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31, 2007

詩想起

每次到書店看見
滿坑滿谷的各類雜誌書籍
心裡總會不禁興起當個讀者真好的讚嘆
何必再辛辛苦苦去寫作呢

也許人的本性
當個快樂的讀者並不能完全滿足
也想要參與進去當個快樂的作者
這說明了為何部落格風行世界的原因

似乎也證明了赫塞說的
寫壞作品之樂甚於讀好作品之樂
的確頗富深意

當此我們關注新生代作文能力之際
推動鼓勵新生代多寫作
許是提升作文能力之良方
另一方面
當我們批評新生代作文能力低落時
我們似乎也應細心甚至虛心觀察
新生代是否正在蛻變
另一種有別於我們的
新的創作方式?!
-------------
●風中的早晨
作詞:洪光達/馬兆駿 
作曲:洪光達/馬兆駿 
金智娟演唱

http://blog.xuite.net/irishomail/song/13627005/track
我推開窗門 迎向風中的一個早晨
我靜靜地等待 等待著你 柔情地眼神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風兒吹過每個早晨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不到你柔情地眼神
只聽見永恆的潮聲 永恆的潮聲
迎向風中的早晨 迎向風中裡的每個早晨

我推開窗門 迎向風中的一個早晨
我靜靜地等待 等待著你 柔情地眼神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風兒吹過每個早晨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不到你柔情地眼神
只聽見永恆的潮聲 永恆的潮聲
迎向風中的早晨 迎向風中裡的每個早晨

我推開窗門 迎向風中的一個早晨
我靜靜地等待 等待著你 柔情地眼神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風兒吹過每個早晨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不到你柔情地眼神
只聽見永恆的潮聲 永恆的潮聲
迎向風中的早晨 迎向風中的早晨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風兒吹過每個早晨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不到你柔情地眼神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看風兒吹過每個早晨
看日落月升 看黎明黃昏

蘇紹連出版新詩集

傑出詩人蘇紹連
即將出版詩集《大霧》
我特別看了詩集目錄
其中輯六:
雨澹水滴的鄉鎮 (台語詩)
許多愛詩者正期待一讀
欲窺前衛詩人如何表現母語詩
蘇紹連對台語詩的持續關注
也許能為台語詩注入新象
並一領風騷

大企業必多面經營以成其大
大詩人當然亦若是
多面的創作觀
是當代台灣詩人要嚴肅思索的課題
請勿再敷衍迴避

唯某些讀者尚不明究裡
以華語為國語
將台灣母語誤認為方言
這是要及早修正的觀念

----------

蘇紹連詩集《大霧》
《大霧》詩集目次
《大霧》詩集 /2007年11月出版
http://blog.sina.com.tw/poem
/article.php?pbgid=3187&entryid=574813

●輯六:雨澹水滴的鄉鎮 (台語詩)

燻燒家己-------------------------------------------
汝是普通人----------------------------------------
胸坎-------------------------------------------------
破空-------------------------------------------------
樓梯的茫想----------------------------------------
埋落土的方法-------------------------------------
佇雨澹水滴的鄉鎮上----------------------------
乖囝仔----------------------------------------------
蟲----------------------------------------------------
空殼-------------------------------------------------
佇暗暝的空中監獄內----------------------------
受傷的樓仔厝-------------------------------------
農作物----------------------------------------------

星期二, 10月 30, 2007

詩想起

●時間

潛入最隱密的心房
藏匿在人的呼吸中
以若游絲般的一分一秒
將人們溺愛的七情六慾
編織成千色萬彩的一生

●永生

將敝體自珍的臭皮囊冷凍起來
寄居其中的魂魄
也都一併結成晶瑩剔透的冰塊

從此
不能搞三捻四
無庸五蘊六根

只要沉睡在生死的交界
猶如戡不破紅塵的透明頑石
等待千百年後的甦醒


●夢

年輕的夢
是五顏六色的微風
撩撥萬種輕狂

中年的夢
是胡思亂想的龍捲風
捲起千江月

老年的夢
是薄涼秋風
似有若無逗弄著
心海中的浩瀚漣漪

詩人與音樂家的心靈交會

詩人與音樂家的心靈交會
詩人羅門談音樂家李泰祥

採訪/ 曾儀

我們是野人咖啡屋時代就認識了,年輕時對談藝術與人生,往往談到天亮。他非常有才華,熱情,又有冷靜的內涵,可以清晰而富組織性地處理好美一場發表會與活動。不過藝術家嘛,也發生過帶女友喝咖啡,錢沒帶夠,打電話請我過去幫忙付帳的趣事。

論李泰祥,我是以藝術家遠觀而透視的能力,追蹤他如何把生命擺在藝術的位置。音樂家李泰祥,在各類型創作者中都算是個例外。他是台灣音樂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代表人物,嘗試過結合詩、劇場、電影,甚至雷射藝術等科技演出形式,多年創作不懈,即使後來經歷病痛,還是繼續創作。在死亡威脅下執著創作,他的藝術已經有一種宗教性。

他的情感與生命結構,有原住民源自大地的奔放狂野,其動力正是在美之中浪漫,享受充滿愛情的人生。他住八德路時胡茵夢常來訪,因為她在電視廣告中抱著豎琴的優美姿態,李泰祥將〈春天的浮雕〉譜成曲:

「你抱著豎琴
也抱住自己優美的側影
那是一座照著春天的樣子
雕成的浮雕…」

我看過胡茵夢和著李泰祥的琴音唱這首歌。

以前他還能開車的時候,有時我們會一起到基隆找唐曉詩吃海鮮。非常美的女孩子,愛詩、愛文學,也旁聽過我主持的文學營。那時李泰祥想結婚,我幫他逐一分析當時可能對象,我認為唐曉詩的內在生命紋理和李泰祥最接近,只是狂放的李泰祥,遇上唐的典雅之美,或許不易爆燃。

為了生活,他在古典交響樂轉進大眾流行樂,作品平行的擴大聽眾面。但我認為做為一個可敬的藝術家,終極目的仍應垂直地創作出境界高遠,顯現永恆美感的作品。

---------------------------------
李泰祥談音樂
靈魂與血肉
--------------------------------

有兩種人,一種像羅門一樣,希望我作深邃,有學術性探討的作品;另一種人鼓勵我,不要客氣,為大眾寫音樂。近幾年我才找到平衡,將通俗音樂視為一種社會性探討。新作《輾玉觀音》:講一個玉匠,以數十年功夫孤獨雕琢璞玉,做出人人歡喜的玉菩薩。本想寫成嚴肅歌劇,大家問,誰要聽?於是我寫成管弦樂編制的民歌式歌劇,有力量,且能夠滿足大眾。

肉身怎能離了靈魂與血肉?兩者都重要。80-83年間是最高峰的時候,我創作出最重要的幾齣嚴肅作品,以及維生寫就的8部電影配樂。大眾將我的小品民歌太經典化的看待,深感無奈,《橄欖樹》只是輕鬆寫出來的歌。我真正用心的作品,如具有原住民色彩的《大神祭》等。

星期一, 10月 29, 2007

張德本 / 茉莉

★★★★★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1553

這時陣
小茉莉花開了
青鳥啣著音符飛來了
雲雀飛跳的歌聲也來了
童男童女
小手相牽也攏來了

佇茉莉花的清香內
奔波的
停止奔波佇這歇睏
相爭的
停止相爭佇這握手
快樂的佇這陶醉
憂愁的佇這袂記

這時陣
小茉莉花開了
佇茉莉的花園中
芳香佮果汁變成甘泉
潔白化牛乳做白玉
因為安呢
喊枵的佇這得到飽足
嘴乾的佇這得到平和
人間湧出了甘泉
大地掘出了白玉

這時陣
小茉莉花開了
人間大地
也愈來愈清靜了
-------------------------
讀 張德本 / 茉莉
可感知台灣母語詩
越寫越純熟
題材廣泛而且多變能變

歐陽修 / 六一詩話

六一詩話

宋.歐陽修


李文正公進《永昌陵輓歌辭》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樓三度納降王。”當時群臣皆進,而公詩最為首出。所謂三降王者,廣南劉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後主是也。若五朝上帝則誤矣。太祖建隆盡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至六年再郊,改元開寶。開寶五年又郊,而不改元。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謝於西京。蓋執玉祀天者,實四也。李公當時人,必不繆,乃傳者誤雲五耳。
仁宗朝,有數達官以詩知名,常慕“白樂天體”,故其語多得於容易。嘗有一聯云:“有祿肥妻子,無恩及吏民。”有戲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輜<車並>車,載極重,而羸牛甚苦,豈非足下‘肥妻子’乎?”聞者傳以為笑。
京師輦轂之下,風物繁富,而士大夫牽於事役,良辰美景,罕獲宴游之樂。其詩至有“賣花擔上看桃李,拍酒樓頭聽管弦”之句。西京應天禪院有祖宗神御殿,蓋在水北,去河南府十餘里。歲時朝拜官吏,常苦晨興,而留守達官簡貴,每朝罷公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故其詩曰:“正夢寐中行十里,不言語處吃三杯。”其語雖淺近,皆兩京之實事也。
梅聖俞嘗於范希文席上《賦河豚魚詩》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聖俞平生苦於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思極艱。此詩作於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而成,遂為絕唱。
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余家舊畜琴一張,乃寶歷三年雷會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聲清越如擊金石,遂以此布更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寶玩也。
吳僧贊寧,國初為僧錄。頗讀儒書,博覽強記,亦自能撰述,而辭辯縱橫,人莫能屈。時有安鴻漸者,文詞雋敏,尤好嘲詠。嘗街行遇贊寧與數僧相隨,鴻漸指而嘲曰:“鄭都官不愛之徒,時時作隊。”贊寧應聲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時皆善其捷對。鴻漸所道,乃鄭谷詩云“愛僧不愛紫衣僧”也。
鄭谷詩名盛於唐末,號《雲台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於世矣。梅聖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會飲余家,劉原父戲之曰:“聖俞官必止於此。”坐客皆驚。原父曰:“昔有鄭都官,今有梅都官也。”聖俞頗不樂。未幾,聖俞病卒。余為序其詩為《宛陵集》,而今人但謂之“梅都官詩”。一言之謔,後遂果然,斯可嘆也!
陳舍人從易當時文方盛之際,獨以醇儒古學見稱,其詩多類白樂天。蓋自楊、劉唱和,《西崑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崑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雲“疾”,或雲“落”,或雲“起”,或雲“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國朝浮圖以詩名於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傳矣。余少時聞人多稱。其一曰惠崇,余八人者忘其名字也。余亦略記其詩,有云:“馬放降來地,雕盤戰後雲。”又云:“春生桂嶺外,人在海門西。”其佳句多類此。其集已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謂九僧者矣,是可嘆也!當時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辭章,俊逸之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閣筆。洞鹹平三年進士及第,時無名子嘲曰“張康渾裹馬,許洞鬧裝妻”是也。
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自喜為窮苦之句。孟有《移居》詩云:“借車載傢具,傢具少於車。”乃是都無一物耳。又《謝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謂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也。賈云:“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就令織得,能得幾何?又其《朝饑》詩云:“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弦。”人謂其不止忍饑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朴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當時如此,而今不復傳矣。余少時猶見其集,其句有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誠佳句也。
聖俞嘗謂予余曰:“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矣。賈島云:‘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姚合云:‘馬隨山鹿放,雞逐野禽棲。’等是山邑荒僻,官況蕭條,不如‘縣古槐根出,官清馬骨高’為工也。”余曰:“語之工者固如是。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何詩為然?”聖俞曰:“作者得於心,覽者會以意,殆難指陳以言也。雖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嚴維‘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則天容時態,融和駘蕩,豈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則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於言外乎?”
聖俞、子美齊名於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聖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余嘗於《水谷夜行》詩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霈。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後輩。文辭愈精新,心意雖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又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語雖非工,謂粗得其仿佛,然不能優劣之也。
  呂文穆公未第時,薄游一縣,胡大監旦方隨其父宰是邑,遇呂甚薄。客有譽呂曰:“呂君工於詩,宜少加禮。”胡問詩之警句,客舉一篇,其卒章雲“挑盡寒燈夢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漢耳。”呂聞之,甚恨而去。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聲語胡曰:“渴睡漢狀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輸君一籌。”既而次榜亦中首選。
  聖俞嘗云:“詩句義理雖通,語涉淺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贈漁父》一聯雲‘眼前不見市朝事,耳畔惟聞風水聲。’說者云:‘患肝腎風。’又有《詠詩者》云:‘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本謂詩之好句難得耳,而說者云:‘此是人家失卻貓兒詩。’人皆以為笑也。”
  王建《宮詞》一百首,多言唐宮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者,往往見於其詩,如“內中數日無呼喚,傳得滕王《蛺蝶圖》。”滕王元嬰,高祖子,新、舊《唐書》皆不著其所能,惟《名畫錄》略言其善畫,亦不雲其工蛺蝶也。又《畫斷》云:“工於蛺蝶。”及見於建詩爾。或聞今人家亦有得其圖者。唐世一藝之善,如公孫大娘舞劍器,曹剛彈琵琶,米嘉榮歌,皆見於唐賢詩句,遂知名於後世。當時山林田畝,潛德隱行君子,不聞於世者多矣,而賤工末藝得所附托,乃垂於不朽,蓋其各有幸不幸也。
  李白《戲杜甫》云:“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太瘦生”,唐人語也,至今猶以“生”為語助,如“作麼生”、“何似生”之類是也。
  陶尚書成mR嘗曰:“尖檐帽子卑凡廝,短<革幼>靴兒末厥兵。”“末厥”,亦當時語。余天聖景間已聞此句,時去陶公尚未遠,人皆莫曉其義。王原叔博學多聞見稱於世,最為多識前言者,亦云不知為何說也。第記之,必有知者耳。
  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宴歸”,誠為佳句矣,但進諫必以章疏,無直用稿草之理。唐人有云:“姑蘇台下寒山寺,半夜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如賈島《哭僧》云:“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時謂燒殺活和尚,此尤可笑也。若“步隨青山影,坐學白塔骨”,又“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皆島詩,何精粗頓異也?
  松江新作長橋,制度宏麗,前世所未有。蘇子美《新橋對月》詩所謂“雲頭灩灩開金餅,水面沉沉臥彩虹”者是也。時謂此橋非此句雄偉不能稱也。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詩亦遒勁多佳句,而世獨罕傳。其與子美紫閣寺聯句,無愧韓、孟也,恨不得盡見之耳。
  晏元獻公文章擅天下,尤善為詩,而多稱引後進,一時名士往往出其門。聖俞平生所作詩多矣,然公獨愛其兩聯,云:“寒魚猶著底,白鷺已飛前。”又“絮暖<此魚>魚繁,豉添蓴菜紫。”余嘗於聖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余疑而問之,聖俞曰:“此非我之極致,豈公偶自得意於其間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而知人亦難也。
  楊大年與錢、劉數公唱和,自《西崑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殊不知自是學者之弊。如子儀《新蟬》云:“風來玉宇烏先轉,露下金莖鶴未知。”雖用故事,何害為佳句也。又如“峭帆橫渡官橋柳,疊鼓驚飛海岸鷗。”其不用故事,又豈不佳乎?蓋其雄文博學,筆力有餘,故無施而不可,非如前世號詩人者,區區於風雲草木之類,為許洞所困者也。
  西洛故都,荒台廢沼,遺跡依然,見於詩者多矣。惟錢文僖公一聯最為警絕,云:“日上故陵煙漠漠,春歸空苑水潺潺。”裴晉公綠野堂在午橋南,往時嘗屬張僕射齊賢家,僕射罷相歸洛,日與賓客吟宴於其間,惟鄭工部文寶一聯最為警絕,云:“水暖鳧nC行哺子,溪深桃李臥開花。”人謂不減王維、杜甫也。錢詩好句尤多,而鄭句不惟當時人莫及,雖其集中自及此者亦少。
  閩人有謝伯初者,字景山,當天聖景之間,以詩知名。余謫夷陵時,景山方為許州法曹,以長韻見寄,頗多佳句,有云:“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余答云:“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蓋景山詩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如亂雲”之句,故余以此戲之也。景山詩頗多,如“自種黃花添野景,旋移高竹聽秋聲”,“園林換葉梅初熟,池館無人燕學飛”之類,皆無愧於唐賢。而仕宦不偶,終以困窮而卒。其詩今已不見於世,其家亦流落不知所在。其寄余詩逮今三十五年矣,余猶能誦之。蓋其人不幸既可哀,其詩淪棄亦可惜,因錄於此。詩曰:“江流無險似瞿塘,滿峽猿聲斷旅腸。萬里可堪人謫宦,經年應合鬢成霜。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異域化為儒雅俗,遠民爭識校讎郎。才如夢得多為累,情似安仁久悼亡。下國難留金馬客,新詩傳與竹枝娘。典辭懸待修青史,諫草當來集皂襄。莫謂明時暫遷謫,便將纓足濯滄浪。”
  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其氣貌偉然,詩格奇峭,又工於書,筆畫遒勁,體兼顏、柳,為世所珍。余家嘗得南唐後主澄心堂紙,曼卿為余以此紙書其《籌筆驛詩》。詩,曼卿平生所自愛者,至今藏之,號為三絕,真余家寶也。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惚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騎一素騾去如飛。其後又雲,降於亳州一舉子家,又呼舉子去,不得,因留詩一篇與之。余亦略記其一聯云:“鶯聲不逐春光老,花影長隨日腳流。”神仙事怪不可知,其詩頗類曼卿平生語,舉子不能道也。
  王建《霓裳詞》云:“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曲今教坊尚能作其聲,其舞則廢而不傳矣。人間又有《望瀛府》、《獻仙音》二曲,雲此其遺聲也。《霓裳曲》前世傳記論說頗詳,不知“聽風聽水”為何事也?白樂天有《霓裳歌》甚詳,亦無“風水”之說。第記之,或有遺亡者爾。
  龍圖趙學士師民,以醇儒碩學,名重當時。為人沈厚端默,群居終日,似不能言。而於文章之外,詩思尤精,如“麥天晨氣潤,槐夏午陰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又如“曉鶯林外千聲囀,芳草階前一尺長”,殆不類其為人矣。
  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嘗以詩為文章末事,故其詩曰:“多情懷酒伴,餘事作詩人”也。然其資談笑,助諧謔,敘人情,狀物態,一寓於詩,而曲盡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論,而余獨愛其工於用韻也。蓋其得韻寬,則波瀾橫溢,泛入傍韻,乍還乍離,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類是也。得韻窄則不復傍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如《病中贈張十八》之類是也。余嘗與聖俞論此,以謂譬如善馭良馬者,通衢廣陌,縱橫馳逐,惟意所之。至於水曲蟻封,疾徐中節,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聖俞戲曰:“前史言退之為人木強,若寬韻可自足而輒傍出,窄韻難獨用而反不出,豈非其拗強而然與?”坐客皆為之笑也。自科場用賦取人,進士不復留意於詩,故絕無可稱者。惟天聖二年省試《采侯詩》,宋尚書祁最擅場,其句有“色映堋雲爛,聲迎羽月遲”,尤為京師傳誦,當時舉子目公為“宋采侯”。

鄭明娳 / 青蓮的聯想

讀女詩人蓉子的〈一朵青蓮〉,低徊再三。

青蓮不是得天獨厚的植物。她生長在污泥中,必須「越過這兒那兒的潮濕和泥濘」才能超然的「在水之田」。出土後的環境仍舊只是個廣寒宮:「祇有沉寒的星光」,她只能夠「在星月之下獨自思吟」。青蓮既有可供玩賞的本體,又有可供傳誦的芬美,內在外在俱有可觀,可是她只能在星月之下獨自思吟。青蓮並沒有怨嘆,她只是「一朵靜觀天宇而不事喧嚷的蓮」不干求人,也不逃世,在生的奮鬥中,也許使她流血淌汗,因此「儘管荷蓋上承滿了水珠」,「但你從不哭泣」,她嫻靜柔美,但並不是軟弱,也從不向命運投降,青蓮始終擁有「蓊鬱的青翠」、「妍婉的紅燄」且靜定的「從澹澹的寒波 擎起」,把青蓮出淤泥而不染且柔?強勁的生命力表達無遺。

這首詩中沒有出現「我」,只有「物」,可是「我」一開始就藏在裏邊,作者極為喜愛那幽絕、靜絕、美絕的青蓮。

認識蓉子的人,遲早會發現,她竟是自己筆下的那朵青蓮。她每天穿梭於「這兒那兒的潮濕和泥濘」的泰順街,卻能「如此馨美!」她是個細緻婉約十分古典的女子,卻生活在工業文明的都市中心,她總是「靜觀天宇而不事喧嚷」。歲月無情的在她「荷蓋上承滿了水珠」,她卻並沒有沮喪,不停的詩筆,「仍舊有蓊鬱的青翠,仍舊有妍婉的紅燄」,在文壇上「從澹澹的寒波 擎起」,她是一朵長青的青蓮。

再看蓉子《維納麗沙組曲》中所建構的完美女子,其品質竟然也完全和蓉子的特性吻合。仔細觀察就知道,原來蓉子在長年詩藝的創作中,不斷形構理想的女性典範,而她竟是同時身體力行的實踐在自我的修為上,她的詩作正是她精神努力的記錄。所以把蓉子的作品跟她本人對照來看,可以見證她人格與詩格的雙美。

讀蓉子的詩,如讀蓉子的人,總是讓人喜愛、讓人敬仰。
---------------------------------
一朵青蓮 / 蓉子

有一種低低的迴響也成過往 仰瞻
只有沉寒的星光 照亮天邊
有一朵青蓮 在水之田
在星月之下獨自思吟。

可觀賞的是本體
可傳誦的是芬美 一朵青蓮
有一種月色的朦朧 有一種星沉荷池的古典
越過這兒那兒的潮濕和泥濘而如此馨美。

幽思遼闊 面紗面紗
陌生而不能相望
影中有形 水中有影
一朵靜觀天宇而不事喧嚷的蓮。

紫色向晚 向夕陽的天窗
儘管荷蓋上承滿水珠 但你從不哭泣
仍舊有蓊郁的青翠 仍舊有妍婉的紅焰
從澹澹的寒波擎起。

星期日, 10月 28, 2007

詩想起

陳寧貴 / 飲茶

年輕時喝下人生的第一泡茶
強烈的濃香混和奇詭的苦澀
以狂飆的速度將我推入火的頂峰

中年時 喝下人生的第二泡茶
溫醇的的茶湯裡浮沉著雄心壯志
隨著暗香流入五臟六腑

老年時 喝下人生的第三泡茶
茶已非茶,胸臆間漾著任意興起的
平淡微甜的回憶

濫濫庄

陳寧貴 / 濫濫庄
---記我開台祖碩仟公

十八世紀初
我等離開貧苦介原鄉嘉應州
為了絡食,同阿爸阿母道別
忍毋歇流下目汁
同越行越沈重介心事

渡海來台介時節
台南一帶已經有泉州漳州人開發仔
再也尋毋到著腳介地跡
我等祇有跈等
下淡水河一路南下
蓋像分麼介命運帶等
一步一介腳跡
慢慢仔行入荒涼介高屏平原
我等知得從今以後
客家山歌會適這響起
同原鄉介父老兄弟對唱

經過千辛萬苦
我等尋到一塊地來安頓自家
這下正有時間
偷偷仔整理痛苦介心事
恬恬去聽命運進行曲

這塊分我等生活介地跡
由於地勢低,一落雨
就氾濫成災泥漿亂竄
蓋像想愛將我等驅出這地跡
毋過我等介硬頸精神
毋會放過我等

我等定著
會一面唱山歌
一面將家園
適泥漿底肚撈起來

張芳慈 / 麼人在唱山歌

無山歌了
毋係
係吾等    
毋記得自家介語言
毋記得頭擺   

係麼人在唱山歌

轉入庄頭
轉到阿姆介喉嚨頭
在燥烈介歌聲肚
我聽出哽在心肝底背
一段頭擺
一條老山歌 

共下來喔 後生人
大人細子大聲唱  
唱出山園介風景
唱出客家介希望

陳雙


     


                         

新詩觀止

    敻虹〈我已經走向你了〉

  你立在對岸的華燈之下
  眾弦俱寂,而欲涉過這園形池
  涉過這面寫著睡蓮的藍玻璃
  我是唯一的高音
  唯一的,我是雕塑的手
  雕塑不朽的憂愁
  那活在微笑中的,不朽的憂愁
  眾弦俱寂,地球儀只能往東西轉
  我求著,在永恆光滑的紙葉上
  求今日和明日相遇的一點

  而燈暈不移,我走向你
  我已經走向你了
  眾弦俱寂
  我是唯一的高音
  夢中,落我一身衣裳

杜甫 / 夢李白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


Du Fu
SEEING Li Bai IN A DREAM

This cloud, that has drifted all day through the sky,
May, like a wanderer, never come back....
Three nights now I have dreamed of you --
As tender, intimate and real as though I were awake.
And then, abruptly rising to go,
You told me the perils of adventure
By river and lake-the storms, the wrecks,
The fears that are borne on a little boat;
And, here in my doorway, you rubbed your white head
As if there were something puzzling you.
...Our capital teems with officious people,
While you are alone and helpless and poor.
Who says that the heavenly net never fails?
It has brought you ill fortune, old as you are.
...A thousand years’ fame, ten thousand years’ fame-
What good, when you are dead and gone.

- 原版未見英文譯者

星期六, 10月 27, 2007

紅樹林所見

●彈塗魚

彈跳在
黃昏的琴弦上

譜出一首又一首的
紅樹林之歌

讓晚風
徐徐載去到處播放

●招潮蟹

早已養成習慣
日落後
總是高高抬著巨螯
偷偷練習將大海
舉起

------------------

【彈塗魚】

Periophthaimus cantonensis
俗稱石跳仔、跳跳魚、泥猴。眼睛
突出於頭部背側,有能自由活動之
眼瞼,可借胸鰭於地上爬行,腹鰭
癒合呈吸盤狀,體背有細小圓鱗,
體色青灰。群居於河口,喜歡離開
水域到泥地上覓食,可離水40分鐘
以上,以小昆蟲、小動物為食,善
挖穴,漲潮時常退到潮線外,可長
到7~8公分。

【招潮蟹】

招潮蟹在動物分類學上被歸類沙蟹科、招潮蟹屬的螃蟹。
招潮蟹的眼睛具有細長的柄,很像火柴棒,雄蟹具有雙螯,
一大一小,大螯的外觀極像一把大剪刀,雌性的雙螯都細小,
這是招潮蟹的特徵。

雄性招潮蟹在退潮後,在泥灘上會舞動大螯,
常常高高舉著好像在向你招手,當牠面對潮水招手,
彷彿洶湧而來的潮水就是牠所揮手招來的,
自然諧趣,所以中國人稱為「招潮蟹」。
而西洋人則為牠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呼喚的螃蟹」,
另外牠揮動大螯的動作,像是拉小提琴的動作,
所以也稱為「琴師蟹」或「提琴手蟹」

思容 客語詩

●麼介事都毋愛做


麼介事都毋愛做

恬恬鼻等海風个味緒

靜靜看等一蕊一蕊个雲

變到當多个船仔


麼介事都毋愛做

就等等日頭花慢慢个歸


麼介事都毋愛做

臨暗个時節

イ厓看等汝

汝看等イ厓

世界就幸福囉

像二尾魚仔

在海肚唱等歌

張德本 / 門

一切相爭

攏是為遮開始

因為大家攏講家己是

唯一的門路

星期五, 10月 26, 2007

徐永明演講

徐永明演講新聞稿

發稿:2007.10.26

名政論家徐永明,10月27日(週六)將在國家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演講,講題是:「台灣的轉型正義」。免費參加,18:30開放進場,19:30開講。先到的100位來賓,可獲送徐永明等學者合著的《公投民主在台灣~民主到底》一書,本書定價390元。地址:中市中港路一段81號10樓。電話:04-23011188。

徐永明是中縣神岡人,20年前就讀台灣大學政治系時,就是學運健將,畢業後到美國深造,獲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回台後曾任中研院助理研究員,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與羅文嘉、林佳龍等走上公職舞台不同,徐永明一直優遊在浩翰學海中,但他的學識豐富、反應機敏,卻一再被電視台的政論節目青睞,成為曝光度極高的「名嘴」,這是喜歡做學問的他,始料未及。

演講當晚將致送前100位來賓的《公投民主在台灣~民主到底》一書,是台灣智庫的系列著作,由徐永明等專家學者合著,並獲林義雄、黃武雄、陳隆志、蕭新煌等推薦,書厚290頁,是一本探討公投與轉型正義的好書。

莊紫蓉專訪詩人曾貴海

莊:

您小時候生活的女性世界,最重要的應該是媽媽,可以請您多談一些您的母親嗎?

曾:

客家人是流浪的民族,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目前大家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客家人屬於蒙古族,中國黃河流域以外的民族,是沙漠民族,有一族跑到匈牙利,一族跑到這裡。客家人應該是沒有文字的民族,從長城外荒原進入長城內,一直都是在山邊人家不願意住的地方,和當地本來的民族通婚、結合。二千五百年來,一直混種,黃巢之亂時,他們就來到廣東、福建一帶,和畚族大量通婚,所以從DNA來看,現在的客家人也帶有平埔族的成分,純粹的客家人比較少。但是,他們的生活,還是客家人的方式,這個民族就是勞動的民族,大人、小孩、男性、女性都是勞動的。提供這個民族勞動的最大力量,就是女性。當然,男性也要勞動,但是比較起來,女性勞動更多。男性要做田裡的工作,女性也要做,而女性一大早就得煮飯、照顧小孩、煮中飯、晚飯,洗衣服,其他所有小事情都是女性處理。所以,女性的勞動量是男性的2到3倍。客家女性如果不是勞動的人,就無法生存,因此,她們的生命力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消滅,在非常困苦、沒有營養、孤單的新地方,她們也可以生存下去。

我媽媽大概就是這樣的個性,就是接受生命的挑戰,承擔家庭的負擔,每天早上五點多起來送報紙,颳風下雨一樣要送,塭仔那邊全都是水,有時候路被大水沖走。所以,下大雨時,她送報紙如果晚一點回來,我都在外面等她。我媽媽讀過書,這在當時是很少的,我外公特別疼愛她,讓她讀高等科,我爸爸也讀高等科,在當時算是有知識的草地人。她講話很大聲、很直率,本能性的生存能力很強,不過,說老實話,她不是很有人緣。

她對我期待很大,我讀書成績一直都很好,也算很乖。我們那個庄頭的人,都很會讀書,從我家到楊家宗祠大約五百公尺,就有十幾個醫生,除了兩個地主之外,其餘幾個都是平民,也不知道怎麼讀的。我初中快畢業時,有個屏東中學學長,他也讀雄中,有一次他來我家看報紙,我媽媽問他,考哪個學校比較好。當時我可以保送屏東中學,離家裡比較近。那個學長說,可能高雄中學比較好。於是我就跟班上幾個同學一起到高雄中學考試,那是我第一次到高雄。

就讀雄中時,我媽媽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麼,她沒有管我。我有時候寫信回家,只寫「媽媽,很想妳。救兵!」幾個字,有時候玩笑式的寫:「媽媽,已經沒有飯吃了。」我讀醫學院的7年間,她也不知道我在做什麼。她很放心地把這個孩子放出去,對我非常信賴,她認為我不會做大壞事,而會去做我應該做的事。

在文化中覺醒

在文化中覺醒
■ 李敏勇


繼《台灣進行曲》與《複眼的思想》這兩本書,在今(二○○七)年春、夏季,各以一千本贈送一千家圖書館,《自由啟示錄》(李敏勇著)亦將在秋之時際,贈送一千家圖書館。

李敏勇文學工房主持的贈書計畫,以台灣的圖書館為對象,希望藉由民間社會關心文化運動人士的贊助,推動閱讀振興,豐富圖書館藏書。「圖書館比軍隊重要,帝國是靠語文而非武力維持。」─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布洛斯基的動人觀念,也是文明的力量。

《自由啟示錄》的二十位計畫贊助人,他(她)們事業經營卓越有成,而且重視台灣文化發展,協助一千本贈書的實現:

洪蘊娟、羅能平、洪榮添、施秀秀、周美錦、李杰鐸、顧立雄、潘弘裕、林照美、黃國慶、邱再興、林金虎、吳正慶、施純正、劉建廷、徐瑪里、李錦雲、陳泰然、李欽益、洪清峰

以「信念的探索,願景的追尋」與台灣社會在國家重建、社會改造之路共勉。《自由啟示錄》懷抱著深顧台灣的孩子們在海邊、在山上、在鄉村、在都市,歡唱、跳躍、成長、茁壯的國家與社會視野。

台灣,應該在文化中覺醒,建構更新、更美的國家。懷有信念的追尋會更有改革的力量。邁向新世紀的台灣已改變了一黨半世紀的外來統治歷史,建構一個獨立、美麗新國家,要有新的文化運動,要有自由的信念。
--------------------
笨湖news16-官邸槍聲

--------------
《星期專論》國家的形影,文化的風貌
◎李敏勇

孔誕之日,飛往埃及旅遊。臨行之際,一些台灣中文教師舞動搶救中文、墨守文言的紛擾,像揮不去的烏雲,停滯在心裡晴朗的天空。一如台灣的國家重建運動糾葛在文化意義的迷障裡,長期受制於殖民體制的國語文教育的封建性無法解開,尤以某些國文學各級教師的語文情境及心態最最令人憂慮。國家主體性尚未完全形成的台灣,在舊中國與新中國的更迭權鬥泥淖裡,畢竟尚無法展現本國語文的新境。

語言文字具有認識、記錄、思考、批評的動能,在符號、工具、方法、精神的進程,形塑著人們的語格與人格。旅行十日,返國之際在開羅哈利利大市集的巷弄,與友人於馬富茲(Naguib Mahfouz 1911-2006)咖啡館回味行程點點滴滴。一九八八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這位埃及小說家被掛在牆壁的照片,襯托著以他為名的咖啡館─實際上是一間歷史悠久餐廳,馬富茲喜歡來此啜飲咖啡的空間,因而得名。

充滿語文迷障與意義迷惘

我在埃及北方臨地中海的大城亞歷山卓參觀非洲最大的圖書館時,買了英譯的馬富茲兩本散文集《The Dreams》和《Dreams of Departure》,以夢為名合計二百多篇像是散文詩的書冊,隨著旅行埃及的經驗,與我一起飛航台灣。十月颱刮過的傍晚,回到青翠的國度,充滿語文迷障與意義迷惘的政治景況仍然。在踏上自己所屬的國度之時,不免輕嘆:啊,我的尚未正常化的國家!

這一次出國旅行前不久,我出版了一本隨筆集《自由啟示錄》(前衛),以八十篇章呈現信念的探索和願景的追尋,懷有信念的追尋才能真正有助於台灣的政治改革,這是將政治不只視為權力和利益而更視為文化意義的價值和觀點。長時期的戒嚴統治,殖民體制文化現象缺少進步性,以國策收編的黨政軍特團作家扮演的是政治侍從或共犯的角色。戒嚴體制鬆綁後,搖身一變的商業主義附和現象和仍然存在的國文學封建性成為一體兩面。我們的重商主義,拚經濟社會生態,會積極地觀照懷有信念的追尋嗎?

出國旅行之際,我的一本收錄台灣、日本、韓國各二十首詩以及我解說隨筆新書《經由一顆溫柔心─台灣、日本、韓國詩散步》(圓神)出版了。在航機上,在埃及的旅途,我都掛念著這本書。書的封底標示了「一個詩人、評論家、異議分子的文學跨國視野與情懷」,彷彿時時在提示我書寫的心境。

台灣詩歌現象裡沒有台灣心

台灣、日本、韓國─這東亞三個國家,不只地理,更是歷史深刻關連的國家。二戰結束後,台灣和韓國分別脫離了日本的五十年和三十年殖民統治。但是韓國獨立了,台灣則在類殖民統治下展開新歷史。獨立後的韓國,分裂為南韓、北朝鮮,但畢竟都已在聯合國享有席位。而台灣,糾葛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紛爭裡,在聯合國裡連一己主權國家的席位也不可得。談國家,要一個國家,台灣像是什麼呢?中國國民黨政權沒有責任嗎?台灣的人民,甚至包括追隨中國國民黨逃亡來台的新住民,對中國國民黨的統治能沒有問題意識嗎?

國文學現象裡的認識、記錄、思考、批評,存在嗎?國文學生態中對於語言文字的符號、工具、方法、精神,具有視野嗎?看看在台灣流行的詩現象,甚至教科書裡的詩現象,再看看日本、韓國的詩現象,不能不感觸良多。如果說,詩歌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東西,是心的聲音,我們如何從台灣的詩歌現象裡,探觸到台灣真正的心呢?或者說,許多台灣的詩歌現象裡沒有心,沒有台灣的心。

舊中國語文綁架台灣國文學

我對東亞三國的詩的接觸,起於台灣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的引領。解嚴之際,台灣、日本、韓國的詩人們展開更廣泛的交流。從一九八○年代末期,輪流在台灣、日本、韓國舉行亞洲詩人會議,以及出版漢、日、韓、英對譯的《亞洲現代詩集》,促進了三國詩人的交流。因為這樣,我注意到台灣沒有自己國家主體性的問題。日本在二戰後,走出戰敗國的陰影,重建了自己的國家;韓國面對分裂的北朝鮮,思考的統一其實正和台灣的獨立意義相同,回到主體的原狀。台灣的聲音不盡然立足在這個島嶼。

一九八八年,我在亞洲詩人會議以﹤穿越亞洲歷史的光與影﹥為題,探討了台灣、日本、韓國九位詩人的作品,對三個關連國家經由詩貫穿二戰,延伸到戰後的心靈動向進行審視。大約二十年後,我以「新東亞的詩,新東亞的心」呈現《經由一顆溫柔心│台灣、日本、韓國詩散步》:「沉默的星星」從詹冰到利玉芳,二十位台灣詩人作品,有戰後的台灣情境;「面對熾熱的光」從嵯峨信之到宗秋月,二十位日本詩人的作品,有戰後的日本情境;「半島的叫喊」從柳致環到姜思喬,二十位韓國詩人的作品,有戰後的韓國情境。詩人的意志和感情,活生生的心的聲音。

看看日本和韓國,並想想台灣自己,看看台灣自己,並想想日本和韓國。台灣,做為世界中的一個國家,不能只有關連於中國的視野。不論面對舊中國或面對新中國,台灣都應該從糾葛中走出來,展開自己主權國家懷有信念的追尋。台灣的國文學被侷限,被綁架在舊中國語文教育的困境,形成語言文字的迷障,也形成意義的迷惘。暗淡的十月才是當下台灣政治的本質和實像,而不是光輝的形式及虛像。只注重修辭的語文現象,在長袍馬褂包裝的身體,隱藏不住隨地吐痰的心靈。

台灣政治改革困境在文化裡

台灣政治改革的困境在文化裡。沒有認識近現代國家的形式和精神,只墨守「國家」的軀殼:殖民體制的意理充滿邪惡;只想取代殖民體制的權力,則是愚昧的。生活在台灣,仍然對近現代國家存有想像的人們,多多凝視真摯動人的意志和感情,一起懷有信念,追尋近現代國家的建構吧!文化的風貌形塑國家的形影,台灣的國家應該有新的文化風貌,新的國家形影。(作者李敏勇,詩人)

Ngai个書房

●Ngai个書房

鍾理和原著,劉慧真客語譯寫

逐個讀書人大體會有一間書房,就像做將軍个有佢个辦公廳,工程師有佢个設計室,木匠有佢个工作間。該底背擺設lau佈置就照佢个性體、興趣lau眼光來安排,所有个東西裝到盡好勢,佢到底背做事、或者歇睏、或者坐下來思考,就感覺自由、舒爽lau安寧。假使一個讀書人無書房,該就可比一個細妹仔無自家个房間,起居坐臥就會感覺無落無著;無定著佢永遠得毋到安全lau恬靜个心情。 Ngai歇个屋仔本底係做芎蕉乾个工廠。地坪還毋會忒細,毋過除忒當央兩間勉強還像房間以外,四圍團團轉就係過廊。Ngai兜个灶下,亦係隔一段廊來使用,該還使講過設一間書房?正經想愛新起一間,這十多年來艱苦介生活,早就逼到ngai兜學會簡單過日,奈有力量做到?毋單淨恁仔,講起來亦十分見笑,ngai連一張書桌亦無。屋家除忒一張細茶桌,就存一張食飯个桌仔。這桌仔還係祖先留下來个,到者下已經係「四代功臣」咧;桌面有兩位爛空,碗放等險險就會落下去;兩隻桌腳亦朽( mut)到愛另外想辦法縛(tho)等正做得用。開頭个時ngai用這張桌仔寫東西。該係樣般毋方便就毋使去講咧,單講佢像搖籃樣搖來搖去,或者撇筆時多用一點點力,佢就會搖到吱吱響,分你著驚,無定著你个靈感就恁樣走到無存半滴,該就chhoi ko 咧。 Ngai識咒誓定著愛賺一筆錢來買新桌仔。皇天不負苦心人,後來竟然做到咧,寫字个時節毋使過提心吊膽。毋過,這時ngai已經毋用飯桌寫字咧—―因為ngai已經有ngai个書房!Ngai个書房!哦,ngai相信毋會有人个書房會比佢還卡好,還卡分人滿意! 你毋使揣(thon)係毋係ngai挖到金礦,變成大富翁,故所專工起一間派頭个書房。毋係恁樣!ngai lau頭擺共樣「苦到屙痢肚」。毋過ngai終究還係有一間自家个書房咧。Ngai這書房毋係做个,亦無法度使錢來做;佢係ngai自家「發現」个。 Ngai个書房就係這片朗朗天地!Ngai个屋家有一片闊闊个天井,頭擺係用來曬已經薰燥个芎蕉乾。幾年前ngai順等天井唇邊个坎下,種下幾頭Mexico種木瓜。兩三年以後,木瓜樹生到丈零高,歸叢仔密密个大葉,像人个手掌樣。假使係好天,樹底下就會有涼沁沁个影仔。一年間,從秋分到春分个半年當央,這樹影會橫橫e斜過天井來。有一隻冬日,該樹影又斜過天井來个時,陰涼个烏影分ngai一個靈感。Ngai lau藤凳搬來,又兜一張圓几放紙筆、墨水等等,然後就到該下背開始寫東西。Ngai个書房係一塊長無一尺、大約闊七寸个細板仔,一片用手拿等,另外一片就架到藤凳个扶手下。樹影會隨時慢慢e徙,故所ngai亦愛騰等停動,差毋多隔半點鐘就愛徙一擺。 Ngai盡中意自家个發現,這實在忒靚咧!忒靚咧!到該片寫東西又歡喜、又暢快。暗摸唏嗦个屋仔,還有該搖來擺去个桌仔,比就毋使比咧;就算係天底下起到最派頭个書房,亦比佢毋贏! 可能你个書房係明窗淨几,雕金飾玉,無定著桌頂還放一盆典雅个古梅,壁上掛名人書畫,毋過比起ngai面前个偉大河山,深遠無邊个藍天,阡陌橫斜个禾田,該兜就分人感覺俗,無麼該好拿出來講咧。 可能你个書房盡派頭,ngai个恁簡單,毋過ngai毋愛你个派頭,顛倒愛ngai个恁簡單。因為佢就在天公底下,光線足;因為佢就在山腰,居高臨下,面前个山川、田園,庄頭个雲煙、竹叢、樹林lau人物,還就在眼前。你个書房lau你限制到房間底肚,分你lau外背隔開來;ngai个書房又無屋頂又無圍牆,佢就在闊闊个天地當央,lau自然結合成一體。有時節ngai寫到khioi咧,就放下紙筆,昂起頭來看天頂,白雲在該片定定e舒展、變換。有時節佢兜歸團仔向西北方向恬恬e徙過去,影仔就在下背个山頭lau田園掩過,一下光,一下暗,氣象萬千,變化無窮。田園像一片綠色个海洋。假使堵到農事盡無閒个時,做得看到歸片投該位停動个細點樣个人影。佢兜煞猛掘地,種出生命个養份。該種樣子,緊張,毋過和平、勤奮,而且歡喜。還有一蕊蕊个火煙,遠山如黛。大自然為ngai畫出一片偉大開陽个圖畫,該係任何人造个書房底背就毋會有个 。該係一首宇宙个詩!立春以後,樹影漸漸收起來,一過春分,佢就忒短無法度容人咧。毋過從木瓜樹影得來个靈感,分ngai曉得去利用別種樹影。好在屋家周圍毋愁無這種樹影,毋管係草坡上、果園或者屋後个山崎,滿奈就有。只要有一堆樹影,過加上一張藤凳、一塊板仔,ngai就有書房,就做得坐下來寫字,毋使過為烏暗个屋仔lau孔翹个桌仔傷心咧。舊年个幾陣風颱,分ngai个木瓜樹不係斷截,就係橫倒,無存半頭。Ngai燃時又過種幾頭細个木瓜樹下去,而且lau佢兜種到還卡接近天井所在,這下已經有三尺零高咧。毋定著等到明年寒天个時節,佢就做得分ngai幾位涼沁沁个樹影。該量時,ngai又有一等个書房咧!

藏海詩話

藏海詩話

宋.吳可

  案:明不虧姓名諸書不載,未詳何人。《題畫山水扇》詩云:“淋漓戲墨墮毫端,雨濕溪山作小寒。家在嚴陵灘上住,風煙不是夢中看。”後二句《騷》、《雅》。



  葉集之詩云:“層城高樓飛鳥邊,落日置酒清江前。”明不虧詩云:“故鄉深落落霞邊,雁斷魚沉二十年。寫盡彩箋無寄處,洞庭湖水闊於天。”“落霞邊”不如“飛鳥邊”三字不凡也。評:明詩首包已藏末句在內,此所以佳也,奈何以“飛鳥”、“落霞”較量工拙耶?即葉詩亦未見不凡也。



  老杜詩云:“行步欹危實怕春。”“怕春”之語,乃是無合中有合。謂“春”字上不應用“怕”字,今卻用之,故為奇耳。



  杜詩敘年譜,得以考其辭力,少而銳,壯而肆,老而嚴,非妙於文章不足以致此。如說華麗平淡,此是造語也。方少則華麗,年加長漸入平淡也。



  五言詩不如四言詩,四言詩古,如七言又其次者,不古耳。評:詩自四言遞降至七言,此風會使然耳。後世論詩只論其工不工,何必問其古不古也。



  “便可披襟度郁蒸。”“度”字又曰“掃”,不如“掃”字奇健。蓋“便可”二字少意思,“披襟”與“郁蒸”是眾人語,“掃”字是自家語,自家語最要下得穩當,韓退之所謂“六字尋常一字奇”是也。



  蘇州常熟縣破頭山有唐常建詩刻,乃是“一徑遇幽處”。蓋唐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對“禪房花木深”。“遇”與“花”皆拗故也。其詩近刻,時人常見之。案:歐陽修《詩話》亦作“遇幽處”。



  凡作文,其間敘俗事多,則難下語。此條館本不載,見李氏《函海》本。



  唐末人詩,雖格不高而有衰陋之氣,然造語成就。今人詩多造語不成。



  畫山水者,有無形病,有有形病;有形病者易醫,無形病則不能醫。詩家亦然。凡可以指瑕飧改者,有形病也。混然不可指摘,不受飧改者,無形病,不可醫也。



  余題黃節夫所臨唐元度《十體書》卷末云:“遊戲墨池傳十體,縱橫筆陳掃千軍。誰知氣壓唐元度,一段風流自不群。”當改“游”為“漫”,改“傳”為“追”,以“縱橫”為“真成”,便覺兩句有氣骨,而又意脈聯貫。



  凡看詩,須是一篇立意,乃有歸宿處。如童敏德《木筆花》詩,主意在筆之類是也。



  前人詩如“竹影金鎖碎”、“竹日靜暉暉”,又“野林細錯黃金日,溪岸寬圍碧玉天”,此荊公詩也。“錯”謂“交錯”之“錯”。又“山月入松金破碎”,亦荊公詩。此句造作,所以不入七言體格。如柳子厚“清風一披拂,林影久參差”,能形容出體態,而又省力。



  白樂天詩云:“紫藤花下怯黃昏。”荊公作《苑中》荊公作《苑中》絕句,其卒章雲“海棠花下怯黃昏”,乃是用樂天語,而易“紫藤”為“海棠”,便覺風韻超然。“人行秋色裡,家在夕陽邊。”有唐人體。韓子蒼云:“未若‘村落田園靜,人家竹樹幽’,不用工夫,自然有佳處。”蓋此一聯頗近孟浩然體制。



  世傳“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以為“尋常”是數,所以對“七十”。老杜詩亦不拘此說,如“四十明朝是,飛勝暮景斜”,又雲“羈棲愁裡見,二十四回明”,乃是以連綿字對邊綿數目也。以此可見工部立意對偶處。



  余題王晉卿畫《春江圖》,累十數句,事窮意盡,輒續以一對雲“寒煙炯白鷺,暖風搖青”,便覺意有餘。



  《木蘭詩》云:“磨刀霍霍向豬羊。”“向”字能回護屠殺之意,而又輕清。



  “北邙不種田,唯種松與析。松析未生處,留待市朝客。”又《貧女》詩:“照水欲梳妝,搖搖波不定。不敢怨春風,自無台上鏡。”二詩格高,而又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老杜句語穩順而奇特,至唐末人,雖穩順,而奇特處甚少,蓋有衰陋之氣。今人才平穩,則多壓塌矣。



  和平常韻要奇特押之,則不與眾人同。如險韻,當要穩順押之方妙。



  秦少游詩:“十年逋欠僧房睡,準擬如今處處還。”又晏叔原詞:“唱得紅梅字字香。”如“處處還”、“字字香”,下得巧。



  工部詩得造化之妙。如李太白《鸚鵡洲》詩云“字字欲飛鳴”,杜牧之雲“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馮香”;如東坡雲“我攜此石歸,袖中有東海。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魯直《茶》詩“煎成車聲繞羊腸”,其因事用字,造化中得其變者也。



  學詩當以杜為體,以蘇黃為用,拂拭之則自然波峻,讀之鏗鏘。蓋杜之妙處藏於內,蘇黃之妙發於外,用工夫體學杜之妙處恐難到。用功而效少。案:“用工”以下有脫文。



  凡裝點者好在外,初讀之似好,再三讀之則無味。要當以意為主,輔之以華麗,則中邊皆甜也。裝點者外腴而中枯故也,或曰“秀而不實”。晚唐詩失之太巧,只務外華,而氣弱格卑,流為詞體耳。又子由《敘陶》詩“外枯中膏,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乃是敘意在內者也。



  凡詩切對求工,必氣弱。寧對不工,不可使氣弱。評:氣自弱耳,何關切對求工耶?



  凡文章先華麗而後平淡,如四時之序,方春則華麗,夏則茂實,秋冬則收斂,若外枯中膏者是也,蓋華麗茂實已在其中矣。



  孟郊詩云:“天色寒青蒼,朔風吼枯桑。厚冰無斷文,短日有冷光。”此語古而老。



  老杜詩:“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荊扉深蔓草,土銼冷疏煙。此言貧不露筋骨。如杜荀鶴“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青柴帶葉燒”,蓋不忌當頭,直言窮愁之跡,所以鄙陋也。切忌當頭,要影落出。案:末句有誤。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盆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聘”字下得好,“銜蟬”、“穿柳”四字尤好。又“狸奴”二字出釋書。



  “春陰妨柳絮,月黑見梨花。”“登臨獨無語,風柳自搖春。”鄭谷詩。此二聯無人拈出。評:“月黑見梨花”,此語少含蓄,不如義山“自明無月夜”之為佳也。



  “椎床破面棖觸人,作無義語怒四鄰。尊中歡伯見爾笑,我本和氣如三春。”前兩句本粗惡語,能鍛煉成詩,真造化手,所謂點鐵成金矣。



  “吹折江湖萬里心。”“折”字雙使。



  魯直《飲酒》九首,“公擇醉面桃花紅,焚香默坐日生東”一絕,其體效《飲中八仙歌》。



  東坡計:“已有小舟來賣餅。”曾公卷:“已有小舟來賣魚。”學者當試商略,看優劣如何。



  “量大嫌酣酒,才高笑小詩。”“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雙聲字對。



  “綠瓊洲渚青瑤嶂,付與詩翁敢琢磨。”善用材料。



  “風來震澤帆初鮑,雨入松江水漸肥。”又盧襄詩:“眼饞正得看山飽,梅瘦聊須著雨肥。”善用“飽”“肥”二字。評:上聊不害為佳詩,下二語直村學中捉對耳。蓋先下“饞”“瘦”字便似有意求奇,不似上聯自然合拍也。



  陳子高詩云:“江頭柳樹一百尺,二月三月花滿天。裊雨拖風莫無賴,為我系著使君船。”乃轉俗為雅,似《竹枝詞》。



  “大書文字是防老,剩買山準備閑。”“是防”“準備”四字太淺近。



  荊公詩云:“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措得一枝還好在,可憐公子惜花心。”東坡云:“秋花不似春花落,寄語詩人仔細看。”荊公云:“東坡不曾讀《離騷》,《離騷》有云:‘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案:此事《西清詩話》作歐陽修語,《高齋詩話》則與此所記同。胡仔《漁隱叢話》辨其皆出依託。



  隱岩《古松》云:“勁節端為百木長,治朝無復五株封。”又《和上元》云:“化國風光原有象,春台人物不知寒。”立意下語好。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細數落花”“緩尋芳草”,其語輕清。“因坐久”“得歸遲”,則其語典重。以輕清配典重,所以不墮唐末人句法中。蓋唐末人詩輕佻耳。



  看詩且以數家為率,以杜為正經,餘為兼經也。如小杜韋蘇州王維太白退之子厚坡谷“四學士”之類也。如貫穿出入諸家之詩,與諸體俱化,便自成一家,而諸體俱備。若只守一家,則無變態,雖千百首,皆只一體耳。



  石曼卿詩云:“水活冰無日,枝柔樹有春。”語活而巧。



  梅聖俞詩云:“遠鐘撞白雲。”無合有合。



  “寒樹邀棲鳥,晴天卷片雲。”“邀”“卷”二字奇妙。案:杜詩作“落日邀雙鳥,晴天卷片雲”。



  李光遠《觀潮》詩云:“默運乾坤不暫停,東西雲海陽精。連山高浪俄兼涌,赴壑奔漢為逆行。”“默運乾坤”四字重濁不成詩,語雖有出處,亦不當用,須點化成詩家材料方可入用。如詩家論翰墨氣骨頭重,乃此類也。如杜牧之作《李長吉詩序》云:“絕去筆墨畦軫,斯得之矣。”又如“”字亦非詩中字;第二聯對句太粗生,少鍛煉。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沒”若作“波”字,則失一篇之意。如鷗之出沒萬里,浩蕩而去,其氣可知。又“沒”字當是一篇暗關鎖也,蓋此詩只論浮沉耳。今人詩不及古人處,惟是做不成。案:此語出蘇軾《志林》,蓋論宋敏求之輕改杜詩。此引之而沒其名氏。



  “野性終期老一村,全勝白髮傍朱門。”使“傍朱門”則不類,若改“白髮”為“微祿”,則稍近之矣。評:若改“白髮”,則上句“老”字亦當改矣。



  “恥為家貧賣寶刀”又雲“不為家貧賣寶刀”,“恥”字不如“不”字。



  “矯首朱門雪滿衣,南來生理漫心期。青衫愧我初無術,白髮逢人只自悲。”悲苦太過,露風骨。



  “北嶺山礬取次開,清風正用此時來。平生習氣誰料理,愛著幽香未擬回。”學者云:“自公退食入僧定,心與篆香俱寒灰。小兒了不解人意,正用此時持事來。”韓子蒼云:“全用此一句,有甚意思。不欲其此時持事來,用得此語甚妙。”“故人相見眼偏明”,子蒼云:“當有律度,豈容如此道。”



  歐公云:“古詩時為一對,則體格峭健。”



  七言律詩極難做,蓋易得俗,是以山谷別為一體。



  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語,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半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如此句無剩字。



  東坡《玉盤盂》一聯,極似樂天。又《次韻李端叔謝送牛戩畫》:“笑指塵壁間,此是老牛戩。”牛戩做不著,此一句蓋語意不足也。



  蔡天啟坐有客云:“東湖詩叫呼而壯。”蔡云:“詩貴不叫呼而壯。”此語大妙。“擘開蒼玉岩”、“椎破銅山鑄銅虎”,何故為此語?是欲為壯語耶。“弄風驕馬跑空去,趁兔蒼鷹掠地飛。”山谷社中人皆以為笑。坡暮年極作語,直如此作也。案:此處語意未明,當有脫誤。



  杜牧之《河湟》詩云:“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一聯甚陋。唐人多如此。或作云:“唯老杜詩不類此格。”僕云:“‘遷轉五州防禦使,起居八座太夫人。’不免如小杜。”子蒼云:“此語不佳。杜律詩中雖有一律驚人,人不能到;亦有可到者。”僕云:“如《蜀相》詩第二聯,人亦能到。”子蒼云:“第三聯最佳。‘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此一聯後,餘者便到了。”又舉“三峽星河影動搖”一聯,僕云:“下句勝上句。”子蒼云:“如此者極多。小杜《河湟》一篇第二聯‘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極佳。為‘借箸’一聯累耳。”



  高荷子勉五方律詩可傳後世,勝如後來諸公。《柳》詩:“風驚夜來雨。”“驚”字甚奇。琴聰云:“向詩中嘗用‘驚’字。”坡舉古人數“驚”字。僕云:“東風和冷驚羅幕。”子蒼云:“此‘驚’字不甚好。如《柳》詩‘月明搖淺瀨’等語,人豈易到?”



  歐公稱“身輕一鳥過”,子蒼云:“此非杜佳句。”僕云:“當時補一字者,又不知是何等人。”子蒼云:“極是。”



  汪潛聖舊詩格不甚高,因從琴聰,詩乃不凡。如“春水碧泱泱,群魚戲涉茫。誰知管城下,自有一濠梁”,乃是見聰後詩也。



  東坡詩不無精粗,當汰之。葉集之云:“不可。於其不齊不整中時見妙處為佳。”



  參寥《細雨》云:“細憐池上見,清愛竹間聞。”荊公改“憐”作“宜”。又詩云“暮雨邊”。秦少游曰:“公直做到此也。‘雨中’、‘雨傍’皆不好,保‘雨邊’最妙。”評:“雨傍”不成語,“雨中”有何不可?此是秦與之作劇耳,何堪舉作話頭邪?又云:“流水聲中弄扇行。”俞清老極愛之。此老詩風流醞藉,諸詩僧皆不及。子蒼云:“若看參寥詩,則洪詩不堪看也。”案:洪計不知指何人,豈山谷諸甥耶?



  孫詩云“雁北還”,下“還”字最不好。“北歸”、“北向”皆妙,獨“還”字不佳。案:孫不知何人。



  有大才,作小詩輒不工,退之是也。子蒼然之。劉禹錫柳子厚小詩極妙,子美不甚留意絕句。子蒼亦然之。子蒼云:“絕句如小家事,句中著大家事不得。若山谷《蟹》詩用‘與虎爭’及‘支解’字,此家事大,不當入詩中。如‘虎爭’詩語亦怒張,乏風流醞藉之氣。‘南窗讀書聲吾伊’,詩亦不佳,皆不如《羊》詩醞藉也。”



  曾吉父詩云:“金馬門深曾草制,水精宮冷近題詩。”“深”“冷”二字不閑道,若言“金馬門中”、“水精宮裡”,則閑了“中”“裡”二字也。此詩全篇無病,大勝《與疏山》詩。



  “筍根稚子無人見”,不當用“稚子”字。蓋古樂府詩題有《雉子斑》。“雉子”“鳧雛”,自是佳對。杜詩有“鳳子”,亦對“鳧雛”。案:“鳳子”字出韓渥詩。此可以稽證也。金陵新刊《杜詩》,注云:“稚子,筍也。”此大謬,古今未有此說。韓子蒼云:“冷齋所說皆非,初未嘗有此說。”或有脫文,觀冷齋云云可見。



  “傾銀注瓦驚人眼。”韓子蒼云:“‘瓦’當作‘玉’。蓋前句中已有‘老瓦盆’,此豈復更用‘瓦’字?‘瓦’與‘銀’‘玉’固有異,其為醉則一也。‘軒墀曾寵鶴’,當用‘軒車’,非‘軒墀’。‘河內尤宜借寇恂’,非‘河內’。”



  “功曹非復漢蕭何”,不特見《漢書注》,兼《三國志》云:“為功曹當如蕭何也。”此說甚分明。劉貢父云:“蕭何未嘗作功曹。”劉極賅博,何為不能記此出處也。



  何頡嘗見陳無己,李チ嘗見東坡,二人文字,所以過人。若崔德符陳叔易,恐無師法也。



  師川云:“作詩要當無首無尾聲。”山谷亦云。子蒼不然此說。



  東湖云:“春燈無復上,暮雨不能晴。”昌黎云:“廉纖晚雨不能晴。”子蒼云:“‘暮’不如‘晚’。”昌黎云:“青蛙聖得知。”汪彥章云:“燈花聖得知。”子蒼云:“蛙不聖所以言聖,便覺有味;燈花本靈,能知事,輒言聖得知,殊少意味。”



  “璇題”,倪巨濟作《謝御書表》用之。子蒼云:“乃椽頭,非題榜也。”



  “彈壓山川”,見《淮南子》:“彈出山川,壓而止之。”僕看《後漢》、《黨錮傳》“榮華丘壑”,正可為對。



  新燒夫火案:“夫”字字書不載。謂之“р火”,見《蘇武傳》。燒湯謂之“覃湯”,見《內則》。灶中燒火謂之“煬灶”,見《戰國策》。曉天赤如霞者謂之“陰淪”,見《爾雅》。案:《爾雅》無此文。王逸《楚詞注》引陵陽子《明經》曰:“淪陰者,日沒以後赤黃氣也。”又《廣雅》引之作“渝陰”。此蓋誤《廣雅》為《爾雅》,又舛亂其文耳。汗曰“鹽汗”,浮漚曰“覆甌,見《淮南子》。



  子由曰:“東坡黃州以後文章,余遂不能追逐。”



  蔡天啟云:“米元章詩有惡無凡。”孫仲益韓子蒼皆雲。子蒼又云:“師川詩無惡而無凡。”不知初學何等詩,致如此無塵埃也。



  葉集之云:“韓退之《陸渾山火》詩,浣花決不能作;東坡《蓋公堂記》,退之做不到。碩儒巨公,各有造極處,不可比量高下。元微之論杜詩,以為李謫仙尚未歷其藩翰,豈當如此說。”異乎微之之論也。此為知言。



  東坡豪,山谷奇,二者有餘,而於淵明則為不足,所以皆慕之。



  山谷詩云:“淵明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固不同,風味要相似。”有以杜工部問東坡似何人,坡云:“似司馬遷。”蓋詩中未有如杜者,而史中未有如馬者。又問荔枝似何物,“似江瑤柱”,亦其理也。



  某人詩云:“男兒老大遂功名。”杜詩:“功名遂乃佳。”“遂功名”則不成語矣。



  范元長云:“前輩言學詩當先看謝靈運詩。”



  東坡《謝李公擇惠詩帖》云:“公擇遂做到人不愛處。”評:放翁“詩到無人愛處工”,蓋本東坡也。



  陳子高云:“工部《杜鵑》詩,乃摹寫庾信《杜鵑》詩。”案:今《庾集》無《杜鵑》詩。“窮途俗眼還遭白”,便不如“窮途返遭俗眼白”。案:此二句文不相屬,疑有脫誤。



  徐師川云:“工部有‘江蓮搖白羽,天棘夢青絲’之句,於江蓮而言搖白羽,乃見蓮而思扇也。蓋古有以白羽為扇者。是詩之作,以時考之,乃夏日故也。於天棘言夢青絲,乃見柳而思馬也。蓋古有以青絲絡馬者。”庾信《柳枝詞》案:《庾集》作《楊柳歌》。云:“空餘白雪案:《庾集》作“獨憶飛絮”。鵝毛下,無復青絲馬尾聲垂。”又子美《馬行》云:“青絲絡頭為君老。”此詩後復用支遁事,則見柳思馬形於夢寐審矣。東坡欲易“夢”為“弄”,恐未然也。



  蘇叔黨云:“東坡嘗語後輩,作古詩當以老杜《北征》為法。”



  老杜詩云:“一夜水高二尺強,數日不可更禁當。南市津頭有船賣,無錢即買系籬傍。”與《竹枝詞》相似,蓋即俗為雅。



  張嘉父云:“長韻詩要韻成雙不成只;璽敘詩要說事相稱;卻拂體前一句敘事,後一句說景,如‘惆悵無因見范蠡,能差煙樹五尖腖’,又如‘我今身世兩相違,西流白日東流水’。”



  《次韻伯氏寄贈蓋郎中喜學老杜之作》,末句云:“獨抱遺編校舛差音叉。”蓋郎中惠詩云云,次韻解之,末句云:“真成句踐勝夫差音茶。”兩“差”字不同音,何故作同音押韻?必有來歷,姑記之以俟知者。詩見建本重編《南昌文集》卷第四十一。押韻“夫差”不音茶,當以押韻為證。案:押韻二句似後人所注。



  吳申李詩云:“潮頭高卷岸,雨腳半吞山。”然頭不能卷,腳不能吞,當改“卷”作“出”字,“吞”作“倚”字,便覺意脈聯屬。



  凡作詩如參禪,須有悟門。少從榮天和學,嘗不解其詩云:“多謝喧喧雀,時來破寂寥。”一日於竹亭中坐,忽有群雀飛鳴而下,頓悟前語。自爾看詩,無不通者。



  幼年聞北方有詩社,一切人皆預焉。屠兒為《蜘蛛》詩,流傳海內,忘其全篇,但記其一句云:“不知身在網羅中。”亦足為佳句也。



  元間,榮天和先生客金陵,僦居清化市,為學館,質庫王四十郎、酒肆王念四郎、貨角梳陳二叔皆在席下,餘人不復能記。諸公多為平仄之學,似乎北方詩社。王念四郎名莊,字子溫,嘗有《送客》一絕云:“楊花撩亂繞煙村,感觸離人更斷魂。江上歸來無好思,滿庭風雨易黃昏。”王四十郎名松,字不凋。僕寓京師,從事禁中,不凋寄示長篇,僅能記一聯,云:“舊菊籬邊又開了,故人天際未歸來。”陳二叔忘其名,金陵人,號為陳角梳,有《石榴》詩云:“金刀劈破紫穰瓢,撒下丹砂數百粒。”諸公篇章富有,皆曾編集。僕以攜家南奔避寇,往返萬餘裡,所藏書畫厄於兵火。今屈指當時詩社集六十餘載,諸公佳句,可惜不傳。今僅能記其一二,以遺寧川好事者,欲為詩社,可以效此,不亦善乎?

星期四, 10月 25, 2007

陳秋白 / 義舌

每每思及母語書寫的課題時,
總是不免慨嘆我們
原本完好健在的舌頭,
一世紀來,在被荒謬的
套上「義舌」殖民之後,
從此我們
唯唯諾諾的附和著殖民者,
而時間久了,
我們其中的一大部份人開始麻木,
同時千方百計的
否定自己尚健在的舌頭。

辛棄疾 (1140-1207) Xin Qiji

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齊豫 - 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辰亦儒 - 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建構「台灣學」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7/new/oct/25/today-o8.htm

建構「台灣學」
■ 張復聚
(作者為醫生、高雄醫界聯盟會長)

台灣意識高漲、台灣認同倍增、台灣主體如何建立?曰:建構「台灣學」。

僅就文學而言,昔者台灣只有「中國文學」獨霸;及至七○年代始有「鄉土文學」之稱;其後當吾輩呼籲成立「台灣文學系」時,官方答曰「台灣文學」只有少許資料,不足以獨自成「學系」;然則不到二十年,至今已成立「台灣文學系」、「台灣文學研究所」以及「台灣文學博士班」!

準此而言,「台灣生物學」、「台灣語言學」、「台灣地理學」、「台灣宗教學」,及至經濟、政治、哲學…等等均足以設立系所,其全體即合稱「台灣學(Taiwanology)」,以與世人皆知的「漢學(Sinology)」並存共榮。

建議各縣市:提撥專款(每年每校五至十萬元)購買「台灣學」書籍,讓各中小學得以設立「台灣學」資料專區,放置於圖書館入口明顯處,以方便教師與學童取閱。

(作者為醫生、高雄醫界聯盟會長)

奧修 / 找尋

有一個人一直在找尋、再找尋、又找尋,他已經七十歲了,有人問他說:「你的找尋還沒有結束嗎?你什麼時候才要定下來?」

  他說:「我在找一個完美的太太。」

  那個人問說:「七十年過了,死亡已經在敲門,你什麼時候才要定下來?」

  他說:「我能怎麼樣呢?沒有一個完美的太太,你怎會快樂?」

  那個人又問說:「但是你已經找尋了這麼久,難道還找不到一個嗎?」

  他說:「是的,有一次我的確找到了一個女人。」

  然後,那個人說:「那為什麼你不跟她結婚?」

  那個七十歲的追尋者變得非常傷心,他說:「很困難,她也在找尋一個完美的先生!」

星期三, 10月 24, 2007

盆景介話

盆景介話
本文由陳寧貴用客語翻譯自
詩人雨弦的華語詩"盆景的話"


還細時節
我就離開故鄉
來到這有泥無地介院子

仰頭看毋到天頂
傾頭看毋到地泥
總係輒常分人修修又剪剪
總係輒常分人扭曲成
佢等歡喜看介樣形

我沒盡深根頭
飲水後就化作
在暗中緊流介目汁

故鄉啊
汝在那位?

里爾克(1879-1926)

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

里爾克(1879-1926),奧地利著名詩人。

●愛的歌曲

我怎麼能制止我的靈魂,讓它
不向你的靈魂接觸?我怎能讓它
越過你向著其它的事物?
啊,我多麼願意把它安放
在陰暗的任何一個遺忘處,
在一個生疏的寂靜的地方,
那裡不再波動,如果你的深心波動。
可是一切啊,凡是觸動你的和我的,
好像拉琴弓把我們拉在一起,
從兩根弦裡發出“一個”聲響。
我們被拉在什麼樣的樂器上?
什麼樣的琴手把我們握在手裡?
啊,甜美的歌曲。

1907
馮至 譯

李清照 (1084-1151) Li Qingzhao

●一翦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Tune:"A Twig of Mume Blossoms"

The jade-like mat feels autumn's cold,I change a coat
And 'mid the fading fragrance
Of lotus pink alone I boat.
Will wild returning geese bring letters through the cloud?
When they come,with moonbeams
My west chamber's o'erflowed.

As water flows and flowers fall without leaving traces,
One and the same longing
O'erflows two lonely places.
I cannot get rid of this sorrow:kept apart
From my eyebrows,
It gnaws my heart.

江嵐 / 老 屋 (客語)

落雨天
對屋簷下行過
滴滴溚溚介雨水
點點跌落吾介心肝窟(fut)

發風時
伊伊歪歪介門窗
用佢介老骨頭
撐等一門家風

好天時正知得
老屋用佢溜皮溜骨介手腳
佬皺之郎當介老面皮
恬恬仔記錄
一屋肚介春秋
   

劉慧真 / 認字 (客語)

掘泥,開園
委種(播種)
阿公用钁頭(鋤頭)教我
甕菜
金瓜
茄仔
tomato


大細長短圓扁
烏白青紅黃紫
適(從)地泥生出來介字--
春 夏 秋 冬

星期二, 10月 23, 2007

新詩觀止

●顧城 (Gu Cheng)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This Generation

The dark nights gave me my dark eyes;
I, however, use them to look for light.

translated by Gordon T. Osing and De-An Wu Swihart



-------------------------


在夕光裡

在夕光裡,
你把嘴緊緊抿起:
"只有一刻鐘了"
就是說 現在上演悲劇。

"要相隔十年 百年!"
"相距千里 萬里!"
忽然你頑皮地一笑,
暴露了真實的年紀。

"話忘了一句。"
"嗯 肯定忘了一句。"
我們始終沒有想出
太陽卻已悄悄安息。

In Sunset's Glow

In the evening's glow,
your lips tightly closed,
you say, "There are only fifteen minutes left,"
meaning the sorrow has already begun.

"We might be apart for ten or a hundred years;
we must be thousands, ten-thousand miles apart."
But then you smile playfully
showing your real age.

You say, "I forgot to say even the one sentence."
I say, "Yes, you seem to have forgotten that one sentence."
We never got around to that sentence all evening;
but before we'd noticed, anyway, the sun set in silence.

translated by Gordon T. Osing and De-An Wu Swihart



-------------------------


遠和近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Far and Near

You,
you look at me one moment
and at clouds the next.

I feel
when you're looking at me, you're far away,
but when you're looking at the clouds, how could we be nearer!

translated by Gordon T. Osing and De-An Wu Swihart



------------------------


眨眼

--在那錯誤的年代,我產生了這樣的“錯覺”。

我堅信
我目不轉睛

彩虹
在噴泉中游動
溫柔地顧盼行人
我一眨眼---

就變成了一團蛇影

時鐘
在教堂裡棲息
沉靜地嗑著時辰
我一眨眼---
就變成了一口深井

紅花
在銀幕上綻開
興奮地迎接春風
我一眨眼---

就變成了一片血腥

為了堅信
我雙目圓睜

In the Twinkling of the Eyes
--During those wrong years I had this kind of "illusion"

I firmly believed
I watched the world with utmost concentration.

A rainbow
swam in the fountain,
searching among the passers-by silently.
I blinked my eyes
and it turned into the shape of a viper.

A clock
reposed on a church
marking the time steadily;
I blinked my eyes
and it became a bottomless well.

A red blossom
opened on the movie screen
inviting the excitements of Spring;
I blinked my eyes
and it turned to glistening blood.

Now to keep my beliefs solid
I keep my eyes wide open all the time.

translated by Gordon T. Osing and De-An Wu Swihart

吳德亮 / 沈船之茶

近年縱橫兩岸的台灣茶業大老范增平,忽然不尋常地在深夜來電,說要邀我共品這輩子絕未「見」過的一款老茶,語帶玄機的口氣在電話彼端欲言又止,彷彿有天大機緣取得的稀世珍寶,讓我不免擘然心動。

幾款罕見的茶品立即在我腦中快速掃瞄讀取,從清末的福元昌號到民初的同慶號、同興號、敬昌號等百年普洱,甚至台灣原生種的水沙連野生茶;致力撰寫茶書以來,品飲過的稀有老茶應不在少數了。范老大所說的,該不會是北京故宮珍藏的一顆近兩百年的金瓜貢茶,或魯迅後人年前在廣州義賣的清宮普洱茶膏吧?否則應不會有太多驚喜才是。

果然與印象中的茶品全然不同,進入位於火車站附近的茶文化協會,但見范老大小心翼翼地自櫃中取出錦盒,褪去層層包裝以後,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只約莫手機般大小,外觀明顯被歲月侵蝕得坑坑洞洞且縮皺不堪,彷彿歷經千年風化的隕石岩礦。比較起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金瓜貢茶,至今仍保有渾圓的身軀,以及條索分明的容顏;說這是茶,委實讓人難以置信。

看我狐疑的表情,范老大緩緩抬起頭,不急不徐地表示:「這可是八百歲以上的團茶了」。八百年?不就是南宋時期嗎?腦海立即浮現電視上「南海一號」打撈的新聞畫面。

「南海一號」是去年三月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的沈船,也是迄今發現最大且滿載寶物的宋代商船,經考古專家證實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儘管新聞炒得沸沸揚揚,但焦點大多集中在陸續打撈出的金銀器皿或陶瓷珍品等,估計價值不下數十億元的文物上。當時我也不免納悶,以當年「海上茶路」繁盛的景況推論,艙內應留有不少宋代團茶才是,或許在今天已不具經濟效益,才沒有任何媒體提及吧?

范老大肯定的回答證實了我的猜測,果然是從南海一號打撈出來的宋代團茶。以他近年在對岸茶葉科學與茶文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取得沈船茶樣作為研究自是順理成章,而我何其有幸,能夠參與並分享這一份千古奇緣?令我驚異的是宋人以木箱臘封的技術,沈沒海底八百年居然絲毫未受潮,只是不堪歲月陳化而緊縮得不成「茶」樣罷了。

禁不起我的催促,范老大以手指掰開一小片茶塊置入,除了便於觀察而使用透明玻璃壺具外,我們儘量還原宋代風行的鬥茶方式,溫盞再注入沸水。深褐色的茶湯如泉湧般溶出,首泡湯色褐紅,清澈見底而雲腳瀰漫。不同於一般茶品散發的醇厚香氣,只有淡淡的木質香若隱若現。顧不得腹瀉的疑慮,我懷抱著虔敬的心舉盞品飲,入口有著普洱陳茶的黏稠,圓潤的口感則在味蕾舌尖輕轉,淡而微甘。

第二泡明顯黝黑的湯色逐漸接近鬥茶的情境,杯緣呈現黑、紅、黃三色漸層,茶面則泛起陳茶特有的層層油光。而顆粒狀淳淳光澤的湯花,不就是宋代民間取勝的「冷粥面」嗎?油光下的變幻則更為驚人,忽而呈現梯田般的圖案,忽而又如河川的律動,水痕紋路層次分明,讓我大感驚奇。

幾泡茶湯飲盡,入口時乍現的老陳檀木香逐漸明朗,醇厚的陳韻這才緩緩在喉間迴盪,杯底茶香也適時濃郁了起來。且不知是否心理作用使然,抑或經過八個世紀歲月加持的茶氣效應,彷彿一股熱氣自丹田直衝腦門,蔓延至臉頰耳根,手掌則泛紅微熱。

回看壺內幾經高沖後的茶塊,大小仍絲毫未減,只是稍顯糊軟罷了。殘留的茶末則呈現抹茶般的綠色粉狀,想像在八百年前,應為豐腴鮮活的綠茶美人吧?我不禁熱淚盈眶了起來。

Air Supply- Without You

夜市

我在
急急切切叫賣聲匯成的喧鬧大河中
漂流著

此刻人與人的靈魂
不經意碰撞出忽明忽暗似曾相識火花
彷彿紛紛墜入河中淨身的星光

傾聽
急急切切叫賣聲中隱隱約約聽見誰被
出賣了


夜市叫賣

星期一, 10月 22, 2007

未來的星際網路

帶我們到沒去過的地方... 
網路之父畫「星際通訊」藍圖
http://news.pchome.com.tw/science/ettoday
/20071023/index-20071023102335041023.html

「網路可以帶我們到任何沒去過的地方。」有「網路之父」美譽的Google全球副總裁溫瑟夫(Vinton G. Cerf)雖已年逾60歲,想法仍十分創新,除了提出「任何裝置都能上網」的趨勢,還把腦筋動到星球上,擘畫出星際網路的藍圖。

溫瑟夫是網路通訊協定(TCP/IP)和網際網路基本架構的共同設計者,因而有了「網路之父」的稱號,現任Google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傳播者(Chief Internet Evangelist),在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中發表演說,探討21世紀網路趨勢,他的幽默、親切贏得滿堂彩,毫無大師的架子。

「行動通訊改變了人類取得資訊的方式。」提及網際網路的趨勢,溫瑟夫認為下一步就是Mobile(行動化),且未來生活中各種裝置皆能連結網路,而透過行動裝置上網也是Google重視的應用之一。

他以家電為例,無論是洗衣機或馬桶,不久的將來都可以上網,甚至連冰箱也會主動發e-mail通知你該補充哪些食材了!

大半時間花在推廣網路發展的溫瑟夫,也是標準的點子王,除了地球,他還企圖將網路延伸至外太空,架構星球之間的網路通訊。他說,自己正與其他專家制定一套新標準,來克服太空通訊距離遙遠的問題,進而開發出星際骨幹網路。

記者郭羿婕/台北報導

林明昌 / 問 (客語)

問 (分吾叔伯老弟) / 林明昌

阿叔
一大早起床
第一件事情
田項先巡一輪轉來
臨暗頭
共樣田項巡一輪轉來
吾緊想
仰使日日恁樣

阿叔過身後
吾一大早起床
第一件事情
田項先巡一輪轉來
臨暗頭
共樣田項巡一輪轉來

還細介賴仔頭昂昂望著吾
吾挲挲佢介頭那
無講半句話

星期日, 10月 21, 2007

謝志偉情結

曾是台灣四大寇之一
如今當上了新聞局長
泛藍對他恨得牙癢癢
批評他是跳梁小丑
泛綠對他笑逐顏開
讚美他是打虎英雄

他說
杜正勝加謝志偉
會讓泛藍上吐下瀉

他說
中國國民黨是『三八政策』
聽到台灣打嘴巴
聽到台獨罵三八
回頭看到中國叫阿爸

其實
媒體想戲弄謝志偉
謝志偉也戲弄媒體
誰腦筋快點子多
誰便是贏家

至於有人說
這樣我要如何教導我的孩子
唉喲喂
那是您家的事

--------------------------------------
四大寇:
江霞、吳錦發、魚夫、謝志偉

------------------------------
謝志偉 / 士可殺,不「可魯」?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5/new/feb/6/today-s1.htm

千帆過盡士可殺,百年孤寂不可辱

生我育我腳下土,棄它捨它誰作主

中國獅吼來嚇唬,呼朋引伴與狼舞

裡應外合敲邊鼓,離情離理也離譜

人人都是編輯

維基是開放平台
人人都可上去客串編輯
那天心血來潮
設了一個帳號
過去探個究竟測試一下

開了個新條目
將自己簡介傳上去
這該是最簡單最基本的編輯
竟出現疑似有版權問題
我一查
原來是維基掃描到
網路上有與我要上傳的相似簡介

因此
若您也想上維基客串編輯一下
請注意您上傳的資料
在網路上不會被掃描到有相似資料
這可能是維基必要的版權過濾機制
您上傳的資料會在網路上快速掃描比對
但並非完美無缺

Koma / 利玉芳

恆春大地動
好比一粒原子炸彈
擲落廣島

分析家
毋知傷著別人儕

一粒Koma
用力打在地泥項
震動个規模擴大
忽然間
跌落荒廢个防空壕

註:Koma(地方客語):陀螺


*****
2007萬巒六堆嘉年華會
讓大家體會萬巒生活文化樂趣

【記者黃俊榜 / 萬巒報導】 迎接2007年六堆嘉年華會暨第43屆六堆運動會,萬巒鄉公所將於10月21日在2號道路(萬巒郵局前)辦理萬巒六堆嘉年華會活動,有客家美食教作DIY、豬腳創意料理大賽、農特產品展售、檳榔扇彩繪剪裁現場創作、花車遊行等,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萬巒鄉公所今日上午在圖書館展演廳為是項活動暖身,先由鄉長徐統盛充當師傅,有模有樣的切粄條、燙粄條、配佐料,提供與會者試吃,獲得好評,接著也有不少民眾參與製作;現場並提供12道與豬腳有官的佳餚讓民眾品嚐,不到20分鐘即盤底朝天,民眾直呼過癮。

萬巒鄉長徐統盛說,為迎接2007年六堆嘉年華會暨第43屆六堆運動會,萬巒鄉公所將於10月21日在2號道路(萬巒郵局前)辦理萬巒六堆嘉年華會活動,主要是推動萬巒鄉在地文化產業,激發民眾創意,並體認萬巒生活文化創意。當天除了有親子檳榔扇創意彩繪比賽、及豬腳創意料理大賽外,還有客家藝文表演,熱門樂團演唱、勁爆熱舞、喜街舞表演,客家美食DIY,及有近30攤的客家農特產品展,當天的活動讓民眾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看,自己動手做的美食還可以帶回家,保證讓鄉親不虛此行,歡迎大家到萬巒玩、逗熱鬧,共同為六堆的團結和諧努力。

未來無限寬廣

網路之父溫瑟夫︰有點子就行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7/new/oct/21/today-e4.htm

因參與網路通信協定(TCP/IP)開發,被喻為網路之父的Vinton G. Cerf(溫瑟夫),與台灣新生代網友展開面對面溝通。

溫瑟夫目前也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資深副總裁,當被問及如何在未來網路時代創造成功獲利企業時,他鼓勵年輕人勇於嘗試、不斷創新,網路世界充滿商機。

溫瑟夫應邀來台發表演講,與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炯朗、ICANN執行長Paul Twomey、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賴飛羆,和逾200名年輕學子展開對談。由於溫瑟夫為TCP/IP架構的開發者之一,推動全球網路普及功不可沒,吸引大批理工科系學生到場親炙大師風采,他的幽默機智談話,讓整個對談過程笑聲不斷。

溫瑟夫說,網路發展至今僅有25年,出現許多新興公司,並建立起快速的成功獲利模式。以Google為例,不過才成立九年,即迅速創造出獲利,所以,年輕人只要有點子(idea),不需要多問,直接付諸行動,未來有著無限可能。

對於正如火如荼展開的無線通訊(Wireless),溫瑟夫表示,他對無線通訊抱持高度興趣,無線通訊將使得網路滲透率更寬廣。

他說,藉由無線通訊的發展,傳統電視播放方式將不再是唯一,未來可利用網路下載各種節目,其中行動化(Mobility)相當重要,無線通訊發展需要有攜帶更為方便的新工具;像他的黑莓機(Black Berry)就是行動化代表,還有促成行動化的平台也是發展重點。

劉炯朗則提出,行動化三大要素分別是硬體(Hardware)、存取(Access)、內容(Content)。其中「內容」是最關鍵的焦點,科技設備反倒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例如現在大家善用Google,得以搜尋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學習到基本知識,如果沒有適合的內容,誰在乎資訊產品是否行動化。

至於行動通訊未來發展的挑戰,溫瑟夫認為,最大挑戰在於,必須要有更多開放的平台,得以讓更多人投入開發;過去20年曾有人提出警告表示,數百萬人上網將使網路崩潰,但事實並不然,網路容量還有很大空間,網路世界還有很多的可能。

星期六, 10月 20, 2007

客語詩

隔壁介老阿公 / 楊傑美

日頭落山耶
我還看到
隔壁介老阿公
佇田唇巡田水

老阿公心恁好
命恁歪
一儕人
佇臺灣

佢想起賴仔佇日本
佢想起妹仔佇米國
佢想起日本時代
日本警察打己用擔竿
佢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米國轟炸機屙屎像屙卵
佢想起得癌症
舊年死剔耶部娘
目汁親像老屋耶屋簷水
滴滴跌

日頭芒出來
親像看到
隔壁個老阿公
一儕人
佇田唇項
巡田水

2006.8.19


=================

江 嵐 ╱ 韻

恁多年仔,自從毋識笑過
該般單純个青春,恬恬仔卸忒粧
十六歲就嫁分這片山林
重重踏過水田个阿姆个記憶悠遠
來到坎坷貧瘠个山城
種茶、燒火炭、焗香茅油
雞啼狗吠个宿命
一群分人打毋記得个赤牛仔

在體內个血脈底肚尋祖先个影跡
如今,佢兜个面目佬臊味係這般生份
常年纏綿病塌,阿爸个呻聲
鄉人,揮去熾熱个日頭
   續降下满地个流星
玉清宮个香火共樣年年鼎盛

恁多年仔,自從毋識笑過
無身世也無籍貫
一生人,毋識看過海生來仰般

台灣有文學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7/new/oct/21/today-p4.htm

《星期專論》欣見台灣古典文學整理迭出成果
(作者向陽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只有四百年之譜,從鄭氏王朝以降,台灣文學的發展過程相對地也較為短薄,但即使如此,四百年來以漢字、漢文書寫的文學作品還是不在少數。過去威權戒嚴年代,由於台灣研究被視為政治禁忌,文獻整理困難重重,也不獲重視,導致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對於台灣文學發展認知有限,遑論閱讀、研究。近二十年來,台灣文學的研究、作家作品的整理,以及各種文獻的整理方才展露曙光,台灣新舊文學作品在學界和政府的重視下,逐一出土,並且形成新的學門,也出現了相當多擲地有聲的研究成果,厚實了台灣文學的內涵,也讓我們了解到台灣文學的確鑿存在,不再出現「台灣有文學嗎」這樣無知的提問。

然而,由於台灣文學包括古典文學和新文學,其中古典文學發展時間達三百餘年,史料浩繁,蒐羅不易,手稿散佚,整理也難;加以古典文學以文言寫成,多用典故,即連學者都得皓首窮經,一般讀者更是難以消化吸收。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舊有文獻,加以整理,並且展開注解、校疏,乃至以白話語譯的工作,以促成台灣古典文學研究的進展,提供一般大眾對於台灣古典文學的接近使用,理解和吸收,就成為豐富台灣文學內涵,進而壯闊台灣文化盛景的急迫要務。

《全台詩》、《全台賦》出版

近幾年來,台灣古典文學的文獻整理迭見佳績。二○○四年由國家台灣文學館委託學者施懿琳主持編纂的《全台詩》五巨冊出版,該書結合國內多位古典文學研究者協力蒐集、編校,校勘精確,為台灣古典文學的推廣與研究立下宏模,自鄭氏王朝以迄日治時期三百年間的古典漢詩,終於能夠在台灣出土;接著,是今年年初由國家台灣文學館委託學者許俊雅主持編纂的《全台賦》推出,將同一時期台灣作家所寫的賦文近兩百篇輯印出版,共三冊,一冊為重排校勘本,另兩冊則是文獻原豹影印重現。這兩大工程,由國家文學館主辦,學者擔綱,為台灣古典文學的整理與研究做出了貢獻,更為社會提供了接觸台灣古典文學的平台。

民間自力完成《全台文》

更讓人驚喜的,則是由民間的文听閣圖書公司獨力完成的《全台文》,也在今年八月推出。這套《全台文》由學者黃哲永與吳福助兩人領銜主編,共七十五巨冊,計收同一時期散落於各種文集、報刊和未刊本之中的古典散文,編輯者多方蒐集、彙整、校勘,重新排版,花了一番工夫,將原刊稿暨已出版書的錯字找出、校正,並做標點,總共歷時四年。比起《全台詩》、《全台賦》想來更見艱辛,這樣的文獻整理工作,不出於國家預算,而由民間自力完成,原因為何,我並不清楚,但無論如何,都可看到主其事的學者林登昱整理古典文學遺產、豐富台灣文學內涵的用心。以七十五冊的皇皇規模來看,成本至高,市場也有限,要從其中獲得利潤幾無可能。這是傻瓜才會做的事,因此更讓人心疼,叫人敬佩。

《全台文》的出版,和《全台詩》、《全台賦》一樣,都是台灣文學研究的大事,更是台灣社會的福氣。三百餘年的台灣古典文學,本來就是台灣社會共享的遺產,無論政府出資或民間獨力完成,受惠者都是我們的社會。這是三書出版的共同意義。不過,和詩賦不同的,是古典散文的蒐羅、彙整、重編,更加不易,這套書盡其可能將有關台灣主題的古典散文,分為文集、雜記文、奏疏文及報紙文四類,加以編纂,因此資料更為龐雜,工程更加浩大,它的完成,說明了台灣民間仍然擁有可貴的活力,重視文化遺產,不遑多讓於政府,這樣的作為,應該受到政府和社會的肯定;其次,透過《全台文》的編成,也讓我們看到台灣四百年來的具體變遷與歷史圖像,《全台文》不僅標誌了台灣古典散文的總成績,同時也是台灣土地、風俗和歷史的總呈現,它和純粹文人的詩賦吟詠比較不同,是如實記載了作者書寫時的社會景況,透過這些古典散文,讓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四百年來台灣的文教、洋務、商貿、政治、農漁、兵事、人物、祭祀以及早期原住民社會圖像……等,真實了解台灣的社會發展和風土民情。展讀此書,猶似神遊四百年台灣。

一個國家的文化,表現於諸多層面,文學只是其中一端,卻是延伸和豐富文化內涵最不可忽視的一端。《全台文》的出版,儘管不是由文建會主導,一樣是表彰國家文化深度的大事。這套書售價甚高,非一般讀者所能負擔,如何讓它進入各公共圖書館,廣為讀者閱讀、接近,或許是政府和民間財團可以著力之處。

(作者向陽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客家傑出人物---謝宇威

三棲藝人謝宇威
最愛鹹蛋超人搭佛像

 走進客家歌手謝宇威的家,映入眼簾的畫面十分有趣,數十個鹹蛋超人和佛像並存,兩者形成強烈對比。謝宇威笑說而且他認為兩者並「行」不悖,具有後現代的視覺效果,「鹹蛋超人與佛都是博愛的人,都為了人類的福祉犧牲奉獻。」

 鹹蛋超人與佛像都是謝宇威的收藏。謝宇威說,他第一次看到鹹蛋超人的造型就被迷住了,「他的臉部構圖,完全符合角面石膏像的美感。」

 長年致力客語創作的金曲獎得主謝宇威,可說是近年來推動台灣客家歌曲流行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謝宇威在歌手身分外,還是位科班畢業的畫家,而今年他在客語電視台主持的歌唱綜藝節目獲得金鐘獎提名,他的笑聲中帶著唱、畫、主持三棲的自得。
 一頭捲曲長髮搭配一臉胳腮髮是謝宇威的招牌造型。他的習慣是留髮一年,然後全部剃光,從新生長。他這種不要常剪髮的觀念,來自大學時代修習印度瑜珈的心得,「男性的毛髮與吸收天地能量有關,不可隨意動。」頭頭是道講完,不忘加上一句,「就是懶。」

 顯眼的外表,加上壯碩發福的體魄,謝宇威常被冠上「達摩」、「鍾馗」、「發胖耶穌」的暱稱。對此他說習慣了,但也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笑的是達摩、鍾馗、耶穌這些人都是有作為的人,哭的是「我沒那麼偉大、差得遠了。」

 長得像達摩、家中擺滿佛像,謝宇威從小與佛結緣,還一度吃素想出家。知道他要出家,他的父親留法畫家、師大美術系教授謝孝德一氣之下拿著一碗豬腳要他吃下去,「父親說如果我不吃,他就跳樓。」

 他說祖父是位乩童,因此懷疑自己身上可能遺傳某種奇特的DNA。「那時父親對著想要出家的我,說了一句話,藝術就是你此生的宗教。」

 謝宇威從小展現藝術才華,「小時候我的偶像是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我的志願就是成為他的追隨者。」然而這位手塚治虫的追隨者,卻在大學時叛逃,投向音樂的懷抱。

 謝宇威的歌聲帶著沙啞的磁性,因為國小六年級的音樂老師「識貨」,讓他對自己的歌喉有信心。「我不是那種功課好的學生,有次班會導師要我起身唱《中華民國頌》,我以為這是另類處罰。沒想到唱完後,導師說,音樂老師說我有好歌喉,的確不錯。」

 大二那年,他聽了陳明章用台語創作的《下午的一齣戲》,興起以客語作詞的想法。「客語很適合入樂,因為它的聲調,比台語、普通話還複雜,感覺上很像法文。」

 謝宇威對音樂的喜愛,可說是從小耳濡目染。小時候父親作畫時,習慣聽音樂,西洋歌曲、客家山歌、客家八音什麼都聽。加上他自己高中時迷上披頭四,因此後來的客家歌曲創作中,他也總是能夠融合流行和傳統,使用的樂器也能將吉他、嗩吶、二胡等各種不同元素中西合璧。

 《問卜歌》是他一九九二年獲得大學城創作音樂比賽第一名的作品,「那時台灣邁入工商業社會,鄉下人大批到城市討生活,六合彩簽賭也正紅。」因而讓他寫下「上班的上班 ,賭博的賭博,簽牌的簽牌,湯圓沒得吃哪」的歌詞。

 他的創作的靈感,都從生活而來:「多參加幾場葬禮,會讓人對生命有更多體認。」


 謝宇威是一九六九年生於台北的客家人,家鄉原在桃園新屋鄉。他本來要跟隨父親走上美術創作的道路,卻在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時,受到新台語歌謠運動的影響,開始創作客家歌曲。

 他曾獲得第五屆《青春之星》東南亞暨全國總冠軍、第九屆《大學城》全國大專創作音樂大賽第一名、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流行歌手。去年發行最新專輯《山與田》的他,今年則以客家電視台主持的「客家好音樂」節目入圍金鐘獎最佳歌唱綜藝節目獎。


 雙子座的謝宇威,自認上輩子是位流浪天涯的土匪,手中拿著刀劍經常與他人廝殺,經過多次轉世之後,現今手中以吉他代劍為音樂奉獻。他的太太是來自大陸的京劇演員,昔為刀馬旦。
 謝宇威談起戀愛過程十分自得,話說當時太太每日寫信追求他,現在兩人育有一位喜愛歌唱的三歲女娃,名為謝嘉安,取其音為「謝家平安」。

林采韻/專訪  (20071020)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
/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

做自己

●藝術大師談成功「做自己想做的事」

台北藝術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給舞蹈家林懷民、劇場設計家李名覺以及作曲家馬水龍。三位大師談對藝術的理想,也談現實的人生,雖然領域不同,但三人都說成功沒有盡頭,「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對了」。

林懷民:做自己喜歡的事 就會成功

舞蹈家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也是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創系主任,多年來透過創作,讓世界看見台灣。作曲家馬水龍教育與作曲兼長,作品融合東西方意境,展現台灣作曲家的能量。李名覺則是美國舞台界一代宗師,曾經獲得東尼獎、美國國家藝術獎,也曾經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設計舞台,北藝大劇場設計系的主力教授群,幾乎都是李名覺的學生。

馬水龍:多讀書 成功下一刻才開始

三位大師開講,除了堅持創作、不畏孤獨之外,馬水龍也希望學生多讀書,累積能量,「創作的香甜只是瞬間,成功從下一刻才開始」。林懷民要學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成功」。李名覺則說創作不能脫離真正的生活,「面對藝術的巨大,你只能累積自己發揮創意,直到超越。」

李名覺曾經與雲門舞集合作過「紅樓夢」、「九歌」等創作,其中「九歌」讓長年旅美的李名覺,再度體會已經在自己體內消失的東方哲思。他說,林懷民希望舞台上的水池要放滿荷花,「而荷花從摘下到死亡,大概兩小時的時間,這與舞作長度幾乎相同,讓我感到震驚。」林懷民則感謝李名覺讓雲門舞集的舞作「永遠都維持一個超高的高度」。

李名覺:累積自己展創意 直到超越

林懷民說一個舞作被感動,不是只看見舞台上的表演,而是舞作背後巨大的文化,「我家裡說台語,長輩秘密用日語,長大後同學說國語,然後大一點的叔叔帶進英文、唱片跟外文書籍,這都是我文化養成的部分。」不刻意融合東西方文化,但是卻可以在作品中流露。

李名覺也表示,想到要融合東西方,就是一種矯情。馬水龍則說,小時候聽北管、南管與歌仔戲,長大之後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作品就會流露代表台灣的款款深意。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星期五, 10月 19, 2007

詩想

思緒要柔軟如樹枝

意志要堅定如盤根

心境要平靜如幽林

眼界要高聳如巨木


---著名客家詩人曾貴海

奉茶

在昏暗中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甦醒
好像一群種籽躲藏在土壤中竊竊私語
然後決定將 暗 掘開

掘出一條光河
載動昏暗的夜色
漂流向寧靜

奉茶-YouTube秀台灣

台灣讚啦!!

新詩觀止

●梅新〈取暖的方法〉

流浪人

在冬日

取暖的最佳方法

是想家

我已試驗了四十年

非常靈驗。

想母親的一聲呼喚

想隔壁鄰舍推門借鹽來

想天雨的雞鳴

在長廊上

甩身上的雨水

想童年

望著樑上的燕窩

明年的燕子

還會是

今年的那一隻嗎


家裡的每一件事

都是深冬

攏在棉襖裡的火籠

暖在心頭

也暖出了

臉上的笑容

------------------
劉文正 - 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福利社裏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裏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裏的零食 手裏的漫畫 心裏初戀的童年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裏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的日子裏 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麼好奇 就這麼幻想 這麼孤單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作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 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唸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封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7/new/oct/19/today-life1-2.htm

YouTube推出台灣專屬的繁體中文版,除了國旗上了首頁之外,還有一支一分半鐘的短片「台灣讚啦!」向台灣使用者示好;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台灣版惹惱中國,還是時值中國十七大時機敏感,中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蓋掉包括YouTube、Yahoo!英文版搜尋等網站,中國網友罵聲連連。

YouTube台灣版上線,許多網友發現台灣版頁面右上角有一面我國的旗幟,都感到相當的興奮,頁面上還有一段專為台灣版上線而拍,標題為「台灣讚啦!」的影片,內容為夜市、光華商場、廟會等台灣特色地點。YouTube的誠意,正中台灣網友心坎裡。

但不知是不是這段影片,還是台灣國旗惹惱中國,中國網友發現YouTube無法連上,連帶只要網友打入Google、微軟Live Search、英文版Yahoo!等搜尋引擎網址,也自動跳到中國本土搜尋引擎「百度」去。

中國網友在部落格語帶玄機地表示:「在這個禮拜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感到奇怪。」因為上週用Google.cn或Google.com搜尋「十七大」,都無法顯示網頁,網友諷刺地說:「這是Google給十七大送上厚禮。」

〔記者王珮華/台北報導〕
--------------
劉文正 - 秋蟬


聽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綠葉催黃
誰道秋下一心愁 煙波林野意幽幽

花落紅 花落紅 紅了楓 紅了楓
展翅任翔雙羽燕 我這薄衣過得殘冬

總歸是秋天 總歸是秋天
春走了 夏也去 秋意濃
秋去冬來美景不再
莫教好春逝匆匆 
莫教好春逝匆匆

星期四, 10月 18, 2007

台灣版YouTube

http://udn.com/NEWS/INFOTECH/INF3/4059127.shtml

YouTube繁體中文版在開放國內網友使用前,已先與國內多家媒體合作,由媒體上傳新聞、節目影音,提供YouTube 繁體中文的內容,而媒體則爭取品牌曝光的機會。

目前,台灣版YouTube版上已有東森、國家地理頻道、中視、三立、天下雜誌、公視等媒體的影音內容,其中,YouTube也推出夥伴網站,包括中國電視公司、天下雜誌、雄獅旅遊、三立電視與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據使用過繁體中文版的媒體業者表示,在上傳影音時,偶爾會遇到上傳速度極緩慢甚至傳不上去的問題,尤其在上午11點過後情況更甚,因此,上傳速度相關問題可能還待觀察。

據了解,目前台灣網友使用YouTube,主要著重影片瀏覽、外嵌連結等功能,上傳影音分享人數遠不及前兩者,但中文版上線後,網友不必受限英文介面,將可更簡單地申請會員、使用平台介面各項功能,吸引更龐大的網友使用。

YouTube首席技術長暨共同創辦人陳士駿,為繁體中文版上線再度來台,邀請台灣民眾參與「台灣之美」原創影片競賽,網友除了秀台灣之美,獲選還可得到攝影機,作品還將被剪輯成「台灣之美錦輯」,得以在國際秀出。

YouTube平均每天的影片瀏覽量超過一億支,今年度開始推出各種語文版本,努力經營各區域的本地化市場,據了解,YouTube去年10月被Google以16.5億美元併購後,積極擴張亞太地區與華人市場版圖,陳士駿今年6月來台時,就透露即將推出YouTube繁體中文版的消息。

用手機拍片也能當導演?

星期三, 10月 17, 2007

帳號被盜 自保方法

今年我正式安裝卡巴斯基
之前我根本不理會網路不速之客
如今不速之客多到不容再忽視
目前觀察上線約每半小時
就有不速之客想來闖空門
都被門神卡巴斯基所拒
可見未有門神把關的電腦
已有可能被不速之客進駐下蠱
當你p2p下載檔案正高興時
你的電腦也正處於不速之客的p2p中
若用之線上交易豈不危機四伏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7/2/mj64.html
帳號被盜 自保方法

市刑大資訊室主任林浚奕表示,以下幾個原則,將有助於民眾局長避免上當,減少帳號被盜用的情一況。

一:以緊急要求使用者輸入帳號密碼的郵件要小心,很可能是詐騙集團。

二、檢查信件有無銀行的數位簽章,沒有的話要小心,很可能是假的。

三、不要信任email 供電話號碼,電話號碼請自行查證。

四、任何請使用者輸入帳號密碼、信用卡號及身分證字號的信件,都要有戒心。

五、不要連結信件中的網址,以免被偽造網址騙了,最好自己key-in。

六、在信件中如果有直接帳號和密碼欄位,千萬不要輸入,如有必要,最好自己透過瀏覽器進入該網站。

一人一NB時代降臨

台灣人手一機﹝NB﹞的時代開始降臨
華碩的Eee PC
七吋LCD螢幕、重量一公斤
入門機才7999元
雖採用Linux的作業系統
使用者不用擔心
因為如今的
Linux與windows使用起來相當接近
當然微軟也不可能放棄這塊肥肉
據說它有意提供包括
有windows XP 和 Office
只需三美元的簡易版安裝軟體

---------------------------------
華碩的Eee PC已聲勢浩大的分頭攻向「新興」與「已開發」市場,其潛在規模將比目前PC產業還大,加上高性價比吸引市場目光,使得Eee PC一時之間成為關鍵字查詢最高的名詞。然而Eee PC到底是什麼??

Eee PC是華碩推出首款低價電腦的代表作,作業軟體採用Linux的作業系統,主要功能分為網路、工作、學習、娛樂、操作、以及我的最愛,基本個人電腦使用功能一應俱全,甚至具有Skype通話、並搭載30萬畫素網路視訊鏡頭等。由於採用固態硬碟設計,因此開機時間僅需15秒鐘。

Eee PC與一般筆記型電腦相較,除了硬碟容量略嫌稍小之外,其餘如無線上網、彩色液晶螢幕等,都已接近NB,但售價卻只有主流NB的4分之一至3分之一,此一高性價比的產品策略,除預期可擊敗OLPC與CPC外而榮登低價PC的霸主外,更可分食一般PC的市場份額。

星期二, 10月 16, 2007

林文義又要出新書了

恭喜老友阿義又要出新書了
這些年來他散文小說詩都寫
而且出書頻繁
與他二十餘歲相識以來
三十多年了
多少浮沉事
誰與付東流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如今見他創作力非但不減
甚至更為猛烈
可見文學是他唯一的心靈原鄉


●旅人與戀人

作者:林文義
出版社:爾雅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2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6394522
裝訂:平裝
定價:200元

  林文義十八歲即進入文學世界,散文行世三十年後潛心小說,五十三歲才投入詩領域,而這正是他另一個自我的發現與顯現吧!

  羅智成說:「當生活接近理想時,林文義便受到感動,所以,他的詩特別接近生活。」生活的實踐,以及實踐中的記憶與感動躍然紙上,並以美好生活的細節來定義幸福,益加讓人感受到他對於生命此刻追求的事物的掌握與瞭然,也使整本書洋溢著無法抑制的熱情與奔放。

------------------------------------------------
●妳的威尼斯

作者:林文義
出版社:博客來出版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29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335721
裝訂:平裝
定價:230元
叢書系列:嗜小說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小說,展延相異題裁,或荒謬或寫實,無非訴說一種人間的真情實意;也許置身在這因政治紛爭,是非不明的台灣,我還是堅信只有文學才是生命最美麗的安頓。──林文義

  本書是由身為小說家亦是社會觀察家、政論評述者林文義所著作的十七篇短篇小說集,以文學描述社會各階層的幽微心態,呈現出十七種台灣社會不同面向。

  不同於以往林文義以政論評述名嘴穿梭在各電視節目中的口水,喧嘩之後,船過水無痕。《妳的威尼斯》這本小說,以貼入社會各層面的生活,各篇中或有華麗的文字、或有非常本土的語調、或有魅惑的靈魂、或有匪夷所思的情節,各篇均有各自獨立的故事特色,十七篇小說營造出十七種氛圍,耐人尋味。

  從喧壤的政壇到純淨的文壇,之前林文義一直扮演雙面人的腳色,一口評論時政、一手書寫文學。而今林文義謝絕政論評述名嘴的身分,回歸文壇,從文學角度書寫世間人事,他表現在這本小說上,比起紛擾的社會事件更有深度,也更精彩。

作者簡介

林文義

1953年生,台灣台北市人。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
國會辦公室主任。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
現專事寫作。
著有:散文集:《幸福在他方》等30冊
小說集:《藍眼睛》等5冊
詩集:《旅人與戀人》1冊。

詩想起

我的
內心深處
有許多抽屜

其中
有個灰色抽屜
我最不喜歡打開

因為
裡面塞滿了
各種奇形怪狀的願望

詩想起

陳寧貴 / 鎖

琵琶幽幽怨怨
彈出迷迷茫茫的心事
在這風風雪雪的季候裡,如何
尋覓驚驚慌慌北竄的天涯路?
難道糾糾纏纏的掌紋,已
注定曲曲折折的愛情?

那個擅長潑墨命運的畫師
為什麼要在她美麗的臉上
悄悄點出悲劇的黑痣
那也許是宇宙中的黑洞
連一線亮光也無法通過
也許是深宮的一把黑鎖
鎖住千年不朽的秘密

轉輾無法成眠的夜裡
我來偷偷開鎖
詎料剎那間
我竟然變成一把

如是我聞

Osho奧修----


有一個科學家在研究要找出鑽石的奧秘,他很認真地工作,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有了,除了一點之外。

  他在那個點上下了很多功夫,卻仍然找不出線索,有人建議他說:「你這是在浪費生命和時間,我聽說有一個女人在西藏,她非常聰明,知道所有的答案,你去找她問這個問題,她就會給你答案,何必在這裡浪費時間?」

  那個人旅行到西藏,但是,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因為很難找到那個聰明的女人,他經歷過重重困難,好幾次生命都瀕臨危險,最後終於到了那裡。

  有一天早晨,他敲了門,那個聰明的女人來開門,她非常美麗,是他從來沒有看過的,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她的存在還帶有邀請的意味,眼睛的閃光裡似乎是在說:「來,來這裡!」

  她說:「你終於來了,我先生出去了,我的規則是:你只能問一個問題,然後我回答,記住,只能問一個問題,不能問第二個問題。」

  那個科學家毫無考慮地說出:「妳先生什麼時候回來?」

非馬 / 羅湖車站

非馬 / 羅湖車站

返鄉組曲之八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

她老人家在澄海城

十個鐘頭前我同她含淚道別

但這手挽包袱的老太太

像極了我的母親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

他老人家在台北市

這兩天我要去探望他

但這拄著拐杖的老先生

像極了我的父親



他們在月台上相遇

彼此看了一眼

果然並不相識



離別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親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著拐杖的我的父親

彼此看了一眼

可憐竟相見不相識

邱一帆 / 從族群文化來看意象

客家做為一個族群有其語言、文化上个特色,廣義个文化又包含著語言个部份。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在《原始文化》所講:「文化係一個複雜个整合體,其係人類做為社會个一員時,所學習著个一切事物。其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任何其他个能力同習慣 。」,落到(套到)客家文化來講,「客家文化係一個複雜个整合體,其係人類做為客家社會个成員時節,所學習著个一切事物。其包括客家个知識、信仰、藝術、道德、制度、風俗,以及任何其他个能力同習慣。」這兜客家文化个內涵,有其客家族群語言來做安名對應,有其客家言語交際、言談行為來做詮釋,這種對應、詮釋最真切、最生動也最能夠引起客家族群个共鳴。這會表現出客家族群看待世界、解讀現象同其他族群無共樣个所在。

每一個族群,看待世界个方式有其無相同个所在,其看待世界个方式表現在文化个各層面,同時反映在其語言底肚,這係一種先驗个講法。舉例來看,客家人講个「黃匏(vong-phu)」、「番瓜(fan-kua)」同holo人講个「金瓜(kim-kue)」、華語人講个「南瓜(nan-kua)」雖然指稱个係共樣个瓜果,但係從構詞來看,其所顯示出來个意思,並無相同:有个顯示其肉色、有个表示其原旦係外來个品種、有个帶有其吉祥个色彩意義、有个表示其出產个位跡,這個例證做得簡單拿來說明,每一個族群就算看著世界上共樣个東西、現象,也有可能有無共樣个看法;共樣个族群無共樣方言系統个人,對待共樣个東西、現象,也可能有無共樣个觀點;外來个事物、現象,行入客家人个視野,也有可產生同其他族群無共樣个解讀,這就係講,每一個族群看待世界个方式會有其無共樣个所在 。族群看待世界个現象,有其無共樣个所在,表示族群解讀世界現象个角度、意義有其無相同个地方,這種無相同个地方,會表現在族群个語言、文化底肚。族群个人解讀「現象」个背後「意義」反映在其生活、文化之中,同別个族群無共樣,假使同其發現、聯繫起來,這就會係族群特有个意象。

星期一, 10月 15, 2007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籌建多年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將於二十日起試營運,客委會舉行開基伯公開光儀式,並邀請民眾在試營運期間踴躍前往參觀,而二○○七年六堆嘉年華系列活動也已起跑,在六堆各鄉鎮持續到年底。

位屏縣內埔鄉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試營運範圍包括演藝廳、多媒體館及戶外遊憩等三大主題區,時間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在週休二日規畫開幕大戲、靚歌金曲、年度大戲、六堆交響樂等四大演藝活動,多媒體館則在每週二至週日推出「閱讀六堆展」,包括祖堂密碼、從空中閱讀六堆、打開六堆記憶蒸寶等特展。

為祈求開園順利,客委會在園內舉辦伯公開光儀式,由耆老帶領主委李永得、副主委邱議瑩、莊錦華、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及六堆的十二個鄉鎮鄉長或地方仕紳,依古禮祭拜祈福。

李永得表示,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試營運活動,將從二十日清晨的路跑活動揭幕,預計有三千人參加,未來每年也將在六堆各鄉鎮輪流舉行,此外,近年來北部桐花祭十分成功,而南部六堆歷史文化豐富,客委會也從去年開始以六堆運動會為基礎,擴大舉辦「六堆嘉年華」,希望打造「北桐花,南六堆」的兩大客家活動,用文化創意促進地方產業。

今年的六堆嘉年華從十月中旬持續到十二月底,在高屏地區六堆鄉鎮舉行,主題包括十二鄉鎮文化產業活動、昌黎祠韓愈文化祭、親六堆跑客庄客宣路跑、六堆運動會、六堆客家特色商品聯合展售、客家藝術節等,其中在全台唯一供奉韓愈的內埔鄉昌黎祠舉辦的韓愈祭,將於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登場,邁入第四十三屆的六堆運動會,則在十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於新埤國小、新埤國中舉辦。

六堆嘉年華可至行政院客委會網站(www.hakka.gov.tw)查詢相關資訊,欲索取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四大演藝表演門票者,可洽詢(○八)七二三○一○○。
〔記者羅欣貞/內埔報導〕

莊紫蓉訪問杜潘芳格

莊紫蓉:

  台灣師範大學春季駐校作家李喬先生在師大演講,他說:「人生是痛苦的,人生也

是無意義的,惟一的意義是想辦法減少人生的痛苦。」對他的說法,您有什麼看法嗎?


杜潘芳格:

  就我個人而言,十七歲以前,在家裡有很多痛苦的經驗,在學校又常受到日本小孩欺負。結婚

之後,一方面要幫助丈夫診所的業務,家裡人口多,負擔沈重,再加上夫妻之間的衝突磨擦,我想

人生是痛苦的。每個人紓解痛苦的方法不一樣,也可能不止一種方法,對我來說,宗教是解除痛苦

的最重要方法,其次是寫作,而宗教信仰是來自於我的母親,她本身是虔誠的基督徒,文學則得自

於父親的影響,他喜好文藝。宗教和寫作,紓解了我大部分的苦痛,但是,我覺得真正的痛苦,還

是要靠活生生的人才能解除,親情和友情才是減輕痛苦的重要力量。

詩想起

我們對
守株待兔
並無好印象

然而
守株待兔
暗藏大智若愚的智慧

守株待兔者
必須具備何「株」有「兔」的精準眼光
還必須具備耐得住寂寞的等待

等待
非無為
而是超強的作為

年到知命
才理解此
無為而治的真義

詩想起

●陳寧貴 / 破蓑衣

牆上掛著
一襲老祖父穿過的
破蓑衣

它 春雷打擊過
夏雨洗滌過
秋風搓揉過
冬月割傷過


如今
它是掛在我胸口的一樁
新心事

詩想起

陳寧貴 / 吳三桂與陳圓圓

打開山海關
險惡的浪濤便
洶湧而入
淹沒他深奧難解的
痛楚

白浪中
一朵紅蓮載沉載浮
在岸邊
任憑千古英雄
也喊不回那似遠似近的
悽涼

詩想起

●陳寧貴 / 歲月

年輕的歲月
天上來的瀑布
傾入胸懷
眼眸深處
燦亮水花飛濺

年老的歲月
關不緊的水龍頭
時間之水滲漏
一點點一滴滴
將每個夜晚的夢打濕

洞見未來世局

眺望未來
讓人目光灼熱燦爛
本文對未來世局的洞見
令人沉思不已
------------------------------
http://www.backchina.com/newspage
/2007/10/15/135235.shtml

美國《洛杉磯時報》:未來不是中國的
作者 Walter Russell Mead


傳統的智慧認為中國在崛起,美國在走下坡路。按照這種觀點,美國21世紀的外交政策挑戰就是當東方新勢力上青天之時盡可能優雅地處理我們不可避免的衰落。傳統的智慧聽起來幾乎總是很聰明,但幾乎總是錯的。美國不需要牽制中國,也不需要與中國對抗。它也不需要優雅地讓中國取代美國稱為世界領導力量。

  第一個理由很簡單。中國的崛起只是一個更恢宏的故事的一個部分——亞洲的崛起。中國不是在真空中上升的,不是註定以美國主導西半球或德國一度主導歐洲的方式主導它的地區。中國在崛起,但印度也在崛起。越南、印尼、泰國和韓朝(南北統一可能不用等太久)。在可見的將來,日本將仍然是一個強大的經濟、軍事和技術力量。台灣不是沉入大海;澳大利亞前所未有的繁榮。孟加拉國開始工業化;甚至緬甸可能通過全球經濟一體化走上繁榮道路。

  新亞洲太大、太多樣化、太獨立、太富有,沒有一個單一的國家可以統治。中國不能,美國不能,印度不能。亞洲三巨頭——中國、印度和日本——處於大致的平衡。當中任何兩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強大都足以阻止第三國主導該地區。印度和日本可以平衡中國。中國和日本可以平衡印度。日本主導亞洲的夢死於1945年。美國還要為捍衛亞洲勢力平衡而準備,而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似乎都不可能浪費金錢和時間來推翻它。

  中國將繼續軍事現代化和測試它的勢力極限。但對它來說,建立一個可以對抗美、印、日聯合勢力的武裝部隊如今(而且很可能永遠)不是一個可行的計劃。

  在世界勢力方面,將會有五大玩家——美國、歐盟和亞洲三巨頭。但美國將繼續扮演一個獨特的角色,因為它是亞洲勢力平衡以及歐洲勢力平衡的一個重要部分。

  看亞洲的未來,必須意識到數字不能代表一切。在1700年,中國、印度和法國的人口和經濟都比英國大,但稱為世界大國的卻是英國。當今的美國比以前的英國更大、更強、更富有;我們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是英國在頂峰時期的三倍。

  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人口可能抵達了頂峰——而美國仍然快速增長。如果人口統計學家的說法是對的,到 2050年,將有大約14億中國人,而美國人將有4億。兩國在勞動力方面的比照更為驚人。如今中國大約有9.48億處於工作年齡段的人,而美國大約有 2.02億。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人口將比美國的老化得快,到2050年,將有大約2.48億處於工作年齡階段的美國人,而中國的數字大約是8.60 億。

  美國人常常全神貫注於他們自己的問題和關切,常會忽視其他國家的問題有多嚴重。中國的人口危機意味著它將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以較少的勞動力照顧老齡化的人口。該國的其他問題也很可怕,令該國在未來數十年忙得不可開交:清理它的環境、發展一個跟得上現代化經濟的金融體系並創造一個有效的衛生保健體系。然後還要制定一個強大得足以管理中國這樣龐大的國家同時又靈活得足以滿足當地需求的政治體系,允許異見和政治競爭但又不至陷於分裂。

  還有其他因素。自從美國在尼克松領導下與中國重修關係以來,它就一直試圖說服中國和國際體系接觸——行為更像一個“正常”國家。這項政策一直是一個壯觀的成功。儘管轉變還沒有完成,但中國已經變得相信加入地區組織和峰會,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等組織最有利於自己的利益。

  中國舉行2008年夏季奧運的自豪就是這項轉變有多深入的一個跡象。就在四十年前,中國人邀請一群美國人打乒乓球就可以稱為新聞。如今中國有能力——有意願——舉行世界上最高規格、最昂貴和最複雜的國際體育盛事。

  促進亞洲的和平發展,確保較小的國家不受大鄰居的威脅,並幫助亞洲超級大國找到一套經濟和安全關係,在歷經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和社會轉變之時保持該地區的和平——這些應該是美國本世紀的亞洲政策目標。

  如果我們做得對,如果我們保存國內的社會活力(這是我們全球角色的基礎),我們將促進亞洲民主和繁榮的崛起,並建設一個更好的未來世界。(作者 Walter Russell Mead)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
http://www.latimes.com/news/opinion...nday-commentary

------------------------
《福音》第一集《恩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3LRXH8lvU

星期日, 10月 14, 2007

陳寧貴 / 洗臉記

那天早晨,當他
端出一盆水準備洗臉
一俯身,突然
臉掉進水裡了

「啊 !」
他驚慌失色地大叫起來
但見臉在水中,搖搖晃晃
漸漸擴大,漸漸碎去

他於是緊張地伸出雙手去撈
撈起來的
卻不是令他日夜懷念的那張臉
而是一陣陣寒意襲來
使他莫名其妙地顫慄不已

匆匆把水潑向曬衣場
仔細地找了老半天什麼也沒發現
他不禁喃喃自問道:「我的臉呢?」

舞與詩相遇

●舞與詩相遇
廖末喜舞蹈劇場將以舞與詩呈現年度作品《鸚舞》。

廖末喜舞蹈劇場舞詩系列首度將詩與舞結合,推出年度作品《鸚舞》,由藝術總監廖末喜與詩人利玉芳共同精選數首詩作,詮釋詩作之中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共棲的島嶼文化,20日將於嘉義縣立表演藝術中心登場。

廖末喜舞蹈劇場為讓舞詩系列呈現前所未有視覺效果,此次融合不少創新舞蹈,讓詩不再只是印在紙張上的文字,而能夠跳脫出紙張來,展現不同風格的肢體呈現及舞台風貌。

今年的創作有兩大特色,一是雙主題、一是將兩首不同的詩融合,創造出新意涵來,尤其是此次的編舞家涵蓋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齡層代表著不同年代的舞蹈風格,展現多元性。編舞家藉由旁白、朗誦、音樂、服裝、燈光、佈景,凸顯創作的多元性,呈現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廖末喜還將詩人覃子豪與何光明的詩作融合編創出《焚》,呈現出古典浪漫與現代表現主義的風情,並以此舞獻上對舞蹈家蔡瑞月最深的敬意。

年度作品《鸚舞》20日將於嘉義縣立表演藝術中心首演,購票事宜可洽廖末喜舞蹈劇場:06-2368596。

如是我聞

奧修如是說---

有一次,馬克‧吐溫去聽一個演講,那個朋友是一個教士,他一直邀請馬克‧吐溫去聽他演講。

  他是一個偉大的演說家,非常富有詩意,而且備受推崇,每當他演講,整個教會都會擠得水洩不通,但是馬克‧吐溫從來沒有去聽他演講,那個朋友一再地堅持,直到馬克‧吐溫說:「好,我這個週日就去。」

  那個教士為星期天的演說準備了最好的內容,他在腦子裡安排好了一切,他將所有的能量都投放進去,它的確很美,簡直就是一部交響樂,簡直是一首長詩。

  但是,漸漸地,他開始害怕起來,開始感到不安,因為馬克‧吐溫坐在那裡,好像死人一樣,臉上甚至連一點讚賞的表情都沒有,大夥兒拍手拍了好幾次,簡直到了狂喜的地步,但是馬克‧吐溫就坐在那裡,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既沒有正向的反應,也沒有負向的反應,他保持漠不關心。

  漠不關心比負向態度更是死氣沈沈,因為,如果你反對某種東西,至少對它會有某種態度;如果你反對,至少也是給了它某種意義;如果你漠不關心,你是在說這完全沒有用,甚至不值得你去反對。

  當那個演講結束,馬克‧吐溫回到車上跟那個教士在一起,教士不知道要怎麼問,因此他們保持沈默,當馬克‧吐溫從車子裡面出來,教士說:「你對我的演講都沒有說什麼。」

  馬克‧吐溫回答說:「那並沒有什麼新鮮的,我家裡有一本書,你只是從那本書抄襲過來而已,這個演講是借來的,你騙不了我,你可以騙騙教會裡的傻瓜,但我是一個精通文字的人,而且我勤於學習,剛好昨天晚上,我就在讀那本書。」

  教士簡直無法相信,他說:「你在說什麼?我沒有從任何地方抄襲,那是不可能的!」

  馬克‧吐溫說:「你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在那本書裡面,明天我就把那本書送過來。」

  到了明天,馬克‧吐溫送來了一本大字典,他說:「你在這裡面可以找到所有的字!」

德亮 / 畫壺釉上彩

我親愛的朋友:

長期隱居鶯歌的陶藝家吳遠中,日前特別為我燒了三件青瓷茶具,包括一只溫潤內斂的蓋杯、一只據說靈感來自馬桶的茶海,以及一個渾圓充滿雅趣的六杯壺。

三件茶具的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周身且佈滿縱橫交錯的紋片。從「雨過天青雲破處」的釉色與「紫口鐵足」的色燒配置來看,一眼就可以認出,作品是以黑陶拉胚再上青瓷釉燒造而成。遠中近年以倣汝窯的青瓷釉而聲名大噪,絕非浪得虛名。

不過遠中在餽贈作品的同時,卻也遞上了一份釉上彩料,要我在茶具上繪圖寫詩。恭敬不如從命,甚少在公開場合揮毫的我,也只好當場舉起圭筆,邊畫邊構圖邊尋找詩的意境,就這樣且戰且走,約莫花了半個下午的時間彩繪完成,交還給遠中再一次送入窯內淬煉。

總算大功告成,至於阿亮的詩畫在遠中的壺,會迸出怎樣的火花與氛圍?就留待看官您自己的感覺吧。
德亮 (德亮部落格:http://blog.yam.com/teliang)

出版人與詩人的感慨

閱讀了兩篇感慨文
一篇是隱地的-百年浮沉
另一篇是李敏勇-
台灣詩歌現象裡沒有台灣心

隱地代表出版人的感慨
我曾經歷台灣出版的盛況
那時候出版社出書
不只是一本一本出
而且是一套一套出
在報紙刊登不輸房地產的巨幅廣告
經我手上出去的廣告也超過千萬元
大量銷售的結果
都得到金山大郵局寄書才消化得了
現在台灣的大出版社
大都是當時奠下的根基
如今的出版根本上是遭受網路的挑戰
電子文書系統
將逐漸取代紙本文書系統
而電子文書系統有它的新運作方式
九把刀、彎彎的流行可看出一些端倪

李敏勇代表台灣詩人的感慨
從前的詩人對台灣本土意識很模糊
寫詩只要文字意象爭奇鬥艷即可
如今看來詩僅如此
是不夠的


●隱地  
百年浮沉

人生在世,浮沉一場。回溯百年文壇,多少曾經為人誦讀的作家,都消沉了,有的把名利早已看淡,自己隱躲了起來,再也不寫了,有的仍然在寫,但作品儘管一本接一本出版,讀者完全無視於作家的存在。

 這一代的讀者,他們真的不看書了嗎?到底他們在忙些什麼?

 以前廣大的文藝群讀者靠的是小五到大三的學生,現在這群年輕的孩子都掛在網上,他們忙著傳簡訊,或拿著手機,從床上到馬桶,自有說不完的話,肯閱讀一些漫畫書已經很有水準了,等到再長大一些,為了表示國際化,當然要讀些米蘭昆德拉和春上村樹,越過自己同胞的創作,直接看翻譯作品,就像看電影,不看國片(好在早已沒有多少國片了)只看西片、日片一般自然。


◎李敏勇
台灣詩歌現象裡沒有台灣心

台灣、日本、韓國─這東亞三個國家,不只地理,更是歷史深刻關連的國家。二戰結束後,台灣和韓國分別脫離了日本的五十年和三十年殖民統治。但是韓國獨立了,台灣則在類殖民統治下展開新歷史。獨立後的韓國,分裂為南韓、北朝鮮,但畢竟都已在聯合國享有席位。而台灣,糾葛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紛爭裡,在聯合國裡連一己主權國家的席位也不可得。談國家,要一個國家,台灣像是什麼呢?中國國民黨政權沒有責任嗎?台灣的人民,甚至包括追隨中國國民黨逃亡來台的新住民,對中國國民黨的統治能沒有問題意識嗎?

國文學現象裡的認識、記錄、思考、批評,存在嗎?國文學生態中對於語言文字的符號、工具、方法、精神,具有視野嗎?看看在台灣流行的詩現象,甚至教科書裡的詩現象,再看看日本、韓國的詩現象,不能不感觸良多。如果說,詩歌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東西,是心的聲音,我們如何從台灣的詩歌現象裡,探觸到台灣真正的心呢?或者說,許多台灣的詩歌現象裡沒有心,沒有台灣的心。

星期六, 10月 13, 2007

詩想起

●頭擺

毋知 六堆介頭擺事情
毋知 忠義亭介風雲血汗
淨知 美濃粄條
淨知 萬巒豬腳

客家文化
就恁樣跈等
粄條同豬腳
蓋暢快入腸胃底背
變成消化



亂世豪門

甲午戰爭後台灣曾經獨立過
百年前一段被人遺忘的歷史


《血染的風采》 梅艷芳演唱

詩想起

子時
我坐在蓮花上
一面算息
一面參悟奧秘

漸漸漸漸
我悟出一種姿勢
開成一蕾
蓮花

詩想起

●山歌

高山上
大風起
吹起她的長髮
隨雲天上飄

風如酒
山微醺
她的歌聲
已踉蹌

杜鵑遍野
開滿春天
高山上
心也是花
開滿思念

此刻
情也酩酊
醉是青山間

詩想起

●知天命

年過五十
除了你自己


還能夠再增加你一分什麼?

又還能夠減少你一分什麼?

這就是
所謂的知天命吧

胡民祥〈翻頭看〉

一九八二年正月落雪天
阮老爸捷捷翻頭
看伊的後生,奈何
行去機門的通道
短短無幾步,續落去
十五點鐘的噴射雲
會佫製造十五年的分離

一九八二年正月落雪天
阮也煞來翻頭
看著的是:十五年前
阮中年勇健的父母
佇熱天的松山機場
送怹的後生

一九八二年正月落雪天
阮老母直直行無翻頭
看伊的後生,總是
佫看是會凍安怎?
唔免兩個十五秒鐘
就佫是十五年分離的開始

一九八二年正月落雪天
阮翻頭
看著的是:一九八一年六月天
阮提無著簽證的亞東協會辦事處
佇阮去出差的日本大阪城
只好拖著行李
飛轉來新大陸佫再流浪

一九八二年正月落雪天
阮佇停車場翻頭
看阮父母離開的美東機場
是怎樣?
一片白茫茫
白茫茫

蓉子 / 藝術家

  我們藉著你的翅膀飛翔
  升起于一片雲海之上
  緩緩地浮過萬重山崗

  有時它自己便是那萬重山崗
  沒有人知道這山嶽中的高峰和低谷
  恰似為萬年積雪掩覆的深山一樣

  往往它是廣闊的草原 無邊無際
  牧羊人在淺草深水的牧場上
  輕輕地點著他的手杖 點著群羊

  咳,雲是天際取之不竭的白石哪!
  雕鏤了多少人間形象
  請讓我知道那雕刻家的名字

  難道他不肯留下名字?
  他不斷創造又不停摧毀他底傑作
  難道他竟如此地無視于永恆?

  其實他也是善於用色的畫家
  最長於潑墨山水 以及繪
  較正午光芒更奇麗的夕陽

  你看見白晝和夜在天邊交接的偉象
  沿著整個海岸垂落鮮紅茜金的桌巾
  ——黃昏是被命定了的監交人

  於是 他用整瓶墨汁
  把殘留的絳紅與金黃一古腦塗沒
  我遂拉上窗簾沉入椅座中的睡鄉

星期五, 10月 12, 2007

葉淑貞 / 台灣人也是平埔族的後代

台灣人是炎黃子孫 也是平埔族的後代

作者﹕葉淑貞

一、前言

台灣在近代是一個墾拓的地區,因此有許多外來的移民,其中尤以來自中國的漢人為最多。但是在16世紀,漢人開始前來時,台灣已經有住民,是由南洋一帶漂流或移住來台的馬來人種。這些來台的馬來人,有居住於平地者,也有居住於深山者,居住於平地者稱為平埔族。由於清朝在1873年以前的治台政策十分消極,基本上不鼓勵中國人移居台灣。即使有移居台灣者,也不許攜眷,因此造成了島上的漢人移民陽盛陰衰的現象。而當時的平埔族是母系社會,這種女子招男子入贅的母系社會與後來移入台灣的漢人多為單身男子的社會,正好產生「互補」作用。因此,大部份現在的台灣人的女性祖先不是從大陸來的,而是平埔族人。過去台灣南部有一句俗語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指的就是此意。也就是說,現代大部分的台灣人是炎黃子孫,也是平埔族的後代。

二、台灣的平埔族人

中國人稱台灣土人為「番人」或是「番族」,在清治時期又依漢化的程度和對清朝官廳的服屬與否,將番人分為「熟番」和「生番」。「生番」是指不服政令,居於深山之中的土著,清朝官方對「生番」的政策,基本上是劃界封禁。「熟番」是指漢化較深,居於平地地區者,又稱為「平埔番」,這些土著服從政府之教化、應政府之徭役和稅課之繳納。

因此,在漢人入台之前,從台灣北端、淡水河口沿岸起,沿著台灣西部平地,一直到台灣南端的恆春半島,散居著許多平埔族。雖然通稱其為平埔族,其實族系繁多,語言、習俗也不盡然相同。荷蘭人曾對全台做過人類學調查,發現全台有193個部落,45個族系。依據清朝官方文書之記載,康熙年間服膺政府王化的「熟番」有46社,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乾隆6年已有89社,乾隆32年(1767)設置南北路理番同知時有93社,到了嘉慶年間開發噶瑪蘭廳,又有36社土著被編入清朝官方的統治。

平埔族大部分是母系社會。在生產方面,「男漁獵,女下田」。其親族組織中,女性佔有重要地位。在婚姻上,男子入贅於女家,隨妻而居,為妻家服勞役。女子繼承家產,傳承家業。《彰化縣誌》敘述平埔族的社會說:「重生女,贅婿於家,不附其父,故生女謂之有賺,則喜,生男出贅,謂之無賺。無伯叔甥舅,以姨為同胞之親,叔姪兄弟各出贅離居,姊娣皆同居共爨故也。」

這種招男子入贅的母系社會與後來漢人移入台灣之後,因為多為單身男子而形成的「陰衰陽盛」的社會,正好產生「互補」作用。漢人移入台灣,在鄭成功時,多為軍人,在清代前期也限定單身男丁才准入台,這些單身漢人基於成家或生理需求,往往以當地平埔族的女子為擇偶對象。平埔族的招贅風俗,以及入贅女家又可分得家產的制度,對這批孑然一身的羅漢腳,頗具吸引作用。

三、台灣的漢人的移民

台灣是一個移墾社會,在荷蘭時代(1624--1662)才開始有較大量的漢人從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移入台灣。但是,在這個時代因為移民來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要墾荒,所以大部分的移民都是強壯的男子,女子與小孩不多。例如,在1661年荷蘭統治區內的人口約有10萬,其中漢人總共約有30,000,成年男子有25,000人,婦女及小孩約5,000人;土著人口有68567人;而荷人官民與士兵共有1500人。當時的漢人大部分是春時往耕,秋成回籍,隻身來去。

但是,在1683年以後台灣歸入清朝統治,由於清朝政府治理台灣的態度極為消極,因此為了限制中國人前來台灣,乃作出了限制大陸人民渡海來台的政策。清康熙頒布了三項渡台禁令,如下:

一、欲渡船台灣者,先給原籍地方照單,經分巡台廈兵備道稽查,依台灣海防同知審驗批准;潛渡者嚴處。
二、渡台者不准攜帶家眷;業經渡台者亦不得招致。
三、粵地屢為海盜淵藪,以積習未脫,禁其民渡台。

其中的第二項禁令,使得早期來台者,幾乎清一色是單身漢,造成社會的陰衰陽盛的現象。1720年的《臺灣府誌》就提及在島上男人要結婚很困難。1721年,大埔(今嘉義附近)的257個漢人開拓者中只有一名女性。1727年,閩浙總督高其倬乾脆報告鳳山、諸羅、彰化三縣新來的移民都沒有妻室。

由於無法斷絕源源不斷的偷渡人民,地方官主張放鬆渡台禁令,其中尤以准多攜(搬)眷入台的呼籲,幾乎每幾年便有一次。乾隆25年(1760),福建巡撫吳士功對中國東南沿海人民不斷偷渡,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他說:

「…台灣府屬…居其地者,均係閩、粵省濱海州縣之民。從前俱於春時往耕,秋成回籍,隻身去來,習以為常。迨後海禁漸嚴,一歸不能復往。其立業在台灣者,既不能棄田園,又不能搬移眷屬,另娶番女,恐滋擾害。…向之孓身飄流過台者,今已墾闢田園,足供俯仰矣!向之童稚無知者,今已少壯成立,置有產業矣!若棄之而歸,則失謀生之路;若置父母妻子於不顧,更非人情所安,故其思念父母,繫戀妻孥,冀圖完聚之隱衷,實有不能自己之苦情。以致急不擇音,甘受奸梢之愚弄,冒險偷渡,百弊叢生。」

因此,吳士功認為解決這些弊害之道,在於准許在台者搬眷。他認為安分良民,既已報墾立業,有父母、妻子之繫戀,有仰侍父母,撫育妻兒之辛勤,自必顧惜身家,也就無暇為非。

就在這些地方官大肆呼籲,成家比單身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的理念之下,清朝官方曾幾度豁然開通,准許內地民人攜(搬)眷入台。但一般而言,清朝官方的立場仍然是不積極鼓勵民間到台灣來墾殖的,一直要到同治13(1874)年牡丹社之役以後,才推翻一切舊有之禁令,積極推動「開山撫番」之政策。

因此,當時台灣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諺語:「一個某,恰贏三仙天公祖」,正反映了這個時代台灣的開拓者孤苦伶仃的心情。

四、我們是炎黃子孫,也是平埔族的後裔

最近關於台灣人之謎已經進行了許多學術研究,這些研究皆顯示了現代大部分台灣人是漢人與平埔族的混血種,而不是純種的漢族人。其中,高雄醫學院精神內科的論文〈台灣與西太平洋島與南島諸族的健康問題〉,顯示從人種學血統的研究來看,台灣人的血統88%與漢族不同,是屬於南方系人種。馬偕醫院醫學研究室的林媽利醫師根據染色體組織抗原體(HLA)或是粒腺體核酸的研究、母系血緣及父系血緣等三個不同的系統的分析,得到的結果是有85%的台灣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的。根據這些研究,平埔族、漢人及少數外國基因一起建構了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

林媽利醫師以及日本紅十字會、東京大學等研究機構進行的共同研究,已經發表並刊載於國際醫學期刊的研究論文〈組織抗原體(HLA)〉與第十一屆國際HLA研討會所發表的〈台灣各民族的HLA分析及比較研究〉也都顯示,台灣閩南系與客家系種族是與中國的漢人完全不同的種族。從遺傳基因來看,台灣人與泰國人和越南的普伊族同系;就血統而言,屬於越族,與苗族同系。另一方面,根據報告顯示,日本人與韓國人比台灣人更接近於中國的北方漢人。

也就是說,現在大部分的台灣人是介於中國人與原住民之間的中間體,所以我們說現在的台灣人是炎黃子孫,也是平埔族的後裔。

謝宇威 - 花樹下

六堆嘉年華

高屏六堆客家地區於10月15至22日舉辦一系列的六堆嘉年華活動,包括15至20日連續6天的忠勇公神靈繞境高屏兩縣客家地區,以及21、22兩日在內埔國中舉行六堆第四十二屆運動大會。

忠勇公又稱義民公、義民爺、將軍、大將軍,台灣所祭祀的義民爺,多為死於朱一貴、林爽文、吳福生等事件,以及漳泉州、閩粵、漢民山胞械鬥等事件;在台灣各鄉鎮裏,叫做義民廟或義民塚的常有所見,所祭祀的人物各有不同,在眾多義民廟中,香火最鼎盛,建築最宏偉的,首推新竹縣新埔鎮的「枋寮義民廟」,這其中有一段客家籍人士保國衛鄉的感人事蹟。

清康熙六十年,朱一貴起義於岡山,僅七天時光,全體群起響應,但各地方匪徒趁機成群結黨,進行劫掠,竹塹(新竹)民眾起而反抗,保鄉衛土;後林爽文聚眾佔據了彰化縣署,並且以「反清復明」為號召,改年號為「天順」,良民也受城池之殃,生活變得十分痛苦。新埔附近各地的廣東人一千三百餘人,由陳紫雲指揮,組織義民軍,協助清廷剿亂,終於獲勝,在此戰役中,義民軍犧牲慘烈,義民屍首多曝曬於曠野,有地方人士感其忠烈可風,於乾隆五十三年,出面收集了二百多具的忠烈遺骸,葬於枋寮山,又在塚前建立廟宇,並建一亭,稱為「褒忠亭」,俗稱「義民亭」。

後來,地方巡撫因念義民協助民亂有功,以「精忠」題奏清帝,乾隆帝最初對於戰死民軍頒賜「義勇」詔書嘉勉,繼續頒「懷忠」、「褒忠」御筆匾額,「褒忠」二字是乾隆帝親筆所題,懸掛於枋寮義民廟,是台灣北部客家地區信徒最多的廟宇。

在南部則以六堆忠義祠為代表,六堆忠義祠的建立起於清朝康熙六十年,當時的六堆團練組軍協助清朝政府平定了朱一貴之亂,由清朝政府所敕建。六堆忠義祠位於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祠內所供奉的忠勇公(義民)是客家人的先賢、典範、精神象徵。

這次活動副執行長、竹田村長傅民雄表示:忠勇公出巡是三百多年來第一回,包括內埔、萬巒、竹田、長治、麟洛、佳冬、新埤、高樹、美濃、六龜、杉林、甲仙等12鄉鎮,希望能藉此出巡活動,結合六堆運動會聖火遶境增加彼此互動機會,促進六堆情誼,喚醒逐漸式微的客家族群團結奮鬥、共生共榮的客家意識;各鄉鎮也可配合出巡活動進行文化踩街,安排規劃客家民俗、文化活動及文化產業展售、推廣等,重新建構六堆特有的人文環境,也歡迎大家一起來作客。

徐一帆屏東報導

高峰論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7/new/oct/13/today-o3.htm


台灣義民
■ 鍾孔炤(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日前傳出中國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在「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中,對前去參加的客家領袖喊話,企圖介入台灣總統大選。中國政府這樣的行動,其效果可以說是恰得其反,一方面足以激發起全體台灣人民對於外力介入我國民主的強大反感,另一方面,也刺激起客家鄉親的台灣主體意識。

果不其然,就看到台灣客家社團「我們不是中國人」的聲明,在呼應之餘,我也深深地覺得,當下我們所應該致力的工作,是透過客家人「義民論述」的重構,來破解親中勢力對客家族群長久以來的綁架。

有許多人,不論是在客家社群之內,或是之外的其他台灣人民,總是認為「義民」的概念,既然是因為二百年前協助清廷鎮壓反清勢力而來,則長久以來客家人的義民崇拜,也是一種「心向中國」的文化傳統。這種想法,再加上過往台灣開拓史上的閩客心結,造成像中國國台辦等有心人士,以為可以見縫插針的觀念,這是對客家義民史觀的錯誤詮釋,也是對客家鄉親的誤解與侮辱。

追溯台灣歷史,在一七二一年的武裝抗清行動中,首功破清的即是出身潮州府,而落腳於屏東內埔客家庄的杜君英,但反而是反清武力中的保守勢力,囿於中國朱明正統的封建觀念,要擁立朱姓的朱一貴,這一場革命才在歷史上轉而變為「朱一貴事件」。由此事可見,台灣的客家鄉親,並非沒有台灣主體意識的傳統可以追尋。

而「義民」這個詞彙,雖然是出自於清廷的敕封,而為客家鄉親所長期襲用,但其所被珍視的內涵,是一種「自己的家園自己保護」的精神,而壓根與「大中國情懷」無涉,客家人所尊崇的義民,是自己鄉親的義民,而不是清朝鷹犬的義民;一如外省老兵的「榮民」固然是國民黨政府所賦予的稱呼,但這些榮民們曾在台海的一次次會戰中,擊退來犯的中國軍隊,他們所要保護的並不是國民黨的獨裁政權,而是要捍衛落腳的家園、捍衛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

義民也好,榮民也罷,在我們的這個新時代裡面,都將產生它的新興意義。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各族群發揚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期待將各族群的光榮感,匯集在台灣的國家意識之下,寫下歷史的新頁。

(作者為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詩想起 / 天真睡月

●陳寧貴 / 天真睡月
----寫分熟睡中介細阿仔

汝著介靴
停在門唇
微微笑
停在夢肚

日時頭
汝著介靴
係細細介船仔
載汝到處去聊
適人生天真介源頭
吹來一陣幼幼介風
汝就在時間介河壩
緊行緊遽

到裡尾
汝介夢
停在上帝介龍座唇
閃閃爍爍
成滿天介星斗

星期四, 10月 11, 2007

Google台灣版地圖很好用

Google終於推出台灣地圖服務,Google表示,與全球「Google地圖」服務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Google地圖」擁有全世界第一個即時停車位更新系統,可以查詢台北市哪一個公有停車場還有空位。由於Google地圖可下載到JAVA手機上觀看,只要用手機上網,民眾就可以運用Google地圖查詢停車空位,還能監看高速公路流量。

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表示,這兩項創新功能,係獲得台北市政府與高速公路局的協助,如果路邊停車格有裝感應裝置的話,路邊停車也能達到即時查詢空位的功能。

Google工程師指出,將Google地圖轉換台灣版並不容易,由於國內地址寫法與美國有很大差異,因此必須特別改造,才能搜到正確的資訊;其次,台灣的地名有不少與日本相同,為避免誤判,工程師在設定時會將搜尋引擎設定為台灣優先。

除了台灣「獨家」功能外,Google地圖可以做到本地搜尋、自己設計「我的地圖」與親友或大眾分享、在標定的地點放置Youtube影片或自己拍攝的照片,甚至查詢台北市電影院正在放映的電影。

詩想起

褪下蒙塵的蒼老靈魂
我走出去看山看水
也給山看,給水看

相看到兩不厭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山是我,我是
那一望無垠的
汪洋大海啊!


鄭怡 - 恰似你的溫柔
作詞:梁弘志 作曲:梁弘志


蔡琴 - 恰似你的溫柔


劉文正 - 恰似你的溫柔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 就讓一切走遠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卻都沒有哭泣
讓它淡淡的來 讓它好好的去

到如今年復一年 我不能停止懷念
懷念你懷念從前 但願那海風再起
只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彭邦楨與方思

詩《衛風》說:「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關於方思的新作,我想就此作個介紹。當他沈默後的第一首作品就是我先讀的。記得這天我們也是在唐人街聚首、在咖啡館見面,當我讀他這首詩作──題名《輓鐘》──我曾不禁為它朗誦起來:

倘若他是一個生人,並未與我聯盟,

仍然我該為他悲悼──無人僅是一座

島,海鷗不來,帆桅不止,直到永恆

──聽啊,輓鐘,聲聲,聲聲──輓

鐘為誰在響?深沉,深沉──即使他

是一個生人,仍然,仍然──直到永

恆──。

  讀這首詩,韻節鏗鏘,而且詩如鐘鳴,噹噹在響。我說:「方思,你這首詩寫得好呀!」此聲不僅如聽鐘鳴,還如聆雅樂。李白說:「大雅文不作,吾衰竟誰陳?」誰能說在我們的現代詩中就無雅風呢?當時他聽我朗誦也曾喜形於色,我說:「你該像梵樂希沉默二十年後多寫詩吧?」就他這首詩說,我曾產生不少聯想。李白說:「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這是李白的琴聲在引起共鳴。杜甫說「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這是杜甫的鈴聲在引起共鳴。方思寫這首詩有許多不可言宣的意象,是一種人性的金石之聲,我不願為他強加解釋,彷彿一經解說就無味了。隨即我又曾聯想到張繼的《楓橋夜泊》說: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也旨在有鐘聲共鳴,給夜半江上客船的旅人有一種寂寞的慰藉之感。而方思的層面卻較大些,說「無人僅是一座島」,他的鐘聲應不是真有鐘聲,而是思想的鐘聲,彷彿一個生人無人同情而由他來倍加撫慰一樣。方思說:「寒山寺,我曾經去過。」我說:「去與不去都是一樣。要是沒有一個詩人把它的形象予以昇華,誰又知道個寒山寺在哪裡?」而且我還說:「方思,你這首詩是更『陽春白雪』的,將『曲高而和寡』,未見得為『下里巴人』所欣賞?」他說:「管它的呢?」因此我們兩人曾相視而笑。我認為他這首詩就具有悲劇的精神,人性芬芳,而有美感,是非一個泛泛之輩的詩人所能感受得到的。

---------------------------
美之神 / 陳寧貴
----致詩人彭邦楨


曾驚艷世間千種花姿
她們姹紫嫣紅的眼波
為何停滯在無語的困境裡
你說花非無語
你微笑指點
瞬開天下花朵喧鬧而來

原來你是美之神
悄然治癒
花們孤芳獨賞的自閉
令她們徬徨流浪的芬芳
凝結為情
散播成愛

星期三, 10月 10, 2007

詩想起

會懷念
因為我等有記性

假使無了記性
就無了牽掛

無了牽掛
甘係就有了自由自在人生

毋著
假使無了牽掛

人生
就變成失魂介紙鷂仔
佇渺渺茫茫介天頂
亂亂飛

牽掛
原來係一條
牽佇我等心肚
多情人生介索仔

林亨泰 / 一黨制

林亨泰(1924-)
●一黨制


桌子上
玩具鋼琴

白鍵
黑鍵

只有
一音

張世賢 / 擺脫兩極化困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7/new/oct/11/today-o11.htm
擺脫兩極化困境
■ 張世賢


謝長廷的「和解共生」主張,深藍一片嘲諷,深綠則一片撻伐,反映的是台灣現下走向兩極化的悲哀與困境。

謝氏深知,下台後的國民黨很像亡命之徒,與其硬幹的結果必定兩敗俱傷,對想要安身立命的台灣人極為不利;這批亡命之徒依靠的是,身心都被他們牢牢綁住的藍民,只要眾多藍民聽得到綠色「福音」而幡然醒悟,台灣的政治生態將顯著改觀。許多「外省新住民」閱聽三立「大話新聞」後的感人反應,可為明證。

在藍綠零和難解的困境下,「和解共生」難免遭到扭曲誤解,「憲法一中」又無端挑起了深綠的情緒。期待謝氏作完整的理念詮釋,並確實檢驗,對的要強化推行,錯的則勇於改正,讓慈悲與寬容化解仇恨與敵意,讓二○○八的台灣展現新局。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

-----------------------
笨湖news11-長廷沒病?阿扁消獨?

星期二, 10月 09, 2007

顏志文客家之歌

● 三月介風
 

三月介風 有時從南方吹
三月介雨 落落又停停

三月介風 有時對北方來
三月介雨 落去愛拿唔

姑娘啊姑娘 這甘係妳介心情
姑娘啊姑娘 這甘係妳介心情

三月介杜鵑 開來滿山春
三月介桂花 開得夜恁香

三月介姑娘 打扮得花恁靚
夜來風雨停 盼郎帶花來

姑娘啊姑娘 這甘係妳介心情
姑娘啊姑娘 這甘係妳介心情

注釋:

落去愛拿唔:雨要下不下的樣子


●紙鷂
 

一條長長介線,一張薄薄介紙
兩枝竹篾綁共下,做隻紙鷂飛上天

三條花花介尾,四四角角介圓身
五月時節來放紙鷂,飛到天頂來聊

南風輕輕吹過,吹過妳紅紅介面
花香陣陣飄過,飄過妳花樣介笑容

紙鷂喂緊飛緊高,尋浮雲來做伴

紙鷂喂緊飛緊高,尋鷂婆走相趨

紙鷂喂緊飛緊高,飛到天頂高

註釋:

竹篾─用竹子削成的薄片
綁共下─綁在一起
圓身─身體


●我教你唱山歌
 

我教你唱山歌,對半夜到天光,我教你打採茶,唱過一山又一山。
我教妳打鑼鼓,咚咚嚨咚鏗咚鏘,我教你鋸大弦,咿咿哦咿一二三。

大家共下唱出來,唱到日頭愛落山,不分大小抑老嫩,唱到三更沒半夜。

恩就來唱山歌,你唱頭來我唱尾,恩就來打採茶,你打鑼鼓我鋸弦。

大家來唱山歌,對台北唱到屏東,大家來打採茶,對山頂上唱到海邊。
阿哥來打鑼鼓,咚咚嚨咚鏗咚鏘,阿妹來鋸大弦,咿咿哦咿一二三。

大家共下唱出來,唱到日頭愛落山,不分大小抑老嫩,唱到三更沒半夜。

恩就來唱山歌,你唱頭來我唱尾,恩就來打採茶,你打鑼鼓我鋸弦。


 ●火焰虫

去年介熱天,你帶我去看,天空還沒暗下來,大家恬恬坐到池塘邊。
講話要細聲,正唔會吵到火焰虫,天色漸漸暗下來,大家都當緊張。

一隻,對東片飛出來;兩隻,飛到西片;三隻,對北片飛過去;四隻,緊飛緊高。

一隻、兩隻、三隻火焰虫;四隻、五隻、六隻像小燈籠;七隻、八隻、九隻算唔忒,全部都是火焰虫,真像星仔滿天飛。

今年介熱天,ㄣ再來去看火焰虫,一年不見,不知佢兜好不好。
今暗哺,今暗哺介星仔特別靚,又想起山頂上介小燈籠,唔知佢兜記得沒,ㄣ兜係好朋友。

一隻,對東片飛出來;兩隻,飛到西片;三隻,對北片飛過去;四隻,緊飛緊高。

一隻、兩隻、三隻火焰虫;四隻、五隻、六隻像小燈籠;七隻、八隻、九隻算唔忒,全部都是火焰虫,真像小燈籠滿山飛。

註釋:

火焰虫─螢火虫
熱天─夏天
恬恬─安安靜靜的
正唔會─才不會
當─很
東片─東邊
緊飛緊高─愈飛愈高
算唔忒─算不完
ㄣ─我們
佢兜─牠們
今暗哺─今晚
靚─美
唔知─不知
ㄣ兜─我們


●阿樹哥介雜貨店

伯公對門介大路唇,就係阿樹哥介雜貨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開張, 唔管博風落大雨。
店門口擺介幾張長腳凳,日晒雨淋嘛有幾十年,人客來來去去,唔知有幾多。

阿樹歌介雜貨店,從細人到大人,阿樹歌介雜貨店,對頭擺到這今。

離我屋下沒幾遠,就係阿樹哥介雜貨店,每日經過店門口,叔婆阿伯親切打招呼。
上頭下頭來介親戚好朋友,停下來坐聊,天南地北打嘴古,唔知夜已深。

阿樹歌介雜貨店,歡迎來坐聊,阿樹歌介雜貨店,打嘴古唔使納稅。
阿樹歌介雜貨店,從細人到大人,阿樹歌介雜貨店,對頭擺到這今。
阿樹歌介雜貨店,歡迎來坐聊,阿樹歌介雜貨店,打嘴古唔使納稅。

註釋:

大路唇─大路邊
唔管博風落大雨─不管刮風下大雨
唔知─不知
細人─小孩
頭擺到這今─從前到現在
屋下─家裡
打嘴古─聊天話家常

顏志文 / 恁久

風介目汁

鄉村介朝晨
我同小姪女
佇一頭桂花樹下搞聊

一陣風突然吹來
適樹頂跌落盡多點水
小姪女講
風介目汁仰恁多

----------------------------------
看天河


●台灣客家詩人詩集
homepage19.seed.net.tw/web@5/chenkuei/hakkapoet.htm
●哈客廣播網
http://www.hakkaradio.net/web/index.php
●客家電視台
http://www.pts.org.tw/hakka/
●江嵐客語詩 / 老 屋
http://ningkuei.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15.html
●江嵐客語詩 / 烏 山 
http://ningkuei.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02.html

名家詩展 / 賴和 等

2.【相思】___賴和《台灣新民報》

     阮是兩人相意愛
     若無說出恁不知
     阮著當頭白日來出入
     恁偏愛講人歹話
     使阮驚心不敢來
     娘子疑我合伊歹
     冥日相思真利害

     頭上貼著鬢邊膏
     身軀消瘦可憐代
     伊正洗衫我返來
     心頭歡喜撲撲猜

     只為身邊人眾眾
     不敢講話真無采
     恨無鳥仔雙箇翼
     隨便飛入伊房內

     3 .【相思歌】___賴和
     前日公園會著君
     怎會即溫存? 
     害阮心頭拿不定
     歸日亂紛紛  

     飯也懶飧茶懶吞
     睏也未安穩
     怎會這樣想不伸
     敢是為思君

     批來批去討厭恨
     夢是無準信
     既然兩心相意愛
     那怕人議論?

     幾回訂約在公園
     時間攏無準
     相思樹下獨自坐
     等到日黃昏

     黃昏等到七星出
     終無看見君
     風冷路涼艱苦忍
     堅心來去睏


     4.【阿爹的飯包】___向陽

     每一日早起時,天猶未光
     阿爹就帶著飯包
     騎著舊鐵馬,離開厝
     出去溪埔替人搬沙石

     每一瞑阮攏塊想
     阿爹的飯包到底什物款
     早頓阮及阿兄食包仔配豆乳
     阿爹的飯包起碼也有一粒卵
     若無按怎替人搬沙石

     有一日早起時,天猶烏烏
     阮偷偷行入去灶腳內,掀開
     阿爹的飯包:無半粒卵
     三條菜脯,番薯籤參飯

     5. 【若是到恆春】___宋澤萊

     若是到恆春
     著愛落雨的時陣
     罩霧的山崙
     親像姑娘的溫純
     若是到恆春
     愛揀黃昏的時陣
     你到海墘的晚雲
     半天通紅像抹粉
     若是到恆春
     著愛好天的時陣
     出帆的海船
     有時駛遠有時近
     若是到恆春
     毋免揀時陣
     陳達的歌若唱起
     一時消阮的心悶

     6. 【阿嬤的手】___黃越綏
     阿嬤的手皺皮皮
     重重疊疊親像折無好的綿織被
     伊細漢兄弟多吃泔糜無通配
     嫁尪生子奉太公婆無閒來反悔
     尪死守寡厝邊頭尾
     也擱有長短話
     等到孫子來出世
     台豬公謝天兼謝地
     寄望大小吃老免連回
     那知影新社會
     囝兒媳婦袂合分傢伙
     留乎伊的只存古早的梳妝台一塊
     黯淡的燈火
     阿嬤現此時三頓飯菜有通配
     只是無人陪
     日子無知也擱有幾歲
     阿嬤的手皺皮皮
     重重疊疊親像無地寄的一張批

     7. 【新莊街】____陳明瑜

     街頭到街尾,短短一條街
     囝仔時陣走到大漢,不知要行幾回
     古早厝的巷子尾,阮來躲古雞
     師公佇咧廟口念經與弄樓是亂亂轉
     阿母叫阮去街尾甲憨春仔買發糕
     拖著拖鞋來到街尾,來福在殺雞
     隔壁的木杞仔跟人咧冤家
     阿涼伯仔在茶店內講古是針滑稽
     行呀行呀,行呀行,行到了街尾
     憨春仔講伊生意不做,講伊要去吹鼓吹
     行呀行呀,行呀行,行到了街尾
     憨春仔講伊生意不做,講伊要去吹鼓吹

     8. 【白鴒鷥】____陳明仁

     白鴒鷥 腳長長 想卜相借問
     你來來去去 會凍飛偌遠
     敢會飛過 阮故鄉的田園
     牛車路 溝長長 想卜相借問
     你嚶嚶歪歪 會凍飛偌遠
     敢會行過 阮故鄉的田園
     自阮離開了後 故鄉早就拋荒
     干礁申著一坵菅芒花
     自阮離開了後 故鄉早就拋荒
     干礁申著滿腹 心酸
     十五暝 月光光 照著阮窗仔門
     月娘啊 月娘 會凍照偌遠
     敢會照著 阮故鄉的田園

     9. 【小雨綿綿】___黃勁連

     小雨綿綿
     落在阮厝的窗邊
     落在阮厝的今墘
     日黃昏 落駕暗暝
     食飯後的暗暝
     阮佮阿娘洗碗箸
     廳裡的燈火閃晰
     小雨綿綿
     落在阮厝的厝邊
     厝邊的柴堆
     小雨落袂離
     落在阮厝後的籃仔花
     籃仔花軟弱的花枝
     細漢的阮
     毋知憂愁啥滋味
     阮有聽見
     聽見阿娘塊嘆氣
     講 雨水無情
     雨水沃咱的柴堆
     柴堆又閣澹去
     雨水滴 雨水滴
     阮阿爸的薰
     一枝閣一枝
     伊講 無代誌
     雨水滴 雨水滴
     柴堆雖然澹
     家己會澹去
     雨水沃咱的粟仔
     會掛懷 會飽淀
     咱的粟仔會較大穗
     阮阿娘聽著
     這款的言語
     猶原嘆氣
     阮無心情
     來洗碗箸
     阮恬恬想
     想阮阿爸佮阿娘
     這款的言語
     想阮阿娘
     不時佇灶邊自言自語
     伊的人生啊
     那親像一篇淒然的歌詩
     窗外的雨水滴
     滴著阮的今墘
     滴著阮的窗邊
     滴著阮的柴堆
     滴著厝後的籃仔花
     籃仔花軟弱的花枝

     10. 【我的老爸】___林沉默

     矮矮,
     肥肥,
     短短短。
     對序細,
     無性地。
     有心事,
     囥心底,
     五十歲,
     脫膊赤。
     看儂歹勢,
     行路頭犁。
     有賺淋三杯,
     無賺照常過。
     毋驚天,
     毋驚地。
     到月尾,
     毋敢接電話,
     上驚厝頭家。
     嘿!彼個儂是誰?
     嘿是阮娘的好頭家!
     嘿是阮的好老爸!
     ---一隻無殼的大露螺。
     
     11. 【金針花】___林沉默~送給台灣的母親~

      金針金針
     隋隋黃黃。
     日來芳田園,
     暗到甜菜湯,
     青春獻了,
     無儂問。
     金針金針
     隋隋黃黃。
     分一蕊,
     插值阮媽媽的
     白頭毛。

     12. 【舅仔真笑詼】___林沉默

     舅仔舅仔----
     真笑詼。
     羅漢腳,
     三十歲。
     穿皮鞋,
     戴高笠。
     遷豬哥,
     去揣妻。
     過阮兜,
     來淋茶。
     講著豬母---
     嘿!嘿!嘿!
     真厚話。
     講著小姐---
     這!這!這!
     真歹勢。

     13. 【過去現在未來】___路寒袖

     有一個所在叫做過去
     只有對夢中才會凍去
     佇遐咱攏是青春的男女
     汝嘛知己,伊也知己
     憂愁,風一吹就消失
     怨恨夭未出世
     日子過駕親像一首輕蠓蠓的詩
     目前的所在呼做現在
     想卜越頭伊落已經來
     袂記也何時咱就分東西
     汝嘛毋知,伊也毋知
     委屈全部吞落腹內
     快樂沉佇酒海
     生活奔波有一點點孤單佮悲哀

     14. 【山路】___路寒袖/詞___詹宏達/曲 李靜美/唱
     
     佰崎的山路,彎彎閣翹翹
     盤佇山坡,盤佇咱的心頭
     汝的情牽著我的愛
     我的愛牽著咱的將來
     咱勻勻啊行來山頂看大海
     寂靜的山路,雙邊相思栽
     栽佇心內,栽佇眼前世界
     山頂生活無啥感慨
     干礁聽著咱喘氣的愛
     咱勻勻啊行來山頂看大海
     山路啊山路
     越過來聽著風
     山路啊山路
     越過去看著雲
     野草含著露水
     像雲遐呢厚
     濕入夢中,濕入夢中
     夢浮上山的肩胛頭

     15. 【寫佇雲頂的名】
      ___路寒袖/詞___陳明章/曲 鳳飛飛/唱

     汝的名,寫佇水中央,寫佇雲頂
     飄東飄西,無時無陣
     這是命嘛是運
     定定孤單
     目睭金金等天光
     我的聲,吹著風,凍著霜
     盤山過嶺,一村一莊
     心會酸嘛會軟
     夜夜等待
     腳手冷冷尸眠床
     汝的名,汝的聲,水雲一過無留痕
     我的名,我的聲,風霜絕情啥儂問
     啊,咱前世天注定
     一生空等,無情無恨

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台灣文學再正名系列座談之一

●台語文學創作的原理toh是「言文一致」
――嘴講父母話,手寫台灣文。
你平常時頭殼用台灣話leh思考,
轉去房間內寫你偉大的文學,
m-thang放捨母語;平常時台灣話剌剌叫,
結果轉房間內煞換作北京話寫作,
toh是「穿雨衣洗身軀」――


時間:2006年3月17日(五)下晡14:00-16:00
地點:成功大學修齊大樓26319教室(3F)

座談主持人:蔣為文(成大台文系助理教授、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
對談者:
黃勁連(詩人、金安出版社總編輯)
方耀乾(詩人、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
蔡金安(《台灣文學正名》策劃主編、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理事長)
記錄:施俊州(成大台文系博士生)


蔣為文(以下簡稱「蔣」):咱各位媒體先生、小姐,濟濟關心台灣文學發展的朋友,逐個平安出頭天。今na日誠歡喜chiah濟人來參與「台灣文學koh再正名」座談會。為啥麼欲文學「正名」?其實,chit個問題ti台灣歷史上一直leh重演。最近教育部出一套青少年文學讀本,其中一本詩卷收錄10首母語詩,有客語、有台語,台語部分亦有以漢羅書寫,但是誠濟媒體攏ui負面來報導,講台語an-ne寫不tap不chhit、用台語寫的詩chhan像「火星文」,be輸咱台灣人攏是「火星人」。實在講,客語、原住民族語、台語攏是咱台灣人的母語,thai家己來看輕chia-e物件?到底啥麼是台灣文學?敢講ai像余光中in chia-e人所寫的才是台灣文學?像chia-e人當初時反對「台灣文學」的存在,chit-ma be見笑、tng當台灣文學漸漸浮出檯面,反倒轉講in的物件ma是台灣文學!實在講chia-e人若有氣魄khia出來講:lin mai ka阮列入台灣作家、台灣文學內底,我是中國作家、我寫的是中國文學作品。an-ne我會足欽佩in,mai一下仔欲做中國作家、一下仔欲做台灣作家。所以咱今a日座談會欲來探討台灣文學、啥麼才是台灣文學?一開始,咱請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理事長蔡金安老師來踏一個話頭、kap咱來分享伊為啥麼欲來出版chit本《台灣文學正名》。

蔡金安(以下簡稱「蔡」):各位關心台灣文學、台語文的同志、學生、媒體、先進,逐個午安、逐個好!今a日咱來辦座談會、出版chit本冊,我個人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欲搭一個仔溝通的平台,學者有學術的才華、學術理論,我是行動派的,所以由阮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先來編chit本冊,將chit本冊盡量分予關心台灣文學抑是無關心的,甚至m知影thang關心的,包括政府官員、立法委員、教育、行政單位,甚至會反對台灣文學、所謂的中國派的一寡教授、學者,盡量發予in;目前台文系學生阮總發,若有氣力阮才chat力a chat力發予中文系學生。總是in無一定會完全認同咱的看法,對chia-e學者的主張、論述若有無仝意見,希望in會tang出來chhiang聲也好、「踢館」也好,目的是欲將溝通的平台、舞台搭出來,予人來討論;總是意見、立場ai明確,mai像拄仔主持人所講的余光中食雙港水,啥麼時陣講啥麼話、啥攏伊著,資源伊leh佔,名譽、光彩攏集中ti一個人身上,世間事哪有chiah奇怪的?台灣文學ai來正名一下,國家ai正名,文學更加ai正名。第一波是出chit本冊,就教中文系、台文系專家,總是ai有意見出來,be使逐項kek-tiam-tiam,be輸咱是狗吠火車;多元社會有多元聲音,無可能百分之百贊成,總是ai有反省出來,歡迎in khia出來發表意見;後手,in若攏kek-tiam-tiam、官我「好自為之」、m願表態,到時咱才koh來想辦法,看研究啥麼方案,看講「台灣文學正名」的議題會tang得出khah有意義的實踐場面boe。目前咱先ui有leh關心的成大開第一炮,另日比如講余光中的大本營中山大學,咱ma會使以「郊遊」的心情來lang一場仔(座談會),予逐家思考chit個問題。咱be使預設立場講in攏無關心,ma be使講咱的意見完全著,chit本冊出來逐家攏ai夯手、拍噗仔;做運動ai一步一跤印,希望透過論辯慢慢建立共識、慢慢改變社會的思想。簡單講到chia,歹勢佔逐家的時間。
蔣:若講著台灣文學史,在座濟濟來賓攏知影1920年代有新舊文學論戰,三○年代有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回顧chia-e歷史,誠濟做台灣文學的學者攏誠肯定其中的台灣意識、主體立場,m過當tang咱leh創造當代(台語文學)新的歷史,顛倒表現出雙層標準。Soa-loai咱請另外一位台語界資深的作家、詩人――黃勁連先生,伊早期ma寫華語,但是人甘願放棄華文寫作、轉來寫台語,逐位作家若會tang an-ni,文學早toh建國矣!咱請資深的來講伊的經驗。

黃勁連(以下簡稱「黃」):資深的,toh是濟歲人。時間leh過誠緊,一目nih二、三十冬過去矣;烏sim-sim的頭毛變白蒼蒼、變白毛仔,實在感慨萬千。咱今a日講的主題是台灣文學的正名,ti政治上需要正名,ti文學上敢需要正名?我感覺m免,因為台灣文學的名足sui,四正四正、無缺點,「台灣文學」chit個名sui kah……!chit-ma是名實的問題,名kah實無一致。一般人的理解,台灣文學toh是台灣人的文學,toh是台灣人用台灣人的語言思考、寫台灣人的思想感情、寫台灣人的身苦病疼、寫台灣人心靈的夢,toh是台灣文學;牽涉著的,上重要的是語言問題,但是有人tiau-kang逃避、閃避chit個問題。最近我有一個好朋友,咱mai指名,ti《台灣日報》「言論廣場」的專欄,toh是an-ne講:台灣文學m是kan-na語言問題。但是我認為,上重要的是語言問題,無語言toh無「文學」:明清時代,台灣人用古典漢文寫文學,日本時代絕大多數用日語思考、寫文學,戰後國民黨時代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用北京話寫文學,這敢是真真正正的台灣文學?所以文學「正名」的問題走出來矣,時代、時代之間,一種語言反動另外一種語言,殖民語言作家往往反對新的語言主張,in是為少數人、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母語運動是為「多數人」――現在、未來濟濟以父母話思考、感受,咱濟濟在地的同胞――這是咱台灣文學正名運動名實核心的問題,是一種一勞永逸的運動策略。誠濟人舉愛爾蘭作反例,講愛爾蘭作家用英語寫文學,所以中國話文(華文)有伊合理性、合法性;其實這是錯誤的,愛爾蘭語欲死tong-haiN已經七百幾冬,但是咱的台語猶無死、猶活跳跳ku-ti廣大民間社會,千萬m-thang豬母牽對牛墟去,所以咱要求:真真正正的台灣文學,是台灣作家以台語所書寫的文學。

蔣:針對愛爾蘭的例,我簡單補充一下。人愛爾蘭ti精神上,上無ma肯定母語的地位,講英語是第二官方語言,愛爾蘭話猶是憲法上的第一官方語言,咱台灣連憲法chit類神主牌仔的意義ma撣撣掉,天差kah地。Koh來,我欲請教在座ma關心台灣文學的越南朋友阿雄仔:我寫誠濟有關越南、ti越南旅遊的日記、作品,你感覺he敢是越南文學?(阿雄回答:「m是。」)M是ne!雖然我hia的議題有關越南,並無代表hia我所寫的物件是越南文學;但是咱台灣文學界誠普遍認為,只要有關台灣人事物的作品toh是台灣文學。錯了!He是kan-na叫作 “主題有關台灣的文學作品”,無一定是 “台灣文學”。文類的認定必須有客觀條件,通常ui三方面來看:作者、讀者,以及文本的內容(被描寫者)三方面。比如講日本文學,作者是日本人、用日語寫予日本人看,而且文本的內容有關日本,an-ne三合一的情形當然是典型的日本文學。當然,有時有無法度三合一的情形會出現。像講,報導性的物件往往是作者、讀者二合一nia,親像我用台語所寫、有關越南的作品toh屬於chit類。Chit個例當中作者台灣人用台語書寫有關越南主題的作品乎台灣讀者看;像an-ni,beh算台灣文學亦是越南文學?Koh,若是作者kap被描寫者(文本內容)二合一nia,chit類通常是翻譯作品。譬如莎士比亞的台譯亦是華譯作品對台灣人來講屬於chit類,因為莎士比亞一開始是用英國人的語言寫英國的代誌乎英國人看。若ka莎士比亞的作品翻做台語,an-ne伊的作者kap被描寫者是英國人,m-koh讀者變做台灣人,所以講是二合一nia。若是作者kah其他二項無合,比如早期巴克禮、甘為霖等外國籍人士,以白話字書寫台灣事務予台灣人讀,認定上往往會產生爭議。總是,國家文學(文類)的認定ai加上語言一項,簡單講:台灣作家以台灣母語寫予台灣人看的作品toh是台灣文學;若是台灣作家的華文作品雖然屬於台灣文學的一部分,畢竟m是本國文學的正範;這牽涉著原底文學作品是欲參啥對話,以及代表性的問題。簡單補充到chia,下面咱請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詩人兼台文研究者方耀乾先生發表意見。

方耀乾(以下簡稱「方」):非常感謝各位。今na日座談的題目是「台灣文學再正名」,為啥麼ai koh再正名?這牽涉著一個文學史的命題:現在台灣文學的名實問題,其中有當代的觀點、思考,ma牽涉「台灣文學」內涵的歷史變遷。既然現在台灣文學的名實無符合,這名實無合的當代內涵、現狀是啥貨?台灣文學是啥麼文學、是啥人的文學?牽涉非常大,比如語言、國族,ma牽涉性命共同體的思考,當然針對國族、性命共同體的議題,無仝款的角度會產生仝款的思考kah策略。Ti「台灣文學正名」的思考箍仔內底,咱首先欲看的是台灣文學名實ti歷史上向台灣「現實」漸漸偎近、chhu近的現象,1920年代文言文kah白話文之爭、1930年台灣話文、鄉土文學的論爭,一般的理解攏是an-ne;到戰後,華語成作新的「國語」,七○年代發生「鄉土」文學論戰、八○年代台灣文學「正名」,議題攏有khah清楚淡薄仔,台灣文學名、實的距離漸漸有leh giu近。為何經過chiah濟pai論戰,如今咱欲koh來做「正名」?台灣主體的思考、文學書寫對象的優先性、書寫的本土位置雖然漸漸確立,但是到kah九○年代文學偏離的現象猶原存在,這m-na牽涉著台灣「人」的文學問題nia,ma牽涉「語言」,尤其到kah九○年代尾台灣文學正式進入體制、進入教育體系,台灣文學系所若親像中文系所的替身,ti課程的安排、師資人事的編制充滿中文系所、中國文學的「幽靈」;台文系所教授、研究生的頭殼、人格普遍有分裂的症頭存在,為啥麼台灣文學、文化經過幾落十冬的建構、經過chiaN百冬的殖民,統治者、殖民者的控制力頭漸漸leh thau放,殖民者、統治者已經離開、落台,一種文化的Stockholm symdrome,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猶原流行?就是講殖民者離開了後,在地智識份子猶原慣用殖民者、統治者的思考模式,致使咱精神的「不在家」,toh是因為chit個精神無ti厝的現象,咱需要koh進一步來思考台灣文學的正名。拄仔蔣老師、黃老師攏有講著ti文學正名的思考之下,作者、讀者、語言、題材等等文學認定的標準kah內涵。此外有人講著作家的影響力、一種文學認定的「影響論」,比如講張愛玲影響台灣文學真大,所以伊是台灣作家。若an-ne台灣的戲劇受Shakespeare影響真大,所以Shakespeare是台灣作家;台灣小說受Tolstoy、Dostoyevsky以及其他露西亞作家影響真大,an-ne整個蘇俄文學應該屬於台灣文學。若按chit個視角來看,全世界上偉大、內涵上實腹、範圍上闊的文學體系m就是台灣文學chit個體系?這是一種奇怪的邏輯思考。Chit種假包容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出現ti誠濟作者論的判斷上,成作台灣文學研究的錯亂意識。我話頭先踏到chia,有關台灣文學正名的內涵,等一下咱會討論啥麼是台灣文學、啥麼 m是台灣文學?語言kah文學辯證的關係、啥麼文學應然「代表」台灣文學?以及母語書寫,不管全漢、漢羅或者全羅書寫方式是m是火星文等等問題。多謝。

蔣:Soa-loai我ma是仝款做一個簡單的補充。目前有chiah大的爭論,語言ti文學內底佔著啥麼角色,我認為這牽涉認同問題;toh是講,你有認同華語是你的新母語、亦是認定華語的合法性無?有的人認為華語我已經講kah誠lian轉、華文我已經寫kah誠su-si,所以華語是我的母語、華語文有伊的合法性;但是有的人toh堅持無ai,雖然華語我講kah誠lian轉,不過參英語、越南話仝款是外語,攏m是我的母語、m是我的母語認同。誠濟人講語言只是溝通「工具」,其實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語言有溝通的功能,但m是唯一的功能。外國語才是溝通工具;母語除了用來溝通,ma關係文化傳承、民族認同問題。譬如講,胡志明實際十外歲toh去歐洲、去法國,甚至ti外國的時間超過toa越南的時間,人猶是認同家己是越南人、越南話是伊的母語,總講一句,語言kah認同有正相關的牽連,文學kah語言、kah族群認同ma有誠相關的關係。目前台灣語文環境,講白toh是生米煮成飯的「現實」,有be少人toh慣習用華語矣,連同承認華語文的合法性。問題是咱欲承認華語的合法性無?若欲承認,an-ne在座濟濟會曉日語,甚至老一輩以日本話作母語的人,日本話講kah比台語、華語khah lian轉,咱欲承認無?英語、十萬越南新娘的母語越南語咱欲承認無?台灣文學的研究者be使有雙層標準,講華語算是台灣人的新母語soah ka日語、英語、越南語等排斥在外。咱無應該講有一部分台灣人使用華語就講華語是「台灣語言」、承認伊是台灣民族的母語。「台灣語言」(包含原住民語言、客語、台語) kap台灣「國民的語言」是二個無仝的概念。華語、日語、英語、越南語e-sai算是台灣國民teh使用的語言,m-koh無算是「台灣語言」。「台灣語言」ai考慮土著化、在地化,以及傳統歷史文化代表性的客觀標準。若無,台語、台灣話會變成包山包海、主體性空洞的概念,拄chiah講世界文學是台灣文學的一部分,chit-ma世界各國語言攏算是台灣語言,an-ne toh亂去矣!我簡單補充到chia,m知咱台仔頂的先進有意見無?

黃:我來補充一寡想法。我感覺這是咱台灣文學界的悲哀,李登輝前總統leh強調講台灣人有台灣人的悲哀,實際上台灣人的悲哀內底上大的是台灣文學界的悲哀。台灣文學煞變作「聯合國」的文學,lin講有悲哀無悲哀?我欲請教各位,台灣文學系簡稱「台文系」,台灣語文學系(D.T.L.L.)欲簡稱作啥?台灣文學系簡稱「台文系」,ah he正宗原汁的語文學系欲簡稱作啥?伊be使簡稱作台文系嗎?!台灣人用台灣語言所寫的文學――簡稱台文,煞無包括ti現有簡稱「台文系」的台灣文學系所內底,至少目前猶ku-ti台灣文學系所內面作細姨,你講有悲哀無悲哀?Chin全國所有的台灣文學系攏乞食趕廟公啦!有夠可憐!若有一工台灣語文學系誕生,是m是ai簡稱作「台語文系」,加一字「語」字,有悲哀無?所以台灣文學若無語言的制約,台灣文學煞變作聯合國文學,你講會笑死人be了?會hong笑死!文學史、文學概論、世界文學的理論無chit種講法啦!台灣文學天經地義toh是台灣人的文學、toh是台灣人以台灣語言創作的文學,he語言toh是土地實際上leh使用、有文化歷史代表性的語言,包括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在內。我的好朋友莊柏林律師ti《台灣日報》寫專欄講:lin he心胸甚隘、雞仔腸鳥仔肚,若親像無包括原住民文學、客家文學,chhun ho-lo人的文學,錯了!規欉剉了了!台灣文學實際上包括客家人文學、原住民的文學,但是無包括一部分華語文學。我ti《正名》chit本冊講,台灣人用日語、華語所寫的文學m是台灣文學,lin會使ka當作「氣話」;我ma知我chit種講法kah《台灣文學正名》的整體意識內涵無完全一致,我toh是看be過華語文學作為一種體制、「討了便宜還賣乖」反倒轉來阻擋母語文學的發聲、反對新台灣文學的建構一時所想出來的「策略」,反正我m是講道理ui嘴「通」到底的學者,lin會使原諒我的「雞仔腸鳥仔肚」。不過,我欲請教在座上有世界視野、走過世界各國的阿友先生:lin法國人、全世界敢會認定北京話是台灣話、用北京話寫的文學敢有台灣的代表性?(法國留學生阿友用台語回答:「無!」)……

蔣:無ma!北京話真明顯,無toh叫普通話,無toh稱作華語,絕對be叫做台灣話,你叫胡錦濤來回答ma仝款。所以有的人認為台灣話包括北京話,toh有誠大的問題;台灣話包括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但絕對無包括華語。這是我進前講的,主觀上、客觀上你會認同、承認華語的合法性無?比如越南移民,個人若欲以越南話創作,會使,he ma是台灣文學的一部分,但客觀上無台灣文學的代表性。台灣人有食sa-si-mih、有食suh-si無?有,但無人講sa-si-mih、suh-si是台灣料理,he是代表性問題。誠濟人講用華語創作,ma會tang創造有台灣特性的文學!?過去政治上有「台灣代表中國」的大頭病,chit-ma猶有文化大中國大頭症,認為台灣華語文學會使代表中國文學,或者主導中國文學發展、攻佔十三億廣大市場,我講he是空思夢想!咱政府搰力推sak全球華語中心計畫,背後ma是類似的邏輯意識。你欲學英語,你敢會去菲利濱、印度?英語ti印度ma是官方語言之一啊!仝款道理,外國人欲學華語,in會來台灣抑是去中國?我講一個例,舊年有一位越南學生欲來成大,咱ma予伊奬學金,結果人選擇中國、欲去北京。但法國同學阿友仔toh欲來台灣,因為人目標明確:我toh是欲學台語、做台灣研究,自然會來台灣。所以政府向望台灣成作世界華語教學的中心、掌握華語主導權,是一種新的文化政治迷思,ai ka拍破。台灣的出路toh是ai用本土語言,用原住民族語、客語、台語作主體來推sak,才有特色。韓國為啥麼欲創造諺文、創作家己的文字?越南、日本ma仝款,像chia有創造主體性、維護家己語言文字的民族,後來政治上、文化上攏獨立矣,若hit寡無創造、維護家己的語言文字的壯族、苗族,後來上加變作中國的自治區;台灣欲成作中國的自治區?抑是成作世界台灣語言、文化的中心?逐家思考。

方:Thau拄仔咱對語言、文學主體性的基本概念有做一定的釐清。我想欲延續台灣文學為啥麼欲正名、名kah實的議題,自然會牽涉著啥麼是台灣文學、啥麼又koh m是台灣文學的判斷。台灣文學的定義除了文本的因素以外,koh牽涉二個因素:作者kah語言。在我的觀念,作者的部分,雖然ti目前khah流動的世界、流動的理論內底,已經有khah無仝的解說;不過到目前為止咱所看的,主要猶是以國家、民族、族群的觀念來leh看社群文學,咱台灣ma應該是an-ne。也就是作者一定ai是台灣人(m管伊是原住民、舊住民、抑是新住民)。語言的部份,《大英百科全書》15版有講著國家文學的定義,有人提出疑問kah挑戰,不過猶是大多數所採取的觀念,比如英國文學是指英國人以英語所寫作品總稱,法國文學、日本文學仝款ma是按chit種的視角來定義,中國文學ma是如此。中國文學所講的是啥?Chinese literature,指稱的是中國人以Chinese language所寫的作品,注意!Chit個Chinese language並無用複數,若欲翻譯,翻作華語也好、漢語也好,漢語當然包括漢文古典文學。Chia所舉例的國家,內底攏有幾落個族群kah幾落個語言,不過咱所讀著的文學史主要猶是以in國家代表性語言English、French、Japanese、Chinese所寫的為主。台灣文學的正名,牽涉著作者的國籍,ma牽涉語言,以Holo話來講,占台灣母語人口73﹪,原住民南島語佔差不多1.7左右,客語佔12.3,chhun的13﹪m是講全部以華語作母語,其實以華語作母語的無夠10%。但是現在台灣文學煞以華語文學做主體;按chit個角度來看,咱所面對的問題,是咱欲建立家己的國家文學,你母語boai用,用華語,若欲參中國文學作區別會愈來愈困難。尤其目前全球化的時代,ui跨國資本主義、網路高度發展的情形來看,面對文化資本流動、大食細的原理、文化疆域拍破的情形,咱更加應該思考台灣文學/文化特色kah主體性的問題,語言本身是一個誠好的思考點。Tng-tang中國kah台灣的文學/文化的疆界愈來愈模糊的時,按語言的區別來切入,欲建立台灣的文學/文化的主體性是一個真好的方式。也就是台灣發展以台語、客語、南島語書寫的文學上好kah中國文學區別出來,khah好呈現特色。黃老師拄仔提起holo沙文主義,其實ui共同體的角度來看,咱認定台灣語言包括台語、客語、原住民南島族語,若講華語是m是台灣語言,除了蔣老師所講的土著化、傳統代表性主客觀條件,ma牽涉台灣政治現狀的認定:目前台灣到底是殖民,抑是後殖民時期?個人傾向認定目前猶是「殖民」時期,至少我認定台灣的精神主權現狀猶是被殖民的狀態。若講被殖民的開始亦就是後殖民的開始,當然,我ma同意chit-ma ma是後殖民的時期。目前文化、資本、人口充滿混雜、流動、離散的現象,所以會出現一寡奇奇怪怪的現象kah講法;不管殖民抑後殖民,ma不管華語是m是台灣語言,現實上,華語文學自然屬於台灣文學的一部分,咱會使ka稱作台灣華語文學,只是個別作家的認定必須根據個案來判斷。我個人主張,台灣文學的正名,一方面必須掠穩國家主體原則,另一方面會使兼顧流動的認同觀,觀照共同體內部無仝族群的獨立身份、兼顧集體kah個人的思考。

蔣:誠濟人講,做台語的攏心胸kheh隘,難道做華語的心胸toh khah闊?講著台灣文學,指稱的攏是華語文學,為啥麼欲霸佔chit個名?另外邊緣化母語書寫,稱作「台語」文學、「客語」文學,等等啥麼「語」文學。到底啥khah壓霸?照講應該稱作台灣華語文學,an-ne khah公平。黃老師欲發表意見?來。

黃:台灣文學參「在台灣的文學」ai分乎清楚。日據時代的文學,he是真真正正的文學,咱be使否認he m是文學;創作行為發生ti台灣,咱be使否認,所以咱ka叫作「在台灣的文學」,抑是「日據時代文學在台灣」。戰後,一部分華語文學ma仝款道理,是「在台灣的文學」,m是台灣文學;親像余光中先生、白先勇先生,in寫的作品是真真正正的文學,但in無認同台灣,所以是「在台灣的文學」,m是台灣文學,清河仔in後生――ai分乎清清楚楚。最近我認真leh讀楊青矗、黃春明、王禎和的鄉土作品,in的小說攏寫了be-bai,但是猶無夠好,因為in寫的攏是半chiaN-peh仔、半chiaN-peh仔語文,親像黃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王禎和〈嫁妝一牛車〉攏蕃簽仔soah米、炒一屑仔台語,m是百分之百用台語思考寫出來的小說,無夠好,所以以後無可能提著Nobel賞。台灣人若繼續以華語寫文學,是死路一條。

蔣:講著書寫的意識,台灣人對家己的文化無自信,私底下台語、客語講kah足lian轉,書寫的時陣,抑是ti公開場合煞換作華語、m敢講台灣話,這攏kah長期殖民統治、長期殖民教育有關係。親像有一寡人讀kah博士、有的koh出國留學,反倒轉來鄙相台語文化;實際上in是母語的文盲。台語讀寫的意識hiah-ni低陋,值得咱來探討的。

蔡:我平常足愛看小說,阮家己有出版一本中國大陸的作品《白鹿原》,是我看過上好的長篇。你看人he小說,用he陜北所講的「土話」、陜北高原文化來表現,雖然是華語作品,猶是有地方特色,m-na在地人、中國人讀會出其中奧妙,連外國讀者ma有法度體會in在地語言文化的sui喟;台灣的鄉土文學ma仝款,既然chhap一寡台語會使寫出be-bai的作品,無理由講純台文be使創造偉大的文學。台灣文學作家為啥麼boai用台語寫?台語足sui啊,sui kah啥麼程度?比如選舉場合,政治人物用台語發表政見,台仔跤噗仔聲證明台語聲嗽的力量;此外風物的分類名稱加足豐富,一種「螃蟹」有幾落種講法,其實是咱台灣海洋特有環境所造成,toh親像陜北、中國本土會tang創造人語土合一的藝術力量仝款。所以台灣作家為啥麼boai ka台語的力量化作文字力量,顛倒愛以失根的華語來表現?難道台灣作家寫的華文會比中國作家寫的khah sui喟?我看,答案是否定的。二十幾冬前我ti學校leh教歷史、客串教國文,我toh bat講過:國文是「失根的蘭花」,尤其是無hit-lo文化的底蒂、生活基礎的台灣人,想欲以華語作工具來表現在地台灣,會更加困難。簡單以一個讀者的立場,提供一寡讀冊的感想予逐家參考。

蔣:台語界、台灣文學若加幾個仔像蔡老師、黃老師chit種,toh有救啊。有人講咱ai用「中文」寫,khah濟人才看khah有。「khah濟人看khah有」竟然成作咱的作家最主要的目標!日本人敢會講:啊!咱toh ai用「中文」寫,中國人才看有?抑是用英文寫,全世界的才看khah有?咱的主體性ti toh?你是欲寫予台灣人看,抑是予中國人看?咱的文學、咱的創作對象應該以家己的社群優先;你若欲予別人看,he是翻譯家的代誌。莎士比亞敢會講:oh!我欲用中文寫予十三億的人看?所以,「用中文寫看khah有」只是in逃避台文的藉口。你若有夠謙虛,講:「目前我toh猶無法度用台文寫,姑不二衷暫時寫華文。但是lin做運動,我ka lin支持!公開支持!」An-ne咱會誠尊敬。M是啦!有的人足可惡:「啊,lin用台語寫無人看有啦!Lin寫台語的心胸kheh隘啦!」Be輸in用華文寫,心胸攏足開闊。若an-ne,為著表示lin心胸開闊,lin na-boai用英文寫、予全世界攏看有?講白,攏是既得利益者。自細漢受「中文」教育,「中文」是in唯一的書寫工具,所以反倒轉來反對台語運動、鄙相台語作家無水準。過去中文系鄙相台灣文學,chit-ma換台灣文學系打壓台語文學。各位,我大學讀的m是文學,是機械系,自細漢立志做科學家,做愛因斯坦、做Newton。為啥麼欲轉向?因為我大學舞台語,尾仔感覺做機械,全台灣無差你一個;但是台語運動需要你,加一個加一份力量。以前從來m-bat想欲寫文章、無想欲做作家,為著台語我liau落寫。心內想:lin看be起台語,我寫予lin看。包括誠濟語言學家ma看be起台語,1995年台灣語言學會辦研討會,會場竟然規定be使講台語!我足be爽,想講:「Lin chia-e語言學家攏無良心!換我來做語言學家。」所以我後來出國讀語言博士。台灣人ai有志氣,政治欲獨立,先建立文化自信心、將母語khioh轉來。Soa-loai,咱請方耀乾老師補充。
方:台灣文學應該用啥麼語言來寫?頭前講台灣文學應該「正名」、用台語來書寫,是目前咱認為正確的共識。黃老師、蔡老師講,台灣作家應該用台語來寫khai會sui喟,為啥麼?因為母語是咱的第一語言,kah咱的性命、kah咱的生活上有牽連;用咱上熟手的語言來表現,文學比較khah會幼路、khah會tang表現咱的情感。華語ti咱台灣基本上是「改造過」、「人工性」的語言,屬北方大陸性語言,欲用來描寫屬海洋性的台灣,自然會拄著khe跤絆手的情形,比如拄仔蔡老師講著「螃蟹」,ti台語內底toh有chim-a、紅chim、chhi-a、沙sui-a、三跤仔等等幾落種講法,但是咱自細漢接受華文教育,kaN會曉講是「螃蟹」,不管你看著的是toh一種「蟹」。Chit-ma咱若是作家,欲來描寫成大的校園,你講:「一眼望過去有好多樹,有紅的樹,有綠的樹、紫的樹,有什麼樹……」若問是啥麼「樹」,「反正都是樹」。你想,chit種文學敢會sui喟、會tang描寫論說khah懸層次的物件?比較khah困難。華語hong「硬性」、「剛性」殖民ti chit個所在,咱講伊有缺點,是指伊khng m著所在,right language無khng-ti right place。每一種語言攏是平等的,無khah懸ma無khah低,攏會tang發展出高懸層的文學,這toh是咱主張台語文學的原因。世界上偉大的作家、Nobel奬得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攏是以母語書寫的。當然咱知影一部分偉大的作家,像James Joyce,伊無法度用國族母語書寫,一來in的國族母語已經規千冬無發展、差不多死去矣,而且長期toa-ti英國,英語已經成作伊的第一語言。這是少數的例,你be使ka少數的例當作是通例,提伊作反例,否定母語文學的合理性kah必要性,你ai看比例kah代表性。Ti咱台灣,除非經過三、五代的內化,華語成作咱的母語、咱的第一語言,若無台灣作家欲寫出搭心、入骨的作品,比例會誠少,綁跤綁手的創作風格會繼續存在。所以咱才會得出以台灣作家、母語二項條件,來為台灣文學再正名。

蔣:最後請黃老師簡單踏一個話尾。Soa-loai,咱欲開放現場關心台文的朋友提問。

黃:德國大文豪哥德,bat講過一句話:啥麼是傑作?傑作toh是天才的筆下,所出現伊上熟悉的生活。我的解說誠簡單,toh是用你熟悉的語言寫你上熟悉的生活,an-ne toh有可能寫出傑作。當然猶koh有一項條件:天才,作家ai有才華,若無拼一世人ma無khah-choah。台語文學創作的原理toh是「言文一致」――嘴講父母話,手寫台灣文。你平常時頭殼用台灣話leh思考,轉去房間內寫你偉大的文學,m-thang放捨母語;平常時台灣話剌剌叫,結果轉房間內煞換作北京話寫作,「穿雨衣洗身軀」――我的好朋友胡民祥博士講,寫華語文學toh親像「穿雨衣洗身軀」,文學一再失落。華語作家實際創作的經驗,是一種「翻譯」,言文無一致,無可能寫出偉大的文學;所以我拄仔講黃春明、王禎和等等,濟濟華文作家無可能寫出文學傑作。

林央敏 / 正港的台灣文學

像一座看前顧後的路觀牌
─關於「台語文學大系」


 有人說台語文學是「正港的台灣文學」, 也有人說台語文學最能代表台灣文學。 咱們若從文學與民族、與土地的關係來看, 台語確實是台灣人最直接的文學語言, 最能夠反映台灣人的心聲。

 台灣人由於國家定位與民族意識的紛歧,以致台灣文學界在最近三十年中,發生過好幾次論戰,連什麼是「台灣文學」、什麼是「台語文學」這款用膝蓋想也知道的概念都變成問題,其中牽涉到台灣文學的定位、作者、內容與寫作語言等層次的問題,戰後的台灣文學也是在最近這三十年變化最多、發展最快。這其中台語文學的出現最有意義,對台灣來講,無論是國家、民族、文化等的定位或是前途方面,台語文學都比其他任何台灣文學的議題更具有正面的影響,因為只有台語文學是從台灣人的根本出發,用台語寫作,台灣文學的要素才能全面照顧到、才抓得住台灣文學的綜頭,台語文學所站的立場、所表現的情思意念,都原原本本反映出台灣人的生命。

 雖然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而且在二十世紀新文學(白話文學)發展以前的三百年間,台灣人的文學生活主要是建立在台語之上,讀書人一方面用台語音讀寫漢語古文,一方面用白話台語創作民間的活文學,一般人也是透過台語來和文學藝術做交流,比如演戲、看戲。然而在外來殖民政權的統治下,台灣新文學開基以來,到今天將近一個世紀,主流文壇就與傳統斷線,路線走偏了,文學界的作家總是有意無意的會把創作語言的重要性跳過去,反而用外來語在起造台灣的文學,當然會造出一堆與台灣社會合不攏的物件。亦即由於文學是用語文來表現人類社會眾事物與人類情思意念的藝術,所以任何國家、民族或地區,當他們主流文學的「文學語言」與其社會大眾的語言不同或者嚴重脫節時,文學語言的革命就會發生。

台灣文學史上有兩次的語言運動

 台灣文學史中除了有幾次因為外來殖民政權的變換所造成的文學語言改變以外,從文學界本身起爆的語言運動有過兩次:第一次是發生在日據時代的台灣新文學運動,這是一次與白話文、政治改革、台灣文化改造、民族形成這些運動結合在一起的「鄉土文學」運動。屬語文的部分,起先是一九二二年開始的古漢文(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到了白話文變成新文學兼其他文章的主要書寫文體之後,一九三○年起再演變成各種白話文(日文、華文、台文等)之間的論爭,不過主要的焦點是中國白話文與台灣白話文之爭。這是第一次的台語文學運動,可惜,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台灣總督府(日本當局)在一九三七年全面禁止使用漢文,這次台語文學運動就這樣夭折了,由於時間短,寫的人還少,所以留下來的台語作品並不多,當時主要的提倡者有黃石輝、郭秋生、鄭坤五、賴和等,創作方面較重要的詩人作家有賴和、許丙丁、楊華、黃石輝等。

 第二次是從一九七○年代開始發芽的台語文學運動,到現在已經三十年。這段台語文學運動若照數量、類型與成熟度等狀況來分,大約可以歸納成兩個時期,一九七○年前後到一九八五年的前十五年是「方言詩的試驗期」,一九八六年以後是「台語文學的多元開拓期」與「台語詩的成熟期」。這次運動,人多時間長,作品的量、質都大大超越第一次台語運動那時的成就。這一回主要的提倡者包括林宗源、宋澤萊、向陽、林央敏、黃勁連、陳明仁、胡民祥、陳雷、沙卡布拉揚、李勤岸、林沉默等詩人作家,以及鄭良偉、洪惟仁、羅文傑、許極燉、廖瑞銘、楊允言、呂興昌……等學者;創作方面,較重要的詩人作家除了前列較早起步的創作者之外,還有莊柏林、東方白、路寒袖、張春凰、蔣為文、方耀乾、陳金順、許正勳、藍淑貞等繼起於九○年代的作家,其他像黃元興、楊照陽、鄭雅文、陳昭誠、洪錦田……等的作品也很多。這次的台語文學運動可以算是台灣的文藝復興,有完整的理論與多樣高水準的作品互相印證台語才是台灣文學最理想的文學語言。也因為這次運動的成就,讓台語文學成為台灣主流文學的一條大河。

應有台灣文學自成獨立體系觀念

 前文談及兩次台語文學運動,都有台語作品留下來,這並不是說台語文學在一九三○年代才開始出現,其實台語文學早就存在了,一五六六年(明朝嘉靖年間)中國福建的閩南一帶,就留存一本用漳泉話所寫的南管戲文《荔鏡記》,又名「陳三五娘」,另外尚有其他形式的閩南語白話作品非常多,算起來已經超過四百年。而若純就台灣一地來說,起碼也有兩百年的歷史,像南北管、歌仔戲、布袋戲、新話劇的戲文劇本,像民謠、童謠、囝仔古、男女對唱的七字仔褒歌、唸唱民間故事的七字仔簿、流行歌的歌詞等等,都是真材實料的台語文學作品。只是這些民間通俗文學數百年來都趴伏在民間流傳,台灣的學術界與主流文學界可說是有眼無珠,不知要重視。另外,在這條台語通俗文學的線路之外,台灣民間尚存在一條台語文學的線路,就是台灣基督教會人士百年來使用羅馬字所起造的台語宗教文學,這方面特別是在一九二○年代就陸續出現的小說有很好的成績,像賴仁聲的《可愛的仇人》、《十字架的記號》、《俺娘的目屎》;鄭溪泮的《出死線》等中、短篇作品,已經有現代小說的結構,這些純汁的台語小說有的比賴和、黃石輝的台語小說還要早現世,所以論實說來,日治時代的台灣新文學運動一開始就有台語白話文學來「鬥鬧熱」,並非一般文學界所認識的「先中文,後台文」的「歷史偏見」。只可惜,羅馬字系統的台語作品僅只在教會流傳,一般知識分子並不知有這款物件,它與台灣社會大眾的關係沒有台語通俗文學那麼深。

 從上面的介紹中,咱們可以看出,在長期的外來殖民統治之下,台灣作家開始有「台灣文學愛用台語寫作」的覺悟與主張,同時奮力提倡與耕種的現象,是在戰前與戰後的這兩次台語文學運動才有的。戰前那回是一九二○年代起波,到一九三○年代才滾熱;戰後這回是一九七○年代起波,到一九八○年代才滾熱。這兩回都不只是台灣語文的運動而已,同時也是一種重新塑造台灣人意識的新民族運動。三○年代,有台灣人民族覺悟的文人將台灣話文的作品稱作「鄉土文學」與「台灣文學」;八○年代,有台灣人民族意識的作家將台灣話文的作品稱作「台語文學」。在這兩個時期的台語作家心中,他們同樣有台灣文學自成獨立體系的觀念,他們也同樣不再將台灣文學看作日本文學或中國文學的邊疆支流,所以提倡台語文學。也由於台灣人民族意識與自主觀念的產生,台灣人主要的母語才開始被人稱為「台灣話」、「台灣語」、「台語」。也因為這些因素,通常我們在說「台語文學」時,才會將台語文學的歷史與範圍初步限定在戰前、戰後的台語文學運動以來,出自文人作家筆下的作品。至於流過民間數百年的台語通俗文學,甚至古時的漢語文學,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台語文學的源頭,或是台語文學的古典傳統。

每一部台語文學就像一座路觀牌

 自第一次台灣話文運動以來到現在已經七十多年,台灣作家用他們的民族母語所寫下來的作品也已經五花十色,內容是萬象多彩,技巧也多樣變化,各種類型的作品都產生不少佳作了。此時我想到一九九一年和幾位「道友」共組台灣第一個台語詩社(番藷詩社),那時,眾人對二十世紀的台灣新文學所共同期待的五個「目的」:
 一、創造有台灣民族精神與特色的新台灣文學作品。
 二、關懷台灣與世界,建設有本土觀、世界觀的詩、散文、小說。
 三、表現社會人生、反抗惡霸、反映被壓迫者與艱苦大眾的生活心聲。
 四、提升台語文學與歌詩的品質。
 五、追求台語的文字化與文學化。

 這五點是詩社宗旨第三條的內容,我認為眼前台語文學的成績不但有完成這些期望,而且還達到許多當初沒想著的「文學的功能」,這是台語文學已經被人認同,又走向平常化、多元化的結果。

 時間已然滑進新的世紀,在這個時候台灣人用自己的意志選擇「變天」,形式上已經結束了外來政權的統治,希望台灣人的文化生活也能結束「尊外客,賤本土」的殖民地現象,趕緊起造「本土做主體」的骨格面相,如是才是實質上的變天。如此這般,二十一世紀的台語文學就能給予我們新的期待,完成台灣人的文藝復興。不過,在咱們想要期待未來、創造未來時,有必要回頭看一下過去,先整理過去的成果。好友黃勁連在最近十數年為台語文學撦(車)拚得汗流汁滴,在這個新舊世紀相交接的時刻,他發願要編這套「台語文學大系」,應該也有「看前顧後」的動機與意義。這套大系,採取「別集」的編輯方式,用作者作單位,用時間作針線,按作者踏入台語文學路途的順序串成一串台語文學的珍珠鍊,第一部選定十四家,總共十四本,雖然還不能看到全貌,也難免有遺珠,不過應該有充分的代表性,編者說這套大系打算一直編選下去,一本一本、一部一部慢慢出版下去,若是這樣,每一部書就恰似以作品見證台語文學的斷代史,每一部都像一座「路觀牌」,方便咱們按熟識的舊路順利跨進生分的新路,吸收前人的光彩,開墾豐沛的未來。

 這部書既然是文學大系,當然也須經得起文學藝術觀點的考驗。我相信讀者、評賞者不單可以從裡頭讀到台語,也可以謮到很美很好的文學。前面曾說到提倡台語寫作的目的包括「提升台語文學與歌詩的品質」,在這方面我敢再講一遍我曾經講過的一段話:「其實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台語文學,雖然作品還少,但是佳作絕對不缺,就算與華文文學裡頭的好作品比起來,藝術性也不遑讓,而如果講到要感動台灣人,台灣中文文學恐怕就明顯輸給台語文學了」。

 有人說台語文學是「正港的台灣文學」,也有人說台語文學最能代表台灣文學。咱們若從文學與民族(大眾)、與土地(社會)的關係來看,台語確實是台灣人最直接的文學語言,最能夠反映台灣人的心聲,假使未來台灣的政治、教育、文化、語言都能回復台灣本土主體性,未來的台語文學就會像這套大系的編者所期待的:「以後的台灣文學史欲安怎寫,無人知。無的確,以後的『台灣文學史』就是『台語文學史』」。