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31, 2008

2008客家重要記事

2008客家重要記事
http://tw.myblog.yahoo.com
/ahaugu-ahaugu/article?mid=2879&prev=-1&next=2878

1. 客家基本法→客家永續發展和地球同在

2. 客語家庭→鞏固客語在家庭生根,追求重返公共領域

3. 客家12大節慶→月月有客家,讓客家文化幫忙政府拼觀光、拼經濟、拼就業,提高客家文化應用價值。

4. 全國客家首長會議→建立中央與地方合作夥伴、真情互助的優良關係,好比美濃「交工制度」的合作美德。

5. 1895抗日保台客語電影→建構優質文化創意產業又能幫忙推廣客語,且讓客家抗日保台歷史留傳,振興客家優良形象。

6. 北埔大隘風雲客家大戲→建構優質文化創意產業又能幫忙推廣客語,且讓客家抗日保台歷史留傳,為客家伸冤,又維護客家優良形象。

7. 客家人口普查→確認客家人口分佈態樣,便於制定政策和推展客家基本法。

8. 客家博覽會→全球唯一橫跨聖誕節、元旦、春節、元宵節、情人節之文化創意活動,連結消費券,用客家文化幫忙政府拼觀光、拼經濟、拼就業。

9. 全球首次客語中高級認證→為國為民培育優良客語師資,使國民可運用客語就業,又能幫忙客語傳承。

10. 全球首次由大學舉辦「客語翻譯人員訓練班」→為公事客語預先做準備,讓客家話更有機會重返公共領域!

11. 教育部第2次大規模舉辦客語師資認證→為國為民培育優良客語師資,使國民可運用客語就業,又能幫忙客語傳承。

12. 客語網路遊戲上線→使國人玩電子遊戲時,順便學會客家話。

13. 台北市義民祭典、挑擔走向國際化、觀光化、創意化→讓客家活動走向國際、融合創意、幫助增加文化觀光產值,提振客家文化價值。

14. 教育部客家電子字典網路上線→便於查詢,有助客語聽、說、讀、寫、應用。

15. 台廣新竹台舉辦全球第一次「親子客語聊天比賽」→讓客語聊天成為親子互動的最佳模式,有助於客語家庭之建立。

16. 寶島電台舉辦全球第一次「用客語說笑話比賽」→讓國人在歡笑中自然學客語。

17. 屏東地檢署舉辦全球第一次「預防犯罪客語演講比賽」→讓兒童學會預防犯罪又能說客語,使預防犯罪和客語雙贏。

18. 國民健康局舉辦全球第一次「禁煙客語標語創作比賽」→讓國民學會禁煙,又能說客語,使禁煙和客語雙贏。

19. 台大設立全球第一所客 家 博士班→提高客家學術地位,又能暢通客家系所之升學、就業管道。

20. 台北客家書院開設全台第一次「客家文化創意與行銷」課程→培育創意和行銷人才。

21. 中山社區大學規劃全球第一次「客家文化環保學」課程→讓客家文化幫忙環境保護,並兼顧客語紮根,且幫忙客家文化重返公共領域。

22. 中山社區大學客語班辦理全球第一次「客語購物實習」、「看客家大戲學客語」戶外教學→協助客語重返菜市場,也讓學員學以致用。

23. 中山社區大學客語班出動全球第一個「客語認證加油團」→持加油海報,到客語認證考場為考生加油、打氣。


優良課程:

中山社區大學優秀課程*認識台灣客家*歡迎大家選修
http://tw.myblog.yahoo.com
/ahaugu-ahaugu/article?mid=2878&prev=-1&next=2877


中山社區大學開設「客家文化環保學」課程!歡迎選修!
http://tw.myblog.yahoo.com
/ahaugu-ahaugu/article?mid=2877&prev=2878&next=2876


松山社大--來上『客』嘍—喜客語文班
http://tw.myblog.yahoo.com
/ahaugu-ahaugu/article?mid=2876&prev=2877&next=2874


中正社大客家話認證班*客語好好玩*認證檢定*歡迎選修*
http://tw.myblog.yahoo.com
/ahaugu-ahaugu/article?mid=2873&prev=2874&next=2868

詩想起

智者造迷
愚者造信

詭者成術
鄙者成俗

古往今來
此即
智詭者吃香喝辣
愚鄙者餐風露宿
之秘密

智詭者
若能摒除私心
不造迷術
帶頭破除迷術
人間眾生才得休養生息

新年之際
智詭者請捫心自省

星期二, 12月 30, 2008

詩的歲月



蓉子朗讀 - 一朵青蓮


蓉子 - 一朵青蓮

有一種低低的回響也成過往 仰瞻
祇有沉寒的星光 照亮天邊
有一朵青蓮 在水之田
在星月之下獨自思吟。

可觀賞的是本體
可傳誦的是芬美 一朵青蓮
有一種月色的朦朧 有一種星沉荷池的古典
越過這兒那兒的潮濕和泥濘而如此馨美!

幽思遼闊 面紗面紗
陌生而不能相望
影中有形 水中有影
一朵靜觀天宇而不事喧嚷的蓮。

紫色向晚 向夕陽的天窗
儘管荷蓋上承滿了水珠 但你從不哭泣
仍舊有蓊鬱的青翠 仍舊有妍婉的紅燄
從澹澹的寒波 擎起。


●齊豫吟唱蓉子的「一朵青蓮」


星期六, 12月 27, 2008

夜合花

把文化轉變成時尚和消費
夜合花香水 時尚客家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dec/28/today-south8.htm

夜合花在客家文化象徵純潔,高雄市政府客委會結合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夜合花香水、手工皂、精油創意商品,昨正式對外發表新品,希望在不景氣中,創造經濟商機。

發表會昨在新光三越廣場舉行,由有客家鄧麗君之稱的陳雙小姐開唱,炒熱氣氛,接著模特兒拿夜合花香水伸展台走秀,聚集許多逛街人潮駐足欣賞,一度還以為是國際精品香水發表會。

這組由公部門首創研發的夜合花系列商品,為女性消費族群而設計,分為香水與香氛組,以夜合花獨有的氣味為概念,將客家人鍾愛的香花文化,投入時尚元素變成創意商品,夜合花香氛組分別有純露、按摩油、香皂、蠟燭等多樣商品。

市府客委會主委鍾孔炤表示,夜合花象徵客家女性的純潔內斂特質,淡雅質感,把客家文化轉變為文化創意商品,提振經濟,接下來將向建設局申請商標專利,並積極尋求合作廠商,建立商品銷售通路,有朝一日成為代表台灣客家品牌。

〔記者郭芳綺/高雄報導〕

笑談赤壁

http://www.backchina.com
/news/2008/12/27/23564.html

“略懂”,“多吃點飯”,“我需要冷靜一下”,“慾望使人年輕”,“我有一個夢想”,“多讀書將來就有飯吃”……還記得《赤壁(上)》的這些搞笑台詞麼?據說,當時吳宇森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充滿誠意”的台詞竟然會惹人發笑,不過既然效果不錯,他索性在下集中將搞笑元素發揮到極致。

  孫尚香:……餓了。

  孫尚香混入曹營探查軍情,正要飛鴿傳書給諸葛亮,突然被蹴鞠比賽吸引住了。

  她看得忘情,懷裡的鴿子卻被憋得咕咕大叫,旁人側目,她尷尬解釋。這是全片第一個爆笑點。  

  諸葛亮:你怎麼能現在走呢?

  劉備:我知道你一腔熱血,但生逢亂世,正義不能當飯吃。硬仗還是留給別人去打吧。

  大戰前,劉備突然帶著部下離開聯軍,稱自己“輸不起”。諸葛亮痛心疾首,卻不知這其實是周瑜和劉備商量的妙計,為的是讓曹操輕敵。尤勇扮演的劉備向來一副掏心掏肺的誠懇樣,他跟諸葛亮說的“大實話”令觀眾忍不住大笑。  

  周瑜:像你這樣的人根本就是瘋子!

  諸葛亮:我們都是瘋子!

  劉備帶著部下撤兵,諸葛亮卻不走,因為“做人要信守承諾”。周瑜死死盯著諸葛亮的眼睛說他是“瘋子”,諸葛亮則意味深長地作了回答。兩人再次站得太近,兩雙“電眼”濺出火花一片,結果繼《赤壁(上)》之後再次讓觀眾發出“這兩人一定有曖昧”的笑評。  

  小喬: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和曹操坐在一起,不談戰爭,只說風月,那該多好?

  大戰在即,小喬竟對著周瑜作出了如上“幻想”。觀眾不禁笑道,那個把小馬起名叫“萌萌”的天真版小喬一點都沒變。  

  魯肅:三天就快過去了,你一支箭都沒造吧,我真替你捏把汗!

  諸葛亮:我的汗你就別管了,幫我看看烏龜流汗了沒有?

  魯肅:烏龜?流汗了。

  諸葛亮:果然不出我所料,必有大霧。

  魯肅:什麼大霧?你倒是搞得我一頭霧水!

  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要在三天內籌得10萬支箭。魯肅摸不透他的心思,急得團團轉。“烏龜探霧”的橋段來得太突然,而魯肅的表情又實在太傻氣,惹得觀眾哈哈大笑。  

  周瑜:你怎麼連製造軍械都略懂?

  諸葛亮: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就多彩一些。

  諸葛亮教聯軍使用連弩,周瑜看到後稱讚,結果引出了諸葛亮這句頗為“主旋律”的回答。全場爆笑。  

  曹操:你蠢也就罷了,害得我跟你一樣蠢。

  蔣乾勸降周瑜不成,反倒中了周瑜的“離間計”,導致曹操誤殺蔡瑁和張允。曹操醒悟過來後,生氣地賜了蔣幹一碗毒酒,隨後說出了這句心裡話。觀眾大笑。  

  諸葛亮:以我多年的種田經驗……

  火燒赤壁必須靠老天幫忙,但當時的風向並不有利於孫權的軍隊,諸葛亮居然用他的“農民論”打消了所有人的疑慮。  

  曹操:統統給我跪下,我免你們一死!

  關羽:你過時了。

  曹操兵敗如山倒,但他不肯投降,仍然一派梟雄氣派。沒想到,他的威嚴卻被關羽的一句話給摧毀了。

星期五, 12月 26, 2008

「還我母語」20年之後

◎黃子堯

1988年12月28日,由《客家風雲》雜誌社結合各地客家社團及工運、農運人士發起主辦的「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是「客家復興運動」的開頭。客家人首開現代台灣文化議題遊行請願之先河,以「開放客語廣電節目,國民教育雙語教學,制訂語言平等政策,迅速修改廣電惡法」等項訴求,前往立法院陳情,一時之間吸引眾多主流輿論矚目,這個遊行的劃時代意義就是「客家人站出來了!」。但得到的結果是換來有關單位答應每週在台視製播半小時節目的安撫後,便無疾而終。

解嚴之後風起雲湧的台灣民主運動,客家人置身其中,認知到除非參與公共事務、匯入民主洪流不為功。1990年由鍾肇政等成立的「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提出〈新的客家人〉宣言,期許在世局詭譎、社會擾攘、新的人文景觀亟待建立之際,為尋回尊嚴、再創光輝而努力,更願與其他族群攜手同心,為台灣的光明未來而戮力以赴。為了啟發、喚起鄉親的客家意識,不讓微弱的聲音被無情地淹沒,更要讓鄉親了解客家的危機狀況,思考客家的未來前途,積極辦理「下鄉演講」、「客家研討會」等,並協助候選人發表「客家白皮書」、成立「新客家助選團」等,可以說是客家運動中再度投入台灣社會所做出的努力,有了更緊密的結合。

1994年9月18日「寶島客家電台」開播,客家人在空中聽到鄉音的撫慰與呼喚,莫不欣喜萬分,爭相走告,反映了被長久壓抑後「如大旱之望雲霓」的心境。這座由客家人自力救濟才好不容易設置的公共電台,以媒體的電波散播於北台灣,打開了客家言論的園地,讓散佈於各地的客家鄉親找到了交流的空間,形成「客家發聲」的一頁動人篇章。

回顧二十年來,經過許多熱心鄉親的艱苦奮鬥與提出主張,主流社會已承認客家族群是組成「台灣人」的一部份,隱形不語的客家人開始現身發聲,站出來為自己出身的族群爭取權益,強調族群地位的平等,以及多元文化的可貴。到今天,我們有了客家電視、客語教學與客家學院、客家園區 -----,也透過行政院客委會的措施,展開客家系列活動及「客語復甦計畫」、「活化客庄」的佈局,可以說「還我母語」運動已大功告成了。

但必須留意的是,完全依靠政治力介入所扶持起來的活動網,或者期望立法支撐起來的的「保護傘」,讓客家在公部門、公領域做政策「領頭羊」的舉動,難免讓人憂心過度族群動員的後遺症,就像每次面對選舉結果的變化,正反雙方的爭議與折衝,到頭來是誰得利?當年「還我母語」的文化議題,甚至於台灣客家主體性建構與奠定的努力,20年之後終於認清原來都是政治問題。

黑面琵鷺來囉

http://blog.yam.com/teliang/article/18885314
●德亮



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每年來台數量激增,為台灣開出了漂亮的保育成績單。不過要仔細端詳牠的模樣可不容易,首先曾文溪口風大,非有堅固紮實的腳架及禦寒擋風衣物不可。其次黑面琵鷺生性害羞且警戒心頗高,棲息處往往距河岸甚遠;早期尚可迷彩偽裝、乘竹筏或涉水越過沼地冒險接近。如今台南縣府為保護嬌客們免遭驚擾,雇有保全人員全日把關嚴禁接近,故非有單筒高倍望遠鏡不能一窺其詳、照相未備八百厘米以上的鏡頭亦無法清楚攝得。因此常見慕名而來的鳥人或遊客因裝備不足,而在颼颼冷風中遙望澹澹煙水上、遠遠的黑白點點興歎。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上午,位於台南七股的黑面琵鷺保護區正歡欣鼓舞慶祝「HAPPY逍遙遊」活動揭幕,黑面琵鷺也相當捧場地排出數百隻的大陣丈,促擁在曾文溪口遠遠的另一端,不時還有相同過境的裏海燕鷗、青足鷸等在一旁漫步或展翅騷擾。不過距離實在太遠了,眼前只見擠成一團的白點蠕動,來自四面八方前往朝聖的觀光客、鳥人等,即便取出高倍望眼鏡仍無法清楚窺見黑面大軍漂亮的容顏,而大嘆「又槓龜了」。

所幸身旁有位「台南第一鳥人」,曾出版黑面琵鷺攝影專輯與DVD,對鳥們習性研究頗有專精的好友林本初,但見他不慌不忙爬上高台,望著天際遨翔的幾隻「散兵遊勇」,用手擋住眼簾上的陽光,左看看、右望望,忽然面露喜色大喊「有了」。

半信半疑開車跟著他的「小咖」駛進附近魚塭,要我搖下右邊車窗,將笨重的腳架以低角度撐開在右前座,並將800厘米的「大砲」鏡頭架上,吩咐我「發現目標就趕緊拍,切記不可下車」,以免驚擾嬌客。

在窄小的堤岸上停妥車,陽光下湛藍的魚塭水面,放眼望去盡是一隻隻昂首闊步的大白鷺,之間夾雜著些許小白鷺或青足鷸,哪有什麼黑面琵鷺的影子?正想以手機對著前車忙著對焦的本初開罵時,眼前忽地閃出了數根琵琶狀的大黑嘴。趕緊移動鏡頭對焦,賓果!果然是黑面琵鷺,約莫有七、八隻吧?全都參雜在大白鷺之間忙著埋頭覓食,當然無法及時被發現了。

接下來,當然是猛按快門了,列出幾張照片跟大家分享囉。
http://blog.yam.com/teliang/article/18885314

臺灣客家文化

http://www.gio.gov.tw/info/culture_c/hakka.htm
●陳 板

「長山過臺灣」的艱辛過程,不但塑造了臺灣客家人的內聚力,也開啟了臺灣客家的新視野:面對臺灣多樣化的自然山川與多元、險惡的族群處境,必須更加落實因地制宜的「移民本色」,因而得以全然不同於中國原鄉的方式,打造了風貌殊異的客家新故鄉。
臺灣客家先民因地制宜之生存智慧,漸漸發展出來臺先祖未曾想像的客家新風貌。來自廣東、福建等以地域與宗族當成自我認同的「原鄉客家」,來臺灣之後終於重新組織、發展與戰鬥,形成了以土地為舞臺、以族群相凝聚的「移民客家」。

新的客家社會整合了原鄉的地域差異,不但擴大了客家族群的寬廣度,也回頭肯定了原鄉的文化價值。例如,新竹縣的關西客家文化,就是融合了四縣、海陸、饒平等地區的客家先移民與道卡斯族原住民、泉州福佬等多元文化而成。中臺灣大甲溪流域的客家文化,融合了大埔、饒平、泰雅族原住民與福佬風味。臺東縣客家文化,則是從西臺灣東遷的客家二次移民,融合了北臺桃竹苗、南臺六堆客家、平埔原住民文化,並與在地的阿美族、卑南族之間密切互動的成果。

想要品味臺灣客家文化的風貌,就得肯定臺灣客家族群的獨特歷史過程。以下分別從飲食、服飾、建築、民俗信仰,以及文化創造等面向,體會臺灣客家的獨特性。


一、 飲食文化

客家美食可說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代表項目,客家文化重建運動的過程中,也把客家美食當成客家文化的中心價值之一,每一個客家運動的場合,都會有幾項特定的「客家美食」,早期有「粑」,近期則是擂茶,這兩個兼具美味與現場表演雙重效益的飲食文化,或多或少鼓舞了更多人參與了客家文化。一般而言,客家飲食多以傳統的「鹹、香、肥」三個原則,描述客家人的飲食特色,然而,這樣的特色,或許是非客家人在客家庄作客時,體會到的慶典式飲食場面,至於傳統客家人的家常飲食,反而是非客家人較少碰觸的簡單與素樸風貌,甚至,還有勉強僅可裹腹的程度。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客家飲食也與時俱變,客家傳統的家常風味重新受到肯定,一躍而成為週休二日的旅遊寵兒,約略可歸納出幾個特色:保持食物原料的原味、特別擅用香料與沾醬、具有獨特的醬漬食品,最重要的是,每個鄉鎮,甚至村里,都可以找到特屬地方與主廚風味〈或稱之為「有媽媽的味道」〉的客家美食,值得大家一村又一村、一鄉過一鄉,追尋各地客家美食。

除了從傳統出發的現代客家飲食之外,臺灣客家人在戰後還吸收了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文化,發展出許多風靡飲食市場的城市美食,例如,從桃竹苗地區移居大臺北地區的客家人,改良了源自中國北方的麵食風味,創造美味可口的「永和豆漿」,近年來甚至成為風靡海內外的都市美食。

客家人在飲食文化的表現,一方面追溯傳統,吸取養分,開創生機;另一方面則敞開胸懷,廣納各地飲食風味,緊緊地掌握了現代人的口味,秉持樸實的風格,共同參與了臺灣美食創造的行列。


二、 服飾文化

過去,客家人的確有屬於自身的服飾文化,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現代臺灣已很難從穿著習慣,確認客家的族群屬性。而且,最後的傳統客家藍衫使用者在美濃東門樓前消失之後,藍衫就從生活服飾轉變成形象服飾,藍衫成為客家運動場合的「制服」,或者是客家歌舞表演者的象徵性穿著。不過,近年來各界漸漸體認到這個困境,開始將客家服飾從象徵性的標籤,轉回生活化的新時代客家服飾。

南臺灣從藍染與藍衫出發,舉辦了相當有創意的藍衫服裝秀,積極發展生活藍衫。北臺灣客庄,則從「客家花布」出發,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生活用品上,值得期待,新竹九讚頭社區經過了十多年的社區醞釀,近年推出了以花布製作的九娃娃,相當受人歡迎。

政府部門也在客家創新服飾文化上表現相當積極,嘗試引發領頭作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桃園縣政府等各級政府與年輕設計師推動的客家花布衣飾創造;苗栗縣政府與苗栗市公所,分頭推動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客家衫」,都是值得收藏與欣賞的對象。


三、 建築文化

臺灣客家建築幾乎和中國原鄉截然兩異,整體而言。臺灣的客家建築從中國原鄉帶來了家神祖先信仰,確立了「宗祠」、「家廟」、「公廳」等客家特殊建築類型。在空間的表現上,具體呈現在「公廳」與「禾埕」,這兩個一虛一實兩個空間所貫串起來的組合,「日字廳、曰字井」,形成了「家族昌盛」的象徵意義。在材料的運用上幾乎都是因地制宜〈從精神的層次,也可說是延續原鄉之傳統〉,用泥土、用火磚、用木、用竹,率都以建築物的在地資源優先考量。在色彩美學上,創造了與原鄉「白牆烏瓦」截然兩異的審美價值觀,逐漸吸收了閩南「紅磚紅瓦」的新風味。在空間格局的設計上,一方面堅持著公廳的家族性公共空間的規矩,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南北分殊、西東各異的在地化客家建築風格。著名的新竹縣北埔天水堂姜屋、屏東縣佳冬蕭屋、六堆夥房與美濃菸樓等等優秀的客家傳統建築,都可以看到臺灣客家建築落地生根的具體軌跡。

在客觀的空間文化的欣賞上,也可以結合不同地區與家族的產業型態,瞭解每個在地性客家建築的價值所在。例如,北臺灣因為清末、日治時代初期樟腦產業之故,建築從農業型態的居家規模轉變為與其他族群更緊密互動的多元產業生活空間,紅磚的運用結合原鄉宗族空間的營建文化,型塑出極為優異的客家庄建築美感。南臺灣最具特色的空間形式,應可說是創造了正身與橫屋之間的「廊間」〈或稱「廊仔」〉,廊間相當程度反映了原鄉中國所未有的熱帶性氣候的生活空間需要,相當開放的空間〈三個經常不關闔的門、兩個室內間門、兩個透空式窗戶〉,經常當成家庭內客廳、灶下或餐廳等最主要生活核心。深具在地風味,值得拜訪。


四、 民俗信仰文化

臺灣的客家信仰,與其他族群也有若干異同之處,不同的節氣、不同的地區,都能感受得到深深影響著客家人的信仰與慶典。

臺灣客家的信仰與早期社會的形成有密切關係,幾乎每一個客家村落都有護佑村民的土地伯公,每一個客家聚落都有屬於自己的守護神,除了從中國原鄉帶來的觀音、三山國王、三官大帝、關聖帝君、媽祖等神明之外,還有在臺灣形成的本土神明義民爺、萬善爺、以及每個來臺家族都真誠崇拜的「來臺祖」信仰。不管是在地發展出來的宗教信仰,還是從中國原鄉引入的神明,經過兩三百年的落地生根,都已經過化存神,成為臺灣本土精神的支柱。

農曆過年,不但是漢人普遍的傳統,也是客家人的重要節日,而且至今仍是臺灣客家最重要的團聚、祭祖之日。農曆元月二十日,是客家人的「天穿日」,傳說那一天是「天穿地漏」的壞日子;也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女媧補天,農業時代的客家人認為,經過一整年的辛勤,這一天是必須休息的日子。竹東地區每年舉辦山歌比賽,慶祝這個獨特的日子,已經超過三十年,也是臺灣地區規模最盛大的客家山歌盛會。農曆過了正月半,一直到清明,都是客家人掛紙〈掃墓〉的日子,也是逐漸都市化的客家族群一年一度家族聚首,規模最大的時節,有許多家族的「祖塔」供奉來臺祖以來的所有祖先,祭拜時,常可見到數百人甚至上千人齊聚山頭的壯觀場面。

五月節,客家人所稱的端午節,民間傳說乃是為了紀念昔日「走黃巢」之故,這一天必須懸掛菖蒲和艾草等避邪植物,另一方面也連結到屈原投江的歷史傳說。中元節〈農曆七月半〉,是客家人自然崇拜的年中重要祭典,是地官赦罪之日,以釋、道兩法普度眾生〈十方孤魂野鬼〉。北臺灣以新埔義民廟為中心,在農曆七月二十日還發展出一個獨特的「義民節」,紀念歷年來為了保鄉衛土而犧牲的地方先烈,成為客家地區相當隆重的地方節慶。此外,八月半中秋節、十月的平安戲〈或收冬戲〉都是客家地區重要的民俗節令。


五、 文化創新

除了延續原鄉傳統之外,臺灣客家最令人矚目的可說是文化創新的勇敢表現。舉凡文學、音樂、戲劇、大眾傳媒、建築設計與近年來的社區營造,都可以看到臺灣客家文化的獨特表現。尤其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客家「還我母語」運動之後,客家意識覺醒,客家文化逐漸受到國人普遍重視,長期累積起來的能量,終於有了表現的舞臺,全國各地幾乎都能看到客家相關的藝文與產業活動,近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相繼舉辦「客家桐花祭」、「臺灣客家文化藝術節」,並創設「客家電視頻道」,更加強化了客家成為臺灣多元文化價值的重要性。


六、 結論

從最基層的在地觀點來看,臺灣客家文化具有全球獨一的特色。因為文化形成的特殊性,使得臺灣客家尤其具有極為特殊的風貌。不管客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國的廣東、福建、江西,還是幾乎快成為定論的「中原」,兩百多年來,臺灣客家的獨特歷史脈絡已經創造了客家文化的獨特典型。在客家的定義上,除了對悠久傳統的血緣式探究之外,還從文化創新、文化運動的角度從事自我認同的定位。因此,不斷開陳出新、創造客家文化的論述課題,已經成為臺灣客家學的新取向。

心遠地自偏

知識份子常說理性至上
但骨子裡依然莫名迷信
難怪社會上怪力亂神大行其道
受惑被騙之事自古以來如雨後春筍
施寄青本文可做借鏡
----------
http://www.007contact.com/article/5098106925/

●施寄青

一天,一位出版社的主編打電話給我:台灣大概没前途了,因為台灣有名的算命師、風水師都移民加拿大溫哥華了。其中就有那位遷葬先人墳墓的風水師。如果風水真有用,為何他不等日後來享受風水帶來的好處,卻移民國外去?可見即使遷葬,他對自己搞的這套玩意仍没多大信心的。

說實話,我們並不同情那些被風水師騙的人,因為他們是咎由自取,我們在乎的是土葬之風盛行,死人與活人搶地,台灣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才是令人憂心的地方。

我們從一開始便點明風水之說是斂財的工具,在港台二地流行作風水,小則家中掛風鈴、養黑魚、掛八卦鏡來制煞,養紅龍、盆栽來求財,大則大興土木或遷居。

事實上,即使作這些風水會產生效果,純粹是因相信而產生的力量,而非自然環境改變的力量。但人們需要儀式來增強信心,所以風水永遠有市場,除了風水師可以從其中賺錢外,賣各種作風水商品的也會大發利市,因此它倒是可以帶來經濟繁,製造就業機會。

現代人應以何種心態來看待風水?我們應取其符合科學的部分,摒棄迷信的部分。環境絕對對人有重大的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孔子也說:「擇不處仁,焉得智?」不選擇民風淳厚的地方居住,怎能算得上是聰明呢?

影響人的不只是自然環境,更重要是人文社會環境。就像我們一再強調的,有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有公正的司法系統,有符合人性及無障礙的都市空間規劃,重視環保、治安良好、自然會減少許多意外災害―如公共場所一再發生重大火災,燒死許多人的意外。

個人將居住環境收拾乾淨整齊,自然會住得愉快。然而,要住在山明水秀的地方,對大多數台灣人而言是一種奢望,因為人口密度高,房價如天價,都市居大不易。與其花無謂的錢作風水,不如多買幾本書來看。很多家長不讀書,不買書,家中一點書香皆無,卻寄望風水師改善文昌位後,孩子會讀書順利,成績出眾,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古來風水家一直強調中國最好的風水出在山東曲阜,所以產生孔子,這完全是胡說八道。與其說孔家風水好,不如說孔子重視教育,一生致力於推廣教育。孔子說過他的長處是好學不倦、誨人不厭。更何況以風水學那套求功名利祿的標準來看,孔聖人絕對稱不上好命。人人想榮華富貴,誰願做安貧樂道的聖人,這種出聖人的風水有何之好?因此,這種說法只突顯了風水學說價值觀的矛盾。

一個屋子若需要大動工程來改,表示格局太壞,不如遷地為良。這好比美女只需淡妝便很出色了,醜女花上百萬整型,也比不上天生麗質的。 

作風水要花大錢,動大工程,不如搬家,因為再作也是改善有限。

別忘了「福地福人居」,若此話可以成立,哪有風水可言。

最後,我們舉陶淵明的飲酒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爾何能,心遠地自偏。」來說明:境可以由心生。若內心淡泊寧靜,即便居鬧市陋巷,依然能怡然自樂。

星期四, 12月 25, 2008

椅子

有人憂慮主權流失
有人忙著卡位

椅子
就在風裡搖曳
不是你的
不相信你搶到了
坐得住

星期日, 12月 21, 2008

台灣客家博覽會

台灣客家博覽會
27日開幕 活動期51天

〔中央社〕一年一度的客家盛事「好客連年2008-09台灣客家博覽會」27日起到明年2月15日在台北縣三峽客家文化園區舉行51天,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預期將帶來新台幣10億元商機。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玉振今天上午在記者會表示,這次台灣客家博覽會活動期間橫跨元旦、春節、元宵節及西洋情人節等重大節日,行政院列為全國最大型的興利政策重點項目之一,希望在景氣低迷中為台北縣經濟打上一劑強心針,也歡迎全國民眾前往一遊。

黃玉振強調,台灣客家博覽會今年主題是「好客連年」,意思是要做「好(ㄏㄠ四聲)客的好(ㄏㄠ三聲)客人」,以好客的熱誠待人,以好的客家人自律,「連年」兩字是希望參與的民眾都能好運連年。

台灣客家博覽會今年規模更與往年大不同,參展廠商從去年50家增為超過80家,時間從1個月延長達51天,去年投入經費約1800萬元,今年增加數倍達近億元,黃玉振強調要讓民眾從不同面向,透過食衣住行育樂,由淺入深,瞭解不同層面的客家精神,讓客家文化深根到民眾每一天的生活中。

黃玉振並在記者會與台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何培才共同迎接1.5公尺高的「好客公仔─伯公及義民爺」現身,為博覽會暖身,「伯公」與「義民爺」公仔將從27日起守在台灣客家博覽會會場門口,守護博覽會。

博覽會有客家主題展區、客家特色商品展售區、客家美食區、DIY體驗區、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區、客家電視區、世紀印象展區、客家閱讀區、客家藝文展演區、客庄意象(桐花、黃蝶、六堆)展區、客家信仰區等,充分展現客家文化多元性與創造性等11大展區;還有超過120場藝文表演、200場互動體驗活動、56場主題日活動,參加客家精品大道投票活動還有機會獲精緻好禮。

佇去看你的路上

●張德本

佇去看你的路上
雨滴飄落日光中
有甜蜜溫暖照射過來
有苦澀冰冷刺痛面肉

佇去看你的路上
雨滴飄落日光中
落佇草頂,滴佇額角
白髮的愛漸漸生佇少年的頭頂
綠草湠開忘情的大地

全文→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

所謂革命家/羊子喬

哦,我的好友
你稱他為革命家,有些高估
或許你不懂革命的真諦
白天散發傳單,呼口號
夜裡回到住處抱女人
這祇不過是異議分子的本能

如果說革命不用流血
那是在台灣才會發生的事
更何況沒有易幟改國號
僅能叫做政黨輪替

哦,我的好友
你不知革命家的理論基礎
他的語言是有哲思的脫口秀
容易吸引小布爾喬亞的女人
懂得做愛,但不懂新女性心理學
雖然不主動,卻會抱到天上掉下來的
由於不拒絕,很容易流於濫情
由於不負責,很容易引發爭議

美麗島雖小,小道新聞特別多
樂於窺伺別人的隱私,道人長短
革命家追求解放,包括愛情
因為權力是政治的春藥

哦,我的好友
你祇知道革命家的夜晚
不了解他愛情的神聖觀點
每次激情的付出,都是真摯
雖是片片段段
難道你不知道革命的階段性?

女人,生來就有著
來自她們溫柔多情的天性
綻放著比蠍毒更危險的陰謀
革命家卻敢於冒難探險

哦,我的好友
你以為每個人都知道革命家的白天
數十年來為這塊土地的犧牲
到頭來,祇獲得噓聲和散戲時的一記鑼
盼你再為他寫一本後傳
詮釋革命家的偉大事蹟
-----------
紅色警戒
http://www.veoh.com/videos/v16890872dtSs5aXG?
rank=1&category=category_news&order=mp&
本片由北社副秘書長王美秀交由魚夫製作片段.


Watch 紅色警戒 in News Online  |  View More Free Videos Online at Veoh.com

星期六, 12月 20, 2008

當今客家流行音樂的省思

●劉邵希

客家文化的危機所在

佔台灣人口數第二位的客家族群,其實正在大量的流失
當中。雖然每逢選舉,許多政治人物花很多時間到客家
庄去拉票,或者政府官員為了客家票源做些客家庄的建
設,卻難以改變客家族群流失的事實。
客家人的危機,其實就在年輕的一代。許多從客家庄移
民到都會的客家子弟,大部分在與其他族群通婚後,其
下一代就已經沒有客家人的意識,更別說會不會講客家
母語了;母親是客家人的孩子,認為自己不算客家人。
不管這些思想正確與否,造成的事實是長此以往,台灣
的客家人恐怕真的會滅絕。
而目前各縣市所舉辦的客家活動,不管是文化節或者是
祭典,針對老年人、客家庄的多,針對年輕人和都會大
量隱性客家人卻極少。我並非主張不必照顧中老年人或
客家庄,而是認為,如果真的想要阻止客家人口的消失
,都市和年輕人就一定不能忽視。

夏客風的理想和實際
從以上觀點來看,籌辦夏客風演唱會的本意無疑是很值
得喝采的!會中所邀請的音樂人,絕大多數都是年輕的
音樂創作者或演唱團體,主辦單位很明確的想從年輕人
身上拉回一些對客家的認同。
大家都看得到的,眾多客家歌手的知名度與市場的銷售
量,其實遠不及許多國、台語歌手;不幸的是,這卻也
成為各地許多主辦單位的心理障礙。明明是客家活動,
又怕客家歌手沒票房、沒聽眾,只好打著族群融合的口
號,邀請一些主流歌手、客籍(但非唱客語)歌手去助
陣,或者標榜客家與原住民對話、客家與福佬人對話之
類的。看起來像是族群團結其樂融融,其實多少透露著
客家人心底深層的自卑;反過來看別的族群所辦的音樂
會,從來沒有人說為了族群融合而邀請客家歌手。這種
心理障礙,使許多客家歌手即使站在自家人裡頭,感覺
還像是個客人,而非主人。試想,客家人都不給自己機
會,還有誰會給客家音樂創作者機會呢?
當前台灣新客語流行音樂的創作水準,絕對不會比國語
歌曲差,有些作品甚至在音樂概念上,都超過主流唱片
。因為他們的觸媒來自於文化的理想與覺知,而非市場
的人為操控。客家歌手之所以知名度不夠,實因缺乏資
金、宣傳,而文化理想正好是當今台灣主流媒體不感興
趣的。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想要有什麼知名度的確難
上加難。
如果掌握資金的政府單位或企業,跟著主流媒體的角度
去發展客家音樂,恐怕這些優秀的創作者幾年之內都將
會消失。我們可能也會看到主辦單位花大錢請偶像歌手
翻唱來自日本的客家歌,而真正的客家音樂人,卻再也
沒有機會和勇氣用自己的母語歌唱。
持平而論,夏客風活動在整個新聞媒體宣傳是很吃力的
,客委會花了百萬的預算,宣傳效果卻遠遠不及香港歌
手吃搖頭丸那麼受媒體關注,甚至不如一則寵物走失的
新聞。媒體的冷漠與弱智、客家人的自卑種種因素加起
來,夏客風的理想與實際,自然有很大的差距。

當前客語流行音樂的現況
在缺乏主流唱片公司的支持、
缺乏媒體的報導下,現階段還在崗位上的新客家音樂創
作者,幾乎都是靠著一股熱情在維繫自己的音樂生涯,
除了自力救濟外,別無他法。山狗大、交工是最早投入
自產自銷模式的,我個人與謝宇威也即將成立網路音樂
公司,靠自己發行客語專輯。其實這些都是不得已的選
擇,哪個音樂人不想專心全力作音樂呢?但是如果不自
力救濟的話,等待他人來投資其實更是癡人說夢話、不
切實際。
以個人第一張客語專輯『嬉哈客』為例,是在二○○一
年發行,其實早在一九九二年創作就已開始。將近十年
的時間,碰了無數的釘子,有的公司甚至聽都不願聽,
只因是客語專輯就打回票;即便最後發行了,也沒有什
麼宣傳,基本上是任其自生自滅,還好讓金曲獎提了個
名,才有零星的媒體有些小小關注。如果再這樣下去,
出一張專輯還要再等十年的話,屆時我已經年老體衰了

反正主流唱片、媒體也不一定會買帳,倒不如自己來,
賣的好不好是其次,起碼對客家人、對台灣的本土原創
音樂都有貢獻。交工樂團也是好不到哪,今年得到金曲
獎首獎固然可喜,但也未必就被主流媒體認可,他們的
新聞還是不會比五月天多。這就是目前台灣的現實,我
們都還是必須自立救濟。
我相信,只要給我們一個舞台,憑藉客語歌手自身的努
力與實力,一定可以爭取到聽眾的。當前客語音樂創作
的水準,認真看,甚至部分超過國語唱片,只是主流媒
體不肯承認而已。由於客家音樂創作者多半還有文化上
的理想與使命,甚至都可以爭取到非客家的族群,我們
應該公正地給他們舞台,而不是讓客家人的自卑感去扼
殺他們自己。

結語
從夏客風,我們看到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企圖,的確
令人激賞;從客家新音樂的現況,我們看到了客家音樂
人的困境;但從他們的自力救濟,我們也看到了客家新
音樂未來的一絲希望。
對於一個音樂的創作人而言,我們只相信自己的音樂是
最美好的,只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音樂與他人
分享,讓自己的母語透過音樂流傳下來。政府單位、企
業家願意幫忙自然感謝,要不然…呵呵呵!看看咱們阿
淘哥窩在山明水秀的北埔小天地裏,不也怡然自得?!

後記:側寫劉劭希
一九六四年生,台灣東勢客家人,打電動、畫漫畫是興
趣。十九歲開始接觸MIDI,為國內研究電子合成器(
Synthesizer)的先驅者之一,曾任教於文化大學藝術研究
所、國光藝校及救國團彩虹音樂營。現任作詞作曲家、
未來派音樂工作室負責人、瘋狂音樂網創辦人。
自許為「瘋爵士」,曾應邀擔任知名歌手演唱會鍵盤手
,為風格獨特之編曲家,配樂作品多不勝數;曾擔任知
名音樂節目音樂總監。常以一位獨立唱片製作人及詞曲
作家之身分活躍於唱片圈,近年來前往大陸發展,亦有
可觀之成就。
「嬉哈客」專輯是華人音樂第一張以電子舞曲呈現的客
家專輯,也是第一張以東勢「大埔腔」演唱的客家創作
。「嬉哈」二字是台灣對於「HIP-HOP」風格音樂的翻
譯,在專輯中,他放下沉重的「原鄉」情節,以客家語
融和Hip Hop、Funk、Shuffle、Trance、Drum & Bass、
ROCK和JAZZ等曲風大玩特玩,徹底顛覆聽眾對客家的
既有印象,讓人聽到High、搖到翻,電得人通體舒暢、
大呼過癮。劉劭希特別注重音樂行進間的律動(
GROOVE),意思就是只要擁有優質律動的音樂,不管
它是JAZZ、ROCK或DANCE,才能被稱之為優秀的音樂

至於面對傳統客家文化,劉邵希淡然說:「我對於老一
輩的客家歌曲都不太熟悉,我是到了長大之後才開始反
省自己過去的一切。家裡雖然都是客家人,但也只是跟
老一輩的人才講客家話,一直到我大了之後,才想到要
把這樣的語言保留下來。在創作上,我不把意識型態放
在優先位置,而是以音樂為主。我認為可以用客語來嘗
試從事音樂創作,並非刻意要保留客家文化或甚麼的。
所以我是在一種蠻封閉的狀態下進行創作的,只是很單
純地開闢音樂的取向。」(編按:讀者可逕自上網(
http://www.crazystudio.com/)瀏覽更詳盡的資訊。)

客家國際研討會

客家國際研討會
論文發表精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dec/21/today-north5.htm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第二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20日在交大浩然圖書館登場,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及客家大老和學界人士都出席共襄盛舉,美國哥倫比亞人類學教授孔邁隆也出席演講他所研究的屏東美濃客家地區的族群認同和文化生活,精彩的客家對談及論文發表,讓客家學成為熱門的學術研究。

客家大老、官學共襄盛舉

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院長莊英章表示,研討會有超過100名國內外學者參與,發表論文達54篇,並有美國、德國、法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與中國籍的學者參與,論文發表內容從客家意識與認同、客家信仰、客家語言、客家女性、客家媒體與傳播等不同角度,都有深入的研究。

黃玉振表示,客委會多年來支持客家學術研究,而「四溪計畫」,目前已有28個子計畫在中央大學、交通大學及聯合大學進行,相信對客家文化及學術的傳播有深入的研究,他也期許研討會激盪出更多的客家論文發表,讓「客家學」成為顯學之一。

美國哥倫比亞人類學教授孔邁隆以屏東美濃客家地區為研究對象,他表示,客家族群的家族意識濃厚,語言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食衣住行各方面,展現客家人的刻苦及勤勞精神,進而產生客家人濃厚的族群家族關係。

隨著客家電影《1895》受到矚目,研討會上也有媒體與傳播在客家研究中扮角色的論文,內容豐富多元,今天(21日)亦有多項議題探討,歡迎想了解客家學術及文化的民眾參與。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

屏東竹田驛園

屏東竹田驛園 六堆客家古樸之美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
/liveNews/news.php?no=162338&type=地方
〔中央社〕屏東縣竹田驛園裡的車站是台灣僅存的三座日式木造火車站之一,還保留了日治時澡堂和古井,結合附近的客家歷史建築,整座驛園散發著竹田這個六堆客家鄉的古樸之美。

屏東縣的竹田鄉是六堆客家鄉的「中堆」,位於東港溪及隘寮溪的交會處,是六堆米穀集散之地,舊名「頓物」(客家話存放東西的意思)。

日治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修築潮州線鐵路時,在居民要求下,設置簡易的火車停靠站「頓物火車站」,隔年因地方制度改變,而改為竹田驛站。

火車站設置後,原本以水路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竹田,改以鐵路交通為主。竹田驛站現在的木造建築建於1939年,是一座仿洋風的日式木造建築,與南投縣的集集及台南縣的保安車站,同為目前台灣僅剩的三座木造火車站。

時代變遷,鐵路營運下降,竹田車站自1991年降為簡易站,2000年,台灣鐵路局原本要拆除老舊站房,當時全台這種木造車站僅剩不多,竹田車站有著竹田鄉民的生活記憶,鄉民和文化之士爭取竹田車站的保留,獲文建會核定為「鐵道文化驛園區」─竹田驛站。

當時,休閒風在台灣興起,竹田站成為鐵道迷必遊車站之一,屏東縣政府、竹田鄉公所和竹田的文化人士,將車站旁的倉庫、輾米廠和米倉等,一併列入規劃,除了做公園式的綠美化外,還設了池上一郎文庫及李秀雲文物館,還有火車風情咖啡館,所有的建築都是木造。

來到竹田驛園最讓人玩味的除了日式的木造建築車外,還保留著日治時代火車站務員使用的古井和公共澡堂,還有日式轉輪保險櫃,日治時的油庫房及古砲彈庫則改為文物展示館。

驛站一旁的池上一郎文庫則有著溫馨的中日情誼故事。日本軍醫池上一郎1943年在竹田服役兩年,熱心的服務受到竹田人的愛戴,日本戰敗,池上一郎返日後,仍視竹田為第二故鄉,不但資助來自台灣的留學生,也捐贈獎學金和圖書給竹田。

2000年,池上一郎將他所有的圖書5000冊捐給竹田鄉,當時正值鄉民爭取驛站保留,於是將驛站房原有的「丸鐵送店」(貨運服務所)木造建築重修,成為池上一郎文庫。

2001年元月,池上一郎在他91歲大壽時,與妻子到竹田為文庫開幕剪綵,返日後不久辭世,至今,他的兒子都還會到文庫緬懷他的父親,而文庫也成為竹田老人定期日文讀書會的場所。驛園裡的李秀雲文物館則是紀念已故老攝影李秀雲,李秀雲生前拍攝了高屏地區許多客家生活和人物的照片,文物館裡有他作品的展示。

驛園裡的火車風情咖啡館除了可讓遊客休息外,也可預訂客家美食餐點。竹田鄉裡除了驛園外,還有凝聚六堆客家意識的「六堆忠義祠」,展示六堆文物的「六堆文物館」和昔日客家人敬字紙而設的焚燒紙張的「敬字亭」,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設立後,竹田鄉成為六堆地區文化觀光的心臟地區。

文化園區結合屏東縣政府和竹田鄉公所,以竹田驛園為中心,規劃鐵馬遊客庄(竹田)行程。

由於竹田驛站火車還有停靠,在最近的鐵馬休閒風中,竹田驛園已被鐵馬族視為兩鐵共乘的必遊之地。

星期五, 12月 19, 2008

好友噙淚song別黃大城



 「大城,生日快樂!」19日在趙樹海、王夢麟及王瑞瑜等十數位好友獻唱〈生日快樂〉的歌聲中,今年五十四歲的黃大城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趙樹海淚流不止說,生日也是告別式,他真的很殘忍。

  黃大城上月底因胰臟癌過世,半個月來好友四處收集他生前演唱的畫面在告別式播放,好友分批獻唱〈漁唱〉及〈話別〉等,完成他生前交代,要在音樂中結束人生旅程,黃大城遺孀與他最寶貝的女兒Lisa聽著他的歌、望著他的身影,痛哭無法自己,台上歌手更是頻頻拭淚。

 妻子夢見他 坐樹下微笑

 Lisa紅著眼,顫抖訴說爸爸生前就像個魔術師,經常帶給家裡驚喜,這一次技巧太高明,把自己變不見,如一陣風消失在這世界,她還記得他臨終前抱著她說「I’m sorry」,她說:「親愛的爸比,不要覺得自己給的不夠,你給媽咪和我的,已經好多好多,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黃大城過世後曾入妻子夢中,她說,他坐在大樹下的石頭上,俏皮微笑還揮手,似乎是傳達他很好,要大家不用擔心。

 友人送祝福 天上會兆駿

 負責幫黃大城2005年創作的〈生日快樂〉編寫合音的小南方林明樺透露,之前拿到琴譜標明不清,曾拿10元銅板擲杯,後來黃大城曾到夢中感謝她。馬兆駿遺孀郭美珒說:「黃大哥與馬兆駿以後可在天上聊音樂,但還在地上生活的人會很辛苦,我會幫她打氣。」

陳于嬙/台北報導

---------
二十多年前
在台北三重的知名白金錄音室裡
黃大城應邀來演唱錄音
由韓正皓製作
我主編的唐詩新唱歌曲
當時他有點靦腆的笑容
爽朗洪亮的聲音
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近年黃大城馬兆駿洪光達的遽逝
真教人莫名酸楚

----------
風中的早晨
作詞:洪光達/馬兆駿 
作曲:洪光達/馬兆駿 
演唱:王新蓮/馬宜中

我推開窗門 迎向風中的一個早晨
我靜靜地等待 等待著你 柔情地眼神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風兒吹過每個早晨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不到你柔情地眼神
只聽見永恆的潮聲 永恆的潮聲
迎向風中的早晨 迎向風中裡的每個早晨
-----------------------
微風往事

台灣文學史縮影

筆耕一甲子 溘然長辭文學地位崇高
葉石濤一生 台灣文學史縮影

●羊子喬

作家必須放棄所有人間美好的享受,窮苦寂寞地咀嚼他的沮喪和絕望。他給家人帶來的是災難和損害。文學是什麼呢?文學是上帝給特定的人物降下的天譴吧。 ─ 葉石濤

葉石濤不幸於2008 十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八十四歲。從一九四三年在《文藝台灣》發表日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春怨〉,至今筆耕六十五年,著作六十餘本。《葉石濤全集》於今年四月出版,展現他一生的文學成就。

記得一九七五年暑假到高雄拜訪主流詩社同仁,不知莊金國還是黃樹根用摩托車載我到左營拜訪他,這是第一次親炙謦欬。一九七九年一月我到遠景出版社編輯《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特地到高雄拜訪葉石濤,敦請他和鍾肇政擔任主編,當天中午鄭炯明宴請葉老,同鄉楊青矗也在座,楊青矗邀我參加隔天於橋仔頭的遊行,因此在高雄又待一天,由於參加台灣首次打破戒嚴令的遊行,讓我畢生難忘。自一九七九年夏天開始,每年我們都會在南鯤鯓舉行「鹽分地帶文藝營」,葉老是文藝營的招牌講師,所以每年至少還見一次面,直到他身體衰弱才婉拒出席。

葉石濤出生於台南府城的地主之家,小時候便入私塾受教,對於戰後學習中文奠下根基。日治時期台南二中〈今台南一中〉畢業後,為日籍作家西川?鈱恁A十九歲赴台北擔任文藝台灣社助理編輯。戰後初期在龍瑛宗主編的《中華日報》日文版「文藝」欄及歌雷主編的《台灣新生報》「橋」副刊發表作品。一九五一年因「知匪不報」被判刑五年,服刑三年後出獄,先後在嘉義、宜蘭、高雄等地小學教書到退休。

青年時期作品 唯美抒情

葉石濤青年時期的作品充滿唯美、抒情的風格,從〈林君寄來的信〉、〈春怨〉這兩篇小說中,對於男女之間微妙情愫的描寫,觀察入微,絲絲入扣。在〈春怨〉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我翻開這一頁,若無其事地把書交到春英手上。她訝然地瞟了一眼,這才順從地看下去。我看到她的睫毛漸漸地伏下去。她默默地把書還給我。我接過來,靜靜地合上。想起來,我彷彿就是為了看紀德的《窄門》裏的幾行字來到雲林的。我覺得就這樣地回去也可以了。」然而,面對戰爭日趨激烈,他被徵召成為陸軍二等兵,顯然具備文藝青年與皇國少年的身分認同,但也開始懷疑「皇民化」、「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同時自我批判過去唯美、浪漫的文學觀。

戰後初期,「現實」的社會讓他以左翼思想來思考「祖國」接收帶來的災難,於一九四六年《中華日報》日文版發表的〈偷玻璃的人〉、〈走江湖〉作品,開始關注失業與貧窮等社會問題。學者陳建忠認為:「戰後初期葉石濤小說中的左翼傾向,與他戰爭期小說中唯美感傷的文風甚不相合。綜觀此期作品,從小說的取材與主題上可分兩類:一類是以四百年來台灣歷史事件為背景的歷史題材小說,如〈河畔的悲劇〉、〈復讎〉、〈來到台灣的唐‧芬〉、〈娼婦〉、〈澎湖島的死刑〉、〈天上聖母的祭典〉;另一類則是以台灣當代現實為背景的現實主義小說,如〈汪昏平、貓和一個女人〉、〈三月的媽祖〉、〈伶仃女〉等皆是。」

一九五一年因「知匪不報」入獄三年後出來後,為了生活奔波忙碌,中斷了十餘年的文學創作,直到一九六五年看到吳濁流創辦《台灣文藝》才復出文壇,開始寫下〈葫蘆巷春夢〉、〈羅榮桑和四個女人〉、〈鸚鵡和豎琴〉等膾炙人口的小說,以及〈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及作家作品評論兩百多篇,成為一九八七年撰寫《台灣文學史綱》的底稿。

九○年代自喻為「老朽作家」的葉石濤,開始撰寫一系列自傳體小說,包括《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府城瑣憶》、《從府城到舊城》、《台灣男子簡阿淘》、《紅鞋子》,以及上接〈葫蘆巷春夢〉、〈羅榮桑和四個女人〉系列的小說《西拉雅族的末裔》、《蝴蝶巷春夢》。這些小說涉及台灣風土、民情及歷史,無異地形塑台灣的主體性,厚重而紮實。

葉石濤的一生,歷經日治時期、戰後初期、白色恐怖、解嚴以後的種種磨難,到了民進黨執政才鬆口氣,但是到了國民黨再政黨輪替,他已進入癌症病房,從此沒出來過,否則不知又何感受?

繼承日治左翼傳統

綜觀葉石濤的文學成就,早期接受殖民地教化固然使葉石濤產生國家認同的迷茫與異國?晡漱敺~味;不過也在被殖民的歷程中,獲得殖民者轉介的文藝觀念,培養出文學創作的能力。戰後初期因左翼的文學觀念,讓他對於社會現實及廣大群眾的關注,產生了歷史與切身的反省,也就出現了台灣歷史題材的小說,這是重大的風格與主題轉變。解嚴前後,葉石濤對於風土民情、歷史文化乃至於政治體制,提出台灣主體性的看法,形成對戰後初期再殖民的批判視角,所以有政治小說《台灣男子簡阿淘》、《紅鞋子》的產生,繼承了日治以來台灣左翼文學的傳統。

葉石濤雖自稱是「受天譴的作家」,但有如此豐碩的文學作品及崇高的文學地位,係歷經六十多年的筆耕及智銳的觀察力,建構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觀」,他的文學成績單就像一部台灣文學史。

星期四, 12月 18, 2008

葉石濤的蝴蝶巷春夢

〈人老心不老〉
八十二歲的葉石濤
浪漫小說新作

莊金國


《蝶巷春蝴夢》輯集九個短篇小說,除為台灣早年被壓抑的女性說話外,也同時揭露從日治過渡到國民政府統治,台灣庶民陷入苦悶、徬徨的生活實相。

台灣文壇「北鍾南葉」都是既浪漫又寫實的小說家。鍾肇政於七十九歲時推出《歌德激情書》,以東方人細膩的想像,寫出十八世紀西方知識男女情慾的世界。葉石濤也在今年以八十二歲高齡出版《蝴蝶巷春夢》,為台灣早年被壓抑的女性說話,同時揭露從日治過渡到國民政府統治,台灣庶民陷入苦悶、徬徨的生活實相。

場景 早年府城生活舞台

《蝴蝶巷春夢》輯集九個短篇小說,可串連成一體,男主角均為「簡明哲」,小說中出現跟他有親密關係的九個女人,集中在台南府城和西拉雅族居地。她們包括福佬、客家、平埔及日本人,有中老年寡婦、小吃店老闆、藝妲間老鴇、藝妲、隨嫁查某?雂恲噫鼮O婚齡女子。

小說評論家彭瑞金指出,戰亂年代,除了物資欠缺之外,寡婦現象特別多,女性的精神欠缺,簡明哲扮演補償的角色,作者採取物化的靈肉分離,這和飲食、衣著一樣,是生命中的自然需求。

《文學台灣》季刊發行人鄭炯明說,葉老的小說場景,大多是早年的府城生活舞台,這跟他三十八年前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葫蘆巷春夢》一樣,府城是葉老一輩子的心靈原鄉。

葫蘆巷為「湫隘、邋遢的巷路」,蝴蝶巷則象徵簡明哲不同粉絲的所在之處。主持春暉出版社的陳坤崙表示,葉老藉此還原當時府城多種知名小吃,不妨實地品嘗回味,如度小月擔仔麵、石鐘臼米糕、鹹酸甜。

度小月 客家秀妹那抹暗翳

在〈度小月〉中,經營度小月的秀妹是客家人,三十多歲,姓蕭,育有一女,名叫采?Z。蕭家在府城已經過三代,家族中有人搬到屏東佳冬,經營釀酒業致富。佳冬蕭家古宅現為觀光古蹟,簡明哲帶出這段與秀妹的一夜情,起因於秀妹的賴姓丈夫,被保正推荐從軍赴南洋,至日本戰敗仍不知所終。在日治初期,佳冬蕭家曾號召六堆客家鄉親,與日本軍警對抗多人。家族前後代身處異族統治之下的不同寫照,正是台灣人不能自主的悲慘遭遇,留給孤寡母女承受。葉石濤形容秀妹「豔麗的臉上掠過一抹暗翳」,那一抹暗翳,似乎道盡台灣女性身處逆境勇於掙扎的光影。

被喻為台獨理論大師的王育德,從小就跟葉石濤玩在一起,兩人都喜歡文學。王育德與其兄長王育霖先後到日本東京帝大進修,弟弟讀哲學系沒畢業就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返台,哥哥順利取得法律系學位並考上法官,戰後擔任新竹地方法院檢察官,卻在二二八事件中遭國民政府槍殺,造成王育德出走日本,成立台獨組抗爭至生命結束。

御握 食物配給特權食物

〈阿姆的情人〉背後,引伸王家兄弟在不當公權力下發生家變之前的故事。育霖、育德兄弟被易名育林、育得,育林與林校長的女兒月霞互相看對眼,請簡明哲的母親至林校長家提親,林校長即守寡的簡母的情人。育得曾參與演戲,在宮古座演出一場獨幕戲,穿著黃、紅交錯的袈裟,唸經神態唯妙唯肖。

西鄉民子是《蝴蝶巷春夢》中出現的唯一日本女性,年紀與簡明哲的阿姆差不多,與簡同在一所小學任教,因丈夫被徵召到滿州國打仗,戰死於柳條構,對鼓吹戰爭的知名先人西鄉隆盛素無好感,同樣的,也不認同日本當時推動的大東亞共榮圈和軍國主義。西鄉隆盛出身九洲,九洲先住民為熊襲族,男女多毛,葉石濤因此取名〈熊襲的女兒〉,描述西鄉民子的身體特徵(小腿和手臂都長滿了汗毛,像頭髮一樣又黑又密)與行事風格。

日本人在台灣戰時仍享有食物配給特權,西鄉民子天天吃上等蓬萊米,還可用來做壽司,如配給到黑鮪魚生魚片,就捲製成「御握」,招待簡明哲,讓台籍同事羨慕極了。

廟會 國軍亂放槍死三人

這篇小說也翔實描寫美國戰機空襲府城的情形:「美軍的戰鬥機葛拉曼機隊或B29機隊帶來空襲,它們從恆春半島飛進來,一下子飛臨府城上空,大多是早上八、九點鐘來轟炸或射擊」。學校臨時宣布停課,老師仍得上班,空襲警報一鳴響,大家就奔往防空壕避難。空襲越來越頻繁,總督府為減少損失,命令學校機關一大早就焚燒樹枝樹葉,冒出的濃煙蓋住建築物,意圖使美機看不清。但是,早上砍下的枝葉還帶著水分,一燒就生出白煙,美機照樣炸掉許多建物。葉石濤透過簡哲明加以批判,認為這真是愚蠢之計。

戰後,〈死亡與傷痛的歲月〉現場在一座廟前廣場,當地信眾請來三個歌仔戲團「拚館」,有些人邊啃著甘蔗邊看戲,突然闖入十多個持槍「國軍」,將廟會當做非法集會,命令馬上停演解散。信眾在議論中被放槍:「一陣白煙升起,槍聲像放鞭炮一樣響個不停」,簡明哲看到十幾個人倒在血泊裡呻吟,士兵們得意洋洋離開後,經清點發現死了三個人,其餘個個受重傷。

葉石濤在這本新書發表會中指出,他所要突破的,一個是漢文化傳統封建的兩性偏頗觀念,另一個是漢文化大一統制式理念,像施明德發起所謂百萬人「倒扁」運動,即有對岸中國「以台制台」的影子,要讓台灣淪為其殖民地。

鄭炯明流露蕃薯情

台灣文學園丁
鄭炯明流露蕃薯情

莊金國

鄭炯明從小擁有優渥的生活環境,卻從未流露富貴子弟氣息,反而關懷社會弱勢,長期扮演台灣文學園丁角色,在政經掛帥的現代社會,他始終相信,文學是最真實的時代見證。

台灣醫界從賴和以降,作家人才輩出。高雄文學館連續推出的作家創作文物展,來自醫界的,即有曾貴海、陳永興、江自得、鄭炯明等人相繼登場,其中,曾、江、鄭聯手出版過一本三人詩選集。鄭炯明長期扮演台灣文學園丁的角色,在政經掛帥的現代社會,他始終相信,文學是最真實的時代見證。

蕃薯之歌 撫慰政治受難者

鄭炯明出身醫生世家,三代行醫,其祖父鄭定在台南縣佳里鎮開了一家漢藥店,是當地鄉親心目中的中醫師。父親鄭榮洲專攻西醫,在高雄鼓山開業。擁有優渥的生活環境,卻從未流露富貴子弟的氣息,他反而特別關懷社會弱勢,廿三歲時所寫的文章〈乞丐〉,描述乞丐走在暗巷、蹲在艷陽下或躺在公園的椅子上,都沒人看一眼,暴斃後竟「吸引成群看熱鬧的人」,冷靜批判社會存在已久的病態。

「誰讓我是一條蕃薯╱人見人愛的蕃薯」鄭炯明廿多年前就發覺台灣這條蕃薯雖人見人愛,但愛的方式與目的,則是「把我從溫暖的土裡╱連根拔起」。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鄭炯明的詩集《蕃薯之歌》傳入政治監牢,撫慰了受刑人及家屬的心靈。林義雄在牢中驚傳林宅滅門血案,激發詩人、作家群起控訴當局冷血的殺戮,鄭炯明以〈童話〉紀念亮均、亭均這一對攣生的女孩:

帶著驚惶╱帶著蒼白的純真╱妳們是提早離開了這醜陋的世界╱變成兩隻無依的天鵝╱飛翔一望無垠的穹空詩人╱不直接指控凶手及幕後教唆者的暴行╱呈現的畫面是純真的失群的天鵝╱不知該飛往何處去?

林義雄夫婦事後寬恕行凶者,正如此詩結尾預期亮均與亭均「一直飛到黑夜的盡頭」,在另一個世界變成「散發著愛與希望的女神」。

思想早熟 本土意識很濃厚

愛與希望建立在互相信任上,政黨輪替以來,藍綠對立更加嚴重,肇因於雙方觀點不同,致產生不同的價值判斷。〈誤會〉或許可以提供立場對立者的另類思考,江湖藝人在空中表演翻筋斗,落下後「兩手撐著地面╱成為倒立的姿勢」,詩人以為「他是在用另一種角度╱來瞭解這世界」,他的夥伴卻說:「他只是想試試他的力量╱能否舉起地球罷了」。這首詩屬於早期作品,詩評家因此稱許鄭炯明思想早熟。

收錄在第一本詩集《歸途》的作品取材,知所切入物象反芻出多重的現實及歷史意涵。〈石灰窯〉內被燒成鐵銅色的皮膚,因「熱而哭泣╱哭泣這愛恨分不清的年代」、「這世界╱唯有燃燒才能令我們忘記一切╱忘記戰爭,忘記死去╱忘記抹不掉的歷史辛酸」,初習詩者大抵流於淺層的表象描繪或個人抒情,少見有如此深廣度的探索聯想。第二本詩集《悲劇的想像》,台灣本土意識濃烈,〈火山〉暗喻戒嚴體制下蘊蓄的反抗力量,總有一天會「轟然地把苦惱的岩漿噴出來╱使世界充滿硫磺味」

經典作家陳冠學

經典作家陳冠學
田園之秋紅不讓

●莊金國
http://www.newtaiwan.com.tw
/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2757

http://www.newtaiwan.com.tw/list.jsp?au=莊金國

經典作家陳冠學所著的《田園之秋》,堪稱台灣本土散文流傳最廣的暢銷書,歷經廿多年依然受歡迎,此書最近推出彩色插圖版,以細膩寫實的筆觸,為老農輕聲代言,為田園淡淡彩繪。

以日記散文集《田園之秋》享譽文壇的陳冠學,一九八二年自高雄縣鳥松鄉大貝湖畔,搬回屏東縣新埤鄉萬隆村的老家,過著鋤筆兼耕的生活。他的本名陳英俊,出生於日治台南州學甲庄大灣。

毗鄰學甲鎮的將軍鄉漚汪人林金悔,從文建會退休後,創辦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在其力邀下,陳冠學提供所有版本著作、《老台灣》手稿、信件、照片、得獎紀錄等,在將軍鄉長榮村的香雨齋書院展出。

這項「經典作家陳冠學返鄉特展」,開幕當天舉辦捐贈《老台灣》手稿儀式,以及新書《高階標準台語字典(上冊)》、新增插圖版《田園之秋》發表會。因陳冠學不克前來,由潮州高中校長陳建蒼代表捐贈。

陳冠學深愛台灣這塊土地,視同世界獨特的瑰寶。《老台灣》兼具地理、歷史、文化、政治等多層面的探索。以當時身處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之下的寫作心境,標榜老台灣,即是反抗當局在台灣大作其中國夢。他厭惡國民黨暴政,深入研究莊子的思想哲學,益發不想讓愛女接受國民黨的黨化教育,父女在大武山下的偏僻農村相依為命,教學相長,等愛女長大後,再設法送往美國進修音樂。

這種長期維持家教的方式,雖曾引起親友的爭議,他卻自得其樂,只要小小心靈不受黨化教育的汙染,求個心安。

出身屏東縣的某律師,特立獨行的作風,跟陳冠學一樣,傳為地方奇譚。這位律師寧可被抓去關,也拒絕向中華民國政府繳稅,除非改制建立新國家,名叫台灣,因此不結婚、不辦存款戶頭,所賺的錢自己省吃儉用,大多用於社會公益。

《田園之秋》 散播土地之愛

陳冠學出版《老台灣》之後,著手撰寫《台語之古老與古典》。新書《高階標準台語字典》,即從《台語之古老與古典》進階衍生。他的成名作《田園之秋》,字裡行間善用台語,連不懂台語的讀者都不會覺得礙眼排斥,主要是可從其台語文字敘述中,領會古老台語的古典風韻。

《田園之秋》堪稱台灣本土散文流傳最廣的暢銷書,歷經廿多年依然受歡迎,版本多樣,前衛出版社最近推出新增彩色插圖版,邀請有「鳥類守護人」之稱的木刻版畫家何華仁,以細膩寫實的筆觸,為此書繪製插圖,更賦予生態型塑與視覺感受。

陳冠學於插圖版序中指出:「這本插圖本,或將進一步將讀者群的年齡向下回降,則台灣土地之愛,將成為一個老幼居民普遍的欲求,這就更有希望了。」當有人進駐台灣五、六十年,還不願認同台灣,若能讀一讀《老台灣》與《田園之秋》,或許會改變一些輕鄙台灣的偏差觀念。

從《田園之秋》的每一篇日記,可以看出農村日常勞動的平淡生活中,若不懂得「安之若素」,必然備感人生乏味。相對的,農村與自然原野相處協調,居民習慣早睡早起,符合自然生態時序的正常運行。

「晚秋篇」中的十一月七日日記,一位自稱「伸張」的年輕遊子,路過陳宅前,與陳冠學結識,喻為「隱士」。兩人話談得投機,料理午餐時,無蛋無肉,只有一塊「串仔魚」和自種的兩樣青菜。

台語文讀本 列入校園教材

二十多年前,陳冠學回老家接手經營六、七畝田園,加上微薄的筆耕稿酬,依然入不敷出。但他不改對家鄉土地的熱情,在《田園之秋》中流露出濃郁的鄉土之愛。此書發行後,讓他連續獲獎,版稅收入源源而來。

當初投稿幾家報刊時,陳冠學堅持不得刪改其中任何文字及必須完整連載,屢次被退稿,直到詩人陳坤崙輾轉得知,承諾履行這兩個條件,安排在《文學界》季刊連載。在連載期間,《田園之秋》得到相當大的回響,葉石濤、何欣、季季等名家相繼為文予以高度肯定。

陳冠學手稿捐贈暨新書發表會,雖在南縣鄉間舉辦,南台灣藝文界仍有五十多人出席,真理大學教授張澤良特別帶台灣文學系學生前往觀摩。

台南大學會同承辦這項活動,校長黃秀霜推崇《田園之秋》描述自然、摹寫生態的字句凝鍊,為老農輕聲代言,為田園淡淡彩繪。

《田園之秋》被選錄為國、高中、大學的國文教材,廣受學術界的好評。過去,黃春明的短篇小說〈魚〉,第一次在國中國文課本上出現,曾有國文參考書的編著者,對其中的台語文字,挑剔是文章的瑕疵。如今,台語文儘管還未能通行普及化,在中文中適度運用台語,漸被接受,甚至以用得恰到好處,是「北京國語」所難以準確表達的。

近幾年來,陳冠學因愛女不在身邊陪伴,更形落單,加以年過七十,體衰病痛多,有一段時間削瘦得不想見人。在潮州高中執教的詩人陳文銓,經常就近照顧,夫婦倆互相約定,每天至少留一人在潮州,以免陳前輩有需要幫忙時找不到人。

台灣筆會續發聲

台灣筆會續發聲
彭瑞金要帶頭衝

●莊金國

台灣筆會「五一八」改選理監事,由彭瑞金當選理事長。他與國立台灣文學館長鄭邦鎮是靜宜大學的同事,文友因此打趣說,台灣文學的陣腳,有勞他倆互相扶持了。

彭瑞金專注於文學評論,主編《文學台灣》季刊。他很慶幸自己,許多台灣文學史料尚未出土時,即因結識前輩作家葉石濤而能分享其中秘辛,種下研究的興致。

台灣筆會會址遷移高雄以來,前兩任理事長曾貴海、鄭炯明,相繼推動落實台灣本土化教育與加強國際文學交流,後者透過詩人李魁賢的串聯,分批安排台灣詩人、作家到印度、蒙古參訪,並促成在高雄舉辦二○○五國際詩歌節、二○○七台蒙詩歌節。

彭瑞金上任後,首先要推動六十六家台灣詩人選集導讀的出版。今年三月完成的《葉石濤全集》二十冊,也由他負責編纂。有人提醒他,政局變天後,台灣筆會或許較有發聲的著力點,因為,民進黨主政八年來,本土社團的聲音為了所謂顧全大局,每常自行壓抑而消音。

隨著各大學增設台灣文學系所,帶動了研究台灣文學的風氣,彭瑞金是台灣筆會第一個學者會長,顯示作家與學者之間,少了隔閡,而能相知相惜。文友們期待他能號召更多的學者入會,與作家攜手並進,共同推展台灣文學成為顯學。

白萩及杜文靖獲獎

與鹽鄉有約
白萩及杜文靖獲獎

●莊金國

天才詩人白萩,因多方實驗於詩創作,使得詩文展現出多樣的面貌;而長期關心鹽分地帶文學發展的杜文靖,則獲頒鹽分地帶文學貢獻獎。

鹽分地帶文藝營自一九七九年開辦迄今,已歷經三十屆,許多台灣文學的寫作好手,在此得到啟蒙,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從第五屆起頒發台灣新文學特別推崇獎,第二十一屆改為台灣新文學貢獻獎。今年邀請三位歷屆得獎人李喬、鄭清文、楊清矗以及吳三連文學獎歷屆得獎人李敏勇、宋澤萊、吳晟、劉克襄、汪其楣擔任講師,希望藉此將台灣本土文學深植到社會民間底層。

今年度台灣新文學貢獻獎,頒發給詩人白萩。另一個獎項鹽分地帶文學貢獻獎,得主為杜文靖,因杜氏罹患中風行動不變,由其長子杜佳霈代表領獎。

天才詩人 對語言敏感

白萩本名何錦榮,十八歲時以〈羅盤〉一詩獲得新詩獎,曾被譽為天才詩人。他指詩的結構「該是像朝露般的清澈單純,是一個映照上下、四面、八方的球體,是一個宇宙縮小的印模,是從一點象徵全體」。譬如以海為題材,詩所描寫的是一顆美麗的浪花,而不是海的全體。

童年時期,在近乎三餐不繼的狀態下生活,這些景象深刻地印在白萩幼小的心靈,影響他以後的人生觀。讀小學時,為躲避空襲,很難正常學習,日文教育勉強讀了兩年,戰後先學漢文,四年級時才開始接受所謂的「國語」教育,自認真正學習中文,是在初中階段。

白荻對語言非常敏感,他認為詩人是由於操作了語言與語言之間的新關聯,才能找到新鮮的詩。對當下使用的白話文,白萩在其詩集《天空象徵》的後記中指出,白話只能達到表意的程度,缺少詩的飛躍性。正視現在語言的薄弱,在現有基礎上重新鍛鍊語言工具,以各種方法去扭曲、錘打、拉長、碾碎,試試自己所賴以思考表達的語言,能承受到何種程度。

白萩多方實驗於詩創作中,正如李魁賢在〈白萩論〉所肯定的「在每一次的轉變中,都能留下令人矚目的典型作品」。李魁賢比喻白萩的詩展現多樣的面貌,像「一隻七面鳥,每當他昂首向天空怒吼時,那霹靂的聲音就橫越過廣漠的空間,而凝固成一道虹……」。

台化漢字 開拓新詩路

〈路有千條樹有千根〉這首詩,李敏勇分析指出,這是白萩在通行漢字中文詩在地化開拓的一個新歷程,因為,台灣相異於中國來台的現代詩根球,在現實社會也已悄悄走出白色恐怖以及更早的二二八事件死滅記憶:

路有千條條條在呼喚著我
樹有千根根根在呼喚著我
但來時的路
已在風沙中埋葬
源生的根
已腐爛
在這擾擾的世界之內
祇剩我一個
一個

白萩著作包括詩集《蛾之死》、《風的薔薇》、《天空象徵》、《香頌》、《詩廣場》、《風吹才感到樹的存在》、《自愛》、《觀測意象》和評論集《現代詩散論》。他因罹患帕金森氏症,中斷詩創作近二十年,但喜愛白荻詩的讀者仍不在少數。

能詩能文 眷戀南鯤鯓

杜文靖是鹽分地帶文藝營的發起人之一,也是重要的旗手,經常擔任駐營講師、作家和串場司儀。去年九月十一日病倒後,經醫師診斷罹患「腦幹梗塞併閉鎖症候群」,目前在中部一家復建醫院療養。在妻子莊媛櫻與醫護人員協助下,杜文靖耗費半個月時間,透過拼音板上的注音符號,配合眨眼示意逐音拼成一首小詩,題為〈般若〉:「般若之路寬廣無比╱男女老幼齊聚般若」、「廣大的般若╱叫大家多去參悟」。般若,意指智慧。杜文靖能詩能文,擅長主持節目及說說唱唱,從事新聞編採工作逾三十年,對台灣歌謠也有深入研究,並廣為推介傳播。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這首老歌新唱,即由他在文藝營帶動起來的。「每一回停駐在南鯤鯓╱都迎迓著這眉月影╱每次望見光亮皓輝映射╱都會牽引出深藏的那縷柔情」從杜文靖早年寫的〈鯤鯓夜思〉,可以看出他對每年與鹽鄉有約的南鯤鯓,是多麼的沉迷、眷戀。鹽分地帶文學貢獻獎於二○○五年首次頒贈已故作家黃武忠,杜文靖關心鹽分地帶文學的發展,凡三十年,長久的付出與不變的執著,是第二位獲頒這個獎項。

夜祭

夜祭

一口米酒,數口檳榔,阿立祖便醉了

●羊子喬



時間在夜的溫室中秘密釀造著

如蒸餾氤氳發酵的米酒溢出,向魂

遊走,自解放的祀壺

戴著圓仔花的花環,和白衣少女牽手

一支游行的隊伍,在月光下淹沒成海

歌聲在歷史的陰影下被竄改

沒有人知道,你的存在

你那流動的身世,一如急湍蝕過的水聲

只有曾文溪聽得懂,那是你的低咽

鹿已消失,我那些在平原的族人也已遺忘

自己身體流過西拉雅的血液

全身血脈藉著熱力如火矢流動

若把潛藏的基因一一解剖--那游走的意識

似成群的動物在嘉南平原奔騰著

謙卑的邀請緩緩喚醒,夜祭之中

在頭社快樂降臨的阿立祖

-------------

北頭洋夜祭 體驗平埔文化
莊金國
2007/05/12
台南縣佳里蕭壟社舉辦北頭洋平埔祭,除了重頭戲夜祭祖靈阿立祖外,還有爬竿、射鏢及走標;其中走標甚至吸引國內長跑健將來捧場。
台南縣佳里鎮舊名蕭壟,屬於平埔西拉雅族四大社中的蕭壟社。漢人改稱佳里,係指這裡曾是平埔「番仔」的聚居地,因漢人通稱番仔是「傀儡」,遂取其諧音雅化為佳里。事實上,台灣多屬漢番混血的後裔,佳里的北頭洋從一九九九年起每年於春夏之交舉辦平埔祭,代表尋根不忘本,認同自己帶有平埔的血緣。


夜祭阿立祖 牽曲舞迎靈


平埔族膜拜其祖靈阿立祖,以石頭或石碑為神祇象徵。北頭洋夜祭阿立祖的重頭戲,在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深夜至二十九日凌晨二點,先進行獻豬禮,接著由婦女們圍成圓圈跳牽曲舞。


跳牽曲之前,要由尪姨以剖半的檳榔為筊,向阿立母請示許可,才准進行。北頭洋的女性尪姨一一凋零後,前幾年曾由男性代行,今年因這位男性尪姨中風,行動不便,改請東山鄉吉貝耍的尪姨,配合在地祭司主持夜祭。


北頭洋發展協會總幹事許擇昌雖是佳里人,並非出身北頭洋,他在高雄縣旗美高中任教,因關心瀕臨消失的平埔民俗文化而投入活動。北頭洋阿立祖夜祭是南縣鹽分地帶最具指標的平埔文化活動,身為平埔後裔,個性憨直而不畏困難,誠心投入,帶動更多的憨人推展,期能建立北頭洋平埔文化村。


在政府協助下,北頭洋文化館逐年增加軟硬體設施。許擇昌說,北頭洋一帶的景點、遺蹟和相關廟宇、公廨,已形成一個帶狀,可到文化館索取簡介及活動手冊,一一造訪。


茅草當建材 公廨復原貌


北頭洋的自然地標飛沙崙,原來也是平原,相傳兩百多年前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席捲而來,形成一座沙丘,當地人走避不及被埋沒,荷蘭古井也遭黃沙覆蓋。


這一口荷蘭井的水質清澄,味道甘甜,日治時期曾被用來製造蘋果水及豆腐,戰後初期仍是當地人的飲用水源,直到家家戶戶供應自來水,受到輕忽淡忘而埋沒於沙草堆中。一九九八年十月,又由山崙下的慶長宮雇工挖出,重見天日,還可見井水。


日治時期,飛沙崙叫做番仔寮山,地政測量單位在此設置三等三角點及一座木造望高寮,後者於戰後損毀,當地人有意重建,因有人怕妨礙地理而作罷,目前僅剩曾修建過的水泥基座。


祭拜阿立祖的公廨,分為私設和公設。北頭洋文化館恢復以竹子和茅草搭建而成的公廨原貌,館內展示活動及歷史照片、平埔地契、古地圖、食衣住行繪圖、文獻等。


爬竿競技賽 無人展功力


阿立祖在西拉雅族人的信仰中,猶如漢人信天公、西洋人信上帝、日本人信天照大神。祂的象徵物為祀壺、豬頭殼、將軍柱,並無一定的型制,由此反映出平埔的神祇融入族人生活及戰鬥意識中。平埔族喜歡將自己的小孩,交給阿立祖當契子保護,他們相信阿立祖法力高強,媒介法力的方式,透過尪姨的通靈法術,可見尪姨在平埔族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北頭洋平埔祭活動另有爬竿、射鏢及走標。主辦單位立起兩支電線桿做為爬竿競技之用,可惜無人報名參加。射鏢與投擲野鹿、游魚有關,荷蘭人在台灣蒐集鹿皮,就是看準平埔族善用鏢鎗,精於射鏢。平埔式鏢鎗桿長四尺餘,竹頭裝置兩只利刃,可近擲遠射而中。平埔族常集社眾操鏢射游魚,射鏢競技與西式投擲鏢鎗比賽類似,射得愈遠愈可見證其手勁。


走標比神速 獎品勇士狀


走標也跟長跑一樣,北頭洋的走標,來自當地在清朝乾隆年間,出了一對善跑的父子檔程天與、程國泰,據傳跑步的速度超過駿馬飛奔,故後被喻為「飛番」,兩座墳墓位在南十九線佳里往漚汪路旁的農田裡,號稱飛番墓。其後裔已搬到東山定居。


每年參加走標比賽的,總有好幾百人。北頭洋在海澄里境內,當地目前只有五十戶人家,不到兩百人,在地參賽者最多也不過二、三十人,響應這項比賽的以外地人為主,甚至吸引國內長跑健將來捧場。


台語「走」即跑,今年走標從慶長宮出發,路線跨越海澄里境外,再折返終點慶長宮,全程長達十一‧七五公里。辦走標,主要讓外地人認識北頭洋周邊的地緣關係,安排路線經過阿立祖祠、番仔厝、老榕樹、飛番墓等處,優勝獎品除了獎盃,還有祭典用品豬腿等,最受矚目的,是頒發走標勇士狀,令人聯想西拉雅族人在草原上身輕「走」若飛的神速。


北頭洋乃是漢化了的地名,意指這裡位處佳里的北端,水田遠看像一片汪洋,台語即以「洋」來泛稱及區隔遠近所見的水田。北頭洋人近來改種雜糧或蔬果,少見水田如鏡、如汪洋的景觀。北頭洋平埔祭興起的走標塑像、文化館重現平埔茅屋竹房,以及原本不起眼的公廨,逐漸受到當地及外界的重視,在在顯示台灣子民已逐漸走出大漢沙文主義的心靈世界,願意接受本土南島文化的洗禮。

伐伐的故鄉

布農族作家
伐伐的故鄉
台文館辦紀念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dec/19/today-south4.htm

2008年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得主霍斯陸曼.伐伐是海端鄉布農族作家,卻在領獎兩週後以49歲之齡病逝。台灣文學館12月26日將在他的故鄉舉辦紀念特展,讓原住民認識這位獲文壇肯定的族人,追隨他成為文字獵人。

霍斯陸曼.伐伐出生於海端廣原村龍泉部落,原在國小任教,10年前投入寫作,迅速在文壇嶄露頭角。曾獲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台灣文學獎小說評審獎等,去年以長篇小說「玉山魂」奪得2007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卻也在獲得台灣文壇極高榮耀後,英年魂斷。

台灣文學館26日起將在海端文物館展出其文字手稿,包括未完遺作。館方說,原住民其實在台灣文壇屢有成就,像今年長篇小說金典獎得主巴代也是卑南族人,與伐伐有筆墨之誼。這些成就都值得原住民驕傲,因此特別選在部落舉辦伐伐紀念展。

與伐伐同年次、也曾從事文字創作的卑南族人林志興說,原住民在台灣文壇有傲人成就,但原住民本身卻比漢人還不知道原住民的文學,甚至連日本人都翻譯台灣的原住民文學叢書,他希望這次展覽能吸引原住民觀展,一起投入文學領域。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

詩想起

寫作新手
向文學大師請教寫作秘訣
文學大師淡淡說
做你自己

你是魚就得
在水裡游
你是鳥就得
在天上飛

你是楊桃樹
休學蘋果樹結出蘋果
楊桃和蘋果誰比較優
這不能比
只有食用者的嗜好而已

個性外向者
寫作偏趨外在情節
個性內向者
寫作偏趨內在情緒

讀者亦若是
評論者亦若是

星期三, 12月 17, 2008

一片黃色的海

割(童詩)

我愛困兮面前
搭一條閃晰發光
兮萬里稻香

●黃勁連〈南風佮稻香〉



後壁的稻米成熟了,像一片黃色的海
一大群青蛙躺在海裡滿心喜悅
「割!割!割!」地叫著
好像是在催農夫
收成了!

●破繭

鏡頭裡一隻毛毛蟲在消化陽光的葉綠素
樹枝上艱難攀越的記憶
想我那小兒麻痺的堂哥
那用柺杖高高揮動,想飛的靈魂
於是我把快門打開
它爬上清晰的底片上凝結成蛹
彷彿有什麼神秘的程式在內撰寫
我清楚知道這是細胞基因在重組成另個形式
因我體內濕潤的羽翼正要破繭而出

●與猴共舞

我們攀上地圖的邊緣
來回地蕩成一行絕句
樹枝上憩息的家園,被用力搖晃
記憶從葉尖失足跌落
卻找不到尾巴拖過的痕跡
他們繼續孵化著這座島嶼
而我們只能躲在光禿的森林裡
回顧生命的這身髮色
爬滿了謊言的跳蚤

主流

前些日讀到江明樹如是說:

●「高雄的文壇,一向平靜。不少人很努力,但似乎無法卡位到一線上,形同邊緣,少數的明星級的葉石濤、余光中、陳冠學等人,中壯輩的評論者林瑞明、彭瑞金除外。

以台北觀點來論,九歌版的「30菁英選」,連凌煙這個首位的百萬得主,居然也未能進入。況且整個南部詩壇,竟然無人進入決賽圈,被主流排斥在邊緣的支流,會不會又像詹宏志所言一樣,台灣的「邊疆文學」就在高雄。

「高雄的詩人們,努力的程度,不輸其他地方。但更邊緣的花蓮、台東,陳黎、詹澈等人風光進入,高雄詩人會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嗎?鐵定會的,若高雄有人被選入的,會表現骨氣拒絕嗎?嘴巴講說沒有關係的,也一定有,高雄「文化沙漠」上的駝鳥,不在乎毛被拔了?剩下的幾支毛都算賺?」

●「2008年10月25日,「掌門30」一口氣出版20本個人詩集,個中高手輩出,實力強勁,衝擊此間詩壇,角逐高雄二十名,過去未出詩集而被忽視的,紛紛竄起。誰是真正的高手?」

-----------------------------

我只能說
以上的說法非常無聊
詩人只管寫詩
不管處身
主流或支流
中心或邊緣

寫詩的人
就是因為痛恨
現實社會的陰狠爭鬥排名
而來詩的淨地寫詩的
詩壇不必搞得像是羅馬競技場

其實
今日的主流
也可能是明日的支流
因為誰能掌握台灣藝文資源
誰就能成為主流

至於說誰寫的詩好
誰寫的詩不好
大多是角度觀點的偏見
甚至是被迷惑的人云亦云

我個人認為在高雄
至少有兩打以上
是頗為優秀詩人

延遲到訪的歷史

●曾貴海

 

某個幽靜得連空氣都會掉落的清晨歷史到竹林

的小屋探訪我他帶來了一串台灣特有種的百合

盛開的花瓣仍殘留了魯凱族女神祖留下的芬芳



「您不是答應早就該來這裡嗎

您總是比人們預期的時間晚了許多

遲來的身影隱藏著內心無法補償的愧疚」



「我知道妳想表達被延誤的痛苦

確實有幾次我路過卻又藉故走開

真的很難開口說出第一句話

妳們的苦難簡直是近代史的玩笑」



「您想暗示我們的歷史一開始就造成了錯誤

四百多年前您將我們的足跡帶來這裡

您也沒有阻止船艦進入太平洋和大西洋

台灣只是被強力打開的一顆太平洋大貝殼」



「歷史隨押解者的腳步走向陌生的荒野

歷史無法忠告綁架者什麼是對錯啊

我們只能客觀的記錄已發生過的事

我們也時常被監禁而無法發聲」



「握筆記錄您的是什麼人

是那些被發現被解體的原住人民

是那些驅使墨汁的文字

是那些矇騙您的惡行和羞恥

還是1947年台灣228亡魂們的自白書」



「妳們台灣人當然對我深懷不滿

妳們的苦難在我的檔案中仍散發著血汗的腥味

妳們並沒有在西來庵抗暴中被炙熱的太陽烤焦

乖謬的歷史後來也為妳們打開了幾道大門

妳們卻選擇更黑暗的深淵

妳們的生存慾求卻堅韌如雜草

誰能清除已深埋土地的根莖呢」



「為什麼輪迴的苦難隨海浪日夜沖擊

四百多年還不能出離苦迫的潮汐

讓純潔的百合搖曳成島嶼的白色燈旗」



「妳們很少真實的記錄上岸者的歷史真相

一波又一波豪暴的風雨落向沉溺的原住民族

掠奪者和妳們共同奪藏了他們的心

割棄了他們母語的舌頭

監禁了他們的祖靈

獵殺了他們土地上的百步蛇先祖

他們到現在仍然徬徨的尋找所有的失落」



「您是說歷史被虛構的文字所羅織

每一批上岸者從來沒有真正的懺悔和贖罪

新上岸者展開獵捕早已離岸的登陸者

歷史又重新輪迴進入相同的軌道

啟動迫害與被迫害者宿命圈中循環不息的劇本



低海拔的山腰被濃霧籠罩在模糊不清飄浮不定

的巨大白袍中一盞五燭光的燈火搖晃在歷史和

我的沉默之間我們試圖透過專注的心志穿過被

隱藏的假相進入人類純真的靈地但圍繞我們的

時間聚集身旁凝視著下一回合我和歷史的對話



「舊的統治者被驅離後

新的統治者只改變了旗幟和臉孔

你們每次都愚昧的歡迎新殖民者甜蜜的謊言

西方海盜隨著船隻返航

東方海盜卻像草原的腐食動物陸續降落

一上岸就到處獵食所有能找到的食物」



「我們的先民大多都是被苦難的歷史驅迫前來

隨著死亡的黑色潮流浮出水面

踐踏著先行者的屍身上岸

他們將新生的嬰兒交給土地

試圖脫隊成為不再離散的民族

替島國取一個永遠的名字」



「我不同意妳的偏見和執見

大多數的台灣人只在意擁有更多的財富

無情地把土地的母親當做貢品和籌碼

正如被珠寶的邪眼所摧毀的腓尼基帝國

妳們缺乏歷史的長遠視野

甚至認不清誰是你們的父母朋友」



「歷史不能武斷的判定我們的靈魂結構

苦難讓我們看清奴役的悲傷

殖民者不可能擁有慈悲的胸懷

歷史為什麼總是站在掠奪者那邊」



「妳們常誤識殖民者的真實面目

妳們膜拜的神是來自那個天界

黃帝的龍身龍形怎麼會生下人形的子孫

難道妳們生存歷史的道統是暴龍的化身嗎

妳們也無法認清偽善的銅像

銅像仍以驕傲的蔑視眼神宣讀信仰

妳們的意志軟弱如搖擺的柳枝」



「我們曾經反對壓迫者而血流遍地

我們曾經反抗威權統治的兇手而走上街頭

我們曾經為永遠的曙光而犧牲了青春

我們曾經用命運的雙手牽連島國」



「我不會否認妳們試圖成為命運的主人

但妳們的堅持不應只是熱情的柴火

燃燒片刻就很快的澆熄

1721年朱一貴登基不就是一齣鬧劇的野台戲嗎

妳們還不夠格在我身上刻下永遠的銘記」



濃霧稍微被陽光驅離而窗外浮露出與竹林共生

的苦楝欒樹樟木和刺桐台灣畫眉在竹林中拉出

一條又一條悅耳的聲道這裡曾經是平埔族的獵

場歷史準備起身前往下一站我不願輕易讓他走

開一旦他走進前面的霧林不知道那個年代那個

時空才能再向他追問歷史的真相和島國的命運



「許多比我們付出更少的人都得到了歷史的獎品

難道苦難是這座孤島永遠的宿命嗎

我們的高山一路滑露出生命的奇蹟

那麼多美麗的生命群落不應只是新殖民者的禁臠」



「我在離開前不得不透露一些歷史的評斷

妳們的靈魂缺乏集體的高尚和信仰

妳們的靈魂還寄宿在偷來的外殼

妳們的血液還奔流著祖先們隨時準備逃難的幽影

台灣民主國1895年的旗幟只不過是一塊弄髒的桌布」



「你的批判只是片面指控被壓迫者的過失

你的記錄顯然被竄改

你的客觀是否也被壓迫者賄賂了

歷史一直是壓迫者和掠奪者的英雄詩篇」



「我知道妳們內心充滿命運的無奈和不平

妳們應當瞭解人間當然有正義

正義只能被充滿奉獻的人們創造出來

就像妳們所栽植的花樹

土地會讓祂們在某個季節狂歡的怒放」



臨走時我拉住他祈求他再給我們一些忠告和祝

福他看了看頭也不回的緩緩走出去我不知道他

將到哪裡也不知道他下次到來時是寂靜無聲的

寒夜或者是開滿花朵的太平洋之春我彷彿聽到

他用最虔誠幽微的聲音說著



『殖民者的靈魂仍然佔用著妳們的身心

島上的許多人已被徹底改造並複製

妳們過半數的人連手都不願舉起表達自我解放的意志

妳們還沒有準備好接受歷史賜予的畢業儀式』



「任何權力都無法逃離生老病死和腐化

歷史只能賜予那些永不放棄的人

那些試圖建立泛歷史的公平與慈悲的子民」



歷史就像今天的濃霧是被不可預知的命運蒸發

形成的謎團人間事物有時候只是迷人的謊言有

時候甚至是一堆文字的垃圾有時候是令人顫慄

的黑暗故事有時候卻像無風的水面映照著鏡底

的天空白雲樹影和伏下身子想照見自己臉孔的

子民他已走出竹林我追出去把他遺留在我房間

的那串百合花交到他手上



「請送給地球遠方的人們

那是我們土地上最美麗的祝福

請告訴他們我們就住在太平洋的浪花上」

星期二, 12月 16, 2008

平安戲

【客語童詩】
平安戲
◎鄧榮坤

八月半平安戲
廟坪戲台鑼鼓響
人山人海盡鬧熱
小阿哥吃山楂飲涼水
戲台頂
關公過五關
一群人弄弄跑
戲台下
拜神燒香 
紙炮耶碰碰飛

【註】八月半:為八月十五日中秋,民間習俗中,為感
謝神佛的庇祐,合家平安,常以野台戲來答謝。
廟坪:廟的廣場。戲台頂:戲台上。
弄弄跑:來往奔走,形容十分熱鬧。
紙炮耶:鞭炮。碰碰飛:四處飛揚。

星期一, 12月 15, 2008

空山靈語

一六八八年生於瑞典的艾曼紐(EMANUEL SWEDENBORG)被公認為瑞典最偉大的學者,他在二十八歲前從事科學研究,五十五歲以前,身兼學者、政治家、工業技術者,他除擔任瑞典礦物局的技師以及貴族院議員之外,他發表過許多有關自然科學、心理學、哲學等各方面的著作,成績令各界學者嘆為觀止。他如生在現代,能輕而易舉拿到五、六項諾貝爾奬。他很早便提出一些後來諾貝爾奬如DNA的發現者、愛因斯坦等人提出的學說。

  他在五十六歲之後,突然變成一個神袐的大通靈者,到他死前,他將全副精力放在「靈界」著述上,目的是將靈界、人間及宇宙的真理傳遞給人們。

  他有關《天堂與地獄》的論點,與一般主流宗教的描述大相逕庭。靈魂並非因在人世間的惡業或懲罰才下地獄的,而是根據自由意志的選擇。
  他還說他在地獄中看到許多宗教界的偉人如保羅等而遭到宗教界的大反彈。

  他說明靈界是一個人顯露他(她)真正本性,回歸自己原始面貌的地方。許多人在人世間表現出十足聖人的樣子,實際上卻有許多執著與偏見。

全文→
http://www.007contact.com/article/4852957140/

十六種文化觀點

十六種文化觀點
紐西蘭當代太平洋藝術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8/new/dec/16/today-art7.htm

高雄美術館即日起展出「Le Folauga繼往開來——紐西蘭當代太平洋藝術展」,策展人羅恩.布朗森指出,展出內容來自太平洋十六個不同地區的藝術家們的創作,代表十六處不同的文化遺產,在延續文化上則代表了十六種不同的觀點,在欣賞當地原民藝術創作時,可以發現其圖騰與台灣海島藝術有著異曲同工的關聯性,顯示南島語系海洋文化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高美館代理館長李志剛指出,該展屬於「南島當代藝術系列」三年計畫之一,計畫發展至今已第二年,未來想要了解或研究南島當代藝術的民眾,可以到高美館走一遭,或上高美館網路資料庫查詢相關資料。

高市文化局局長史哲表示,「南島當代藝術計畫」當初曾被外界質疑是否為一正確的發展方向?但不可否認,它帶領大眾深入思考台灣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中,歷經日本、西方等不同文化的洗禮後,在發展南島文化上,台灣可以說是扮演了一個新的角色。展期至2009年4月5日止。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詩的新貌

●羅門

「詩」睡在文字堆中,無論它是睡得如何的高雅與幽美,已越來越像是睡在那遠離大多數人的冷冰冰的「寺院」中,因為在透過文字所製作的不可見的內在活動場景,同其現代環境那強迫你接受的繽紛的色彩、交錯的形象、交響的聲音所形成的越來越佔優勢的可見的外在活動場景,一相對照,便用不著說,我們已想得到,究竟那一邊對這代人具有絕對的吸力。

現代環境對這代人強大的圍壓力,使大多數人特殊的心勢活動已相連地逃避一切屬於不可見的形而上的活動,因而也使詩被推入冷宮。

在大多數人越來越背離「詩境」而陷入「物境」去生活的現代。這形成了一個頗可憂慮的事實:就是在都市的生活環境裡,讀詩的讀者顯得越來越少,而人類的生活又偏偏越來越向都市的環境發展。一種來自物質文明的「外動力」越來越將人類源自詩的聯想所產生之「內動力」趨於虛弱,形成大多數人只存在於絕對的物慾與享受之間,「詩」則難免要像神那樣寂寞了。

基於藝術上所運用的材料效果,以及現代人的心勢活動已相連地要求偏向現實與必須兌現的世界之那一邊,使我因此產生了此項構想與預言:「在未來的日子裡我相信詩人除了用文字寫詩;尚可把以文字寫成的詩,從印刷機上轉到攝影機上來,再以具體的色彩形象與聲音製作成詩的可見的場景,傳入人們普遍的共享世界中來;甚至詩人一開始便可順著詩思的發展,而直接採用色彩形象與聲音製作成實際的場景來透視出詩的美感世界(詩境)來。

詩想起

古龍武俠小說
天涯明月刀
的起頭是這麼寫的:

「天涯遠不遠?」
「不遠!」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麼會遠?」

「明月是什麼顏色?」
「是藍的,就像海一樣藍,一樣深,一樣憂鬱。」

「明月在那?」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麼樣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遼闊寂寞,如明月般皎潔憂鬱,有時一刀揮出,又彷彿是空的!」

彷彿是一首詩哩!
天空豈能不希臘喲!
心思與文字的刁鑽
真是繞指柔
來也空去也空
何須在手中的境界
正洩露出創作者的遐想
的確,天涯怎麼會遠
只是遼闊寂寞了些
詩人內心世界的
枯藤老樹昏鴉
使得詩人成了
書寫天涯的斷腸人

鹽田

鹽田風景線
●羊子喬

  海岸線的風車折疊了鹽田,時時吐納廢物和精華。濯足的水響引發鹽工手中的鐵耙
,不停地耙著,耙著海水的淚,粒粒鹹鹹的結晶。

  曾是荷蘭的風光,如今卻頂著斜陽,枕著潮音而變化。縱然歷史的腳步會走過,風
車依然於海埔守候。揮動的手是盛放的野花,在夜裡逼視盞盞昇起的桅燈。

  不管是風是雨,一堆堆血汗的結晶,在鹽田裸露雪白的肌膚。滿掌的汗水已不知揮
向何處,只知道把日子交給和風與曬日。讓未來穿過潮水,穿過迎神的鑼鼓到達涅槃淨
土。

莫渝 賞讀:

  羊子喬,本名楊順明,一九五一年五月四日出生,台南縣佳里人,著有詩集《月浴》(一九七五年)、
《收成》(一九八五年)、《該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一九九五年);散文集《
太陽手記》(一九七四年)、《輪迴》(一九七八年)、《走過人生街頭》(一九八五
年)、《微笑人生》;評論集《蓬萊文章台灣詩》(一九八三年)、《神祕的觸須》(
一九九五年);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新詩四卷》及多冊鹽分地帶文學選集。

  <鹽田風景線>選自詩集《收成》,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寫作,

  日據時期,台南州的北部郡,包括現在的佳里、學甲、北門、將軍、七股、西港等
鄉鎮,因地理環境近海濱海,七股、北門以產鹽聞名;在三○年代,這裡出現一批文學
青年,形成文學小集團的「鹽分地帶派」,這股文風,一直傳承著,前輩作家林芳年(
一九一四~一九八九(譽作「曝鹽人的執著」或「鹽甕裡的靈魂」。這地區已值得驕傲
與令人直覺的印象,就是文學與鹽田。

  羊子喬出生在鹽分地帶,從小耳濡目染,對自己成長的環境有深刻印象。曬鹽的流
程是利用海水漲潮引入集水池,再用馬達抽取順著集水路導進大小不同的蒸發池,也即
俗稱鹽田,靠著晴朗天氣的曝曬、蒸發,由人工(或機械)採收聚攏一小堆一小堆的鹽
丘、鹽山。與鹽田、鹽工一道的尚有荷蘭人引進的風車,風車既是小工業的作坊,也是
地標的裝飾。

  詩一開頭,即出現風車、鹽田和鹽工的景觀,三者構成鹽田風景線不可少的必要條
件;荷蘭與日本的歷史消失了,風車依舊點綴在海埔,仍然轉動(揮動)著扇翼(手)
至夜晚。工人們一味地工作,為鹽辛苦為鹽忙,默默地付出勞力,「把日子交給和風與
曬日」。風車繼續揮動,生命也藉著迎神的喜慶抵達末日。

涅槃、淨土均為佛教用語,前者指不生不死的本性,後者指西方極樂世界(樂土)。

  作者這篇作品是一幅淡彩家鄉寫生畫,平淡地描繪南台灣特有的鹽田景觀,記錄出
現過的歷史腳印。在平實淡彩中,引發平凡的另一種人生──鹽工。

  此外,作者的其他散文詩,跟這篇同樣,在每段末尾均不標上句號,除非是問號。
這樣的處理,不知是否另有特殊的意涵,令人費解也許不須去理解。

  童年成長的印象,對文學創作者至為深刻。詩人的風車,也出現在羊子喬一九九三
年的一首三行短詩<白鷺鷥>:風車不願在鹽田留言/白鷺鷥磨亮了閒愁/以縮起的單
腳練習孤獨和寂寞。(收進詩集《該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

天地線

鐵畫銀鉤

鐵畫銀鉤
──侯吉諒書法篆刻展,
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二十日止,
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38號B1
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藝術中心展出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我寫書法只是單純的想要用毛筆把字寫好而已,面對歷代大師的作品,卻總是忍不住想要見賢思齊,如果說,歷代書法大師們的成就如同一座座高聳的山頭,當我停下腳步偶然回首,竟然看到自己已經越過那麼多曾經以為的天險絕嶺。

 在電腦普及、鍵盤代替書寫的年代,我很慶幸從年輕就學會了用毛筆寫字,現代人的生活太忙碌快速,每一個人都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沉澱自己,寫書法時需要高度專注、很容易安靜自己,遠非繪畫、插花、陶藝等等其他技藝可以相提並論。透過書法的線條,我感受到更多文字上未能表達的詩意。

星期六, 12月 13, 2008

平安夜

平安夜
李魁賢部落格
http://kslee-poet.blogspot.com
/1984/12/blog-post_26.html

雨怎麼還是下不停
望著故鄉陰沈的天空
寒流去了又來
雨停了又下

窗外
一陣呼嘯聲
救護車的紅燈近了又遠
即使難以忍受陣痛
也應該獻身吧

一滴淚在我臉上爬行
他用舌尖輕輕抹掉
雨怎麼還是下不停

平安夜的歌聲
在我耳邊
呻吟
Christmas songs
- Jewel- Joy to the world Lyrics
http://tw.youtube.com/watch?v=THziODjwLu0


Christmas songs
- White Christmas Lyrics
http://tw.youtube.com/watch?v=1HrAy5xqzOs&feature=related


Britney Spears
- My Only Wish This Year

詩想起

● 陳寧貴

人的一生
都在和自己的感覺作戰

感覺對了
好像打了一場勝戰

感覺不對
好像打了一場敗戰

請問這些感覺
是真的? 還是
假的?



年過半百
變成自我偷窺狂

想偷窺
自己身體裡面的每個零件

想偷窺
自己內心深處的愛恨情仇

偷窺,黑壓壓
好深好深的一口枯井?



被現實環境所逼
被意識型態所迫

人彷如巨石從山頂
往山下急奔而去

一路上
風光迎面,花香沾衣

到了終點,才恍然大悟
人生原來是這樣墮落



人的思想若是封閉的
裡面一片漆黑
什麼也看不見

但是我們堅信看見了幸福
其實看見的衹是
大腦裡分泌出來的生化物質
故弄玄虛的幻覺

直到受了傷
封閉的思想才裂開一條縫

外面的光進來了
我們才在隱約中
看見彷彿真實
卻不清不楚的人生



徘徊在睡眠境外
帶著踉踉蹌蹌的心境
躍入波光瀲灩的腦海

泅過
千千愛恨,萬萬情仇
之後,纔輕輕想起

那不過是
擱淺在浩瀚人間時空脈絡裡
若隱若現的幾道血絲



如恆河沙無量世裡
彼此曾扮演過什麼
彼此已不記得

冥冥中再續前緣或前前緣
在今世憑添幾許激動海潮
相知相惜以鍵盤彈奏心事

甜酸苦辣
無非人生戲劇承轉啟合
在虛空中我們可以 --

感覺
互相倚靠的臂膀
以及攜手同行的暖意


三十年
讓一個人歷盡滄桑
三十年
讓一本詩刊煎熬生死

長長的三十年
卻還只是一首短短的詩
短得幾乎看不清它的未來

三十年也是短短的
彷彿昨日纔看見你烏亮頭髮
今天再見竟然襲來霜雪寒意

三十年的長短就別管了吧
你我的感情
如今羽翼豐滿
才能在這美好的日子裡
如孔雀開屏

吐出不同顏色的聲音

●陳黎

島嶼的名字叫台灣,
台灣是一塊調色盤:
不同形狀的舌頭,
吐出不同顏色的聲音,
攪拌成色彩豐富的美麗島……

他塗上金黃的布農話:
「薄安」是月亮,
「巴列」是太陽,
哥因、斯依、白所、過魯阿──
連起來就是金、銀、銅、鐵。
哈米散是冬天,
民哈米散是秋天,
達拉巴魯是夏天,
民達拉巴魯是春天。
你聽他們在那邊唱「帕西佈佈」,
祈禱小米又豐收,
圓滿和諧的和聲好像瀑布,
又好像是彩虹──
哈尼巴魯巴魯──掛天空。

美麗的聲音,美麗的島,
美麗的色彩,美麗的畫。
讓我們解開打結的舌頭,
讓五顏六色的母音一起畫畫……

台灣總統奈時有

台灣總統奈時有
◎邱一帆

臺灣人民一票一票選出來
台灣个中華民國總統
中國人喊佢先生
佢講做得當做得

總統安到先生
愐來佢有討過婦娘
總統安到先生
想來佢有教過學生
總統安到先生
定著佢有看過病人
總統安到先生
確定佢係一個男人

臺灣人民一票一票選出來
聲聲句句愛台灣个總統
台灣郵政佢馬上中華郵政
這講係恢復傳統
中華民國佢做得中華台北
這講係活路外交
看來
馬總統做得罵總統
馬總統做得馬先生
總統毋總統
台灣毋台灣
實在
無相關

海洋台語文研究學會

台中市海洋台語文研究學會

【2008年台灣諺語文學研討會】

時 間: 12月17日(拜三下晡2點-5點)

地 點:台中市興中街119號(二樓)

內 容:

台文賞析-上愛唱的一首歌---的聯想-林 志 津:不管是民謠,流行歌,藝術歌;不管是台語歌抑是外語歌,我攏未排斥。音樂是無國籍的;只要是令人感動的,好聽的歌攏是好歌,攏是值得咱來唱,甚至真愛唱。

第一階段
14:10-15:00
台文賞析-上愛唱的一首歌---的聯想
林 志 津

第二階段
15:20-17:00
諺語、語詞探討&雙向交流
林紹良講師&全體學員


詳見>www.haitai.org【文學看板】

順祝 新年快樂



【海台會簡介】

以研究臺灣語文為主軸,配合現代拼音連貫傳統漢學,致力推廣、發揚語言之美,定期舉辦研討會,廣納百家之言,並與學術界充分交流。

台中市海洋台語文研究學會 林紹良 (行動電話:0920-498095)

網 址 :www.haitai.org

電 子 批:haitai.org@msa.hinet.net

海台會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SXo9pNKaER40qPI0P8241kxX

星期五, 12月 12, 2008

台灣中部客家文化研討會

-- 台灣中部客家文化研討會 --

◎ 研討主題:台灣中部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
◎ 舉辦日期:2008年12月13日(六)10:00-16:30
◎ 舉辦地點:台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台中教育大學」台英樓F201

主辦: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

如歌的行板
● 瘂弦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砲,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中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姑母遺產繼承之必要
陽台、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

瘂弦的詩
文字本身並不晦澀
晦澀歧意藏在其文字背後
那纔是最耐人咀嚼的味道
後輩中的夏宇、鯨向海近似之
    
 -- By chenningkuei

台灣文學大師辭世

台灣文學大師
葉石濤辭世
享壽八十四歲
2008-12-12
朱真楷/高雄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
/2007Cti/2007Cti-News
/2007Cti-News-Content
/0,4521,110501+112008121200080,00.html
 

 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十一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高雄榮總,享壽八十四歲。一生創作逾六百萬字的他曾說,死後要將骨灰撒在鍾理和紀念館的文學步道,讓人感念這位戰後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理論建構者,在揮別人間最後一刻,依然留下一抹瀟灑。

 葉老受腸道疾病所苦,今年二月術後因呼吸問題需仰賴氧氣罩,住院十個月後與世長辭,消息震驚藝文界。

 葉老遺孀葉陳月得哀傷地說,丈夫住院前唯一牽掛,就是集結筆耕六十八年逾六百萬字的作品《葉石濤全集》是否能順利付梓,就連手術後無法開口言語,也透過紙筆表達關切,直到順利出版,才像完成心願般了無遺憾。

 葉老二公子葉松齡說,父親曾說過,寫出這麼多東西卻不是太有市場,但「寫作,不是使命,而是上天對我的詛咒,不寫好痛苦」。曾說若死了就將骨灰撒在鍾理和紀念館的台灣文學步道上,因為「生命從自然來,最終也該回歸自然」;然而,當初這份灑脫,讓家屬回憶起來分外鼻酸。

星期四, 12月 11, 2008

路,總愛行下去

◎邱一帆

散歩,佇河壩唇
想為存在尋ㄧ個理由

你看涼風
行出河壩來做伴
解開心肝肚个操煩
你看青山
行到河壩去料涼
止下熱天時个暑氣
路,總愛行下去

散歩,佇山路項
想為存在尋一息價值

你看日頭
掖下七彩个光線
為人間留下靚靚个色彩
你看地泥
生出各種个性體
為世界保有萬千个生命
路,總愛行下去

總愛看得開
人生路,闊野野
總愛想來深
世間事,難計較

路,總愛行下去
時間同空間个交會
點點,煞猛个腳跡
留存自家个價值

童年

● 陳寧貴

一粒石頭
流等口瀾
向頂高項飛去

企高高
佇樹頂看風景介檨果
嚇到避入
榮榮介樹葉底背

石頭穿過樹葉
向天頂繼續飛去
變做一隻鵰仔

---------------------

一顆石頭
流著口水
向高處飛去

站在樹梢
看風景的芒果
嚇得躲入
繁茂的樹葉裡面

石頭穿過樹葉
向天空繼續飛去
變成一隻飛鳥
----------------------
Childhood

A stone
Slobbering
Fly to the height

Stand in the tree-top
The mangoes are being seen the scenery
Unexpected !they
Frightened so much as to hide into
Inside luxuriant leaves

The stone crosses leaves
Continue flying to in the sky
Turn into a flying bird

邱一帆 / 紙人同真人

------------------
客語詩賞析 / 邱一帆
------------------
紙人
◎杜潘芳格

地上到處都係 紙人
秋風一吹來,搖過來搖過去
𠊎
我 毋係紙人
因為,我个 身體就係器皿,
𠊎我个心就係神个殿
𠊎我个心交托分上帝
𠊎我个頭腦充滿了天賜个啟示。
𠊎我有力量,有能力

紙人充滿了台灣島上
𠊎尋,到處去尋
像共樣 个真人

──原載1992,4月《客家雜誌》第23期。收入杜潘芳格(1993)《青鳳蘭波》頁89-90。台北市:前衛出版社。編入國語會(2008)《台灣客家語朗讀文章選集》頁102。臺北市:教育部。




●賞析
紙人同真人

這首杜潘芳格个詩,點出了佇台灣个土地上,至少在該央時,滿奈就係紙人,紙人同真人盡無共樣:紙人,雖然有肉身、會透氣,但係確確實實無心無肝、無思想無靈魂、無上帝無天賜个人;真人,不單只有肉身、會透氣,還係有心有肝、有思想有靈魂、有上帝有天賜个人。真人,係詩人个本質,本質也可能變質,故所以真人也係詩人一生人个理想、追求。
詩作一開始就寫著,在臺灣个土地上,滿奈(到處)就係紙人,紙人隨風搖來擺去,就像禾桿(稻草)人,也像圍牆頂高生出來个野草(牆頭草),悲涼个秋風吹來更加顯出做為紙人个悲哀。
第三句開始,詩人黏皮(馬上)交代自家並毋係紙人,因為詩人个身體就係奉獻上帝个器皿、心肝就係神殿、真心交分上帝、頭腦充滿上帝賜予个啟示,這表示詩人个身、心、靈係合一个:頭腦指揮个、心肝想个、身體手腳所做个係共樣毋會爭差(差別)个,這所產生个正係真正个力量、真正个能力,無像紙人無心無力,隨風搖擺。
尾項算來第三句,詩人又再次提著台灣島上充滿了紙人,可見,相對來講,在詩人个心肝肚,台灣島項(上)个真人係當(很)少个,就算當少,詩人還係愛去尋、奈位就去尋,像詩人共樣个真人。
讀了這首詩仔,分我異(很)多感受、感想同聯想:輒常(時常),我會問自家係毋係有真心對待自家、對待別人,無半滴花假?係毋係一點忠心面對自家个工作、面對自家个良心,毋會分(給)狗食忒(吃掉)?係毋係有堅持行自家母語文學創作之路,毋會打爽時間、怨怪讀者,持續寫出自家个感動……?知得仰般(怎麼)反省又會檢討自家、調整自家、朝既定理想前進个人,離紙人較遠,離真人較近!
打開電視,看著當多个政治人物、聽著當多佢兜个言論,頭尾落毋著,真假分毋清,話講起來毋會歹勢也毋會面紅,時常還「見笑轉生氣」,實在毋知見笑也無人教招(教育)!這兜政治人物,單淨為著愛維護個人个利益、政黨个利益,無心無肝也做得,佢這兜(他們),算毋算係一種無靈魂、無理想个紙人?
分媒體唆弄、政客制約个大眾,失去了理性思辯个能力,總知「核卵跈脧碰」,無搞清楚烏白、事實真相,人講佢(他)就行,人喊佢就做,無理性个激情,歇斯底里个行為,佢這兜,係毋係算係一種紙人?
還有在杜潘芳格<平安戲>詩肚,只曉得忍耐、順從、保存一條老命、食山楂糖个人;毋知愛(要)獨立自主、愛反抗不公不義个平安人,這兜(這些)人,係毋係另外一種紙人……?
恁樣(這樣)看來,在恩俚(我們)生長个台灣,真人無較多,紙人緊(越)來緊(越)多,想愛尋一個真人就無恁簡單!毋過,還係愛期待,自家做一個真人,一個身心靈合一、有堅持有理想个真台灣人。
--------------
●邱一帆 小名:阿帆(番)牯,南庄鄉小南埔人,現在住在南庄鄉東村,現任南庄國民小學教師,是充滿理想與熱情的客家詩壇新銳。

阿婆个手帕

 ● 江嵐

摘一蕊玉蘭花
愐到阿婆个手帕
肚項有阿婆个私頦
佬捱兩儕細細个秘密

阿婆个底衫仔肚項
該隻四角型个衫袋肚
有一條舊舊个花手巾
識佬捱捽目汁 捽口瀾
咩識在捱跌到大嫲孔个
腳膝頭項捽血

用到舊咧
就拿來包私頦
該條手帕
有一隻孔
一隻隻銀角仔
就會飛來吾个衫袋肚
尋捱嫽涼

星期三, 12月 10, 2008

堅持即是上好的抵抗!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
● 張德本


台灣民族是由真濟受歷史屈辱的種族結合所形成,多族群多語系的台灣民族,承擔歷史累世壓迫的苦難,面對這塊島嶼歷代予裂解掩崁的主體,久長屈服佇外來統治者的語言,咱一直予逼去使用殖民者的語言來思考、寫作,對荷蘭時代的新港文書開始、經過清國的滿州官話、日本的和語、到現此時中國的北京話為止,咱的平埔語已經消失,山地各民族語也強欲滅亡,客語福佬話嘛將近斷種。

今仔日台灣多數人講的台灣話,煞予少數人講的北京話壓制,台灣話至今[kàu-taⁿ] ,事實上是語言的弱勢者,所以選擇用台灣話來思考寫作,除了母語深厚的感情因素,上重要是一个台灣作家的歷史使命感予伊倚佇同情弱勢這爿,這即是珍貴的左派精神,堅持即是上好的抵抗!

台灣久長的歷史屈辱,毋是用雅化的北京語講會出伊的苦楚耶,干單用台灣話的音調纔有法度哭出聲耶!咱真久哭袂出聲,我對台灣話的書寫找著紅嬰仔佇父母攬抱中的哭聲!一爿寫一爿感覺欲嚎,若像聽著台灣民族久長遠古的哭聲!

今年八月中高雄市文化局舉辦「好讀書系列活動」,展示對日據台灣到中國統治時代歷來的「台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國語課本」,同時邀請一批北京語作品,予編選入去教科書內的台灣中文作家出席座談,講這叫做「台灣作家的榮耀」,我無收著邀請函,一个無意中的外人,行入去會場,親像無意中看著叼工安排的一本一本台灣民族「語言的屈辱」史!

受屈辱是民族的擔頭,受壓迫是民族的力量,台灣話是台灣拋荒真久的原野,咱逐日辛苦犁,攏毋捌做主有收成過,咱的鹿群攏予人剝皮剝到絕種,咱的台灣話敢欲放予斷氣?親像咱的平埔母祖仝款?咱意志的種子,隨時播種佇原野,等歷史天理的雨水滋潤,佇世界公義的日頭跤,凡勢有一工會當生湠民族尊嚴的景致。

一九八九年夏天開始創作第一首台語詩,然後無真堅持寫台語,到五十六歲才來出版這本台灣語詩集「泅是咱的活海」,實在延遲真久,延遲找著這條台灣的生路,感覺過去浪費真濟時間佇北京語,無啥彩工!為著欲補償這款的遺憾,我將會創作一生第一首一千二百行的台灣語長詩,來向台灣這塊「累世之靶」賠罪!


2008.8.16 高雄港都

●張德本,高雄人。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高中教師,主編「前衛文學叢刊,經營「筆鄉書屋」。現專事文學創作、批評、影評、藝評等跨領域整合研究。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視聽媒體藝術類評審,北台灣文學營及鹽份地帶文學營駐營作家、講師,高雄市電影館企畫、影評人。

神的笑容

陳秋白的台語文學佮翻譯
http://blog.ylib.com/poetry



● 神的笑容

幸福
是神的笑容
伊匿佇生氣的面具後壁
蹛佇踏出聲的鞋底
行佇含著露水的草埔頂
恬恬坐佇一坎一坎的樓梯頂
引風吹咱的面,牽咱的手

伊定定徛佇大埕
像天頂一熠一熠講話的星
親像咱是伊的囡仔 咧叫咱

-----------------------------

掌門詩學季刊第五十四期徵稿內容:

1. 母語創作專欄:
台語、客家語及原住民
等母語現代詩及散文詩創作
2. 華語現代詩及散文詩創作
3. 世界文壇介紹及譯述
4. 一千字內小品文
5. 詩人隨筆
6. 詩評及詩學論述
7. 截稿日期:2009年01月31日止。
8. 來稿逕寄:chairmanpoetics@pchome.com.tw
9. 掌門網址:http://chairmanpoetics.idv.tw/

讀羊子喬的「往事 」

●陳寧貴

那茶已冷了很久
只能用回憶把它溫熱

想起三十多年前
南昌路後面一條小巷弄裡
你在兩坪不到租屋
孵出美好的明天

曾經你的愛情打從遠方
芬芬芳芳而來
純潔如香水百合的諾言
瀰漫你整個瑰色心房

堅持不要將愛的夢都
碎散一地

往事

●羊子喬



有一天 不經意的翻閱過去
才想到 那茶已冷了很久
這些早該焚毀的斷代史
都被秋天的容顏
不知不覺的註飾

寒夜裡相依相偎的等待
像是人生最後的流亡
在愛情的國度裡和月亮共守秘密
回憶 是遺落在葉脈上的露珠
似乎可以喚醒美好的明天
等到太陽一落地
含有愛的夢都碎散一地

讓你終於明白
祇能面臨一次生 無法看到死

-----------
子喬兄:

看見您在部落格的留言
思及過往依舊歷歷在目
已是2008歲末年終
2009己丑新年好
寄上無限祝福

星期二, 12月 09, 2008

六堆風雲Online

六堆風雲 客語好好玩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2&f_SUB_ID=2920&f_ART_ID=165442


想玩線上遊戲?想學客家話?客委會繼推出線上遊戲「六堆鑼鼓聲」,打響第一炮後,又推出以林爽文事件為主軸的3D互動式線上遊戲「六堆風雲Online」(http://gamex.hakka.gov.tw)。


「六堆風雲」全程以客語發聲、輔以中文字幕、十七項闖關任務,自然融入五百個客語詞彙,免付費、免安裝、免下載。

星期一, 12月 08, 2008

詩想起

年長者優游於紙本世界
年輕人優游於數位世界
然而紙本世界與數位世界
會互相重疊擠壓
如今兩者勝負早已揭曉

的確,數位世界
來的又快又急
不少行業和從業人員
一時間幾乎跟不上它的腳步
而被邊緣化了
紙本產物因此紛紛棄守
數位玩家進逼職業專家
因此亦有人批評數位革命的邪惡

然而,二十一世紀後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都得被強力推入數位世界
數位世界將主導人間遊戲規則

年長者也許感覺無奈
年輕人卻視為必然
自古以來這個世間
永遠如此在蛻變

黑夜焰火

● 林文義

座標不明,彷彿依稀的誕生緯度
初冬微霜的一九五二與一九五三交界;
你是戰後孤寂的嬰孩。

如何描繪,關於出生三日就被轉移
從一個母親到另一個母親?
裹著被剪掉臍帶未乾的絲微血痕不小心
依附的貧窮薄被,
嬰孩從出生就開始學習老去……

濛霧的童年之巷靜靜行走
沒有人告訴你,如何應對冷厲人世,
思考的導引,是窗外旅行的雲
蒼鬱的山與海;
心,總是搖曳一雙翅膀,向遠方

你是尋愛卻自始挫敗、被誤解之人
你是最遙遠光年,那顆最最孤寂的星球;
只有最深的暗夜,一盞燭為你點亮
兀自唱歌,你是這古老之城的漂浮靈魂。

曾經天真傾往
譬如一個完美、公義的國度
半生卻陷落在虛矯、欺瞞的野獸社會
誕生你的島嶼,竟如此蠻橫不堪
於是,你永遠在家鄉流亡

逐漸傾圮你原先堅信的城堡
決定把引為經典的信念焚為哀傷的灰燼
然後自我搗碎、重生,還原為最初的嬰孩
五十年前,這嬰孩早已老去……

如果你還具備著相信的能力就該學習遺忘
彷彿三十年前,就等待著愛的破滅
美德的動搖以及準備好防衛姿勢
半生回首,僅存一片頹然之廢墟

 --<五十歲> -- 2002

這是寫給自己的詩,紀念半百生命印記。其實是在小說的書寫遇到困厄之時的餘緒,更遙遠的自我剖析、省思乃至於回憶的書寫形式毋寧是三十年前模仿沈臨彬<泰瑪手記>日記體(沈氏則自承是來自安德列紀德之<地糧>的寫法)。手邊攜帶著筆記本,逐日寫下生命所感之人事物,不同於散文題裁的單一主體描述,手記體文字說來跳躍,如黑夜焰火,卻比純粹的散文更有深沉、真實的力量;在於剎那的心境顯影,焰火、星光般的閃眩,雖可能呈現片斷、即興,卻時而意想不到的異色之美感。

--------
特洛伊
◎林文義

軍隊逐戶搜索逼之以利劍

驚醒的嬰兒嚎哭,母親尖叫

油燈顫慄在灰牆的亂影

野獸們呼喊:詩人何在?


奧德賽離開的子夜

羊皮紙遺落在未喝完的

酒瓶左側留下一串葡萄

渾圓若海倫皇后的項鍊

愛琴海退到五公里之外

猶如歷史竟一走三千年

蓄意湮滅就言之:神話

請注意腳後跟記得保養

哲學家誓言趕走詩人

心虛於「理想國」本就是荒謬

初敗時拆船奉送一匹木馬

僅有逃遁的詩人說出真話

孩童以銀鈴般笑聲重演屠城

從木馬的腹部向外扮鬼臉

旅人在幾塊石頭之間尋思

咦?奧德賽究竟躲在哪裡去了

時間斑剝,風化後的廢墟

旅人還是尋不著詩人的羊皮紙

午後的光靜柔得猶若舞台散戲

再也沒有任何一場的演出了

愛琴海怒吼那年諸神都裝睡

希臘人只為了索回一個私奔的女人

藏於木馬伺機而動如在母親子宮

三千年後依然被天真的孩童嘲笑著

詩想起

好友來電
問他在哪
回說去醫院檢查攝護腺﹝prostatic ﹞
我說男人年過五十
都會有攝護腺和白內障問題的
年少噴過山
年老滴腳盤
不再是笑話了吧
他一如往常瀟灑笑說
只要不白目就好

天增歲月人增壽
年齡入秋後
人人都得面對生理老化問題
想起推著坐在輪椅的母親
在偌大又陌生的醫院看病
心頭的不安與悲涼油然而生

杜甫說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那種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況味
猶如在眼前

今生於天地間作客
我們都知道有揮揮衣袖歸去時
但依舊有千絲萬縷牽掛纏身
誰能夠決絕不留下一片雲彩啊

不禁又想起如今人間遭逢
百年罕見全球金融大風暴
已到人人自危地步
捱到2008歲末年終
2009己丑新年到
牛年還會牛氣沖天嗎
大家生理心理都要保重

星期日, 12月 07, 2008

半世紀磨出的三面鏡子

羅門

此文是我內心「第三自然」磨鏡房,半世紀來磨出的三面鏡子。將這三面鏡,放在如機場通關的檢查站,我相信不但可確實照出真正的「大詩人」,同時也可看出詩人成就歷史定位較「大詩人」更位高的「大師級詩人」,以及誰是能實質上「接近諾貝爾獎」的詩人作家。

一、「藝術家」定位問題

  當後現代叫喊誰都可以當藝術家,於是藝術家人口暴增,這樣的確把藝術家看得太過輕易隨便,那顯然是思想的色盲與殘障現象,也是對藝術家的不敬甚至污損;或許從人權角度看,誰都有權做藝術家,但事實上不是任何人都能真正的成為藝術家。

  因為真正的藝術家,要確實有能美化「哲學」、「科學」、「政治」、「歷史」乃至「宗教」以及生命時空的超越精神思想與智慧,同時也必須有能力機動運用已有與有待突破的諸多來自「美學」的藝術表現技能以及創作上獨創與原創的前衛觀念。所以他既不是藝術的雜耍者,也不是困在狹窄的「文以載道」與「意識形態」框架裡說教的侏儒文人,他是徹底讓人類了解自由與獲得自由的啟導者;他能以「美」的詩化思維,將美的生命與世界活生生的創造出來,事實上他是另一個「造物者」,把沒有生命的一切,變成有「生命」的存在;把美的一切存在,變成更完美且永恆的存在。於是他便必須背起「生命哲學」與「藝術美學」所交加成的十字架,虔誠且專注地為「完美」與「永恆」的存在世界終生工作,流露出對藝術把持執著的宗教情懷與信念。

  誠然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不但要將一生不知踩過多少「春天的花瓣」與看得見看不見的「流血的彈片」等實際經驗,去同書本中的智識與學問,先交融與內化成「美」的智慧,最後更轉化昇華成無限感悟的「美」的生命世界,存在於永恆的時空中。此刻地球上一座座雄偉的建築都相繼走在倒塌的路上;而從藝術家聖手中,所創造的壯觀的偉大藝術作品,是永存與不朽的。如此看來,真正的藝術家,怎能那麼輕易與隨便的冠在任何的作家頭上?

  其實從嚴格嚴正的「詩眼」來看,寫詩、寫散文、小說,都只是從事文字藝術的作家,他可能是優秀的名「作家」,但未必是「藝術家」;同樣的,從事繪畫雕塑與音樂的創作者,也都只是從事線條、色彩、造型與聲音藝術的作家,他們或許是各在其位優秀且著名的創作者,但未必都是「藝術家」。要達到真正「藝術家」的要求,便的確不能不面對上文一再特別提出的高層思想的考察、檢驗與判斷,而在最後徹底覺識真正的藝術家是必須除了不斷發現與主控高超與新穎的藝術創作機能與實力,更應該是有人文、人本、人道、人性、良知良能以及生命觀、世界觀、時空觀,甚至宇宙觀……等微觀與宏觀的超越精神思想之人;因為他是有能力為人類在哲學、科學、政治、歷史與宗教等所有學問之外,創造了一門更高貴的「美」的生命的學問,並使人類終於發現世界上最美的人群、社會與國家,最後是由藝術來完成;如此可見一個在實質上名符其實的真正藝術家,絕非任何作家乃至?面上被大眾指點的所謂名作家(包括各門類的藝術創作者),能冠上的榮銜;也因而順理成章的將「藝術家」推想與定位為創造完美與永恆存在的另一個「造物主」。

二、「大藝術家」定位問題

  在我從事半世紀的創作經驗中,我認為大藝術家(或大詩人),是必須具有下面三大條件,缺乏其中之一,都很難達成──

  第一是大的「才華」;沒有才華而從事詩與藝術,實在等於大胖子跑百米,啃書與苦練,也永難見效。才華的確已被看成是潛藏在創作者生命中的發光體,有如埋在地下的「煤」、「煤油」、「汽油」與「核能」。大藝術家(如貝多芬與米開蘭基羅等)與大詩人(如杜甫李白與艾略特等)的創作生命中,便都是藏有如「核能」般發光的才華。

  第二是大的「心境」;它不但包括書本智識的力量,同時也包括了作者對整個宇宙生命與事物做深入性探險的體認與感悟以及始終純正、執著、超越的心性與氣質,這確是使創作生命進入偉大的精神架構與思想境界的主要力量。一個藝術家詩人,若缺乏這種「心境」,又被社會庸俗的勢利觀念所污染,使自己存在於是非不明的劣境,內在生命的結構已形破壞與陰暗,「大」家的風貌,便從根本上無法呈現;可見「心境」是更為重要。

  第三是大的「功力」;雖然功力一方面是由於「才華」與「心境」於相互作用中不斷的衍生,但它更包括了作者對藝術探索的毅力在美學修養上(技巧方法)不斷的研鑽與創造,方可能使偉大的「才華」與「心境」於作品中展現。縱使藝術上表現的功力,是如法國批評家考遜所說的,它只為顯示藏在形式與技巧裡邊的東西而存在;但缺乏表現上的大功力,其創作內涵原本的偉大性,仍是無法全部呈現出來的。

  可見上述的三大條件──已事實上構成大詩人與大藝術家創作生命的「三角形」的三邊,底邊是「心境」,左右兩邊是「才華」與「功力」,缺少任何一邊,這個「三角形」都將崩塌;任何一邊不夠強,都將影響這個三角形的穩妥與完美。

三、「大師級作家」定位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相信對文學史或從事批評稍有見識與眼光的人士,都不難分辨哪一樣的作家,確具有「大師級」的實力與實質;而只是優秀、傑出與現實上有名的作家,都尚不能稱為「大師」,除非另有人為的其他因素與標準。基本上,「大師級」的作家,都勢必要面對並通過下面的層層驗證,方可能被確認。

(一)他應該對創作具有專一與投入的敬業精神,並持之以恆,不中途退卻,以流露出對創作始終執著嚮往近乎宗教性的虔敬情懷與誠摯高貴的文學品格。

(二)他應該是一個確具有大才華、大思想、大智慧與大心境的作家,因他是「大師級」,而非只是具有某些聰明才識與相當思想的作者;因為後者只能達到相當的傑出與優秀,同「大師級」顯然尚有一段可見的距離;而前者方有確實的實力基礎,可望在不斷的創作與努力中,成為「大師級」作家的可能。

(三)他應該是一個在創作上,能同時擁有高層次的思想內涵力與美學理念的作家,並確實表現出當代創作的前衛性與創新的精神。

(四)他應在作品的「質」與「量」雙方面,均具有確實豐厚與相當輝煌可觀的成果,方能顯現出「大師」應有的巨大實力與夠「大」的格局。

(五)他應該建立起一己獨特的創作理念、思想體系、風格以及文學家純正的典範與形象,並具有啟導與顯著的影響力。

(六)他應該有不少作品,確可達到世界水準能超越時空,進入人類心靈深處引起永久的震撼力與感動,並呈現出具永恆性的存在實力。

  此外,當然在做人方面,尚應保持良知、良能、有原則、有是非感,盡力使文品人品合一,建立文學家好的品格,料必也是身為「大師級」作家不可忽視與應兼顧的。

  若能做到上面說的種種,我們不說他是「大師級」的作家,恐怕也不成了,反之,「大師」只是隨便亂送的一頂「高帽子」。

  以上提的六點驗證真正「大師級」的意見,是不是對或有理,我想「繆司」與有「真知良知」的文藝人士,是心裡明白的。

客家文學專題演講

客語所十二月客家文學專題系列演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

●客家文學與文化探求 ●

主講人:黃子堯 老師
客家作家、詩人
日期:97年12月09日(二)
時間:PM 2:00 ~ 5:00


演講地點:中央大學工五館一樓 B105 三言堂
主辦單位:客家語文研究所

歡迎參加。

星期五, 12月 05, 2008

我們比任一「解釋」龐大得多

羅智成部落格
http://blog.udn.com/lochicheng

●序言

我們
是隱隱然和這個或任一個文明相抗衡的。

我們每個人都
畏懼、提防著不屬於自己的龐大事物

我們創作、創造(自己小小的文明)
以抵擋外界的進逼-除非我們讓步或答應-

但是創作的國境是無法割讓的
「觀察」正是我們遂行主權的方式

我們觀察,也被觀察
我們解釋,也被解釋

我們
是隱隱然和每個既成的解釋相排斥的

因為,我們從不是、不能,也永不願被既成的解釋
解釋成那個樣子
我們比任一「解釋」龐大得多

我們割據著各種「可能」
我們成長、蛻變、輾轉反側

我們創作
創作是隱隱然和每個既成的心智相違背的。

德亮 / 客家老茶廠的故事

我親愛的好友:

早期曾因許多民眾口耳相傳的「摸骨相命」,而一度聲名大噪的新竹縣關西鎮,不僅曾在清朝末年創下台灣墾拓史上,罕見由原住民與客家人攜手開發的成功案例。也是全台排名第一的「長壽之鄉」,自日據時期至今,80歲以上人口始終維持千人以上,今天百歲人瑞且高達11人,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家也將近250人。

好山好水的關西,更是早年台灣茶外銷鼎盛時期最重要的產製重鎮,勤勞儉樸的客家人在氣候溼暖的關西紅土上種植茶葉,至今也有百餘年歷史了。早先以外銷為主的紅茶與綠茶為大宗,包括日本煎茶在內;至六○年代後產製的烏龍茶或東方美人茶,甚或由李登輝前總統親自命名的「六福茶」等,都曾是外銷市場的寵兒。可惜八○年代以後,市場結構從外銷轉為內銷,加上國人多偏愛高山茶等因素,使得關西茶業由炫燦歸於平淡,茶園從4300公頃大幅萎縮至今日的200公頃,原本茶香飄搖的丘陵幾乎被大型主題樂園或高爾夫球場所鯨吞,茶廠也從35家驟減至六家。

所幸今天關西仍保留了兩家超過70歲的老茶廠,繼續在歷史的洪流與環境的變遷之中,逐漸轉型為兼具茶葉產製與觀光休閒的文化產業,見證台灣茶葉外銷曾有的輝煌。

乍聽之下彷彿官股事業的台灣紅茶公司,其實是關西羅家所創的本土私營企業,前身為日據時期的「台灣紅茶株式會社」,今天除了持續每年生產十萬斤以上的茶葉外銷外,也完整保留了當年的紅磚廠房,屹立在車水馬龍的中山路與老街之間,並名列新竹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現任掌門為第三代的羅慶士,廠長則為羅慶仁。

羅慶士表示,儘管公司於1937年才正式成立,但之前就自有茶園,提供茶菁給合作洋行。他說當時台灣各地茶廠多半僅將茶菁製成毛茶,經由茶販轉售至台北大稻埕精製,再透過洋行或日本商社行銷至世界各地,茶農或茶廠的利潤受到層層剝削。為了解決其間的不合理現象,並爭取地方茶廠的最大利益,他的祖父羅碧玉乃毅然在昭和12年(1937),號召羅氏家族為主要股東,會同羅家所經營的茶廠及地方仕紳,以羅家近百甲赤柯山茶園為後盾,共同出資出力組成「台灣紅茶株式會社」,並在大稻埕成立聯絡處辦理外銷事宜,直接與國外買家接觸,不再透過洋行或商社中介,堪稱當時少有的創舉了。

羅慶士說早在三○年代,台灣紅茶就已作為運往日本的「獻上茶」(貢品),而公司所建立的精緻茶廠,創立的自有品牌「台灣紅茶」,1938年即榮獲台灣總督府頒發「再製紅茶特等賞」。而日據時代以迄光復初期,公司直營或合作的茶廠超過19家之多,經過粗製、精製、拼堆、包裝後的紅茶,大量外銷日本、美國、歐洲及澳洲等地,每年直接外銷的茶葉高達百萬磅,當時同業無人能出其右,更擠身為當時全台十大貿易公司之一。五○年代綠茶更成功外銷北非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以及東非的衣索匹亞等國,歷年來外銷抵達的港口多達八十多個,遍及全球五大洲,成功地將台灣茶葉推向國際舞台。

由於大環境的急遽變遷,茶菁供應量嚴重不足,使得大型茶廠盛況不再,甚至無法繼續存活,例如桃園縣龍潭鄉超過百年的協益製茶廠,就在去年劃下休止符,悄悄轉型為休閒餐廳。台灣紅茶公司則在2004年,將閒置的部分木造廠房與倉庫改為「茶葉文化館」,將舊有的製茶機具、包裝、茶箱、賞狀,以及外銷噴字的鐵皮嘜頭等文物,配合老照片與相關文史資料作完整的展示,並不定期舉辦畫展或音樂會,傳承台灣茶業發展經驗與歷史文化。

羅慶士表示,從牆上琳瑯滿目的木箱噴漆字樣展示,也可看見台灣國際地位的變遷:例如日據時代外銷木箱上為Made in Formosa,光復初期改為Taiwan Free China,退出聯合國後,包裝上不能出現China,但依據規定必須印上產地名稱,戒嚴時期乾脆就以「中華民國台灣製」的中文字樣外銷非洲,蒙混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居然也能順利過關。

而屹立關西牛欄河親水公園南畔,比台灣紅茶公司更早一年成立的錦泰茶廠,目前傳承至第三代的羅吉銓說,一九三六年祖父羅景堂以一介茶農,憑著無比的毅力與勇氣,於關西中山路上創立茶廠,開張後第四年就榮獲新竹郡聯合茶品評會紅茶二等賞,受到日本洋行等激賞,從此開啟紅茶外銷的風光歲月。至一九五五年更擴大規模遷址於中豐路現址迄今。

羅吉銓回憶說,當時由大伯擔任總務,二伯負責廠務,四叔管理機械,五叔則負責外銷,只有他父親老三慶維務農。現年六十八歲、原本擔任藥劑師的羅吉銓,則在退休後接下二伯羅慶熾的棒子,他驕傲地表示,家族成員大多活到八十歲以上,至今仍有九十歲以上的多位長輩,而一家人也始終緊密團結、共同經營,從未有過分家的念頭,充分彰顯了客家族群強烈凝聚的家族意識。(摘錄2008年12月新聞周刊)

您永遠的好友 德亮敬上

其他老茶廠照片
請看德亮部落格:
http://blog.yam.com/teliang

星期四, 12月 04, 2008

avoid using excessive force

國際特赦組織 籲台灣警察勿濫用暴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
/new/dec/5/today-p1.htm
〔記者陳宣瑜、黃敦硯/台北報導〕

在野草莓一二○七大遊行前夕,國際特赦組織(AI)在日前發文公開聲明,敦促台灣警方,大遊行當天的警力運用和群眾管制應遵守國際標準。

促允許人民和平抗爭

國際特赦組織聲明也指出,「野草莓學生運動」認為警方在處理陳雲林訪台期間的群眾抗議活動,過度使用暴力,因此從十一月六日起發動靜坐抗議至今,台灣的公民社會團體也在進行調查,民眾在抗議過程中遭警察打傷頭部和折斷手指等事件。

國際特赦組織同時呼籲,監察院應正視台灣公民團體所提出的嚴重關切,應停止利用集遊法箝制人民的集會自由,並應允許人民以和平方式從事抗議行動。

(中文原文:http://www.amnesty.tw/?p=597;
英文原文:http://www.amnestyusa.org/
document.php?lang=e&id=ENGASA380012008)

警政署強調依法行政

對於國際特赦組織的要求,警政署表示,警察作為一向秉持依法行政的原則,保障合法、取締非法、制裁暴力的態度不變,至於野草莓學運的遊行地點與路線,是在台北市警察局轄內,相信轄區分局與警察局會做最妥適的處理。

野草莓學運表示,週日的「一二○七野給你看」野草莓全台串連大遊行,預計中午十二點在自由廣場集結,下午一點出發沿著中山南路,步行到立法院、行政院,再到總統府前,野草莓會將棺材運到凱道上,進行「人權出殯」儀式,結束後回到自由廣場舉辦晚會,有地下樂團表演,還有各地野草莓代表上台暢談未來展望。

野草莓發言人奉君山表示,到目前為止統計,大約已有近千位學生、社運團體及老師會來參加遊行,他強調,參加遊行者請身著黑色上衣。另外,為避免模糊遊行訴求,參加者請勿身著或攜帶有政黨標誌、口號物品。

野草莓也表示,一二○七大遊行不會依照現行集遊法向警方申請遊行許可,但會根據學生所主張的修法原則向警方「報備」。

野草莓表示,從國際特赦組織的聲明看出,他們對台灣政府警察處理抗議行動的行為充滿疑慮,提前呼籲政府不要使用過當的警力,來保護學生。

野草莓重申,十二月七日的大遊行,三項訴求並未改變,總統馬英九及行政院長劉兆玄道歉、警政署長王卓鈞與國安局長蔡朝明下台,修改集遊法為自願報備制

------------------------
AMNESTY INTERNATIONAL
PUBLIC STATEMENT

AI Index No: ASA 38/001/2008
3 December 2008

Taiwan: Police should avoid using excessive force at upcoming protests

Amnesty International has urged Taiwan's police force to comply with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force and crowd control at the planned student protests on Sunday 7 December.

The organization also joins calls for the Control Yuan, the body mandated by the Taiwan Constitution with supervisory power over the Executive branch, to conduct an independent inquiry into alleged excessive police force during November's protests.

The Wild Strawberry Student Movement has staged sit-ins since 6 November to protest against what they consider the use of excessive force during the Taiwan visit of Chen Yunlin, chairman of the China-based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Civil society groups in Taiwan are investigating multiple claims that individuals suffered head injuries and broken fingers at the hands of police during the protests.

According to police reports on 8 November, approximately 10,000 police officers had been deployed during Chen's visit; 149 police officers and 200-300 individuals were injured; 18 were arrested.

Taiwanese civil society groups claim that police have applied the Assembly and Parade Law arbitrarily to silence dissent.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spokesperson, they will not seek police approval, as required by the law, but will only "report" their plans to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in line with amendments advocated by the Movement.

The Movement is organizing the protest on Sunday 7 December to criticize the government's failure to amend the Assembly and Parade Law.

Amnesty International said Taiwan's Control Yuan should address the serious concerns raised by civil society in Taiwan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ease the practice of using the Assembly and Parade Law to deny freedom of assembly and allow individuals to protest peacefully. Amnesty International also called on Taiwanese police and judicial authorities to ensure that they investigate any protesters accused of engaging in violence in a fair, transparent, and timely manner in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ackground
On 3-7 November 2008, Chen Yunlin, chairma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led a 60-member delegation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visit Taiwan and meet with President Ma Ying-jeou.

The police barred protesters displaying Taiwanese and Tibetan flags and anti-China slogans along the routes taken by the envoy and confiscated or damaged some of these items. The police also closed a shop near the hotel where Chen Yunlin had dinner with Kuomintang honorary chairman Lien Chan when the shop loudly broadcast music from an album titled 'Songs of Taiwan'.

There were additional reports of arbitrary detention and police brutality, some of which, according to the police, were in response to the violence of protesters.

Following the visit, hundreds of students have staged sit-ins across Taiwan protesting the police's handling of the protests and demanding amendments to the Assembly and Parade Law, which has been misused to prevent protests.

On 6 November the students started their sit-ins outside the offices of the Executive Yuan or (Executive branch), where they were eventually removed by police on the grounds of illegal assembly. They continued the sit-ins at the National Taiwan Democracy Memorial Hall and organized a daily demonstration calling for immediate amendments to the Assembly and Parade Law, apologies from the president and head of government and the resignations of the heads of the poli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On 18 November Taipei police announced a list of 66 "troublemakers", who had allegedly thrown gas bombs and stones at the police and spat at the Taichung mayor. There were also reports that the police had pressured journalists and their supervisors to hand over video tapes to identify suspects who allegedly took part in the violence.

END/

Public Docu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all Amnesty International's press office in London, UK, on +44 20 7413 5566 or email: press@amnesty.org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Amnesty International, 1 Easton St., London WC1X 0DW, UK
www.amnesty.org

頭巾底的中東女性詩人

這本詩選集,是為中東女性詩人現代詩文學,抑是為阿拉伯女性詩人現代詩文學開的一个小小窗口。透過遮34位詩人佮160幾首詩的窗口,有閣較濟,成百規千个掩閘佇頭巾底的中東女性詩人的文學,等待咱去讀佮感受。

寫詩是關懷,翻譯詩也是。用我的母語─台語,來介紹一个生疏土地的土粉,弱勢佮女性詩人奮鬥的議題,是我實踐母語文學過程中的一份心力的投入爾。
s

星期三, 12月 03, 2008

吳敏顯筆記簿

http://blog.udn.com/wum330/2405515
●宅急便

小說家黃春明三年多前回到宜蘭家鄉創辦了文學雙月刊《九彎十八拐》,把我這個宅老和幾位退休老師拉去當編輯,每個星期四晚間大家聚在一起看稿改稿。

說實在我們這群「共犯」,無論是我這個宅老或其他退休老師,多少都有點自閉傾向,平常只習慣自個兒在閱讀或寫作的框框裡自在悠遊,並不適應到眾人面前談天說地。可說也奇怪,許是每星期這一個晚上的耳濡目染,感染了小說家那種談笑風生和無所不談的能耐,大家的宅味竟然一天天淡了下來。現在根本用不著粉墨掩飾,也能夠上台去朗讀作品,推廣「悅聽文學」,甚至帶著讀者四處去「用腳讀地理」。

真要感謝小說家在每次聚會討論稿件取捨之際,不忘拿他遇到的一些有趣事兒,替代學術理論來闡述各式各樣的寫作訣竅,讓人受益匪淺。

有一次,大伙兒談到宅男宅女的流行話題時,小說家就說了一個有關「宅」字的真人真事──

小說家說,他的老朋友文學評論家尉天聰教授,某一天很高興的跑去告訴他,說這個社會真的比以前進步了,開始懂得體恤高齡長者的需要,走在街上隨時都可以遇到流動廁所哩!

寫小說的人,隨時隨地都在觀察周遭,小說家對老友這番話不免狐疑,反問尉教授說:「我經常出門到處跑,怎麼沒碰過?有時急了,還得找麥當勞或百貨公司;如果是回到宜蘭鄉下,就更麻煩,只能憋著哩!」

文評家回答他:「唉呀,是你不注意啦!有一種箱型車上漆著大大『宅急便』三個字的,你說,如果不是讓人家應急的流動廁所,那又會是什麼呢?」

星期二, 12月 02, 2008

讀莫渝的「苦竹」

●陳寧貴

春天來了,我長了幾片葉子
你們感到快樂
秋天來了,我掉了幾片葉子
你們感到悲傷

這些都與我無關
我無意為你們長出快樂
也無意為你們凋落悲傷

春天裡我是
迎春風蕭蕭的苦竹
到了秋天
迎秋風也蕭蕭

你們聽見也好
沒聽見也好
我只吹著
取悅自己的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