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31, 2007

詩想起 / Who am l ?

頃接掌門詩刋
其中有大量的母語創作
令人嗅到
台灣母語創作將風起雲湧

目前巳有詩人
黃勁連主編的海翁台語文學
內容完全是用河洛語書寫
笠詩刋也長期刋登台灣母語詩創作
林佛兒主編的塩份地帶文學
每期配合詩人李勤岸選刊母語詩多首
我與林沈默也曾在自由時報
奇蹟似的將近一年的專欄母語書寫
可預見未來母語創作的發表園地
將越來越寬廣

加以教育部巳著手主導
母語書寫文字的整合標準化
往後在學習推廣運用上將更為流暢
沒有人再能以
母語有音無字來冷眼旁觀
台灣各族群都必須携手再學習
對母語書寫文字的冷嘲熱諷者
很快將發現此乃大勢所趨

當此強大台灣母語創作環境來臨
必能迅速扭轉詩壇
認為母語創作不如華語創作的錯誤印象
並改變台灣各種詩選淪為華語詩選的不當

更深一層的意義則是
詩人陳秋白在掌門詩刋
母語的思索一文中一針見血指出:
But without you ,who am l?
並懇切指出
當前台灣母語文學創作的弱勢根源
來自文學書寫者本身
對母語的棄置以及欠缺探尋的勇氣

﹝這句話說中我多年的心事,十餘年前客藉作家吳錦發,編一本客家雜誌向我邀客家詩,但經多日書寫後,我放棄了,甚至認為客語書寫不可行,然而經過多年用心探尋之後,如今巳能書寫自如。﹞

星期三, 5月 30, 2007

王丹 / 向台灣詩壇推薦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也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對於1989年以後的中國詩歌愛好者來說,這是最廣為傳誦的詩句。在那個政治氣氛肅殺,社會環境壓抑的時代,這首詩讓一個民族的心靈可以得到一些自由與純淨,它成了我們的「心靈聖經」。

多年以前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所長嚴家其先生紐約的家裡聊天,跟他提到這首詩並當場背誦出來。對詩歌一向沒有什麼深入了解的學者嚴家其竟激動得淚光閃爍,擊節讚歎,在室內為之徘徊,不能自已。這首詩激盪人心的力量於此可見一斑。

它的作者,就是海子。我心目中當代中國詩歌的最高成就者。

不要說台灣,就是在中國,今天,還有多少人記得海子呢?那些悲壯的,那些理想主義的,那些在玫瑰色中綻放出鮮血的詩句,都彷彿隨著時間慢慢從記憶的枝頭飄落,然而,做為倖存者,我們的使命就是見證過去,不是嗎?

海子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用語言詮釋了什麼是人類的純真。在他的筆下,人類群體對童年的記憶,經由一些樸實的呼喚,瞬間充溢了讀者的想像空間,從蠻荒世界的亙古空寂到回歸自然的安寧平和,都一一展示出來。當人類愈來愈走向成年,多少純真已悄然逝去,我們有了愈來愈多複雜的理論體系,愈來愈世故的思維認知,和愈來愈挑剔的物質追求;但是我們的內心,卻愈來愈不安定,正是因為如此,海子的詩才突顯出它的價值,因為在他的文字中,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一些外界環境從我們身上積壓出去的東西,在默念他的詩的過程中,這些似乎已經逝去的東西一點一滴地回來。

在1989年中國發生那場驚天地、動鬼神的學生運動之前兩個月,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現在回想起來,那真的像是以生命奉獻出的預言,海子以自己的臥軌宣告了中國一個理想主義高標的時代的結束。

這樣一個詩人,這樣偉大的作品,台灣的詩壇不應當不知道,不應當不重視。

台灣客家女性創作連誼會客家作品

http://youth.ihakka.net/blog/index.php?
op=ViewArticle&articleId=1776&blogId=428
台灣客家女性創作連誼會客家作品

「生日快樂」
------慧真

相識到今
第十四擺生日
後生个
恩兩儕
已經
行入中年
人講:細妹仔四十
一蕊花
剉忒恁多恁多个刺
又笑又噭
時間係盡耐个線
一只一只,佬佢串做
靚靚个帕鍊
戴等亦好
收起來亦好
人生个等路(禮物)
心肝仔
汝知我知
-----------------------------
心焦
2007/01/03 王春秋

印像當深
爸爸過身仔前一年
睡到眠床仔爸爸
緊呻仔佢 (緊呻…一直呻吟)
大姊拿佛經仔錄音帶
放分爸爸聽
幾日仔以後
爸爸講:
莫放阿…
聽到心慶焦ㄛ…
介養時聽毋識 (介養時…那時候)
一下仔捱
輒輒用國語講:
心情不好、心情低落、失落…
寂寞、落寞、焦慮、害怕…
也會用河洛話講:
鬱卒
捱想
會係這兜作慶溶溶共下(作慶…全部)
仔心情
就安到
心焦
係無?
------------------------------
阿妹介幸福

阿妹介幸福,無係細賴人也毋係客家分佢介,係細妹人自家爭取來介。

傳統上女人從小被教養勤快順從,好名聲讓人探聽,自然「賣」(嫁)得好人家,落得童養媳的命運,試問:這對女人公平嗎?在日常語彙中,充滿父權中心的意涵,一代一代讓女人也成為維護父權的執行者。至於受教育,男人的機會不是佔盡家族的資源嗎?女人擔任教師多,那真是祖先有卓越見識,讓女人也受教育,當然女人認真本事大,才能擁有知識與力量………女人的幸福是靠自己追求的。

……其實男人的覺醒是很必要的,我們表示尊重,也感到很高興。然而,不能縱橫大局來看,單就片面論述就斷說女人比男人幸福,而且舉例不能說服我們,女人可是不以為然的喔!

希望男人趕快找到自己的幸福!

星期二, 5月 29, 2007

閩南語常用字出爐

教育部研議長達三年多的台灣閩南語推薦常用三百字詞正式上網公布(www.edu.tw),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說,未來將結合國教司修訂鄉土語課程綱要等,作為中小學生課程學習依據,下個階段目標則是進一步公布台灣閩南語常用一千五百字詞。

尊重原意 沿用古漢字

教育部解釋,「本字」指的是漢字原本用字,如山、水、天等,有些本字則是儘管用字在現代中文的語義可能已有轉變,但還是直接用沿用已久的古漢字,如:「箸」是筷子、「行」是走、「走」是跑、「青盲」是失明等。

「訓用字」則是借用的中文字,如「穿」衫、「無」、「瘦」、「戇」(笨、傻)、「會」等;而「借用字」,指的是發音接近的用語,例如「佳哉」是指幸虧,「磅空」是指山洞,以及「膨」風指吹牛等。

陳雪玉說,還有一種是音字系統閩南語用字,如用「跤」指腳,「吼」指哭,「誠」指很,「濟」是多,「毋」指不等。

掌門詩學季刊增闢母語創作專欄

寧貴兄 您好

茲已於今日寄出掌門詩學季刊第四十六期與您,
諒可於近日接獲,
並盼賜教。

另,掌門詩學季刊自本期起增闢母語創作專欄,
為壯盛屬於自己土地的母語書寫文學,
懇請寧貴兄能賜客語書寫詩稿於掌門詩學季刊第四十七期,
不勝感謝。

陳秋白 敬邀
掌門詩學社

詩想起

詩人莫渝說
政壇朝野輪替易
詩壇朝野輪替難

其實不管政壇詩壇任何壇
都陷入既得利益共患結構
的人性迷宮中

傲劍江湖--江湖笑--原來英雄是孤獨

星期一, 5月 28, 2007

寫一首客家詩

http://youth.ihakka.net/blog/index.php?op
=ViewArticle&articleId=1316&blogId=428
台灣客家女性創作連誼會



寫一首客家詩

一想到愛來寫一首客家詩

額頭就結結 目珠睜睜

歸個人就變硬尸硬尸坐等

變面變心愛來做一個真正仔客家人

客家心

客家情

全打結

透氣就變得像係偷來野

客話

客家字

客家心

客家情

適身體肚滾起來

心肝胃腸內卜五臟煮都綿綿

忽然間

客家兩個字幻化做塚埔頂

反生个一頭高高大大个本浪子樹

唱著客家山歌 喊我轉妹家

詩想起

悶熱的黃昏
淡水河畔聚集了
許多乘涼的人們

我站在河畔
涼風習習吹來
渾身暑氣慢慢消散
竟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從胸臆升起

當我們習慣
用更多的名
更多的利
去掠奪幸福的感覺之際

此刻讓人頓悟
幸福的感覺
與名和利
並無必然的關係

笨湖聊齋 / 祈天雨

笨湖聊齋 / 食色小說
http://www.wangbenhu.com.tw/
detail_article.aspx?mid=111#reply_start

九. 魚性別 八. 羊抓狂 七. 五十男

六. 紅眼睛 五. 乖孩子 四. 祈天雨

三. 三十哥 二. 麻醉果 一. 牛肉王


  苦旱,大地迸裂,萬物了無生氣,真是六月火燒埔!

  做田人面對休耕的農地,苦於無水灌溉,每天愁眉苦臉,眼看稻作時節已過了大半,今年的收成可能寡婦又死獨生囝 — 沒指望了。

  大地一缺水,做田人則無用武之地。

  日時,只是看天祈烏雲,越看心越煩。

  夜暝,只好將滿腹悶氣發洩在牽手的身上。

  做田人慣於勤做水田,兩腳踩在泥水裡,「噗哧!噗哧!」響著苦中作樂的節奏,這款大地生息之音,似乎也是人類於某種行為時所發出的快樂之誦!

  做田人於白天巡看田頭田尾,總是感慨著:
「天公地公三界公,請賜雨啊!有水田來踩作,才是救苦救難哩......」

  做田人於暝夜巡看牽手的頭尾,還是感慨著:
「自然出水....真好哩....如果日時的田地看樣暝時的田地....只要用心用力來踩作....噗哧....噗哧....自然水汪汪流....真爽勢....年初下種年尾得收成......」

  老天繼續亢旱,老婆卻繼續泛濫成災,二個月下來,老天繃緊著白臉,老婆則累成黃臉婆了。

  而最近,做田人勤跑村裡的西藥房,買的是專治腰背酸痛、四肢無力的強壯成藥,而且時常碰上同病相憐的做田朋友,樂得藥房的頭家學說電視廣告的賣點:
「熱天大亢旱,無田可作,但各位農友却更加辛苦,因為厝內的水田反而勤做不停,來來來....請服用強力的海狗丸!」

  這天,全村的做田人群集廟前設壇祈雨,事前,主事者就要求參加法會的村民,必須禁食葷腥、禁行房事三天三夜,以清心淨身的誠意來感動說服老天爺的賜雨。

  法會隆重舉行之後,天空真的飄來幾片烏雲,雖持續至日落黃昏,大地仍乾渴著。

  做田人好不容易熬過食無肉、睡也無肉的守戒期,今晚可要大開殺戒作樂一番!

  很悶熱的夜晚,但許多家的男女主人皆無心於戶外乘涼,圖想早早進房熱戰一場,有道心靜自然涼,而心赤更不怕天太熱且出猛汗呀!

  今晚,暝床震動約三級,比平常搖得厲害。

  做田人一面踩作一面祈求著:
  「牽手喲....出水呀....出水呀....」

  老婆很認真、很用力地想回饋一家之主,所以很聽話地回應著:
  「好....好呀....大水來汪汪流..........」

  而做田人似乎越來越亢奮,高潮迭起高呼著:
  「心誠則靈....噗哧....噗哧....樂水淹腳目....」

  老婆雖跟著興奮不已,但仍心存羞赧,急急勸著:
  「卡細聲....細聲....厝邊隔壁隆有聽到.......我會歹勢....歹勢.......」

  做田人已樂昏了頭,不堪老婆這席「愛吃假細膩」的推淫,全身乍起痙攣,激動萬分得言行一致著:
  「天門大開....急水淹田地....落下去呀....落下去....噗哧....噗哧....」

  此時,外頭爆喊四起,千軍萬馬驟至,迅速淹沒了人間樂記的禮讚!

  隔天,一清早,所有做田人傾巢而出,一畝畝的水田被做田人快樂地踩作著。

  大家雖隔著遠遠的田畦,可是仍樂此不疲大聲相互喊話著:
  「這遍大亢旱....不但急死人....也差一點累死人....大家日時在外頭祈雨....暝夜在厝內也得祈雨....」

  「嘻....哈....厝內只能祈小雨..........」

  「昨暝....阿義伊厝內所傳出祈雨聲....不但響動村里....也感動天公....所以天降樂水....」

  「噗哧....噗哧....這是做田人踩作的心聲.......」

  阿義藉色壯膽大聲喊出村民的祈願,而造福鄉里。

  阿義嫂羞色怯膽細聲道出婦人所執著的眾樂不如獨樂的想法,而笑談鄉里。

  苦旱逢甘雨,做田人差點樂死了!

第五屆臺灣客家文化夏令營

●第五屆臺灣客家文化夏令營●

一、活動宗旨:闡揚台灣客家文化,推動母語與鄉土教育,
增進客家文化知能,認知客家歷史與民俗文
化,創造健康和諧的現代社會。
二、指導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北縣政府
三、主辦單位: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四、協辦單位: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台北縣三峽鎮客家協
會、客家電視、寶島電台。
五、活動時間:96年7月28日至29日(兩天一夜)
六、活動地點: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
●台北縣三峽鎮隆恩路239號
七、報名資格:一般社會人士及青年學生。
八、報名費用:每人新台幣600元整。
九、招收人數:青年研習營80名、親子文化營60名(以報名先
後為順序,額滿為止)
十、 報名方式:
(一)親自報名:臺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電話:(02)22035124、22038405。
(二)通信報名: 網址 hakka_taiwan@yahoo.com.tw
傳真:(02)22051828。

星期日, 5月 27, 2007

詩想起

左腳
是天涯
右腳
是海角

雙腳
是無邊無際的
千山萬水


急急往前奔跑

匆匆後面追趕

時間的風,剎那
吹白了
黑髮

星期五, 5月 25, 2007

韓正皓彩神音樂工作室


韓正皓彩神音樂工作室
http://www.cmpmusic.com/



1/ 擁有國、台、客、英、日、俄、德、法、意、西、越、泰、緬....等
語別的聲音演員,您可以指定人選,或由我們來幫您安排演員。您
也可以先錄好話帶,再交給我們來作後製混音。
2/ 聲 音 轉 檔
 音樂、音效、旁白轉成您指定的平臺檔案格式 (.AIF 或 .WAV,11K,
22K,32K,44K,或48K。8bit,16bit,或 24bit。Mono 或 Stereo)或
是 CD AUDIO;即使是低階的 11K 8bit,也是層次分明、毫無雜訊。
3/ 創 意 音 效
我們採用先進的非線性電腦剪接與取樣機 ( SAMPLER )來工作,為您
提供一格不差的動畫音效。無論是環境聲響、電子魔音、角色模擬、
可愛卡通、科幻戰鬥、未來世界...等,均可媲美 Hollywood。
4/ 數 位 後 製
使用96軌、無磁帶電腦非線性數位錄音、剪接、混音,以及音量音頻
重整、雜訊消除、改變音高長度、加入各種音場特效....等技術,滿足
您對聲音的完美要求。
5/ 進 口 改 版
遊戲或教學軟體中文化,若碰到外語原文歌曲需要改為國語演唱,是
聲軌改版中手續較繁瑣的部份。從譯詞、採譜、編曲、配唱到混音,
再轉成您所需的檔案格式,我們都能為您服務。

●韓正皓,知名民歌手、作曲編曲家、音樂製作人;民歌時期,與台灣詩人如:羅門、蓉子、瘂弦、彭邦楨、楚戈、連水淼、陳寧貴------等熟識,並以他們的詩譜出風行當時,迄今仍令人懷念的詩歌。韓正皓亦曾錄製許多詩人親自朗讀詩作的聲音,如羊令野、彭邦楨巳逝世,但詩人的聲音將永留人間。韓正皓有意最近陸續推出這些作品,予愛詩的有心人珍藏。

誠摯邀請

Dear All:

誠摯邀請您來觀賞 秋香的 街頭藝人 表演

時間 : 5月26日 (星期六) 上午 9點 ~ 10點半
地點 : 國父紀念館 迴廊
編號 : A043 民曲傳統樂團

這次的表演 90分鐘 全為 客家傳統歌謠 (三大調. 小調) 獨唱/對唱/戲曲 與 演奏曲
敬請蒞臨指導 並給予鼓勵 謝謝

梁秋香 敬邀
Tel : 2725 2216
0932 215 617

詩想起

有心栽花花不發
無心插柳柳成蔭
是人生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是人生

在人生的每個轉角處
可能遇見驚奇

詩,亦然

星期四, 5月 24, 2007

林燿德 / 絲路



  旋



廣大無際的祭壇


許多

許多旋舞

許多旋舞的祭司

交錯

又交錯

耳語

又耳語

生命已無價碼

自然的意志在遊戲

風的巨柱

是惡夜惡夢的支維

頂天立地

顛撲不破

無明的恐怖

旋舞

又旋舞

■林燿德(LIN YAO TE),本名林耀德,1962年生於台北市城中區。原籍福建廈門,先祖僑居於緬甸仰光市;祖父林振成曾任台灣省府政務官暨行政院顧問,父親林瑞翰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林燿德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為文壇知名專業作家。1995年5月與陳璐茜女士結縭。1996年1月8日逝世。

砂漠中的絲路

地圖上的絲路

以及心底的絲路

到底那一條纔是

真正的

絲路



夏蠶吐絲

這般垂危單獨的一根線

劃過砂漠

劃過地圖

劃過心

以及人類的青春

羅門 / 麥堅利堡

麥堅利堡 鳥都不叫了 樹葉也怕動
凡是聲音都會使這裡的靜默受擊出血
空間與時間絕緣 時間逃離鐘錶
這裡比灰暗的天地線還少說話 永恆無聲
美麗的無音房 死者的花園 活人的風景區
神來過 敬仰來過 汽車與都市也都來過
而史密斯 威廉斯 你們是不來也不去了
靜止如取下擺心的表面 看不清歲月的臉
在日光的夜裡 星滅的晚上
你們的盲睛不分季節地睡著
睡醒了一個死不透的世界
睡熟了麥堅利堡綠得格外憂鬱的草場

星期三, 5月 23, 2007

黃恒秋 / 詩到用時方恨少

  天天想詩,月月覓詩,詩人追著地球跑。試圖在語言的欄杆裡,植入藝術的種籽,栽出美學的花朵。
  但,花花世界轉換何其之快,詩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中的一部份扮演,縱然不停地寫作、不停地網羅,能夠真正呈現出來的,充滿無奈、虛幻、貧乏、貪婪又怯弱的一些字眼及意涵,在作品中翻滾。
  令人不忍的是:詩在那裡?詩人要做什麼?以及這個時代的影子底下,我們將文學放在什麼樣的位置上!
  台灣,一個自由民主的島嶼,只要能張開嘴巴的都能高談闊論,或者歡喜大聲歌唱……詩人與他的詩淹沒在口水戰爭裡,顯得孤寂又無助。
  於是,又有一批勇敢的詩人高舉義旗,號召全民寫詩,做一個有心有情、敢愛敢恨的智者,畢竟他們代代相傳的精神,歷經了艱難與風險的打拼,現在台灣什麼都不缺,而只有「詩」,彷彿仍然很罕有、很稀少……

支持台灣文化創意!

魚腸劍譜不只是魚夫的部落格而已,更期許為台灣發聲發影,魚夫希望至少努力鼓舞咱台灣穩定向上的力量,於是致力於運用網路影音科技,全面推動媒體公民權,所有魚夫所經營的網路多媒體部落格,都經由cc授權,免費由讀者觀賞與下載,然而,個人力量有限,為了永續經營,魚夫邀請您一同來贊助文化創意產品,我會陸續推出更多優異但逐漸被外來文化擠壓的本土文化產品,懇請大家一起來支持,支持魚夫,支持台灣文化創意!

我們不接受任何捐款,只希望您鼓勵台灣文化工作者,可於上班時間,直接來電02 82271887-29蔡副總連絡。email yufuhome@gmail.com

范文芳客家作品

●看戲

工廠下 有人為著環境污染抗議圍堵

街路上 有人為著講我母語示威遊行

最安全 ke 人生 係

別人去擔風受險

Ngai 來享受佢兜爭來 ke 好處



電視肚 常常出現農家歡樂 ke 景光

書本中 時時寫到美麗無邊 ke 家鄉

最快樂 ke 人生 係

別人去做生做死

Ngai 來欣賞勞苦 ke 美觀



學者先生 為了台灣文化認真座談論

官員大人 為了中國文化煞猛寫標語

最穩當 ke 人生 係

別人去辦文化雜誌

Ngai 來編印發財書類



就像童時去廟坪

看戲

最生趣 ke 人生 係

別人在台上演出淒慘 ke 故事

Ngai 兜在台下食山楂糖

慢慢享受



●客家庄



生長於客家庄、任教於新竹師大的范文芳,

在<客家庄>一詩中則道出他對客家庄的心情:



頭擺頭擺 來台祖公好唱悲歌

伊講 台灣可比殺人山

講到輔娘 毋使想

講到賺錢 食屎難



頭過頭過 阿伯阿叔好唱山歌

伊唱 摘茶愛摘兩三皮

唱到阿妹 來相和

唱到日頭 毋落山



這下 阿貓阿狗都好唱歌

伊唱 車站枕頭加上客家本色

唱出 現代介孤寂

唱出 現代介繁華



下二擺 細賴細妹都好上班

伊講 台灣可比大矽谷

講到賺錢 比水多

講到人生 用搖頭


●范文芳從人文的角度來思考客家庄的變化,

經濟環境與地理環境的改變,也影響了

客家庄的人文,而有了變化。

從最初客家人來台墾拓至今,客家人

群居的聚落漸發展為具有客家文化色彩

的客家庄。隨著時間的更迭,以及客家人

與其他族群的融合,客家庄的生活環境漸漸

出現今時與昔日的不同。范文芳所寫的

<客家庄>可供我們靜心思索客家庄

的不同、改變與失落。

面對歷史

過去的蔣家,好像是台灣的皇室一樣,擁有權利、勢力,但隨著民進黨的崛起,去蔣化聲浪的高漲,與蔣家人一一離開人世,「蔣家」這個名詞所剩下的,不再有任何實際的意義,也許還背負著歷史的罪名;第四代的蔣家人,多半都在國外發展,對於台灣這個紛擾之地,不想過問,但蔣友柏卻在多年前回到了台灣,並在2004年創立橙果設計公司。

蔣友柏要蔣家在他手上再站起來,所以他把「蔣家」視為一個品牌,一個能讓他成功進入大陸市場的品牌,他明白若想要掌握亞洲趨勢,那進軍大陸就是必須的;而背負著「蔣家」標籤的他相信自己的背景,會讓橙果進攻大陸創造出不小的話題!據週刊報導,他是這樣說的:「蔣家再起,不會從政治起來,而是會讓大眾真正了解這是個品牌的厲害。品牌一定有做對做錯的時候,我要好好做好『我』,如果我做到了,人家就會給我機會坐下來談。」

而對於蔣家人在歷史上的作為,蔣友柏說到:「這些年來我慢慢在思考一些事。我們不能總是對以前的光榮無法忘記,無法接受批評,總要有人出來接受這些事情。」他成熟的說出這番話,不像別人選擇逃避,他選擇面對一切。

影音
http://news.yam.com/view/mkvideopage.php/20070523297222

星期二, 5月 22, 2007

台灣在網路世界的能見度不足

對於台灣在國際的詮釋權屢屢遭到中國搶走、打壓,魔戒翻譯者、開放式課程推動人朱學恆認為:「台灣自己也要負點責任!」以世界使用廣泛的維基百科為例,因為中國封鎖使用,台灣反而擁有優勢,可以搶先詮釋,結果政府不重視,反而另闢戰場,非常可惜。

朱學恆說,他一直主張「免費開放」是一項重要的武器,例如故宮博物院自己撰寫的考古資料、圖片、各朝代歷史,應該通通上網免費供人下載,因為免費,自然就容易廣泛流傳;「台灣大百科」全書也應該考慮藉此推廣。

他舉例,如果有個美國的高中歷史老師要找宋代資料,當然會先選擇免費的網站,使用幾次後,自然會相信、依賴網站的資訊,網站等於也取得宋代的詮釋權。如果網路上多一些台灣觀點資訊,國際對台灣的詮釋及認知也會更正確、真實。

文大新聞系助理教授莊伯仲也表示,台灣在全球資訊軟硬體界成就,獲得世界各國一致肯定,上網率也高,但卻未獲得應有對等地位,提到台灣,都是負面印象,包括垃圾郵件主要來源、電腦病毒多,台灣甚至被稱為駭客跳板。

莊伯仲認為,台灣上網人數雖多,但多數民眾是「只看不做」,上網目的為娛樂,像是上BBS、以MSN聊天、上網購物等,真正投入類似維基百科等網站資訊提供,藉以增加台灣在網路世界能見度的民眾,少之又少,顯示台灣資訊素養及國際參與度其實不足,尚待改進。

〔記者袁世忠、許敏溶/台北報導〕

詩想起 / 夜市

我在
急急切切叫賣聲匯成的喧鬧大河中
漂流著

此刻人與人的靈魂
不經意碰撞出忽明忽暗似曾相識火花
彷彿紛紛墜入河中淨身的星光

傾聽
急急切切叫賣聲中隱隱約約聽見誰被
出賣了

●老 伯 婆

老伯婆今年度好一百歲
同頭擺共樣
朝晨日頭一出來
佢就起床
端凳在大禾埕唇坐
看大人去上班
看細人去上學
者兜大大細細
全部係佢介子子孫孫

細莊介人
透早一下就走淨咧
佢就看燕子在屋簷下做巢
看蝠婆在頭那頂飛來飛去
看烏蠅停在唔知麼儕
跌落介圓糖頂巷
看憊了,佢就攝目珠
者下佢看到後生時節介自家
在大禾埕晒穀、打豆、做覆菜
一年又一年
頭那毛對烏晶變到灰白
嬌嫩介聲音也變到
同乾黃介樹葉落地介聲音咧

佢看到恁多
豁唔忒介過去
佢歡喜笑了

星期一, 5月 21, 2007

「文學的民族學思考與文學史建構」研討會

「文學的民族學思考與文學史建構」研討會
日期:2007年6月1日(五)
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台灣文學研究所
地點: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5樓「國際會議廳」
-------------------------------------------
歡迎一起思考族群定位與文學史的撰述
報名電話:(02)29393091轉50551 張文思小姐
-------------------------------------------

資料提供:HAKKA_TAIWAN

陳寧貴 / 戲

褪下社會小人物介身份地位
著起帝王戲服
佢介身影
一下間澎風起來囉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盡像天地間介一切
都跪落佇佢腳下

看戲介人毋使愐忒多
大家共下坐尖來
歡歡喜喜欣賞
這大鑼大鼓炒作下介鬧熱

看到裡尾
看戲介人同做戲介人
共下流目汁共下笑翻天
戲做束大家拍拍勢窟
趕遽轉去

這時節恁氣派介帝王
褪下蟠龍戲服
縮歸小人物介真身
天光日繼續為下一餐飯打拚

星期日, 5月 20, 2007

研討會該使用何種語言?

http://bloguide.ettoday.com/yis118/
textview.php?file=62487
研討會該使用何種語言

談到研討會該使用何種語言
這次去參加「李喬的文學與文化論述」研討會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第一天有一位論文發表者全程以閩南語發表
但是現場的參與者似乎都很習慣
也沒什麼太大的反應

第二天有一位論文發表者以客語打招呼
由於句數較多、時間較長
台下的參與者開始浮動也面面相覷
論文發表者在打完招呼後表示
由於自己是客家人
李喬老師是客家界有名的作家
所以先用客語問候各位
接著再用國語發表論文
我想可能是發表者看到台下參與者的反應了

但是兩種不同語言
卻產生如此大的反應
令我覺得有些難過
或許仍要加把勁推廣客語
讓更多人喜歡與親近客語

http://bloguide.ettoday.com/yis118/
textview.php?file=62487

朱邦復將文字轉化為動畫

朱邦復工作室出品
記承天寺夜遊


將小說情節的文字輸入電腦,就能輕鬆轉化成為動畫影像!這可不是天方夜譚,倉頡輸入法發明人、中文電腦先驅者朱邦復近年來隱居在澳門,但屢出奇招的他即將又有創舉。他表示,耗時三年多研發的全自動圖文系統已突破重要關卡,預計明年初可望量產問世,第一步可能推出「紅樓夢」或「蜀山劍俠」,屆時將引發下一波電腦動畫的新革命。

42歲發明倉頡輸入法,卻公開宣布放棄專利權,當年朱邦復特立獨行的作風跌破了不少專家眼鏡。自認「在理想中過日子」的他雖然和台灣資訊產業已逐漸疏離,但致力於中文電腦化的夢想卻從未放棄。他如今最大目標就是催生圖文系統誕生,使電腦了解中文,再將文字轉化為圖像。

朱邦復表示,圖文系統就是將小說文字輸入電腦,經過電腦資料庫及程式運作,就能自動完成一連串動畫影片的作品,未來隨著資料庫越漸完整,一個月就能完成一集二小時的動畫。目前他已和中國大陸官方談定合作,一旦量產發行全世界,一集作品預定賣一萬部,售價只要賣一美元,連仿冒都不怕!

詩人吳德亮找茶

喝茶有益健康,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近幾年「喝茶養生」的說法尤其甚囂塵上,即便最簡單不過的罐裝茶飲料,電視密集廣告也從不忘再三提醒。不過,假如要進一步連同行禮如儀的泡茶功夫也一併納入養生範圍,恐怕就會被嗤之以鼻了。但壺藝家好友長弓日前到我工作室品茶,卻著實顛覆了我原本的看法。

日據時期就在台北大稻埕開設茶行的「張仁記」世家,儘管傳承至第三代就因父執輩鬧分家而在六○年代悄悄劃下休止符,第四代的長弓卻在茶界以手拉的「台灣岩礦壺」闖出名號,據說手中還藏有不少珍貴的台灣老茶,讓我「覬覦」甚久。忽然主動提出要與我分享,自然讓我喜出望外。

果然電梯門一開,就看見長弓吃力地抱著數個大紙箱蹣跚進出,原來為了保持原味,老茶就貯藏在他手拉的陶燒茶倉內,從1950 年代的武夷種,到60年代的木柵鐵觀音、70年代的南港包種等,大大小小約莫十來個。逐一以不同的岩礦壺沖泡,熱騰騰的茶香頓時溢滿整個室內。因時間久遠而呈現褐黃深沈的茶湯,不時透過白色的瓷杯反射窗外的閃電,接連好幾天的春雨則在玻璃窗上浮漾著濕漉漉的流光,彷彿也感染了那一份濃稠的喉韻。

連續品飲了十來款老茶,從午後一直持續至深夜,親自執壺掌茶的長弓一一訴說茶品的來源與歷史,除了中場休息用餐外,長達十個小時的沖泡與交談,卻始終氣定神閒地煮水、熱壺、置茶、沖泡、奉茶,不動如山地正坐在矮凳上,不曾起立或變換姿勢。既無需一般常見的計時器,也不用傳統的沙漏,精準掌控每泡茶的浸置時間,水溫的拿捏也始終恰到好處。我曾數度悄悄按下計時器,發現每款沖泡所需的時間居然分秒不差,讓我大感驚奇。

原來長弓從童年就耳濡目染隨祖父學茶,嚴格的祖父除了教導茶葉的知識,也傳授提肛與運氣之法,不使蹲坐泡茶過久造成脊椎或肌肉傷害,更能藉由氣功調養身心。因此長弓在泡茶的同時,臀部也持續提肛的動作,依照提肛次數與氣息的運作,計算所需的沖泡時間。而水溫則藉由觀察蒸汽的上衝或飄散來分辨。

每天為生活打拼,下班後還要拼土、拉坯、燒窯至深夜的長弓,年近半百依然氣色紅潤、明眸皓齒;顯然泡茶養生也是每日重要的功課吧?我不禁暗自佩服了起來。


◎吳德亮,沈迷茶香而無法自拔的詩人藝術家;開過多次畫展,也出過詩集、散文、旅遊文學、報導文學等20多本書,只因近年寫出《台北找茶》、《台灣找茶》、《普洱找茶》等五本茶書造成狂銷,而被媒體定位為「茶葉達人」,很反諷、卻不免竊喜。

星期六, 5月 19, 2007

詩的信仰 / 莊柏林

詩的信仰
――獻給詩人葉笛


猜想他一息尚存      
多次夢寐形鎖骨立
隨時成追憶  
飄搖墜地
依然纏綿的時間
          

他曾經將故事比喻櫻花
開與落之間
保持燦爛的姿勢
向大家問候
不需告別


枯萎的微笑裡
他似已看到那世界
更崇高的信仰
支撐著他
在分離的日與夜


他已滿足
從北國而在此歸根
落葉的現象
猶如剛冒出的新芽
他的聲響就是永恆

雪 飛 / 詩話隨筆

詩話隨筆 / 共鳴、共通感、通感

一首詩,是否能打動人心,使讀者百讀不厭,其首要基本條件,完全在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是否能使讀者產生「共鳴」。而共鳴的特徵,乃「是審美對象最大限度地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活動,並使主體的情感體驗達到高漲狀態」。「如果沒有引起人感情共鳴的內在感染力量」,藝術作品,尤其是詩,「就不會有多大的審美價值和表現力,對人也就沒有意義」了。(註一)
康德認為:共鳴的基礎是「共通感」,亦即人人都有的「共同感覺力」。此一基礎,不僅與人之生理、心理有關,也「包含了複雜內容的社會現象」(註二)。
所謂「共通感」,即指人類共有的「通感」。從人之生理來看,人都有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亦稱「感覺分析器」。這五者分別具有視、聽、嗅、味、觸不同的感覺力,以各自的專司來參與心理活動。不過這五者雖有分工,但「在特殊的情況之下,它們卻可以互相聯繫、互相作用、互相轉化、互相溝通」(註三),來形成「通感」,通感的心理基礎是「聯覺」。「聯覺是指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是兩種分析器在生活經驗中建立特殊聯繫的結果」(註四)。換言之,「心理學認為,通感,是一種條件反射」(註五)。
所以,「通感的產生,並不是純主觀的隨意性想像的結果,而是有其客觀現實生活的基礎」。在客觀世界裡,「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

互相絕緣的」,只要「在一定條件下」,便可「彼此聯繫、互相溝通」(註六)。因此「通感」,不僅指主觀的「感覺力」,也包括主觀和客觀的相互溝通力。與此有關的詩,例如:

感 應                 法.波德萊爾

自然是一種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不時發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語音;
行人經過該處,穿過象徵的森林,
森林露出親切的眼光對人注視。

彷彿遠遠傳來一些悠長的回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統一體,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樣茫無邊際,
芳香、色彩、音響全在互相感應。

有些芳香新鮮得像兒童肌膚一樣,
柔和得像雙簧管,綠油油像牧場,
-另外一些;腐朽、豐富、得意揚揚。

具有一種無限的擴張力量,
彷彿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在歌唱著精神和感官的熱狂。(錢春綺譯)

這首詩的題目,有譯為《交感》、《呼應》或《對應》者。是「通感」含義的具體展現,也成為象徵派的理論基礎。從整首詩來看,都在表現「大自然的各種顏色、芳香、音響雖各具特質但卻互相呼應,甚至可以互相轉化,同時,外界的一切又可以與人的精神互相對應和昇華」(註七)。
從詩的創作來看,通感「是一種以審美對象為基礎的主觀感情自由抒發的想像活動」,其「本身就是主客觀交融而偏於主觀想像的產物,它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不過,這「奇妙的通感體現在詩人的藝術形象之中,還有賴於詩人基於主客觀基礎之上的創造性的聯想和想像,將自發的低級的通感,提升為自覺的高級的藝術通感」。亦即應以這「審美通感」的藝術思維,來「更美地表現生活與人的精神世界」(註八)。

藝術通感的妙用,不外一,運用視覺與聽覺的通感。二,運用視覺、聽覺與觸覺的通感。三,運用視覺、聽覺與味覺、嗅覺的通感等。例如:

一,山中問答               李 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詩在寫李白自己讀書處,湖北的碧山。第二句一方面表現出詩人愉快悠然的神態,一方面也略帶神秘色彩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第三句「桃花流水窅然去」,不僅有視覺的效果,也有「水聲」的聽覺效果。再加上隨水(或隨光陰)流去的桃花,更加強了視覺與聽覺的通感美。所以這是一首視覺與聽覺通感的巧妙運用。

二,客思                 賈 島

促織聲尖尖似針,聲聲刺著旅人心。
獨言獨語月明裡,驚覺眠童與宿禽。

這首詩是寫旅人夜半聽到蟋蟀聲有感而作。「秋日蟋蟀的聲音是十分尖利的了,何況是在浪跡他鄉的深夜不眠之遊子聽覺中呢?賈島將蟋蟀的鳴聲這一聽覺形象轉化為『針』的視覺形象,再換位為『刺』的觸覺」(註九)。所以這是一首運用聽覺、視覺與觸覺通感最深細的好詩。

三,乘著歌聲的翅膀           德.海 涅

乘著歌聲的翅膀,
心愛的人,我帶你飛翔,
向著恆河的原野,
那裡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紅花盛開的花園,
籠罩著寂靜的月光;
蓮花在那兒等待
它們親密的姑娘。

紫羅蘭輕笑調情,
抬頭向星星仰望;

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話
偷偷地在耳邊談講。

跳過來暗地裡傾聽
是善良聰穎的羚羊;
在遠的地方喧騰著
聖潔的河水的波浪。

我們要在那裡躺下
在那棕櫚樹的下邊,
吸飲愛情和寂靜,
沉入幸福的夢幻。(馮 至譯)

這首詩表現出作者熱愛印度風光,充滿了異國情調。他以「取自民間的流暢語言、和諧的音調,將千姿百態的自然界融化在他簡潔有力的詩篇裡,個人情感和外在的事物得到巧妙的結合」(註十)。從「通感」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已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通感美,完全表現了出來。「乘著歌聲的翅膀」、「紫羅蘭輕笑調情」,是將聽覺轉為視覺,和將視覺轉為聽覺。「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話,偷偷地在耳邊談講」,是嗅覺、聽覺與「在耳邊談講」的觸覺之通感。最後,「吸飲愛情和寂靜」,更將味覺也納入此一「幸福的夢幻」中。所以,這是一首將五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好詩,充分表現了綜合的通感美。
同時,審美通感的運用,「在語言錘煉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超常搭配」。這一特點我們必須抓住,才能「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被描寫的對象生動逼真,給人留下可以想像捉摸的餘地」(註十一)。
所謂「超常搭配」,應是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五者,可視實際需要,或兩者相配,或三者相配,或四者五者同時相配。且在語言上更須經過煉字煉句的考量,以求達到巧妙自然的要求,達到通感美的最高境界。而「超常」,在創新、在生動、在完美。其實「超常」與「平常」,多不能離開「常」字,主要還在「常」的巧妙變化。現試舉一例:



吸水的轆轤              意大利.蒙塔萊
汲水的轆轤輾軋轉動,
清澄的泉水
在日光下閃爍波動。

記憶在漫溢的水桶中顫抖,
皎潔的鏡面
浮現出一張笑盈盈的臉容。

我探身親吻水中的影兒:
往昔驀然變得模糊畸形,
在水波中盪然消隱……

唉,汲水的轆轤輾軋轉動,
水桶又沉落黑暗的深井,
距離吞噬了影兒的笑容。(呂同六譯)

據說,這首詩是在表現蒙塔萊悲觀主義宿命論,其「汲水的轆轤」實際上「成了永恆循環的命運之輪的象徵,這沒有目的、沒有思想,周而復始地輾軋轉動著,『水桶』則是在命運轉動的軌跡裡忐忑不安的苟活著的人類之化身,它們在盲目的『轆轤』控制下,無法擺脫沉淪於『黑暗的深井』的處境」。這就是「作為『奧秘主義』詩派鼻的創作特點」(註十二)。
再從「通感」的角度來看,水面及其浮現出的那張「笑盈盈的臉容」,屬於視覺。「轉身去親吻水中的影兒」,則是觸覺的動作。視覺之水面一經觸覺之吻,立刻「變得模糊畸形」,水中影兒已「盪然消隱……」,這應該是一般「常」的現象。不過這「常」現象,一經作者有意以超常的「語境」來將兩者巧妙搭配,就立刻產生了超常搭配的通感美。由此可見,「超常搭配」也多是在「常」中求變、求新、求超越。
通感是詩的創作求新、求變、求超越的另一條途徑,從審美角度來看,一切「文學的活動是作者的審美創造與讀者的審美再創造的對立的統一,藝術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創造引起讀者審美再創造的刺激物。通感,就是其中的重要技巧之一」(註十三),詩的創作,更不能例外。
由於通感是「主觀感情自由抒發的想像活動」,「是主客觀交融而偏於主觀想像的產物」,具有「豐富的聯想,和豐富的審美情感」。其運用一方面「可以使作品獲得新奇之美,使讀者得到新鮮奇特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使作品意境深曲,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加強美的多層性與豐富性」(註十四)。因此通感的運用,主要還在自然而巧妙的想像和聯想。
不過,「在我們當前的新詩創作中,某些缺乏充分的通感反應條件,矯揉造作故弄玄虛而使人不知所云的詩作」,「實在也只能看作是對真正之詩的通感的誤解」(註十五)。所以,「藝術通感雖有利於寫作,但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靈活運用的」(註十六)。
本文從「共鳴」談到「共通感」,從「共通感」談到「通感」。最後的結論是:我們必須再反回:由「通感」而「共通感」,「共通感」運用有成,才能產生理想的「共鳴」。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

附註:
註一:美學辭典(王世德主編)-共鳴。(喬 靖)
註二:同註一-共鳴、康德。(喬 靖、王忠勇)
註三:詩美學-五官的開放與交感。(李元洛著)
註四:語言藝術妙趣百題-通感(1)。(彭華生著)
註五:同註三-五。
註六:同註三-五。
註七:同註三-一。
註八:同註三-三、五。
註九:同註三-四。
註十:世界詩歌鑑賞大典-乘著歌聲的翅膀。(馮至解)
註十一:同註四-通感(4)。
註十二:同註十-《汲水的轆轤》。(劍 釗析賞)
註十三:同註三-五。
註十四:同註三-三、五。
註十五:同註三-五。
註十六:同註四-(4)。

阿坤子 / 話 說 六 堆 客 家

 台灣南部的高雄和屏東兩縣住有不少客家人,那裡的客家人我們稱為「六堆客家人」。
 根據台灣文獻「客家入墾台灣地區考略」記載:比較早到台灣的客家人就是來到台灣南部的客家人,十七世紀末,客家人初到台灣先到台南,當時那裡已經無空地可以開墾,聽說屏東下淡水溪東岸還有大片未開墾的荒地,於是冒著危險前去開墾。
 果然不錯,這裡雖然瘴癘蠻荒,且有原住民出草的威脅,但是一片平洋土地很適合開墾,於是有人又回廣東帶來一批一批後生青年來台灣;當時清朝政府設有渡台禁令,台灣海峽風浪又十分險惡,所以來台灣是要克服千辛萬苦,像渡過鬼門關一樣,老古人說: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

 到了屏東下淡水溪東岸開墾,刻苦耐勞,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不意發生了朱一貴事件,那是在1721年,在這事件中,漳州籍的朱一貴和粵籍的杜君英起內鬨,戰事立即蔓延到客家人的墾地來。
 各庄的鄉紳聚集在內埔媽祖廟開會,商量對策,決定依地勢將各庄鄉勇組成六隊義民軍,為保衛家園而出戰。
 戰事很快平息了,清朝政府還下令建義民亭來褒獎義民軍,義民亭就建在現在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這種將各庄鄉勇組成六隊的組織被保留下來,改稱「六堆」,這就是南部「六堆客家人」的由來。

 「六堆」原本就不是官廳的行政組織,而是人民保衛家園的組織,到現在更成了高屏客家人心理上的家鄉符號,百多年來,六堆人不論走到那裡,「六堆」就是他們生命中故鄉的位置。

 我們走到六堆人墾居的地方,看到那繁榮的景象和翠綠山田,實在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沙礫荒地,但是不論在那裡我們遇到六堆人,卻可以感受到他們不懼困難,遇到困難拼死克服的強烈性格。

 「六堆客家人」在語言文化方面和其他地區的客家人大同小異。我們來談談其中不一樣的地方,有些民俗技藝例如:打獅、八家將、布馬陣、花鼓陣等。「六堆客家」保持得比其他地區的客家庄完整。
 在美食方面,有些粄類是「六堆」特有的,像九層糕、面帕粄、白頭公粄,還有雞屎粄。雞屎粄不是真的吃雞屎啦!是有一種植物叫做雞屎藤,參雞屎藤做的粄,叫做雞屎粄。

 在語言方面,「六堆人」講的是四縣腔客家話,和北部的四縣客家話祇有少部分的差異。
 要回家了,北部人講「要轉咧」,六堆人講「要歸咧」。
 一直線走過去,北部人講「直直行著去」,六堆人講「筆直行著去」。
 汽車一直線開過去,北部人講「車子直直駛著去」,六堆人講「車子筆直駛(ㄒㄧˋ si4音與死同)著去」。
 小姐很漂亮,北部人講「細妹恁靚」,六堆人講「蓋鬧」。
 「蓋」是六堆人用來行容「很、非常」的意思;很便宜,六堆人講「蓋俗」。
 另外在發音方面,六堆人通常「籃」和「南」不分,「籃球」、「南方」。六堆人講「南球」、「南方」。
 「我們」,六堆人通常講「難能 ㄋㄢˇ ㄋㄝㄣˊ nan5 nen1」。
 在詞彙方面,六堆人講大型的家畜,不加語助詞,例如牛一般講「牛ㄝˇ e5」,馬一般講「馬ㄝˋ e2」,但是六堆人只講「牛」、「馬」,不加「ㄝ e」。
 六堆人喊同伴很喜歡叫:「猴哥子!」

 六堆人有一些諺語很特別,像萬巒人食豬姆肉,要使暗力;萬巒在屏東縣,屬六堆先鋒隊的地名,豬姆肉很硬,要嚼碎不容易,所以要出暗力;但是為什麼要特別講萬巒人呢?因為六堆人愛說笑,鄉情又親密,經常會拿鄰庄人來做講話的開頭,開玩笑但不會生氣,講萬巒人食豬姆肉,只是拿萬巒人來開玩笑而已。
 萬巒人也不願輸,他們回一句「麟洛人食蒲仁,屙屎不出問神明。」
 非常多六堆的諺語像這樣帶著地名的,例如:泗溝水人打銅鑼,一款還一款;打銅鑼會發出 kin kuang kong kin kuang. 聽起來好像一款還一款。
 美濃人嫁老公,運轉手嫁不到,拿價死也好;這句話類似沒有魚,蝦子也好,比喻不挑剔;美濃在高雄縣,在六堆裡屬右堆。運轉手就是開車的司機,拿價死就是綑工,運轉手和拿價死都是日本話裡的詞彙。
 泗溝水人鋸弦子,你作你我作我;鋸弦子會發出 o ngi o 的聲音,o ngi o 聽起來很像「你作你我作我」。
 還有泗溝水人踏牛屎,達準。泗溝水人牽牛母,一身沒閒……。

 在山歌方面六堆有一些特別,大埔調、下南調、正月牌,這些調子現在已經流傳到北部去了;另外,六堆有一首搖籃曲是最特別的,一般的搖籃曲都是媽媽唱的,但是六堆有很多媽媽要到田裡工作,小孩由爸爸照顧,所以六堆的搖籃曲是由爸爸唱的,也有說是祖母唱的。
 六堆還有一首山歌很特別,叫做半山謠,這是聽說有一位客家郎和原住民姑娘戀愛,後來沒有結果,客家郎思念原住民女郎,就在半山腰唱山歌,唱的是那位原住民姑娘最愛唱的曲調,但是這位客家郎不會講原住民話,祇好把相思的歌詞用客家話唱,唱的是原住民的曲調;附近的人聽到這曲調很好聽,也學著唱,這首歌慢慢就流行起來了;大概是因為這個曲調是從半山腰聽來的,所以當地人叫她半山謠。

 五十年代,台灣在高壓統治下,禁止人民結社,客家話受打壓,客家鄉親在台北組織「客家聯誼會」,六堆人在這個聯誼會中佔中流砥柱地位,他們像「客家綠林」般捍衛客家文化,他們照顧鄉親,扶弱濟貧,樹立典範,如先賢徐榜興先生者多人至今仍讓人感念。
 解嚴以後客家社團像雨後春筍般成立,客家活動此舉彼落,進而中央政府成立客家委員會,這番客家榮景,其背後實有無數六堆人立下的基礎,也十分讓人感念。
 台灣工商發達,時代變遷,六堆的語言文化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但願六堆人子子孫孫都記得在那裡曾經發生過許多感人的故事,還有美麗的歌。

星期四, 5月 17, 2007

一百美元電腦9月開始量產

台灣科技業縮短全球數位落差能力,獲得聯合國旗下OLPC基金會(一學童一電腦)的肯定,OLPC基金會百元電腦專案技術長傑普森(Mary Lou Jepsen)表示,今年9月百元電腦將正式量產,其中93%零組件來自台灣。

廣達、奇美等廠商是聯合國百元電腦主要硬體製造商,傑普森特別從廣達上海廠帶來四台百元電腦(XO筆記型電腦)。傑普森說,XO筆記型電腦目前僅生產6千台原型機,已有25個國家向OLPC基金會表示有意採購,本月底就可以獲得確切訂單數字,廣達將於9月分開始量產,12月產量就將達到全球筆記型電腦月產量的12%。

傑普森說,由於全球有數10億個學童,百元電腦的市場將會十分龐大,XO筆記型電腦目前售價雖然仍有175美元,不過,到2009年售價將會降到1百美元以下,成為名符其實的百元電腦。

傑普森說,百元電腦的問世後,幾家未參加聯合國計畫的廠商,也推出學童用低價電腦,英特爾、華碩目前推廣的價格,約為4百美元,「對於低價電腦趨勢,樂觀其成」傑普森表示。

百元電腦當初設計目的,是為了作為開發中國家學生上課教材,傑普森說,XO筆記型電腦除了設計上有4百種不同顏色,方便學童辨識外,由於許多開發中國家學校,都是露天戶外環境,「XO不僅防風沙也防水」,該電腦內建Mesh網路晶片,即使在電信網路缺乏的國家,學童可以透過衛星上網,同學們還能彼此溝通。

傑普森說,微軟曾針對百元電腦,提供一款授權費用僅3美元的低價視窗作業系統,不過,該作業系統必須額外購買2個快閃記憶體,換算後成本仍高達20美元,並不適合開發中國家,另外,微軟拒絕將軟體變成開放式自由軟體(open source),也造成使用與創新上的障礙。

「站在OLPC基金會立場,我們相信軟體廠商,應該給予使用者選擇」,在XO電腦達到百元價位後,OLPC基金會下一步正在研究50美元電腦。
【林上祚/台北報導】

屏東平原與六堆客莊之演變

清代客家人之拓墾屏東平原與六堆客莊之演變

Taiwan's Liu-tui(Six-Heap)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研究生:林正慧


清初入墾屏東平原的客家人,主要來自廣東省嘉應州各縣、潮州府大埔縣,及福建省汀州府各縣。由於清初休養生息以來的人口壓力,及天災頻繁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使得原處山多田少之地理環境的客家人,在原鄉生活日益艱困,乃紛向臺地發展。康熙三○年代,為客家移民拓墾屏東平原的第一階段,於康熙末年,形成約今屏東縣內埔、竹田、萬巒、長治、麟洛、佳冬、新埤等鄉境內的聚落。乾隆初年,為第二階段,以武洛向北發展,形成今高雄縣美濃鄉、屏東縣高樹鄉內的客家聚落。清代屏東平原的族群分布,於康熙末年以降,形成客家聚落夾處於閩籍及平埔族聚落的情形,而此種族群雜處錯落的聚落分布型態,與當地客家人之拓墾組織及六堆組織的形成均密切相關。整體而言,清代屏東平原客家人的六堆組織、生活方式,及與不同人群的分類情形,與其原鄉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而移墾臺地後,隔省流寓及相對弱勢的處境所產生的危機意識,更是其選擇與官府結合的主要因素。打著義民旗幟不僅使其軍事行動正當化,亦是朱一貴事件時所形成的鄉團組織得以持續存在的主要原因。基於相同的危機感,表現在墾拓行動上,客家移民習於組織各類嘗會,結合可能的人力、物力,達成墾殖致富的目的,亦藉此聯繫彼此的關係。於是,對內的合作無間,對外的團結一致,使得客家移民在清代屏東平原成為相對強勢的族群。亦因如此,客家人的宗族組織,或下淡水地區的族群關係,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上,均顯得十分特殊。如清代屏東平原的閩粵關係,祖籍不完全是分類的標準,汀人附粵、潮人附閩的情形,均顯示當地漢人間的分類械鬥,多以語群分類,而非省籍。

Motherland's life experie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Hakka in the Pingtungplain, because their social organization,life style, custom and languageare imfluenced by it. After immigrating into the Pingtung plain, Hakka immigrants cooperated with local government for military activities. This kind of military cooperation is so-called Liu-tui (Six Heap) , is based on the sense of crisis which origined from the worse situation . On the same basis of sense of crisis , Hakka immigrants expressed the streng inclinationfor their life experience. Hakka immigrants got used to organizing different communities for earning their life and defending their society. In a word, Hakka immigrants' strong union power makes them relatively

母語認證盲點

母語認證盲點
■ 南方客


據媒體報導,未來學校進用合格教師時,將以通過母語認證者優先,此一措施雖可鼓勵合格教師學習母語,但如果缺乏「因地制宜」條款,不但無助於弱勢客語、原住民語的復甦,反而會讓合格教師放棄學習自己的母語而改學隨處可聽聞的ho-lo語,這將使得客語和原住民語流失更快。

解嚴之後,媒體暴增,十幾年來ho-lo語在電視上已取得足與華語分庭抗禮的地位,客語、原住民語卻毫無發聲的機會。以客語而言,五年前雖然成立了客家電視台,但隨之而來的是四家無線電視台取消每日十五分鐘的客語新聞,等到客家電視加入公廣集團之後,公共電視也取消「客家新聞雜誌」節目,加上客家電視節目製作費和同屬公廣集團的華視節目製作費相差懸殊,使得客語節目無法普及,也難以吸引年輕人收看。在此特殊語言學習環境之下,合格教師勢必優先選擇已經十分流利的ho-lo語來認證,結果分發到客家庄的教師還是只會ho-lo語,這就像目前國小的鄉土語言教學「母語選修,卻變成ho-lo語必修」一樣。

為使台灣四大母語都有生存空間和學習誘因,建議教育部明文規範,位於傳統客家地區的學校進用合格教師時須具備客語認證資格。同理,位於原住民地區的學校,在進用合格教師時也須具備原住民語認證資格,這才是全方位優良語言政策。

(作者為師大國文系講師, 教育部鄉土語言教學評鑑委員)

星期三, 5月 16, 2007

劉慧真 / 細妹人寫詩

細妹人寫詩
──為春秋出版詩集而寫

因為轉毋去
故所恁鮮明
這地泥个味緒

細妹人寫詩
朝晨
暗晡
細人時
這下
一隻字、一隻字寫
一行又一行
thing thing 仔(慢慢地)

各人轉屋家个路


美濃紙傘

星期二, 5月 15, 2007

詩想起 / 我是誰


因為我執
而生出八千四百種
情緒風暴


是誰

是我


不過是
天地間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
一點靈光


陳淑樺 / 情關

素樸 / 吳錦發

素樸 / 吳錦發  

甘景行 改寫用教羅法注音

醫生講我(ngai)得了營養過剩的(ke)病;佢再三吩咐我(ngai),應該 「
吃簡單兜」,並多運動,唔好讓自家太(thion)肥。對一個(chak)作生態運動的(
ke)人來講,這(lia)真是(he)令(pun)人難堪的(ke)事。「營養過剩」不(m)就是(
he) 講,我(ngai)從自然界拿了太(thion)多沒(mo)必要的(ke)東西,拿 超過我
(ngai)為維持基本生存需要的(ke)動植物的(ke)生命?我(ngai)確實是(he)有兜
罪惡感 !
那(ke)醫生還跟(lau)我(ngai)講,目前台灣中老年人所得到的(ke)病,
其實一半以上全因為「營養過剩」,使身體內積存太(thion)多的(ke)油質、尿
酸或蛋白質來造成的(ke)。聽講,日據時代的(ke)「台灣文學之父」──賴和
,在(tu)行醫的(ke)時節,發現大部分的(ke)病人全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疾病
,所以,佢了解到「營養不良」並不(m)只是(he)「醫學問題」,反是(he)更深
刻的(ke)「社會問題」,是(he)源自「台灣被殖民」的(ke)悲慘事實。台灣人經
濟被(pun)人剝削,所以「食不(m)飽」,因此,賴和就發憤投入社會運動!「
營養不良」是(he)一種「社會問題」和(lau)「政治問題」,人民普遍「營養過
剩」是(he)不(m)是(he)也(ma)是(he)「社會問題」、「政治問題」no?
一個(chak)社會只知追求財富,破壞生態,當得到財富以後,卻(sa)又
不(m)知ngiong-pang(如
何)運用它(ki),只拚命用在(tu)「食飲」頂高,做成「身體營養過剩」,「腦
袋」卻(sa)又「營養不良」的(ke)不平衡狀況,當大家還不(m)明白台灣到底有
幾多珍貴的(ke)野生動植物之前,enteu(我們)已將kiteu(牠們)吃得絕種le!這
(lia)不(m)就是(he)源自「教育錯誤」的(ke)「政治問題」?講來見笑,世界上
儘多偉大的(ke)生態學家讓自家過著(teng)簡單又「清貧」的(ke)生活,是(he)
源自對生命的(ke)尊重與(lau)體悟,而我(ngai)「試」過簡單兜的(ke)生活卻(
sa)是(he)因為有病了,正被迫去實行的(ke)。
最近,假日的(ke)時節,我(ngai)到來義鄉附近的(ke)曠野漫步,常把
(lau)帽e拿下來,信手在(tu)田野肚採一兜野菜,像刺莧、龍葵、小藜、短實
苦瓜……等,簡單煮來配飯吃,也感覺到滋味十足。日本的(ke)名僧良寬禪師
,一生奉行簡樸的(ke)生活。佢原來在(tu)大廟出家修行,住持師父看中佢學
習領悟的(ke)深刻,想把(lau)住持的(ke)位讓給(pun)佢,佢嚇到深夜出奔,躲(
khong)佇深山肚,起一間簡單的(ke)草庵,虔誠奉侍一尊佛像,過著(teng)清貧
但快樂的(ke)生活。良寬有一首詩中這樣(anngiong)描寫佢清貧生活的(ke)樂趣
:「囊中三升米,爐邊一束薪」,只要布囊中有化緣得來的(ke)「三升米」可
煮清粥,爐邊有「一束薪」可供取暖,佢就可以過著(teng)快樂逍遙的(ke)
生活。
有一擺,一個(chak)賊從千里遠來,走入佢的(ke)寒舍想偷兜東西,翻
遍了完間屋卻(sa)尋不(m)到值錢的(ke)東西。良寬被(pun)吵醒,看到因為一無
所得來丟(fit)凳e的(ke)賊e,內心有兜歉疚(phaise),就偷偷把(lau)身上著的(
ke)袈裟,脫下來丟(fit)給(pun)佢,賊e一聲謝也不(m)講,拿著(teng)衫服就走
thet。良寬光著(teng)上身,行到屋外,看到月又圓又大正掛佇樹枝尾,禁不
住歎了一口氣:「唉,這(lia)可憐的(ke)傢伙,可惜我(ngai)沒(mo)辦法把(lau
)這(lia)又亮又靚(chiang)的(ke)月光也送給(pun) 佢 !」
和(lau)良寬共樣開通,一生過著(teng)清貧求道生活而自得其樂的(ke)
,還有一個(chak)喊陶醉的(ke)禪師。陶醉禪師也是(he)一個(chak)唔願佇大寺
廟肚修行的(ke)求道者,佢走到一座大橋下的(ke)乞食寮肚,和(lau)乞食共下
過著(teng)討食的(ke)生活。到了老年,因為身體差了,無(mo)法度行遠路去討
食,便學會用米釀醋的(ke)方法,一直到死,佢就靠著(teng)佢的(ke)醋賺錢維
生。有一擺,一個(chak)乞食朋友送佢一幅佛像圖,佢就把(lau)圖貼到簡陋的(
ke)草房壁上,又佇旁邊寫一行字:「阿彌陀佛先生,我(ngai)的(ke)屋儘細,
我(ngai)可以讓你做臨時客,但不(m)好誤會我(ngai)是(he)巴結你,想求你超
度我(ngai)到西方極樂世界。」
想想良寬和(lau)陶醉,再聯想到台灣四處起得像皇宮一般豪華的(ke)
寺廟,及(lau)我們(enteu)「營養過剩」的(ke)毛病。啊!慚愧,慚愧,,見笑
,見笑。

原鄉夜合的芬芳

〈原鄉夜合的芬芳──《原鄉夜合》序〉

作者:鍾鐵民

  一個充滿理想的浪漫詩人,總會有一些令人驚訝的浪漫行事,貴海兄會用客家語寫詩就是這樣的出人意表。

  台灣人平常相互溝通和表達心意時講自己的母語,但想要書寫成文字時,卻習慣操作中國北方的語言,即使可以通情達意,也總感覺失去了生命的氣息與泥土的韻味,特別在文學創作時,最是遺憾。政治上長期的干預讓地區母語和文字脫節,空有豐富的母語詞彙卻無相當的文字可資紀錄。因此如何熟練的操作母語以翔實描繪山川人物和感受,是許多台灣作家的課題和夢想。

  先父與文學前輩鍾肇政先生早年的書信中,明白表示反對方言文學,他是擔心在台灣這樣多語系並行的地方,方言文學會造成閱讀障礙,結果文學的流通範圍縮小,變成某一語系或地區的專屬文學,實屬不智。

  其實先父整理客家山歌、諺語、童謠等民間文學,記錄的文字也是客家語,只是遣詞用字經過思考選擇,並沒有影響流通性,而他後期的作品中,客家方言詞彙使用得非常純熟,更顯獨特的風采。我寫小說時,也曾企圖在人物對話上盡量使用純客家語,但客家文字的荒疏,語彙和句法結構又與普通話間有不少差異,極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誤解,多次嘗試都不能順心如意,特別客家語是少數族群用語,深怕可以接納的人不廣,只有作罷。同為客家人也同樣擔心客家文化流失的作家曾貴海兄,長時以來想必也面對同樣的困境吧!

  貴海兄的第一首客家語詩〈夜合〉讓我驚嘆,我發現方言竟然並沒有阻礙詩情。可見只要正確的選擇使用共同的文字,不同族群的不同語言同樣可以傳達人類共通的情意。〈夜合〉清楚的描繪出客家女性的特質,運用象徽和譬喻的手法,展現了客家女性那種堅強勤苦又溫柔羅曼蒂克的形象。這本詩集中對家鄉婦女著墨甚多,其實這也是很自然的,詩人性格浪漫可愛,想必家鄉女孩讓他感動的一定不少。

  記得一九九○年夏天,我與貴海兄伉儷同遊美國,在首都華盛頓的雕塑公園裡,我們看到一座巨型的銅雕,展現的是一個肌肉發達又曲線玲瓏的全身赤裸女子,安詳自信的站立在藍天之下,我忍不住要拍照,貴海兄站在前面高舉右手,豎起大拇指堅定的說:「囋!這就是客家女性!」有照片為證。嚇,這是客家男性!

  沒有客家意識寫不出具有客家靈魂的詩篇,沒有家鄉土地之愛不能創作出有血肉感情的作品。貴海兄在屏東佳冬客家庄出生成長,家鄉泥土散發的芬芳潛藏在他的靈魂深處,成為他人格的一部分,自然會不經意的流露在他的言行作品當中。〈夜合〉之後他開始一篇又一篇的以客家語創作詩作,使用家鄉的母語描繪家鄉的人事物以及詩人對家鄉的感情,絕對是最貼切生動的。

  貴海兄的故鄉佳冬原名下六根庄,下六根庄的先民曾經為保衛家鄉,以老舊的武器對抗精良的日本登陸軍,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詩人成長過程中,生活周遭事物,強烈的刻印在他的記憶中,這一部分他以敘事詩的形式,將歷史故事、身邊人物、事件婉轉細膩呈現出來:詩人感情豐富,壯麗的山海風景、多情的男男女女在在感動著他的心,他以抒情詩的方式寫出內心的感受,柔美動人;另一個重要部分是他嘗試性的作品,他以短詩的形式傳達他對人類的感覺與看法,把客家語詩的題材範圍擴大,將內容深度作無限引伸,這些短詩不論說理象徵,傳達了哲學的領悟和美的感受,足以發人深思。

  可能是客家的靈魂加上他對客家文化延續的使命感覺,驅策著他字字句句推敲斟酌,用最親切的母親描繪詩人的心靈。貴海兄的《原鄉夜合》雖然用母語寫成,但絕不是方言文學的客家詩,而是以客家語寫作的詩集。

  操作客家語文十分困難,有語言無文字或有文字未必能念出的情很多,詩人在這本詩集中的用字盡量求普遍性,希望逐漸讓客家話與華文結合起來,這也是所有客家文化人的願望吧!初次嘗試操縱客家語言文字,有些用詞也可能引起一些爭議,但貴海兄在此展現了他強大的企圖心,企圖克服文字障礙,讓所有的讀者都能閱讀並接納他的內心世界,不只是寫客家詩給客家人看。

  詩,原本是彎曲的語言,閱讀時必須用心靈去體會,方言文字即使能達意,到底不屬同一語系的讀者多少還是會產生認知上的困難,但《原鄉夜合》值得用心品味。

  夜合花的芳香和甜美,只有真正愛花的人才能欣賞。

星期一, 5月 14, 2007

2007年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

「2007年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
第1梯次即日起至5/20日受理報名
http://www.hakka.gov.tw/ct.asp?
xItem=22263&ctNode=308&mp=307&ps=1

一、目的:為增進海外青年對客家文化之認同,藉由親身體驗及互相學習觀摩的方式,認識台灣客家文化,並增進對全球客家文化的了解及培養對客家語言、民俗、音樂、戲曲、美食、信仰等的興趣,以豐富全球客家觀點。
二、主辦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僑務委員會。
三、承辦單位:(視本案招標作業完成後之得標廠商而定)。
四、辦理時間及人數:
  2007年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活動共分2梯次,各梯次預定辦理時間及人數如下,各梯次活動均為期3週。
  第1梯次時間為07月10日至07月30日,參加人數35人。
  第2梯次時間為12月02日至12月22日,參加人數35人。
五、報名時間:
  第1梯次:即日起至5月20日止。
  第2梯次:96年8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
六、報名方式:請就近至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報名(親自或通訊均可),未經其核轉者概不受理(國內恕不受理)。報名表可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www.hakka.gov.tw)/首頁/最新消息或僑務委員會網站(www.ocac.gov.tw)/首頁/華裔青年活動專區逕行下載,或至上述單位索取。
七、申請資格:
(一) 申請人須16足歲以上,27足歲以下(以護照所載年齡為準),現居海外,身心健康、學行良好、能適應團體生活,以客家或認同客家文化之青年為優先錄取對象。
(二) 為使參加機會均等普及,同一家庭以1人參加為原則,餘須列為候補;多胞胎則不受此限。
八、申請手續:
(一)繳交下列文件:
  1. 報名表(如附件)。
  2. 統一格式之健康檢查項目表(如附件,未作「檢驗室檢查」項目者不予受理)。
  3. 已簽名之營隊注意事項。
  4. 醫療保險影印本。
  5. 出生證明或護照影印本。
  6. 近6個月半身照片4張(護照尺寸,2”x2”),其中3張黏貼於報名表,1張黏貼於健康檢查項目表。
(二)上述文件須於報名期間內送達受理報名單位,經審查後決定錄取與否。
九、研習課程主要內容:(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行程調整之權利)。
(一) 客家文化(如客家音樂、舞蹈及日常生活用語等)研習。
(二) 客家美食、工藝等DIY體驗。
(三) 特色客庄文化參訪。
(四)台灣名勝景觀(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月潭等)巡禮。
十、費用:
(一) 主辦單位負擔部分:學員在國內研習期間膳宿、保險及集體活動、交通、行政等費用。
(二) 學員須自行負擔費用如下:
  1. 僑居地至台灣之往返旅費。
  2. 每梯次註冊費新台幣3,000元(於報到註冊時繳交)。
  3. 活動期間學員個人疾病醫療費用及個人因素造成之損害賠償等費用(家長負連帶賠償責任)。
  4. 提前報到或延後離營之膳宿及其他費用。
(三) 學員須於報到時繳交活動註冊費新台幣3,000元予【承辦單位】,報到後因故中途離營,不予退費;另報名後如經錄取,因故未能報到參加活動者,請於營隊活動開始前一個月,以書面通知原報名單位,俾利辦理後續相關作業。
十一、簽證:研習營學員在台停留如超過30天,不適用免簽證或落地簽證,請事先向我駐外館處申辦適當停留期限之簽證持憑來台,否則發生無法延長停留狀況,主(承)辦單位將不負任何責任。

星期五, 5月 11, 2007

『客家世界』 網站

【網址: www.hakkaworld.com.tw】

緣起:
建置『客家世界』 網站的構想早在 2000年6月開始,就有我和社團裡 的幾位客家鄉親共同討論過,想要共同來推動完成它,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曾經努力過,但是礙於多種原因一直無法付諸實現,最後決定,還是我一個人來做,在時效上會比較快些!於是,儲存在我腦海裡多時的構想與創意,在多方的走訪與溝通之下,終於在最近(2002年三月初)就要和全世界的客家鄉親及對『客家』有興趣的朋友們見面了!同時也要感謝多位客家鄉親的鼓勵與幫忙。

網站的設立,主要的目標是將全世界的客家人、客家事、客家文化『網』羅在這個網站裡面,成為通往全世界客家的主要窗口,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繫,將全世界的客家人凝聚在一起,古有一句話說「天涯若比鄰」,如今這句話藉由『客家世界』網站的設立,真的實現了我們的夢想。

本著上述的理想,成立『客家世界』網站,將客家的人、事、物、文化等資料,結合電子科技的運用,讓客家文化邁向 e世代、國際化 。

個人財力、人力有限,期待『客家文化網路化』的作法能拋磚引玉,讓客家文化工作者及政府機關正視這個問題,大家一起來推動。

站主 陳 憲 治 (進財)

03/01/2002

 
 ◆ 關於『客家世界』網:
  介紹網站的成立與精神,說明用甚麼方式和『客家世界』網取得聯繫。
 ◆ 世界連結:
  提供台灣以外世界各地有關客家的網站以及相關的客家社團資訊。
 ◆ 生活資訊站連結:
  提供和日常生活相關的資訊如:鐵公路交通、氣候、捷運 …等等網站的連結。
 ◆ 專題發表區:
提供園地讓學者專家先進們,針對專題來發表。
 ◆ 網友交流園地:
  有大眾園地與後生人園地。先有主題引言,然後線上回應交流。
 ◆ 客家歷史文化:
登列有關客家歷史文化的出版物,及相關網站連結。
 ◆ 客家文物館:
  客家 習俗介紹、地方風土民情介紹、藝文資訊、客家美食及餐館介紹,客家文物村及相關網站連結。
 ◆ 客家文獻:
登錄有關客家文獻的出版物,及相關網站連結。
 ◆ 客家人物誌:
  登錄有關客家人物誌的出版物,及相關網站連結。
 ◆ 客家藝廊:
客籍創作家的作品分享,有畫作、攝影、雕刻。
 ◆ 台灣客家之美:
到各地客家庄拍攝作品分享。
 ◆ 活動篇:
  有跑馬燈及活動看板提供最新最近的重要活動訊息及網站連結。
 ◆ 客家特色分享:
有老伯婆的私房醃製「筍餅」大搜密,小叔公的「福菜」特製....等等。
 ◆ 文化品補給站:
推薦優質的客家音樂、歌謠、童謠、CD、VCD、DVD及書籍。

 

前面說過,『客家世界』網站是通往全世界客家的主要窗口,其通路無遠弗屆,藉由 這個窗口,連結全世界的客家人,做朋友、資訊交流、懷舊講古…,薪傳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源遠流長。

設立一個網站較容易,但是要維護網站就不簡單,需要較多的時間、人力及財力的投入,『客家世界網』只是拋磚引玉,提 供了一片園地,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耕耘,提供您的寶貴意見或相關資 料,讓這片園地更豐富、更茁壯。也盼望有心人士的贊助,共襄盛舉,我們會特別登錄在捐贈芳名錄內,以資銘謝。

感謝大家,有閒來泡茶、坐聊 、打嘴鼓!

『Hakkaworld.com』Website Introduction
【www.hakkaworld.com.tw】

The idea for creating this Hakka World website began in June 2000. I discussed the idea with several members of a Hakka society of working together to create such a website. After a year of hard work, due to many different reasons, we weren’t able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In the end, I decided to do it by myself and, surprisingly, found that I was able to finish much faster! As a result, the many ideas and plans that have been in my mind from a variety of interviews and conversations recently (approximately the beginning of March) is finally able to be seen by Hakka frie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Hakka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 want to thank many Hakka friends for their encouragement and help.

The main goal of constructing this website is to put the entire world’s Hakka people, issues and culture inside this website so that it can become the Hakka world’s biggest window. Using the connections of the Internet, we want to bring the Hakka people of the world all together .

For this ideal the “Taiwan Hakka Culture Incorporated Company” will use information and new electronic technology to take Hakka people, issues, products, culture, etc…and create Hakka World Website, allowing Hakka culture to be internationalized and to enter the e generation.

 

Hakka World website content



1. Concerning the Hakka World site: introduction to the site’ s construction and spirit, and explanation of how to get in contact with Hakka World.

2. World contact: providing Taiwan and every part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Hakka websites and Hakka societies.

3. Life information site: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aily life: trains, weather, metro transportation, etc…

4. Publish special topic: providing the plateform for scholar, expertise to publish the special topic.

5. Discussion groups: general and youth discussion groups. First a topic will be introduced, then there will be discussion in response.

6.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Hakka language, Hakka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folk songs.

7. Hakka history and culture: publications and websites related to Hakka culture.

8. Hakka cultural relics: Introductions to Hakka folk customs, food, restaurants, cultural relics and related websites.

9. Hakka literature: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Hakka literature and connections to related websites.

10. Hakka personages: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Hakka personages and connections to related websites.

11. Government offices: Connections to websites of government offices that regulate Hakka issues.

12.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clubs: Connections to websit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clubs.

13. Mass media: Information on and connections to websites of Hakka language radio stations, television stations with Hakka programming, Hakka magazines, Hakka publishing houses, entertainment programs.

14. Hakka World site members: Explanations of how to become a site member and member benefits.

15. Activities page: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connections to websites about the newest, most recent activities.

16. Business page: Introductions to businesses and celebrities, biographies, and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advertise on this website.

『客家世界網』工作室
地 址: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189號2樓之5
電 話:02-27214242
傳 真:02-27772493
負責人:陳 憲 治 (進財) 手機:0912528945
郵政劃撥帳號:19646331 戶名:台灣客家文化有限公司
網 址:http://www.hakkaworld.com.tw
E-mail :bertchen@hakkaworld.com.tw

敬祝大家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


 

星期四, 5月 10, 2007

北縣第二屆客家歌曲創作比賽開始徵件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為深耕客家藝文種子,發掘音樂創作人才,續舉辦「臺北縣第二屆客家歌曲創作比賽」,徵件時間自即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歡迎所有客家音樂愛好者踴躍參加,比賽簡章請至「http://www.culture.tpc.gov.tw」文化局網站-魅力搶先報-公告處下載。

   臺北縣文化局局長朱惠良在記者會中表示,九十五年辦理「臺北縣第一屆客家歌曲創作比賽」,吸引了各個年齡層專業的、業餘的創作者投入客家音樂的創作,作品樣式囊括了最流行的Rap到傳統的客家山歌,成功的為客家歌曲開展了一扇全新的視窗,也讓有志於客家音樂創作的愛好者多了一個公開發表及評比的平台。

  朱惠良指出,本屆比賽獎項除延續去年「薪傳客曲獎」及「薪傳客詞獎」兩項外,特別增加「薪傳客謠獎」,以鼓勵更多創作者為兒童譜寫更多琅琅上口的客家童謠,使客語學習融於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口語傳唱。獲獎作品將收錄為得獎作品音樂專輯,廣為流傳;另針對學齡孩童,將童謠創作作品出版為客家童謠繪本與音樂專輯。本比賽於六月十一日公告初選入圍名單,並於六月二十三日下午二點在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演藝廳舉辦決選暨頒獎典禮。

  文化局指出,本次為獎勵參賽者,客曲、客詞、客謠三組,每組取前一、二、三名及佳作三名,獎金部份客曲組第一名十萬元,第二名八萬元,第三名五萬元,佳作每位各獲二萬元;客詞組第一名五萬元,第二名三萬元,第三名一萬元,佳作每位各獲五千元;客謠組第一名五萬元,第二名三萬元,第三名一萬元,佳作每位各獲五千元。

客家新音樂的十年回顧與展望

客家新音樂的十年回顧與展望

/ 顏志文
 

客家新音樂的發展應該從誰的作品以及甚麼時間開始才算恰當?有從70年代吳盛智開始算,也有從90年代初的黃連煜才算的,我認為這些認定並不重要。對於音樂的發展來說,通常是連續不間斷的過程,所謂新舊的變遷,並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即便在吳盛智之後普遍被認為是客家音樂發展空窗期的十幾年間,我想也還是有人在默默的努力著﹝否則吳盛智帶來的震撼和衝擊就變成空虛泡沫了﹞,或許是聲音過於微弱,也可能是勢單力薄,以致被其他喧囂的聲音淹蓋過了。這也就是筆者強調最近十年的原因,甚至就整體客家音樂發展史來看,除了只能傳說猜測的山歌採茶以外,形成具體性運動風潮的,記憶所及應該沒有發生過。晚近十年來的新音樂呈現,開始被稱為「運動」,甚至被外界稱為客家音樂的文藝復興,也就顯得意義非凡。
 

相較於客家音樂,非客家領域的音樂近五十年來的發展變化,比較有清楚的輪廓可以界定,原因之一就是參與的人多,持續的時間也較長,自然影響也大,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校園民歌運動。1975年,仍在台大求學的楊弦在中山堂發表了以余光中的詩所譜寫的創作歌謠,名為「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引起廣泛的迴響和討論,一部分討論是關於「民歌」這兩個字使用的適當性問題,後經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出資發行唱片專輯,封面「鄉愁四韻」─中國現代民歌,兩年後金韻獎創作歌謠比賽開辦,校園民歌的浪潮迅速席捲全台,開啟了影響深遠的校園民歌運動。彼時流行的樂風,多以一兩把民謠吉他自彈自唱的方式表現,音樂內涵上其實還是以美式民謠為基調,會激起廣大迴響,實是年輕人對流行歌膚淺空泛無病呻吟的不滿,不得已轉而崇拜欣賞歐美個性鮮明的搖滾樂,訴求唱自己的歌的民歌運動剛好填補了年輕人心中的空虛,而造就了影響深遠的全民行動﹝至少對校園學子來說是如此﹞。耐人尋味的是吳盛智發表「陽光專輯」就正是校園民歌如火如荼的時期,而這個被人如此推崇的專輯,在當時卻沒有在客家社區發酵膨脹,反而隨著吳盛智的不幸隕落而回到沉寂。筆者在幾年前為此發表過一篇“在民歌運動中缺席的客家音樂”文章,即是期待新一波的客家新音樂運動,能夠彌補民歌運動中缺席的客家音樂,若能如此,也算接續了自吳盛智之後,斷線多年的音樂香火。幾年過後的今天,該已足堪客家人寬慰,年輕一代的音樂工作者,不但接續起原已氣若游絲的微弱氣息,甚至開出新局,在大環境中逆水行舟,企圖旺盛,影響力早已超越族群限制。雖然一些非操之在我的因素,仍然疊疊重重,然而風雲既起,波濤焉有不洶湧之理?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1997年,筆者首張演唱專輯“係麼人佇介唱山歌”發行,民族音樂及文化評論學者林谷芳先生,接受光華雜誌訪問時曾經提到「只以一張精采的專輯來論影響力,還言之過早,必須看後續的第二張、第三張……」,今年﹝2005﹞三月,在一個公開場合巧遇林先生,特別提起往事並請他就這些年來對客家音樂發展的觀察提出新的見解。他說:「近幾年客家音樂的表現搶眼,令人刮目相看,遠超過閩南語音樂,也比原住民音樂更有企圖心,主流音樂就更不必提了。可惜的是這幾年也剛好碰到台灣媒體最墮落的時代,是非不明,狗仔橫行,導致許多人沒有機會看到或了解客家音樂這些難得的表現。盼望客家音樂人能再接再勵,在現有的基礎上,深化耕耘,因為客語可說是各種語言中最具音樂美感的語言,客家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和其他族群不同,這些都是藝術表現的優良素材,台灣的客家可以創造出色動人的作品。」林老師從學術觀察的角度表達了他的看法是有相當說服力的,如果說客家人經常對自己的語言文化資產沒有信心,以上的文字倒是可以給大家做很好的參考。
 

對於本文所定義的客家新音樂,部分的補充如下:

一、音樂表現上,以客觀上認定的創新曲風表達,以及歌詞上能用客語主觀表達個人思想內涵,而且最好由創作者本人演唱,或雖非本人演唱,但能掌握作品中心思想者。

二、實際行動上積極參與客家音樂之推動、拓展者。

關於第二項條件或許有人會覺得過於主觀,其實只要稍為了解音樂生態的人就會知道,多數創作歌手主要是透過音樂表達個人的思想理念,並非只是唱歌娛人,即便無法受到唱片公司的青睞,仍究會透過各類型演唱機會,把自己的想法發表出來,這和一般歌星被動受邀演唱有清楚的區隔。或有歌者仍難免被遺漏,或因處於較難認定的中間地帶而未提及,皆非刻意造成,尚請見諒。其實本文主要表達的,並非介紹這些年來客家新音樂運動的參與者,而是這個運動在客家音樂發展上的意義,特別是對未來的展望。
 

對於人的記憶來說,十年並不算長,稍微關心客家音樂的人對於活躍在這十年間的歌手應該多少都有印象,就這個部分,我們分成樂團和個人兩部分先來回顧一下:

1. 樂團部分:硬頸樂團、山狗大樂團、觀子音樂坑、交工樂隊、好客樂團、生祥與瓦

窯坑3。

2. 個人部份:黃連煜、蔡孟甫、謝宇威、顏志文、陳永淘、劉劭希、李一凡、游兆祺

等。

硬頸樂團:

由朱龍縣、羅國禮、等六人於1994年在苗栗市成立,這個標榜客家硬頸精神的樂團,可以稱得上是最早開始以純客家創作演唱的團體,團員向心力強默契佳,樂風以較重口味搖滾為主,歌詞內涵客家意識強烈﹝像“山歌也可以Rock&Roll”﹞,近期轉為比較溫馨內斂,作品愈見成熟,新作“枯杖”可為代表。該團至今已發表三張專輯,2002年曾赴美演唱。硬頸成員們長住苗栗客庄,貼近客家地理中心,團員平日各有其他工作,利用閒暇之餘創作音樂,踏實、努力打拼的客家本色表露無疑。

山狗大樂團:

這是顏志文1997年發行首張演唱專輯「係,麼人佇介唱山歌」時成立的樂團,成立之初即結合如出生之犢的寶島客家電台舉辦“異客聲音”演唱會,在北區四所院校﹝台大、師大、政大、文大﹞掀起高潮,也震撼了許多客家人的心,把異客聲音演唱會做為客家新音樂團體的起跑線並不為過。山狗大初期的演唱活動除了主唱顏志文本人之外,另一位重量級音樂人陳永陶也是主角之一,當時共同完成的演唱會,幾乎都成了客家音樂發展上的重要記錄,其中一場1997/6/4在北埔舉辦的“農庄搖滾”,間接催生了北埔今天的榮景。許多人形容阿淘在北埔廟坪﹝慈天宮﹞的演唱帶動北埔的觀光人潮,此說如果不誇張的話,那麼阿淘是因為農庄搖滾音樂會,結識主辦單位“大隘生活圈協進會”的一批年輕人之後決定搬到北埔定居,再移往峨嵋現址的。阿淘和山狗大的合作大約持續一年後,選擇個人吟遊的方式而告終。1999年新成員謝宇威加入,當年受加拿大台加文化協會之邀赴溫哥華演出三場,也是客家現代樂團首度出訪海外,此時的山狗大隨者顏志文第二張和樂團同名的專輯「山狗大」,知名度迅速上升,演唱邀約頻繁。

山狗大創團至今活動未曾停歇,團員偶有更替,多數演出維持4─6人編制,為因應特殊音樂需求,擴縮編制亦屬正常。音樂風格多樣,從民謠、搖滾、爵士藍調、拉丁到本土,都涵蓋在曲目中,近年來更結合古典音樂演奏家,以跨界演奏音樂的概念,開拓客家音樂的新方向,山狗大雖已被稱為客家老牌樂團,在音樂上創新冒險的企圖未曾稍減。

觀子音樂坑→交工樂隊:

交工為觀子蛻變而來,因此就放在一起討論。觀子是林生祥學生時期在淡水成立的樂團,在學生樂團中算是活動力旺盛的團體,初時並非以客語做為主要創作目標,然亦有「美濃山下」、「耕田人」等美濃色彩濃厚的純客語歌曲,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觀子音樂坑隨著部分團員入伍服役而宣告解散。
 

生祥退伍後重組的樂隊「交工」,取名自六堆地區農忙時,勞力互助替換的概念。嗩吶演奏家郭進財的加入,和原「觀子」鼓手鍾成達以鑼鼓替換爵士鼓的樂器編制,連主唱生祥也彈奏本土的月琴比吉他的時候多,加上陳冠宇的Bass樂器,刻意打造出和一般搖滾樂團大異其趣的形象。音樂內容上,作詞者鍾永豐的加入陣容,讓作品的深廣度增加,交工的完整性終於得到確認。交工和「美濃愛鄉協進會」及反水庫社運團體的密切關係,多少限制了音樂上的發展空間,另方面來說,卻也因此鮮明旗幟,讓知名度急速升高。然反水庫議題退燒後,著力點逐漸模糊,樂團的瓦解似乎變成無可避免的宿命。交工樂隊出版過兩張專輯「美濃反水庫專輯」和「菊花夜行軍」,在客家和非客家皆受到相當的肯定。

好客樂隊:

交工樂隊於2003年解散後,林生祥以外的三位團員﹝陳冠宇、郭進財、鍾成達﹞以「好客」做為新團名重新出發,新團體加入吉他手及胡琴手,繼續以結合多元音樂概念的方向做創作,陳冠宇成為樂團主唱及創作者,雖然樂團成立未久,積極的做為和企圖,也已打開知名度,相信開花結果指日可待。

生祥與瓦窯坑3:

對音樂的追求不同造成樂團的瓦解,是正常而自然的事,交工停止運作後,顯然生祥並未閒著。新的組合和先前不同的是,新團中生祥的主導位置強化了,樂器組合和交工時期有所不同,三弦、口琴是新使用的樂手,捨棄鼓手也是大膽嘗試,歌詞搭檔仍然是鍾永豐。整體而言,新組合樂手的專業度加強了些,演奏技巧較成熟,成立新團是擺脫舊包袱的有效手段。

新專輯「臨暗」發表於2004年末,佳評如潮,透過較佳的行銷,廣受各界矚目,在今年金曲獎盛會中,該專輯在七項提名中得到三項肯定,可說是年度表現最佳的專輯。
客家樂團雖然不多,但在音樂表現或樂器結構上,卻都能有著清楚的區隔和強烈的個別特色,這是難能可貴的部分,相較於主流或其他族群的樂團,客家樂團運用各自的特殊性清楚而大方的高舉客家旗幟,這也是過去不曾出現的現象,客家音樂的迅速受到矚目,樂團的積極行動該是重要的因素。

個人部份﹝約略根據出現先後排列﹞:
黃連煜:

自吳盛智之後客家音樂再度出現在主流舞台,確實值得記上一筆,1992由陳昇主導的「新寶島康樂隊」發行首張專輯,客家流行歌登上主流舞台,專輯中客語的份量並不輕,有黃連煜主唱的三首歌,和陳昇對唱的閩客混語歌曲兩首,其他才是陳昇主唱歌曲。然因陳昇的高知名度及樂團主導地位,觀眾的認定還是把焦點放在陳昇身上,不過有這樣的專輯出現,還是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往後的三張專輯大體採同樣模式發行運作,雖不足以稱為客家專輯,舞台表演黃連連煜和陳昇倒是從頭搭配到尾,就傳播效益來說,倒是讓許多非客族接觸到客家新音樂,黃連煜的知名度也因此大大的超越一般客家歌手。

黃連煜的創作大體以娛樂性或趣味性的流行風格為導向,夾主流唱片公司資源,製作品質良好,個人演唱實力亦佳,歌曲通俗流暢易學,頗受歡迎。黃連煜離開新寶島後未再有新作問世,無論如何他曾經將客家音樂推到新高的位置。

蔡孟甫:

蔡的專輯「沒共樣介人」由漢興唱片公司發行於1991年,比黃連煜要早一年,一部分的曲子也由黃連煜製作。就製作品質和內容來說,這張專輯稱得上佳作,而且整張客語發音也是十足的客家專輯,卻沒能廣為傳播,令人挽惜。大環境的客觀因素加上宣傳的受限應該是主因,但誠如之前所提,勢單力薄的一張專輯,形式又處於極為劣勢的情況下,其實很難發揮作用。蔡孟甫創作和演唱實力均佳,若能再接再厲,應該頗有可為,後未再有新創作發表殊為可惜。

謝宇威:

首張個人專輯「我是謝宇威」由水晶唱片發行於1995年﹝該專輯數年後又重新包裝改由飛碟唱片發行﹞,內收錄兩首﹝海陸發音﹞客語創作,“問卜歌”、“你記得嗎?”詞曲均佳,也因所佔比例太少,未引起太大注意。直到2003年才以完整客語專輯“一儕,花樹下”獲得肯定。比起多數創作歌手以直接自然不經修飾的演唱,宇威的演唱細緻優美,頗有美聲的架式,加上外形出眾,亦有大將之風,為客家不可多得的演唱人才。但創作部分特色未明,詞曲表達客家的特殊意象有待加強,這和客家生活經驗較為缺乏有關,宇威自小生長於都會區,雖能用客語表達,創作所需的深刻內心體驗就嫌不足了。宇威經常會強調客家歌謠不需要傳統包袱,甚至刻意讓音樂走向輕鬆化、香頌化﹝香頌:法國情調浪漫之流行樂﹞,皆與個人思維有關。客家音樂當然需要容納各方觀念,才能豐富多樣,但筆者認為在強勢的主流環視下,客家更需要強而有力的性格張力才能突圍而出。

顏志文:

1995年因參與侯孝賢電影音樂製作,意外啟動了新一波的客家新音樂創作風潮。多數人認為顏志文的演唱專輯“係麼人佇介唱山歌”是開啟一連串客家新音樂運動的里程碑,其實真正的導火線是「好男好女」電影音樂。因為創作這齣電影配樂,讓顏志文找到新音樂素材和傳統客家連結的關鍵,對於客家音樂,他抱持和傳統不可脫節的觀念。電影配樂的成功如同開啟通向新創作的通道,也才會有1997年的演唱專輯,以及往後的一連串作品。對外界來說,好男好女的配樂焦點並非全然在客家,但對創作者自己卻是清清楚楚認知到「這就是新的道路了」。就音樂本身的成績來說,好男好女的音樂深度及錄音演奏等表現都是個人甚至於是客家相關作品中最上成的作品。或許是這個作品所散發的能量才推動了顏志文至今長達十年的客家創作之旅。

「係麼人佇介唱山歌」可說是在主流唱片公司﹝友善的狗唱片公司﹞發行的第一張完整客家專輯,1997年是客家運動風起雲湧的一年,寶島客家電台透過客家鄉親的熱情捐助正式申請立案,山狗大樂團成軍並開始一連串的演唱活動,同年底陳永淘首張海陸專輯「頭擺的事情」也在友善的狗唱片公司發行,1997年對客家來說可以一連串的驚嘆號來形容。

夾著主流唱片公司的資源優勢和密集的演唱活動加上音樂內容的話題性,客家音樂得到過去未曾有過的媒體青睞,影響所及振奮了許多客家晚輩,客家新音樂運動的啟動已勢不可擋。

顏志文至今已發行四張演唱專輯“係麼人佇介唱山歌”、“山狗大”、“阿樹哥介雜貨店”、“紙鷂”及製作一張演奏專輯“心的搖籃”。無論質或量均為客家現代音樂之重要指標。顏志文之創作大多以生活經驗為出發,特別以早期家鄉客庄生活經驗所寫歌謠,如“屋背大圳溝”“借問”、“大夥房”、“阿樹哥介雜貨店”等,引起許多共鳴。部分歌謠簡單輕鬆,為中小學校編入母語教材 ,如“我教你唱山歌”、“火焰虫”。論者常以“鄉愁情懷”或“寫實人文”來形容顏志文客家作品,大約切中七分。其實更簡單的描述就是,對客家及母語深刻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格外動人。

做為一位創作人,不斷的突破現狀,也是經常給自己的挑戰,2004年新專輯「心的搖籃」以重新編曲演奏的方式詮釋傳統歌謠,即是新的嘗試和突破,開拓客家音樂新領域的實踐。

陳永淘:

海陸腔客語過去被認為不適合歌唱,山歌採茶等也就一直以四縣腔演唱,陳永淘用海陸創作他的音樂,引起極大迴響。1997年因朋友的介紹認識顏志文後,才得以把多年累積的創作製作成第一張專輯「頭擺的事情」,同名主題曲隨即風靡客家各界,隨後和山狗大樂團合作一連串的演唱會,共同掀起一連串的客家熱。過去習慣自彈自唱,樂團形式的表演對阿淘形成不小的壓力,一年後選擇回到吟遊的方式,週末假日在北埔慈天宮前自在的唱,特殊的演唱加上另類的行徑漸漸吸引人潮、媒體,知名度大增。從北埔搬到峨嵋定居後,遠離城市的反向操作手法,反而吸引更多媒體的興趣,採訪絡繹不絕,也算是客家音樂發展的異數。除「頭擺的事情」阿淘至今發表的尚有「離開台灣八百米」、「水路」以及兒童音樂「下課囉」,張張給外界的評價均佳,尤其以海陸發音為基調的歌謠,異顯其特殊性。

特立獨行固然為阿淘吸引了不少追隨者,阿淘的創作才是真正動人的部分。客語的使用純熟道地、心思敏銳細膩加上客家生活的豐富經驗,讓他寫歌的題材豐富又貼近生活,不乏幽默的作品,讓人會心卻不流於空泛搞笑。沙啞滄桑表情豐富的聲音,剛好詮釋他自己的作品,極富感染力。“頭擺的事情”、“鮮鮮河水”、“離開台灣八百米”等就是為人津津樂唱的歌。

撇開歌詞意象,就音樂風格來說,阿淘的歌就比較受限,同質性的現象極為明顯,這個部分編曲者扮演的角色將會很重要。整體來說陳永淘在客家音樂的發展上的角色是無可取代的,特別在海陸腔的部分,不但填補了過去被認為不適入歌的空缺,不可否認的也將會啟迪後來的創作者跟進。若以聲韻的觀點來論海陸腔客語,其實海陸腔本身具備的旋律性並不比其他的腔調差,應該極適歌謠創作,這點阿淘做到了。

劉劭希:

2003年金曲獎頒給了劉紹希兩個獎,一是最佳客語演唱獎,另外是最佳製作人獎。前者沒有人提出異議,後者引起一片譁然。因為製作人獎是不分語言類別的,那是代表當年所有參與作品的最佳,這也是客家音樂第一次有人拿到這的獎。到底有沒有爭議,姑且不論,客家音樂界又增加一位優秀創作人才是不爭的事實。

劉劭希在主流音樂界工作起源甚早,稱得上是資深音樂人,只是晚近才投入客家創作,得獎作品「嘻哈客」是第二張發行的專輯。劉紹希以黑人音樂色彩濃厚的Funk風格為基調,顛覆被認為保守內斂的表現方式,唱來豪放不冀,大量密集的節奏表現更是首度出現在客家音樂,因此被評審認為創意十足而給予肯定。在客家社區,劉紹希的作品評價兩極,年輕人奉為新偶像,年齡稍長者則有許多不願意接受。此現象非客家所獨有,勿需在意,欣賞音樂本是主觀事。音樂的多樣化也是正常而需要。

游兆祺:

兆祺投入音樂工作即自客家開始,在多家以發行客語為主的唱片公司工作過,詞曲創作經驗豐富,但多為人作稼,過去活動領域偏重桃、竹、苗等客家地區,近年來比較積極的參與外縣市演唱活動,推動個人的音樂想法。兆祺的創作及演唱實力皆在水準之上,詞曲內涵偏向通俗流行取材,性格較弱卻適合其他流行歌手演唱,創作多年尚未有自己的代表專輯,多少也反映出創作者希望以更有個性的作品,呈現在個人專輯的企圖,據知今年兆祺已著手製作,大家都會樂見他的作品問世。

李一凡:

被稱為後起之秀,李一凡其實起步甚早,1997年山狗大樂團發動校園巡迴時,一凡便以創作曲參與了演唱,“九絳風”是其中一曲,內容不差。其後一直持續創作未曾停歇,偶有機會發表都能讓人驚艷。有數年的時間投入媒體工作暫時沉寂,終於在2003年發行了自己的首專專輯。一凡外形、歌聲、創作均佳,但個性內向,和多位積極開疆闢地,拓展領域的創作者差異極大,展演舞台受限,有待積極開發。

鍾永豐:

雖非音樂創作者,亦非演唱者,鍾永豐在客家現代音樂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因為他的歌詞在交工樂隊、生祥與瓦窯坑3樂團,以及好客樂隊都扮演重要部份。多數創作歌手以自己的詞曲為演唱素材,以林生祥為首的觀子音樂坑也不例外,直到後來後來重組的的交工樂隊,才納入鍾永豐做為歌詞寫作搭檔。永豐長期從事社會運動,特別以帶領美濃愛鄉協進會反水庫最為人所知,對地方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體驗深刻,加上對客家母語的操作熟稔,深刻動人的歌詞經生祥譜成曲後,打造成交工的篇篇樂章。成軍不久的“生祥與瓦窯坑3”亦維持永豐和生祥合作創作的模式,2004年的專輯“臨暗”獲得許多好評,永豐在2005年的金曲獎頒獎得到最佳作詞人大獎。

客委會和客家電視:

行政院客委會於2001年成立,2002年葉菊蘭接任主委後,對客家新音樂開始展開積極的做為,包括舉辦夏客風全國性巡迴演唱、桐花祭、客家文化藝術節,贊助電台製作客家節目邀訪創作人,促成樂團及創作人至海外作交流演出等,這些都是過去未曾有過的大手筆,雖然並非都是為了客家音樂,舞蹈、戲劇、說唱、詩歌朗誦…..等藝文也涵蓋其中,顯然新音樂是重要項目。積極的做為讓客家文化的曝光率和知名度急速竄升。音樂是傳播最快速,感染力也最直接最強的一項藝術,影響自然明顯。

2003年7月客家電視台正式成立,提供完全自主的舞台讓客家展演打破時空的限制,傳播到每一個家庭甚至海外,客委會在客家文化的推展上再一次展現魄力。能夠在短短三四年間達成這些成就,可以說是過去所無法想像的,但在這些表象的光榮後面,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也不應忽視,就音樂的部分來說,有些問題已經表面化。

多數人可能認為有了客委會支持和客家電視的平台,客家歌手應該如天之驕子,如魚得水,事實有很大的出入,尤其像筆者較早投入,歷經沒有客委會和客視的時代,感受特別深刻。目前的現實是只要是和客家相關的活動,除非特別有新聞價值,否則幾乎只有客家電視會出面採訪,連本身也製作客語節目的公共電視都不例外,報紙雜誌等平面記者,雖沒有強勢客屬專業媒體可藉以推託,一樣消極處置居多。筆者曾經於參與歡喜扮劇團記者會時,直接詢問到場記者對此現象所抱持的心態。結果不出所料,皆謂「已有客家專屬的客視,他們可以卸下平衡報導的責任,當然不需要出機。」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論調,它卻活生生的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電台受訪是歌手出片時的重要宣傳管道﹝客家歌手對電視邀訪早已不抱希望﹞,但除了客委會有直接或間接贊助的節目,才會積極邀訪上節目,其他則置若罔聞,商業台就更不用說了,這和筆者2000年之前三張專輯出片期,都需要準備一個月的時間南北奔波上電台受訪不可同日而語。電台的理由理直氣壯:「既然客委會可以提供贊助給別的電台,我們為甚要免費邀請你們上節目。」

回到客視,是自己的台,總算不必受氣了吧!回顧2004年筆者受邀上客家電視台大約五次,其中涵蓋表演的有三次,經詢其他歌手,多不超過此數。電視台的解釋是:「我們三兩天就重播你們以前錄製的帶子,達到曝光的目的了啊!」個人的感覺是,1997年開始,一路帶領著山狗大樂團,突破客家的無形障礙,將新音樂推到主流檯面,沒想到在客委會大張旗鼓和客視的掛牌運作下,本應擴大既有版圖才對,現在反而被迫退守邊緣。筆者並非責怪客委會政策錯誤,實在是因為台灣媒體的畸形結構和專業素養問題使然,難怪林谷芳教授會慨歎『媒體墮落』。

台北市客委會於2002年6月成立,作 為上採取守勢的方針,像接受山歌班登記申請經費,例行一年一度的文化節嘉年華般的活動,對新音樂並未特別著墨,轄下的客家會館及客家藝文中心靜態展示較多,偶有活動亦以傳統類型居多,若以客家資源來講,台北市應該極為豐富,特別是現代的部分,未能充分發揮,殊為可惜。

南部高雄市客委會亦於2005年成立,至今才半年餘,新的機構總要摸索個一段時間,高雄的人文生態自成一格,傳統價值較北部強,卻又充滿求新的企圖,客家新音樂倒是顯得薄弱,開發空間尚多。

展望未來:

環顧四週,一些光怪陸離的現象從以前到現在,從未消失過,只是不斷的轉換形態出現而已。客家新音樂既然已經熬過十個年頭,早已練就一身銅牆鐵壁,才能在艱困的環境存活,沒有理由不能延續下去,在現有的基礎上找到更佳的目標定位,更上一層樓應該指日可待,甚至做為影響台灣整體音樂生態的重要因素都不算是夢想。美國的黑人音樂發展就是一個可資我們借鏡的例子。

如眾所週知,今天黑人音樂已然席捲全世界,從最先進到最落後的地區,無所不在。回顧20世紀中葉,號稱民權至上的美國還在如火如荼的打壓黑人的一切,連屬於文化藝術類的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才會有大批的黑人音樂家避走歐洲,意外帶動了搖滾樂的在歐洲興起。1964年,出身英國的披頭合唱團首度到美國訪問,才驚醒美國老百姓,原來在自己家裡棄如敝屣的東西是寶貝,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美國地大物博,一旦投入,很少沒有收獲的,如同美蘇當年的太空兢賽,蘇聯雖然先馳得點,最後還是老美超前。美國人今天都以黑人藍調發源於美國為傲,更不吝嗇的強勢推銷到全世界。學搖滾爵士樂的人都知道,第一課就是“藍調”。整個藍調的歷史當然比以上所述要漫長得多,而真正的值得學習的是他們守護自身文化,毫不妥協的精神。他們的做法很單純,從黑奴時代開始,無論是哪裡來的音樂,只要是從黑人嘴裡唱出的曲調,都融入濃厚的黑人腔調味道。因此教會詩歌變成他們的“福音音樂”﹝Gaspel﹞,流行樂就變成了搖滾或節奏藍調﹝R&B﹞,連古典參入藍調之後也變成經典﹝藍色狂想曲﹞。一無所有的黑人靠著老祖宗留傳下來的音樂直感,拿回他們的尊嚴和驕傲。我們常掛在嘴邊的“硬頸”,碰到黑人我想是不大說得出口的。
客家人在台灣的處境雖然不甚公平,較之黑人在美國應該是好多了,我們也有自己的特殊音樂文化,目前還受到政府刻意的保護著,如果沒有甚麼做為,可就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了。


對未來的展望,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做為給大家的參考,共同勉勵:


1. 強化客家音樂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資訊傳播的快速,造成音樂風格的複雜多樣,在任何地區都無法避免。好處是創新的題材和技術容易取得,也容易被接受,缺點當然就是容易喪失自己本有的性格,這也就是目前流行樂無論是來自西洋、東洋,還是韓國、泰國,不太容易區分的緣故。客家音樂也採用這樣的思維,以期擠身主流流行浪潮,大可不必。流行樂的一窩蜂現象,是商業速食主義作祟的產物,雖然能夠短時間造成熱潮,消失得也特快,當失去龐大的財力支撐後,甚麼也都無法留下,只能被拋在遠遠的浪頭後方。

以客語的特質和傳統山歌的獨特表現方式,可以提供現代創作者足夠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傳統黑人音樂的樣式和表現方式,並不比客家的素材豐富,而且有許多相似之處﹝固定曲式,即興歌詞演唱等﹞,卻能這麼廣泛深遠的影響。事實上多數人並不真的知道今日流行樂的哪個因素是屬於黑人的,因為它實在是超乎想像的單純,單純到像做菜調味的“鹽”或“味素”。流行、搖滾、或爵士要是少了藍調,就像做菜不加調味料。筆者認為以現在外界對客家的認識仍屬不足的條件下,只做為調味的角色還不夠,可能的話要盡量成為主體。筆者亦不認同“傳統客家包袱”之說,傳統客家是根源,少了這個根基,只是徒留皮相罷了。令人欣慰的是客家新音樂創作者,大都能認知到這個層面,而相當程度的實踐在自己的專輯當中,外界也看到了這個特殊部分,而給于掌聲。有想法固然重要,實踐在音樂上卻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耐心的思索、實驗、充實音樂知識及承受失敗的心理準備,但這是無從迴避的道路,只能向前走。


2. 客家需要動人、好聽的歌

另一簡單卻讓音樂人常會覺得困惑的就是,只重創意不重聽者感受的想法普遍的存在音樂界,這也是非主流音樂經常為人詬病的地方。客家創作人偶而也會冒出:「我創作的歌不一定是給客家人聽的」,甚至乾脆:「我不是創作給客家人聽的」。創作當然是自我而主觀的行為,任何想法都沒有不對,但強調的如果是“客家音樂”卻又不理會自己人的想法,怎麼去說服外人來欣賞客家?已過世的披頭合唱團主要成員 John Lenon在樂團瓦解後,跑去做了一陣實驗音樂,夾者披頭主將的威力,理應有相當的死忠追隨者,無奈沒人捧場,再精采的理念也只是空中閣樓,最後還是回歸到創作大家聽得懂的音樂。

讓大家接受不見得就是俗氣沒創意的,陳永淘的「頭擺的事情」林生祥的「菊花夜行軍」還有拙作「阿樹歌介雜貨店」,都是有骨有肉的佳作,相信非客族群也會為這些歌感動的。這些歌已經發表多年,卻仍能引起共鳴,生命還會延續下去。歌謠一旦發表,它的生命通常是掌握在聽眾手裡,這點相信莫札特也不會否認的。讓客家歌謠傳播,真的需要好聽動人的歌。


3. 重新建構客家展演生態

筆者投入新音樂創作早,遭遇過的各種現象點滴在心頭,屬於個人的部分不足為外人道。事關大體的就有必要提出,或有可能改善,否則至少也可據以因應。如前所述,客委會成立後對各項文化活動的做為等於官方介入,直接的影響就是民間再主動承辦活動的意願低落,甚至敬而遠之,免得遭來政治聯想。兩三年來全台舉目所見,活動打的名號都是客家文化節。感覺上活動愈辦愈大愈多的同時,觀眾並未見同時成長,年齡層向下發展的努力沒有反映出來。當中牽涉頗多專業的思考在內,顯而易見的例子之一就是,許多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大同小異,最常見的就是綜藝型態的呈現方式,一場晚會往往包含了舞蹈、戲劇、傳統山歌、流行歌演唱、創作歌手、樂團等,外加增加聲勢的非客語藝人。主題模糊不明,觀眾自然無所適從。

多元社會發展愈成熟,分眾的現象愈明顯。大堆頭的活動只能吸引漫不經心,以打發時間為主的觀眾,客家活動觀眾以中老年人居多就可看出。唯有主題明確型態單純的表演才能吸引專心欣賞的觀眾。藝術的提升,觀賞者的素質佔著和表演者同樣的重要性。過往客委會直接主辦的活動確有朝這個方向發展,譬如邀請高雄世交響樂團在文化中心作整場室內樂演出,或光環舞集以現代舞創作呈現客家,都是正面例子。有人認為這樣的活動曲高和寡,更無法吸引人潮。其實觀眾是需要培養和教育的,如果只能靠外台戲加上摸彩抽獎才招來觀眾的表演藝術,會有明天嗎?


4. 建立專業展演觀念

這當中藝文團體必須擔負很大的責任,客家藝文表演的陋習是專業業餘不分,最明顯就是山歌班。山歌班已是現代客家生活中的一項特色,它的存在有正面功能,但絕大部分的山歌班都屬休閒性質的團體,卻常被安排在應該是專業的場合演出,老實說是苦了觀眾和同台的專業表演者。舞台表演照理講是極度專業的活動,從舞台設計、音響燈光、節目流程到表演內容,都需要一定的素養,所謂的藝人也都曾經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努力,才換得執行工作的機會,表演者更是每一次的展現都關係著未來的演藝生命,這是何等嚴肅的考驗,業餘表演者何忍出現在這樣的場合,而觀眾則是被強迫欣賞不在期待之內的節目,無奈之餘就選擇了敬而遠之。主辦單位也有可議之處,為了樽節經費,喜歡找一個專業團體,加上其餘業餘團體,再美其名為專業展演,等於欺瞞觀眾的做法,為客家活動惹來惡名而不自知。總而言之,客家展演活動給外界品質不佳、水準不高的觀感其來有自,如今要付出加倍的代價,可能要加倍的時間才得以扭轉。然而要提升整體的展演形象,非如此不可。

若能由客委會主導建立展演團體的分級認證該可以有效改善這種現象。以兩年或三年為一週期對客家所有演藝單位就其表演類型和專業度做分級認證,讓主辦活動的單位可以準確的規劃演出團隊,更重要的是提供觀賞者明確的訊息而易於選擇想參與的活動。而對於活動設定明確的主題也是必要的,這個部分在都會區的展演已有相當的進展,地方性的活動則有待加強。


結語:

現代社會,文化需要有人消費才能延續下去,政府的資助只是一時的權宜,提升文化競爭力必須著眼大環境,客家新音樂運動的參與者大致都能體認到這一點,也都還在繼續努力著,這些都是因為對客家還有更高的期待。進一步審視客家文化的未來,這波運動的影響將極為深遠,若能持續注入更強的生命力,假以時日當更茁壯旺盛,若不幸衰微,機會不易再現。如今主流音樂的景況就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例子,期待大家共勉。

臨暗/ 林生祥


公視寒夜續曲mv-細妹你看/ 林生祥


謝宇威---桃花開


來通電 / 劉紹希

詩想起 / 詩的反動乎? 解放乎?

被喻為中國詩壇芙蓉姐姐的趙麗華
她的詩已非詩可形容
詩人們看了心中可能感覺沮喪
文學藝術平凡通俗到此種地步
是解放了詩?
還是解放了詩人?
請看網路上的反應:

趙麗華是位女詩人。不過她寫的許多詩,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讓我們摘兩首她寫的詩,您就明白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了。

《我堅決不能容忍》

我堅決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場所
的衛生間
大便後
不衝刷
便池
的人


《張無忌》

張無忌
和他太師父
張三丰
學過一些
太極功夫
接著練會九陽真經
和乾坤大挪移
他研習聖火令上的武功
用了一天一夜
後來他又得到了
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

沒錯,她的詩簡直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她的詩簡直太不象詩了,然而卻堂而皇之地頂著詩歌和詩人的名頭。

於是網友們開始八卦這些詩歌和這位詩人。他們寫道:

《憂傷》

趙麗華老師
在美國
是知名的詩人
而我呢
獨自憂傷

拜讀
大作
循聲
而來
驚為
天人
原來
我也可以

星期三, 5月 09, 2007

網路民意

網路民意

■ 魚夫

民進黨的總統黨內初選結果已經出來,雖然沒有很大量的資料,但是我從網路解讀了若干選前情勢預測:

一、選前我在網路電視台裡做了一個投票器,這個投票器是由Vizu.com所提供,每個IP,也就是每台電腦只能投一票,投票結果,謝長廷一路領先。有人說,我是刻意造假,其實和我無關,我也事先聲明:如果有人全面動員,那我也沒辦法,但這個投票器還可以付費,設定比較嚴謹的投票機制,並有專家幫忙解讀調查結果。

二、可以透過Google Analystics解讀其瀏覽的主要內容,設定「目標」程序。簡單說,從進來看網頁內容到離開網站的每個步驟都可以被觀察,了解其瀏覽行為,而且可依據每位前來瀏覽的IP,反向追查來源,了解前來瀏覽的網友們的入口、全球分佈以及他個人的部落格等等,了解真正的民心趨勢。

三、經由Technorati.com,ping向前來引用本文的部落格。一般人在自己的部落格裡支持意向很清楚,寫得明明白白,批評指教也很露骨,更可藉由觀察網友的部落格,研究支持者的心底深層思考,從而掌握質化分析的根據。

我有一回在立法院遇見了立委王幸男,他想提出鞭刑的政策,我順手拿出攝影機,他去黨團辦公室拿張椅子,就坐在議場前的花園開講起來了。我回來後剪接上傳,開了個贊成與否的投票器,人們看完影片後,就進行投票,我再透過網友留下的意見以及上述的後台機制,了解到贊成者確實居多數,我想,要不要鞭刑,屬於政策論述,大概不會有人就這個議題刻意動員吧?

有人寫了一部電影行銷的書,書中提到現在行銷電影可以不用專找影評人,而是先將電影的片段交由主題是電影的部落格達人來評論,達到電影行銷理論裡的口碑宣傳效果,大部份會在網路裡開部落格又有特定主題者,率皆非等閒之輩,是同儕裡的意見領袖,這種現象,英文裡有個新名詞叫peer production,中文姑且稱之為「同儕製造」,以前企業的製造流程是封閉在公司裡的,現在則是開放如製造紙尿褲等的世界大廠寶鹼公司(P& G)乾脆透過網路廣邀天下好漢前來參與研發過程,一旦採用,再贈予報酬。

民意確實如流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但現在民意不是那麼難測溫,透過我所說的機制,比那些造假的統媒民調準太多了啦!(作者為台灣玉山網路電視台執行長)

笨湖開講180-真祝福! 不認同?

2007 客家詩專輯特展出版了

●最具代表性的本土詩刊‧台灣現代詩學
客家文學專輯(笠詩刊258期)漂亮出擊●

內容有
馮輝岳、林明昌、張夢涵、陳寧貴、葉日松、楊傑美、
江秀鳳、潘芳格、利玉芳等客家詩人的新作,
以及邱一帆「客家詩歌意象的追求」、
黃一容「從客家詩的傳統到文學書寫」兩篇論述。
卷前語「族群文學母語詩」開宗明義,宣示編輯意義。
本專輯由黃恒秋主編,2007年4月海內外公開發行。

資料提供:笠詩社 0936-318506


●該日我歸去老伙房 / 陳寧貴


三十年前,

我離開老伙房介時節,

大禾埕一群細人仔,

佇該歡天喜地走相逐!



三十年後,

我滿心期待歸去老伙房,

無愐到看著介係,

大禾埕一群禾畢仔,

佇該興咋咋打嘴鼓相吵事!



該兜走相逐介細人仔,

到底逐去奈位也?

仰會存到禾畢仔,

歇佇老伙房?



鄉親既經四散,

舊漏屋舍下,

毋見頭擺叔婆伯母,

天光暗晡無閒介身影。

耳覺覺想愛聽老旺伯,

輒常背傴傴佇屋背細圳溝唇,

咳出連環炮樣仔介粗礪嗽聲,

半息都聽無到咧!



這時節麼儕同我企共下?

單淨臨暗懶懶日頭下,

尋毋著故鄉介,

我霧霧介影仔。



附註--------------------

該日:那天 時節:時候 細人仔:孩子們

佇該走相逐:在那兒追逐嘻戲 無愐到:沒料到

禾畢仔:麻雀 興咋咋:興沖沖 該兜:那些 奈位:那裡

仰會存到:怎會剩下 歇:住 頭擺:從前

天光暗晡:曰日夜夜 耳覺覺:豎起耳朵仔細聽

輒常:經常 麼儕:誰

企共下:站在一起 單淨:衹有

-----------------------------------------------------------

星期二, 5月 08, 2007

客家山歌五更歌

<五更歌>

一更想郎夜更深,
思想阿哥真傷心,
兩人離別幾年久,
無信無息轉涯身。

二更想郎淚淋淋,
思想阿哥真傷心,
一日唔得一日暗,
等到那日好佳音?

三更想郎淚茫茫,
思想阿哥苦難當,
兩人當時真恩愛,
等到幾時正回鄉?

四更想郎淚淒淒,
妹妹想哥無人知,
唔敢對娘來講起,
請問阿哥知不知?

五更嘆了天大光,
一夜無睡只想郎,
雖捨妹妹無要緊,
帶念雙親在家鄉。

客家音樂現光彩

客家新聞
第十八屆金曲獎入圍名單
客家音樂現光彩


第十八屆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其中客家音樂獲得最佳
年度歌曲獎、最佳作曲、作詞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最佳戲曲曲藝專輯獎、最佳兒童樂曲專輯獎等多項入
圍,其中種樹/大大樹音樂圖像獲五項入圍,表現傑出。

客委會表示,今年金曲獎的入圍名單剛公布,獲知
有許多客家音樂入圍,顯示客家音樂受到接受與肯定,
這是值得高興的事。

第十八屆金曲獎客語音樂入圍名單有:最佳年度歌
曲獎─種樹《種樹》/大大樹音樂圖像;最佳客語專輯
獎─種樹/大大樹音樂圖像、雪狼人/傳響樂坊、山與
田/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佳作曲人獎─林生祥/
種樹《種樹》/大大樹音樂圖像、李泰祥/山與田《山
與田》/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佳作詞人獎─鍾永
豐/種樹《種樹》/大大樹音樂圖像;最佳專輯製作人
獎─林生祥、鍾永豐、鍾適芳/種樹/大大樹音樂圖像


最佳客語歌手獎─林生祥/種樹/大大樹音樂圖像
、謝宇威/山與田/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雙/問
海/喜瑪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唐銘良/唐野樂
團/喜瑪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最佳戲曲曲藝專
輯獎─客家採茶大戲《羅芳伯傳奇》/財團法人慶美園
文教基金會;最佳兒童樂曲專輯獎─食麼介/桃園縣客
家公共事務協會。

客家田野研究記趣

客家田野研究記趣
─謝劍教授談「客家」

【文/張慧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謝劍,湖南沅江人,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人類學博士。曾先後擔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及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客座教授,以及南華大學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及亞太研究所所長。謝教授為現今佛光大學社會系的名譽教授。會對「客家」產生興趣,主要是發現「客家」此一族群相當地特別,並不如盎格魯撒克遜民族以武力作為後盾,在沒有國家、經濟、武力…等支援的情況下,客家人得以生存下來,是相當不容易的。

謝教授的客家田野調查經驗裡,發現客家文化隨著時代改變,亦隨之改變且且有越來越受重視的趨勢。在香港,1949年前便在香港的客家人稱之為「舊客」,而之後的便是「新客」,這新、舊客之間雖同樣是客家人,但「舊客」因時間較早期的關係,居民地較為集中,相對地「新客」的居住地則較為鬆散,也因此「新客」仰賴社團組織來集結客家人自身,社團組織舉辦活動來活絡客家族群,並依此來維繫彼此間的感情。另外在文化之都─梅縣,謝教授亦發現從1912年開始這裡就出了六名上將級人物,這裡碩、博士生亦不少,似乎與祭拜文昌帝君此俗相關;梅縣著名的建築─圍龍屋,亦是客家重要的指標。還有一次在叢林深處尋找錫都,發現萬義這地方的謝家大屋,主人翁原是「山老鼠」(指非法盜砍山林的不肖業者),在挖掘錫礦後搖身一變成為「錫礦大王」,最後因時代的轉變,則全轉而「務農」,這一大轉變著實令人詫異。如同前述,時代的轉變亦有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新加坡茶陽會館在過去被認為傳統文化的消失,其應當會沒落,文化也不復存在,怎知經歷二、三十年的改變,愈加重視傳統文化,茶陽會館如今是現代化的高樓建築,舉辦的活動亦走向多元。

謝教授認為研究文化當以一種「形貌論」的觀點:不能以片面的概念去理解文化,例如以為圍龍屋就是客家人所有,或是以為所有客家族群的建築就是應該如圍龍屋,「形貌論」在這裡是指站在一高處俯瞰的一過程;另外謝教授提醒我們,研究客家文化要避免落入一種族主義的陷阱之中,固然研究的是一種少數族群的文化,但應避免自己族群與他族的截然二分化,更不當有偏執的態度以防有心人的利用,造成族群分裂;與會者亦提出看法作為回應:在印尼(或是海外其他地區)可以發現,其社團或是舉辦活動的同鄉會等,皆不再強調單一族群的特殊性,相反地,現今社會的趨勢傾向多元族群的互動性,甚至是跨族群的合作。作為客家學院的學生,謝教授認為我們應開拓一新的研究領域─不需過度注重、強調客家族群的身份,而應多多關懷客家族群自身的社會,如客家人的社會化便是一議題;因為在走訪民間客家時,除了發現採茶婦女,以及其刻苦耐勞的本性外,還有一有趣的發現─即小女孩在與同儕的遊戲中,便會加入洗衣服、煮食這樣的「訓練」,表示女孩從小便被教導熟悉這樣的事物,長大成為婦女後更自然而然地納入思維中,這樣「社會化」的過程是值得觀察的。

星期六, 5月 05, 2007

從「嫲」字看客家女性社會

從「嫲」字看客家女性社會

【文/徐汎平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客語詞彙中,不少是以「嫲」構詞而成。此類詞彙又可分為兩類:「嫲」帶有性別意義者,如狗嫲、雞嫲、牛嫲等,表示雌性。另外一種,則無從解釋「嫲」作為後綴的具體意義,例如舌嫲、拳頭嫲、杓嫲、笠嫲、刀嫲等等。第一類中,狗≠狗嫲,雞≠雞嫲,牛≠牛嫲。但在第二類裡,舌就是舌嫲、拳頭就是拳頭嫲…依此類推,「嫲」在其中大概僅是單純的詞綴,不影響詞義,與第一類在構詞上應屬不同的層次。

那麼第二類詞是否有其肌理可循呢?我們將之仔細檢視,會發現,以「嫲」當詞尾者通常隱含「圓的」、「大的」的意義。這透露出什麼?這也許是客家從前源於母性社會的痕跡。客家人常以代表雌性的「嫲」虛化後表示大的物品,而不用牯或公字,顯示早期以母為大的觀念。

若假設客家人在古早以前是母姓社會,則對於兩件重要且多所討論的話題就能有合理解釋:其一,客家人與南方少數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或客家就是源於南方。中國南方的苗族、彝族…等都是母姓社會民族,而許多語言資料都顯示客家與這些南方民族之間甚為相關。客家來自母性社會的推測,是其來有自的。其二,客家婦女「勤儉持家」的標記,也可以從這個觀點來解釋。母性社會中,男女結婚後不同住,女生留在家中,男性則回到原生家庭幫忙其姐妹。女性需要全責管理家中大小事,因此培養了客家婦女「理家」的能力,無論家務、莊稼女性都必須包辦,男性大概只做純勞力的工作,例如幫助建屋等工作。後期,迫於經濟壓力,男性必須離山出外工作,也是因為女性擁有管家的能力,才能安心離開。為何其他漢人族群不標榜女性「慶 (k’iang55) 腳」(能幹),而特別推崇客家婦女勤儉持家?由這個角度出發,我想可以得到不錯的解釋。

由語言切入,我們可以抽絲剝繭,發現一個民族的底層文化,賦予表層文化現象一個新的意義,讓文化研究更有深度。

(順帶一提,客家母性社會的痕跡猶可從婚喪禮儀中「母舅為大」的觀念來探討,可再做深究。)


* 以上論述來自羅老師和秀琪老師課堂上所討論的觀點。

美濃黃蝶祭 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

桐花與客家

桐花與客家

【文/吳詩怡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小時候爸爸開車前往關西的山路上,對眼前白藹藹的花感到興趣,覺得很美,但是那時候並不知道那是什麼花,直到近年來,才知道那就是桐花。

這幾天回到竹東,騎車時看見對面的山頭已經開始出現白藹藹的身影,才恍然大悟,原來桐花跟我的家鄉那麼親近,多虧了客委會舉行桐花祭,否則我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那個山頭有桐花,或是我家附近哪裡有桐花吧!

偶然心血來潮騎車到芎林鄉的一個桐花祭景點-燒炭窩文化館,當看見桐花翩翩落下的時刻,步道上被桐花點綴的時候,覺得桐花還挺清秀幽美的。這還是我第一次離桐花那麼近,第一次賞桐花吧!

賞桐花時的雅致,完全不會想到客家,要不是客委會大力推行桐花祭,我想我大概不會將桐花和客家聯想在一起。雖然曾經看過資料顯示,說油桐樹是客家先民的經濟產業之一,說有不少客家人有撿拾油桐籽的記憶等等,但是,我想這是區域性的,桃竹苗客家人或許對桐花的印象比南部六堆的還要多,因為桐花的分佈是以北部台三線沿線的桃竹苗為居多,而同樣是住在桃竹苗的客家人,也有區域性的問題,住在山裡的客家人對桐花的印象一定也比平地的客家人多。但是話說回來,難道同樣是住在桃竹苗山裡的原住民,對桐花不會有一樣的記憶嗎?所以桐花可不可以成為客家的新意象,也許還有待商榷。不過,正因為政府的大力推行,媒體不斷造勢下,我想桐花與客家會更緊密的連在一起,因為每年一度的這個時刻,桐花祭活動就會不斷的被操演,即便以前客家的意象裡沒有桐花,但是往後的日子裡,大家都會漸漸地把桐花與客家想在一起。

交工樂隊-風神

詮釋白萩的詩

詮釋白萩《自愛》詩集中
女人、愛與性之詩四首  / 趙迺定
 

見過白萩幾次,已是三十年前的往事,那時的白萩,個子不高,微微中廣,自己當廣告公司老板,談吐風趣自信,詩作早已響叮噹。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那時我亦曾為文推介過他作品。

白萩於1990年3月,由笠詩刊社所出版的《自愛》詩集中文詩五十首,其中可歸類為〈女人、愛與性〉之詩題幾達三分之一,如〈雨夜〉、〈藤蔓〉、〈或者〉、〈無題〉、〈仙人掌〉、〈昨夜〉、〈牽牛花〉、〈這是我管不了的事〉、〈突然〉、〈漂浮〉、〈無止無盡〉、〈重量〉、〈病了的〉、〈夕陽無語〉及〈廣場〉等,其詩多情細膩婉約、觀照敏銳不俗、用語簡單隱喻。以下詮釋其詩作四首,藉之可見其一般。
 

* 雨夜

當雨傾瀉似流浪的人

走遍黑暗中不知所去的街道

我們躺下,在屋內,在床上

在深深陷入猶如墓穴之中

靜聽它們低低的呼喊
 

這裡,我們眼光對著眼光

軀體糾纏著軀體,在床上

以赤裸和壓力

彼此,深深的祈求進入對方之中。
 

而當,因疲倦而分開

便突然又驚覺

整個太平洋冷漠的橫跨在我們

中間,充滿無柰與陌生
 

唉,走遍黑暗中不知所去的街道

當雨傾瀉似流浪的人
 

字辭詮釋:

第一節,「傾」指傾斜,「瀉」指水由上急速往下流,「傾瀉」指雨勢斜斜的、自空中又急又大的而下。「當雨傾瀉似流浪的人」指當雨勢斜斜的、自空中又急又大而下,四處奔竄,不知所終,一如流浪的人;其實亦在指流浪的人如傾瀉的雨,不知何去何從。「不知所去的街道」,指不知通向何處的街道。「深深陷入」,外在的指妓女戶藏在隱蔽的窮街小巷、簡陋孤寂、人跡少見;內在的指流浪人靈與肉上強烈的依賴與寄託。「墓穴」指孤寂之地或葬身之所。「低低的呼喊」,指做愛的興奮、衝動、探索、撞擊、慾求、需索、滿足,因之而發出的不自覺的呻吟與呢喃。

第二節,「眼光對著眼光」指臉相對,眸相凝,以恣意汲取對方的慾求。「軀體糾纏著軀體」指軀體相互緊緊的勾纏摟抱。「赤裸和壓力」指軀體的裸裎、上下的壓力、口唇的吮吸、器官的撞擊。「深深的祈求進入對方之中」指器官碰觸器官,其觸覺的快感被喚醒被搔癢,而貪婪的希冀更強烈更深入的碰觸,以滿足癢而更癢的悸動與快感。

第三節「整個太平洋冷漠的橫跨在我們中間」,指冷漠橫跨在我們中間,直如太平洋那麼寬廣。「無柰」指無可奈何,非如此不可;「陌生」指不相識或不熟悉。
 

全詩詮釋:

第一節「當雨傾瀉似流浪的人/走遍黑暗中不知所去的街道/我們躺下/在屋內,在床上/在深深陷入猶如墓穴之中/靜聽它們低低的呼喊」,係在寫:當雨勢斜斜的、自空中又急又大而下,四處奔竄不知所終,一如流浪的人之時,(我)走遍不知通向何處的街道,方駐足在隱蔽的窮街小巷、簡陋孤寂、人跡少見,猶如我葬身之地的墓穴之中;我們躺下,在屋內的床上靜靜的聽著做愛的興奮、衝動、探索、撞擊、慾求、需索、滿足,因之而發出的不自覺的呻吟與呢喃。

第二節「這裡,我們眼光對著眼光/軀體糾纏著軀體,在床上/以赤裸和壓力/彼此,深深的祈求進入對方之中。」係敘述:在這裡,我們二眸相凝,恣意汲取對方的慾求,我們的軀體相互緊緊勾纏摟抱成一體;在床上,我們裸裎做愛,上下的壓力、口唇吮吸著、器官撞擊著,(我們)因觸覺快感被喚醒被搔癢而貪婪的希冀更強烈更深入的碰觸,以滿足癢而更癢的悸動與快感。

第三節「而當,因疲倦而分開/便突然又驚覺/整個太平洋冷漠的橫跨在我們/中間,充滿無柰與陌生」,係在寫:而當我們因疲倦而分開,便突然又驚覺冷漠橫跨在我們中間直如太平洋那麼樣的寬廣,令人感到充滿無可柰何與不相識的陌生感,鴻溝在妳我之間,你是一個個體,我也是一個個體,互不相屬。

第四節「唉,走遍黑暗中不知所去的街道/當雨傾瀉似流浪的人」。
 

* 籐蔓

妳睡成滿床籐蔓

在夢中

依然緊緊的纏繞著我

看來那麼柔弱

需要別人的扶持
 

而海在遠處叫著我

她的懷裡有廣大的自由

是的,妳的寢室是我的死牢

而不眠的夜鳥

責備我背叛了天空
 

我醒著觀察妳

想著妳總需別人的扶持

如果妳再沾染了別的體臭

那才叫我發狂
 

唉,還是讓妳纏繞著吧!
 

字辭詮釋:

第一節,「滿床籐蔓」指滿床攀爬我四肢身軀的藤蔓,亦即手腳緊緊的勾纏摟抱、緊緊夾住我身的籐蔓;「依然緊緊的纏繞著我」指依然緊緊的摟抱勾夾著我;「扶持」指攙扶支持,亦即拉手或挽手以協助站立,有協助、幫忙、支持、支援之意,此處指男人的愛。

第二節,「妳的寢室是我的死牢」指妳的寢室是我留戀甘願被禁錮以至於死亡的牢房。「責備我背叛了天空」指背叛了自由自在的天地,甘願被拘禁。

第三節「如果妳再沾染了別的體臭」指如果妳再與其他的男人做愛。
 

全詩詮釋:

第一節「妳睡成滿床籐蔓/在夢中/依然緊緊的纏繞著我/看來那麼柔弱/需要別人的扶持」,係在寫:妳睡成滿床籐蔓,在夢中依然緊緊的勾纏摟抱著我,看來如同需要別人的扶持一般的那麼的柔弱。

第二節「而海在遠處叫著我/她的懷裡有廣大的自由/是的,妳的寢室是我的死牢/而不眠的夜鳥/責備我背叛了天空」,係在寫:而海在遠處叫著我,她的懷裡有廣大的自由;是的,妳的寢室是我留戀甘願被禁錮以至於死亡的牢房,而不眠的夜鳥責備我背叛了自由自在的天地,甘願被拘禁。

第三節「我醒著觀察妳/想著妳總需別人的扶持/如果妳再沾染了別的體臭/那才叫我發狂」,係在寫:我醒著看著妳觀察著妳,想著妳總需要男人的愛;就因為妳需要男人的愛,如果妳還去沾染別的男人的體臭與其做愛,對具有獨佔慾的我來說,與人分享才真是一件叫我發狂的事。

第四節「唉,還是讓妳纏繞著吧!」,係在寫:唉,還是讓妳纏繞著吧!讓妳享有我這個男人的愛吧!讓我把愛滋潤妳吧!
 

* 或者

或者夾在懺悔錄

或者夾在日知銘

初戀像一隻蝶屍

偶然悄悄的掉下
 

妳彎腰

拾在手中觀賞

笑笑

無所謂的還我
 

然後埋頭補好背心

篤定地將我套入

且自在地看我

把蝶屍又夾進回憶錄
 

字辭詮釋:

第一節「懺悔錄」指記載悔過的日記或簿本。「銘」係文體之一,古代常刻銘於碑版或器物,或以稱頌功德或以申鑑戒,後成一種文體。「日知銘」指每日經由所思所見所聞而得到之啟示記載。「蝶屍」指死了的蝴蝶屍體;「悄悄」指秘密的、沒有聲響的。

第二節「觀賞」指細看欣賞;「無所謂」指無關緊要、不在乎、不在意、老神在在的。

第三節「埋頭」指低頭。「補好背心」指家境貧寒,連背心破了都要補了再穿,暗指夫妻是同甘共苦的同林鳥。「篤定地」指深深確定的。「篤定地將我套入」指深深的、很有把握的把補過的背心套在我的身上;意指將我緊緊的攫著、捉著、套牢、擄獲,讓我不得脫逃或受到外界的引誘。「自在地」指閒逸安適地、無所驚悸的,不在意的。「回憶錄」指回想往事的記錄簿。
 

全詩詮釋:

第一節,「或者夾在懺悔錄/或者夾在日知銘/初戀像一隻蝶屍/偶然悄悄的掉下」,係在寫:或者是夾在懺悔錄裡懺悔的初戀,或者是夾在日知銘裡日日思念的初戀,初戀都像一隻乾了的蝴蝶屍體,偶然會秘密的、沒有聲響的掉下來,讓人陷入那時的情景,不禁回憶起那時候。

第二節,「妳彎腰/拾在手中觀賞/笑笑/無所謂的還我」,係在寫:妳彎腰把我的初戀拾在手中觀賞、笑了一笑,老神在在的、無所謂的還給我,妳心裡想著:夫妻是同甘共苦的同林鳥,而初戀只不過是青春痘,過了青春期就水波無痕。

第三節,「然後埋頭補好背心/篤定地將我套入/且自在地看我/把蝶屍又夾進回憶錄」,係在寫:然後妳低頭補好背心,篤定地將背心套在我身上,且自在地看著我無奈的把蝶屍又夾進回憶錄,夫妻是同甘共苦的同林鳥,而初戀只不過是過往的青春痘!過了青春期就水波無痕,思念初戀還能怎樣?諒你也不敢有其他的作為!
 

* 無題

畢竟我也是

和你一樣

床燈捻熄了

瞭解如何開始
 

彈鍵樣的手

在我身上

只要彈一下一個音符

我就瞭解妳的歷練
 

這點,妳以前的

某些男人最瞭解

現在,我們透過溫柔

在激烈地巷戰

這點,那些

離開我的女人也最瞭解
 

瞳孔在黑暗中

慢慢地看到了輪廓

或許,我們該躺下來

點上一根香菸

想想妳我的往昔……
 

字辭詮釋:

第一節,「捻」指以二手指搓揉;「熄」指火滅。

第二節,「彈鍵樣的手」指修長、富情感、善撫摸按壓,足以傳達濃情蜜意之手。「彈」指用手按鍵撣弄;「歷練」指經歷考驗。

第三節,「巷戰」指兩軍短兵相接於街巷中作戰。

第四節,「瞳孔」指眼珠中的小孔;「輪廓」指事情大致上的情形。
 

全詩詮釋:

第一節「畢竟我也是/和你一樣/床燈捻熄了/瞭解如何開始」,係在寫:畢竟我也是和你一樣很熟稔的、自發性的,床燈捻熄了就知道如何開始進行一步一步的調情與做愛。

第二節「彈鍵樣的手/在我身上/只要彈一下一個音符/我就瞭解妳的歷練」,係在寫:妳修長、富情感、善撫摸按壓,足以傳達深情蜜意之手在我身上,只要彈一下一個音符,我就瞭解妳的經歷老驗。

第三節「這點,妳以前的/某些男人最瞭解/現在,我們透過溫柔/在激烈地巷戰/這點,那些/離開我的女人也最瞭解」,係在寫:這點,妳以前的某些男人最瞭解;現在我們透過溫柔在激烈地進行短距離的肉搏戰,這點,那些離開我的女人也最瞭解,現在的我們是在做什麼事。

第四節「瞳孔在黑暗中/慢慢地看到了輪廓/或許,我們該躺下來/點上一根香菸/想想妳我的往昔……」,係在寫:瞳孔在黑暗中慢慢地看到了輪廓,幻象消失了,一切都變成真實與現實了,或許我們該躺下來,點上一根香菸靜下奔騰的慾望與情緒,好好的想想妳我的往昔……。

(2005.11.26)

海與風的對話

雨弦兄寄贈兩大冊
高雄廣播電台製播後轉成文字出版的
南部作家訪談錄;「海與風的對話」
其中幾乎包含高屏的所有作家
一般說來北部作家在媒體現身現聲的機會較多
南部作家若非高雄廣播電台有心製播
他們的創作心路歷程不易被社會大眾理解
出版作家訪談錄是非常好的構想
不但保留了作家一生的創作轉折蛻變
甚至保留了當時當地文學的發展歷史
作家訪談錄內容豐富有趣又充滿智慧
任何人讀來都會覺得興致盎然且受益匪淺
其實我很久以前便珍藏一本世界著名 作家訪談錄
像福克納、福斯特、莫里亞克、西梅農等等
我不時閱讀如與老友晤談
對我寫作影響非常深遠
海雨風的對話中不少是我朋友
然而二十多年來各忙各的
在此歲月的洪流中個自曾發生什麼巨變並不清楚
像與吳錦發交往較頻繁是在他離開電影圈
和返回高雄編台灣時報副刊之前這段時間
那時我在師大路的出版社工作
隔一條街便是在文壇雜誌社工作的林文義
以及在海山卡片公司的陳煌和向陽
那段時間大家比較會混在一起
記得那年陽光小集詩社舉辦詩歌演唱會
我還特別請吳錦發上台唱客家歌
現在我透過這兩本作家訪談錄
突然增加了對南部文友許多的瞭解
彷彿一腳就跨過二十多年歲月的大峽谷
好友們,珍重!

羅門 / 「 觀海」

無論你坐成山
或躺成原野
走動成江河
無論你是醒是睡
只要那朵雲浮過來
你便飄得比永恆還要遠


羅門-- 觀海


春天的故事 齊豫

周夢蝶⊙詠嘆調

髣髴被一根看不見的
柔若蜘蛛之絲的什麼牽著
那人的瓦缽
砰然
將自己
擲向睡蓮睡過
非睡蓮也睡過的空中
八方無風

夢田 潘越雲 齊豫 / 回聲

星期五, 5月 04, 2007

莫渝〈苦竹〉

你愛不愛聽,或者
愛不愛看,都無所謂
我還是老樣子
把身子儘量傾向你寫詩的
窗前

也無所謂春不春天
我為你披上一身永遠的綠
秋天來了
頂多掉幾片葉子
飄至你的窗下
仍舊為你守貞

緊挨你的住屋
我的根深紮泥土
這就夠了
沒有誰能移動

   起風時
   我更加溫柔地擺好姿勢
   挑你注意

橄欖樹 *** 齊豫***

李喬 / 「客家文學、文學客家」

二十年來植根本土的文學迅速發展。七七年的「鄉土文學論戰」往往被賦予濃重的政治意識。其實是矮化了「文學現象」的深刻意義。

二十世紀後半普世性的尋根運動,不是漢字「尋根」的窄狹意涵。一九七六年美國黑人作家阿力克斯.哈雷(Alex Haley)的《根》(Roots),尋找到的是當下生活基地才是「美國黑人」的「根」。這個宣示應是人類歷史行程上偉大的覺悟:認同當下的大地。申論之,有生態學與神學的雙重啟示:前者,生態學原理證明地球是一個生態體系,而人乃在各該地的「生態人口」(ecological population)之一,因之「人的活動」當然應納入「該地」來詮釋,賦予意義與評價;「文學現象」自不例外。後者,在神學上顯示神的愛與救贖是普世的,也就是世界各地,所有人種「與神的距離相等」——如何顯示:那就是人人當下在地,同感尊貴同蒙「相等」的神恩。然則文學自然由當下在地出發。以往在藝術上有普世性與個別性之爭,由上述理路可證,兩者是條貫而合一的。藝術來自人性,而人性不是超絕人世高懸半空中的「天賦」,而是由所屬文化所形塑,文化成形於時空座標之中。

何以先敘述一段天馬行空「前言」?近年來「客家文學」由形容詞逐漸凝鑄為名詞了,「天下文化」滿懷好意要出版「客家文學精選集」。然則,何謂「客家文學」?還有人質疑:到底有無所謂「客家文學」?在「客家文學精選集」堂堂問世之際,在此非給讀者一個交代不可。

一般地說,「客家文學」的界定,有寬嚴三個標準(或層次),一是作品中含有「客家人意識」,客家人或客家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思考模式、價值觀等的作品。二是作者是客家籍人,三是用客家的生活語言寫作的作品。

上列三標準說來眉清目秀,有板有眼,可是略予分析,卻是瓜葛糾纏模糊而陷阱處處。

首先,客家人意識如果不落實在生活面、行為與思考特殊表現上,價值觀的辨別上,那是空洞的指述。客家人思行生活的特別表現:古老客家人的表現,「現在客籍作家」誰有能耐捕捉十之六七?「現在的客家人」又如何跟「在台灣的其他族群」作分辨?誠然,「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比較不同」這個層次上,用心與敏銳的作家是可以捕捉到一些「特性特徵」的。然則,單憑此可以命名為「客家文學」嗎?這點大家可以討論。

其次,作者是客家籍人,這個標準比較簡單。問題是:客籍人的作品中,實際上並無「第一項標準」的特性,這種作品給予「客家文學」標幟,到底意義何在?尤其年輕一輩作者的作品。

最嚴格的標準是:用客家的「生活語言書寫」。這個標準乾淨俐落,可是會讓「客籍作家詩人」臉色發青:一、日據時代名家如龍瑛宗、吳濁流的主要作品是以日文書寫的。二、迄今為止,除了極少數詩作之外,純客語文的小說並未產生。(○三年,行政院客委會出版乙本《客家詩散文集》,○四年將出版《客家小說集》,二者都是請專人譯成客語的。)三、就目前台灣社會中,要求使用純客家生活語言寫小說,幾乎是不可能的。時光匆匆,社會往前行,客家「恢復母語」後才來寫「客家文學」?這是很難想像的情景。

——問題的根本在於:我客家的母語已然支離破碎,客語書寫的根本困境在於:我母語的詞彙已然消失泰半,尤其生動的動詞,美妙的形容詞副詞已經死亡十之七八!這不但是書寫上有形的困窘而已,而是客家人的思想感情表達被切斷阻絕的問題。

一個基本的認知,卻很少人願意認真面對的境況: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主要工具。當外來刺激或信息傳入,腦海接受後在腦海彙集必須的語言詞彙;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在腦海意識未「語言化」之前是不可知的(即本人自己也不知不悉)。問題來了:詞彙貧乏時思想感情如何「語言化」?於是吾人不得不面對一個「客觀事實」:當吾人語言詞彙貧乏時,祇好承認自己的思想感情貧乏!誠然,「事實」不一定這樣,但無法證明「不是這樣」。

如此推論下去,難免黯然。不過事情並非如此絕望。因為今天在台灣通用的福佬語、北京語、客家語在「歷史語言學」看來,相互之間是有親屬關係的語言,即有其「共同基礎語」,或稱為「母語」(ancestor language)(按:「歷史語言學」的「母語」,和通常說的「母語」——mother tongue不同的)。具體說,上列三個語系,其語法,文句結構十之七八相同,甚至發音用字運詞也是十之六七相似,所以「母語是死而未亡」;實際使用字詞相同之外,互相借用的更是不勝枚舉;就以○三年考試院考試委員出的試題引起軒然大波的二試題,把政治意識排除,「事情」哪有這樣嚴重?其中「食茶」道地客語,福佬語是「呷茶」;「家官」也是古老客語,福佬語也這樣用吧?如果國內語言之不同,如日語一個第一人稱詞,用於尊卑平輩就嚴格區分;我們一個「我」打通三界。如果國內一族也像英語世界主格、受格、所有格截然有別,然則與他族就無法共存了。以上的敘述是要說明,台灣的語言扞格不必提升到戰爭的地步。就客家文學的名實釐清,也似乎不必如何斤斤計較吧?

以上是就文學的個別相的議論。何以要提創「客家文學」?一是客家底文學加入台灣文學陣容,使台灣文學殿堂更為繁富,二是藉文學提升客家族群,客家人因而更為榮耀。如此說來,「好的文學」才是最後理想與目標。如此說來,倡言「客家文學」是一種過程,目的是「客家人創造出高境界的文學作品」,也就是說,我們由「客家文學」而「文學客家」而「文學台灣」——這才是美麗的存在。若然,關於「客家文學」的釐清、界說,就不一定十分重要了。這本選集就是上述想法的呈現:以籠統的、不作譜系考證,就世人認定為「客家人」的作品,並比、考量其代表性、文學性、作品長度等條件——選輯為集呈現在世人面前。好在這是第一集,應該選而未及的,尤其年輕一輩的作品,就待下一集出現。另外詩與散文也一樣。

對於「客家文學」作寬鬆的界定,又予消極性論說,祇是在於指述處境險惡的事實,並期許以不必絕望。唯就客家族群言,或客家子弟的「使命」上說:搶救母語,尋回老祖宗留下的豐富美妙奇特的副詞、形容詞、動詞等,以及背後的文化特色特質;吸收現行的台灣各族語言(就質素言,就是古老客語所欠缺而為現代社會通用的詞彙),另外就是有系統地接納外來語——然後寫出「現代客家語言的客家文學作品」。這是中長期目標。客族應該努力以赴。

編輯工作,經「天下文化」邀約編輯小組,決定形式與範圍後,由許素蘭小姐、劉慧真小姐與本人三人負責。許出身文學所,出版多部評論集,目前在國北師院、靜宜大學擔任台灣文學課程。劉出身歷史所,才情過人,多年從事文史工作,製作公視文學節目,目前任職東吳大學並兼授歷史文化課程。是很好的組合。選人選作品全由許劉二位審慎決定。本人實際動手的,唯此篇序文而已。

本選集作品收入短篇小說十一人十一篇,起自「台灣文學之父」的賴和至戰後第二代的鍾鐵民。

起自日據台灣時代的「台灣新文學」,就其文化意義、文學特質、文學風格等綜合而論,個人以為有四大特色:一、日據時代台灣作家詩人,是文化啟蒙、社會改造、民族追求解放的一環。二、作品主題以反迷信、反封建、反殖民,以及譴責「三腳仔」(台奸)為主要傾向。三是最富人道主義的平民文學、農民文學為主要內涵。是一種「engagement」文學——參與的、責任的、行動的文學。四、技巧上,是以樸素的寫實風格為主,欠缺隱逸的山林文學,不見鬼怪變異的奇情小說,鮮有浪漫艷情篇章。現在綜觀本選集十一篇作品,可說若合符節。這也證明一事實:「客家文學」就是「台灣文學」。

賴和先生父祖仍能客語,他本人已經是福佬語族。「台灣文學之父」身兼福客兩系背景,真是美麗的歷史景觀。〈蛇先生〉以樸素之筆暗含譏諷:殖民地荒謬的「非法勾結合法」,結果「非法成合法」的浮世小照。呂赫若的〈玉蘭花〉,描述被殖民者對抗「遺忘」、抗拒異化的深層心靈映象——「台灣玉蘭花」,以自然之姿永遠烙印不忘。龍瑛宗與呂赫若被公認為日據時代兩位文學技巧大師。〈貘〉曲折闡釋「夢想」的正負作用,筆淡意遠,非再三品嘗不易領會真味。吳濁流,單憑《亞細亞的孤兒》一書名已然不朽。〈先生媽〉放在那個年代,是難得的「標準短篇小說」,寫走狗台奸,辛辣卻不失一絲溫情。老大家果然不俗。鍾理和的〈貧賤夫妻〉是「招牌的鍾理和風格」作品,以溫柔筆觸寫生涯的艱辛、生命的無奈。哲嗣鍾鐵民也是小說名家,〈竹叢下的人家〉,溫柔如父,悠然冷靜描繪窮苦農村的共相,可悲個性的墮落——這是理和先生「難以擁有的」,比照欣賞父子作品,引人入勝。林海音原籍苗栗頭份,成長於中國北方而又成名於台灣。讀者應以更寬闊眼界閱讀這種「客家文學」。〈金鯉魚的百襉裙〉,輕柔筆緻寫封建的可惡可笑,「暗恨」歧視女性的可惡宗法、傳統,寫得很輕,作品卻衝擊極重。鍾肇政的〈阿枝和他的女人〉,個人斷為鍾先生的「異質小說」,是最佳小說。技法純熟,結構流暢,作者溫柔心性全在字裡行間,呼之欲出,「惹人」讀畢不得不愀然淚落。鄭煥與鍾肇政同庚,是真正農民作家,生涯不離農事,作品全是農家。〈蛇果〉是驚人作品,令人驚訝又讚佩的是,本篇發表於一九七○年,寫女性的復仇與情慾的糾葛,現在讀起來豁然發現,居然是現代感十足而與學理十分契合的。「農村小說」可以是「現代小說」,〈蛇果〉是有力證明。黃娟的〈秋子〉是「後二二八文學」精品。輕淡的情節卻隱含欲哭無淚的悲情。自然含蓄的風格,也正是客家婦女的特色。李喬的〈泰姆山記〉是揉合歷史與神話的象徵小說。主題深沉但很簡明;愛可化解仇讎,而認同土地、與大地合一是美麗的途徑。客家人推崇「義民精神」,也就是「保鄉衛民」情操;從根本言就是「認同土地」的覺醒行動;回到本文前段生態學與神學啟示,義理豁然開朗。

本選集選取篇什是否適當,這要由方家與讀者指教。本選集用心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許素蘭用心用情寫下每篇的「導讀」。個人二十年來一直提倡文學作品「導讀」的必要。近來部分選集全集已出現導讀文字。本選集的導讀是難得佳作。許小姐是一位「內評家」,即進入文本,從文本探索文學質地,然後補以作者與環境為注解,所以能夠引導讀者深入作品的幽邃祕境,然後返照自己,於是讀者與作者會遇於作品,作品終而為讀者所有。其次,劉慧真的「作者速描」,不是平舖直敘作者基本資料,並有評價定位的畫龍點睛,置喙不多,但眉目清楚,實際上是不宜詳述,留下索引即可。年輕人的觀點,頗能予人耳目一新。

這是國內第一部進入文學市場的一本客家文學選集,感謝許劉二位的辛勞工作,也銘謝「天下文化」的大力提攜客家文學。一瓣心香,祝《客家文學精選集》一帆風順,出版成功。

二○○四年三月五日於苗栗玉泉居

(本文為主編序, 李喬曾得吳三連文藝獎、台美基金會社科人才成就獎等)

星期四, 5月 03, 2007

宋澤萊 / 評林央敏的〈嘸通嫌台灣〉

宋澤萊 / 評林央敏的〈嘸通嫌台灣〉

2006-05-05

1987 年,自立晚報、台灣電視公司、中國廣播公司合辦一次叫做「新時代歌曲」的徵歌詞比賽,林央敏以〈嘸通嫌台灣〉這首詩,奪得了首獎。這首詩果然不凡,在幾年之內,它被譜上了24種不同的曲子,轟動了海內外;甚至到了1991年,它還獲得金曲獎台語歌曲最佳作詞人獎,實在很令人驚訝。看起來,台灣有史以來的歌詞,包括台語或北京語,還沒有哪一首詩有這種本事,能獲得音樂界這麼大的青睞。隨後,由這首詩所譜寫而成的的一首歌被選入了國中、小的教科書裡,變成台灣多數兒童都會唱的歌,使這首詩的影響力日益普及擴大。自80年代以來,這首詩在台灣意識流播的工作中所做下的貢獻已經難以估計。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從文字看起來,這是很簡單的一首詩,並沒有任何奇怪險巇之字;內容也一概在我們日常所能想像的範圍之內,並沒有奇崛的象徵或比喻,可是它竟然轟動了整個台灣島,它的勢力到現在都還沒有衰退,彷彿將永遠和臺灣共存下去的樣子。底下,我將分析這首詩所以會流行全國的主要原因,也許藉著這個分析,我們也能暸解世界上某些藝術作品所以會風靡大眾的根本原因。

這首詩分成四段,我們先來瞭解作者壓縮文字的技巧。

首先,第一段。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他說,假如我們還戀愛著我們的祖先,那麼就讓我們不要嫌棄台灣吧!因為這個台灣島到處遺留下我們祖先的打拚的遺跡,充滿祖先的氣味。雖然,的確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大,甚至可說是狹隘了一些,可是,父親的汗水,母親的血液,如同雨水一樣,它們從天降下,澆灌了鄉土的每個地方、每個角落。以上這麼多的意思,被作者濃縮成【咱若愛祖先/請你嘸通嫌台灣/土地雖然有較隘/阿爸的汗,阿母的血/沃落鄉土滿四界】這幾句話。當中,作者在「阿爸的汗,阿母的血」這句話裡使用了燕蔔蓀﹝William Empson﹞所說的「歧義﹝ambiguity﹞」手法,一方面指涉父母的勞動,一方面指涉父母的生命和軀體,換句話說是指父母的一切一切都在這裡。「沃落滿四界」是另一個「歧義」,一方面表示父母照顧了每個地方,一方面也有父母的血肉身體覆蓋整個台灣島的意思。整段看起來,作者的意思是說,台灣島和父母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台灣島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台灣島。嫌棄了台灣島就是嫌棄了父母;假如愛台灣呢,那也就是愛自己的父母了。

再看第二段。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他說,假如我們還戀愛著自己的兒孫,那麼就讓我們不要嫌棄台灣吧!因為台灣島有田園啦也有山脈啦種種地形,它們能生產許多的農產品,包括那甜甜的水果,芳香的五穀,林林種種的東西,簡直可以叫我們的後代子孫吃不完,我們哪有嫌棄台灣的藉口?以上全部的意思被濃縮成【咱若愛子孫/請你嘸通嫌台灣/也有田園也有山/果子的甜,五穀的芳/互咱後代食昧空】這幾句話。在這裡,「也有田園也有山」這句話裡頭,作者使用了「提喻」,什麼叫做「提喻」呢?也就是用一兩個意象,來代稱所有的意象。「田園」「山」這兩個意象不只代表這兩個意象,也包括「丘陵」「臺地」「山坡」「河流」「海洋」……等等這些沒有列出來的所有東西。「果子」「五穀」又是另一組的提喻,包括了「花草」「樹木」「牲畜」「魚群」「糖布」「油鹽」「醬醋茶」……等等。作者的意思是說,台灣的產物豐富,足以餵飽所有子孫的肚腹,我們豈有嫌棄它的道理?

第三段呢?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他說,假如我們還戀愛著我們周圍的弟兄姐妹們,那麼就請不要嫌棄台灣島吧!為什麼呢?因為現在雖然生活不太容易,擔子頗重,到處都受到壓制,沒有辦法讓我們大展身手,不過,假如我們能夠齊心努力,從壓制我們的奴隸主的手中奪回我們失去的自由,叫我們能發展潛能,使我?的生命有熱有光,將來的幸福絕不會輸給其他國家的人!以上這些意思被濃縮成【咱若愛兄弟/請你嘸通嫌台灣/雖然討趁無輕鬆/收回自由,運命有光/咱的幸福昧輸人】這幾句話。實在是濃縮得很厲害,詩人的功力是很夠的。這段文字的抗爭性很強,政治氣氛一下昇得很高,因此,作者在這段文字裡盡量使用「借代法」,企圖略為掩蓋過激的政治氣氛。什麼是借代呢?也就是不直接說出來,改由其他相關的詞句說出。「討趁」代表經濟權。「自由」代表台灣人的政治權。「命運」代表台灣人的前途。那麼,為什麼作者不直寫,而要這麼委婉的訴說呢?我認為至少有兩個理由讓他這麼寫。ㄧ個是基於詩不宜直說,只能暗示的原則;另一個是1987 年的政治環境現實,那時,戒嚴的陰影仍然深深籠罩台灣,詩人的週遭充滿壓力,講話當然要格外的小心。總之,不直陳還是比較好。大概如此。

最後一段的意思呢?作者的意思是這樣的:假如我們還愛戀著我們的故鄉,那麼就讓我們不要嫌棄台灣吧!你看我們台灣這個島國雖然還不是個大國,彷彿只是一個小個子的人,但是我們用不著氣短,一切事在人為。假如大夥兒不自棄,努力奮鬥,前途一定很有希望,最好是大家能掙脫奴隸主的控制,親身做這個國家的主人,那就更有希望了。這些意思被濃縮為「咱若愛故鄉/請你嘸通嫌台灣/國家細漢免怨嘆/認真拍拚,前途有望/尚好自己做主人」這幾句話。我們注意到,「細漢」這個字是一個雙關語,一方面代表台灣不是大國,一方面暗示台灣還是一個很嫩的國度。「做主人」也是多方面的歧義詞,一方面表示當前應擺脫奴隸主的控制;一方面表示將來台灣人要當家做主;一方面更表示將來要建立一個多數民意為主的的民主國家。這些歧義一直加深了詩的廣度,實在是很高明的技巧。在這個段落裡頭,政治的意思更加高張,但是由於歧義的使用,降低直說的衝擊,詩的氣氛還是叫人覺得很委婉很溫柔。

以上就是這首詩的大概意思。乍看之下,這首詩的字不多,但它的意思卻是如此的豐富,而且還頗不單純,將陽剛寄生在溫柔之中,將吶喊寄生在一種低調之中,致使詩充滿了張力,達到一種剛柔並濟,平衡和諧的狀況中,要做到這一點,實在是很不容易。

3.
接著我們看看詩人在詩裡頭蘊藏的其他修辭技巧。

首先是意象。

這首詩充滿意象,堪稱豐碩。它們最少被分成了四群。一是「祖先」「阿爸」「阿母」「子孫」「兄弟」這些具有血緣關係的人的意象,組構成「人民」這個總意象。二是「土地」「鄉土」「田園」「故鄉」「果子」「五穀」這些具有土地生產味道的意象,組構了「土地經濟」這個總意象。三是「台灣」「國家」這些單位的意象,組構了「國家」這個總意象。四是「自由」「主人」這些人權的意象,組構了「主權」這個總意象。作者的意象幾乎完全分屬「國家」「土地」「人民」「主權」這四個方面,明顯的是一首政治企圖非常濃厚的詩,但是作者聰明的廢棄了口號式的字詞,改用了意象的語言,百般暗示,百般象徵,使詩充滿形象,實在高明無比。另外,這些意象固然沒有很多的顏色,顯示作者無意在詩的色調上取勝,但是他的色調也絕非是暗色系列,「田園」「果子」這些意象令我們感到了綠意或黃意,「命運有光」的「光」字都讓我們有光亮的感覺,他驅除了若干我們對台灣前途慣常有的那種陰暗的感覺,暗示出了希望。

再者,這首詩除了「阿爸的汗,阿母的血/沃落鄉土滿四界」使用了轉化的技巧以外,很少使用到比喻,看起來應該是一首直接描摹﹝賦﹞的詩,雖然古人曾說不學比喻的技巧無法創作詩,但是對照這首詩,古人的說法應該只是一偏之見。若是硬說這首詩使用了比喻,那就是「提喻」,也就是比教常用「以少愈多」的手法,但是提喻應該不是正統的比喻,這一點當然不必我在這裡多做說明。我的看法是,不做比喻,依然可以寫出很好的詩,譬如這首詩,作者用了許多的「歧義」和「借代」,依然可以將詩的涵義擴大到一個幅度或者是隱藏其尖銳性於無形之中,所有這些功能並非一定要比喻才能達成。

再者,我們來看這首詩的排列。明顯的這是一首整齊無比的詩作。四個段落皆使用固定的排列。其排列如下:

○○○○○
○○○○○○○
○○○○○○○
○○○○,○○○○
○○○○○○○

四段完全一樣,在外觀看起來就有一種美感,由於字數的固定,又屬短句,唸誦起來容易形成一種伸縮有常的規律。另外,在內在,作者將「嫌台灣」與「嘸通嫌台灣」對立起來書寫,當然就更加高明,它使作者可以往來於這兩種態度之間作辯證,使之達成一種衝突的平衡狀態,構成一種結構上的張力,這種對立結構的運用當然就更加高明,應該是不在話下。

再再其次,就是音樂性的造成,這是本詩最成功的地方。我們注意到這首詩不是處處都押韻,但是押韻的地方還蠻多的。在第一段,共有「隘」「血」「界」這三個字押「e」的韻,第二段有「芳」「空」二個字押「ang」的韻;第三段共有「鬆」「人」二個字押「ang」的韻;第四段共有「望」「人」二個字押「ang」的韻。由於押韻的字很多,就足以造成一種音樂性,彷彿唱歌一樣,即使它不配樂,依然是一首歌。提到詩是否押韻,有些堅決主張自由體詩的人認為最好還是廢棄韻腳比較好,但是,在這首詩裡頭使我們無法做這種鹵莽的論定,因為假如我們把這首詩的韻腳取消,則這首詩必然大大減低它的藝術性,要是修改得不好,唸不下去的話,這首詩就會全盤崩潰。雖然如今北京語詩人已經完全廢棄了韻腳,他們也完全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改革」,但是我們注意到西洋的詩人,諸如「辛波絲卡」「賽佛特」「米洛茲」這些諾貝爾獎詩人,他們的詩作依然不斷出現押韻的現象,他們的詩的可讀性也必比當代的現代詩人高,這是台語詩人不能不注意的事情。

4.
接著,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文類。

本來,當我開始唸這首詩時,把這首詩當成「田園詩」來看,因為詩中充滿了許多的田園意象。但是唸了幾次後卻改變了這種看法,因為感受不到田園詩裡的快樂勝利的情緒,當然也缺乏田園詩裡的湖光山色和潺潺流水,總之,它不是對工業或商業文明做反撥的一首詩。最後,我反過來認為這首詩應該是一首諷諭體的文章 ﹝genre﹞。所謂的諷喻文類就是採用一種機巧的談話或者是嘻笑怒罵的言詞,對某人、某事、某社會現象諷刺,呈現人類的愚昧、罪惡,其目的不在發洩情緒,而是企圖端正人心,改革社會。它分成兩類,一個是明諷,,另一個是暗諷。有些暗諷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一種心態﹝menter attitudes﹞,企圖糾正一個時代、一群人類的不正常心態。這首詩正是暗諷詩類。那麼它到底是諷刺什麼呢?

我們注意到,這首詩ㄧ直提到一般人對台灣的一般觀點,包括「土地隘」﹝土地狹小﹞、「國家細漢」﹝國力孱弱﹞、「討趁無輕鬆」﹝謀生困難﹞。這些觀點其實並不是台灣人本有的觀點,而是來自台灣殖民者的觀點。從日據時期以來,一直到戰後國民政治府統治時代,殖民者一直灌輸大日本主義、大中國主義給台灣人,終於深入台灣人的人心,變成台灣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是台灣一直處於一種後殖民的狀況中,以殖民者的觀點來看自己,將自己變得很不堪而不自知,這是後殖民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就像後殖民主義理論家巴巴﹝Homi Bhabha﹞所說的,有色人種在被殖民後發生了一種認同危機,他們戴著一個殖民者的面具,接受外來殖民者的文化價值,否定了自己。詩人知道這一點,特別揭露台灣人這種後殖民的困境,從而給於溫婉的諷喻,目的在於糾正台灣人的想法,希望台灣人放棄這種自棄的心態,向著未來,追求一個正常的台灣。

因此,這首詩屬於諷刺文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加拿大籍的批評家傅萊﹝Northorp Frye,1921-91﹞在「文學的若干原型」一文裡表示,在神話的原型裡,有一個階段是屬於冬天的階段,在這個神話期裡頭,惡勢力得勝,到處充滿洪水,一切都回到了渾沌的狀況,英雄被打敗了,眾神也毀滅了。吾人自古以來所作的諷刺文學就是對應這一類神話。的確,我們看到這首詩所描寫的台灣狀況,正是正義淪亡、英雄匿跡、局面不明的狀況。在這個狀況中,作者藉著諷喻,企圖導正種種渾沌狀況,召喚台灣未來,可說是煞費苦心,字字血淚。因此,我們也可以斷言,只要台灣的後殖民狀況不解除,這首詩就永遠有效,它的呼聲就永遠要獲得後殖民台灣的不停迴響,這也就是這首詩具有持久可讀性的原因。

以上,都是這首詩優勝的地方。我相信這首詩比一般的詩更具優點,也就是說,以技巧和台灣的現實的條件來看,它都在一般優秀的詩之上,已經足以登上流行的寶座。

底下,我將用一個英國詩人、文藝理論家李查茲﹝Ivor Armstrong Richards,1993-1979﹞的理論來說明這首詩ㄧ窩蜂受歡迎的原因,為什麼它居然能夠一下子轟動十方的根本原因。

5.
當然,如果有人問:「〈嘸通嫌台灣〉這首詩為什麼能轟動十方?」我們只需回答說:「因為臺灣人擁護它嘛!」就是最佳的答案。但是如此說未免顯得太簡單,等於什麼原因都沒說到。實際的原因比這句話複雜多了。

文學理論家李查茲在他的著作《文學批評原理》提到人類的情感衝動時說:「我們的衝動必須具有某種秩序或組織,否則我們必將無片刻安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說假如我們看到了一個現象,引起了我人內心的的衝動,這種衝動千頭萬緒,我們無法一時將它釐清,它一再衝擊我們的內在,非常混亂,將使我們不得安寧。在這種狀況下,就必須將它有秩序的組織起來,才能使內心安寧下來。李查茲說藝術品就是具有「秩序化」「組織化」一切衝動的作用。當藝術家碰到這種衝動時,剛開始時也許還不清楚秩序在哪裡,但是仍然知道有一種秩序正在成長的「心靈原則」。這個「心靈原則」旨在把混亂的內在經驗組織成藝術品,由於藝術品的完成,這些混亂的經驗就轉變成井井有條了。因此,李查茲認為藝術家很重要,他?是能夠造成秩序使心靈達到和寧狀態的人。李查茲說:「﹝藝術家﹞成為人類心靈之成熟程度的指示器,大多數人心靈中散亂無序的經驗在他的作品中達到秩序。」同時,李查茲認為人類的經驗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因此,藝術家的經驗就可以傳達給接受者﹝觀眾、讀者、聽眾﹞,使接受者起「治療作用」。所以說,藝術作品不但裡頭有意義而已,它還是一種健康的良伴或良友。

李查茲這個理論很好,我認為有某種程度的正確性。倘若我們把這個理論用在〈嘸通嫌台灣〉這首詩上面,立刻就可以知道它受歡迎的原因。

我們知道80年代是一個台灣意識高昂的年代,整體具有台灣意識的人幾乎同時發現他們需要「愛台灣」。這種「愛台灣」的衝動是很大的,它化身為各種運動,遊走在所有的城市和鄉村。但是就像李查茲說的,如果沒有辦法將這個混亂的衝動秩序化,台灣人的心理就沒有安寧的一天,就會不舒服。在這時,林央敏的這首詩寫出來了,他將愛台灣的衝動形諸於詩歌,規劃出一種溫和無比的秩序,指出怎麼愛台灣的路向和方法;況且這首詩還具有精巧的藝術手法,可歌可唱。因此,它馬上變成了一帖良藥,可以治療「愛台灣」的衝動之苦。因此一下子轟動了整個台灣,到處受擁護,一點也不稀奇。我想,這麼說應該是比較周到的。

以上,是我閱讀〈嘸通嫌台灣〉的林林總總的心得,目前,台語詩以驚人的速度不斷被創作出來,但是要想找到這麼流行的詩恐怕十分困難,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還會出現。

【原詩】嘸通嫌台灣 林央敏

咱若愛祖先
請你嘸通嫌台灣
土地雖然有較隘
阿爸的汗,阿母的血
沃落鄉土滿四界

咱若愛子孫
請你嘸通嫌台灣
也有田園也有山
果子的甜,五穀的芳
互咱後代食昧空

咱若愛兄弟
請你嘸通嫌台灣
雖然討趁無輕鬆
收回自由,運命有光
咱的幸福昧輸人

咱若愛故鄉
請你嘸通嫌台灣
國家細漢免怨嘆
認真拍拚,前途有望
最好家己做主人

台灣戰後世代的詩路歷程

台灣戰後世代的詩路歷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3/today-o7.htm
■ 辛在台

「什麼是詩人的責任?/詩人的責任就是寫出他那個時代的心聲。」(鄭炯明),這樣的詩句,凝聚著《複眼的思想:戰後世代八人詩選》的心志與詩學。

錯落的台灣,詩人也一邊一國。真正的台灣詩人,鞏固詩國以捍衛家國,實為台灣作為國家不可短缺之精神隊伍。而台灣之台灣化,必須清算過去,終止漂流,確立主體。台灣之黨政公商不可靠,工農知青不夠力,唯詩人的執著照明著前程,「久已忘記歸去的路了/只有依賴著故鄉的夢/才有勇氣追蹤遙遠的星光」(拾虹)。

戰後世代台灣詩人,有其特殊時空際遇。太平洋征戰之傷痕,震顫著這一代身心,「慘白了的/君的遺物/我的陷落的乳房的/封條」(李敏勇)。蔣介石由受降而佔領,台灣被光復而被屠殺,一個世代宣告覆滅,「許多聲音闃寂了/許多價值和依靠崩潰了/以及到處漂浮著/集體的/年輕的死的幻影」(陳鴻森)。然,雷霆萬鈞之獨裁,怎敵歷史潮汐沖刷?「那是無可置疑的/誰都清楚地感知的/從一根螺絲釘的脫落而開始/巨大腐朽的構造/崩壞的/徵兆」(陳明台)。而新移民的孤寞,亦自然令人同情,「家在那裡/太太怎麼沒來/朋友呢…/突然,一顆淚水嗤的滴在/台灣的地圖上/蔓延」(曾貴海)。

《複眼的思想》構成的史詩,築起戰後世代的詩國,許多詩意幽婉迴盪,我尤其耽溺詩句中的母親意像。略如,「夢中故鄉冬日的街道/海風吹拂起母親的臉/遙遠的歌聲在童年低唱/一滴滴哀愁自點滴液注入」(江自得)。「死去的男人/以著/墓碑上一株竄升的小草/出神的望著/在紙煙中踢腿的嬰孩…/女人的陰影/從牆壁上/有著固執的乳房/突出」(郭成義)。戰後世代詩人似若母親,撫慰著吾輩台灣人,亂世的詩人,也只有寬厚的母親能稍給撫慰。而台灣,早經吾輩定擬為母親,一如詩人所吟,「美麗島就是我們家鄉/永遠的慈暉是藍天/撫慰我們的心」(李敏勇)。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星期三, 5月 02, 2007

人生纏

憂鬱,是一隻豔麗的蒼蠅
在大腦新皮質裡,閃著銳利的光
迷路失速,嗡嗡騷鬧竄飛

夜裡,企圖以安眠藥
降服牠,牠卻
複製出千千萬萬的幻覺
喚醒你繽紛燦爛的慾望

將目光猛力擲向天窗
以為就能將那隻豔麗的蒼蠅
驅逐出去,剎時
你看見滿天的星星
向你飛奔而來,竟是一隻隻
更豔麗的憂鬱

陳淑樺 笑紅塵

羅門 / 春天的浮雕

作曲:李泰祥 演唱:齊豫


你抱著豎琴 也抱住自己優美的側影 
那是一座照著春天樣子 雕成的浮雕 
撥弄著琴線 你的手也是琴線
你的髮也是琴線
你的眼睛裡 都是琴線

所有的琴線 將你圍繞成另一個豎琴
只能用目靜靜的看 用心慢慢的想
用手輕柔的彈

河流也是琴線 樹林也是琴線
太陽與月亮裡都是琴線
飄動而來的是夢
飄動而去的也是夢

台灣客家詩展

油桐花下个思念

◎邱一帆



相逢

佇油桐花下

你拈起

一蕊一蕊个雪白

ngai鼻出

滿鼻公个清香



相會

佇油桐樹下

ngai拈起

一蕊一蕊个桐子

你愐起

滿樹林个童年



童年个腳步

離開了山林

山林

留下en-li

滿地泥个腳跡



童年个腳步

離開了山林

山林

留分en-li

一生人个思念



後記:童年,山林是生活的體驗營,也是自然的遊樂場。
伴隨童年成長的桐花山林,是客鄉子弟童年最自然的自然探索,
也是最美麗的回憶。

謝宇威【一儕】

星期二, 5月 01, 2007

成名的滋味

成名的滋味 / 蔡秀菊
(2006.5.10完稿)
http://www.zic.com.tw/li-253/253-038.htm

大約一個月前,接到一封轉寄再轉寄的電子郵件,大意是小說家黃春明的三十歲兒子黃國峻自殺,翌年國峻的另一位好友袁哲生也跟著自殺,黃春明傷痛之餘寫的一首詩〈國峻不回來吃飯〉,為了強調這首詩有多感人,還附上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的夫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女士(轉寄信件的人也不動一點腦筋,把洪蘭女士成王蘭)。在聯合副刊寫的〈相信我,你沒有!〉,於是黃春明這首寫給兒子的詩,似乎因而被踱金成賺取天下父母眼淚不可多得的佳作。

那是二OO 四年的事,想不到兩年後還能接到這篇一再轉寄的電子郵件,出自名人之筆也是其中因素之一吧!當然遭逢喪子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別人也能感同身受。但就詩的本質、意涵及深度,黃春明以沉痛的心情寫下〈國峻不回來吃飯〉這首詩,是否能給予讀者字面以外,更多的反思和意象,倒是有討論的空間。玆抄錄全詩如下: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就詩論詩,這首詩只在家中失去一個兒子後,媽媽沒有心思煮飯、失去吃飯意義這件事情上打轉,而且閱讀起來感覺只是散文的分行,缺乏詩的轉折、意象和隱喻性。筆者嘗試去掉分行,將全詩以散文體連貫起來,讀者試著閱讀看看,是否只是一篇懷念兒子的短篇散文而已?



「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筆者將整首詩分成三段處理,讀起來不也只是一篇心情記事般的散文體嗎?並沒有所謂現代詩講究的濃縮、跳躍,往往在一個字面上斤斤計較。而「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這種描述方式,似乎流制式,母親表達母愛的方式非常多,並非得要為孩子燒飯才算數。雖然母親會因失去愛的對象而不想燒飯,但是詩最忌諱的就是白描。親情的題材跟愛情、四季類似,最普遍卻最難下手。詩就是要表現出跟一般人不一樣的思維,那才是現代詩令人著迷的地方。甚至有詩人為了創造更好的作品,還揚言「不惜殺掉昨日的自己」。

我們再看看洪蘭女士的感動之詞(文長,只擇略其要)。首先,黃春明這三個字是引起神經認知學專家注意的焦點(筆者認為這是出於專業的素養):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因為吃飯時,口在忙,手在忙,但是眼睛是閒著,邊吃邊看的話,全身器官都不浪費。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養。
那天,正在啃饅頭時,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黃春明」三個字。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



從這一段敘述,我們不難發現,名氣還是蠻重要的,如果是一個文壇上沒沒無聞的筆耕者(沒沒無聞的背後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因素:作家本人將寫作當作生命般熱愛,厭惡世俗的低下;作家個性內向,不擅長交際應酬,拉抬身價;作家忠於自己的立場,絕不寫配合國家文藝政策的文章;作家將純文學視為追求美善的最高境界,故不浪費筆墨寫討好的流行作品;作家的作品湊巧沒有跟時代潮流搭上線…),內容再好也難引起讀者注意,甚至可能寄到主編那裡就被攔截下來,永遠無緣與讀者見面。其次,台灣的報紙副刊、文學雜誌意識形態勝過作品水準,如此也教壞一群新進作家,還沒用生命去熱愛文學之前,就先學會投石問路之道,深諳什麼樣的主編該寫哪種題材。當然,這只是對剛出道的無名小子設的關卡,一旦哪天他闖出名號,那就是用名字掛保證,好不好、爛不爛,都是好到底,沒人敢隨便在大牌作家前面放小屁。

洪蘭女士因為是神經認知科學領域的學者專家,她的著作和演講漸漸在台灣教育界闖出名號,筆者也曾經在台北縣三峽的中等教育研習會參加九年一貫課程統整教案設計時,聽過她的演講。從她諸多與兒童教育有關的雜著中,不難整理出一套教育理念:不要讓孩子死讀書、培養孩子讀好書的習慣、讓孩子充分自由地分配自己的時間、不要當個成天囉唆的父母、不要強迫孩子服從父母的意志…。筆者非常認同洪蘭女士的教育理念,不過就她對這首〈國峻不回來吃飯〉的解讀而言,顯然洪蘭女士對現代詩的瞭解似乎不及她的教育心理學專長。試引述其中一段:



詩一開始說,「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

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

鼻蟲」。 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感覺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但是知道

的人,悚然一驚,因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永遠不會再回來

吃飯了。



詩如果被設定成要先瞭解事件真相,才能產生「悚然一驚」的感覺,那就失去詩的真髓。詩語言不一定要艱澀華麗或過度經營,但也要讓讀者馬上能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從第一段的鋪陳,語言固然輕描淡寫,說真的,實在讀不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其後數段都圍繞在孩子不在家,媽媽也開始不想燒飯、吃飯,讓人有轉不出去的感覺。對繁忙的現代人來說,不燒飯也不見得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許多面臨子女長大離家工作或結婚另組小家庭的父母親,也常常會懶得燒飯,買便當或外食反而省錢又便利。甚至另一半不在家時,偶而也會懶得吃飯。所以這首詩的經營,正如筆者前面所述,只因為是名人的社會版才會被認為是相當感人的作品。洪蘭女士以自己準備大學聯考的經驗,回應詩中「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原文如下:



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影響考試成績,

那時台灣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母親擔心我吹

電扇不蓋被會著涼,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所以母親

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有沒有踢被睡,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

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忍不住抱怨,叫她不要管我,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

來就是要管你們的。



洪蘭女士不是一直在宣導父母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成長嗎?只因為讀了〈國峻不回來吃飯〉,反而懷念起「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的陳年往事?顯然跟她所宣揚的理念有所矛盾,這是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情緒的迷失。

走筆至此,或許有人會苛責筆者太沒有同理心,不把別人的痛苦放在心上。筆者絕無此意,筆者撰述此文的目的,只是在提醒讀者,台灣社會有太多類似這種對名氣迷失的情結。

筆者再以《台灣現代詩》第五期詩人岩上的〈詩與社會現實〉文中,轉引蔣友梅在《聯合報》副刊所發表的〈獻給祖母蔣方良女士〉(P.51~52)為例:



我看到:

一個小姑娘,

坐在土牆上,

神情專注地向前看。

我看到:

一個端莊的少女,

站在鏡子面前,

細察姹影。

我看到:

一個生氣蓬勃的女子,

在海邊戲水,

曬得黝黑,

癡望著身邊的青年,

兩人同時開懷大笑。

我看到:

一個少婦,

精疲力倦,

面帶微笑,

懷中抱著親生血肉,

眼中充滿暖流。

我看到:

同一個婦人,

年近半百,

抱著那男嬰的骨肉,

愛又深了一層。

我看到:

一位白首老婦,

坐在窗前悼愛夫。

以淚洗面,

卻洗不盡哀愁。

我看到她:

夜深細雨懷昔年;

誰能解心傷?

多少曾經,

沉浮腦海,

煙波已淡,

如今只有病魔作伴。

想想放手吧!

她終於走了。



《聯合報》副刊主編還特別附註:「細訴這位傳奇女性的生命歷程,深摯感人」。其實這首詩讀來實在普通而已,作者只是像記流水帳般,記述一位女性從小姑娘到戀愛中的少女、少婦,以致最後病魔纏身地走完人生旅程。對身為一位影響台灣社會近半世紀的蔣氏家族一員,而且又是蘇聯人嫁作中國婦、丈夫還外遇並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晚年連續遭逢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讀者卻完全無法從這首詩探觸到這位元首夫人的複雜心境,和她背後的大時代歷程。要不是因為作者是蔣友梅,標題又是〈獻給祖母蔣方良女士〉,這種平庸的作品早就被主編丟入垃圾桶中,更遑論主編還刻意奉上「深摯感人」的佳評。

黃春明以小說起家,七O年代正值台灣鄉土文學論戰打得轟轟烈烈的時候,他的〈兒子的大玩偶〉、〈鑼〉、〈莎喲娜拉‧再見〉、〈小寡婦〉、〈看海的日子〉、〈兩個油漆匠〉、〈小琪的那一頂帽子〉、〈蘋果的滋味〉等鄉土小說開始走紅。八O年代台灣發展出鄉土電影潮,黃春明多部小說因而搬上大銀幕,更讓他名氣大噪。黃春明小說的特色是帶有濃厚的社會反諷,又符合當時台灣社會的保釣運動、反日、反美國資本主義的愛國思想。因此一位作家的崛起,除了天份之外,大環境也有部分決定因素,即所謂「行事在人,成事在天」。

同樣以死亡為議題,「笠」詩社同仁龔顯榮的〈天窗〉就是一篇傑作:



我的屋頂開一天窗

夜夜我透過天窗向外凝望

凝望那一片黑暗

我沉思黑暗幾時會出現曙光

我沉思黑暗還要帶給人類多少哀傷



父親的墳墓上也開一天窗

他的骨骸亦怔怔地凝望外面的黑暗

四十年來他夜夜在沉思兒孫們是否看到亮光

感嘆多少人的血汗揮灑在黑幕上

他知道有數不盡的愛心試圖撥開重重的苦難

他們不會要別人的眼不會要別人的牙

他們只祈求生存的空間更遼闊更開朗

他們只要兒孫們瞭解為甚麼流血流汗在這塊土地上

有人說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而怎麼栽也受到莫名的殘害

究竟誰心裏有愛

究竟誰誠摯地撫慰過受創心靈的傷痛

無辜的受難者伸展多少苦難在我們身上

沒有人瞭解那個夢魘的真相

長久蟄伏的迷惑仍在陰影裏閃爍

噤聲不語期盼遮蓋悲劇黑幕的揭開



我的屋頂開一天窗

四十年前父親從天窗逃難一去不返

父親墳墓上開一天窗

請你良知上也開一天窗

天窗外面的黑暗總有一天會透進五彩的光芒



「天窗」有相當豐富而複雜的隱喻,指涉台灣社會最悲慘的「二二八事件」,因異議份子逃避政治逮捕的父親,留給家人永無止境的黑暗苦痛。被貼上政治犯標籤的家庭,從此親友不敢接近,在社會處處遭逢異樣眼光。作者透過從屋頂的天窗往外眺望,「我沉思黑暗幾時會出現曙光」短短一句所呈現的哀傷,絕對超過黃春明的「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蔣友梅的「一位白首老婦,╱坐在窗前悼愛夫。╱以淚洗面,╱卻洗不盡哀愁。」如此平板的語言。

一去不覆返的父親,其墳墓也是空墳,但是作者卻以「父親墳墓上開一天窗╱請你良知上也開一天窗╱天窗外面的黑暗總有一天會透進五彩的光芒」希望在那長期被噤聲不語的黑暗時代裡,人也能開啟良知的天窗,終有一天,黑暗會過去,從天窗透進五彩光芒。作者不以控訴、仇恨、或自憐的方式抗議統治者,結尾還傳遞濃濃的愛與寬恕,像這種多層次隱喻性的詩,才是現代詩所追求的發自內心最深沉的誠摯之音。可是,若要問龔顯榮何許人也?恐怕也沒有多少讀者識其名,當然也無緣讀到這種「深摯感人」的好作品。

5月10日上午,筆者去台南參加詩人葉笛的追思儀式,一生為台灣文學而活的詩人葉笛,自罹患癌症臥病在床九個月以來,臨終前交代家人「不公開舉辦告別式,不收奠儀,不掛輓聯花圈,不悲傷不流淚,以和諧快樂相送。」靈堂掛著是畫家陳輝東所繪葉笛的粉彩畫作,畫中人集執著、浪漫、慈愛、瀟灑於一身。葉笛臥病期間,常有詩友前往探望,詩友往往故意說些早日康復的安慰語,葉笛反而笑稱這一身浪費地球資源太多,也活得足夠了。當葉笛病情惡化時,詩友難免當著他的面哽咽落淚,他反而勸別人不要太過悲傷。5月9日早晨,葉笛在睡眠中安詳離開念茲在茲的台灣,家人遵照他遺囑,不發訃聞,只靠詩友之間口耳相傳趕去殯儀館。靈堂只有淡雅的幾束鮮花,沒有誦經、沒有繁複的儀式,司儀遵照吩咐,悼唁的親友在葉笛靈前告知姓名,以玉蘭花相送或與飲一小杯葉笛身前除了家人之外的最愛――酒,並且帶回酒杯作紀念。式場門口只懸掛一幅長白

布條,當時筆者心情哀戚,約略記得大意是他已走完這一生,感謝所有珍貴的友情,但最後一句「莎喲娜拉,再見!」我一定畢生難忘。

名氣不見得與作家的質量及風骨成正比!



(2006.5.10完稿)

身 份

喬 林 / 身 份


晾在後院曬衣架上的身份

一直未乾 因此

出門時必須穿上

另一件身份



陰雨、冷空氣

是來自北京的高氣壓

空氣一片污濁

是來自北京的沙塵暴



居住在這關鍵性的

海域中的小島

就必須常常換穿不同的身份

清國的、日本的

中國的、中華台北的

還有裡面一件美國的

汗衫

精英或庶民

精英或庶民 / 莫 渝

長期以來,不論文學思潮如何遞嬗,詩界流行的認知大概如此:詩就是「文學的貴族」。換另一說法:詩就是「文學的精英」。

詩的讀者一向都非常小眾,小眾算是精英嗎?從一九二O年代萌生的台灣新詩,奠基於現實主義,讀楊華的〈女工悲曲〉、郭水潭的〈斑鳩與廟祝〉、王白淵的〈地鼠〉、賴和的〈南國哀歌〉……等,都表達了庶民的心聲。

庶民跟精英,可以一起登台嗎?其實,他們都在某一時空同場人生舞台出現。精英,大概就是廟堂之士、掌權之輩;庶民,可以是常民、市井小民、西鄙人。

敬愛的文學工作者,你筆下的詩是為精英服務,還是庶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