好的價錢反倒希望天氣再還冷一些。昨晚因為下了大雪,城外積雪有一尺那麼深,今早趕緊駕著炭車,趕過結冰路上留下車輪痕跡。拖車的牛累了人也餓了太陽卻已高升,只好停車在城市南門外的泥路中休息口氣。遠方兩匹馬兒快快奔馳而來,原來是穿著黃衣白衫的宮中官吏。他們手裡拿文書口裡宣稱是皇上的命令,吆喝著老頭牽著牛掉轉車頭拉往北方宮廷裡去。那滿滿一車的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啊!宮中使者把滿車木炭帶走,哪管你心痛與捨不得?他們就只用半匹紅紗和一丈長的綾綢,掛在牛頭上當作一車炭的價值啊!

《賣花》

帝域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洒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誤。有一田舍翁,偶來賣花處。
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宇宙的高度只有五尺

吳錦發

20多歲的時候,我也曾經在佛教書籍裡看過這一則有關禪的故事:
一個和尚,有一天去請教他的師父:「師父,您可以告訴我宇宙有多大,多高嗎?」
他的師父正在靜坐,眼睛睜也不睜地說:「宇宙的高度只有五尺!」
那和尚滿頭霧水地走了。

第二天,他又來敲師父的門。
「師父,您昨天說宇宙的高度只有五尺,我想了一夜,完全不懂您的意思呢!」
那禪師把眼睛猛地睜開,暴喝一聲:「你不懂就算了!出去!」

20多歲的時候,我也不懂這故事到底在說什麼?
一直到44歲的今天,我謙遜地向大地頂禮膜拜的那一剎那,我似乎才觸及了那禪師的心意。

是嗎?人是「七尺之軀」,如果宇宙的高度只有「五尺」,那麼你就得「低下兩尺」來,才看得清這宇宙的真相!「低下兩尺」那便是「謙遜」、「恭敬心」的意思吧?

有多少人在膜拜神明或跪在耶穌像前面的時候,真正懂得「謙遜」的意思呢?不懂得「謙遜」,燒香拜佛也不過是在拜一塊「木頭」吧?



朽木真的是「腐朽」之木嗎?

朽木倒地上,或枯立在荒野之中,它便「死」了嗎?

朽木的惡名,始自於孔夫子的一個弟子-宰予,上課時間卻在作白日夢,孔夫子一怒之下痛罵他:「朽木不可雕也!」

從此,一千年、二千年下來,朽木便成了「廢物」的代名詞。

但是,「不可雕」的木頭便一無是處嗎?

我在日本東京的目黑自然教學園區裡,看到了日本人尊重朽木的動人心情;在東京繁華的目黑區裡,他們保留了一處最原台的「荒野」,樹木在那兒自由的生長,自由倒下;倒下的樹木也任由它躺在那兒,成為昆蟲的家,動人的是,在一株即將傾倒的枯木上,因為發現有啄木鳥在樹洞內孵雛,於是公園管理員用木柱將它暫時撐住,等待雛鳥孵出,長大離巢之後,他們再將朽木倒下,讓它靜靜躺在森林裡安息,繼續它另一種形式的「生」的旅程。

「不可雕」的朽木便是「廢物」?「可雕」的才是上等的「好木」嗎?這是站在「木」的立場,還是站在「人」的立場?

「可雕」之木又如何?雕成「神像」就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神」嗎?


據說,日據時代的「台灣文學之父」-賴和,在行醫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的病人皆導因於「營養不良」而造成疾病,因之,他領悟到「營養不良」並不只是「醫學問題」,而是更深刻的「社會問題」,是源自於「台灣被殖民」的悲慘事實。台灣人經濟被剝削,所以「吃不飽」,因此,賴和遂憤而投身入社會運動!

「營養不良」是一種「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那麼人民普遍「營養過剩」是不是也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一個社會只一昧追求財富,破壞生態,當得到財富之後,卻又不懂如何運用它,只拼命用在「吃喝」上面,形成「身體營養過剩」而「腦袋」卻又「營養不良」的失衡狀況,當大家還不明白台灣到底有多少珍貴的野生動植物之前,我們己將牠們吃得絕種了!這不就是源自於「教育錯誤」的「政治問題」嗎?

詩想起

最大的危機
來自信心危機

馬上好
漸漸好
都少人相信時
停滯型通膨出現了
人人不敢消費
社會蕭條氣息將越來越濃

高官名人大聲嚷嚷
牛市來了
熊市來了
結果
狼來了!
-----------------------
祈禱 -- 翁倩玉


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呀 多少祈禱在心中
讓大家看不到失敗 叫成功永遠在

讓地球忘記了轉動呀 四季少了夏秋冬
讓宇宙關不了天窗 叫太陽不西衝

讓歡喜代替了哀愁呀 微笑不會再害羞
讓時光懂得去倒流 叫青春不開溜

讓貧窮開始去逃亡呀 快樂健康流四方
讓世間找不到黑暗 幸福像花開放

啊!不再有悲哀 不會沒有愛 幸福直到永遠

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呀 多少祈禱在心中
讓大家看不到失敗 叫成功永遠在
讓我們看不到失敗 叫成功永遠在

星期日, 6月 29, 2008

吳鈞堯顏艾琳兒童創意寫作班

三重市立圖書館97年暑假系列活動~

暑假最HIGH兒童創意寫作班

一、 講師:

(一)吳鈞堯(幼獅文藝主編,獲時報文學、聯合報、教育部等多項文學獎,獲頒五四文

藝獎章,著有《女孩們經常被告知》、《金門》、《如果我在那裡》等十幾本著作)。

(二)顏艾琳(知名藝文講師、詩人、專欄作家、資深編輯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生,

曾獲多項詩獎、多次受邀到海外交流演講,著有詩集《她方》、《骨皮肉》等四本、

童詩《跟天空玩遊戲》、詩歌賞析《讓詩飛揚起來》等十一本著作。)

二、招生對象: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對閱讀以及作文有興趣者(每班30人,如額滿則提前結束報名)。

三、報名日期:97年7月1日至97年7月12日止(週二至週六上午9:00-下午20:00;週一

及週日上午8:00-下午16:00)。

四、報名方式:報名表請向東區圖書館索取,或三重市公所網站“活動訊息”下載www.sco.gov.tw。

五、報名地點:三重市東區圖書館櫃檯(三重市溪尾街303號)。

六、課程費用:新台幣800元整(不含教材費)。

七、上課地點:三重市東區圖書館研習教室(三重市溪尾街303號)。

八、上課日期:97年7月19日至97年9月6日每週六上午10:00-12:00。

九、活動諮詢專線:02-28575270、02-29814887。

十、課程大綱:

週次
時間
主題
導讀人

1.
07月19日
《故事說金門》CD故事繪本。幼獅文化出版。
吳鈞堯

2.
07月26日
吳老師說古早金門故事,也請你蒐集爸媽的童年故事來吧。
吳鈞堯

3.
08月02日
創造自己的暑假傳奇,紀錄童年點點滴滴。心得分享。
吳鈞堯

4.
08月09日
《觀察力》漫畫,聯經出版。培養對細節的觀察跟注意力
顏艾琳

5.
08月16日
《推理力》漫畫,聯經出版。訓練對事物的了解跟好奇心
顏艾琳

6.
08月23日
《跟天空玩遊戲》童詩,顏艾琳著。三民出版。
顏艾琳

7.
08月30日
你也可以寫童詩,帶著童詩集來上課,先教你做自己的繪本。
顏艾琳

8.
09月06日
從生活中找主題,現場即興創作、並跟大家交流讀書心得。
吳鈞堯

備註:以上課程指定書單,學員可自備或由講師代為訂購,書籍可先行閱讀,以利課程進行。

主辦單位:三重市公所、三重市民代表會   
承辦單位:三重市立圖書

夜市

錦連
夜市

西瓜——
紅的鮮豔之閃耀

水份——
從少女們雪白的牙齒間滴落下來

夜市
珍珠般的露水之氾濫



自古以來神不曾住過教堂或教條之中
倘若有神
神必定存在於人類的溫柔的心中


蚊子也會流淚吧…
因為是靠人血而活著的
而 人的血液裡
有流著「悲哀」的呢


利玉芳
溫暖的心:欣賞錦連的詩

十六歲即在鐵路局服務的錦連(本名陳金連,一九二八年生於彰化市),正充滿熱情想參加國家考試,開創前程的年少的他,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突然結束,日文報刊雜誌全面廢止,使他頓失精神憑依,陷入近似文盲的困境,他只好放棄上進的計劃,努力地學習中文,長期浸沉於圖書館中,由日文書籍汲取知識。在偶然的機會看到張彥勳主編「銀鈴會」所發行的《潮流》,錦連試著把壓在抽屜裡的日文詩稿投寄,意外獲得登載(一九四八年),從此走上文學之路,大大地改變了他的人生,一九四九年即加入銀鈴會。一九五六年以中文投稿於《現代詩》季刊,活躍於現代派詩人群中,同年,詩集《鄉愁》出版。一九六四年為《笠》詩社詩刊發起人之一,一九八二年從彰化鐵路局退休,繼而在彰化教授日文,並翻譯詩作不懈,一九八六年,詩集《挖掘》出版。一九九三年,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錦連作品集》(含詩論翻譯──詩人的備忘錄),一九九四年獲笠詩獎翻譯獎,一九九五年得到榮後台灣詩獎,之後有多場詩的講座。

說話有條有理,性情溫和的錦連詩人,自喻為一隻傷感而吝嗇的蜘蛛,他說:沒有吐詩的生活,可能會感到非常空虛,但畢竟我們並不是絕對非做「詩人」不可的。一九九九年,眼見銀鈴會成員張彥勳、蕭翔文、林亨泰等詩人病老或凋零,也隱忍著感傷,漸漸淡出詩社集會,但喜愛文學的創作之路是他恆遠追求的方向,二○○○年,詩作非但未銳減,反而尤盛往日詩風(見文學台灣、台時副刊)。

錦連曾出口唸魯迅的名句「最討厭乞丐在我的門口出現,因為我知道我施捨一點錢給你,我絕對沒有改善你的人生。」又讀一行詹冰的詩句「人們吝於拿出溫暖的心,因而地球一日比一日冷卻下去…。」受到魯迅與詹冰的影響,錦連認為知識分子若與良心互相矛盾,必引起他的痛楚,所以詩就應秉持同情,寫出人道主義,如此真誠而已。

張德本 / 人間最後的花園

七等生
全文→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707

一九六二年七等生步向文學,迄今近四十年,作品長期被爭論,經常被曲解為避世遁逃漠視鄉土。其實用心了解就能發現七等生對人世是有不渝的承諾的,這就如他的短篇〈諾言〉敘述早年送給他人的妹妹,有一天帶他到養父母家,當晚小妹妹提煤油燈引領他到房間,兄妹倆同眠蚊帳中,妹妹想起親生的家傷心啜泣,他擁抱妹妹安慰她許下諾言:有一天一定要將他贖回。後來妹妹與他離散至今毫無音訊生死未明,面對尚未兌現的「諾言」,七等生認為:「諾言就如不完全的擁抱,還待另一次才算完成。那時我們將看見生活環境獲得真確誠實的改良、理想的抬頭,以及世界的和平。我們期盼至尊的君王降臨我們的宇宙世界,至尊的良知進入每一個人的心中和血脈,否則,我要見妳(妹妹)的日子是永不會來臨,我們永世也不會再相會。」七等生以個人生命歷驗的挫折與磨難,做為對人世許下救贖重逢的「諾言」,對妹妹的承諾,等於對人世的承諾。

發表《離城記》(一九七三‧晨鐘出版社)二十六年之後,處此社會鄉土民粹盲目高張,祇重急功近利,歷史、政治、統獨意識型態糾纏難解的時代,七等生的文學始終在台灣集體缺乏內省的狀態中,堅持個人對內在生命形上的思考,他沒有沉醉於早期作品〈阿里鎊的連金發〉那種平面風土寫實的格局,而轉向以象徵美學對生命內在深部開啟奧義,幸虧台灣有位七等生,否則,台灣小說形上靈魂的空間可能是礫地荒蕪一片。

全文→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707

星期六, 6月 28, 2008

見不到永恆便不回來

羅門
大自然的建築師

  (一)

每一滴墨 都是鳥聲與泉音
      可驚動整座山
第一塊墨 均被空間坐成久遠的土地
每一根線條 均被時間踩成千路萬徑
每一個形象 均是映顯在強烈陽光中
         不朽的金屬造型

  (二)

山在雲裡走 越走越深
水與天同來 越來越遠
高處茫 低處幽
鳥飛不見翅
林茂不見林
石變不見形
河在不流中也流
雲在不飄裡也飄
眼睛要是再看下去
山與雲一體
水與天一色
大地只留下那片絢麗的蒼然
天空只留下那朵幽美的渾然
眼睛要是再看下去
   見不到永恆
    便不回來

------------------------------------------------
寫詩半世紀 / 羅門

最近有一次我在講「以詩與藝術追蹤生命」的演講過後,有人問我寫詩半世紀自己究竟追蹤到那些可貴與值得去說的收獲?
  
這問題我想了一下,可說的應是有的,但比較特殊與重要的,並不只是在我「簡歷」中所說的那些,而是更使我特別感到慶慰的另一些收獲?

(1)我擁有詩與藝術,透過詩與藝術,我擁有真實與自主的人生。

(2)我受詩與藝術的指使,一九七四年打了一次人生的勝戰,那就是我提前十七年退休,讓每一秒鐘都屬於自己來服役詩與藝術,內心擁有到無限且徹底的自由;同時詩與藝術也幫助我生命申請到「上帝」的通行證,並發現詩是人與世界以及所有的文學與藝術邁向「美」的巔峰世界與「前進中的永恆」之境的主導力量。

(3)在地球上經過半世紀對詩與藝術艱苦的追索與創作,我已擁有一筆無形但不是數目字能寫的心靈財富資產,並在人類內在世界購置到一塊不是大富翁能買到的土地,「內心第三自然世界」無限廣闊的想像園區,同時正在那裡設想建構一個有異於柏拉圖「理想國」與地圖上國家的『美』的「詩國」,期盼同上帝的「天國」相望。

(4)此外感到珍貴的,應是在人生對照中所呈現的這一幕動人的光景,當百萬富翁在他豪華無比的大廈別墅,用財富請了會計師、廚師與不少僕人,在維護與炫耀著他整個房子的榮華富貴;而詩與藝術在半世紀雖都無法幫助我在存摺中找到一個好的數字,但它卻幫助我有著想像不到的能力,能在我詩與藝術所建構的生命與心靈之屋中,請了兩個是錢請不到的貴人:
●一個是從青少年時代,便是我「心靈的老管家」的貝多芬,半世紀來,他以不可阻擋的「美」與「力」,引導我突破一切阻力,去完成生命的意志…
●一個是「護士」的莫札特,於我在突破阻力過程中,所帶來衝擊的生命傷口,貝多芬音樂中的「壯美」,便交給莫札特音樂中的「華美」、「甜美」與「馨美」,來舒緩平和與寧靜下來,此刻,傷口流出來的,竟是「第三自然詩國」所釀造的甜美醇香與歡樂的酒,使「上帝」聞到也可能會醉…

  抱著上面的光景,抱著詩與藝術、抱著超越時空無限遼闊的「第三自然」,我在瞭望,我相信「上帝」應會讓我確實看到「富足」「完美」與「永恆」的樣子。

世界再歪 你人直在那裏

羅門
給摯友--JHON-SY

人在江湖
你身由己
豪情奔放時 便去成江
      江水全是酒
緘默寡言時 便凝靜為湖
   要說 讓江去說
      讓酒去說

跑遍大江南北
揮盡山色湖光
將天地線當腰帶
你帶著天與地
   人與酒在走

走來當初
走回原本
自自在在
心隨意去
飄逸的是酒氣
凝重的是義氣
世界再歪
你人直在那裏
歲月看見 我看見

註:JHON SY同我結交近三○年,他一生不帶「名片」,
只帶「真人、真情與酒」,他是性情中人,
有是非感,有義氣,故以此詩贈之。

                

星期五, 6月 27, 2008

小草

大風來折腰
大雨來淹滅

芸芸眾生
猶如小草

怎麼辦呢

搖頭彎腰
等待風雨停

如此罷了

小草
實在是很小

小而認命
小而韌命
------------------------------------



詞/林建助 曲/陳輝雄 演唱/王夢麟

「小草」在剛推出時,常被以為是兒歌、童謠之類的歌曲,或許是由於其歌詞簡單、旋律好記的緣故吧!他的詞曲作者林建助、陳輝雄都是小學老師,在民歌蔚為風潮之時,他們也創作了不少民歌,但傳唱最多的就屬「小草」了。也由於小草的編曲是較為雄偉的,所以也常被運用在節目開場,作為開幕的曲目。



大風起
把頭搖一搖
風停了
又挺直腰

大雨來
彎著背讓雨澆
雨停了
抬起頭站直腳

不怕風
不怕雨
立志要長大
小草實在是並不小

星期四, 6月 26, 2008

詩想起

比昏庸
更可惡的是
邪惡

邪惡者
居心叵測
一意孤行
並設定好
失敗時的退路
- 丟給他人負責

邪惡者
自以為聰明過人築多重防火牆自保
最後卻走上自絕於人之末路

星期三, 6月 25, 2008

走進意象深深的詩篇

林建助  
拜訪春天

那年我們來到小小的山巔,
有雨細細濃濃的山巔,
你飛散髮成春天,
我們就走進意象深深的詩篇。

你說我像詩意的雨點,
輕輕飄上你的紅靨啊,
我醉了好幾遍、
我醉了好幾遍。

●詞/林建助  曲/ 陳輝雄 演唱/施孝榮
『拜訪春天』的作詞者林建助、作曲者陳輝雄的作品並不是很多,但是這首民歌也算是經典之作了。帶有動聽的節奏和旋律、詞也非常優美。這首歌曲應該是愉悅的,但聽到最後才知道原來是類似人面桃花的故事。


--------------------
聽此曲
想起身材瘦瘦長長
頗有仙風道骨之感的林建助
喂!
二十多年未見
尚能詩否?

至於作曲者陳輝雄
是我六堆客家鄉親
身材壯碩
臉圓圓的笑起來甜甜的
很像他寫的歌

羊令野


整個夏天
你的鼓噪不休
那種重複調子
令人思慮的
不知道誰抄襲誰的語言

高枝而
飲露餐風
你的自鳴清高
卻在一夜西風裡
噤住了自己的一張嘴
說你是懦夫也可以
說你是哲者也可以

不過
最難熬的冬來霜雪
等你脫殼之後
頂多是個空洞的標本

俯首甘為藝術牛

羅門


在鄉愿勢利、價值失控,
沒有是非
與道德的後現代生存環境中,
人是孤寂的!

而較人更寂寞的是真理!
較真理更寂寞的,
是看著真理
日漸寂寞
的詩人。


在完美永恆的詩與藝術世界中,
有誰能做到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藝術牛」?!

星期二, 6月 24, 2008

花給人刺留給自己

彭邦楨

伏爾泰就曾寫過這麼一首詩說:

聖朗柏,這玫瑰都全是
 為你開放的:
且讓這玫瑰的刺向著我;
   花都屬於你吧。

  像這首詩纔真是從玫瑰裡薰香出來的,
好開闊的懷襟,寧可把花給人,
而只把刺留給自己。

無神通菩薩

●吳錦發《生態禪》,無神通菩薩,pp.108-110


如果有所謂的「無神通菩薩」,鐵民兄就是吧;我19歲那一年,第一次認識他的時候,就在他位於尖山下的瓦房裡,兩人促膝而談文學,從他的父親鐘理和先生,談到整個台灣文學的發展,一談就是五個小時,從晚上八點談到深夜一點還捨不得離去。

從那一刻起,他便成了比我家人還要親的朋友,每當學校放暑假的時刻,我差不多每一個晚上,都騎著摩托車,到他家聊到深夜。基至,當我28歲那一年,因為厭棄台北的都會生活,而得到輕微的憂鬱症,返回美濃時,也幸虧他及時的開示,以及每天在他家後山的農場上奔馳,而得以痊癒。

佛教裡對「佈施」分為三種:所謂「財施」、「法施」和「無畏施」。鐵民兄佈施於我的,便是「法施」與「無畏施」;說起來奇怪,鐵民兄並沒有在佛法上特別「修行」,但是,和他談話,總能夠感受到他溫和的言談中,處處充滿了禪機,和他一起做事,只要有他在,他認為「對」的事,我便會理直氣壯而「無所畏」。

也許他就是佛教中所謂的「無神通菩薩」吧,他不必顯「神通」就能使你心中的「神通」自然甦醒。

在禪學裡,有這樣一段對話:有一位僧人問道悟禪師:「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跡難尋?」道悟禪師回答他:「唯同道方知」。

好一句「唯同道方知」,就如「美濃水庫」的是是非非,為什麼美濃人四處奔走、解釋,甚至請求下跪,仍然有那麼多的人不瞭解我們美濃人的痛?不明白我們對台灣生態浩劫的憂心!甚至逼使「無神通菩薩」在雨中下跪,依舊無法使被資本家的髒錢矇蔽良知的某些立委回頭?

「唯同道方知」、「無神通菩薩」不顯神通,也不以「玄語」或「炫言」迷惑人,你要追尋他的「道」,只有更細心、更有耐心、更有慈悲心,去體會他的言行,才能撥雲見日,找到「菩薩」所傳的法。

「無神通菩薩」並不是始終是和顏悅色的,有時當佛法被侵害時,他也會顯「明王相」。

「不動明王」為什麼長相兇惡?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震懾魔鬼的惡行!其實「不動明王」是內心最溫柔的菩薩!

鐵民兄也是為了美濃水庫一案,生平第一次露了「明王相」的,他為一些出賣良知的學者、專家和官僚的惡言惡行,極為憤怒,但即使如此,當這些「背德者」去作表面功夫拜訪他的時候,他仍然會平下氣來,像老母親和孩子說話一般,告訴他們:「你們不必特別為美濃人說話,你們只須憑良心,公平為美濃人的性命安全說話即可!」

這樣的「無神通菩薩」在這個時代,依舊被人出賣,遭人踐踏,即使在雨中下跪,無知的人仍往「自我毀滅」的路走去?

他最近的遭遇使我忍不住想到被人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祂,不顯神通,祂寧靜地接受被罪人釘在十字架上的刑罰!

●吳錦發《生態禪》,無神通菩薩,pp.108-110。

我們沒有寫出有力量的詩?

吳錦發
我族...自序

在台灣,很多人會寫詩,卻很少人讀詩。
會寫詩的人,就可以稱為「詩人」嗎?
為什麼很少人想讀詩?
因為詩沒有養份?因為詩無法打動人心?因為詩沒有力量?
到底是詩沒有力量?還是我們沒有寫出有力量的詩?

普希金的詩曾鼓舞十二萬黨人的心,釀成革命。
金芝河的詩在南韓的街頭,被學生高聲朗誦。
在波蘭,格旦斯克革命的造船工人甚至也朗誦詩。
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我們看到詩比子彈還有力量。
唯獨在台灣,詩,如吹散手中的麵粉,完全無足輕重。

是的,我們沒有寫出有力量的詩,因為寫詩的人,連自己的心靈都沒有得到解放。
我自己也沒有解放,但是多年來我試著解放自己,尤其在四年的政務官任內,我看了太多醜陋或美麗的事物,特別是政治人物。
有些,我想歌頌,有些,我想訐譙。

這本「詩聲」,就當作我歌頌或訐譙的心聲吧。
我試著解放自己,試著想寫一些解放的詩。
但我害怕「詩人」這個稱呼,「詩人」?台灣詩人是什麼玩意嘛。
---------------------------------------------
台灣詩人是什麼玩意?
台灣詩人必然回嗆
吳錦發你又是什麼玩意?

如今寫詩的人
誰想到
心靈有沒有得到解放
誰理會
有沒有寫出有力量的詩

寫詩喃喃自語
首先自己爽就好
若也能夠在平面媒體刊登
有菲薄稿費領領就更好了
寫詩不過這麼個玩意

海翁台灣文學營

海翁台灣文學營
即日起線上報名

第五屆「海翁台語文學獎」得獎名單已於日前公布,各類獎項正獎得主及作品如下:詩類周華斌〈琴聲佮心聲〉;散文類柯柏榮〈鐵窗月娘夢〉;小說類正獎從缺;囡仔詩陳廷宣〈菅芒花〉、〈油桐樹跤〉、〈驚撓草〉、〈煮飯花〉、〈赤查某〉。

此外,由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台東大學人文教育學院主辦的第四屆「海翁台灣文學營」,將邀請李勤岸、張學謙、黃勁連等人授課,希望藉由專題演講、說唱台灣歌詩等課程,促進台語文學、台灣母語教育的研究與推展。

文學營活動時間為7月9日至7月13日,地點在台東大學演講廳(知本校區),一律採網路報名,詳情請上網:www.king-an.com.tw,或電洽:06-2800301#13。(記者魏妤靜)

星期日, 6月 22, 2008

河壩

●河壩

無半隻蝦公
無半隻蛤蟆
無半尾魚仔
無半尾水筆蛇
這係一條死忒介河壩

滿河介毒水
滿河介垃圾
滿河介火堆
滿河介塑膠罐
這係一條死忒介河壩

日頭死忒了係無
天也死忒了係無
風也死忒了係無
良心死忒了係無

仰會烏天暗地無人講話
賸到一條死河壩


詩想起

有人以
藝術歸藝術
政治歸政治
阻擋異議者的攻擊
然而當時他隨意
拿起揶揄之劍揮舞時
怎沒想到

還有昨日仗義執言的英雄
為什麼成了今日言語失當的壞蛋
人際關係失去了中心思想
和解之矛只好攻擊和解之盾
冤冤相報不已
等著看幾年後
你又勢必成為被報仇的對象
勝利若不在真理這邊
勝利很短暫

李筱峰教授提到
屈原的喟嘆難道
已經替這些政客的言行做了註腳
─「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星期六, 6月 21, 2008

義民樹

邱一帆
義民樹


百過年前

一群毋知死个南庄人

分帝國个巡查軍隊

捉著鎗殺掛起

土地个靈魂

佇樹頂高遊遊野野

無人敢認也無人承受



百過年來

一群毋知人事个南庄人

分帝國个迷魂教育

灌腸洗腦感化

土地个生靈

佇地泥面遊遊野野

尋無目標也毋知方向



百過年來

心靈个秘密

好得刻佇某人个心版

總係無人講起也無人流傳

土地个人民

共樣無頭神

共樣魍神牽



百過年來

心靈个秘密

跈著樹頂高鬼魂个傳說

總算,分人愐起來

百過年來

心靈个祕密

跈著老楓樹搶救个故事

總算,分人愐起來



百年過後

老楓樹下

行上行下个人

會拈起一粒一粒生命个種仁

帶到自家生活个所在

落泥生根

綻芽成長



百年過後

老楓樹下

行去行轉个人

會拈起一粒一粒生命个種仁

帶轉自家安生立命个所在

開花結子

子子孫孫



後記:

就在生活週遭,幾多真實的歷史,在制式教育中隱去;就在腳踏的土地上,幾多感人的故事,在僵化教育下消失?教育,如果缺了真實與感人,不知道還有什麼價值?

十分客家

十分客家-曾雅君-
客家新世代音樂創作人
曾雅君多次獲得原創音樂 母語歌曲比賽肯定,也獲得客家流行歌曲創作比賽 冠軍。十二歲開始即投入音樂創作領域,算是客家音樂界的年輕創作奇才,其作品散見各大 音樂創作比賽得獎名單之中,可說是獨具個人風格的新生代客家音樂人。創作曲「缺陷」「 陰晴」
「十分客家」每週一 ~ 週五 上午10:50~11:00 首播
客家電視 CH17http://www.hakkatv.org.tw/

星期三, 6月 18, 2008

詩想起

在台灣有類作家
稱之為軍中作家
當時薪資微薄
因此利用空暇努力寫作
只想賺些稿費貼補家用
寫著寫著不但賺到了稿費
也寫出了知名度
終於名利雙收大發利市
司馬中原即是明顯例子

其實二三十年前
只要你文筆還算不錯
願意花時間寫作投稿
大多能夠收到不少稿費
有些名作家也是如此
無心插柳而成就的

三十年前左右
報紙副刊文藝雜誌數十家
愛耍筆桿不怕找不到舞台
刊登時收一筆錢
出書時再收一筆大錢
運氣好書再版了又可獲利
這些收入足以改善書寫者的生活

然而十年前
耍筆桿的舞台一個個塌了
寫作者想要名利雙收越來越不容易了
就像報與紙已經分了家
的確時代劇變
寫作者的心態不得不隨之而變
唯另闢蹊徑者
乃得以生存

客家童謠繪本

客家童謠繪本「扛摃扛」出版了!

歡迎老師來信索取試閱,索取方式如下:

一、一律先以E-MAIL報名索取,以利統計人數。
Yuyu.hakka@msa.hinet.net(已寄者省略)

二、即日起請內附A4規格回郵信封、填好寄送地址、貼上十元郵票,我們一週後即依信袋寄回。
請寄至:324-44桃園縣平鎮市振興西路138號11樓

幼幼客家園地 收

※若需附帶索取CD請酌付工本費100元郵資或現金 ◎若要附發票加5%稅(105元)

三、活動日期:即日起送完為止

E-mail請註明:姓名、服務單位或學校

(歡迎您閱讀過後給我們建議;感謝您)

四、注意事項:(歡迎轉傳給需要的老師)

⊙一人至多索取一份(限老師;並限自行索取)

⊙為掌握送量,一律請以電子郵件索取→再寄回郵信封。

⊙運送方式:以郵局平信寄送。

⊙服務網站www.yuyuhakka.org.tw 洽詢電話0935501815 03-4022381 加入會員網站www.yuyuhakka.shop2000.com.tw

※ 本教材或CD僅限個人欣賞或參考,若教學所需,需另購買或取得公播授權,俾使創作人權益受到保障;禁止拷貝。

繪本簡介:適合幼稚園、國小低年級或初學者
總頁數:20p;全彩;雪銅紙;尺寸27x21cm。
CD特別說明:配合繪本;內容目數:32目;16首客家童謠(含伴唱曲);16目範誦跟讀(內含四縣及海陸腔調)

※ 本繪本教材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出版

星期二, 6月 17, 2008

危機和轉機 / 黃子堯

台灣客家語言的危機和轉機
黃子堯

台灣本土語言的環境裡,客家語言的生存條件可以說危機重重,這些有形與無形危機的造成,重
要的因素是以往「國語」獨尊的教育體制下,客語成為低俗的「方言」;另一方面,不能否認乃客家人自我定位的模糊,在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中,客家人自認是少數族群,因交友通婚而隱蔽了身份,因忙碌謀生而慌亂了身心,開口不是國語就是福佬語,往往忽略了自我母語尊嚴的堅持,久而久之,簡直置客家語言的生機於死地。

我們不必過於強調客家語言如何生動美妙,事實上任何一種母語的傳承,必有其歷史血緣演變的脈絡可尋。本土語言的可貴,起碼是生長於台灣這塊土地上每一位子民值得珍惜的寶藏,拿它來填詞作曲,或者賦詩歌詠,絕對不亞於各種外來語言,由此說來,客家人口裡的話語,其生活應用價值與創作空間,顯然不曾也不會因為使用人口的多寡而揚昇或貶低,尤其在多元化的民主潮流沖激下,學習多種語言更能增強自身才能的發揮,有百益而無一害,豈可暗自設限反而責怪其他族群的壓抑或譏諷!

從上述幾個現象來觀察,客家語言的危機只不過是整個台灣語言系統普遍面臨的困境,有些許客家人封閉心態被打開的悲情,也有些許客家人適應新時代的無奈選擇,因此開始不停地埋怨客家人的地位不如原住民受重視,感嘆客家人的聲音不能在政治、經濟舞台上,展現出屬於自我族群的主張。在台灣的我們,因為許許多多被編織的神話及其隔閡,讓本土語言的傳承落入教會或抗爭團體手中,真是令人憂心神傷。

語言本來是人們彼此溝通的工具,當它活動於腦裡則成思考的意念,當它從聲帶發音則成話語,當它書寫為符號則成文字,這三個層面的意義必然要建立於共通的群體意識中,從這個視角來分析客家語言文化的處境,不論做為思考的語言或口語、書面語,已經難能負荷當今台灣人繁複多變的生活方式,如果客家人失落了客家母語,那麼已經散居各地的客家子弟,該如何尋求自已的真實「面目」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身為台灣主人的一份子,客家人爭取一個轉機也期待一次蛻變,應能積極結合兩千三百萬本土子民的力量,相互尊重相互提攜,把雙語教學的推動做為文化振興的訴求,大量開放並普及客語導向的傳播,實際參與、統合客家組織為子孫謀求長遠的福利,都市型的客家人也好,鄉野型的客家人也好,更應迅速破除心理的障礙,隨時隨地以靈活地應用母語為榮,讓每個客家人的氣質意志能夠代代相傳,繼續散發出特有的族群活力和精神內涵!

星期一, 6月 16, 2008

詩訊

秋水詩刊主編涂靜怡
美麗新詩集「回眸處」出版了
選輯七年來八十餘首最新創作
多首詩經女詩人胡品清英譯彌足珍貴
書厚250頁定價290元
漢藝色研出版 tel 27057118


詩是
一種迷人的呼喚
詩是
等我回家的那盞燈

- 涂靜怡

詩想起

一本詩選出版後
入選者歡喜幾天
書到書店銷售幾天
接著可能很快無疾而終

因此
詩刊詩集的出版
當然是以電子書出版較宜
若依然迷信紙本出版
應減少印刷數量
儘可能增加書的頁數

畢竟
當代詩是少數
文人雅士的收藏珍品
對一般人來說
不過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詩刊詩集的出版
應考慮到外在客觀因素
才不會自己一頭熱
造成暴殄天物

沉重與憐惜

讓文學座標台灣 /張德本

橫貫高雄東西向的運河,流到火車站前與中山路垂直交會,橋邊有家書店,店外河畔的攤上,擺滿一本十元,十一本一百元的廉價書刊,秋日多煙塵噪音雜鬧的午后,從稍嫌凌亂的書堆,搜尋到下列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一九二一年得主法朗士與一九二二年得主貝納勉持的合集、《諾貝爾文學獎秘史》、紀德的《偽幣製造者》、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勞玲絲的《鹿苑長春》(以上遠景出版社)、巴斯特納克的《齊瓦哥醫生》、海明威的《戰地春夢》、《奧亨利短篇小說集》(以上文國書局)、大仲馬的《續俠隱記》、澤瓦科的《白太陽騎士》、英國詩人《戴維斯自傅》、沙克萊的《浮華世界》、《印度對葉慈的影響》、中亞回民短篇小說選《美女石》、波羅的海短篇小說選《解放了的人們》、石川達三的《茫芒荊棘路》,以上屬外國文學譯作。另外還有中文作品包括《聶華苓札記集》、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續記》、《耶穌的藝術》、宋冬陽的《放膽文章拚命酒》、黃勁連《潭仔墘札記》、王幼華《兩鎮演談》、梅新詩集《椅子》、鍾順文詩集《放一把椅子》、陳瑞山詩集《上帝是隻大蜘蛛》、張賢亮的《肖爾布拉克》、黃啟泰的《防風林的外邊》、林錫嘉主編《耕雲的手》,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臨結帳時一疊全新膠套彌封的李元貞《愛情私語》,剛好被推入書堆,一共十九本,二話不說,當然全數買回。這批書幾乎半數以上全新,漬舊都是因擺太久沒銷出去所致,僅花數百台幣就整批擁有,心情其實是充滿沉重與憐惜。--------

全文→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2008/06/16/15167

非馬每月一詩

公共場所上一架倒置的直升机
http://home.comcast.net/~wmarr9/weekb5.htm

用這個姿勢起飛
當然有點困難
除非
我們也用頭站立
雙腳在空中
急速交叉划動

果然
我們的耳邊
螺旋槳呼呼地響了起來
咦痞-------
在萬眾的歡呼聲中
我們也隨著
夢般冉冉升空

2006年5月27日晚上八點零六分
薩斯博格的住宅廣場上
冷雨不停地下著
沒一個人影

附注: 這個名叫"A Helicopter Upside Down in a Public Place" 的裝置藝術是布拉格慶祝莫扎特250 歲生日的活動之一 ,作者Paola Pivi 為意大利當代藝術家,1971年生于米蘭 ,她的作品大多如謎語般,荒謬而幽默。她喜歡用演出的方式安排攝影作品,把動物運到遙遠的地方--斑馬在雪山傍,鴕鳥在海面上--造成一种突兀的感覺,讓觀眾從日常百無聊賴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解脫。她的一幅33X44 英尺的得獎攝影作品(一頭驢子顫巍巍站在一只小船上)最近被美國的布朗大學買去挂在該校科學圖書館的牆頭上。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欣賞這類作品 。我在网絡的一個部落格上便讀到一位比我們晚兩三天到此一遊的美國教授,用略帶調侃的口吻,談到這個倒置直升机的裝置藝術: 「我喜歡這架直升 机, 但如果它是正立的,我也會喜歡, 所以我不太能确定它的吸引力究竟是什么。 如果它是一架軍用直升机或許我會更有興趣。」

第二天我們再回到這廣場,看到一群警察正用一架吊車把一部汽車高高吊起。大概是在架設另一個令人惊异的當代裝置藝術吧?背景的噴水池是電影《音樂之聲》女星 Julie Andrews 同小孩們在池邊大唱 Do-Re-Mi 的地方。
---------------------
A Helicopter Upside Down In A Public Place
William Marr

to fly from this position
is of course difficult
unless
we too stand on our heads
and rapidly cross our feet

sure enough
we hear the propeller starting to roar
yippeeeeee----------
we soar high into the sky
above the cheering crowd

5/27/2006 8:06 pm
cold rain falling hard
at the Residentsplatz
not a single soul in sight


Note: As part of Mozart's 250th birthday celebration activities in Salzburg, "A Helicopter Upside Down In A Public Place" was an art piece displayed at the Residentsplatz. The artist, Paola Pivi, was born in Milan in 1971. Her works are enigmatic, patently absurd and humorous. When displayed in public spaces, her creations are meant to surprise and amuse viewers, lifting them briefly from their ordinary routine.

詩想起

由於台灣居民
親傾藍綠統獨中日美的不同
因而產生相斥觀點

爭議的 幽靈
只好在台灣人的心中
不停擂響戰鼓


愛台灣
永遠是



是台奸
永遠是


我和你
成了馮青〈秋刀魚〉
詩中那對男女
哀怨中
一聲
吃魚吧
就收斂起柔順眼神
開始挾動了鬥爭的筷子

星期日, 6月 15, 2008

詩畫家鄉

一首客家詩,搭配一幅風情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jun/16/today-north8.htm

「落雨天,對屋簷下行過,滴滴答答雨水,點點跌落吾心肝窟」。

以母語書寫,滿溢濃濃客家鄉情的詩作與虛無縹緲,如夢似幻的水墨畫,搭配聯展,相當罕見,六月二十一日起到七月十三日,抽空前往縣府國際文化觀光局中興畫廊觀賞江嵐、采諭展出的詩畫創作,會有不同的體驗。

這檔名為「詩畫家鄉」的展覽,緣起3年前2人的約定,本名江秀鳳的江嵐與本名謝秀美的采諭,同為苗栗籍客家子弟,都想為自己的家鄉、族群做一些事,於是發願攜手合作,以1首客家詩搭配1幅描繪苗栗風情水墨畫的方式創作。

這樣的約定下,3年來,都在外地工作的她們,利用餘暇返鄉尋找素材與靈感,一步一腳印,從南庄獅頭山、頭屋明德水庫到公館鄉間、盛產草莓的大湖,都有兩人足跡。元宵炸龍、摸螺挖蟹的童年往事、鄉間老屋、秋收時節的農庄與採茶的村姑、五月的桐花,也都入詩、入畫。

而詩是用來吟詠的,開幕當天,江嵐將以母語朗誦詩作,讓參觀民眾不只在視覺上讀詩、觀畫,在聽覺上,也能聆賞客語詩的意境,每星期六、日,江嵐、采諭也會在展場導覽,相關資訊可打電話:(037)352-961#613查詢。(記者傅潮標)

秋刀魚

馮青
〈秋刀魚〉

強而銳利的嘴
空囓著無法出口的語音
雖然緘默著也沒什麼不好
男人和女人
一齊低頭注視著
擺在瓷盤上依然完整的魚
女人突然啜泣起來
而把男人遞過來的雪亮潔白的手帕
放在一旁
刀片一般劃傷光亮的淚珠
就一滴一滴地落在魚的背脊上
和著檸檬的香味
淡淡地擴散著別離的哀愁
吃魚吧
這回一邊說著
一邊收斂起燈光下柔順眼神的女人
一個人開始挾動了筷子

詩想起

以斯蒂芬金小說改編
恐怖科幻片迷霧驚魂
敘述了人們在極端困境中
如何以各種光怪陸離的方式脫困

有人自以為是先知
吸引了絕望的群眾
這是很真實的社會寫照

有人很理智的找到了脫困方式
但是希望不久便幻滅了
絕望的痛楚中
不得不以非常手段自我了斷

了斷之後
才發現救援已經來到

人生的荒謬
莫此為甚

因此
在自認為的絕望中
請堅持一下

星期六, 6月 14, 2008

張德本

本人敬重在台灣土地上
曾經為詩奮鬥過的每個人,
詩是我一生的情人,
情人節之夜我陪他、關心他!
我是這樣看待


「寫詩」

我不是要寫詩就能寫詩的那種人

看書看一半詩來旁白
我纔寫詩
洗澡洗一半詩來偷窺
我纔寫詩
吃飯吃一口詩來咀嚼
我纔寫詩
開車途中詩來攔路
我在方向盤上寫詩
股市漲跌詩來震盪
我在買賣單背面寫詩
入睡前輾轉詩來騷擾
我被迫起身寫詩
夢裡詩句在半意識漫遊
我驚醒下床寫詩

詩不是妻子
每天不會必定回家
詩是難捉摸的戀人
獨處在遙遠神秘的他方
每次熱烈擁抱她之後
總是懷疑還有下一次嗎?
下一次在何時何方?

----------------------------
德本兄:

每次熱烈擁抱她之後
總是懷疑還有下一次嗎?
下一次在何時何方?

還有下一次的
只要還愛她
至於下一次在何時何方?
您就別掛心了----

星期二, 6月 10, 2008

吳德亮 / 以絕世清芬和你對談 - 懷念詩人季野

親愛的朋友:

2005年秋天,好友季野打電話說,醫生已宣布他「癌症末期」,可能活不過半年,讓許多詩友與茶友們頗為擔心。此後卻奇蹟似健康而勇敢的活了下來,每次打電話關心,不是在某大學教導茶藝,就是在山上歡愉地與學生泡茶,2006年9月台北市政府在小巨蛋舉辦茶文化博覽會,他也欣然受邀從台中趕來台北參與活動,一度讓朋友們為他高興不已。

2007年歲末我前往台中採訪,本想順道過去看看他是否安好,電話彼端傳來的卻是中氣十足的笑聲,說他正在山上參與茶藝活動,無法跟我碰面,反倒讓我寬心不少。未料4月初就接到他的「會心茶集」邀請電話,傳來的聲音模糊難辨,直到大嫂搶過電話來解釋說他戴著氧氣罩,才讓我大吃一驚,憂心地問「行嗎」?他卻堅決地表示「即便坐著輪椅也要高高興興出席茶會」,就這樣,4月份我專程趕赴台中梧棲,參加他的茶會時,果然已經坐在輪椅上了,想到過去他意氣風發煮茶論詩的模樣,不禁深深感到難過。

2008年6月2日,詩壇永遠的好友、茶藝界永遠的老師--季野終於離我們而去了,在哀傷之餘,特別整理了他一些相關資料,讓我們一起懷念,好嗎?


●消失的茶與藝術--季野

名詩人好友季野在二十多年前突然自詩壇消失,活躍於當時方興未艾的茶葉與茶藝界,令藝文界朋友大感錯愕。不久之後又「想不開」地接受詩友毆君旦的邀請創辦了《茶與藝術》雜誌,甚至將「創世紀詩社」的好友許丕昌一起拖下水。儘管雜誌在當時引領風騷,開創台灣茶藝的先河,也成為台灣茶業首度提供文化發聲的舞台,許多論述或主張甚至一度被奉為經典,至今仍為人樂道,但終因走得太早、太快,不敵現實的「拖磨」而停刊,令人惋惜不已。

從名詩人蛻變為「資深茶人」,且曾任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總會長的季野,對茶藝自有他獨到且精闢的見解。季野認為,台灣的茶藝發展在商業主導的趨勢下,完全停留在趣味及休閒的追求上。儘管將近二、三十年來略有進步,可是仍然僅在表層與形式的豐富上打轉。八○年代年茶藝興盛,卻因為茶藝沒有深刻的內涵,尤其在思想與邏輯上毫無進展,因此茶藝館的沒落是必然的。任何人學三天就會的東西當然無法深化,更遑論作為典範加以傳承了。

關於茶藝的基本理念,季野表示茶藝不應是表演,起心動念應在分享;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從分享出發,一定是以自己覺得最好的茶、沖泡器首重發揮茶性的功能,再求器型之美;其餘從器則應以沖泡器為主,掌握器器相生、具具相輔的原則次第搭配發展,務必做到一器不多、一器不少,使茶席席面節奏分明,張力十足,再以最合理的茶技及沖泡流程和最好的環境空間來表現這泡茶。即便是飲器也要以能充分表現茶湯為主要考量,否則分享的誠

意就大打折扣了。他且提出「親、敬、雅、潔」四字訣作為自己的茶觀,認為茶文化雖重內涵,但也不必陳義過高 ,能結合生活完全體現才是要務,否則淪為空談,也就失去意義了。

季野說茶有太多的環節,作為一個茶人,必須瞭解各個環節。而針對台灣茶藝的走向,他認為如果茶文化不能產業化,就沒有延續的可能,而且無論文化或產業,架構都要完整。目前作為茶產業金字塔頂端的茶文化,因缺乏內涵體質虛弱而未能產業化;而在珍珠奶茶和茶文化之間本有一片人們賴以補充水分的生活茶市場,卻又被其他各種飲料蠶食鯨吞,新世代的人除了罐裝茶及珍珠奶茶之外,幾乎已不知茶為何物了,如何解決這種困境,應該是茶界所有同仁共同的課題。

「飲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母文化。以茶為媒介,透過感官的滿足,可引起精神的感動,把這美好的感動虔誠的作實質分,這是生活也是境界,其中主客分明,有你有我,茶也因此可大可久」。離去時季野留下了如此充滿「禪」機的話語,顯然他對茶藝雖悲觀而並不絕望,在送他上車的霎那,看到他充滿自信的眼神,回想他侃侃而談的內容,忽然覺得他帶給我的竟然是成竹在胸的感覺,大概也因為有這些執著且先知型的人在不斷的努力,茶文化的明天才值得我們共同祝福與期待吧。



●找出臺茶新視野

文:季野

(本文為季野為吳德亮著《台北找茶》所作之序文/民生報2004年出版)



和德亮認識算算已經二十餘年了,當時他年少英挺、才氣洋溢,是亦詩、亦畫、亦文的三棲文化好手,加上熟悉媒體事物,用閩南語來形容,不折不扣是個「春風少年兄」。我和他不但時有過從,甚至曾經互相以詩相贈,豈料世事如浮雲,幾經參商動變,再相見時,我已年近花甲,唏噓之餘,更令我訝異的是,德亮竟也步我後塵,涉入茶界。除了去年出版的《風起雲湧普洱茶》,又將有《臺北找茶》新書推出,我受囑寫序,一方面是不敢不從,一方面是與有榮焉,但其實心中真正的感受是:我很為茶界慶幸,又有一位文化人加入了茶文化整建的行列,也希望此文能表達我對德亮之期許和感謝於萬一。

台灣的茶界,或許是因為沒有專門的教育單位,故一直缺少足夠而能普及的客觀系統專業知識,加上茶是一種個性極為豐富的產品,它一方面可以從古早茶米茶無人不喝、無人不備的日常維生,供給身體水份的角色存在,一方面也可用罐裝飲料的時髦樣相成為當今年青人的新寵。它一方面可以是小壺小杯傳統功夫茶,一方面也可以是變化多端、極盡表演能事的茶席。泡沫紅茶業者說冰飲茶是茶文化的新趨勢,哲學家把老莊的理論,套進茶文化中,說來頭頭是道。茶與花結合了,結果在茶藝比賽的場子裡,萬紫千紅、花團錦簇,只有花香、沒有茶香。茶與音樂結合了,結果是喝茶聽音樂演奏,看唱歌跳舞,我所以談這些是想說明茶其實是一種嗜好性飲品,它很容易透過個人感官經驗,產生主觀認定,這或許就是臺灣各主要茶區,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狀態下,漸漸失去了傳統特色的主要原因吧?最近有人說彼岸已經在集訓茶業從業人員,訓練他們泡茶、樂器演奏、唱歌、說書等,將來要經由考試、核發証照,我們若不能迎頭趕上,後果將不堪設想,這種說法著實使我大吃一驚,他們似乎忘了,所有華人地區的茶文化都是以臺灣馬首是瞻的,而茶文化的底蘊也不是雜技表演,但為甚麼這些朋友會失去了信心呢?答案是茶的主體性已被嚴重掩蓋了。

德亮是一位有敏銳觀察力的文化人,此次推出的大作《臺北找茶》我雖無緣拜讀全文,但略窺一斑,亦可略知全豹矣,本書恰如其名是以消費者指南的方式呈現,但透過作者清亮的文字,卻很得體自然的把各茶區的基本資料及所產名茶,作了完整的導引,本書另一項值得推崇的是,作者雖己對茶有極為深刻的認識,卻謙虛的隱而不發,他避開了主觀論述,但在過瀘資料方面,顯然用心負責,同時他讓許多資深茶人、業者現身說法,使彼此之間有互相瞭解、參考、討論的機會。消費者更能因此獲益良多。

《臺北找茶》是一本體例完美、內容客觀充實的好書,相信必能帶讀者順利進入茶的世界、找到心嚮往之的好茶,但作為一個長年為茶耕耘的人,我對德亮的期待則不止於此,我希望他繼續找茶,為臺灣的茶找出真韻、找出主體性、找出新視野!



●詩情壺意下午茶

(2006年台北茶文化博覽會專題報導/原載於2006年9月9日民生報)

2006台北茶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的「詩情壺意」活動,於9月8日下午在小巨蛋主舞台熱鬧登場,吸引不少愛詩與愛茶人前往,一睹詩人創作的風采。

參與創作的名詩人包括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台北市新聞處長羅智成,以及管管、季野、白靈、吳德亮、陳義芝、劉克襄、須文蔚共九位。在陶藝家曾冠錄不眠不休趕拉出來的創作壺粗坯上,以細毛筆霑上釉料現場揮毫寫詩,每位詩人寫三把壺,完成後並當場朗誦,為小巨蛋連日來瀰漫的悠悠茶香更添詩意。

詩人與陶藝家聯手創作的27把壺,讓圍觀的民眾看得如癡如醉,現場甚至有民眾當場詢價要求買回珍藏。目前擔任和成HCG陶藝工作室副執行長的曾冠錄說,將盡快安排窯燒,完成後先移至台北紫藤盧展出。至於展期結束後,除了陶藝家與詩人各取回一把外,將全部捐贈予台北城市博物館永久典藏。

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台中的季野,他在二十多年前自詩壇消失,活躍於當時方興未艾的茶藝界,曾令藝文界朋友大感錯愕。近十多年來的「名銜」也由「名詩人」蛻變為「資深茶人」,且曾擔任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的總會長。不過卻在去年傳出晴天霹靂---被醫生宣判為肺癌末期,令朋友們擔心不已。但季野依然不改豁達的浪漫性格,繼續品茶、寫茶、教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生活節奏絲毫不受影響。結果一年下來,不僅未如醫生所判定的「病危」,反而奇蹟似地再度長出了茂密的頭髮,還能活繃亂跳地到處演講、活動,出席「詩情壺意」活動依然神采飛揚,朗誦詩且中氣十足;讓在場的老友們在在欣慰之餘,也大感驚奇。「天天喝好茶」想是最重要的因素吧?詩友們都這樣這樣推測著。

尤其最讓好友感到高興的是:原以為季野「棄詩從茶」多年,詩作應該僅能以舊稿交差了事吧?沒想到為本活動所寫的三首茶詩居然篇篇精彩,令人激賞,特別摘錄其中一首「壺語」如下:

請把心事交給我吧

我嗜苦 耐熱

我將還給你陽光

並以一種絕世的清芬和你對談

因為

我是土 來自於火

星期五, 6月 06, 2008

詩想起

在電腦之國
原來微軟一黨獨大
然而自從谷歌興起
短短四五年的發展
就逼得微軟坐立難安

究其真正原因
乃是谷歌的革命性獲利模式
-- 提供的軟體與服務全部免費
以網路廣告創造龐大商機
令仍以賣軟體獲利為主的微軟看傻眼

谷歌的獲利模式
十年前大家可能認為不可能
然而如今
已影響新世紀商場經營者
我們每天拿到的免費捷運報即是一例

的確
有天手機一開機
畫面是谷歌
或電腦一開機
畫面不是微軟而是谷歌
這也不必太吃驚

星期三, 6月 04, 2008

詩想起

於1984年11月
創刊的推理雜誌近日宣佈休刊
聞者不禁愕然

想起二十四年前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多年的杜文靖
應當時自由日報﹝自由時報前身﹞
副刊主編鄭羽書之託
邀請了我以及黃勁連、林佛兒
於詩人許露麟開設的
五更鼓茶藝館為某個主題座談
座談會後林佛兒說他想辦一本推理雜誌
並拿出設計好的封面刊頭詢問意見

當時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如今一晃二十四年過去了

二十四年裡到底曾發生過什麼

曾經經常群聚流連在五更鼓茶藝館裡
高談闊論目空一切
傲笑藝文界的名人新秀
如今安在?

黃勁連結束大漢出版社後
創立了風光一時的漢聲語文中心
何嘉仁因曾在那裡教授兒童美語
後來獨立出來成立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何嘉仁兒童美語中心

至於白手起家的林佛兒
二十四年裡更經歷了
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大風大浪
當他說出我也垂垂老矣之際
足以感受二十四年的歲月重量!


最後
還是那句老話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
亦如電

星期二, 6月 03, 2008

詩想起

任何的創作猶如精神的做愛
讀了最近林文義發表的《夜醒者》
以下的詩句令人莞爾--

「醒著與文學歡愛
不必威而剛

她的蜜穴乃綠格稿紙
我以筆觸替代陽物
夜夜讓文字叫床

性般極樂又悲哀的
幽微的手淫自我」

這些詩句
寫的好像是創作精神的外遇偷情
才會如此亢奮火辣

如今林文義仍然以綠格稿紙和筆創作
那麼用鍵盤或手寫板在螢幕上創作
又會如何夜夜讓文字叫床呢
其中包藏多少緋聞似的想像空間

----------------------------------

夜醒者
╱林文義


凌晨三時倦眸閤上
不眠四十年
醒著與文學歡愛
不必威而剛

文學猶若永恆戀人
少女的青春
是我讓她成為婦人
澀果因之紅熟

她的蜜穴乃綠格稿紙
我以筆觸替代陽物
夜夜讓文字叫床
情欲呈露愛之真心

前世應是蝙蝠
夜醒的不眠窺探
未寐之夢藉飛行薄膜
穿越美學的冥想邊境

貓頭鷹木雕睨我
肯亞面具瞇著厚唇
水晶球凝固冰雪
銅塑犢牛沉睡……

被美神詛咒未眠的
夜醒者宿命
懲以筆與紙天刑
性般極樂又悲哀的
幽微的手淫自我

星期一, 6月 02, 2008

詩人都看不懂彼此寫的東西

非馬

難懂的當代詩
http://home.comcast.net/~wmarr9/poetrytalk-6.htm

當代詩最引人議論的,莫過于所謂“懂不懂”的問題。對早期的朦朧詩如此,對晚近的先鋒詩或后現代詩更是如此。不久前在互聯網上讀到詩人北島寫的一篇關於美國疲脫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的文章。文末有這麼一段﹕

“說來我和艾倫南轅北轍﹐性格相反﹐詩歌上的志趣也不同。他有一次告訴我﹐他看不懂我這些年的詩。我也如此。除了他早年的詩外﹐我不知他在寫什麼…”

連兩位有相當造詣(即使志趣不同)的詩人都看不懂彼此寫的東西,何況一般讀者。

我曾在一篇題目叫〈為誰而寫〉的隨筆裏引用了詩人歐陽江河在北京舉辦的『後新詩潮研討會』上說的話﹕「懂不懂的問題不在于詩人的寫作,而在于讀者還沒有找到一種解讀的方法,閱讀語言還沒有建立起來。」我想這話基本上沒錯。只是他也許沒理會到一個心理學上的事實,就是一般人不喜歡偏離現狀過大的變化。一件藝術品含有太強烈的刺激性,同刺激性不足一樣,都會引起觀眾的反感與排斥。那些千篇一律的陳腔濫調當然早該被摒棄淘汰,但詩人們一窩蜂趕著去寫那些高度試驗性、沒有多少人能看懂的詩,恐怕也不是什麼好現象。被大大敗壞了胃口的讀者,一看到新詩便避之唯恐不及,哪裡還會去找什麼解讀的方法呢?我曾問過一位美國詩友,從前美國報紙上也常刊登的詩哪兒去了?她說還不是那些冒失的自以為新潮的年輕編輯們惹的禍。他們大量刊載一般人看不懂的實驗性的前衛詩,大大地敗壞了讀者們的胃口,終于導致詩被逐出報紙,同社會上的廣大群眾斷了緣。

當然,一首詩的好壞,同它的是否難懂並沒有太密切的關係。一首明白曉暢的詩可能是一首味同嚼蠟、令人過目即忘的平庸之作;反之,一首詩如因內容龐大深刻,或技巧繁複艱深而變得難懂,卻有可能越咀嚼越有味道越過癮。古今中外不乏這一類難懂的好詩例子。

詩難懂,我想有好幾個可能的原因,例如﹕

(一)本來就沒有什麼詩意或靈感,卻硬要做詩,因此不得不無話找話,胡拼亂湊,或故弄玄虛。

(二)詩人確實有話要說,卻因為文字或技巧的不成熟或欠缺,心裏頭的東西表達不出來,或表達得不夠精確。

(三)詩中有繽紛雜陳的意象,卻因為不知取捨,結果令人眼花繚亂而終致不知所云。

(四)詩人或耽於個人化的虛無情緒,或因思想零亂導致語言艱澀意象模糊,或為了冒充新潮而故意泯滅意義,或使用精神分裂式的語言作文字遊戲,這些都可能是讀者無法在他的詩裏找到解讀的線索與方法的原因。

(五)作者同一般讀者的生活經驗或思維方式差距過大,需要時間的醞釀、沉澱與過濾。這類可能具有超前意識的詩,後世的人或許會比較容易瞭解接受。

(六)有些情感思想不敢或不好太明白表露,只好在詩裏使用含糊、曖昧或隱晦的字句。許多愛情詩或政治詩多屬此類。

(七)詩人在追求一種接近於音樂的所謂“純詩”,利用語言的音調與節奏來營造一種回旋起伏或纏綿或激昂的情緒與氣氛,以期激起讀者身體上甚至心靈上的反應,直接引起共鳴。就像有一次我陪一位訪美的中國詩人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朗誦詩,雖然他的詩裡並沒有多少動人的詩意,聽眾中也幾乎沒有人聽得懂他的華語朗誦,卻因為他的音調鏗鏘、抑揚頓挫,而獲得了全場的鼓掌。如果讀者要從他的詩裏尋求一般的意義,未免緣木求魚,白費心思。

造成詩難懂的原因既然有這麼多,我們便不能把所有難懂的詩都同等對待、一視同仁。只要不是裝神弄鬼、令人氣悶的偽詩,我想我們也許應該用一種比較寬容的態度來看待它們。正如我的一位詩友所說的﹕「…能否真正看懂(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所要表達的內容)並不十分重要,只要讀者能夠從中獲取什麼就行,比如智性、靈性、神性的光輝,或是純粹的感官愉悅(帶有審美取向的)也行。」只有在這種寬鬆的環境裡,文學藝術才有可能百花齊放、繁榮茂盛。

星期日, 6月 01, 2008

吾鄉印象

吳晟
出版有聲詩

跟土地長久生活,讓吳晟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也成就其鄉土文學詩人的地位。

風和日麗唱片更為他製作《吳晟詩.誦》與《吳晟詩.歌》兩張專輯。其中《吳晟詩.誦》由吳晟親自朗誦,搭配兒子吳志寧與朋友們一起完成的配樂,讓讀者更能領略詩行裡的情感。

《吳晟詩.歌》則是邀集多位創作歌手以吳晟的詩為詞,譜寫成歌。其中包括胡德夫、林生祥、濁水溪公社、陳珊妮、黃小楨、張懸、吳志寧(929樂團)與黃玠,並將羅大佑八○年代之作〈序說──吾鄉印象〉重新收錄其中。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