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31, 2008

全人類都看見他的來去

羅門

世界無論往東往西走
歲月無論往前往後看
他像藍天 能藍過所有的地圖
像綠野 能綠在不同的土地
像樹林 取代所有的鐵絲網
像河海 帶著大自然流動
像雲鳥 帶著自由飛
像日月 進出永恆
進出地球村
全人類都看見他的來去

陪我看花

陳雙 演唱
曾貴海客語詩「陪我看花」


妳用目珠同我講
滿山雪白介情意送分我

妳用心肝同我講
陪我看花看到老
---------
夜合
http://www.wretch.cc/video
/ling650222&func=single&vid=2039895


●曾貴海作品

@夜合


日時頭毋想開花

也沒必要開分人看

臨暗 日落後山

夜色跈山風踴來

夜合佇客家人屋家庭院

惦惦打開自家介體香

河洛人沒愛夜合

嫌伊半夜正開鬼花魂

暗微濛介田舍路上

包著面介婦人家

偷摘幾蕊 夜合歸屋家

勞碌命介客家婦人家

老婢命介客家婦人家

沒閒到半夜

正分老公鼻到香

半夜老公

捏散花瓣放滿妻仔ㄟ圓身

花香體香分毋清

屋內屋背 夜合 花蕊全開

詩想起

有人講客家話有音無字,
仰會好愁毋愁,
愁六月天無日頭?
這係強勢語族介拗蠻,
事實客話有音乜有字,
汝寫「可以」我寫「使得」,
汝寫「對不對」我寫「著無著」,
「茄子」係「吊菜」,
「鋤頭」係「钁頭」。

問題佇這位:
我等有認同自家人無?
有心打石石成磚,
無心打井井無泉,
適今晡日開始,
大聲講客家話,
大膽寫客家文,
「蜻蜓」變「揚尾」,
「老鷹」變「鷂婆」,
承蒙台灣逐儕人,
共下來相和!

十分客家 - 曾雅君

http://dovecotestudio.blogspot.com/
十分客家 - 曾雅君部落格
yakotzeng@yahoo.com.tw


從十二歲即開始投入音樂創作領域的曾雅君,可說是客家流行音樂界的年輕創作奇才,外表看似羞怯內向的她,實則具有一種穿透性的爆炸力歌聲,聽完雅君的歌曲之後,很難不被她那動人的魔力所吸引,進而習慣性的反覆聆聽她的音樂。
  
雅君的作品都帶有相當強烈的個人風格,像是榮獲2005年台灣原創音樂大獎母語歌曲創作比賽冠軍的歌曲「承認」,歌詞中試圖表述自己內心的真實獨白,那種矛盾不安的情緒在雅君的歌聲中揮灑的淋漓盡致,即使聽完數十遍之後也不會厭倦,因此能在眾多的優秀音樂創作者之中奪得評審團的肯定。

在「十分客家」節目中,演唱她在各大比賽的得獎作品,除了「承認」,還有「拚命的甘苦」,此外也將帶來全新的創作音樂,像是描述一種變幻莫測的情緒的「陰晴」、勇於接受真實自己的「缺陷」、具有一股莫名意識形態的「沒有名字的歌」…等等,精采的歌聲搭配簡單的場景,輔以燈光變換所營造的氛圍,只有在「十分客家」,你才能找到最單純真實的「曾雅君」。

星期三, 7月 30, 2008

生存與空間

莫渝
生存與空間
 
在都會裡活動,經常強烈感受到人潮車潮的壓迫,以至喘不過氣,尤其上下班的巔峰時刻,在車陣裡穿梭奔馳。久而久之,不由得發出心底的吶喊,組成這些句子:
   
擁擠
 
「別擠過來!」
 「我要一點點隙縫!」
 「我要一些些空氣!」
 「我要一塊領域!」
 「我要呼吸!」
 「我要生存!」
(2004.01.10)
 翻讀前人作品,發現林亨泰與喬林也分別寫過類似的主題。
    
  擁擠 / 林亨泰
 
我擁擠
 在車上,
 而心碎了--------
 但,
 馬路上,
 更是擁擠的。
 所以,
 何處?
 有我下車的地方。
 
1950年代,紀弦(路易士,本名路逾)在《現代詩》季刊,英姿煥發地推動台灣現代主義的一波高潮,三十歲出頭的林亨泰(1924年出生)是重要夥伴之一,是理論的支持者,兩位曾有相互推崇「惺惺相惜」的文章。當時的林亨泰既是現代主義者,也是形式主義者,他在《現代詩》季刊發表有標誌效用的圖象詩(圖樣詩、符號詩),如:〈輪子〉(11期)、〈房屋〉(13期)、〈車禍〉(15期)、〈花園〉(15期)等,圖象詩的背後意義即形式主義,藉單調語詞的重複,傳達事件或心思,其廣為流傳的作品是〈風景No.1〉和〈風景No.2〉(均1959年作品)。這首〈擁擠〉,雖然不算是圖象詩的系列,也有形式主義的傾向。只要是形式主義,均可以類似古中國「填詞」方式寫作。

 交通工具的發展,節省人力與體力,促進人類更頻繁的互動。然而密集的人口,低廉有限的大眾交通工具,呈現本詩的「擁擠」情況,走到哪兒,擁擠到哪兒,處處人滿為患。車上擁擠,路上亦然;下不下車,何處下車,成了作者思考的難題。詩人借3節9行的短小篇幅,表達人類生存空間的擁擠現象。

 林亨泰這篇1950年代的作品,到1970年代,詩人喬林(1943年出生)以另一層思考寫下〈空氣〉一詩:
 
空氣 / 喬林

 左右都是人
 前後都是人
 也來也往全是人
 我要吸的那口空氣
 給擠到左邊,又到右邊
 給擠到前邊,又到後邊
 我只剩下那口空氣
 而誰知道我要吸的那口空氣
 而誰知道我只剩下那口空氣
 前後左右都是人
 全是人
     
 空曠的地方,新鮮空氣多,足夠任何人自由呼吸吐納;都市人多擁擠,加上交通工具大量排放廢氣,每個人分配得到的新鮮空氣相對減少。

 這兩首詩:林亨泰的〈擁擠〉和喬林的〈空氣〉,語詞單調,講究形式,同樣藉形式企圖展示較多的內涵與思維。

 看過林亨泰與喬林的詩,或許仍有許多我未見到的相同主題的詩,因而頹然地沉思:寫作究竟要超越,還是共感?

非馬每月一詩2008.8

枕邊細語
http://wmarr9.home.comcast.net/~wmarr9/bmz.htm

沿聽道的滑梯迴旋而下
一個古老的夢
撲通一聲
在瞌睡的心湖上
濺起幾絲水花
然後隨著蕩漾的波紋
一圈圈散入
無邊無際
甜蜜的黑暗

PILLOW TALK
William Marr

spiraling down the ear canal
an age-old dream
splashes onto the sleepy lake of the mind
rippling gently
one ring
after another
into the boundless
sweet sweet darkness

2008.8

星期二, 7月 29, 2008

另一種聲音

北大教授、文學評論家張頤武對網絡文學評價:
網絡文學在降低出版門檻的同時,也破除了文學權威和文學迷信,它的大眾性和寬廣性反而容易樹立自己的民間權威,它對創造力的釋放有助於文學質量的提升,這有利於文學的發展。

網絡寫手雲中君認為:
網絡文學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與沉澱,已經涌現了一大批足以讓傳統作家們汗顏的優秀寫手,無論從語言還是情節,當前一批網絡作家都為讀者構築了一個豐富絢爛的世界;他們來自民間,注意把故事講好,他們更接近“文學從大眾中來”的要旨。這種代表著大眾趣味的文學創作更讓讀者感動和溫暖。而現在,很多體制內的名作家們,早就忘記了小說應該好看、好讀,他們人為地把文學小眾化了。

http://yj.mediaclub.com.cn/data/2008-03-03/1954.shtml
瘋狂的小說——網絡小說發展啟示錄

張德本 - 經典的涵養

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號的「文學界」,刊載北條的作品「間木老人」,川端寫信給北條說:「正如我最初所說的,這是一篇很優秀的作品,我的話是絕對不錯的,我預祝你,不把世間文壇放在心上,認真地寫下去…請照自己的意志寫下去吧!這篇作品已獲得好評,橫光利一還讚美說,它是應該獲得芥川獎的。其他還有許多同仁都讚不絕口,但是我倒希望你別把這些話聽進耳裡,文壇的事,最好別去關心它,每個月出版的雜誌也別去讀它,只要多看古今東西方的名著,並把眼光放在這些作品中和你自己的真實上。你的才能是可以的,我保證,發表的事,也可交給我。」川端還交代北條:「不管怎樣別為報刊的約稿而寫,守住真正為志趣而寫的習慣,這樣對文學及同好者都是尊貴的存在,-------


精彩全文請至
張德本部落格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

在三萬呎高空

羅門

在三萬呎高空
一幅幅不能畫的畫
都氣勢逼人的跑來
迫使我雙目跪下來看
千山萬水何處去
千飛萬翔翼在那
在沒有終點站的渾沌裡
問時間春夏秋冬都在睡
問空間東南西北都跑掉
世界空在那裡
太空船能運回多少天空
多少渺茫……

喬林 - 十字路囗上的觀察

車子、人
都走得很匆忙
有的往左有的往右
有的往前有的往後

往左 是社會主義
往右 是資本主義
往前 是激進的去找人
往後 是急趕著去造神

我在第十一層樓的窗口探頭往下看
浮載著各色各樣的漂流物的
二條交叉成十湍急的河
不知是流左還是流右
流前還是流後

詩想起

我們的愛情居住在石頭裡
大部分的時間是又冷又硬
偶爾碰撞
也會閃出亮麗而短促的火花
我們為那朵火花命名:
夫妻

有時候我們用石頭雕刻
雕一對鴛鴦
就是雕不出一雙翅膀
讓石頭飛去

不然就在石頭上
鑿出一條條的河流
但是鑿不出水來
有河無水
叫河怎麼去流

此刻,我們不禁落淚
淚水掉在石頭上
乍聞水流聲遠遠奔來

詩想起

●該日我歸去老伙房

三十年前,
我離開老伙房介時節,
大禾埕一群細人仔,
佇該歡天喜地走相逐!

三十年後,
我滿心期待歸去老伙房,
無愐到看著介係,
大禾埕一群禾畢仔,
佇該興咋咋打嘴鼓相吵事!

該兜走相逐介細人仔,
到底逐去奈位也?
仰會存到禾畢仔,
歇佇老伙房?

鄉親既經四散,
舊漏屋舍下,
毋見頭擺叔婆伯母,
天光暗晡無閒介身影。
耳覺覺想愛聽老旺伯,
輒常背傴傴佇屋背細圳溝唇,
咳出連環炮樣仔介粗礪嗽聲,
半息都聽無到咧!

這時節麼儕同我企共下?
單淨臨暗懶懶日頭下,
尋毋著故鄉介,
我霧霧介影仔。

星期一, 7月 28, 2008

沒人閱讀的一張政令告示

喬林
流浪漢

他坐在龍山寺邊的花台沿石上
停止思想
無數隻人化裝過的腳從他的眼前
匆匆劃過

誰也不識他的存在
只有尚暖的冬陽
把他的身影張貼在身後的圍牆上
但也不過是半天便收了起來

他被走道上的喧嘩噤音
他被花花綠綠的人群禁形
他是一張政令告示
沒人閱讀

台北的夜空

喬林
台北的夜空

台北的夜空
沒有星星,亦沒有月亮
全被路燈、廣告燈、裝篩燈所遮蔽
人們遊走在夜裡,又像白晝裡
不很清楚

唯一清楚的是大家都不願意看清
彼此的臉,像落葉無聲息的
從彼此的左肩或右肩
飄過

路一直出現
不同的臉亦一直出現
就是沒有一張臉朝上
看看台北的夜空
到底是給擠破了
還是真的沒有了夜空

九袋長老

許添盛

丐幫幫主地位最高的長老,稱做九袋長老,因為他背後的袋子最多。

我們過去的記憶,慢慢成為我們背後的袋子與負擔,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九袋長老。

如果我們能忘記我們是誰,不重複過去記憶的腳步,沒有記憶的人是沒有負擔的。

如果人不刷新記憶,人不可能活在當下、不可能創造未來!

有些記憶對某些人而言刻苦銘心,但對自己而言卻是雲淡風清,對同一件事情確有如此不同的回憶感受。

各位,你是如何料理你的回憶。回憶是個料理,是個空間擺設。你加了什麼樣的調味料,你是如何組裝、整理與收拾你的回憶,你有重新組裝過你的記憶嗎?那些記憶有沒有被你扭曲了?

是對方說的那句話或那件事在折磨你,還是你自己對那件事的回憶在折磨你。

你舊有的回憶塞滿了你所有的記憶空間,就像你的家裡塞滿了所有的東西,連走路的空間沒有,你再也儲存不進新的記憶,因為記憶空間已經滿了,沒有定期的出清,所以有些人會開始老人癡呆,因為新的記憶再也無法記憶了!

比較

奧修

真正富有的人是一個不用比較而生活的人,他怎麼可能是貧乏的?拋棄比較,那麼你就是富有的,你將永遠不會貧乏。繼續比較,那麼你將會保持貧乏,不管你變得多富有都一樣。你將會永遠都保持貧乏,因為總是會有人擁有更多。

  有無數的東西,所以會有無數的貧乏。某人有一個漂亮的太太,你就變得貧乏;某人有一輛較大的車子,你就變得貧乏;某人比你更高,你就變得貧乏,有多少貧乏!有多少東西就有多少貧乏。

  放棄比較。但自我是透過比較來生活的。

詩想起

通膨肆虐
熊市橫行
愛神變成愛省
顧不了浪漫
先顧腹肚

此刻最怕
人們不斷吐出憂鬱的絲
將自己困縛其中

腦中的快樂生化物質持續低落
不如意的鬼魅魍魎
在眼前無日無夜戲弄遊行

心病已來叩心門
記得上網找心藥

星期日, 7月 27, 2008

陳永淘--寒夜主題曲-天問

●天問

「寒夜」片頭曲

詞:古秀如、陳永淘;

曲/演唱:陳永淘;

編曲:范宗沛。

 ▲
同麼人借來介命
(這是向誰借來的命?)
落秤比風還輕
(放在秤子上竟然比風還輕)
 問神明神明無聲
(問神明神明什麼都不說)

 同麼人借來介命
(這是向誰借來的命?)
 風雨苦寒無時恬
(風雨苦寒的日子從來沒有一刻平靜)
 半夜醒來 著驚
(半夜醒來 想到這種命運 心驚不已)
 不管天地情無情
(不管天地對我有情還是無情)
 莫愁血汗潑哪位
(不擔心自己的血汗潑向何方)

 行絕路向天比膽
(既然走上絕路 就是得跟老天比膽量)
 尋 自由所在
(找一個自由的天地)
 想 燒暖人情
(追尋有溫暖的人情)
 等大落大晴
(等待大雨滂沱後的晴空)
濛煙散盡
(迷霧散盡的日子)


同麼人借來介命
落秤比風還輕
問神明神明無聲

同麼人借來介命
風雨苦寒無時恬
半夜醒來 著驚

不管天地情無情
莫愁血汗潑哪位
行絕路向天比膽

尋 自由所在
想 燒暖人情
等大落大晴
濛煙散盡

----------------
這是向誰借來的命
放在秤子上竟然比風還輕
問神明神明什麼都不說

這是向誰借來的命
風雨苦寒的日子從來沒有一刻平靜
半夜醒來 想到這種命運 心驚不已

不管天地對我有情還是無情
不擔心自己的血汗潑向何方
既然走上絕路 就是得跟老天比膽量

找一個自由的天地
追尋有溫暖的人情
等待大雨滂沱後的晴空
迷霧散盡的日子
-------------------

寒夜續曲片尾曲-細妹你看
林生祥主唱

李壽全 - 上班族的一日

我不再猶豫 推開經理的門
最後的決定 遞上我的辭呈
同事都歡呼 羨慕我的選擇
下沈的電梯 鎖不住憂慮的心

是不是人人都要固定的工作
是不是人人都要上班的生活
我不要辦公室裡孤獨和冷漠
我不要盲目工作喪失了自我

擁擠的電梯 一天過了一天
臃腫的公車 一年過了一年
失去的青春 等待老闆諾言
眼角的皺紋 刻畫著生命疑問

是不是人人都要固定的工作
是不是人人都要上班的生活
記不清年輕時候做夢的我
是否也情願做個無奈的陀螺

也曾經期望 偉大的工作
也曾經擁有 浪漫的自由
熟悉的電梯 走出陌生的我
凌亂的腳步 不知該走向何處

為什麼 你不能夠 勇敢的 堅持自己的選擇

謝宇威 - 花樹下

花樹下 你識聽過冇?
(花樹下,你曾聽過嗎?)
花樹下 開到滿滿介花
(花樹下,開著滿滿的花)
人係行過去 該紅紅白白介花
(人若打那兒過,那紅紅白白的花)
就跌落你面前 跌落你肩背
(就掉落你面前 掉落你背上)
跌落你腳下
(掉落你腳下)

花樹下 有一間藍衫店仔
(花樹下,有一間藍衫店)
花樹下 有一介老師傅
( 花樹下,有一個老師傅)
做過介藍衫 著過介細妹仔
(他做過的藍衫,穿過的女孩子)
就像該門前花 來來去去不知幾多儕?
(就像那門前花,來來去去不知有多少?)



第十五屆台灣金曲獎
佳客語演唱人,超美的客家歌。


謝宇威【一儕】


你還記得嗎? / 謝宇威

星期六, 7月 26, 2008

從記憶到搜尋

有人說
一個人的學問應重新定義

此話怎講?--

一個人的學問
不只是他腦袋安裝﹝學習﹞了多少東西
更要包括他的網路資訊搜尋能力

此語值得細細思量

的確
個人知識有限
網路知識無限
個人網路資訊搜尋能力
能讓個人知識如虎添翼

因此
當老一輩批評新生代學識不足時
這有可能新生代將學識
不全放在腦袋而放在網路
有了網路何必死記死背呢
雖不能出口成章
卻只要一下指

網路有可能
成為新人類的另一顆更聰明的新腦袋


這種思維有些奇怪
會不會是新時代的嶄新思維呢?

星期五, 7月 25, 2008

十二婆姐 / 江嵐

在迎神个陣頭肚項
遠遠就看到十二婆姐
搖一路過來
歸陣仔啾紅个打扮
係特別饗﹝siang_﹞人个風景
逐儕就著紅衫紅裙
肩頭加等繡花个披肩
手項擎等水紅色个扇仔
又擎一枝大紅色个遮仔
戴等無共樣个面殼仔

總管陳靖姑會佬人收驚起乩
五宮陸九娘盡靚又盡慶
十二宮彭英娘係盡老个婆姐婆
婆姐子捩捩轉歸路尋阿姆
走來走去掀婆姐个衫尋奶食
婆姐个扇仔打落去就講
捱毋係若姆

揇細人仔个婦人家
在十二婆姐个遮仔下
鑽過來鑽過去
分婆姐挲一下惜一下
大人消災解厄
細人乖乖會大

十二婆姐
專門保護婦人家
同細人仔
保庇大家平安健康食百二

客家詩人葉日松

葉日松
■台灣長史物

●詩人葉日松 為客家歌謠寫新詞

有「台灣最後一塊淨土」之稱的花蓮,因為山水秀麗,
民風淳樸,成為各地文學家聚集的創作園地。

十年前開始投入客家文學創作的葉日松,使用了簡鍊易懂、
清新雋永的文字,讓客家特有的腔韻與文化得以傳頌,
在他的散文和詩歌裏,強烈的表達了對親人的追思與感恩、
對童年的眷戀,以及與自己生長土地的那份難以分割的情愫。

葉日松出生在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因為在花蓮師範學校
求學期間所寫作的文章,被刊登發表後而受到鼓勵,
於是就這樣開始走進文學創作的世界。

葉日松的創作大多是國語、新詩、兒童詩,約十年前,
葉日松看到原住民提倡母語,自己也一頭栽進客家文學
的創作,除了客家童詩,他也積極創作客家歌謠,目的在
為各級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們提供母語教學的教材,
同時也為有心創作客家新曲的作曲家們,推出合適的新詞。

一身溫文儒雅特質的葉日松,小時候是個窮苦的農民
人家的小孩,在六十年前,東竹這個小地方的農民,
其實是沒有太多能力可以供養孩子唸書,葉日松可以
擁有高學歷,全是由他弟弟的成全,對於弟妹的愧疚
和父母的栽培之恩,葉日松說,其實這些感情,就是
支持他繼續創作客家詩的靈感來源。

(記者呂方平)

阿淘哥再出江湖

陳永淘

據說
阿淘哥來到新瓦屋
這座新舊並陳【建築的草莓番石榴】的客家文化保存區
就決定要在這裡開演唱會

阿淘哥與新瓦屋的緣分
早已在他的一首歌曲中現身
請看



新竹風情

九降風北方吹過來唷 吹過來(九降風:農曆九月的東北風)
北埔 石柿仔紅當當了唷 紅當當
竹東 阿妹會打扮啊 會打扮
芎林 細妹 芎林細妹 靚阿旦(靚阿旦:像花旦般漂亮)
啊 芎林細妹 靚阿旦 靚阿旦
火車對湖口駛過來唷 駛過來(對:從)
細船佇紅毛港 停下來唷 停下來(細船佇:小船在 紅毛港:新豐舊地名)
寶山 月華 峨眉來唷 水上來(月華:月色)
橫山 風情 五峰山水 尖石來
啊 內灣細火車 慢慢開 慢慢來
鳳山溪遠遠流過來唷 流過來
關西 茶花為你香啊 為你開
新埔 粄條人人愛呀 人人愛

將在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地圖) (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2008年7月26日

下午5點到傍晚7點

在新瓦屋舉辦草地上的演唱會


星期四, 7月 24, 2008

詩心

彭邦楨

儘管這個世界本是破銅爛鐵鑄的,詩人能把它頌為黃金寶石也還是如此。因為這個世界還沒到那一天,真正是個世界大同、社會大同的時代。詩就是這麼一種語言的 源泉,從悲歌中湧來。本乎自然的法原:詩就像水般來自崇山峻巖、來自沙漠荒原、來自冰天雪地、與夫來自四方八面的溪壑的。於是水便這般滴滴清流的匯成混濁 的長江大河而後又一波一浪的流歸大海,終於大海去濁揚清了。而詩之形式,它本就是來自人性的原情、思想的原情、精神的原情、意志的原情,與夫來自詩心對事 事物物的一種使命感動,於是詩便在這些諸般共鳴的活動中被呼喚了出來。



●詩的定義

我相信我是不會死的
我死必在那千年萬代人之後
假如我現在是死去的
那麼詩神沒有為我完成他的任務

我相信我是不會死的
我死必在千年萬代之後
假使我現在是死去的
那麼人類當初為何把我的名字叫「詩」

●紅豆

為 君 揀 一 粒 紅 豆 , 為 君 選 一 粒 愛 情
  為 己 拈 一 粒 溫 柔 , 為 君 害 一 粒 相 思

紅 豆 生 南 國 , 春 來 發 幾 枝
  勸 君 多 采 擷 , 此 物 最 相 思

  為 君 調 一 串 相 思 , 為 君 頌 一 串 黎 明
  為 己 理 一 串 黃 昏 , 為 君 穿 一 串 紅 豆

  紅 豆 生 南 國 , 秋 來 發 幾 枝
  勸 君 休 采 擷 , 此 物 最 相 思

  為 君 歌 一 曲 紅 豆 , 為 君 奏 一 曲 薔 薇
  為 己 挑 一 曲 百 合 , 為 君 戀 一 曲 相 思
@紅豆有聲網頁


●二十世紀的春秋

春天時落花!
夏天時落雨!
秋天時落葉!
冬天時落雪!

而我三十才落淚。
而我六十才落髮。

春天時落花!
夏天時落雨!
秋天時落葉!
冬天時落雪!

而我已不怕落淚!
而我已不怕落髮!

● 花叫

春天來了,這就是一種花叫的時分。於是我便
有這種憬悟與純粹。櫻花在叫,桃花在叫,李花
在叫,杏花在叫。像是有一種秘密的琴弦在那
原始之時,就已植根在這沉默的設計之中

叫啊,這才是一種豐盈的洋相。於是我曾在
一隻貓眼裡看見花叫,於是我曾在一隻狗眼裡
看見花叫,於是我曾在一個女子的眼裡看見
花叫。當她們曾經想在春天裡咀嚼我的舌頭

而春天也就是這個樣子的。天空說藍不藍,江水
說清不清,太陽說熱不熱。總是覺得我的
舌頭上有這麼一隻鷓鴣,不是想在草叢裡去
啄粒露水,就是想在泥土裡去啄粒歌聲

叫吧,凡事都是可以用不著張開嘴巴來叫
的。啊啊,用玫瑰去叫它也好,用牡丹去叫它
也好,因而我乃想到除了用眼睛之外還能用舌頭
寫詩:故我詩我在,故我花我春

戲子

德亮
戲子
http://blog.yam.com/teliang/article/6191891

說曹操
曹操就到了
我們的臉扭曲
被三國演義讀著
是一枚等待下回分解的
惡夢

所謂夏天
是春天已經過去
鑼鼓背著交加的
拳腳,用喧天的聲音
承受汗水的壓力
我們把臉塗上油彩
在戲台上,怎麼看
都不像是好人

我們就是感觸
在各種不同的故事裏
活著無盡的身世
而經歷總是在
陰影中發生
一如我們每天
來回奔波的戲班裏
扮演的角色

罷了罷了
我們提劍上場
掌聲大動,記憶紛飛
欲言又止的唇
在長長的黑鬚裏蠕動
像鑼鼓一樣
每一次登台
都發出被撞擊的哀痛

而我們終必
在劇情裏死去
洗淨臉上的鉛華以後
重新活著一如
所有的好人,只是
沒有人鼓掌
也沒有人看見

詩想起

人性趨炎附勢
但會給你溫暖的
未必是那些有炎有勢之徒

我們走人生這一遭到底為什麼
成年累月身陷名利場域
辛辛苦苦尋尋覓覓

到頭來才知道
尋尋覓覓的
不過是心靈的一點純真

詩想起

有人說
望著書店裡如山似海的書,
我會想:到底我寫作幹嘛出版幹嘛……
已經那麼多書了。
突然覺得自卑渺小到心情不佳。

在書店
我也常有如此的感覺
然而當我
將書寫視為一種心靈的休閒活動
或是自我心靈的療癒時
即獲得解脫

我觀察
一般人寫部落格的熱情
大約維持一年
其心境頗似以上心情
唯以遊玩書寫自娛者
乃能優游心海
而得永生

試想自古以來的大書寫家
是用什麼心境
寫出了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等等
其實
就是想寫
其餘免談

星期三, 7月 23, 2008

敞開土樓中的客家世界

敞開土樓中的客家世界
黃子堯

經過十多年之努力,以客家土樓為主的「福建土樓」建築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項消息披露之後,引起廣泛的重視,咸認是客家世界的一項至高成就。

為了迎接這個榮譽時刻,另一項探索客家歷史文化的「客家聖殿暨客家文化博物館」奠基儀式,緊接著在龍岩市永定縣城郊鄉東溪村箭灘崗舉行,包括了世界客屬總會榮譽會長饒穎奇,胡文虎基金會主席胡仙等人為聖殿奠基撒下第一鍬泥土,盛況可謂空前,意義更是深遠。
 
根據報導,規畫中的客家聖殿預定三至五年時間建成。客家聖殿將成為探索客家歷史文化,體驗客家獨特民俗風情,以及客家後人尋根謁祖的精神聖地。客家聖殿的主建築有客家博物院、永定博物館、客家姓氏宗祠紀念堂、客家名人紀念館、客家碑廊、客家五次遷徙雕塑群、客家文化廣場等,希望為客家世界的繁衍,保存先祖的智慧結晶,撐起一片天。
看了以上的報導,不知身在台灣的我們做何感想?

其實客家之為「客家」,原本就有特殊之處,客家文化中的許多特色,必然跟其住區環境與遷徙路線有關。自古一路走來,莫不以「相互保護」、「相互取暖」為生存之道,當客家族群有了比較穩定的居住,自然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一如福建的土樓、廣東的圍龍屋,甚至台灣的伙房屋 ----- 不停建造屬於自我安身立命的家園。

我們知道:客家文化的承傳有兩個層面內容,一個是保存的部份,這方面需要求其真,求其善,另一個則是需要積極發揚光大的部份。關於客家研究,首先應該從形而下的器物、制度的研究轉到形而上的精神、觀點的研究上來,這包含了從俗文化的小傳統的研究提升到雅文化的大傳統的研究,也就是說客家研究要進行整體性的、整合性的探討,從傳統到現代,務必掌握其實際的功能發揮而展現出有效的力道。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保存與發揚都是如此的重要,但客家的前途與希望仍然寄託於破除藩籬、打開能見度的運作上,追求在新世紀的版圖上,留下鮮明的文化印記!

這一次,透過土樓所呈現出來的巨型建築藝術,以及凝聚族人的強大防禦力量,在那個時代背景中散發出雄厚無比的穿透力,客家所擁有的天地得以跨越艱難與困苦,在一座山谷與另一座山谷之間,以完整的人文建築形式反應生命的能量,將熱愛祖祖輩輩生息的山河與土地之精神象徵留存至今,也難怪這些成果能夠排除重重障礙,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與喝采!

心情像孩童

吳敏顯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wum330

我寫散文,也寫小說,高高興興地寫,寫得昏天黑地,像我們鄉下乩童起乩那樣,經常忘了現在是民國幾年,今天是什麼日子。只要是寫作或閱讀的時刻,心情都可以像孩童那樣純真快樂。


●一張稿費單

早年報刊發稿費給作者,不作興直接匯入作者存款帳戶,大多採郵局劃撥寄匯票方式。初習寫作的人,偶有作品刊登,往往會把〈撥款通知單〉留下來做紀念,我在四十幾年前開始投稿階段,自不例外。

後來,稿子越寫越多,接到的稿費〈撥款通知單〉也越來越多,自然不再覺得稀奇,總是隨收隨扔,連同早年收存的也不知塞到哪兒,只有一張被我刻意留存,一直捨不得丟。

這張不及半張鈔票大小的撥款通知單,是民國五十一年十二月中旬皇冠雜誌社寄給我的,稿費金額只有六十元。這是當年夏天我高中畢業前,以〈街燈,外一章〉為標題寫了一篇散文投寄《皇冠雜誌》,文章在十月一日第104期刊出後所獲得的稿酬。

通知單背面的通訊欄寫著──

「敏顯先生:奉上大作薄酬,乞笑納。祝 文安 弟平鑫濤敬上 12/16」幾個字。

一個嚐試寫作投稿的高中生,習作竟然獲得知名雜誌的青睞,雜誌發行人還親自在稿費單上留言,這當然是很大的鼓勵,讓這張通知單在幾個初初練習寫作投稿的同好間傳閱。幾個大孩子在分享喜悅之餘,免不了彼此嘲弄笑鬧,於是常有人在傳遞書本或物品給我時,故意高聲朗誦一句:「敏顯先生、乞笑納」做為戲謔。

等到我緊接在第105期《皇冠》刊登新詩〈沉思的船〉、第106期刊登散文〈森林夢〉、第111期刊登散文〈小鎮〉,一番密集安打,且每篇刊出時都插配著漂亮的圖片,格局不像是一名高中生的習作,儼然有點兒名家作品刊出時的模樣和氣勢,大家才不再「敏顯先生」長、「敏顯先生」短,「笑納」這個、「笑納」那個的嘲弄我。

雖然同一時期,自己也曾在《文壇》《幼獅文藝》《野風》等刊物陸續發表習作,但平鑫濤先生在這張小小稿費通知單上所留下的幾個字,對我這個剛踏進寫作門檻的大孩子而言,無疑給了不小的鼓勵和動力。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平鑫濤先生在當年只是基於刊物經營者的用心,或一個主編人的禮貌,順手在稿費單上寫下幾個字。相信他一定沒料到,就這麼幾個字,卻影響了一個剛從高中畢業的年輕孩子持續了四十幾年的筆耕生涯。

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機會認識平鑫濤先生,當然還欠著平先生一聲謝謝!

-------------------
讀了吳敏顯的
一張稿費單乙文
想起我的第一張稿費單
來自約14歲那年
發表在中華日報小小作家
一篇短文NT100郵局劃撥匯票
到郵局領了稿費
有時會慷慨請要好同學吃麵
記得那時一碗麵好像是十元

智者

魚夫
艋舺裝

http://www.yufuhome.blogspot.com/

有個人拿著一個問題去問智者,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智者當面給他一巴掌,他很錯愕,到處去問人,何以會挨一巴掌?村子裡的人告訴他「智者可能要你明白,不要拿一個好問題來換答案。」------------------------

RECOMMEND:
全文 → http://www.yufuhome.blogspot.com/

星期二, 7月 22, 2008

傳媒玩家陳篁的寫意人生

陳煌
傳媒玩家陳篁的寫意人生
北京「國際在線」主持人王子聰專訪
http://gb.cri.cn/18024/2008/07/21/3165s2155214.htm

嘉賓介紹:

陳篁(亦“陳煌”,陳大哥開玩笑說人到中年要去火,故改了“煌”字為“篁”),1954年生於台灣鳳山。曾任台灣《工商時報》副刊主編以及《風尚》等多家雜誌總編,是台灣傳媒界資深人士。同時,他也是一個自然生態作家,著有《人鳥之間》、《野地協奏曲》、《大地沈思錄》等17部散文集,獲得過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第五界散文獎等。2000年來京,現任《iidea》雜誌執行主編。

節目提要:

本集《寫意生活家》子聰為你邀訪台灣著名媒體人陳篁。他從風格多變的散文寫作談到縱橫於兩岸雜誌界的風雲故事,再從“自然生態”聊到“生活創意”,帶給你一段段夢想追尋的故事,教人堅持自己的人生。節目進行中,陳煌於台灣久未聯絡的眾多摯友也驚喜現身,帶來無限感動---------

線上收聽:
http://gb.cri.cn/18024/2008/07/21/3165s2155214.htm
---------
羅門談陳煌


-----------
墮落寡情的年歲
連想起自己都覺無聊
誰還會想起誰呢
深夜那個躲在記憶遠處的民歌手
用泛黃的聲音唱起「小草」
突然一個細瘦如風的身影
從記憶的更遠處飄出
我忍不住叫喚:林建助!

那天在報紙的副刊
與在北京的陳煌迎面相遇
你說你已泅過多采多姿浪濤
簡簡單單過日子最好
在台北的諸位老友
不也早已遠離晦澀的現代詩
簡簡單單過著散文的日子

好久好久沒有想起自己
也好久好久沒有想起老友
原來好久好久沒有想起
竟是最最徹底的想念

星期日, 7月 20, 2008

喬林 / 何年何月何日

喬林
何年何月何日

一棵樹
能有多少葉子
得這般落著
這般落著
落到秋的盡處

窗也消瘦
風也消瘦

一個人
能有多少是處
得這般想著
這般想著
想到何年何月何日

星期六, 7月 19, 2008

詩是暴露問題的那一裂痕

喬林


是暴露問題的
那一裂痕

它給予讀者的快感
即居於那驚心動魄的
裂痕的袒露

星期五, 7月 18, 2008

一首很大的小詩

喬林
轟炸後

誰的孩子
誰的淚
誰的鮮血
誰的胳膊
誰的鞋

好心的瘦小的街道
淒苦的扭曲的打成問號
問像誰

星期四, 7月 17, 2008

喬林出版「狩獵」修訂版詩集

喬林
出版「狩獵」修訂版詩集


喬林的詩
已由詩壇眾多名家定論
在台灣詩壇
喬林
是不可或缺的
傑出的重要詩人

文史哲出版社出版
頁數 190
定價 220 元
tel 886 - 2 - 23511028

-------------------------------
喬林 / 狩獵

  花鹿矢跑過去。泰耶魯的青年矢跑過去。黑瘦的高山狗矢跑過去。
泰耶魯的青年矢跑過去。
  
我是一靜觀的松樹。

花鹿慌奔過來。泰耶魯的青年慌奔過來。黑瘦的高山狗慌奔過來。
泰耶魯的青年慌奔過來。

松樹凝視著我。

●賞讀之一:

  本詩選自詩集《狩獵》(一九九三年),為一九六四年作品。
由於職務關係,喬林曾在台灣北部的山林奔波,那地區是原住
民泰耶魯族的生活活動範圍,大約在宜蘭與梨山周遭。詩中的
「泰耶魯」即目前通稱的「泰雅族」。

  原住民每個部族,有屬於他們各自的獵區,別人不能在任意入侵,
有些部族,會與鄰近的部族共享獵區。狩獵是原住民的一項工作,
也是娛樂。原住民狩獵大部分採槍獵,也有利用獵狗逼出獵物,
再用槍射殺。這首詩,沒有打獵的殘忍殺傷和斑斑血跡,
詩人置身度外,彷彿靜立的松樹,眼看著獵物、小獵人和伙伴狗,
一連串奔跑,後二者跟著前者逐東逐西的追趕。全詩在動靜交錯中,
呈現一幅小小狩獵的詼諧舞台,詩人著墨不多,結構單純,
隱隱可以看出這位原住民少年狩獵經驗的幼嫩。
有趣的是連無知的松樹,竟也表示意見,它奇怪的端詳另一
個是它的同類又非同類的「作者」,
原先交錯的動靜,連靜者也有了活動。

●賞讀之二:

這是詩人李敏勇在「台灣詩閱讀」(玉山社)裡所介紹推薦的一首有趣的作品。

說它有趣是因為詩中寥寥無幾的名相、物件—花鹿、泰耶魯青年、高山狗、杉樹,便足以創造出如江河壯闊不已的場景,讓讀者彷彿置身於多媒體視聽享受的境地。


正如李氏所析,作者採用電影的手法入詩,導演的攝影鏡頭,安置在「靜觀的杉樹」上,利用層遞、類疊的修辭句法,製造出緊張刺激的快速節奏,鏡頭由近而遠,一頭花鹿、一群泰耶魯青年、幾條黑瘦的高山狗,從杉樹背後如箭矢般慌張地往前飛奔,腳步聲、樹枝、樹葉折斷踐踏發出的聲音、狗吠聲、喘促聲、吆喝聲音排山倒海雜沓而過,終至逐漸遠去而變細微。不久之後,同樣的場景、音響,卻由遠而近由些微而轟然地向杉樹這方狂奔而來,立體的視覺映象,環繞的聽覺音效,原住民山林間狩獵的情景,淋漓盡致如在跟前。


然而全詩最精彩的地方,並不止於狩獵場景的意象鋪陳而已,妙就妙在最末一句,由快速的節奏急轉直下,嘎然靜止,時間彷彿停格似地,宛如一輛急速行駛的列車,忽然緊急煞住。一個知性的靈魂被拋出車外,靜靜地關照省思發生在周遭的這一切,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餘味無窮。


從觀察者「我是一靜觀的杉樹」到杉樹「凝視著我」的內省自觀,原本熱烈參與的角色,跳脫變換轉化成一位清醒的局外人;把小我生活中一場難忘的經歷,提升為探索追問生命意義的思維層次,人生何嘗不是一個「獵場」呢?勞碌奔逐又所為何事?


精準的意象,簡潔的語言,若合符節的節奏,像建築美學對稱的技巧,貼切的隱喻,使得詩人喬林的這首作品,穿越時空卅載,可見好作品並不寂寞。而詩人啊!你究竟想要以什麼樣的身姿跨越。


喬林,本名周瑞麟,基隆市人,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出生。曾為笠詩社同仁,一九七一年與林煥彰、施善繼等籌組龍族詩社。著有詩集《基督的臉》(一九七二年)、《狩獵》(一九九三年),《布農族》(一九七○年)、《文具群》等。

一九七一年三月《龍族詩刊》創刊,為季刊性質,陳芳明、林煥彰主編,林白出版社發行,至一九七 六年五月停刊,共出刊十六期。《龍族詩刊》的主要詩人有林佛兒、林煥彰、辛牧、喬林、 施善繼、陳芳明、黃榮村、高上秦、景翔、蘇紹連、蕭蕭等。

星期一, 7月 14, 2008

自我突破才是樂趣所在

李進文

台灣文學的發表園地已經很少了,
我的作品其實也很少,
我珍惜每一次出手的機會,
發表固然重要,
自我突破才是樂趣所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jul/14/today-article2.htm
◎陳思嫻 專訪李進文

-----------------
在本訪問稿中李進文提到
「不要習慣被稱為詩人,或自稱詩人」
他認為
詩人是一種終極追求的境界
如果被稱為詩人
他會感到尷尬且渾身不自在

其實
詩人只是個寫詩者的簡稱
人間眾多標籤中的
一個標籤而已
沒那麼偉大
沒那麼沉重

【才調】即個台語詞,出處在?

才 調

【才調】即個台語詞,在 唐朝 李商隱的詩詞,至少有2首曾出現過。

一遍是<賈生>;一遍是<讀任彥昇碑>。賈生指『賈誼』,任彥昇指『任昉』。

前者擅寫賦體;後者擅寫散文。

賈 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讀任彥昇碑 李商隱

任昉當年有美名 可憐才調最縱橫

梁台初建應惆悵 不得蕭公做騎兵


註:可憐:值得憐惜


潘子( 海台會執行長 潘艷姿)認為:

【才調】即個台語詞,在 李商隱的詩詞二度出現。看來明指他人,實暗喻自己(李商隱)。

【海台會簡介】

以研究臺灣語文為主軸,配合現代拼音連貫傳統漢學,致力推廣、發揚語言之美,定期舉辦研討會,廣納百家之言,並與學術界充分交流。

台中市海洋台語文研究學會 林紹良 (行動電話:0920-498095)

網 址 :www.haitai.org

電 子 批:haitai.org@msa.hinet.net

海台會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SXo9pNKaER40qPI0P8241kxX

星期日, 7月 13, 2008

找回人本源的內心力量

近年來讀了一系列
許添盛醫師有關身心靈的著作
他提到:
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
人的疾病是內在能量的阻塞
現代醫學醫病不醫人
這些概念值得現代人深思

http://tw.youtube.com/watch?v=xckqWxKY78Q
http://tw.youtube.com/watch?v=3zBfKYTuq2U&NR=1
http://tw.youtube.com/watch?v=qRyFUvMliyQ&NR=1
http://tw.youtube.com/watch?v=h3ZvutRnhbA&feature=related
http://tw.youtube.com/watch?v=5k78naacKPg&feature=related

●Cancer Cured with Dr. Tim Shing HSU
許添盛醫師: 走出疾病的憂谷 2(5)


-----------------
許添盛說業

http://tw.youtube.com/watch?v=aVl_0UmnGlA&feature=related
Overcome Self Doubts with Dr. Tim Sing HSU
許添盛醫師之克服自我懷疑


星期六, 7月 12, 2008

詩想起

一通遙
遠恍如隔世的電話
要你譚譚一個失
聯已久的老友

一時間
思念太過擁擠
竟不知從何說起

突然時間的列車
轟隆隆疾駛而過
我看見
車中自己模糊的身影

-----------------------------------------------
李壽全 - 我的志願 - My Career Aspiration


很小的時候 爸爸曾經問我 你長大後要做什麼
我一手拿著玩具 一手拿著糖果 我長大後要做總統

六年級的時候 老師也曾問我 你長大後要做什麼
愛迪生的故事 最讓我佩服 我長大要做科學家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長大以後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總統只能有一個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科學家也不太多

中學的時候 作文的題目 你的志願是什麼
耳邊又響起 母親的叮嚀 醫生、律師都不錯

大學聯考時候 作文題目又是 「我的志願」是什麼
回想報名時候 心裡毫無選擇 志願填了一百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長大以後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每個人都差不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我才知道 我的志願

沒有煩惱 沒有憂愁 唱出我心裡的歌
告訴我的孩子 每個人都需要 平平靜靜的生活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長大以後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你會知道 每個人都差不多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你會知道 人生就是這麼過

星期四, 7月 10, 2008

詩思

李魁賢
詩思

人倦了
才想回家
或是人倦了
才想出門旅行
脫離模型的生活
隨遇驚奇
釋放想像力
在旅程醞釀詩思
有時把詩忘在外面
把記憶帶回來
有時把記憶留在外面
把詩帶回來

李魁賢 部落格
http://kslee-poet.blogspot.com/

吶喊

古能豪
春天的吶喊
  

每一擺選舉
咱攏聽著紅毛港春天的腳步聲
對候選人的喙內講出來
喙角全波
話山話水
紅毛港猶原咧等待

1968年「限建、禁建」的命令
將咱故鄉的歷史停佇遮
四十冬來咱封港、到市府、市議會
流血抗爭陳情
春天的腳步聲煞愈來愈遠
遷村是咱唯一的運命

全文→http://tw.myblog.yahoo.com/mrku4408/

乎咱開始有向望

小漢的時陣,阮攏將選舉的傳單,折甲賸候選人的相片,當做尪仔標咧七逃。

毋管是國民黨抑是黨外的候選人,只要會當乎阮贏,阮攏會將彼支尪仔標當做寶貝。

尪仔標的候選人,一路陪伴阮大漢。

讀冊的時陣,冊頂甲阮講,咱攏是中國人,偉大的蔣總統是民族的救星,咱著愛反攻大陸,「解救水深火熱的同胞」。

彼咧時陣,阮嘛對人寫著誠多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文章。寫甲足憤慨,但是越寫心煞越虛,中國到底佇叼位。

阮的心內越來越濟疑問無塊問,只有偷偷仔讀著一本擱一本的禁冊,台灣的形影越來越清楚的徛佇阮的目睭前。

但是,少年的時陣,阿母甲阮講,政治毋通插,228 白色恐怖太可怕。

毋管阿母按怎講,阮猶原走去政見發表會,徛佇台仔腳,大聲小聲喊,喊出台灣人出頭天。

驚嚇但是爽快的暗暝在阮每一咧夢中偷笑。

美麗島事件的發生,乎台灣歷史的發展開始改變,充滿著理想、自由思想的人越來越濟,阮嘛佇四界寫著真濟反對國民黨的文章,彼咧時陣,阮看著「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未來。

2000年3月濟濟的人攏咧歡喜,國民黨長期統治的的時代結束仔,台灣第一擺的政黨輪替,乎濟濟的人充滿著向望。

阮親像看著台灣已經走著家己的路,走入一咧有家己的文化的世界。

2008年,已經過了八冬,八冬來,阮的熱情一工一工消失,彼當年充滿著理想的人,為啥物無法度徹底消除國民黨執政時陣的歹習慣,為啥物無法度乎咱台灣變做一咧全新、清氣的國家。

阮實在袂當忍受「國民黨執政時陣的嘛是按呢」的講法,既然已經掌握權力,著應該將不對的代誌不對的制度全部做改變,但是,咱看著的煞是一齣不斷發生腐敗的連續劇,所有的連續劇到最後一定是歹人死了了。是毋是歹人應該死仔,所以才會發生2008第二擺政黨輪替。

阮親像轉去國民黨統治的彼時陣。

腐敗的代誌已經有夠濟,想不到佇欲落台的前規工,竟然會擱爆發擱卡大條的巴紐外交事件,牽涉的人竟然是彼當年充滿著理想的人,乎咱親像轉去國民黨統治的彼時陣。

佇第二擺政黨輪替確定,咱看袂著執政黨有任何反省,對著台灣主體意識,咱看袂著有任何向望,但是自從發生巴紐外交事件了後,相信會乎誠濟新一代有理想的人徛出來,親像彼當年,濟濟的人徛出來共款。

轉去卡早,咱著會看到希望。

星期二, 7月 08, 2008

赤壁

赤壁
鄧榮坤改編
兩個網站 書的簡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
/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9634

http://www.ezbooks.com.tw/download/Red.pdf

客家鄉音

來自福建的客家鄉音
黃子堯

福建古稱「閩」,自古以來跟台灣有非常緊密的關係。隔著一條台灣海峽,福建移民大量渡海來台,佔台灣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從歷史文化或者族群來看,擁有許多相同的語言、信仰、飲食、戲曲、建築等。

如果我們出發來一趟「福建文化之旅」,從廈門登陸,順時針走訪漳州、龍岩、福州、泉州等地,剛好繞行閩南、閩西的住區一圈,重點式的做了一次巡禮,行程包括信仰(保生大帝、開漳聖王、關聖帝君、慚愧祖師、媽祖、清水祖師等)、民俗(族譜、南管、山歌等)、建築(明清古街、土樓、宗祠、古鎮等人文景觀)、飲食(娘酒風味、福州佛跳牆、鐵觀音茶、閩南海鮮餐)等,並安排各地文史資料蒐集,幾乎都能跟台灣民間生活找到同一「版本」,這些一向被視為福佬文化的「經典」影像,竟然也有客家鄉音的真實存在,讓人驚豔不已!

福建有山有海,標榜漳泉文化是海的文化,客家文化一定就是山的文化了。觀察兩大族群的分佈,基本上各有特色又相互有所交融,尤其針對閩南、客家文化予以對照與比較,值得一探究竟並理解其中的發展及演變,相信對當年移民史的探討是會有相當助益的。

在台灣本土,社會結構主要是建立於移民條件的成熟,有先、後住民之分,也有語族的明顯區隔,前者是以移民時期的先後來分別,後者則以祖語、祖籍的文化概念來分別,兩者交錯並置就產生了特別的「台灣認同」問題。做為台島的第二大語族的客家人,祖語是客家話,祖籍大部分是來自閩、粵山區的客家庄,從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開始大量渡海來台者稱為先民,民國三十八年(1949)之後跟隨國民黨來台的「外省客」是為新住民,上述情況剛好跨越了兩大「台灣認同」問題的界線,造成一些模糊的地帶,出現強與弱、合與分的論辯。

來自福建的客家鄉音應該很多,但經常被忽略。有一天當西螺七崁的阿善師、義賊廖添丁----- 開口說母語,還可能會嚇倒全台灣人呢!至於當今對釐清「漳州客」、「福佬客」等等的定義以及識別,所謂台灣人口的比例,真的要從此改寫。

如此說來,顯然是在空間遷徙、時間轉換、人為統治等主要性因素介入之下,「原鄉」的認同從個人身上開始轉變,進而牽動整個社會。客家人與台灣歷史的進程同步,牽引著「原鄉」的距離隨時做出調整,因而本地出現「統獨」之爭或「族群認同」問題的時候,我們很快看到有心人士提出建立「新中原」、走「新中間路線」等口號,企圖引向一個調和、自在的場面,避免過度去激化。

令人納悶的是,客家人到處都有,但少數族群的宿命如影隨形,少數中的少數「福建客家」,爾今您在那裡?

星期一, 7月 07, 2008

儲存

固態硬碟
SSD(Solid State Drive)
正企圖取代
傳統硬碟

藍光 二十五GB DVD
正企圖取代
傳統 DVD

儲存的觀念
是聰明的
是進步的

我們儲存了資訊
也儲存了貪婪

當儲存空間
不斷膨脹時
人類的貪婪也不斷膨脹

詩想起

三十多年前愛好藝文的年輕人
流行辦詩刊和辦詩歌朗誦會
最常使用的場地就在
羅斯福路的耕莘文教院
那時辦活動時參與者皆熱情洶湧而至
耕莘文教院一樓那個場地才能容納得了

當時我因服務地點就在水源路附近
夜晚常散步到公館東南亞戲院看電影
或到耕莘文教院一探究竟
趁機填充年輕心靈的空虛

某夜羅青為草根詩刊在那裡辦了一場
熱熱鬧鬧的詩歌朗誦會
那時我們已通信一段時間
因此我到後台與正忙碌著的他打個招呼
到如今
那竟是三十多年來
我們唯一的一次見面
短短短短的數分鐘
真像「答案」這首詩哩
----------------------------------

羅青
答案

天上的星星
為何像人群一般的擁擠

地上的人們
為何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
----------------------
蔡琴.萬芳聯手翻唱
齊豫的"答案", 給了這首歌新的面貌...

--------------------
齊豫 答案(電影:歡顔)

觀測士

觀測士
是德亮寫得不錯的一首詩
在不少詩選中可見它的身影

我一直忘不了的
是高中時代在沙穗辦的
暴風雨詩刊中讀到
德亮寫的「男子月經」一詩
詩題新鮮讓人想知道他寫些什麼
原來寫的是他到台北求學在外租屋時
每月在省吃儉用求生之際
還得應付
苦惱大失血的房屋租金
-----------

德亮部落格
http://blog.yam.com/teliang
觀測士

我們開始
與遠山交談
在晚間
草都必須熬夜的風向裡
我們把視線轉向
無懈可擊的天空
以臥姿進入黑暗

觀測遠方的燈火
我們瞭望的姿勢
也是在瞻望歲月嗎?
行經剪裁過的鄉愁
在異鄉的天空發表
已逐漸成為
我們執勤時
閱讀的文字

方向修正
射界在我們的凝視中
無限展開
忍痛著被夜暗擊傷的
我們赤裸的眼
守候便如傾跌的月光
自我們佩掛階級的肩上
重重踏過

用右手扣住扳機
我們的左手緊緊抓住
家鄉帶來的護身符
在青蛙淒厲的叫喊裡
用恐懼殺死
我們所有的慾念

而無盡的霧呵
正如可怕的流言
不斷的
以冷冷的姿勢
腐蝕我們新癒的
意志

1975/2中外文學

星期日, 7月 06, 2008

慢到終點到不了你

七月號大海洋詩刊
有一首李進文的詩 -- 詩人:

「你拍拍世界的肩膀鼓勵它
它沒能幫上你什麼忙
你放慢,慢到終點到不了你」

現代詩人在
現實的匆忙慌亂迷途中
依然嚮往著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
●讓我們看雲去
作詞:鐘麗莉 作曲:黃大城
主唱 陳明韶

女孩 
為什麼哭泣
難道心中
藏著不如意

女孩 
為什麼嘆息
莫非心裡 
躲著憂鬱

年紀輕輕 
不該輕嘆息
快樂年齡 
不好輕哭泣

拋開憂鬱 
忘掉那不如意
走出戶外 
讓我們看雲去

http://blog.xuite.net/irishomail/song/6833425

星期六, 7月 05, 2008

夜過赤壁

吳德亮
夜過赤壁

我們夜過赤壁
兩岸的燈火忽明忽滅
在客輪繼續行進中
台北仍是今晚
最清晰且唯一的思念

全文→http://blog.yam.com/teliang/article/6191828

蟾蜍

伸手取出內臟

一排蟾蜍面向陽光

選擇瀝青路面

作為墳場

不甘心的

等待死亡來臨



車輪輾過

皮鞋踩過

被萬物摒棄的蟾蜍

只有躺在瀝青的路面

才能真實的

感覺陽光的溫暖吧?



曬乾我

曬乾我

蟾蜍張開四肢

向天空哀叫

血一滴一滴流下來

在地上畫出

無可奈何的圖案

想說些什麼?



把內臟取出後躺下

一排蟾蜍

在陽下成為標示

永遠保持死去姿勢

這樣不甘心死去的姿勢



1976/1主流詩刊

詩想起

台灣台灣
又白又嫩的豆腐

他們來了
他們說
「祖國寶島」
「民族骨肉」
「兩岸一家人」
「我終於回家了」

台灣台灣
來一碗炎夏冰豆花
不用咀嚼
直接吞下去
------------------------------------

●我毋是中華民族〈by 陳秋白〉

  假使,我若因為使用漢語的關係,著講家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按呢,我的查某祖若知,一定誠悲傷。

  其實,毋免講到我的查某祖,假使我的後生、查某子,若對我講?因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按呢我一定會真自責,自責家己對不起序大人,對不起這塊土地,對不起查某祖。

  我毋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這毋免驚人知。我兜無祖譜,關係我的漢人祖先佗位來,我知影的,單是台南馬沙溝這?所在。我臆我的漢人祖先是施琅的兵仔,也馬沙溝是施琅來台灣落船的所在。馬沙溝,MA-SAKAU是平埔族的話「漁港」的意思,抑是咧講施琅的馬匹佇沙溝內翻沙拍滾,這對我來講無任何的意義。

  我毋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這毋是啥見笑代,我的祖先有可能是一?學會曉講漢語的馬沙溝平埔查甫人,伊早當時因為自悲,替家己號一?漢人的姓,佇墓牌頂編家己是「穎川」陳氏的後代。

  我毋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這無必要爭論,準講我的祖先真是施琅的兵仔,彼已經是三百幾年前的代誌。三百幾年前我的漢人祖先雙跤夾一粒囊葩到台灣,我的查某祖死了後無墓牌,無名無姓。我的查某祖伊無須要名佮姓,因為伊的後代陳秋白佇這塊土地繼續湠伊的靈魂佮精神。

詩想起

老友林文義曾說:
文學最可貴處在於能透過紙筆和自己進行對話。我到現在還是個電腦白癡,雖然電腦非常方便,但我不願意接觸,至今還是覺得能以紙筆寫作是最大的恩寵,是件很愉快的事。我覺得現在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人心卻沒有跟著進步,有時候我會很擔心,未來的世界會愈來愈冰冷,愈來愈沒有溫暖。
-------------------------------
「雖然科技日新月異
但人心卻沒有跟著進步」
有時候我會很擔心
未來的世界會愈來愈冰冷
愈來愈沒有溫暖」
這些話有些奇怪
猶如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我絕不相信
古時候的人比現代人善良
反而是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
幹壞事的人容易被發現而臭傳天下
想暗幹壞事的風險比古時候大百倍
除非無所謂做個無面無皮的人
因此現代人在表面上
有可能比暗藏威權性格的古人還善良些
我們可姑且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但現代人更應相信完善制度
人間才有公平正義可言
抽象模糊的仁義道德
經常被金光黨綁架誤用!

星期五, 7月 04, 2008

客家情歌中的奇特婦女形象-- 離經叛道,敢愛敢恨

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e
/big5/network/paper/paper78/05_11.html

●客家情歌中的婦女形象
-- 離經叛道,敢愛敢恨
【文/鄭淑方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在客家山歌中較突出而為人所注意者,
是另一種迥異於傳統客家婦女的形象:
  離經判道,敢愛敢恨

  客家情歌中,有著追求純真愛情的山歌,表現了客家婦女對愛情堅貞執著,也存在著婦女追求不為社會所容許的情感的情歌,如以下這一首:

南風唔當北風涼,親夫唔當夜來郎,
夜來郎子有話講,親夫一覺到天光。

歌中描述的顯然是婚外情的女子與夜來郎有說不完的情話,而和自己的丈夫卻無話可談。

  再看福建永定縣流傳著一首《偷情歌》,可以說是客家男女離經判道的情感生活的真實寫照。

兩人牽手入屋下,望路唔到沿壁摸;
嚇生嚇死心肝跳,心肝跳出手來拿。
兩人牽手來入間,細言輕語講郎聽;
上棚下棚有人睡,被人曉得收命根。
一條交椅兩人倚,綾羅帳內繡花被;
双手打開綾羅帳,阿哥愛睡先脫衣。
阿哥愛睡先脫衣,妹做席子郎做被;
妹做席子先睡倒,郎做繡球滾上身。
心肝老妹心肝妻,多惜老妹好情意;
今夜同你睡一練,三日唔食肚唔飢。

  而這種離經判道的愛情,身歷其中的男女雙方固知為社會所不允,但他們卻義無反顧,敢愛敢恨,對未來可能加諸於他們身上的懲罰毫不忌憚,可說是對封建社會所設下的禮教藩籬,極具反抗精神的一種表現,試看下面幾首山歌:

兩人相好唔分開,唔怕爺來唔怕哀,
唔怕家法咁嚴厲,總愛同郎做一堆。
話過愛纞就愛纞,唔怕叔公在面前,
十二張刀架上頸,血水淋身也愛纞。
哥莫怕來哥莫愁,哥系送官妹出頭,
只有殺人犯死罪,哪有纞妹會殺頭?
唔怕死來唔怕生,唔怕血水流腳踭,
唔怕頭顱跌落地,兩人來往就要行。
雞蛋打破就見黃,打起官司妹上堂,
雙腳飛到大堂上,殺了丈夫留情郎。
生愛連來死愛連,唔怕官司在眼前,
殺頭好比風吹帽,坐監好比逛花園。

  這些鏗鏘而果決的言語,在衛道之士看來,簡直是為天理所不容,但這未嘗不是客家婦女在追求愛情時另一種「執著」的表現。
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e
/big5/network/paper/paper78/05_11.html

一場關心客家的盛會

2008客家青年論壇
一場關心客家的盛會
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e
/big5/network/paper/paper78/05_02.html

【文/王別丘(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學生會主辦之「2008客家青年論壇」,一場在端午節前夕的客家盛會,沒有耗費大筆經費、沒有特別強烈動員、沒有特別邀請客家籍大官大老,卻能有這麼多關心客家的前輩、朋友與會參加,著實讓主辦這場活動的我們感到無比的興奮、感動與鼓舞。從幼稚園小朋友、國中青少年、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老師教授到各行各業關心客家的先進、朋友,都參與了這場關心客家的盛會,雖然這個活動主要參加對象還是以客家年輕人為主,但是在沒有鎂光燈關注之下,還有一些關心客家的前輩願意參與討論,專心的、耐心的聆聽年輕人對於客家事務的看法,真的也感動了我們這些年輕人,我們知道您們是真正的關心客家,是真正希望客家事務的發展進行不要出現斷層而順利永續發展。在大家不斷質疑客家年輕人在哪裡?為什麼客家年輕人不參加客家活動?為什麼客家年輕人漠視客家事務?這場2008客家青年論壇也讓不少隱形在各個領域發展的客家年輕人站出來,其實客家年輕人也是關心客家的。

   第一場客家青年學術論壇的進行,主要是以從事客家研究的一些博士生針對客家研究的心路歷程以及客家研究的未來發展做分享與討論,該場次最受關注的無非是唯一的女生--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班研究生王雯君,她是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第一個畢業生,這是她的第二個碩士學位,在這段客家研究的過程她語帶幽默卻又感性地道出她的心路歷程:「五年前我只是個平凡的高中老師,一小塊客家學院新成立的新聞激起我的好奇心,客家兩字與我的關聯,除了是自我『默默』的族群認同,就是一連串別人賦予我自己都無法理解的客家『刻板印象』,當時喜好挑戰又多變化生活的我,從努力應試到順利錄取,來得令我詫異,卻著實興奮不已。在許多因素考量下,匆匆將高中的教書工作留職停薪兩年,雖然為我人生開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但是創業維艱,步步為營,如履薄冰,內心的掙扎與矛盾總在我學業挫折時出現:『我何苦?』的牢騷,接著是一堆別人的提問,朋友:『這麼愛唸書啊?何不找個博士來唸?唸什麼客家?那是被炒出來的!』同事:『即便學成,你還是碩士,你要知道學校並不會給你加薪。』親戚:『女孩子不用念這麼多書,你是想把男人嚇跑啊?趕快結婚比較實在!』我到底為了什麼又念個當時許多人不以為意的客家學院,我說是『興趣』,你相信嗎?」(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引言稿,王雯君〈與客結緣 歡喜做客〉)。除此之外,楊國鑫、林育建、廖經庭、張正田、戴正倫也在這個場次分享了客家研究的相關看法(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引言稿)。

   第一場次的客家青年學術論壇結束之前,主持人林育建也特別讓現場與會來賓進行互動討論,討論當中最被關注的有來自馬來西亞,目前正在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就讀的黃同學提出:「客家研究在台灣興起,從事客家研究的學者不斷的從研究中建構客家、強調客家,台灣客家政治相關發展也是這樣。但是客家這樣發展下去,是不是會造成一種侷限…」。另外,一位關心客家語言發展的前輩張先生提出:「剛剛在你們的談話當中,大部分都沒有使用客家話,做客家研究應該要講客家話才有意思…」。這段話透露了前輩對於客語流失的擔心,或許也讓一些對於客家抱持熱忱但客語不流利的年輕人有些不知如何是好。會後的晚餐時間我有特別去向這位前輩寒喧致意,也用不怎麼流利的客家話跟他談論些客語相關議題。他向我分享:「他是客家人,出生成長在屏東閩南庄,三年前他都還不會說客家…」。這位前輩也是這幾年才把客家話學成,光憑這點,在客語的使用學習上,真的相當值得我們效法。

   第二場客家青年社團經營論壇的進行,主要是幾位曾經或者正在經營客家社團的年輕朋友,談論分享社團經營的經驗與困境等。這個場次的兩位女性,前師大客家社社長林映汝以及前台大客家社社長賴佩暄,都以相當豐富的活動照片說明客家社團的經驗,林映汝更指出:「師大客家社在2007年已經宣佈休社,我想,無法經營下去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曾經身為負責人的我無疑要負很大的責任。其次,在客觀環境方面,隨著網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再需要透過面對面的談話,或者共同去完成一件事來達成。因此,相對於社團,這種有固定的聚會時間,或者參與的成員在某種程度上都要擔負一些責任的活動方式,就無法再吸引更多人加入。最後,我認為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原因是,當前的客家論述已經不再具有讓人感動的力量。特別是當年客家運動的訴求,已經一一獲得實現後,20年前客家運動的話語(discourse),依然在20年後指導著客委會的政策和籠罩著客家社團。因此,儘管多元文化的價值已經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同,但是客家運動卻失去了更正面和積極的能量。於是,不管是大學客家社團或是社會上客家相關社團,我們都看不到年輕人的參與。最後,很多活動只能用高額的比賽獎金或免費的客家美食來引起注目,甚至,祭出這些優渥的待遇後,仍不見應有的成效。」(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引言稿,林映汝〈回首來時路 我與師大客家社〉)。

  台灣客家網路群組發起人劉介修的發言一開始就引起全場歡笑,他說:「我現在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台上黑髮的年輕人在向台下一些白髮的前輩先進回首來時路,整個感覺很奇怪…」,他更指出當代客家運動的三個迷思:「第一個迷思,即是認為當前客家運動的要務在於增加客家公部門資源與預算。第二個迷思,即是藍綠對決的資源加碼競賽,建構起來的客家運動內部力量的簡化對立。雖然客家運動高度的政治侍從,不過我們卻也常常聽到許多朋友高喊『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這正是第三個迷思。我認為這三個迷思,正是阻礙當代台灣客家運動的主要結構。當代台灣客家運動,亟需突破性的視野,重新追尋更為進步的視野與行動。客家運動作為一種以族群認同為動員的社會運動,所面對的對手不僅僅只是『文化的消逝』,更重要的是正面迎向在這背後更為根本的社會變遷的力量,也唯有如此,當代客家運動才能重新擦亮雙眼,重新找到進步的力量。」(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引言稿,劉介修〈客家公民世代的追尋〉)。

  這個場次進行到最後,主持人葉日嘉在開放討論互動的時間裡,特別強調:「年輕的與年長的舉手發言,年輕的優先,男的跟女的舉手發言,女的優先。『客家』是個極為家父長式的權力社會,年輕人必須對此有足夠的反省與改變,因此我立下了這個規矩,希望能為日後的客家會議創個例子。但是,對於後生而言,如果有機會给你,你卻不發言,就不要怨嘆沒有發言的機會。這點我覺得是後生們要積極學習的。」(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會後花絮,葉日嘉〈演一場世代間衝突的對話〉)。除此之外,本場次也因為曾任行政院客委會青年高峰會大學客家社團北區負責人林志學以及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社系系學會會長黃明賢的與談討論分享,而更加充實豐富。

   第三場客家青年的發展與前瞻的進行,主要是幾位正在從事客家正相關工作的年輕人談論分享一些工作心得。其中的例外是一位大學時代曾參加台大客家社的工程師王品凡,但是他的談話亦引起客家年輕人的共鳴,他指出:「誰是客家人,什麼是客家文化;我是客家人,你從你身邊看到的客家人,就代表著客家文化。如果你硬要這樣清楚的定義什麼是客家文化,那大可不必了。如果這樣說來,身為客家青年的一份子,你是不是該以自己為榜樣,讓別人對『客家』另眼相看呢?所以客家青年要做好自己,不管你是在各行各業,發展專才去影響更多的客家年輕人。」(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引言稿,王品凡〈客家青年的發展與未來〉)。

  正在桃園縣文化局負責桃園縣客家文化館事務的劉岳峰亦指出:「鑑於目前全省各地的客家文化園區,皆缺乏對於文學及音樂系統性的收藏及保存,因而,本館在構思定位時,即設定本館為『全球華人客家影音中心』,整個園區將結合文化保存、展示、教育、休閒娛樂等多功能用途,以客家文學與客家音樂作為本館發展主軸,成為『唯一完善保存客家文學與音樂的綠洲』,打造全球華人地區客家影像、音樂的重鎮。我們期許客家文化館不僅是本縣客家文化推廣展示場域,更是桃園縣『客家文化生活體驗園區』的重要入口。這個連結客家文化館展演空間、地方創意產業與三坑、大平、清水坑等客家文化觀光資源所建構『客家文化生活體驗園區』的思維,目的是讓到訪民眾親身體驗『參與式博物館』的新模式,深刻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引言稿,劉岳峰〈客家青年的發展與前瞻〉)。

  獲得2008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老樹新枝》及最佳客語歌手提名的劉榮昌指出:「我不想只侷限在客家這個範圍裏面,我們應該把視野放大,只要我們在自己的領域努力認真去做,在那個領域做得夠出色,然後不要忘記自己的客家身分而且適時的強調自己是客家人,這樣別人自然會發現客家、認同客家…」。

  我身為這個場次的主持人,亦分享了自己誤闖客家學院的心路歷程:「在進入客家學院讀研究所之前,不斷地被親朋好友問到:『讀那個要幹麻?在客家學院能學什麼?以後可以做什麼樣的工作?…』一堆類似的問題,一直困擾我到現在。我知道大家其實對於我進入客家學院可以學到什麼沒有興趣,問題的重點是從客家學院出來以後的出路。而且他們其實也不是想解開心中的疑問,他們心裡早就認定讀這個未來出路各方面會有問題,他們只是想知道我為什麼要讀這個似乎沒有什麼前景的學院。除此之外,客家學院的成立一直不斷地被質疑、批判著。為什麼要成立客家學院?客家相關系所難道不能設立在文學院或者人文社會學院底下?到底什麼是客家學?一大堆的為什麼纏著客家學院的學生,一大堆的問號圍繞著客家學院。當我們無法斬釘截鐵、明確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大家對客家學院存在的疑問又更大了,對於客家學院發展的疑慮又更深了。在客家學院圍牆的外面,有很多客家社團、客家青年相關活動等等值得我們去參與學習,否則所有的客家社團、所有的客家活動,客家學院的同學都缺席不參加,難道只躲在客家學院的圍牆底下作自己所謂的客家研究就是我們來到客家學院的企圖與目標嗎?讓高牆倒下吧!其實透過學院的學術訓練,加上親自走進客家社會參與體驗其中的一切,跟學院圍牆外面有一定的互動、衝擊、共鳴、交集,客家學院才能真正被看見,我們所做的客家研究才能真正被了解。」(詳見2008客家青年論壇引言稿,王別丘〈在客家學院的圍牆底下〉)。除此之外,本場次也因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宋文明以及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服務的徐國峰的與談分享討論,而更加充實豐富。

   當「客家年輕人跑去哪裡了?」類似的質疑聲不斷的時候,其實我很想反問:「你有在墾丁春天吶喊活動看到多少中老年人?你有在跨年到數晚會看到多少先進前輩?除了年輕人,你有在圖書館、K書中心、籃球場、棒球場、演唱會等等的場合看見多少其他世代的朋友?」沒錯!現在的年輕人幾乎不會再特別去強調自己的族群身分,對於客家的熱愛也不比年長的前輩,但是這不表示客家青年不想理會客家,或許客家年輕人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在關心客家。這一場2008客家青年論壇,不少年輕的客家朋友站出來了,用我們的方式關心客家,衷心希望這只是開始而且永遠不會結束。

2008客家青年論壇相關資料詳見學生會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ncuhakkacolleage

詩想起

歌詞界紅人方文山
本質上用濃濃的詩語言擄獲人心
本曲作詞者李格弟即是夏宇
洋溢著她寫詩的原本風格
令人驚異的是
李泰祥 唱得真好
像吾老友韓正皓
唱起他自己寫的歌
比真正的歌星唱得還好
也許自己寫的作品
自己最暸解其中的感情
也最能唱出其中的情愫吧
-----------------------------------------

告別 - 李泰祥 . 唐曉詩




詞:李格弟 曲:李泰祥

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
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的睡去
淚流到夢裡 醒了不再想起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你的歸你 我的歸我

請聽我說 請靠著我
請不要畏懼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各自曲折(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 往後的歸往後


---------------------------------

陳明韶 - 風告诉我


包美聖-看我聽我

寫詩

蔡秀菊
台灣現代詩的未來發展

或許有人認為,台灣已經很民主了,寫詩何必再強調反抗。全球化、資訊化、後現代、後殖民、後解嚴琅琅上口,寫詩開始遊樂化、輕薄化、柔軟化,我不禁有所疑惑,將來會有什麼口號或主義取代post(後)這個字根?是否會出現如同音樂史分期:巴洛克、古典時期、浪漫早期、浪漫中期、浪漫晚期、現代音樂等,而開始區分後現代早期、後現代中期、後現代晚期,主要的分水嶺在哪哩?什麼時候人類又會邁入另一個新里程?當人類科技對抗全球暖化走到山窮水盡,地球突然從間冰期進入冰河期,自然資源嚴重匱乏,地球上的物種發生劇烈變化,地球氣候變遷加速物種滅絕,同時也讓物種演化速度變快……,以上所述,台灣現代詩能關懷的面向何其多。自我認同、生態危機、貧富不均、弱勢族群、跨國經濟、獨裁專政、人權迫害等等,不勝枚舉,詩人怎會缺乏創作素材呢?

母語尋根創作歌手

本屆金曲獎入圍者中有幾位值得注意的新面孔,像是48歲才首度當「新人」的客語創作歌手羅思容;還有從流行音樂回歸母語創作,入圍原住民歌手等3項大獎的泰雅族歌手依拜維吉,各有特色,得獎與否都已受到肯定。

48歲才入圍金曲新人獎,羅思容坦言:「連我女兒聽到這消息都哈哈大笑!」事實上她的首張專輯「每日」已先獲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10大專輯肯定。

羅思容是苗栗客家人,42歲才真正投入音樂,為了幫父親整理詩文集,她開始用母語朗誦,將詩做成歌於去年推出。她說,不在乎外界如何看待她這樣的「高齡新人」,「只希望作品能回應生命中的感動。」

依拜維吉過去曾以黃慧文之名和熊天平合唱過「野心」,也曾幫李玟、許茹芸、王心凌等歌手寫過歌,這次她回歸母語原創,首次與老公合作曹登昌推出同名專輯,就入圍最佳原住民語歌手、原住民語專輯大獎,老公同時入圍最佳專輯製作人,這是最令她開心之處。

依拜維吉歌聲唯美,得到許多電台DJ大力推薦播放,她最希望將傳統古調與現代曲風結合,讓年輕人也能接受。記者陳慧玲/專題報導
-------------------------
第一次出客語歌曲專輯"每日",就入圍第19屆金曲獎,最具 潛力新人獎,之所以拿起吉他彈唱,是幫父親羅浪整理詩文集,當中呈現的客家人文,觸動 了她心裡最底層的記憶,於是開始將詩文、結合音樂,創作出一首首,歌頌自然、母親、與 鄉土的歌曲。

客語創作歌手羅思容



羅思容 每日

---------------------------------
原住民創作歌手依拜維吉

星期二, 7月 01, 2008

非馬每月一詩2008.7

非馬
小藍企鵝
——澳洲遊記之二
http://home.comcast.net/~wmarr9/weekb5.htm

為自由狂歡
一整天牠們又在免費的海上大酒吧裡
流連忘返
終于喝得酩酊大醉
一個接一個
摸黑上岸

渾然不覺我們窺伺的眼睛
牠們在沙灘上列隊操練
左__右_ 左____ 右
努力把踉蹌的腳步
化為優雅的波浪動作
在抵達家門之前

20世紀20年代便落戶于澳洲的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上的企鵝﹐是世界上17种企鵝當中体積最小的﹐身高只有33公分﹐体重約1公斤﹐羽毛灰藍色﹐被人們稱為“小藍企鵝” (Little Blue Penguin)或“神仙企鵝” (Fairy Penguin)。
在菲利普島自然公園沙灘上看這些神秘的小藍企鵝天黑時從海上飽食回岸的景觀﹐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經驗。為了避免企鵝受到相機閃光燈的傷害﹐遊客一旦踏出遊客中心﹐一律禁止使用相機與攝錄機。面對可愛的小企鵝成群結隊回巢的奇景﹐觀眾只能把這一幕烙印在記憶的深處。


William Marr

BLUE PENGUIN REVELRY
-- Phillip Island, Australia

exultant over their freedom
they have again spent all day in the Ocean Bar
celebrating and drinking
now pop ashore
one by one

oblivious to all furtive eyes in the dark
they form a line on the beach
and do their routine exercises
left.....right...left...........right
trying strenuously to turn their unsteady steps
into graceful movements of the waves
before they reach home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